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國學小名士觀後感800字
2017國學小名士觀後感800字
大一點說,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仍可作為治國之道和處理國家之間關係的法則;小一點說,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禮儀,可以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以下是小編帶來的國學小名士,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一)
歷史就如同夜空中劃過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間,而那美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
什麼是詩詞?如果讓小時候的我來說,那就是那一句兩句難理解的句子;或者說是,隊形排列整齊的幾十個字。而現在讓我說,那就是中華文化中的顆顆珍珠,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或者說,那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
對於文學而言,我最佩服的便是語言的鬼斧神工,那些古代文人用千言萬語匯聚成幾句簡短的詩句,而且又有那麼豐富的內涵,並且富有藝術魅力。我想,只有特別好的詩詞才會流傳至今吧,畢竟歷史都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
就好比浩瀚的沙漠中的一朵豔麗的鮮花,湛藍的天空中那個耀眼的太陽,漆黑夜晚裡熠熠閃耀的燭光……詩詞在我們的心中變成了唯一而有記憶的東西!
歷史悠久的華夏民族,文化豐富的華夏民族,地大物博的華夏民族,有多少英雄兒女為你而死,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捍衛你而不屈不撓,造就瞭如今我們擁有豐富內涵的不屈不撓的藝術傳承!
世界那麼大,為什麼我會出生在這個地方?學習這種語言?長成這種樣子?因為有種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需要我們美化和改造!然而,我唯一不解的是,這偉大的文化究竟是從何而來?是從睡夢中忽然領悟,從遊戲中忽然獲得啟發,還是……都不是!那都是古代文人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是他們智慧的結晶,而那結晶封存到現在被我們再次開發,提煉出了更美的東西——詩詞!但這並不是我們改變或者改造,而是對它的深度利用,比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早汗青”的愛國精神!“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深邃理念!以及“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深刻領悟!每一句詩詞都啟發著人們去開發更美的東西……
現在的我在想念著古人時,覺得他們竟有如此智慧,為我們文化藝術鋪好了發展的道路!那時候的人們,有鑿壁偷光的精神,有聞雞起舞的`意志,有懸樑刺股的決心……而那些所謂的精神熬到現在,卻都是化為烏有,就好像跟著梁山伯與祝英臺一起化蝶飛走了!
其實沒有!
那些所謂的精神只是被一步步篩選掉了,因為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我們不再需要那老掉牙的精神灌輸。現代並不等於過去,往事隨風,一吹就散,剩下的就只有回憶、悼念!
中國,隨著語言發展而發展,從文言文到白話文,而現在那些過去的語言卻又被髮掘出了另外一種價值。哦!它們應該是無價的!
黑夜中流星劃破了天空……就在那一瞬間留下了最美的風景——詩詞!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二)
賽場上,群星閃耀下,是激烈的角逐,是不斷的思索,是智慧和內心的比拼;賽場下,千家萬戶中,是求索的目光,是對知識的滿足,是傳統文化的重新思考,是社會正能量的發掘„„若單純是一場比賽,分數打出來也就是結束了,但作為對民族文化的拯救,它的意義就不止於此了。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飛速變化的時代,在發展與放棄之見,在索取與奉之間,存在著的是太多太多的矛盾。大一點說,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仍可作為治國之道和處理國家之間關係的法則;小一點說,人們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禮儀,可以正確把握與外界的人際交往尺度,合理的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
國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一直都不被重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中國人造成了太大的傷害,很多人把這歸咎於傳統文化太過於保守,不能適應時代潮流。但這些人的目光同樣太狹隘了,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根本就不缺少改革創新精神。有些事情我們必須深刻思考,從百家爭鳴到八股取士,這到底是怎樣一條畸形的道路呢?腐化的封建統治者對傳統文化根本就沒有做到最起碼的尊重,而只是將其作為控制人們思想的工具,最終致使人們對民族文化信心不足。
今天我們很幸運,可以在古人無窮智慧中任意選擇自己想要的,但有時不幸的,雖知可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但在接近被遺忘的東西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確實很困難。面對的是一片熟悉而又未知的海洋,我們需要的就是做個好水手。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不拘小節,或是說把“禮”給遺忘了,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從自己眼中的禮儀之邦,到亞洲聞名的禮儀之邦,再到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經歷了幾千年的歷程;但轉而成為宇宙聞名的不講理之類,僅僅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幾十年裡,我們失去了多少,想把失去的找回有多麼困難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掌握和熟悉禮儀,就可以做到觸類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處。我們應首先“知禮”,然後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將“禮”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國學小名士》中的一個環節,考驗的便是選手們平常的禮儀。生活中有太多不易被關注卻能充分考驗人利益的事。“不以善小而不為”,一塊垃圾,一次紅燈,撿與不撿,等與不等,一瞬間的決定,充分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
學習國學最重要的還是不能太過於形式化,將國學中的抽象的道理真正理解,並不是用來向人表現的,其真正意義在於讓人在生活中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及“應該怎麼做”,也就是讓人有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對自己的行為有評判的標準。熟知國學的人總是謙遜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卻變得驕傲自負,這與目前的社會不無關係,越來越多的人從小就認為家庭好比什麼都強,在家境比自己差的人面前有種優越感。面對這種現狀,更需要國學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