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觀後感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觀後感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頒獎盛典由白巖松和已經退休的敬一丹共同主持。下面是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觀後感一:
學習王鋒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腦海裡都是王鋒同志衝進濃煙、火海里救人的場景和他全身被高度燒傷躺在病床上和傷病作鬥爭的畫面,我被他的先進事蹟深深的感動了。在學習時我就在想,作為一名普通百姓能衝進火海救人,王鋒同志真的是太勇敢了,他擁有我們革命先輩勇於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學習王鋒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我不禁感慨到,王鋒同志的先進事蹟在現在這個年代是非常突出的,因為在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大多數人都在追求物質享受、精神空虛、沒有追求,王鋒同志能做到無私奉獻為他人,不怕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不可想象的偉大壯舉。現在可不象五十年代那會兒,那時大家的思想都很單純,沒有什麼物質追求,有的就是要一心一意要建設一個富強的新中國。難能可貴的是,在社會環境開始改變、很多人開始追求物質享受的今天他仍能這樣做那就是十分不容易了。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飛速發展,也有很多人開始追求物質享受,在物質面前忘記了理想、信念,忘記了自己的精神追求,透過學習王鋒同志的先進事蹟,在感動的同時,我們不由得靜下心來想一想,作為一名當代青年,我們該怎麼做。
透過學習王鋒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深深的感到這樣的學習是必要的,我們是應該好好學習、好好反思一下。現實社會中,每個人的自身需求是不一樣的,有的追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有的追求一套普通的住房和一般的收入,還有的追求高檔的物質享受。我想,只要自己努力進取、積德向善就可以收穫幸福,就會受人尊重。
透過學習王鋒同志的先進事蹟,我感到自己的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禮和昇華,王鋒同志就像我思想和精神上的舵手,不斷矯正我們前進的航向、王鋒同志就像一面旗幟引領我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我要以王鋒同志為榜樣,在立足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質和精神追求,努力工作、幫助別人,做一個無私的、勇敢的、熱心的人,以求一個多彩多姿和無悔的一生。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觀後感二:
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央軍委辦公廳日前下發通知,轉發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同志先進事蹟,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和軍委重要決策指示,踴躍投身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偉大實踐,高標準做好部隊建設、改革和軍事鬥爭準備各項工作。
張超於2004年9月入伍,犧牲前為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戰鬥機團中隊長。他矢志強軍報國,傾力精武強能,勇於攻堅克難,堅守高尚品德,在每個崗位都拔尖過硬,先後29次參加和完成演習演練等重大任務。加入艦載機飛行員行列後,他以只爭朝夕的勁頭苦練精飛。2016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殲—15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因飛機突發故障,不幸壯烈犧牲,是我軍獻身航母事業的第一人。
通知指出,張超同志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征程上湧現的先進典型,是忠誠踐行強軍目標的時代楷模,是“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反映了當代青年官兵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哺育下茁壯成長的嶄新風貌,體現了全軍部隊練兵備戰、全面提升戰鬥力的昂揚鬥志,展示了廣大官兵凝心聚氣、奮力前行的生動局面。學習宣傳張超這個先進典型,對於激勵全軍官兵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通知強調,各級要認真學習貫徹習主席和軍委重要決策指示,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把張超同志先進事蹟作為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學習他愛黨報國、矢志強軍的堅定信念,苦練打贏、爭創一流的責任擔當,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堅守崇高、向上向善的優秀品質,爭當“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要引導官兵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引導官兵苦練能打仗打勝仗本領,立足本職追求卓越,不斷增強打贏資訊化戰爭需要的素質能力;引導官兵砥礪軍人血性膽氣,樹牢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核心的戰鬥精神,自覺傳承大無畏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引導官兵堅守立身做人的高尚品德,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始終保持革命軍人的良好形象。要把組織官兵學習張超與學習其他先進典型結合起來,與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結合起來,與完成戰備、訓練、執勤等重大任務結合起來,激勵廣大官兵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的觀後感三:
2015年,我有幸加入九三學社這個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也因此有幸學習到潘建偉同志的先進事蹟。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潘建偉領銜的“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專案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作為九三學社社員的典範,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發出《關於在全省統一戰線成員中開展向潘建偉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基於此原因,更出於對潘建偉的好奇,我仔細地研究了潘建偉的生平事蹟及科研成果。
可以說,量子力學的研究已經出現了一個多世紀,潘建偉研究量子資訊也有十幾年,為什麼在十幾年之後,他才手捧國家自然科學獎的證書?我想原因之一是他研究的學科需要長期的鑽研才能獲得成果,而原因之二則是他對於科學的責任感,對科教興國的追求。
追求內心的平靜,用無窮的耐心去理解這個宇宙
看過一期《開講啦》,開講嘉賓即是潘建偉,他以愛因斯坦的《探索的動機》為開講題目,一是愛因斯坦對他的影響是長遠的、重大的,另一方面,他也想籍此宣傳一下科學的精神。愛因斯坦認為在科學的殿堂裡有三類人:第一類人為了名利,幹什麼都可以,他們很有才華,也許會成為企業家、政治家、詩人……;第二類人以興趣為出發點,但不管是否對人類有益;第三類人希望透過探索找到先天和諧的規律。沒有前兩類人科學的殿堂會因此倒塌,因為他們的貢獻是巨大的,但是沒有第三類人的話,科學的殿堂只會長滿蔓草,不會成為森林。科學家是追求內心平靜的,科學的成就不需要獲獎來進行評價。因此,在他苦心鑽研的十幾年裡,他能耐得住無數次失敗的打擊,能耐得住功名利祿的誘惑,默默無聞地研究量子力學,並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國防、通訊等各個領域。即使他和他的團隊研究已開創多個國家首次甚至是世界首次,即使他們的研究成果已應用到國防、通訊,即使他們的研究課題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但是他和他的團隊並不被社會所廣泛認知。當他如明星般走到“開講啦”的講堂上時,大部分觀眾並不知道他是誰,面對這樣的尷尬,他並不生氣,只是平靜地笑笑,因為這些並不是他所追求的。
“個人奮鬥對世界是有影響的”
他研究的量子力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他用哲學的觀點闡釋他的研究——“看見即變化”,在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什麼可能都有,因此我們更需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努力。“思想的獨立性導致世界的千變萬化,個人的'奮鬥對世界是有影響的。”量子力學的研究已長達一個世紀之久,潘建偉的研究也長達十幾年,他曾對自己學習的量子力學無法理解以致於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學業,他說正因為他無法理解,所以他要活足夠長久以使他能夠研究理解量子力學。所幸的是,在他有生之年,他終於搞清楚了量子力學,並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或許,基於他和他的團隊的努力,世界即將書寫新的篇章。
家國情懷讓他不斷探索
沒有這一次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潘建偉,更沒有人知道他的“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可以說他是苦心鑽研幾十年,終於一夜成名。他坦誠,得獎與做實驗相比,他更喜歡做實驗,但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理解科學,理解他所研究的物件,讓更多的人對科學感興趣,他認為有必要去申請這個獎項。的確如此,在知道潘建偉之前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說過他所研究的量子力學,更不知道量子力學是用來幹什麼的,即使現在我對量子力學也並沒有弄清楚。但是現在我們知道有量子力學這個學科,基於此,會有更多的人對科學感興趣,更多的人投身科學研究,不久的將來,也會有更的科研成果不斷湧現。
有人對他出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一職提出疑問,做出一定貢獻的科學家出任副校長或者從事管理工作,會不會是對科學的綁架?對於此,潘建偉引用了錢偉長的故事來回答。當年錢偉長學習文學,但目睹國家技術落後,他決定科技救國,毅然放棄文學轉學物理系,併成為一名出色的力學專家。而如今,他出任中科大校長,也是目睹了當前國家、社會對科技的重視力度不夠,科學家的生存環境並不理想,中國的科技教育水平還有待提高,他想以此來改變,即使在他身上沒有改變多少,但是經過後人的努力,中國的科技環境總有改善的一天。這或許就是家國情懷在他身上的體現。
古今中外,多少人像潘建偉一樣,出於家國情懷,在自己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領域不斷探索並取得成功。正是他們的努力,讓科技不斷進步,讓世界不斷髮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事蹟深深地鼓舞和教育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