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1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裡;不論留學人員身在何處,都要始終把祖國和人民放在心裡。”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懷揣著最純粹的愛國之心,同日本侵略者展開長達14年的苦鬥。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他們被稱為“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呼喚和凝聚起捍衛民族尊嚴的磅礴力量。他們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抗日聯軍。近日,就有這樣一部影片講述了他們的事蹟。

  《白山黑水鑄英魂》,該片透過大量珍貴檔案和歷史細節,反映了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的英雄事蹟,再現了東北抗聯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鬥爭歷程,是深入闡釋東北抗聯精神的精品力作。東北抗聯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簡稱,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這支英勇隊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九一八”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由部分原東北軍、中共抗日遊擊隊、農民暴動武裝、義勇軍等組成。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鬥爭,牽制七十六萬日軍,消滅十八萬日偽軍,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白山黑水鑄英魂》這部紀錄片便是對於這段歷史的重現,也是這種精神的延續與傳承。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2

  在觀看了《白山黑水鑄英魂》後,我驚歎於革命烈士的血性,白山黑水間無數拿起刀槍不願做亡國奴的人們彰顯著咱中國人的血性。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也堅守著自己的信念。歷史永遠不會忘記,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走了,卻換來中華民族前行的希望!

  紀錄片導演顧茲曼曾經說過:“一個國家沒有紀錄片,就像一個家庭沒有相簿。”從這一角度來看,《白山黑水鑄英魂》正像是一本關於東北抗聯的“家庭檔案相簿”。在這些東北抗聯主要領導者的身上,閃爍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高光,也有著超越民族與時代侷限的人性光輝。東北抗聯精神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它是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勇敢頑強、前赴後繼的英勇戰鬥精神,是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是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艱苦奮鬥精神,更是休慼與共、團結禦侮的國際主義精神。感慨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因為有感於先輩的無畏與付出,為自己身為一箇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

  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力透紙背、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這樣的精神也足以引領當代青少年以先烈的精神遺產為路標,看清前行方向,激盪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3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回望戰火紛飛的抗日時期有多少仁人志士不畏強權敢於犧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拋頭顱灑熱血。英雄情懷在川流不息的歷史長河裡經久不衰,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銘記歷史,與祖國攜手共進並肩戰鬥。

  抗日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領袖張甲洲率領著一批赤誠的共產黨員舉起了東北抗日的火把,經過一番準備,張甲洲借他“婚禮”之機正式打出抗日的旗幟。巴彥抗日遊擊隊的成立,轟動全縣。游擊隊在戰鬥中成長,日益強大。隨後,一舉攻佔了巴彥縣城,全殲日軍一箇中隊、偽軍一個大隊。1932年中央北方五省會議後,巴彥抗日遊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江北獨立師,張甲洲任師長。這支隊伍高舉抗日大旗,轉戰呼蘭、綏化、蘭西、安達、明水等地,重創日軍。張甲洲將軍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更是我們青年一代的榜樣。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4

  東北抗聯不畏犧牲精神為進行偉大斗爭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價值引領。無論是哪種鬥爭,當年的抗日鬥爭也好,當前的偉大斗爭也罷,有鬥爭就會有犧牲。包括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在這方面廣大抗聯將士為我們樹立了不畏犧牲、勇於鬥爭的光輝典範。

  在東北抗聯三大路軍中高階將領共10人,僅4人倖存。在東北抗聯1-11軍中前後繼任軍長共19人,也僅有4人倖存。故此有研究者感慨:“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支軍隊像東北抗聯這樣,主要建立者和領導人大半戰死”。當前,“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和平年代的鬥爭雖然與革命戰爭年代不同,但也需要我們具備為黨和人民事業忘我工作、不怕犧牲的精神。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榜樣。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5

  在紀錄片中,給我們展現了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6位抗日將領不屈的愛國情懷,讓我很受觸動,我想,我有很多話想說……

  在東北抗擊日本侵略者戰鬥中做出英勇貢獻的諸位愛國英雄們,他們離開親人,受組織委派來到白山黑水之間,他們將對家人的小愛放在了對國家大愛之後,至死都在為祖國的抗戰事業奮鬥著、抗爭著,甚至有很多人都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今日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是他們用血肉的身軀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的長槍、大炮,是他們用血肉的身軀一步步打開了新中國的大門,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犧牲、甘於奉獻的感人事蹟,展現了他們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在他們身上,我看見了黨的光輝、看見了一個先進組織的重要性,也看見了信仰的力量……敵人的槍炮消滅不了共產黨人的信仰,更打敗不了中國人的抗日決心,誓死不做亡國奴!

  在白山黑水之間,中國共產黨人肩負民族希望和歷史責任,推動和領導東北人民走上抗日前線。在長達14年的艱難歲月中,東北抗日英雄與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展開艱苦卓絕的鬥爭,青山處處埋忠骨,氣壯山河勵後人。我們要像英烈們那樣丹心紅似火、意志堅如鋼,我們要學習並踐行東北抗日英雄心中有責、敢於擔當的精神,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在應對急難險重挑戰中磨鍊修養,在實踐探索中提升素質,隨時做好準備,只要祖國需要我……

  楊靖宇曾鼓勵大家說:“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來很小,可燃燒起來能燒紅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難總會勝利的”。抗日英雄們在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表現出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英勇的犧牲精神。

  我們當代人也要時刻充滿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赴後繼的英勇戰鬥精神,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我們要居安思危,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智,我們必須時刻做好準備,我們不僅要感慨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自己身為一箇中國人而倍感驕傲、自豪。在和平建設年代,或許先烈們的書信會泛黃,影像會模糊,但凝結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滾燙,激勵著我們更好地珍惜今天、邁向明天。

  山河雖已無恙,歷史仍應銘記,記住曾經的血淚、記住不屈的抗爭,用實力打破那些侵略者虎視眈眈想要佔領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妄想,吾輩當自強!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6

  《白山黑水鑄英魂》是由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六集文獻紀錄片,它以羅登賢、張甲洲、楊靖宇、趙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六位東北抗聯領導人的英雄事蹟為切入點,真實地表現東北抗日聯軍14年的艱苦奮鬥。

  東北抗日聯軍與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並稱為中國革命“三大艱苦”,他們被稱為“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呼喚和凝聚起捍衛民族尊嚴的磅礴力量。他們在白山黑水間,在茫茫林海中長期與兇惡的敵人作鬥爭,用血和生命書寫著壯麗的抗日詩篇。東北地區冬季漫長,嚴寒造就了艱苦的生存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抗聯戰士只能在深山老林裡靠篝火取暖,“火烤前胸暖,風吹背後寒”,就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曾發出這樣的誓言:“革命就像火一樣,任憑大雪封山,鳥獸藏跡,只要我們有火種,就能驅趕嚴寒,帶來光明和溫暖。”如果沒有強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撐,恐怕任何人都難以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在東北抗日聯軍中,無論是總司令、軍長還是普通士兵,都面臨著餓死、凍死和戰死的威脅。他們懷著滿腔熱血,抱著視死如歸的心,與日本侵略者進行著殊死決鬥。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在監獄中堅貞不屈,在刑場上大義凜然。烽煙已遠,英魂永縈。東北抗日聯軍的歷史功績,從未磨滅;東北抗聯精神的傳承,也從未中斷。我們將帶著這精神,在新時代奮鬥。

  《白山黑水鑄英魂》的觀後感7

  今天我觀看《白山黑水鑄英魂》紀錄片,它以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蹟為切入點,詳細記錄了他們在東北這片熱土做出過的卓絕貢獻與犧牲精神。推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的學習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同時,也寫下了一部堪稱獨樹一幟的黨史影像教科書。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理想精神追求。深刻感悟思想偉業,更加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奮鬥之路。我們要肩負民族復興的大任,要把加強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在經歷我們國家一路走來的辛酸歷程,無論是血雨腥風的反法西斯戰爭時代,還是社會主義和平年代,為了祖國的事業,無數的先烈前輩征戰沙場,使人民擺脫被殖民統治奴役的命運,因為他們的慷慨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安逸。在祖國的強大臂膀下,我們帶著對理想的堅定、對工作的細心、對黨的崇敬、對祖國的熱愛,同仇敵愾,用生命守衛家園,切實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保持和發揚先烈的優良傳統。

  我們要銘記歷史、弘揚傳承,讓新一代青年學子能夠從作品中汲取奮鬥的力量,將這種精神世代傳播出去、接續下去,這也是對先烈最好的銘記和追憶!紅船精神薪火相傳,責任在肩;祖國踏上新徵程,華兒女齊心協力搖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