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故事徵文1000字(通用20篇)

家風故事徵文1000字(通用2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寫起徵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故事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風故事徵文 篇1

  少年時期的我,有著強烈的叛逆心理,家風好故事徵文。禁止做的事,我偏偏喜歡去嘗試。上房爬樹,逃學曠課,明顯的一"壞小子"形象。對於老師的批評習以為常,父母的教誨全當耳旁風。

  有一次因我淘氣,我又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這次老師沒有訓斥我,而是叫來了我的父親。當著我的面,老師訓斥著我父親:"看你這做家長的挺通情達禮的,這個孩子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父親就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低著頭,一個勁地向老師道歉。明明做錯事的是我,卻讓父親承擔我所犯的錯誤,一種莫名的悲傷湧向心頭。

  回家的路是那麼慢長,一路是難以窒息的沉默。跟在父親後面,我發現父親的背有點駝了。回到家,父親對我說:"新華,知道我為什麼讓你上學嗎?就是為了讓你做一個知書達理的人。"我沒有向以前那樣,父親說一句我犟一句,默默的坐了下來一筆一劃的寫起家庭作業。以往的作業,只要父親不檢查,我就飛快的"畫"完了事,那次我竟然體會到寫作業的樂趣,看著自己工工整整的"楷體",心裡好有成就感。

  這時的我也慢慢想起以前父親經常對我們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當時,從來沒有往心裡去,現在開始用心思索。

  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上學的時候因家裡成分不好,只上到小學五年級便輟學在家種地。父親喜好讀書,家裡有一小箱子的藏書,勞動之餘父親總喜歡翻翻,他也經常鼓勵我們多讀書。

  每到交學費的時候,父親便會把家裡剛收下的玉米賣掉,把錢有整有零的疊好親手交給我們。父親的手很粗糙,像老樹皮,一條一條白色膠帶粘著裂口。

  我們終於算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三兄弟都上了大學。有一年過年,我們參加工作後,難得的聚在一起,父親自豪地說:"知道我為什麼支援你們讀書上學嗎?就是要你們做知書達理的人。等你們有孩子了也一定支援他們讀書,教育他們做知書達理的人。"

  現在,我對"知書達禮"這四個字理解更深了,"知書"是處事的基礎,是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達禮"是做人的根本,是懂得長幼有序,遵規守紀。這是一種做人的態度,也是一種沒有完成時的修養。父親對我"知書達理"教誨,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將終身牢記。

  家風故事徵文 篇2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四口之家,父母是普通的農民,姐姐是一名人民教師。記憶中祖上沒有什麼名人,也沒有成文的家風家教世代流傳,但家中父母和姐姐為人處世的方式和一些樸素的言語,簡單平凡卻不乏大道理,在無形中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

  記得有一次在家中收拾衣服,看到有些破舊的衣服就收拾到一邊,準備扔掉。母親看到放在一旁的舊衣物就問道:“這些是準備做什麼用的?”“已經都舊了,收起來準備一起扔掉”我答道。她二話不說,彎下腰來,一件一件拿在手中摩挲,隨後說道:“這衣服雖不能穿,還能做其他用途呢,先別扔,放我那裡。”之後,母親做起了手工活,將衣物裁剪成擦地的抹布,別說,用起來還挺順手。慢慢,我才明白,母親的勤儉節約,不僅僅是節省錢,更重要的意義是對於資源的珍惜、對自己與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

  “巷子乾淨了,心情也跟著清爽了”

  老家的房子是一個巷子口內帶院子的平房,父親每天早上都會打掃衛生,用掃帚清掃灰塵,不只是清掃自家屋內和院子,連整條巷子他都會一併掃一掃。在不理解父親做法的時候,我曾經問過他,問他為什麼每天都要掃巷子,住在巷子裡的又不止我們一家,別家怎麼就不掃一掃呢。他的回答是,做任何事,都不要管別人怎麼想怎麼做,做好自己就行了。巷子雖然是公共區域,但也是通往家的必經之路,看到巷子乾淨了,心情也跟著清爽了。在他的話語中,我懂得了父親不只是愛自己的“小家”,也愛公共區域裡的“大家”。有的時候週末回家,我也會拿上掃帚掃一掃巷子,在掃除巷子灰塵的同時,也掃除心靈上的灰塵。

  “多讀書,讀好書”

  姐姐一畢業就在離家不遠的一所學校當教師,至今已有七個年頭了,在這七年的教學生涯中,她對學生們的要求很簡單,只有兩句話:多讀書,做好人。她經常鼓勵學生們看各種各樣的書籍,教育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在她心中,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要注重言傳身教。她不僅對學生嚴要求,對自己也是一樣,要求自己每月至少讀一本書,範圍廣泛,散文、詩集、自傳、小說等等,她會根據當月的心情挑選書籍去閱讀,一邊讀還一邊作記錄,慢慢地,讀書成了一種習慣,成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她的影響下,我也開始喜歡上讀書,在讀書的過程中,去憂解煩定心性,陶冶性情美心靈。

  去年年底,我透過遴選考試考入縣紀委宣傳部工作,工作以來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對我提要求,要認真工作,不要怕苦怕累,寧願多幹活,不要多抱怨,要規規矩矩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母親的話簡單樸實,我也牢記在心,在學習上認真踏實;在生活中,對待身邊的人畢恭畢敬;在工作中,紮實穩重,勤懇能幹,願意幫助別人。

  家風故事徵文 篇3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常的晚上,當我回到家,把書包扔了的時候,我想開始我的長篇大論。但我還是有話要說。爸爸寫了一本“戰爭書”:敢打嗎?如果你不打,就拍拍手等著,看我是不是殺了你!我的心好緊張:嘿!早了,晚了,但此時,原來的負擔已經沉重如山,而且還在下棋,這真是一場屋頂漏雨一夜之間發生的事,船晚了,被風打了各種各樣的無助,我不得不趕緊去戰鬥。

  雖然平時我也是個棋迷,和爸爸下棋,互相下棋,但是現在我要做作業了,爸爸的心情也很好。第三,我汗流浹背地跑回家,問我怎樣才能以最佳狀態參加比賽,怎樣才能完全有把握贏得桂冠。

  “仙女指的路!”“做第一槍!”我嗎?他不太忙。他來回跑了十幾圈,我不知道誰更好誰更差。突然,我爸爸用馬槍出其不意地抓住了我。我的力氣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卻被踩了回去。我固執的脾氣和爸爸的固執在早上正好是最棘手的問題。無論我的兩門大炮插在哪裡,我都覺得自己像個火鍋。就像螞蟻一樣,當我陷入困境時,我的車在戰鬥中被殺死了。這真是火上澆油,使雪更糟了!此時此刻,這是敵人,我已經回到天堂的技巧也難以支援海洋中父親的自滿,和我母親也樹下來,分散依賴我的父親,是一個真正的壁花——雙方的風,我不會被打敗,不能打敗我的字典只有被打敗了!

  到了第二局,哦,吃了長智慧,處處留心,處處防備,出其不意,出其不意,“將軍,我的話處處充滿驕傲,爸爸只會誘捕動物,今天誰死了?”我當然是。

  這時,我真的“春風得意馬蹄病,看所有長安花在一天。”我的那種驕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不禁想起那傷感的詩句:“要同西風作戰,就得身披金甲!”爸爸放下他的嘴:“不,它比我曾經更好!”輸贏是家常便飯。此外,我們都是平等的。對我們來說,輸贏很正常!”爸爸很狡猾,“又玩了一個遊戲!”我發誓要把我父親的心放在心上。對我來說,雄心勃勃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第三場比賽一開始,我就殺了很多人。我父親和我努力工作。比賽在白熱化的階段開始。每一個士兵,即使是在死前的最後一刻,也不會白白犧牲。我的想法是殺一個。本殺死了兩個在戰場上掙點小錢計程車兵,已經破了網。此時,這個領域一片混亂。乍一看,真的是“醉在沙裡,不笑,古時候有多少人打過架?”即使一個殘疾士兵輸了,他也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用最後一顆子彈,流最後一滴血!最後,我改變!瘋狂的殺戮!每個士兵都有很多收穫。他擊敗了爸爸,向我表示祝賀。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家是歡樂的故事,歡樂的故事,興奮的故事,它們每天都在我家上演,讓我們的家人幸福。

  家風故事徵文 篇4

  家,上面是個寶蓋頭,下面是個豕字。最早的定義就表示一個有遮風避雨的屋子裡養豬的地方。可隨著社會的繁衍、發展,家的含義早不止這些了。家已經成為人接觸社會前最早的啟蒙地,人的性格、行事作風最初都是從家庭的薰陶產生。於是,自古以來便有“不掃一室,何以掃天下”的警句名言。於是各種家規、家訓各有千秋,從而形成了一個個不同的家風。

  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愛遲到。有一天,我把兒子叫過來,說:“記得我小時候,外祖父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今天我也給你講講吧。”兒子聽說有故事聽,很高興地湊了過來。我先讓兒子拿來紙筆,讓他在紙上寫了個人字。兒子初學寫字,一撇一捺寫得很認真。看兒子寫完,我讚道:“不錯不錯,但你知道人字為什麼會立起來嗎?”。兒子眨眨眼說:“這樣一撇那樣一捺,自然就把人字支撐得立起來了。”我故作神秘地笑著說:“那你知道人立起來的支撐點什麼嗎?”兒子迷茫地搖了搖頭。我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個“信”字,解釋道:“人言為信,就是說人說出來的話要講信用,要誠實守信,這個信字就是人的支點。”兒子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我接著問道:“狼來了的故事聽過了吧。”兒子點了點頭。“那裡面的孩子就是說話不誠實守信、老騙人,最後怎麼樣了?”兒子回答說:“被大灰狼吃了。”“這個不守信的只是丟了自己的性命。我再給你講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這個人卻是丟就掉了整個國家。”

  看著兒子投入的眼神,我開始講起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相傳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臺,戲弄了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了,也就漸漸不來了。後來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後來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即位,開始了東周時期。”講完這個故事,我教導兒子道:“所以說人無時無刻要牢記要信守承諾,人無信而立嗎!不守信分很多種,你上學遲到就是一種不守信的作法。”自從聽了故事,兒子克服了上學遲到的毛病。

  從此守信就成了我們家的一個風氣。可有一次,卻令我感到汗顏。記得有次我為了誘惑兒子陪我去買菜,便答應他回來的時候給他買個玩具。可買完菜,到了玩具店,我挑來挑去都覺得不好玩,就沒買。兒子當時並沒說什麼,可到家後,就哭著向她媽告狀說:“我爸不守信用。”聽了兒子的話,我當時非常汗顏,於是馬上又帶著兒子去了玩具店。雖然只花了十元錢買了個小玩意,可兒子卻非常高興。

  從這件事中我意識到家規家訓並不是只是教育孩子的,而是針對家裡每個人的。大人不帶頭做好,孩子有樣學樣,又如何能做好。長此以往,家裡便沒有好的風氣了。所以長此以來我們家的人都恪守著“人無信而不立”這句家訓。

  家風故事徵文 篇5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群,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群裡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裡左洗右刷,從沒閒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的,要重複著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後,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誇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後,媽媽放棄了娛樂專案,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裡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幹,晚上媽媽搶著幹,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裡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麼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裡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噹噹,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佈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家風故事徵文 篇6

  如果說家庭是田園,我是小苗兒,那麼家風便是陽光,而家訓便是雨水。要想茁壯成長,必定少不了二者的陶冶。

  我家的家訓很簡單:“善小而為,久之成大德”。小時候對掛著牆上的“善小而為 久之成大德”這九個字並不能理解。但我卻依稀記得上幼兒園時的那次家庭故事會。大概情節已經忘卻,但是其中的道理卻記憶深刻:即使是弱小的動物,它們的善行也絕不會白費。做人也是一樣,“積小善可成大德”。從那時開始,我心裡埋下了“善”這顆種子。

  小時候,我經常被忙碌上班的父母鎖在家裡,透過見方的窗戶只能看到窄小的藍天和細小的風景,這樣,家風家訓對我們的成長就更是至關重要。有人說過:一個人的優良氣質很大部分取決於家庭的教育。我的父母也是深切認識到這點的,所以他們總是盡力以身作則。不苟言笑的父親更是以此為準則,細微地影響著我們。

  小的時候,爸爸經常抽空接送我上下學。有一次,他嘴上說著得趕緊回家加班趕一份材料,可車的速度絲毫未有半點逾越。就在我們要過的時候,黃燈卻剛好亮了起來,爸爸穩穩地剎了車……還有30秒,我看四周沒警察,試探性地問了一句:“周圍都沒人,過去吧?”“那紅燈還是亮著的啊!”預料之中的的回答。““善小而為,久之成大德”他認真地答道,眉宇間滿是莊重與神聖。當然,類似的例子在我家人中是常事。爺爺是村裡有名的義務廚師,村裡家家戶戶辦喜事大事找他當廚,他總是積極幫忙;叔伯姑嬸也個個是勤勞樸實、自力更生的模範……

  一路上,我仔細回味著爸爸的話語,我的心恍如被洗滌一遍了。的確,大與小是相對。古人云:“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如果不屑做平凡細小的事,最終只能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社會公德心、自身的道德底線……良好家風的保持,長輩做好表率,後輩定能更好地傳承。“入幽蘭之室,久而不問其香……”自呀呀學語開始,爺爺奶奶照顧我的朝夕中,教會我明辨美醜是非善惡。儘管有些事對於別人來說無關緊要,可對於我來說卻會自覺慎重地做出選擇。因此我越來越自律,能自覺將美德融成了自己的習慣。

  正是由於良好的家風家訓的牽引、源於家庭的薰陶,我已從一株初見藍天的小苗兒逐漸長成了一棵婀娜多姿的小樹。我相信我一定會記住家訓,好好傳承良好家風,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蒼天大樹的。

  家風故事徵文 篇7

  俗話說:“家風嚴謹,子孫百世。”不錯的,一個家庭的家風如何,致使家庭素質如何,從而關鍵到是否能夠流傳繁衍多久。家風“嚴謹”,我們家估計是個反例把。但在我眼中,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被貼上“嚴肅中又透露著輕鬆,雖然要求多卻又不令人窒息”的標籤。

  電影小說中角色有著“好壞之分”,在家也不例外。媽媽是嚴肅又認真教育的代名詞,而爸爸則是在我們挨批後安慰,逗我們發笑的角色。這不,他們不又本色出演了嗎。

  “看看,看看,你這次考幾分?前幾天海天天看電視來著,手機連吃飯的時候都不捨得放下。而且你自己看看你都半個牆壁高了,衣服被子還亂扔…”媽媽略帶幾分怒意的聲音響起,看著媽媽因生氣而亮晶晶的眼睛,估計著還有愈演愈烈的下場,只好默默低頭誠懇的挨批“那麼大了!犯錯誤還不回話?…。”媽媽似乎為我得沉默更加生氣,餘光瞄到媽媽的手掌即將落下,心下一緊,咬緊牙等著懲罰到來,緊張的小蟲一點一點侵蝕我的心,這似凌遲般的害怕啊……。可是,並沒有想象中的疼痛出現,抬頭眼到之處是爸爸站著我的身前,佯裝生氣得“罵”幾句我不乖不乖如何。嘿嘿,鬆了口氣,幸好爸爸出現了。媽媽仍在生氣當中,望著我僥倖的偷笑,她的臉就更臭了,“還是要有一個初中生的樣子!”說著,便又開始提要求——考試成績如何如何,收拾房間如何如何,獨立啊獨立啊什麼什麼的。我如一隻偷了腥的貓為著逃過這小小的一劫而偷笑著。怎麼樣,想必你們家也有這樣一個唱紅臉一個長黑臉的'角色吧?

  雖然爸爸總在媽媽的“酷刑”之下及時解救下我,雖然總是笑臉相迎,時常與我們玩笑打鬧,但他對我的學習乃是十分看重的。特別要求我要——“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在他看來,便是“自己主動學習。”他認為我個人對學習的態度十分至關重要,分數在他看來,只要不持續的低分便也就夠了。因此啊,每當媽媽為我的分數而苦惱生氣,不給我好臉色看時,我爸就算是我的救命稻草吧,總能在這時逗我開心給予我安慰和關懷。

  我就是在這偶爾充滿緊張卻又十分歡樂的家庭中成長。成長曆程中總是伴隨著媽媽的嚴厲以及爸爸的關懷,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爸爸媽媽讓我十分感激,他們讓我學到了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獨立,沒有他們的教育,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我。他們更令我明白了感恩,明白了相處,明白了情感,明白了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實在是很喜歡這般恩威並重的“家風”。

  家風故事徵文 篇8

  老師說要徵文《我的家風故事》時,我就冒出疑問:“家風是什麼呢?”老師告訴我們:“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就是家人如何教做人。”哦,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爸爸媽媽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不可以這樣子!”“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很委屈地說。“你這樣可能會讓走路的人硌到腳或是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說著,我在一旁默默地聽著,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低下頭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說:“菲菲,你應該還記得上次學騎車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很痛的!”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 “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我馬上跑過去把小石頭撿起來。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做人還要勤勞,雖然奶奶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我奶奶這把年紀,天天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裡洗洗涮涮,從沒閒著。每天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幹其他活兒。有一次我目睹到了奶奶早上的一舉一動,她幹活時動作十分輕,聲音也十分小,似乎生怕吵醒我們。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幹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乾淨,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髒,要重複著拖來拖去,不拖乾淨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奶奶,養成了勤勞的好習慣!

  家人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故事徵文 篇9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風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我家的家風是“遵守時間”,父母一直告誡我:時時刻刻要遵守時間!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都會忘記媽媽或爸爸規定回家的時間,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才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於是媽媽就很認真的對我說:“咱們曾經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並跟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為我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媽媽怎麼叮囑都沒有作用。於是“事不過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願的接受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或第三次,可以任由媽媽或爸爸適當懲罰。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上週六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秦小荷家找她玩,媽媽告訴我最遲六點半要回家,不要影響到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的很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來電話要我回家了,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了七點半。一回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了負擔。我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記住回家的時間。

  我剛一敲門,媽媽就滿臉怒氣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劈頭蓋臉的把我訓了一頓:“你這樣沒有責任心的玩到現在才回來,如果出了意外媽媽根本聯絡不到你,也不知道到哪裡才能找到你,你知道你讓大人們多擔心?跟你約好的時間沒回來寫作業,你又知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事不過三的規矩你接受嗎?那就先進來,在門口處靜靜的站三分鐘,好好想清楚今天是否有不恰當的地方,然後總結下給我聽。”

  現在我終於明白“家風、家訓”是什麼了。“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個家的思想道德也會跟著壞就難以培養出優秀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後代就會被寵壞只有讓他們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才能正真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吧

  家風故事徵文 篇10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主旋律。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一個好的家風家訓,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這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更是一種無聲的力量。

  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是“耕讀世業,勤儉持家”。小時候,聽爺爺說,我們的老家在煙臺,有一位老爺爺叫牟墨林,人稱“牟二黑子”。“耕讀世業,勤儉持家”正是牟氏族人看淡功名,追求寧靜,積攢家業的精神寫照。

  “耕讀世業”中“耕”為生存之本,“讀”為升遷之路,而“世業”即是傳承事業,意為既要掌握生存之本,又要學富五車,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傳承事業。生活於晚唐五代時期的章仔鈞學問才高八斗,為人豁達大度,為官頗有仁政。妻子人稱練夫子,為婦賢淑,為母有德,在民間傳有許多佳話,他們治家有方,留下的《太傅公家訓》,把“傳家二字,曰讀與耕。”一句放在篇首,還對子孫後代的學問修養,品德操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有深邃的內涵。

  一般講,“勤儉持家”就是以勤勞節約的精神操持家務,從而給人的第一感覺常常是省吃儉用。其實不然,“勤”不應只有勤勞的意思,還應包括勤學,勤思,勤創,勤闖。要敢於發展,不能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儉”不只是節約,還應包括行事有節省簡樸的作風,生活簡約。“持”不只是操持,還應包括接納經營,這樣才能鄰里和睦,家庭幸福。“家”不只是家務,還應該注重精神生活,家的資產是愛,有愛,才能讓家中蓬蓽生輝。

  在鄉下,五月底,正是收麥子的時候,在已經收割完畢的麥地裡,公路旁,常常會有掉落的麥穗,這時就會有很多人會去拾麥子,我們家也是,那時我也會跟著奶奶去拾麥子,但總不明白為什麼要拾麥子,就去問奶奶。奶奶用慈愛的眼神看著我,緩緩地說:“雖然現在家家戶戶都有糧食,但是在我們那個年代,有的人都吃不上飯,還有餓死的。所以咱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聽完奶奶的話,我才真正明白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含義。

  在現在這個物資充裕的時代,我們雖然不愁吃不愁穿,但是我們也不能暴殄天物,浪費資源。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嘛!

  “耕讀事業,勤儉持家”是個聚寶盆,不管是家財萬貫,還是生活艱苦,都不能忘記這個聚寶盆,它會讓我們擁有好習慣,好品行,好作風,為我們的未來鋪上一條康莊大道。

  家風故事徵文 篇11

  自古至今,上至名門望族,下至尋常百姓,都會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如我國近代名人曾國藩就留下了十六字家訓“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並流傳至今。我的家是中國千千萬萬家庭中最為普通的一家,爸爸媽媽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影響很深,我們家始終體現出的是“孝順、勤儉、善良”。

  孝順,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對長輩好。在我小的時候,我記得九十多歲的姥姥一直是住在外公外婆家的,後來我聽媽媽跟我說,雖然姥姥有三個兒子,但他們成家立業之後都在城鎮工作,姥姥只願意住在農村,於是外公外婆就接她到家裡照顧,直到姥姥去世,剛好照顧了十年的時間。媽媽說,外公在與外婆一起照顧姥姥時,無怨無悔,外公是醫生,姥姥生病時,都是外公給她打針吃藥,從不抱怨。爸爸媽媽也是以外公外婆為榜樣,對長輩都很尊敬孝順,平時經常打電話回老家,問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只要放假有時間就接他們出來玩,陪他們聊天,做好吃的給他們吃。他們的行為也深深影響著我,平時我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孝順長輩們。

  勤儉,就是勤勞、節約。說到勤勞節約,爺爺奶奶是我們的典範。他們今年都70多歲了,但爺爺還在老家自己種田種地,奶奶餵雞養鴨,什麼事情都自己做。爸爸媽媽想接他們來城裡住,他們都不願意,因為捨不得家裡種養的東西。爸爸媽媽也常常教育我,不要浪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些淺顯的道理也印在了我的心裡,影響著我的言行:作業本沒寫完,就用來打草稿,衣服穿著不跟別人攀比,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不偷懶。

  善良,我印像最深的就是媽媽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記得讀小學時,一位老師的弟弟得了白血病,媽媽知道他們家的困難後,立即發動學校的家長和身邊的朋友,為老師的弟弟捐款,甚至媽媽深圳的朋友都受到媽媽行為的感動,發動他們公司募捐。我還知道媽媽也在默默的做慈善,她以我們家的名義一直堅持每月向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捐獻愛心款,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從未間斷。到了初中,我對媽媽所說的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平時,只要有同學或路人需要幫助,我都會豪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正因為我的這種樂於助人的性格,讓我的人緣關係特別好,也時常會得到朋友們對我的幫助。這不正是“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的體現嗎?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故事,沒有驚天動地,只有默默無聞。正是這種不經意的言行,潛移默化到了我的心裡。

  家風故事徵文 篇12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記得在我還是懵懂孩童時,父親便將規矩一點一點的烙在了我那幾乎一片空白的腦袋裡。

  其中有幾件令我影響特別深刻的事……

  記得在一次吃晚飯時,我用筷子在一碟菜中挑三揀四的,結果把整碟菜弄得亂七八糟的,而我卻沒有多大感覺。可就在這個時候,爸爸突然喊了我一聲,我正疑惑爸爸為什麼要叫我。爸爸也做出瞭解釋:“你看看你把這碟菜弄成什麼樣子了,嗯!”爸爸的聲音越來越低沉,我也感受到了爸爸的怒火。“如果你在和別人吃飯的時候把大家要吃的菜弄得亂七八糟的,你覺得別人會怎麼看你。別人會認為你沒家教,沒禮貌!如果你以後當了一位老闆,當你和客戶吃飯的時候,你這麼做,那麼你那個客戶將會永遠離開你。而你的公司也會因為你而一落千丈甚至破產!”說到這,爸爸突然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後,繼續用那嚴厲的聲音說道:“如果你以後在飯桌上這麼做,那你以後就別吃了。”說罷,爸爸就沒有再說什麼了。那時候的我還小,還不能完全明白爸爸的意思,但他那最後的一句話卻讓我不敢再繼續那樣做了。

  還有一次在我寫作業的時候,我還模糊記得我那時候正邊聽著音樂邊寫作業。雙腳隨著音樂的節奏踏著地板,踏出一陣陣與安靜的房間不和諧的聲響。過了一會兒,爸爸似乎想檢查一下我做作業的情況,隨著“吱嘎”一聲,爸爸推門而進。而我還沉浸在音樂的美妙節奏中寫著作業,並沒有發現爸爸的到來。突然,一隻手從我身後伸出來,迅猛而又小心翼翼的將塞在我耳中的耳機拔掉,我頓時被嚇了一跳。猛地轉身卻看到了爸爸那張黑的如鍋底的臉,我頓時覺得我好像闖禍了。這時,爸爸終於開口打破了這令人不自在的氣氛:“做作業就要一心一意,不要邊聽著音樂邊寫作業。三心二意不是好習慣,壞習慣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若你不能解決這個壞習慣,那你以後就準備好失業吧,準備好做個社會最底層人士的心理準備吧。”說罷,爸爸便轉身離開,留下一個呆愣在原地的我。

  父親十分嚴厲,在我小時候便將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規矩塞到我那小腦袋裡,留給我長大後細細回味。而也正是爸爸的這份嚴厲,才能使整個家洋溢著良好的家風,才能使我在如今如此的出類拔萃,為我奠定人生的基礎吧……

  家風故事徵文 篇13

  我的爺爺是一名退休老師,今年八十五歲了。他滿頭銀髮,慈祥和善,熱心快腸。他每天臉上都笑呵呵的,對每個人都很友好。他是社群合唱團裡聲音最洪亮的那個“老先生”。每到“鄰居節”的時候,他都會精心做他的拿手好菜“粉蒸肉”和“炸藕夾”,熱情地招呼大家分享。爺爺堅持每天看電視看報紙,晚上七點戴上老花鏡看《新聞聯播》是他雷打不動的節目,看到有的地方發生了地震、水災、颱風,爺爺都非常擔心,還會掏錢捐款。

  我的爸爸是一名大學教授,他課講得好,是學生心目中的“男神”。每年過年都有很多學生給爸爸打電話、發祝福、寄賀卡,這些學生裡有他幫扶過的貧困生,有他批評過的“調皮佬”,有喜愛他課程的“粉絲”,也有要他指點迷津的“創客”。爸爸每天都很忙,但他還是堅持熱心做公益,還經常帶著我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他擔任著中國西部地區教育顧問,經常組織活動,向貧困地區學校捐圖書、捐文具、捐衣服。

  我是一名熱心有愛的少年。去年暑假,我參加“希望工程—出彩講堂”鄉村公益活動,來到了國家級貧困縣河北灤平的偏道子村。這個村裡的小朋友很多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他們和爺爺奶奶住在村裡。我和村裡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一起背詩詞、一起上山採摘、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我把自己帶來的一大包沉甸甸的圖書、筆記本、彩筆、玩具、棉手套送到他們手裡,我們緊緊地摟在一起合影,看到他們臉上露出的燦爛笑容,我心裡感到非常快樂,非常滿足。

  我們家不是土豪,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我們沒有很多的錢去做慈善。但是爸爸告訴我:我們不能忽視了身邊的小事,勿以善小而不為。給人一個笑容,說一句體貼的話,送人一本書,捐出幾件舊衣服,給老人和孕婦讓個座,幫陌生人指指路,獻一次血,開車禮讓行人,給貧困學生買一件過冬的羽絨服,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對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們就像是雨天裡的一把傘,酷暑裡的一杯茶。

  我們語文課上學過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善良、關愛就在平凡的生活裡。前幾天在微信裡看到了一條訊息,杭州蕭山82歲的老人陳阿毛徒手疏通下水道,清理路面積水這個小舉動已經堅持做了20年。20年啊!一件小事能連做20年,真是不簡單!善良有愛心的人,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是同事鄰居,或許是大叔阿姨,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每天充滿善意地工作、學習、生活,用關愛去觸控別人的心,用力所能及的幫助去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力量,這就是我的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徵文 篇14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一句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俗語,卻也是我們家的家訓。

  媽媽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節儉,不能隨意浪費,雖然有些人很幸運,自己的父輩或再上一輩很有錢,但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要是不注意節儉,儘管上輩再有錢,也總有一天會被花光的。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一起去菜市場買菜,我本以為只要幾分鐘就可以買完的,可結果卻讓我始料未及,媽媽總是東瞧瞧西逛逛,看到心儀的菜不立即就買,而要到賣類似菜的攤鋪問一遍,不時地詢問價錢,討價還價,最終透過貨比三家,買下物美價廉的滿意菜……我忍不住問媽媽一句:“媽,你到底買不買呀,這邊問那邊問的,反正又只相差幾毛錢而已,那又有怎樣,大不了多付一點嘛!”媽媽聽了這番話,不緊不慢地和我講解道:“我不是經常跟你說嗎,一個人要節儉,不要把不必要的錢浪費,就比如買一斤豬肉,一處9元一斤,另一處8元一斤,你要買兩斤的話,那不是省了2元了。如果到超市買東西,你要是少了一角錢是不會賣給你的!”

  聽了之後,我恍然大悟,認識到賺錢的不容易,節儉在我們舉手之間,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其實,我覺得父母的身教就是我們孩子的最好榜樣,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會跟著做好,這是最好家教。

  在媽媽的影響下,我也學會了節儉,養成了節約習慣。有一次,我早餐沒吃飽,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大肉包,我剛吃了一半,就覺得太飽了,於是剩下一半就想扔掉,可是就在這時,媽媽平時的一句句諄諄教誨立即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馬上想到:這半個包子不該扔掉,要是把半個包子送給西部貧窮的小朋友吃,說不定還能救活一條人命呢!我便決下心,不管自己多飽,也不能把這半個包子扔掉,一定要吃下去……

  從這之後,一日三餐,我總是把飯碗裡的飯吃得一乾二淨,不掉一粒不剩一粒,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絕不能浪費一粒糧食!

  現在,我常常提醒自己,爸媽的工資不高,我不能隨便浪費每一分錢錢。更何況提倡節儉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應該勤儉節約,認識到掙錢的不容易,飲水思源,做一個節儉的好孩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一句家訓已經深深紮根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家風故事徵文 篇1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我們對爸媽的牽掛;是爸媽累的時候一句安慰話;是冬天裡為爸媽準備的一盆暖腳水;是我長大後和爸媽的陪伴……“孝”這個字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在做,所以,我家的家風第一條就是“孝”!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前天我家發生的故事。

  那是一個週末,我早早地上床睡覺了,迷迷糊糊中聽著客廳裡吱嘎聲,接著是桌子和椅子的碰撞聲,“啪!”隨著爸爸“哎喲!”慘叫,應該是他摔倒了。我立馬翻身起床來到客廳,只見爸爸斜坐在茶几底下,頭靠在茶几的扶手,一隻鞋拿在他的手上,另一隻飛出好遠,爸爸滿臉通紅,眼角額頭皺出一條深深的“褶子”,大豆般的汗水襯托著痛苦的表情,原來他喝醉了!

  我急忙拉起他,準備扶他回房休息,突然,我的手上感到一團黏糊糊的液體,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我定睛一看,我滿手沾滿了白色的唾液,其中還夾雜著各種顏色沒有消化的食物,細如絲線的金針菇、白色的藕片、紅色的胡蘿蔔……我噁心地打了一個寒顫,那刺鼻的氣味讓我不由自主地退後幾步,怎麼辦?

  恍然間,我彷彿聽到媽媽曾對我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是孝敬,因為“百善孝為先”!記得當時我十分自信地對媽媽說,“媽媽,您放心,您老了我決不嫌棄你,我會對您好!”我永遠忘不掉那時媽媽看著我的眼神,洋溢著幸福…….

  我眼前又浮現出爺爺生病住院時的情境,每天,爸媽都會提著熬的粥和水果去看望,陪爺爺聊天說話。爺爺因為生病不能下床方便,爸爸就親自為爺爺清洗便盆,一家人在一起總其樂融融,爺爺臉上一直掛著笑容,似乎忘記了病痛……

  看到爸爸難受的樣子,想到他平時為了我們家辛苦的在外面工作;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颳風下雨,六年來從未間斷地送我上學;每次放假,爸爸總是陪伴我玩耍……想著想著,我忘記了眼前嘔吐物刺鼻的味道,默默地拿起紙巾……

  第二天,爸爸起了個大早,正準備打掃,卻看見客廳乾乾淨淨,他愣了一大跳,連忙跑來問我:“女兒,這麼髒是你幫我打掃乾淨了?”我微微一笑:“百善孝為先嘛!爸爸,你要不要喝點蜂蜜水呀?”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爸爸眼中閃爍著淚花,聽到爸爸輕聲地說道:“我的女兒長大了!”

  “孝”在我們家成了一種習慣,受著爸媽的影響,我願意做一個孝順的女兒,因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並且願意將這份愛傳承下去。

  家風故事徵文 篇16

  世上千千萬萬的人,都生活在千千萬萬的家庭中;每一個不同的家庭,都有著不同的家風,進而造就了千千萬萬不同的人。法國作家羅蘭曾經說過:“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由此可見,家風建設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在我的家中,一直以來都有一股清澈的家風滋潤我成長,那就是——勤儉節約之風。

  首先說,勤。自古以來,婦孺之間廣為傳頌的就是:“業精於勤荒於嬉!”古人也常常將勤作為立家之本。從小就聽說了《馬蘭花》的故事,我便立志要做一個勤勞勇敢,善良淳樸的人;我相信勤儉是為人的本分。勤,不僅是勤於學習,也是勤于思考,更是勤於腳踏實地的做人做事。不貪便宜,樸實誠信,做一個本分的人,這是我家人要我秉承的家風。

  再來說,儉。儉是一種節儉有度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化繁為簡的生活方式。儉,節儉,司馬光曾在《由儉事康》中說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中國古代歷代帝王總是因為揮霍無度而不理朝政,最終導致國家滅亡,曲終人散。所以生活節儉才能居安思危。當我們養成節儉的習慣,就不容易為眼前花花綠綠的世界迷惑,也才能更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勤儉結合,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以前我總是喜歡浪費筆墨文具,經常沒用完就丟掉,當我看到貧困山區的孩子因為物資匱乏而不能上學的事情時,我就深深認識到生活的不易,也更加意識到節約的重要性;只有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才能有細水長流的好生活。

  勤儉是一種文明,是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勤儉是一種態度,蓄滿生活的正能量,才能揚帆起航;勤儉是一種品質,培養我們謙虛自省,天天向上。這種勤儉之風,源於家族良好的家風。春秋時期齊國的相國晏嬰,自幼深受勤儉家風的影響,為官正直。別人說他過於節衣縮食,而他卻說:“一個國家的風貌是透過百姓的高潔品行所表現的。”最終被皇帝看中其品格而重用。晚晴時期的朝廷重臣曾國藩,一生勤儉,好學務實,他的家風一直成為我們後人學習的典範。中國古代類似故事還有很多,舉不勝舉。所以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孩子只有在父母營養雨露的澆灌下,才能成長得更健康更強壯。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良好的家風培養了孩子良好的性情,薰陶了孩子出類拔萃的優良品格。這種無形的力量會影響並且教育孩子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世和人生態度。只有家風端正清澈,文化才得以昌盛,國家才得以富強。所以,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將好的家風世代傳承!

  家風故事徵文 篇17

  今年春節期間,看到央視記者在做一項非常有意義的調查,他們在大江南北,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都會問“您的家風是什麼?”不同的人回答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看著每一期調查,雖然沒有記者採訪我家,但是我也開始自問自己,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帶著這個疑問,我去問了年近八旬的奶奶,奶奶告訴了我,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奶奶給我講了個她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於社會正處於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爸爸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奶奶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你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爺爺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麵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裡,白麵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爺爺,你怎麼不吃白麵呀?爺爺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麵,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爺爺的意思的!最後爺爺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後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奶奶講完這個故事後,我眼睛溼潤了,我理解了愛怎麼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裡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裡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後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隨著歲月的積澱,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裡,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後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因為不善言語,並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裡,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以前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裡。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爺爺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並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媽媽,爸爸,她他們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

  家風故事徵文 篇18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一種規範,是家庭風範的體現,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道德理論的體現。想要有一個好的家,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家訓,才能會有一個好家風。

  良好的家風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之思,良好家風的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新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盡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生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我家也有家訓——本分做人,誠實守信。

  家訓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民風。古代就有好多誠實的人,孔子就是其中一個。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守信,在學習中,知道就說知道,不知就說不知。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曾子也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準備去趕集,由於孩子哭鬧不已,曾子的妻子許諾孩子回來後殺豬給他吃。曾子妻子從市集上回來後,看見曾子捉豬來殺,連忙上前阻止道:“玩不過和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和孩子是不可以說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著父母學,聽父母教導。現在你哄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啊。”於是曾子把豬殺了。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諾失信不殺豬,那麼家裡的豬保住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曾子也不欺騙孩子,更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質。

  這些故事我看過許許多多,爸爸媽媽也常常用家訓教導我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有一次數學考試,同學們都在認認真真的答卷,教室裡一片沙沙的寫字聲,很快,有些同學答完了,已經交了卷。突然,有個聲音從我身後傳來,我清清楚楚的聽到有兩個已經交卷的同學在議論答案,按照他們說的答案,我仔仔細細的檢查著我的試卷。哎呀,有一道題錯了。改,我的腦子立刻閃出這個念頭。這道題8分呢!不改太可惜了。“改還是不改”,正在我猶豫時,想到了自己家的家訓,誠實。於是,我放下手中的筆,走上了講臺,把試卷交給了老師。那次雖然只考了92分,但我很高興,更問心無愧,因為這是我真實的成績。透過這次考試,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人要誠實守信,不能自欺欺人。

  是啊!只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風氣好,社會風氣才會好,只有千千萬萬個家庭和諧,才能實現全世界的和諧,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社風清才有社稷安。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千千萬萬個家庭學家訓,樹家風,讓明天的祖國更美好、更和諧。

  家風故事徵文 篇19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雖然每個家庭的家風不盡相同,但是,我相信家風都是以真善美為核心的,踐行著誠、孝、儉、勤。俗話說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我們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說到家風,我的腦海裡不禁湧現出了爸爸媽媽用行動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打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很少給我太多的零花錢,每當看到同學們每天兜裡有零花錢,放學了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的時候,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心想我的爸爸媽媽好小氣,不給我零花錢。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瞭解到了:許多零食生產加工很不衛生,還添加了大量的有害新增劑,小孩吃了後會導致肥胖等,在我耳聞目睹了種種亂吃零食帶來的不良後果後,我終於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我也明白了: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不能隨隨便便亂花錢,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用行動保護我的成長,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家儉樸的家風。

  誠信,我想這是家風中最重要的一點。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和個人,誠信是我們每個人立足的根本。從三年級開始,媽媽要求我每天堅持寫日記。記得有幾天,我因為種種原因沒時間寫,媽媽問我寫沒寫時,我總是面不改色,爽快回答:“寫了,寫了。”有一天,媽媽要檢查我的日記本,我的心裡怦怦直跳,忐忑不安,拿著日記本慢慢地向媽媽走去。媽媽翻開一張張白紙,臉上的笑容灰飛煙滅,頓時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了我,並說:“我批評你,不是你沒寫完日記,而是因為你不誠實,不講信用。你沒寫可以告訴我,而不應該用謊言欺騙我。記住,做人要一諾千金。”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明白了誠信比任何品質都珍貴,我也答應媽媽,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誠信的人。

  孝,就是孝順了。俗話說“百順孝為先。”我家也不例外,雖然我們沒有和奶奶住在一起,但一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回鄉下看望年邁的奶奶,到了家,爸爸媽媽忙裡忙外地幫奶奶做好多的事情,我都默默的看在眼裡,有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動起手來幫奶奶做一些事情。如果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回去,媽媽總是會要求我給奶奶打電話問候。

  勤,就是勤奮了。學習需要勤奮,每天我都會埋頭苦學。當我想鬆懈的時候,就會想起爸爸媽媽,他們為了我的健康成長,辛苦地工作,這時,我便會重振旗鼓,繼續努力學習。

  誠、孝、儉、勤這四個字雖然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美好的家風陪伴我成長,讓我懂得如何為人處世。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擁有獨具特色的優良家風,因為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家庭才會越來越美好。

  家風故事徵文 篇20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家風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家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從小父親母親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外婆、外公和舅舅一家與我們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從沒有因為家庭瑣事紅過臉,爭吵過,這在小區裡傳為佳話。父親是壩上人,不喜歡吃海鮮,但對外婆做的紅燒魚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母親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父親吃紅燒魚的故事。那是父親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盛情款待給父親做了一大條紅燒魚,放了很多糖,父親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父親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父親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婆外公的,用父親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婆外公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父親母親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婆外公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父親母親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父親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著他們來。父親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家風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