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1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物件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休國民的科學素養的影響,有趣的“大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爆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幹培養國民的科學素養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展,數字溫度表、幹吃麵、尿不溼、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廣泛栽培,服務於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願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更多的孩子投身於科技事業,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這是“天空課堂”第三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2

  太空授課更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科學永無止境,探索不斷前行,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卑的姿態、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為創新提供堅實支撐。科學永遠是一個國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理解、支援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年輕一代為科學而努力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行卻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便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立全社會為創新而奮鬥不息的信念,讓夢想張力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默默奉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3

  你們瞭解宇航員嗎?可能你們不知道,但我今天看了一個神奇的影片,這個影片裡就展現著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影片吧!

  在這個影片中,三位宇航員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太空神奇。他們已經做了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非常神奇,驚得我下巴都快合不攏了,這個實驗名字叫做乒乓球沉在水底。在我們地球中,乒乓球放在水裡,它會浮到水面,相反,太空就不一樣了,他們先有一個管子將乒乓球壓在水底,然後鬆開管子那一刻,乒乓球就沉在了水底。而一位宇航員老師將裝有乒乓球的水桶拋起來,結果裡面的水竟然一滴都沒有掉下來。

  宇航員老師們又做了一次實驗,而這一次實驗更加柏奇。他們首先拿出一個用來做水膜的一個模具,然後他們又往水膜裡灌滿了水,一個宇航員老師又往外面加了更多的水,結果水模就成了一個大圓球。但這並不很神奇,最神奇的是當另一個宇航員老師拿著一個注射器往裡面注小水滴的時候,小水滴進入大水滴之後,還是完完整整的一點破損都沒有,而且他那個大水泡的水一滴都沒有漏下來,於是宇航員老師又在裡面那個小水滴又抽了出去,可大水泡還是沒有裂開。

  太空真神奇呀,我也想上去做那些驚人的實驗。唉,對了,他們還做了1個實驗那就是將他們的水袋裡的水擠出來,然後還可以吃,咱們地球上的水只能喝,而且要是將杯子倒過來它就全倒了,而太空可不一樣,太空倒過來一杯子,水竟然一滴也不漏,太空真的好神奇。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4

  我是一名初中生,對航天事業充滿著好奇。當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重返神州,當飛天英雄費俊龍和聶海勝巡天歸來時,我的內心不僅充滿了喜悅,還對中國的航天事業更加充滿了信心。

  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的一曲壯麗凱歌。成千上萬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無私奉獻共同鑄就的載人航天精神,隨著“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激勵人們昂然踏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新的征程。

  我們要借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先進事蹟的東風,在廣大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的學習宣傳活動,大力學習和宣傳航天精神中所表現出來的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勇於攀登、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德。

  透過這次神六上天,激發了我們對祖國的愛,對黨領導下的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有了嶄新的瞭解,我們決心以航天工作者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為動力,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以更高的標準,完成好各項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向航天英雄們學習。

  浩瀚無際的太空,神秘遼遠的宇宙,還有無窮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我們應該用航天精神去征服學習上的一個又一個星球,一片又一片宇宙。自強不息的腳步永遠向前,飛向太空的航程中所形成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必將引領我們去實現新的夢想,去創造新的光榮。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5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你有一個夢,他有一個夢,我也有一個夢……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宇航員,駕駛太空飛船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呢?因為我很崇拜楊利偉、景海鵬、翟志剛等航天英雄。他們勇敢而自信地登上太空飛船,飛向太空,探測宇宙空間,讓人類更進一步地瞭解了宇宙,更進一步地掌握了航天科技。透過他們的努力,幫助我們國家一步步成為世界航天強國。

  如果長大後我真的成就了夢想,成為一名自豪的航天員,我將時刻期盼著踏上太空旅程的那一天。我將和夥伴們一起駕駛太空飛船穿越地球大氣層,進入浩瀚的宇宙,進行勤勞細緻的科學探索。我們將在完成對月球的探索考察後,再對火星、金星等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進行探索,甚至還會飛出太陽系,飛向銀河系探索更多的星球。我們將會發現大量的有關宇宙的奧秘,比如黑洞、中子星、宇宙射線等等,甚至將會發現外星人,並和他們交流成為朋友呢。

  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覺得我的夢想很酷吧!但是,我知道這是一個很難實現、很有挑戰性的夢想,想實現必須付出巨大的、艱苦的努力。因為很多事情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更何況是成為航天員呢?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首先要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才能駕馭太空梭,才能應對宇宙航行和探索中發生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危險;其次要有強健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才能抵抗住失重、惡劣的自然環境等等對身體的考驗。

  為了實現夢想,我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倍地刻苦學習,積累知識;也要堅持不懈地鍛鍊身體,磨練意志。當然,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難免也有崎嶇和坎坷,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前行,就會距離實現我的航天夢越來越近!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6

  啟迪心智需要“儀式感”。“天宮課堂”的受眾主要是中小學生,好奇心是青少年階段最寶貴的財富。課本中高度濃縮而又晦澀的知識往往學起來較為枯燥,而當被這些理論支撐的科學實驗,在孩子們仰望的天空中被“太空教師”演示出來的那一刻,牛頓三定律不再是往日題海里讓人停滯的知識之錨,因為它們全都活了起來。科普知識的活力會轉化為心智未開的少年求學途中的動力,到未來,可能會有一個或多個孩子為追尋當年的太空實驗而成為頗有建樹的科學家。

  理解科學需要“儀式感”。除過那些無人不知的科學天才,沒有多少人天生對物理公式或數學推導有近乎純粹的興趣。就像科幻小說或電影的功用一般,“天宮課堂”就是一部現實中的科幻作品。《三體》三部曲的問世從感性的角度讓一代人擁抱科學,認識宇宙,“天宮課堂”則以科普教育為目的,用更理性的視角幫助青少年理解科學之美。

  對外宣傳需要“儀式感”。“天宮課堂”開播面向全球,授課內容可根據新媒體平臺向全社會廣泛徵集,切實把科普教育這堂大課上出了“國際味”。能在國家空間站做“天宮課堂”的專案,無疑是我國科技軟實力的彰顯。用航天事業“夾帶私貨”,早已是世界強國們做廣告宣傳的高階玩法,例如俄羅斯就曾在索契冬奧會和世界盃期間將奧運聖火和足球帶上太空造勢。航天工業需舉國力以成,在太空裡的任何一步都是地球上的新聞。我國打造獨一無二的“天宮課堂”品牌,象徵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又一里程碑時刻。

  搞科普教育需要“儀式感”。把課堂搬上太空並非浮於表面的科學作秀和形式主義,而是因為它同科學本身的“神秘感”相互補,用一種說服力的方式,向每一個崇尚科學家精神的孩子,提供一次驗證理想的契機。這樣的“儀式感”值得再多“億”點。

  天宮課堂第三課的觀後感7

  宇宙海瀚無窮。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秘的暗黑”,“星星不會眨眼睛了,而是散發著耀目的光輝”……一切的一切洗革著我的認識,讓我的心裡也裝滿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動呢?宇航員在天上如何轉身呢?他們怎樣休息?有怎樣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誘導著我看完了他們的介紹。那是屬於中國的空間站,是祖國的天和核心艙,是泱泱華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從神舟一號返回艙誕生,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就在滾滾向前。

  艙內宇航員為對抗失重效應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機、太空腳踏車由此誕生,企鵝服用來對抗肌肉委縮。所以他們做了細胞生長髮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細胞一跳一縮,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無引力環境下水的浮力會消失,水的表面張力大到可以製作一個水球,在水球內注入一個氣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產生的氣泡也只在水球內產生。太空上既無法像地面一樣行走,也無法像地面一樣轉身……多麼神奇啊!這是從未聽聞的寶藏,蘊含著無限的探索。當聽到他們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時,我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無一為不之驚歎,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著驚天駭浪的意義。

  核心艙的成功發射離不開背後無數航天技術人員的奮鬥;他們能夠登上太空離不開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苦訓練的汗水;一項項實驗的結論突破離不開三位航天員背後半年的辛苦研究。你問我,為什麼連線前技術員那麼胸有成竹?你看見背後的滿腔熱血了嗎?成功絕不是偶然。

  始於青春年華,滿腔熱血;醉於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長在清風中,與光同在。國之棟樑唯少年,青春你我正當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