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意志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鋼鐵意志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鋼鐵意志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鋼鐵意志觀後感1
“咱們工人有力量!”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而且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鋼鐵意志》就是一部這樣的歷史題材影片。講述的是在解放初期,為儘快恢復鞍鋼生產,在環境極端艱苦的背景下,老一輩共產黨人克服重重阻力,僅用半年時間實現了復工復產,成功練出了第一爐鋼水,而且不斷革新,煉製特級鋼材,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顯著貢獻的故事。透過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鞍鋼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揚工匠精神,敢於啃硬骨頭的優良作風,進一步增強了“為國統計、為民調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力爭在構建現代化統計調查體系中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剛解放的鞍鋼,百廢待興。當時的專家普遍認為恢復重建困難重重,至少需要花費20年時間。但是,在黨的領導下,鞍鋼的工人們團結一致,充分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寶貴精神,即使面對敵特蓄意破壞,我們仍然能勇於鬥爭,沒有絲毫退縮。面對技術短缺,面對全國上下物資匱乏,我們仍然能眾志成城,凝聚起磅礴力量。“鐵水流淌起來,咱們就強大起來了!”趙鐵池深知鋼鐵產業發展對於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為了早日恢復生產,他甚至立下了軍令狀。廣大工人們在他的感召下,把鋼鐵般的意志融入生產中,不捨晝夜連續奮戰,直至成功煉出第一爐鋼水。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我們克敵制勝的秘訣。對於新時代的統計調查工作來說,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克服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的前提,也是維護經濟資料安全的基礎,更是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行為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學習鞍鋼等老一輩勞動模範身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牢牢守住資料質量這條底線,全身心投身於艱鉅繁重的統計發展改革工作中,用鐵肩膀、寬肩膀扛重任、挑重擔。不斷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品格,激發鬥志,努力鍛造成為烈火真金。
術到極致近於道
孟泰,鞍鋼老英雄。透過觀看《鋼鐵意志》,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這位榜樣身上持守匠心以及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設施裝置簡陋,缺少零部件的艱苦環境下,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發揚釘釘子精神,逐步探索出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工作方法,即“眼睛要看到,耳朵要聽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正是他爐火純青的技藝,每當高爐出現故障,都能夠找準病根,對症下藥,確保在安全的環境下生產。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只用發揚工匠精神,求真務實,才能確保資料質量。反之稍有疏忽,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對經濟形勢的決策。我們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統計調查工作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嚴格執行各項統計調查制度,確保統計調查全過程規範。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態度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以“鼎新”帶動“革故”
剛恢復生產不久的鞍鋼承接了一項十萬火急的特殊任務,那就是為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加工飛機副油箱拉桿。由於從沒有加工過這樣複雜精密的飛機零部件經驗,加之時間緊任務重,如果使用傳統工藝肯定不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讓廣大工友一籌莫展。在此危機關頭,王崇倫同志創新工作思路,設計並製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桿的特殊卡具,使生產效率大大提升,比傳統工藝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所有零部件都達到了一級品的要求。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站位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用創新來化解矛盾,攻克難關。70年來,我國統計調查事業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牽住了創新發展的牛鼻子,勇於創新,勇於變革,廣泛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與統計調查深度融合,為統計調查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統計部門建立初期使用算盤計算統計資料,到相繼使用電子計算機,再到以聯網直報為主要內容的“四大工程”建設。統計資料實現了由過去的人工計算逐級彙總到新時代的自動化、資訊化、現代化的偉大轉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更好地發揮統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晴雨表”作用。新解放思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深入研究網際網路、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與統計調查工作深入融合,加速推動統計現代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正是無數鋼鐵意志般的勞動人民拼搏奮鬥,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擁有了歷史的輝煌。眺望遠方,作為新時代的統計調查人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勤學苦練中鍛造出鋼鐵般意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鑄就統計事業新輝煌。
鋼鐵意志觀後感2
電影《鋼鐵意志》燃映國慶銀幕。天空中大雪紛飛,車間外寒風凜冽,高爐裡鐵水沸騰……這“最東北”的場景,彷彿一下子把我們帶回到了70多年前遼寧的那段艱難困苦而又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改編自真實歷史的影片,為我們講述了中國鋼鐵工業在被帝國主義“卡脖子”大環境下艱難突圍的創業史,以孟泰、王崇倫為代表的鞍鋼工人透過技術革新提升鋼鐵品質的創新史,鞍鋼把最好的技術專家和工人送往全國各地支援鋼鐵企業建設的奉獻史,是一部歌頌中國共產黨、展示工人階級主人翁形象,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開展黨性教育、和“四史”宣傳教育的生動教材。
去年,我曾幾次到遼寧指導教育工作,對遼寧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這裡是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特別是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遼寧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1000多個第一,其工業文化地位獨特,其工業題材極為豐厚,有著太多值得歌頌的“遼寧故事”。聳峙的高爐、沸騰的鐵水、鍛造的巨響……像一餐一飯一樣,早已融入人們生活之中,深深植根這片土壤之中。在這些司空見慣的場景背後,發生著諸多我們未曾聽聞或未曾深入瞭解的感人故事。所以,電影《鋼鐵意志》在遼寧產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和現實基礎的。影片所呈現的豐富歷史內涵和現實關照,是遼寧對紅色基因的最好傳承、紅色血脈的最好賡續。
《鋼鐵意志》展現了共和國鋼鐵工業發展的艱辛與不易。1948年2月,鞍山解放。歷經戰火的鞍鋼回到人民手中已是千瘡百孔,工廠幾成廢墟、生產全面癱瘓,敵特破壞、物資匱乏、技術不足、國外“卡脖子”,專家斷言“這裡只能種高粱,恢復重建至少需要20年。”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在最短時間內復工復產、煉出第一爐鐵水、煉出第一爐鋼、煉製特需鋼材、培育技術人才……為我國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1953年12月,鞍鋼“三大工程”——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和7號高爐竣工投產,帝國主義“卡脖子”的圖謀從此走向徹底破產。這一系列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取得的成績,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根基。
《鋼鐵意志》反映了新中國第一代鋼鐵人的奉獻與擔當。在鞍鋼博物館,一面厚重的鋼板牆上,鐫刻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幾千名鞍鋼勞模的名字。“老英雄”孟泰、“青年的榜樣”王崇倫、雷鋒……這些勞動模範是鞍鋼工人的先進代表,也正是這千千萬萬鞍鋼工人撐起了共和國的鋼鐵脊樑。趙鐵池面對鋼爐無法生產的困境時立下“黨派我來這,就是要改變這個現實”的錚錚誓言;程時勳面對美帝國主義鋼鐵侵略時發出“要徹底打垮他們”的豪邁之言;孟泰艱苦奮鬥建成“孟泰倉庫”,刻苦鑽研成為“高爐神仙”,譜寫鞍鋼自力更生凱歌;王崇倫大膽構想加工拉桿特殊卡具,急中生智發明“旋轉串鑄法”,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線……這些人,以生命為熔爐,鑄就鋼鐵般的意志,與祖國融為一體,與鋼鐵融為一體;這些事,展現了新中國“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責任與擔當,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百折不撓、奮勇向前。
《鋼鐵意志》彰顯了鋼鐵意志的炙熱和力量。電影《鋼鐵意志》中,一爐爐鐵水變成了保家衛國最需要的優質鋼,一代代鋼鐵人也不斷淬鍊成鋼。影片中演繹的不僅是國家鋼鐵事業發展奮鬥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種時代精神——鋼鐵意志,是奮鬥、是熱血、是理想。不論是面對國內外專家對於鋼爐現場情況冷嘲熱諷時,趙鐵池的那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也得使百分之百的勁”“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我就會讓鞍鋼的爐火永遠燃燒著”,還是孟泰的“煉不出好鋼,誓不為人”,一句句豪言壯語、一幅幅生動畫面,無不承載著鋼鐵般的意志。當為了讓2號高爐儘早恢復生產,鋼鐵人們不分日夜,一錘子一錘子地鑿、一鐵鍬一鐵鍬地挖,他們對國家事業的那股子拼勁,充分展現了新中國鋼鐵人的鋼鐵意志。“國民黨接收3年一事無成,我們只用了半年就煉出了鐵水”,原因何在?正如電影中的臺詞所說:“這是人心啊”,也正如電影的名字所示——鋼鐵意志。
時代滄桑鉅變,鋼鐵意志永恆。鋼鐵意志傳承到今天,並不斷髮光發熱,必將激勵中國人民自立自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程序中展現更大的擔當和作為。
鋼鐵意志觀後感3
節前觀看了由劉燁、韓雪主演的《鋼鐵意志》,本片講述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經千辛萬苦,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的,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並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實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屬於正劇,時代特點明確,電影中服化道基本符合年代特點。
作為一個80後中年人,處在物資匱乏的末期,對一些歷史年代劇,有著不同的情感,我們從小就是在這種電影薰陶和歷史宣貫中成長,所以對這些歷史劇,認可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可比擬的,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
優秀的地方,我不多說,媒體說得很全了,我說說我看完之後的感覺:本片劇情設計一般,更像是一部記錄片,矛盾衝突不夠明顯,硬傷有點多,尤其是間諜王博,劇中多次的做法,明顯不專業,作為一個曾經帶領連隊的.連長,敵特鑑別應該有一定基礎吧,這麼淺顯都沒有發現。感情戲做得非常差,如周剛參軍,沒有告訴周母,周母就不會上廠子裡問?這是不是能體現當時的舍小家顧大家,工人階級的覺悟,說明當時對抗美援朝的支援。
我不知道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其衝突的場面很一般。透過恢復2號高爐的過程,刻畫得不夠細緻,本身觀眾對鋼鐵煉製就不是很瞭解,過程中也沒有體現出趙鐵池發揮的作用。恢復2號高爐,主要的幾個場景,工人自願捐出材料,手工敲擊爐內廢鐵,亮點太少。
劇中幾項衝突,一個爐內洩漏,一個王博炸廠,鏡頭給的高爐和炸藥沒有全貌,讓人感受不到危險,恢復的過程表現過於簡單,鋼鐵意志表現的不夠,儘管這是一部正向宣傳的影片,但我還是希望,能拍的更好,讓現在的年輕人理解,那個年代的不容易。
各位演員演得都不錯,都是老戲骨,尤其是孟泰扮演者林永健老師,演得真好,配角演技都是非常線上。但是兩位主演表現就很一般,尤其是主演劉燁老師,有幾個地方感覺有點用力過猛,我看到後,直接跳戲了,一個是韓雪住院看望過程,一個是吃韓雪做的酸菜表現,可能導演想表達那個年代人的單純,但是劉老師用勁過頭了,導致出戏。這種劇不用非得有喜劇元素,它本身就不是喜劇的場景,弄得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所以希望導演們認真點,不管是什麼劇,請認真拍攝,不要找任何理由,任何藉口,拍出優秀的影片,我們會買賬的,票房也會好看的,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能夠拍出更好的影片。
鋼鐵意志觀後感4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1948年,東北,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燬鞍鋼廠區。危急時刻,“戰鬥英雄”趙鐵池(劉燁飾)帶領共產黨部隊直衝腹地,殊死搏鬥,摧毀了敵人的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飾)、總經理程時勳(張國強飾)一同投身復工復產。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後,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並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在觀影之前,小編最初對鞍鋼的發展印象、成就資料屆來自於歷史書,不過據說影片《鋼鐵意志》的主創曾5次深入鞍鋼瞭解歷史,力求真實儘可能地還原當年在惡劣環境下,透過工人們的努力與艱辛,將一塊幾乎成為廢墟的鞍鋼場,以最短時間恢復生產,練出第一爐鐵水。
主旋律電影題材,內容莊重卻又含東北地區的喜劇元素,故事情節有急有緩,時時調動著觀影之人的情緒。影片中劉燁、韓雪、林永健等老戲骨們演繹的唯妙唯俏,人物塑造的生動細膩,深深抓住觀影之人的心。
在劇中,劉燁雖然作為男主角一直在走主線,從連長到廠長,專搞事業,對其他情感完全不搭,算是個名副其實的鋼鐵直男。韓雪演繹得挺好,不過角色卻不討喜,對內是無腦崇拜劉燁,對外卻是女權的領導者,感覺很分裂。不過,或許是小編理解不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吧!
影片裡最震撼的無疑是國徽制好並升起的場景,作為新中國的第一枚國徽,作為能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象徵著中國工業崛起的標誌,小編內心在吶喊:中國工人萬歲!
疫情席捲全球,所有人都在萎靡的生存著,我們還是需要看一些這樣展現歷史,歌頌人民的正能量影片,來激勵我們砥礪前行。
鋼鐵意志觀後感5
《鋼鐵意志》是一部昂揚向上、振奮人心的主旋律勵志電影。
《鋼鐵意志》是由寧海強執導,劉燁、韓雪、張國強、林永健領銜主演的劇情片。
一部改編自真實歷史,講述新中國鋼鐵工業艱難初生的影片《鋼鐵意志》在“國慶檔”上映,影片塑造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全國勞動模範孟泰等一批有理想、有情懷的鋼鐵工人群像。
1948年,東北,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燬鞍鋼廠區。危機時刻,“戰鬥英雄”趙鐵池(劉燁飾)帶領共產黨部隊直衝腹地,殊死搏鬥,摧毀了敵人的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飾)、總經理程時勳(張國強飾)一同投身復工復產。然而,高爐已成鐵坨,廠區如同廢墟,專家一致看衰,特務暗中觀察,前線戰況吃緊,時間日益迫近……第一爐鐵水似乎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影片中,新中國解放、建設和抗美援朝對鋼鐵的需求日益緊迫,劉燁飾演的戰鬥英雄化身鋼鐵戰士,與韓雪飾演的工程師孫雪飛、林永健飾演的勞動模範孟泰以及張國強飾演的總經理程時勳,共同攻堅克難,以鋼鐵般的意志突破了帝國主義的“卡脖子”,迅速恢復生產,支援抗美援朝。
電影開始,就向大家介紹了主人公,“戰鬥英雄”趙鐵池,也為後文埋下了伏筆。作為一個在戰場上的英雄,臨危受命,要到百廢待興的鞍山,投身到鞍鋼廠區,執行這樣一項特殊且艱難的任務,工作初期,裝置的簡陋,資源的匱乏,人才的缺少,種種集中在一起,重鑄鞍鋼似乎都是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但是鐵池憑藉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心中的信仰,打擊了反動派的陰謀,克服了工業技術上的難關,折服了一群“目中無人”的專家,把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做成了。
再到後期提到的抗美援朝戰役,在送戰友登上火車時,我想趙鐵池內心也是極度掙扎的,那時的他也希望自己是一名在一線作戰的戰士,而不是在二線工作的工人。直到孟泰大叔帶回了前線的戰況,從那時起,他的心態才是真正轉變的開始,鞍鋼的成敗也同樣影響著戰場的成敗,克服鞍鋼的技術難題也就是為這個國家做出偉大的貢獻。
影片還向我們展示了曾被認為“只能種高粱”的鞍鋼,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短時間內實現鋼鐵產量增加640%,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和全國建設的史詩般壯舉。
真實描寫了第一代鞍鋼人的艱苦奮鬥的歷程,影片表述的情感細膩,細節真實,讓我瞭解到老一輩鋼鐵般的意志,更加體會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真正意義。時代變遷,轉瞬即逝,鋼鐵般的意志,需要我們繼承。憶苦思甜,需要我們銘記,人性的光輝永存,加油努力,發揚鋼鐵精神。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正是靠著這種精神偉力,取得了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奠定了共和國大廈如磐之基。如今,中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實現偉大目標的新徵程上,仍然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講,影片《鋼鐵意識》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指引。
《鋼鐵意志》是一部很催人淚下的電影,情節緊湊,戰爭場面震撼人心,複習了新中國鋼鐵工業歷史,特別值得推薦去電影院觀看。傾聽歷史的聲音,心中感慨萬分,電影展現解放戰爭時期國家一窮二白,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爬起來,在一片廢墟中建設鞍鋼,建的是鋼鐵,靠的是人民群眾鋼鐵意志夜以繼日的奮鬥,有了鋼鐵就有了槍炮國防事業,保衛國家主權和平的生活再也不受欺負,感謝《鋼鐵意志》還原歷史,現在的生活來源於革命前輩的付出,珍惜今天的生活,一代代傳承這種鋼鐵意志。
鋼鐵意志觀後感6
“鐵水流淌起來,咱們就強大起來”“黨叫咱紮在這兒咱就紮在這兒”“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我就會讓鞍鋼的爐火永遠燃燒著”“從此我們的人生與祖國融為了一體”,電影《鋼鐵意志》的一句句臺詞、一幅幅畫面,承載著“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責任與擔當,展現著新中國鋼鐵人的鋼鐵意志。8月18日、19日,兩場電影《鋼鐵意志》點映活動在瀋陽舉行,來自省(中)直有關單位的幹部職工代表集體觀看了影片,一起重溫了那段艱苦奮鬥、催人奮進的光輝歷程。
電影開場,響亮的號角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在沉穩厚重的工業色調所營造的年代感中,在低沉而有力的鼓聲所打造的空間感裡,《鋼鐵意志》一下子把觀眾帶進了那個激情火熱的年代。
1948年2月,鞍山解放。為儘快恢復鞍鋼生產以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和恢復發展國民經濟,我黨團結帶領鞍鋼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在面對敵特破壞、物資匱乏、技術不足等種種困難,在一片曾被預言“只能種高粱”的破敗不堪的廠區開始晝夜奮戰。從生產出第一爐鐵水到煉出第一爐鋼,從煉出特需鋼材到輸送技術人才支援全國鋼鐵事業,那裡成了新中國鋼鐵工業的起點。
回望歷史,那裡有無私奉獻的鋼鐵工人,有舍小家為大家的勞動模範孟泰、王崇倫,有無數關於新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奮鬥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成為電影《鋼鐵意志》裡一個個生動的畫面。
一雙因打磨零件而傷痕累累的雙手讓省總工會機關幹部關鈞木備受感動。“林永健老師演的孟泰讓我看到了什麼是勞模精神,更讓我感受到了共產黨人的大無畏精神。”關鈞木說。作為土生土長的瀋陽人,35歲的關鈞木對於工業有著特殊的感情,當他看到電影中第一爐鐵水流出,看到銀幕上每個人臉上的笑容,作為觀眾,他也特別激動,“等電影正式上映後,一定要帶著父母再看一遍。”
“能夠在電影中感受到當年鞍鋼的生產場景,內心真的特別震撼。”29歲的省總工會機關幹部高藝桐在觀影后說。“認準一件事兒,就要一直做下去,認準一個人,就要一直跟定他。”她自己對這句臺詞記憶深刻。“為了讓2號高爐儘早恢復生產,大家真的是一錘子、一鐵鍬地幹,特別是看到劉燁飾演的廠長趙鐵池這一角色,他對國家事業的那股子拼勁,對戰友、工友的關心照顧,他義無反顧地奔向處於危險中的高爐時所展現的擔當,這些都特別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高藝桐說。
鋼鐵意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前行!
影片中,鞍鋼工人趙剛登上前往抗美援朝前線的火車,揮手告別工友,這一刻,讓52歲的省國資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韓紅思緒萬千。“電影中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父親。”韓紅說,他的父親在1950年參軍,抗美援朝時父親才19歲。4年後,父親回國繼續在部隊工作,轉業後回到瀋陽進入國企工作,也終於和母親團聚,從那之後父親就一直在工業領域工作,直到退休。“父親這一輩子,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只想著如何幹好工作。記憶中,每到晚上,父親經常很晚才回家,母親也總是會把飯熱好幾次。”韓紅對記者說,“從父親身上看到父輩這一代人的鋼鐵意志,一種無私無畏的勞模精神。”
《鋼鐵意志》由原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寧海強擔任導演,霍廷霄出任美術總設計,著名音樂人舒楠原創音樂,演員劉燁、韓雪、林永健、張國強擔任主演。該電影是一部歌頌中國共產黨、展示工人階級形象、弘揚“勞模精神”的精品力作,已列為中宣部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影片。
“一爐爐鐵水變成了保家衛國最需要的優質鋼,一代代鋼鐵人也在淬鍊中走向成熟,變成了鋼鐵意志,我們的人生似乎與鋼鐵融為一體,難解難分。”影片中演員們所演繹的不僅是國家鋼鐵事業發展奮鬥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種時代精神,鋼鐵意志,如鐵水般熾熱,如鋼鐵般強韌,正鼓舞著更多人奮鬥前行。
“中國共產黨人以鋼鐵般的意志攻堅克難、化危為機,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那種不屈不撓、敢於拼搏的頑強鬥志激勵著我。”省直機關工委辦公室主任王春媛說,自己也要以他們為榜樣,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愛崗敬業,恪盡職守。
當博物館牆上的資料、文字和照片成為一幕幕經過藝術創作而成的畫面,37歲的楊光明對工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為一名省總工會機關幹部,今年7月份,他有機會參觀了鞍鋼生產車間及鞍鋼博物館。對比今天現代化的鞍鋼,楊光明說,當年的工人是有著長子情懷,有著鋼鐵般意志的人,正是他們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無數個第一。如今,他們的鋼鐵意志也傳承到今天,並不斷髮光發熱,我們遼寧的產業工人也正在為我國發展建設貢獻著力量。作為年輕人,我們更應該不負韶華,傳承創新,將鋼鐵意志融於自己的工作中,積極踐行,為遼寧振興發展作出貢獻。
鋼鐵意志觀後感7
今日,適逢國慶假期,帶著妻子和些許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觀看名叫《鋼鐵意志》的電影,其實,還有一個小“心思”就是看看這部電影裡有沒有本人的鏡頭。
在去年暑伏8月裡一天,一則招募電影群演的訊息在周圍傳揚開來,此則訊息經證實不是空穴來風,是《鋼鐵意志》拍攝劇組將在本鋼取景,屆時將會在廠區內拍攝部分片段,現大量招募臨時演員。此劇主要描述在解放戰爭後期,東北解放在即,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燬鞍鋼廠區,在危機時刻,“戰鬥英雄”趙鐵池帶領共產黨部隊直衝復地,殊死搏鬥,搗毀敵特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飛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於鞍鋼復工復產的故事。
從來沒有當過演員的我,出於好奇,參與了群演招募,拍攝的鏡頭主要是鞍鋼復產過程中,缺少籌建物資,各級軍民積極響應捐鋼捐物。拍攝時,考慮時代感及劇情的還原性,所有群演穿著破舊的厚厚棉質服裝,一個片段下來,服裝裡個個都是汗流浹背。簡單的幾個鏡頭,拍攝多次才過,拍攝過程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很多東西,首先,此片創作不易,付出諸多;其次,體現了當時背景下全民一心,捨己為國家情懷;更體現了像趙鐵池、孟泰這樣的鮮活人物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險阻,經歷千難萬險,終於在廢墟上覆建高爐,再次讓鐵水噴湧而出,不屈不撓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趙鐵池的動員口號更讓我深深感動,“從今天起,我以生命為熔爐,一定要造出最堅硬的鋼鐵,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這座鋼城的爐火就會永遠燃燒下去”這是什麼!
這是新中國“鋼鐵長子”風範,這是新中國振興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國主義封鎖,扛起重擔的“鋼鐵脊樑”。還有句趙鐵池臺詞讓我記憶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勁兒”,當第一次鑿穿鐵口,看爐內鐵水滾湧而出時,映紅了第一代鍊鐵人的胸膛,更驅散了飽受蹂躪近代屈辱寒夜,這句口號,更是無數先輩為新中國成立、發展、富強,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後,短短几年,鞍鋼就從一片廢墟中站了起來,有力支撐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平穩起步,創造多個第一同時,也擔任了諸多角色,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大批鋼材,同時也支援大批技術人才去援助新建鋼鐵企業,更是為一批國有老企業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餘,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自己只是圖一個“好奇”,參演《鋼鐵意志》影片,但觀看影片後,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一員”。因為我也是一名“鋼鐵人”,因為我參演此片,更因為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向老一輩的英雄們致敬,致敬他們無私奉獻才造就了我們今天強大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