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行運用經濟資本方法控制風險的對策的建議書

關於銀行運用經濟資本方法控制風險的對策的建議書

  關於銀行運用經濟資本方法控制風險的對策的建議書

  一、目前我國銀行風險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隨著國內銀行業務多元化,銀行有追求規模擴張的內在衝動。由於風險形態的多樣化,管理的方式與內容日趨多樣。同時,面對金融業的對內對外開放,銀行面臨更為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因此,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及風險形態的變化,重塑銀行風險控制模式非常必要。目前銀行風險管理模式中,實際按三個層次控制風險。第一層次是業務風險控制。主要是在業務的各個環節進行風險分析,計量風險,考慮風險收益,採取風險規避措施。第二層次是風險的成本覆蓋。對可預期的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計入成本,以應對可能的風險。第三層次是對未能預期的其他損失,建立資本緩衝區,以減少風險的衝擊。這種模式在銀行風險管理中一直髮揮著較大的作用。但隨著業務種類的增多,市場環境的變化,這種模式也出現其不適應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未建立統一的風險計量及回報體系。按照財務的基本原理,風險要有風險回報。但在風險如何度量,風險回報率如何確定上,業務單元間沒有統一的方法和標準。對於貸款資產,主要是透過信用評級來確定風險級別,從而確定風險補償標準;對票據資產,主要是根據票據出具方的實力來確定風險級別;對現金資產,則根據風險敞口來進行風險管理。由於沒有統一的風險計量標準,風險的回報率很不統一,不利於銀行對風險及回報的比較。

  2.未建立風險適度管理機制。在傳統風險管理機制中,是以規避轉移或消除風險為出發點。實際上,風險是無處不在的,有些風險甚至是無法規避的,關鍵是建立風險管理的成本與效益機制,即風險適度管理問題。一般而言,風險管理監測度量成本大或事後道德風險大的業務,適宜用資本補償的機制來管理風險,而監測度量成本清楚或事後道德風險小的業務,適宜於用風險定價補償機制管理風險。

  3.未建立明確資本需求量化標準。現有法規對銀行資本充足率規定過於籠統,不足以反映企業面對的真正風險。風險撥備也很難覆蓋所有風險。如果資本準備過多,會形成資本閒置,不利於最大限度發揮資源效益;如果資本準備過小,又會形成潛在破產風險。

  4.未建立統一風險管理資訊系統。正如上所述,風險測定的標準與呈報方式不一,對銀行整體的風險難以形成統一的有用資訊,以支援管理層對整體公司規模及業務進退決策。

  現實促使銀行應建立統一的風險測量評價考核補償體系,以確保銀行的穩健發展。銀行應從一味看重短期賬面經營利潤忽視風險,轉變為關注收益和風險的匹配;強調對資本的有償佔用觀念,即佔用資本防範風險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這種風險成本將透過資本回報得以反應;銀行應吸取國際先進銀行,構建以經濟資本為核心的考核評估體系;迫使銀行各經營機構自主調整業務結構,把資源更多地配置於風險可控以及佔用資本少收益相對高的業務,實現業務模式的轉換與遷移,從整體上增強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二、經濟資本方法管理控制銀行風險的基本設想

  經濟資本方法是運用資本管理控制風險的有效辦法。經濟資本是指銀行將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加以量化,並估算為因應這些風險的發生所需準備資本,同時幫助企業瞭解經過風險係數調整後的實際投資報酬。風險資本和營利是經濟資本方法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透過建設經濟資本體系,可為銀行的業務決策與評估風險控制和資本管理提供一個統一平臺。其基本設想是:

  1.經濟資本計量。經濟資本等於非預期損失,必須要透過內部風險計量模型來計量。因經濟資本計量是計算經濟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加值的基礎,因而是整個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的基石。

  2.經濟資本分配。分支機構和業務部門是業務風險的主要來源,為控制其風險增長,銀行必須以適當的方法向其分配經濟資本,建立資本約束機制。經濟資本分配可視為分配用於抵禦業務風險的資本或分配風險限額。[1]如果分支機構或業務部門業務的風險控制在分配的經濟資本數量內,則風險控制在了資本可承受範圍內,風險抵禦能力充分。如果分配的經濟資本被佔用完,則不能再新增需要佔用經濟資本的業務。

  3.經濟資本配置。為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確保佔用的經濟資本能夠達到最低迴報要求或更高回報水平,銀行必須要將有限的經濟資本配置到風險較低而回報水平較高的業務上,重點支援和發展這類業務。

  4.產品定價。收益最終要透過產品銷售來實現,銷售規模固然對收益有影響,但產品定價更重要。有風險的業務(如證券包銷實業投資等業務)佔用經濟資本,經濟資本需要回報,因而必須將經濟資本佔用成本納入產品定價,確保業務的資本回報達到最低要求並創造經濟增加值。

  5.績效考核。股東權益最大化是銀行經營的核心目標。經濟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加值指標因兼顧了收益和風險兩方面的因素,充分體現了風險和收益對稱的原則,較傳統的利潤指標更能真實反映經營績效和價值創造,因而以此作為內部績效評估的主要指標,可以充分體現銀行的價值理念和政策導向。

  6.業務戰略決策。銀行可根據各個機構部門和業務的經濟資本回報率水平決定業務發展戰略和方向。對回報率水平較高的業務和價值創造較高的機構部門,應給予更多的扶持政策,而對回報率很低甚至是負貢獻的',則應採取限制和收縮政策,以避免價值損失。[2]

  經濟資本管理的根本目標是控制業務風險,確保銀行具有充分的風險抵禦能力,並在此基礎上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提高風險調整後績效,以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目標。這是銀行核心價值理念的具體體現。

  三、當前銀行運用經濟資本方法管理風險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儘快建立和完善經濟資本配置程式。銀行應綜合考慮股東經營管理層監管當局等不同角色對資本管理的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經濟資本配置程式:一是評價銀行總體風險承受能力。綜合考慮股東收益和經營中承擔的風險,並對所需資本的總體水平做出評估;銀行的經營管理層須就其風險偏好所要採用的風險結構做出決定。二是合理配置資本資源。銀行根據既定的資本總量和資本回報要求,運用限額管理組合管理以及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目標管理等手段,將資本在各個分支機構產品線和業務線等不同層面進行有效配置。三是最最佳化可用資本。在風險結構和預計的資本需求量一定的情況下,銀行需要運用內部風險資本模型度量最最佳化可用資本水平,確保可用資本與規劃資本需求一致,並使資本成本達到最優。四是衡量資本使用和收益。銀行在持續經營前提下計算實際資本收益,當環境變化業務超過原定目標或原定目標無法完成時,銀行有必要對資本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3]

  2.加快研究制定經濟資本管理配套制度。經濟資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須運用到銀行所有業務流程中,並使之充分發揮決策支援作用。在當前條件下,銀行應堅持制度與系統“同步推進配套建設逐步完善”的原則。一方面,要加強宣傳和培訓力度,促進銀行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和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出臺一整套經濟資本分配管理辦法,從而更全面更紮實更有效地推進經濟資本管理體系建設。

  3.建立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評價體系。銀行應採用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綜合考核銀行及分支機構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該指標不僅能夠將銀行的收益和風險直接掛鉤有機結合,充分體現經營目標和績效考核的內在統一,還能夠促進銀行建立良好的內部激勵和約束機制,激勵銀行自覺地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風險,在審慎經營的前提下拓展業務創造利潤,實現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最大化,從而實現為股東創造最大價值的經營目標。

  4.加強管理資訊系統建設。管理資訊系統主要有資產負債管理系統資金轉移定價系統財務集中管理系統內部評級系統等。這些管理資訊系統不僅可以處理公司內部的資本配置問題,還可以對賬面收益水平進行調整,得到風險調整後的收益狀況,從而真實反映銀行資本是否實現增值目標以及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