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學經典的種子開出文明和諧之花

讓國學經典的種子開出文明和諧之花

  國學經典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在歷史傳承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要傳統與現代結合;人文與科技同步;必將在新時代展現其獨特的影響力。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說的是自己立身修德、通達事理,也要讓別人同樣而為之。當前的社會;重智力而輕道德;重個體而輕團體。中華民族傳統經典文化中包含的民族智慧和人生哲理;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和利用。國學經典文化教育的缺失就如同沙漠中的旅者久違甘霖,大海上的船舶迷失航向。

  在彷徨與苦悶中,我開始了精神支柱的.探尋之旅。十八里長峽的曲徑通幽處,孔子正帶著寧靜安詳的微笑講學於綠蔭深處,高聲吟詠:“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聞之,我領悟到和諧是一種平和與寧靜;在落英繽紛的桃源仙境,陶淵明帶著悠然自得的神情對我說:“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原來和諧可以是生活悠閒,與自然友好相處;在人聲鼎沸的竹溪人民廣場與孟軻邂逅,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諧是一種關懷與友愛;竹林深處茅屋一間,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揮著羽扇,撫著瑤琴,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明白了,和諧其實還是一種寬廣博大的生活態度。一路南下,汨羅江邊,屈原在江風中對天長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這飽含無奈與堅定的嘆息聲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追求也是一種和諧。

  與先賢交流可以益智,與國學經典為伴可以清心。只要我們懷著一顆寬廣、博大、平常之心,就一定能發現,只要不被名利所縛,文明和諧就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因為蒼鷹自由翱翔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而是為了搏擊長空;舟楫穿越風雨不是為了誇耀自己的檣桅,而只為乘風破浪。其實,你我也一樣,只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就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朋友們,為自己尋覓一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願你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穫精美的花朵,閱讀國學經典之書,享受精緻生活。然後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色畫面障,聆聽那動人心絃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一個充滿文明和諧的人間天堂。

  讓國學經典的種子在中華民族大家園裡開出文明和諧之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