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日活動的作文4篇
關於節日活動的作文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節日活動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節日活動的作文 篇1
中國有很多節日,春節、中秋節、教師節……每個節日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內含。而我們最期待的是”六一“兒童節。
老師宣佈:”將在“六一”兒童節期間,有我們的節目表演,希望點到名字的同學,每天放學後都要參加節目排練。當老師點到我的名字時,我興奮的差點跳起來。
我的節目是獨舞表演,緊張的排練開始了,為了表演好每一個動作,也不知重複多少次了。幾天下來,儘管累得我腰痠腿疼,汗如雨下,飯也不想吃了。但是,我還是堅持排練下去。經過兩個月的辛苦,終於要登臺演出了。
節目一個比一個精彩,喝彩聲也一浪高過一浪。我身著漂亮的舞蹈服,穩了一下神,懷著“砰砰”的心跳聲穩步地邁上了舞臺,在中間站定,擺好造型。這時舞臺上下鴉雀無聲,我的心都快跳出來了。沉靜片刻,隨著悠揚的音樂伴奏聲響起,我搖動身體開始翩翩起舞,直到一曲終了臺下都是靜悄悄的,可就在我的一個華麗的轉身,完成了我的演出時,剎那間形成了一個短暫的無聲空間,緊接著臺下一陣歡聲雷動,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精彩的演出,為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同時也鍛鍊了自己,並有了一次難忘的經歷。
節日活動的作文 篇2
20xx年4月25日,在“五一”勞動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三(3)中隊的全體同學在教室裡認真地上了一節主題為“節日”的隊課。
探索者假日小隊為大家介紹了勞動節的由來,讓我們瞭解了勞動節的起源,源於美國芝加哥工人1886年5月1日為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的大罷工。
超級戰隊、陽光假日小隊分別介紹了兒童節的來歷、各個國家兒童節的特點。我們發現,各個國家的兒童節還有很多不同呢!比如日本一年要過3次兒童節,分女孩節、男孩節等。
端午節,“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廿五,頭一個五即是“端五”,諧音端午。據說端午是為紀念20xx多年前,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七彩陽光假日小隊別出心裁,表演了以“屈原的故事”為主題的小品,讓大家更加深刻地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魔法假日小隊以歌唱表演的形式為大家展現了聖誕節的歡快氣氛。12月25日是聖誕節。每到聖誕節,我們期待聖誕老爺爺戴著紅帽子,拿著紅襪子給小朋友送禮物哦!
野馬假日小隊介紹了中國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慶祝。這些活動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每到春節,家家戶戶有貼春聯、窗花、放炮竹、守歲的習俗。
各小隊以多樣的形式、精彩地表演,依次展現了勞動節、兒童節、端午節、聖誕節、春節這五個節日的起源、習俗等,讓全體同學更深刻地感受了蘊涵在節日中的深厚的文化內涵。
節日活動的作文 篇3
九年一度的聖祖娘娘佛誕日來臨了,我又驚又喜。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我猜你們一定很想知道,那就跟我來看一看吧。
早上,老家祖厝門前人山人海,桌子擺滿了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供品,人們手裡拿著點燃的香很虔誠地在拜佛,煙花滿天開放,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熱鬧非凡。
中午,大人們忙著佈置戲臺,小朋友們則聚集在一起玩耍,有的在臺戲上追逐打鬧,有的在表演,有的則在戲臺下觀看他們的精彩表演……戲臺變成了我們的樂園。
晚上六點,家家戶戶齊放煙花,煙花泡瞬間滿天飛舞,五光十色,炮聲響徹雲霄,天空被點綴得五彩斑斕。八點,期待已久的古裝大戲開始了,臺上的演員表演得精彩絕倫,臺下的觀眾看得十分入迷,掌聲不斷。
我真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再迎來一個這樣的節日!
節日活動的作文 篇4
舊俗由來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
民間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選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立冬食補
立冬後,就意味著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北方餃子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