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土人情作文
家鄉的風土人情作文
在秦嶺和黃土高原的懷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平原,這裡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調雨順,旱澇保收。南北寬百餘公里,東西長400餘公里,號稱八百里秦川,這就是關中。
歷史追溯到5000年前,炎帝和黃帝就在這裡開創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開端。武王伐紂在這裡建立了周朝;始皇掃六合,在這裡建立了秦朝;楚漢爭霸,在這裡建立了漢朝;大唐盛世,在這裡把中華文明推向了世界的最高峰。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著厚厚的歷史積澱和許許多多的神奇與神秘。大碗喝酒不耍賴客觀地說,關中人的酒量並不算出眾,東比不過河南人,北比不過陝北人和蒙古人,就連和南面的漢中人較量,關中人也未必能佔優勢。然而由於關中人性格耿直,又不善辭令。因而往往是你說咋喝他就咋喝,你敢說每人10杯也許他根本不能喝酒,但只要你話音未落,10杯酒就咕嘟咕嘟都灌到了他的肚子裡。
然而,關中人卻容不得你對他進行欺騙和捉弄,儘管你也許不是惡意的。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幾位關中鄉黨到南方某地參觀學習,受到熱情招待,喝酒時你推我讓,最後決定每人喝乾一杯,關中人二話不說,脖子一仰,全都見底。而幾位當地客主則耍起了滑頭,憑藉他們的伶牙俐齒,竟然佔住了理兒。關中漢子哪受得了這等窩囊氣,提起酒瓶子咕嘟咕嘟喝幾口,然後掉過頭來,將當地人從椅子里拉出來,按倒在地,硬灌起來,嚇得幾地主人臉色都變了,因而和關中人喝酒,最好不要違背君子協定。小吃小攤順路擺來過西安的'人,對西安的小吃一定不會忘記,特別是在夜市,白天大馬路上光光堂堂,什麼也沒有,一到晚上,就會冒出成百上千家小吃攤,將個寬闊的馬路塞得密密麻麻,盞盞小燈,匯成燈的海洋。夜市中以漿水魚魚,麻什子,麵條,餃子,油麵沓沓,蕎麵餄硌等關中小吃為主,加上關中回民的各種小吃,形成夜市的兩大陣營。
夜市由於便宜實惠,又帶有極濃的地方風味特點,因而不管是對外地客人還是對西安市民,都具有極強的主誘惑力,就連談物件的年輕人,都把吃夜市當成他們戀愛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除了西安之外,關中幾乎所有的城鎮和所有聚居的地方,都有夜市存在。成為具顯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其實早在城市夜沒有出現之前,關中的鄉村夜市便已紅紅火火有了千百年的歷史,只是方式不同罷了。關中鄉村目前仍然沿用著這種最古老的夜市形式,那就是逢集過節的日子和籌辦喪事時的戲臺下面,白天下地幹活的婆娘漢子們,搖身一變便成為小吃攤的主人,不過品種無非是油糕,醪糟,麻花之類的東西,儘管品種又少又簡單,已逄是很新鮮的了。小攤的位置一般是哪裡人多往那裡擺,因而常常堵塞人流,更增加了熱鬧的氣氛。追溯起來,這才是最正宗的關中夜市的來源。高人都把名聲埋關中由於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埋藏著豐富的文物古蹟的同時,也埋藏著眾多的奇才高人。比如在我老家華縣就有一位姓吳的書法家,在他生活的幾十裡從來沒有人知道他。周圍的人也只知道他能寫字。
小時候正趕上“文革”,他一手提石灰桶,一手握刷子,沿牆寫標語,我們就跟在後面往桶裡仍運動常誰也想不到他的寫字水平有多高。直到“文革”結束後,某市書畫收藏館幾名大書法家偶見吳老一條“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字幅,一下子為那老道無比,具有極高造指的書法藝術所折服,幾名高手專程來陝,前往吳老家,渴望能得到一幅避開政治傾向的書法墨跡,以作館內永久收藏,可惜吳老不肯動筆。後來又有人拿著吳老的墨跡展於書市,沒想到竟成了極品,就是許多一流書法家也都自嘆弗如。可惜吳老卻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了,就像瞎子阿炳永遠不知道他的《二泉映月》會成為千古絕唱一樣。像這樣的高手,在關中簡直是數不勝數,你到鄉下去生活,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有極高水平的書畫家、醫師、工匠、文史學家、秦腔唱家等等,他們的水平常常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用人傑地靈,奇才輩出來形容關中,再恰當不過了。
家院城鎮四方塊種地好像修花臺關中人在種地方面的細心和在生活方面的粗心正好形成強烈的反差。來到關中,站在秦嶺北麓,居高而望,可見秦川大地,沃野無邊,平坦如鏡。條條道路,條條田埂,將良田劃割得井井有條。這當然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有關,但是與關中人世世代代,精心修整是分不開的。關中地區的農活一般只忙夏秋兩季,整個冬天人們都清閒。
關中人又不善外出做事,也不善做生意,因而幾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傾注在了農田裡。平整土地時,他們精雕細琢,翻地時,他們甚至不用犁,覺得那樣犁得不精細,因而用鐵鍁一鍁一鍁地翻耕,翻完之後,施上底肥,再用繩子將田埂打得端端正正,像花壇一樣,非常適合作物生長。種子播進去後,他們對莊稼的生長管理也十分認真,不管是澆水,施肥,還是打苗嫁接,樣樣都一絲不苟。久而久之,他們不僅對每一寸土地都瞭如指掌,而且幾乎對每一棵長出的莊稼都能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