舌尖上的家鄉作文(通用9篇)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通用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舌尖上的家鄉作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1

  前陣子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播出,使我不禁啟開記憶,憶起百里之外“舌尖上的故鄉”。

  我的家鄉湖北黃陂,古代稱之為黃國,據說是花木蘭將軍的故鄉。很普通的小村落,阡陌縱橫,河汊相連,溢滿江南水鄉的宛然與靈動。這裡的水,除了滿足日常生活、澆灌莊稼外,還賜予了人們許多水鄉特有的美食。

  野蔾蒿,便是其中一種。蔾蒿臨水而居,耐陰喜溼。陽春三月,乍暖還寒,它們見風便長。遠遠望去暗紅莖杆,一叢一叢生意盎然。

  蔾蒿打回來後,一般不能馬上食用,要堆在牆角邊漚上幾天,每日灑上幾遍水,約摸三五天光景,便長出白中帶綠的嫩梢。去黃葉老梗,留翠杆新芽,掐成寸長洗淨,再割上一些半透明臘肉切成絲,爆炒三五分鐘起鍋。

  盤中蔾蒿略帶幾分苦辛的清香,託著臘肉積澱了一個冬天的醇香,讓每個家鄉人都會為之傾倒。可惜的是,隨著周遭環境的變遷,如今野蔾蒿也越來越難找了。去年清明,小姨帶表妹從城裡來踏青,閒暇之餘,三天時間竟挖來滿滿一大袋,大喜,不僅飽了口福,更是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菱角是家鄉人再也熟悉不過的,生命力極強,幾乎都是野生的。每到初夏,它們便會如約從水中發出來,那一根根源於肥沃淤泥之中的細長主根,便會如約託舉起一個個菱葉盤子浮出水面,擠在一起,開出一朵朵小白花,襯著一塘一河的青綠,構成了家鄉特有的旖旎。

  常見人們站在岸邊,將兩根長長的竹篙伸入水中,輕攪菱角根莖,再貼著水面將它們拖拽上來。在鍋中加姜蒜翻炒兩三分鐘出鍋,吃起來也是清新得很,是家鄉人夏天喜愛的下酒菜。

  與菱角梗同生於水裡的還有藕腸子,其實就是尚未長成的蓮藕,因它前頭有個像毛筆頭的鼓包,我們老家一帶都叫它藕簪。得到它一來你要會水,還要不怕冷;二來有時還得付出被長著硬刺的荷梗劃傷的代價,更重要的是掏出一截藕腸子,實際上就會失掉一條藕,這是大人們最不願看到的。

  初夏午後,水還有些涼,我們幾個便趁著大人們睏覺,或去地裡幹活的當口,偷偷下到荷塘裡,各自覓到一枚才露尖尖角的小荷,順著荷梗一個猛子紮下去,一條白嫩細長的藕腸子便會從水底淤泥中抽出來,把它在水裡擺兩下,算是洗過了,便迫不及待地往嘴裡塞,那滿嘴略帶水腥泥味的清脆嫩香,真叫一個爽啊……

  我離開了家鄉,三年前,我在省城武漢買了房子。居市區之中,高樓林立,但缺了許多家鄉山村的靈氣。每每靜下來,思緒總不由自主地回到百里之外的故鄉,那水、那田、那人……這些漸從我生活中逝去的家鄉小菜啊,沒有了你們,家鄉的訊息又有誰人告知?我這遊子與故鄉之間靠誰來維繫?我那濃濃的鄉愁又該訴與誰聽?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2

  我的家鄉在萍鄉,這座古老的小城歷史悠久,物產豐富,這裡有許許多多的美景和美食,民以食為天,作為一個小小美食家,我來向大家介紹家鄉的美食吧。

  來過萍鄉的人都知道萍鄉人善於吃辣更不怕辣,雖然我不太吃辣,但不能阻擋我對萍鄉美食的熱愛。萍鄉小炒肉、冬筍炒臘肉、上慄手撕狗肉、蓮花血鴨、源濱小河魚和豆腐、辣炒田螺和龍蝦,這些以辣為主的菜其色、香、味、形俱佳是萍鄉的家常菜,也是萍鄉人的最愛,到萍鄉人家裡做客都會品嚐到這些美味,相信吃過的人都會大讚好吃,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恨不能多吃三碗飯。

  當然,除了這些菜餚外,萍鄉還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特色小吃,像萍鄉炒粉、萍鄉米麵、艾米古、米豆腐、黴豆腐、扣糯等美食都備受當地人的歡迎。就拿艾米穀來說吧,我奶奶最拿手了,我們全家去鄉下摘下新鮮的艾葉,拿回家先用大火蒸煮30分鐘煮出汁,然後將艾葉與麵粉和起來,放入蒸鍋,出爐即可使用。純天然製作,老少皆宜,我一次能吃四五個呢。媽媽喜歡吃百年老店楊鬍子米麵和北橋的搓菜炒粉,爸爸喜歡吃姥姥做的黴豆腐,爺爺喜歡吃香甜的扣糯……你們看了是不是也直流口水了。

  差點忘了還有我們小朋友喜歡的萍鄉零食:花果、鹽果子、萍鄉涼水、酸棗糕等等。暑假的時候我自己還和奶奶試著做過涼水,放蜂蜜、姜水、醋等,涼涼的好吃極了;純手工製作而成的花果色澤鮮美、造型獨特,口感甜脆,加工後不破壞原有的營養物質,特別是一些用橙皮、薄荷、紫蘇等做的花果,還具有祛寒止咳、清熱解毒、健脾開胃的治療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實的綠色保健食品。小朋友看了是不是嘴饞了?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中央電視臺的《舌尖上的中國》吧,我被裡面的美味所折服,我想要如果萍鄉能有一個美食入選其中該有多好。我長大後無論在何方都不會忘記家鄉的美食家鄉的味道!因為我深愛著我的家鄉——萍鄉!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3

  滾滾黃河,流經歷史悠久的開封。坐落於黃河中下游的開封,不僅有各種美麗的傳說、名勝古蹟,還有各色令人垂涎的特色美食。

  與其說是美食,不如說是特色小吃。開封的鼓樓夜市可謂是全國聞名。

  “灌湯小籠包子”這個詞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它在開封特色小吃當中高居榜首。其做法既不同於南方湯包,也不同於天津狗不理,而是把事先調好的肉餡放入獨特配方製成的包子皮中,待上籠蒸他個10幾分鐘後,一籠美味的開封小籠包子就呈現在您的面前。“先開窗,後喝湯”,這是吃開封小籠包子的口訣,當口感細膩的小籠包子全都進入您的口中,您就會感覺到“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真不愧是開封小吃的NO。1。

  開封的小吃五花八門,除了小籠包子,還有甜而不膩的花生糕、有筋筋道道的桶子雞,還有辣的過癮的興盛德花生,而最讓我放不下的是另外兩種小吃——板羊肉和炒涼粉。夏夜,在鼓樓夜市來一份不管是炒的還是調的,顫顫的涼粉總能勾起人們的食慾。而薄薄的肉、凍、筋混在一起的板羊肉更是令眾多外地食客欲罷不能。

  說到這裡,你對開封的特色小吃一定有所瞭解了吧?怎麼樣,你快流口水了吧?當然,開封的小吃遠遠不止這些,來開封看看、嚐嚐吧,我代表開封人民歡迎你們的到來。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4

  我的家鄉在河南濮陽,這裡有很多特色小吃,最有名的莫過於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麵了,這裡面,我最喜歡吃的就是燴麵。

  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聚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遍及全國。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城市工作節奏的加快,燴麵已成為中原地區有口皆碑的佳餚,經營羊肉燴麵的飯店林林總總,遍佈華街冷巷,鄉鎮、農村也陸陸續續開起了大大小小的燴麵館。

  燴麵如此美味,製作起來當然甚是考究。燴麵的面選用優質麵粉加以鹽鹼,用溫開水和成細膩潤白,比餃子面還要軟的麵糰,待筋道十足後,放置若干時間,製成四五指寬、十幾公分長的面片,外抹食用油防粘,片片碼齊,也可用塑膠紙加以覆蓋。

  燴麵的湯更是自成一家,獨具特色。羊骨劈開,外加嫩羊肉,大火猛滾,小火細燉,因骨油熬出,湯色嫩白如玉,外有七八味中藥,遂喚“白湯”,營養價值極高。

  到了中午或晚上吃飯的時間,隨便走進一家燴麵館,幾乎家家客源爆滿。這時,你得快點找個座位,要上一兩個小菜,配以酒類或者飲料,慢慢的用著,然後再點上一碗燴麵,十幾分鍾過後,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燴麵就端上桌來。

  你看,碗裡面那嫩白如玉的骨湯,長寬均勻的面,上面在撒點綠色的香菜,紅色的枸杞、黑色的木耳、粉白色的羊肉片,再外帶一碟辣椒油、糖蒜。這哪是一碗麵,分明是一幅畫。

  芳香四溢的面,讓人垂涎欲滴,肚唱空城計,饞蟲勾引來。拿起勺子,先喝一口湯,油而不膩,鮮而不厭,潤滑的要從嘴中滑出,真是賽過瓊漿玉液。再挑起一根粗細均勻的面放入嘴中,筋道的更是有嚼頭。

  旁邊桌子上的人,特別是乾重活的打工一族,那個不是一下夾起好幾根面,往張得大大的嘴巴里送去,滿嘴油光光的,絲毫不注意形象,有的甚至幾分鐘的功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燴麵就被他們連渣都不剩的一掃而光,齒間存有的餘香,時不時地還砸吧著一下嘴,真叫“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啊

  水一樣的溫柔,火一樣的激情,小南風一樣的柔和,細細品味,河南三大小吃之一的燴麵,確實當之無愧。

  希望它像一顆明珠,永遠閃爍在中原,綻放在中國,走出國門!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5

  臨近春節,電視裡面不時播放的,最多要算中國各地傳統美食的介紹了。看多了,連嘴也饞上了。所以,等不到春節回鄉,我已經迫不及待地嚷著叫媽媽也教我做一個!

  “葉麻”亦即餈粑,是家裡鄉親們在節日裡常做的家鄉小吃。因生活比較貧困,所以用料也比較簡單,只用上便宜的糯米粉,紅糖和綠豆扁就可以了。

  要做出一個甜美可口的葉麻,看似容易,但工序卻不少啊!第一步我最喜歡,也是自願負責的,就是攀上屋前的菠蘿蜜樹摘葉子,這事情可難不倒我。三下五除二,不須一刻鐘,我已採摘了足足一籃子綠油油的葉片,然後把它們洗乾淨備用。勤快利索到不得了,連爸爸也誇我呢!

  接著我將蒸軟的綠豆扁加上紅糖混合攪磨成豆泥餡料放在盤子裡。而這時,媽媽也正忙著將糯米粉加入糖水搓成麵糰後,再切成大小等分的小麵糰。然後爸爸,姐姐和我一起動手,將手中的小麵糰捏成小圓盤形狀,將豆餡放在中間再搓成小圓球,由媽媽小心翼翼的放進“餅模”裡均勻擠壓,之後反轉輕輕一拍,一個個漂亮精緻的餈粑便做好了,最後再放在葉子上面就可以了。

  終於可以上灶蒸了,看著縷縷白煙徐徐升起,還不時傳來一陣陣的米香,巴不得馬上就把它放進嘴裡。漫長的三十分鐘終於過去了,終於可以出鍋了,晶瑩剔透,還飄散著陣陣甜香的餈粑,我連忙伸手拿了一個,迫不及待的要咬上一口,品嚐一下自己親手做的餈粑是個什麼味?啊!好燙啊!差點沒拿穩掉到地上了。咬上一口,感覺軟軟糯糯,甜絲絲的',好美味啊!真的要說上三遍,好吃!好吃!好吃!

  一個小小的餈粑,令我深深體會到製作人的那一份心意和誠意,心中的幸福和溫暖實在是刻骨銘心,永世難忘。那也是最彌足珍貴的家鄉味道,媽媽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6

  湖頭是歷史文化名鎮,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不僅有“小泉州”之稱,而且是明清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港口。在這樣物寶天華之地,美食自然也是堪稱一絕,由我來帶大家領略一番“舌尖上的湖頭”吧!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湖頭小吃?湖頭的小吃色香味俱全,種類繁多,湖頭米粉、雞卷、鹹筍包、芋包等在清朝康乾年間被稱為“宮廷小吃”。其中,湖頭米粉、雞卷、鹹筍包被評為中華名小吃,這名頭可是響噹噹的。

  第一道風味:湖頭米粉。湖頭米粉以福壽村的井水製作最為正宗,製作出來的米粉白如晶冰,滑如青絲,韌如膠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爛,可煮可炒,可燉可餾,油多不膩,油少不澀。要是配上一碗小腸豆腐湯,那可真是“絕配”。

  第二道風味:鹹筍包。鹹筍包有300多年曆史,是李光地從宮廷帶回來的,他曾為了回饋家鄉帶回一名宮廷御廚,將鹹筍包製作方法傳授給鄉民們。鹹筍包以紫菊泥、糯米為外皮,以生筍、豬肉為內餡。雖然其外表毫不起眼,吃起來卻是甜嫩可口,回味無窮。

  第三道風味:雞卷。別看名字不太雅,這個雞卷可是湖頭小鎮上響噹噹的民間美味。上至大酒樓,下至小食攤,都有出售,可謂是雅俗共嘗。在餐桌上,上一盤黃橙橙的雞卷,氣味香噴噴,咀嚼脆酥酥,令人胃口頓開。若是再加上一些醬料,味道會更加濃郁,風味尤顯獨特。

  “湖頭小吃攤,三步有一攤,大街小巷都擺滿;上起影劇院,下到四角井,到處都有小吃攤,花樣多,又便宜,包你吃飽吃巧又滿意。”湖頭是吃貨的“天堂”,舌尖上的“寶地”,歡迎各位吃貨們前來饕餮一番!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7

  段時間,你在看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嗎?那一道道祖國各地的美食,襯著美麗的景色,和著激盪人心的音樂,一時流行在大江南北,甚至是境內境外。我每次一邊觀賞,一邊心裡湧流著愛國的熱情。

  如果攝製組來到我的家鄉慈溪,我想,一樣會採集到不少具有特色的美食。不過,假如我有機會推薦的話,我會特別推薦慈溪的特色水果——楊梅,讓我們慈溪人引以為傲的楊梅更加聲名遠播。

  雖然聽大人們說,外地也有楊梅的種植和出售,但是,品種和口味數我們餘慈地區的最佳,是因為我們這裡的水土和氣溫最最適宜。楊梅喜歡溫暖溼潤的氣候,所以我們的楊梅是獨一無二的楊梅哦。

  在每年酷熱的夏天,楊梅是當地和周邊地區廣大人們歡迎的水果。楊梅樹大多種在環境清幽的山上,每年四五月份左右,淡綠色的小楊梅慢慢轉成淡紅色,像一顆顆飽滿的紅珍珠,上面長著小小的刺。隨著夏季五六月份陽光的漸漸充足,紅珍珠似的楊梅就會變成色澤鮮豔的紫寶石,最後變成深黑色,身上的刺也變得平滑柔軟了。滿山紅豔豔的楊梅,那是多麼美的風景啊。楊梅沒有果殼,圓圓的,大小和桂圓差不多,果肉非常飽滿,營養成分多。輕輕咬一口,舌尖一碰到楊梅那細膩柔軟的刺,那酸甜適口的汁水就會立刻湧出來,大自然的饋贈讓人們淡忘了夏季的炎熱。楊梅絕對是開胃健脾、生津止渴的上品,所以,楊梅又成了我們慈溪人送給遠遠近近親朋好友的佳禮。

  現在,我們慈溪每年6月份都會舉辦明星大腕們助陣的楊梅節,許多與楊梅有關的活動不勝列舉,等候著四面八方的朋友們的到來。

  那麼,今年6月,你也來我們美麗的慈溪吧。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8

  一說到宜昌,即沒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也沒有恬靜如畫的西湖,有的只是那令人讚不絕口的美食。

  涼蝦,在宜昌的各個小巷路口都有一個攤子,一壺紅糖,一缸涼蝦再是一桶冰水,看著就口水直流,走過去,坐在那兒,點一杯,看著別人嫻熟的把涼蝦紅糖冰水混在一起攪拌兩下子,一杯涼蝦就做好了。記得小時候,我在家裡熱的直嚷嚷。爺爺也沒有辦法,只好倒來一缸水,讓我在裡面游泳可是,我還是熱的受不了,我奶奶說:“我來給你喝冰水,喝冰水會好點。”我爺爺聽了說:“乾脆給他去做一碗涼蝦。”我高興的直撲騰。我跟著爺爺來到廚房。首先,把米淘乾淨再把它放到水裡泡個30分鐘,可是我這麼著急,那等的了那麼長時間,我就一直在旁邊嘀咕,小米小米快洗澡,洗白白了我吃你。過了30分鐘,再把那些米磨成漿,放到碗裡面。然後就是技術活了,先把火開到中火,再慢慢的把米漿倒進去,邊倒還要邊攪,然後再淋入一點“灰水”現在看來就是清石灰水。然後把火關小,慢慢的調成糊狀的,再把米糊和冷開水並在一起,把米糊從漏勺裡倒出去,就成了涼蝦裡的蝦。再就是煮紅糖把紅糖煮成糖漿,就可以了。拿出一個碗,倒入冰水,放入涼蝦,再加一些紅糖漿。一碗清涼解暑,人見人愛的涼蝦就做好了。

  當然宜昌的美食肯定不會只有涼蝦,還有一個美食是我最喜歡的,那就是頂頂糕。

  在小時候,起來的早就拿點錢出門給家長們買東西吃,每次走到買早點的地方都會四處觀望,走到一個離頂頂糕近一點的鋪子假裝去給家長買早點,再給自己帶一點頂頂糕。一個圓臺形的米團,看起來並不怎麼好吃,但是你不知道,那裡面的紅糖,可以讓你回味一天。爺爺聽說我喜歡吃也就給我做頂頂糕了。爺爺從櫃子裡拿出一些木頭做的模具,輕輕的把米鋪在上面,鋪到一半的時候放入一層紅糖。再放入蒸籠中,,過一會這些就好了,用一塊布隔著捧在手心裡,一點一點的吃掉,黏黏的,卻又不粘牙,幾口下去,一個就沒了,讓你還想吃。

  宜昌,我的家鄉,浩浩蕩蕩的長江,熱情樸實的人們,和這些由他們做出的美食,這就是我的家鄉——宜昌。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9

  這裡是應星故里,文風鼎盛,華林書院,薪火相傳,百丈禪寺,香火嫋嫋,這裡就是我的家鄉——奉新。美食是我家鄉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黃年米果迎春節

  每年春節前夕,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有一道傳統美食——黃年米果。這道美食還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舌尖上的中國》呢。

  這不,奶奶又忙碌起來,將米盛入筐中,任水漂洗,糯米就由亮白漸轉為透明,不能停歇,接著把糯米倒入大木甑蒸熟,當甑內升起煙時,把早已煮好的黃色吊茄子水灑於糯米上,讓糯米浸透,轉為了嫩黃色,奶奶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但依然樂呵呵地搗弄著。

  我靜靜地坐在廚房泛黃的燈光下,時不時給奶奶遞東西。奶奶招呼大家來打米果。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大家手握木槌,輪番猛搗。奶奶叮囑他們得在木槌上抹點兒油,這樣米才不會粘上木槌。熟糯米糰逐漸砸散,奶奶叫大家一起來揉,要揉成長方形,再用刀切開,才開始揉形狀。心靈手巧的奶奶在黃年米果上做出了一個“福”的圖案,“嗞嗞”聲伴隨著黃年米果的香味放入鍋中一煎,待兩面呈現出金黃,便可撈起。

  這時,屋子裡的每一個角落都飄著怡人的香味。撒上一些白糖,澆上蜜水,便可以入口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外酥裡嫩,真是回味無窮。

  香甜艾餅度清明

  天空如一塊藍寶石,陽光明媚地照射大地。我和奶奶上山採艾葉,翠綠的艾葉簇擁著,奶奶揹著簍筐,細細地挑選著,我聞著苦澀香味的艾葉,伴著奶奶下了山。

  奶奶坐在院子的小板凳上,把艾葉倒入盆中,摘取頂部嫩葉,用清水洗淨,放在滾燙的水中去掉苦味。奶奶從冰箱中取出一小罐蘇打水,加上艾葉攪拌成泥。鍋中的水沸騰,將攪拌成泥的艾葉倒入鍋中煮開,大約五分鐘後,把煮好的艾葉重新倒入盆中,加上糯米粉,和成麵糰,擀平。把摘好的棕葉做成方形,洗淨並放入熱水中,切好形狀的麵糰裹上喜愛的餡料,放在棕葉上,油已經刷在鍋中,奶奶小心翼翼地把裹好的艾餅置於鍋內,開大火蒸。

  十餘分鐘後,深綠色的艾餅便呈現在我的眼前。伸手一抓,咬上一口,嫩嫩的餅添上別樣的餡,配上清茶,別有一番滋味。

  美味蒜蓉馬齒莧

  我喜歡在一個夏日的早晨,和奶奶一起去逛集市。奶奶每天喜歡做不同品種的菜,做的菜名也花樣甚多。菜藍裡裝著一捆嫩綠的菜,那是我的最愛——馬齒莧。

  回到家,奶奶把馬齒莧洗淨去根,切好大蒜,等水“咕咕”地燒開後,倒入馬齒莧,待水再次沸騰後將馬齒莧撈出,瀝去水分。奶奶將馬齒莧裝入盤中,加上蒜泥,再澆上少許麻油,香噴噴的美味菜餚就出爐了。

  一道道家鄉美食在舌尖上盡情地舞動,演繹著家鄉的曼妙風情!我把美食裁成一片片風景,永存於心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