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通用10篇)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通用1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

  也許,人到了一定年紀,便喜歡懷舊。最近,由於紀念父親去世20週年的原因,到南寧書城買了《高山下的花環》DVD,再看一遍,流了淚。多年沒有好好流過眼淚了。第一次看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應該是在小學。該片於1984年開始放映。掐指算來,30年已過去。

  父親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那時,父親在前線;母親帶著我,在廣東某部隊隨軍生活。依稀記得,戰爭期間,母親不時和我到軍部,千方百計探聽前方情況。當然,一同前往的,還有不少家屬。大家緊張、焦急、憂慮,生怕聽到自己的親人犧牲或負傷的訊息,氛圍令人窒息,似乎可以聽到急促的心跳聲。有家屬扛不住壓力,突然就哽咽,突然就捂住臉,突然就痛哭。一幫人便陪著抹眼淚。也有堅強的,但緊鎖眉頭、神情嚴肅的樣子,令我銘記至今。從小經歷過這些情景,使我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至今面對許多別人認為是“很大事情”時,都能夠從容淡定。工作中如此,生活中如此。

  父親好好地從戰場上凱旋歸來了。16年過後,也就是1995年4月22日,父親去世。那時,我參加工作不到一年。家庭的變故,母親和我、妹妹著實茫然無策許久。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靳開來等同志為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親人,不向國家多索取一分一毫。我流著淚想,如果僅是期盼著軍功章和豐厚的獎金,他們會那麼勇敢地、那麼義無反顧地奔赴戰場嗎?如果沒有對國家、對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們是絕對不會扛槍上戰場的!

  2007年,家族重修族譜,明確了十條家規祖訓,其中第一條就是“熱愛祖國,響應祖國號召,依法履行應盡義務,完納應交課稅”。我的族人和親屬,參加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對越自衛還擊戰,保家衛國,不怕流血犧牲。此外,第六條:務正業,戒劣行、壞習慣;第七條:切戒借公濟私、腐化;第八條:切戒挑撥離間,瓦解集體;第十條:切忌侮辱尊長,欺凌孤寡——這幾條訓誡,對於公職人員來說,仍有較強現實意義。

  這與當前中央所強調的反腐倡廉,其實是一脈相承的。和平時期,需要大力弘揚主旋律,需要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需要全體中國人愛崗敬業、樂作奉獻。我的族人和親屬,無論是將軍、博士、億萬富翁,還是農民、職員、普通百姓,他們安分守己,走在擁擠的人群中,也許並不顯眼。但是,該為國家挺身而出時,沒有人甘做縮頭烏龜。我想,“中國夢”的實現,也許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這篇文章,有些凌亂。沒有認認真真寫電影觀後感,沒有認認真真寫父親。我也不是太清楚真正想寫的是什麼。父親的一幅畫作忽然浮現我的腦海:山水間,松樹傲然挺立。畫作兩邊是對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的確是父親的真實寫照。

  做人做事有原則,該怎樣就怎樣吧。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2

  星期四,我看了一個經典紅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環》,講述了革命戰爭的故事。

  連隊的一位指導員拿上一個花環,獻給了可敬可愛的連長。記者採訪指導員,指導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

  當時,連長吳三喜把指導員介紹給其他軍人,並讓他擔任指導員。有一天,指導員浪費糧食,把一個雪白雪白、乾乾淨淨的香饅頭扔進了水溝,連長全體教罵了所有軍人:不能浪費糧食,要節約。解散以後指導員坦白的告訴連長,饅頭是自己扔的。後來,指導員的媽媽寄信給兒子:你們軍隊要打仗了,十分危險,你趕緊撤離軍隊吧。指導員也很想逃跑,便和連長說:“我不參加這場戰鬥了!”連長當著全體軍人的面罵了指導員,說他是膽小鬼,就知道當逃兵……指導員聽了連長的教訓後,決定參加戰鬥。

  連長對所有的軍人說:“每個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們中國的人抗戰到底。如果犧牲了,要讓自己的兒女當抗日英雄。”指導員聽完後,把手指頭咬出血,在布上寫了6個字——我決不當逃兵。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許許多多的人犧牲了,連長犧牲了,副連長犧牲了,還有一些戰士也犧牲了。

  最後,指導員回到了家中。把連長唯一留下的紙條遞給了連長的父母,還到墓地給連長獻了花環。

  軍人是多麼的偉大,為了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犧牲了。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3

  在那個悶熱狼狽的大禮堂,在人擠著人的逼狹空間裡,寬大的螢幕上佈滿了充滿年代感的噪點,微弱的熒光映著人們的肅穆的神色,失真的影音掩不住人群中的抽泣。人們沉默著,我的眼裡也飽含晶瑩。

  高山,是戰火紛飛的中國,是電影中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他們以骨肉為基,鮮血為鋼,為身陷囹圄的祖國開闢出一條崎嶇粗糙的山路,鑄造出無所侵入的堡壘,編織出一條條凌風傲雪,清香四溢的花環。

  這部年代久遠的紅色電影在壯麗的悲劇中,熱情謳歌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深具人性力量,飽含對戰士們無私奉獻的讚美與歌頌,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英雄人物。貫穿全片主線的趙蒙生;為人忠厚,行事勤儉,善解人意的梁三喜;敢做敢當,身挾硝煙,口吐牢騷的靳開來;胸有大志有作為的小北京;柔軟又堅韌的韓玉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戰火中人們細膩的情感:親情,友情和愛情,每一樣都足夠讓人動容。

  親情,雷神爺和小北京的親情。嫉惡如仇,一身正氣的雷神爺身在官場卻以己為任厲聲呵斥官僚的腐敗,小北京從小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對軍事頗有見解。雷神爺親手送小北京上戰場,當戰爭結束,硝煙停止,他卻只收到了一枚金光閃閃的功臣勳章。小北京的死無不揭露了部分軍隊中的上層領導以權謀私,官僚作風嚴重等醜惡現象。

  友情,蒙生和三喜的友情。同生在沂蒙山,他們卻是不同世界的人。叼著金勺子長大的蒙生經過戰火的洗禮和三喜的薰陶,成功地突破了自身的劣根性而拿到了一等功,成為了戰爭中的大功臣。

  愛情,三喜和玉秀的愛情。晨曦的微光中,從民政局的窗戶外,探頭的小朋友們見證著他們婚姻神聖的.締結;部隊裡,三喜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羨慕他們羞澀恩愛的笑靨;但終於三喜悲壯地離開人世,純白的靈魂升入渾濁的天空,只留下了一張染血的欠賬單,玉秀一腔相思情終於化作墓碑前的花環。他們是戰爭中無數對苦命鴛鴦的縮影。

  我最欣賞的人物,叫靳開來。

  他言語粗俗卻有著真性情,他重義氣,講道理,不斤斤計較。他不在意自己的直言不諱會為自己的政局風評帶來不良的影響,也不在意自己為了戰士們的存亡私自帶人去砍百姓的甘蔗會不會讓自己的評功蒙上陰影,他是我在這部電影看到的最真實的戰士。他不貪腐,不畏戰。他是中國的戰士。

  我最震撼的一幕,是蒙生從三喜胸口前掏出欠賬單的那一刻。欠賬單,一張有著皺巴巴的摺痕和暗紅的血漬的欠賬單。一張整整齊齊的寫著欠了什麼欠了幾元的欠賬單。一張被三喜放在胸口前,寫在遺囑上的欠賬單。玉秀用一頭豬和三喜的撫卹金抵上的欠賬單。他承載了三喜寒風傲雪的靈魂。它是一種重諾守信的精神,它刻在中國人挺直的背脊裡。

  這些令人驟然淚下的故事,是由一個又一個小人物組成的,戰爭把他們聯結在一起。他們有的並不富足,有的並沒有什麼才能。但在國家興亡前,他們永遠把國家的榮辱勝負放在第一位,位卑未敢忘憂國。泱泱中華的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這些閃亮的星星在河底發著光。這光芒微弱無比卻堅強不屈,無數顆星芒匯聚成流,匯聚成一股無法戰勝的中堅力量,成為中國的鐵拳。

  新世紀二零一九年,戰火不再瀰漫中國的每個角落。但祖國依然需要這無可戰勝的鐵拳。

  泱泱中華,萬里長城。古有烈士黃繼光獻身堵炮口,文人譚嗣同橫刀向天笑。今有博士楊振寧兢兢業業,水稻之父袁隆平消滅饑荒。

  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可以不必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必須在生活中做好孩子,好學生,好市民。為祖國科技事業做貢獻,為社會秩序的鑄造添磚添瓦。社會穩定,科技發展,國家才會安寧。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4

  週末偶爾刷影片看到《高山下的花環》片段,索性上優酷搜全片來看,看完感慨良多,為投機取巧的軍二代趙蒙生而憤怒,為心直口快的靳開來救了全連的命卻沒被記功而難過,為正直守信的梁三喜家屬而感動。

  全片開頭,“軍二代”趙蒙生,被母親動用關係送到部隊擔任指導員。實際上,趙蒙生只是到軍隊鍍金,隨後就將“曲線轉正”。在連隊迎接他的,是電影的另外兩個主角:連長梁三喜和炮排排長靳開來。

  連長梁三喜家境貧寒,但盡職盡責,待人真誠,深受大眾喜愛。梁三喜的高尚之處不只是他愛護戰士,顧全大局,更在於他的誠實守信的品質。他在戰前給妻子的信裡寫到,自己因給父親治病借了欠別人和公家620塊錢,如果自己犧牲了要妻子用他的550元撫卹金和家裡賣豬的錢替他還賬。後來,梁三喜真的犧牲了,他的母親梁大娘和他的妻子韓玉秀抱著他們剛出生未滿月的女兒千里迢迢地來到部隊,而且是下了火車不捨得坐車,步行了幾天幾夜,最終把620塊錢還清了……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操啊,俗話說:“人窮志不能短”,梁三喜他們一家誠實守信,堅守“人死帳不能賴”的道理,他們雖然貧窮但他們活的有尊嚴有骨氣!當然在一些欠賬不還的老賴看來可能就是傻子所為。

  得知自己的指導員要臨陣脫逃,梁三喜再也顧不得形象,大罵粗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時候,你們都湧到部隊裡來,現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腦袋要回大城市。”並對趙蒙生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中國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相比一副人民子弟兵形象的梁三喜,靳開來是一個心直口快的武夫。因為說真話得罪上級,他一直未獲升遷,直到戰爭開始前才被提拔為副連長,用他的話是“戰前賞了一個送死的官。”這說明上級並不否認他是英雄。當戰爭打響了,他衝鋒在前、吃苦在前,最後為了救活全連戰士,違反紀律去砍甘蔗,結果踩到地雷壯烈犧牲。因為他的犧牲不是去堵槍眼,所以他犧牲後竟不被基層領導承認是英雄,不給他發軍功章。這引起了全連戰士的不滿,大家都說了“如果不給靳開來同志立功我們就不幹了”之類的話,就連雷軍長知道後也說:“不給靳開來立功,天理難容!”

  靳開來當然不喜歡趙蒙生這種吃奶油蛋糕的“軍二代”,他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輕蔑,甚至說“要自費到北京去上訪”。這幾乎是“三十年”後,中國百姓第一次在銀幕上看到特權階層和大眾子弟的對立。

  戰爭山雨欲來,部隊即將開拔。趙母不想讓兒子去送死,她試圖在最後關頭動用關係,把趙蒙生從軍隊拉出來。她把電話打到舊日戰友、現任軍長雷震那裡。這讓雷震很惱火。隨即,他在大會上當著全體官兵的面,把趙母描述成“一位神通廣大的貴婦人”,並怒稱“老子要把她的兒子第一個送去炸碉堡!”當時的觀眾聽起來很過癮,現在的觀眾聽起來一樣過癮,雷軍長這個角色也得到了昇華,他原本是被趙蒙生的母親從死人堆裡背出來活了下來,然而他卻“不近人情”,不走後門,不拉關係。這不是不講人情,而是講天理。雷軍長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把他的兒子“小北京”凱華也送上了戰場,最後壯烈犧牲。軍功章送到他面前時,他亦老淚縱橫。

  戰前最後一頓晚餐,靳開來舉杯對梁三喜說:“乾了這一杯,烈士陵園見!”後來,兩人果然犧牲。軍人也有家人,也是血肉之軀,他們在明知會犧牲卻能義不容辭,這種軍人形象讓人肅然起敬。同時也說明擁軍優撫的必要性,沒有先烈的流血犧牲,就不會有今天的和平環境,我們要從心裡敬重這些最可愛的人。

  這部電影裡面說了很多別的導演不敢說的、不敢拍的內容。不知道什麼時候這片就會被禁,同時後面有情節也很感人,還是趕緊刷了為敬吧!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5

  《高山下的花環》講述梁三喜、趙蒙生及靳開來等人經受洗禮,一心為國奉獻自己的故事。在電影中,梁三喜以大局為重,放棄來之不易的探親機會,跳出小我,用生命保護戰友;趙蒙生作為高子弟,從一心享樂到自我變革,最終成長得到認可;靳開來性格直爽,臨危受命擔任副連長一職,犧牲後因違反紀律為戰士們“偷甘蔗”未得到表彰;雷軍長兒子“小北京”,戰鬥時堅持學習,夢想將來能做一名將軍,最終因遇啞彈而犧牲。

  在九連這樣的組織裡面,凝聚了許許多多願意為勝利而付出生命的人,它允許靳開來的直言不諱,也包容不成熟的趙蒙生,並幫助其成長,作為景誠一員,我很渴望在一個成功的組織中獲得成長,更渴望能夠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景誠發展貢獻價值。

  我渴望的組織是“力往一處使的”。力往一處使,前提條件是我們有具體的目標,並且作為基層員工,我理解並認同這個目標,九連的目標是在中越戰爭中取得勝利,他們清楚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位置作戰,一切動作都有關戰爭勝敗,很多時候,員工並非不願努力,而是還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價值在哪裡,例如園藝師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做好廠區綠化,但他不一定知道工作價值在哪裡,如果能夠清楚描繪他的工作與景誠目標的關係,會大大提高積極性。

  我渴望的組織“領導是超脫自我的”。梁三喜作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九連連長,擔任著最為重要的領導角色,在他身上,我感受最深的便是他“不以小我為中心”,為了組織,放棄來之不易的探親假,在所有人對趙蒙生嗤之以鼻時給出安慰,引導趙蒙生一步步成長並最終為其犧牲自己。我心中超脫自我的領導始終站有高度,不是以自己或自己的部門利益為主,而是以公司發展為重,他們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員工,帶領員工做對的事。

  我渴望的組織是“勇於接受改變的”。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誰痛苦誰改變”,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不被淘汰,無論是個人的改變還是組織的變革,必將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如果太多人害怕跳出舒適區,可能整個組織都會顯得缺乏活力。趙蒙生一門心思想要調回城市,始終離不開大少爺生活,直到踏上戰場,看到別人的努力和犧牲,最後自我認可,一個“勇於接受改變的組織”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在改變中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反覆實戰,最終我們會因為改變而收穫頗多。

  前幾天在微博看到一個話題:#年輕人假期生活圖鑑#,國慶放假前制定了好多積極向上的目標,最終還是逃不過躺在床上刷一天手機的結果,最後感嘆假期餘額不足,可能我們缺少的不是一個目標,而是艱苦奮鬥的勇氣,為什麼明明拿著手機不知道看什麼,還是忍不住看了一天?為什麼躺到腰痠背痛還是不願意走出家門?“小北京”有當將軍的目標,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就算炮火紛飛,食不果腹,他一直都在準備著。反思我自己,在目前的崗位上,應該如何盡己所能,時刻做好準備,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

  不斷學習,保持前進。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學習是永恆的話題,在我的崗位上,我需要更加刻苦學習,努力在學歷上得到提升,同時藉助公司學習平臺,特別是目前倡導的向華為學習的契機,使自己得到綜合性的提升,另外,我希望能夠影響身邊同事,哪怕只是一個人,逐步建立景誠的學習氛圍和風氣。

  下現場,讓工作不脫離實際。既然自己不是製藥相關專業畢業,那我就更加需要下到現場瞭解情況,才能不脫離實際去工作。下現場的主要目的並非要精通生產工藝,或者是要提出什麼問題,而是要了解流程,員工的工作方式、需求等,將自己所學用到一線,能夠為領導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讓我感受頗深的是在最近“故障成本”工作上,經過與各部門對接,我才發現自己設計的表格並非實用,只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工作,我才能讓我的設計更匹配實際。

  開始工作前先進行演繹。在我的崗位上,有很多工作是需要與各部門溝通和協調的,雖然我能夠清楚傳達,但是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並沒有先充分想清楚、想明白,這個工作該怎麼做?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有什麼建議可以提供給領導們?後期,我希望自己在這個問題上能夠得到改變,接到工作任務或需要溝通的事宜,先自己理解清楚,考慮周全,要做“過濾器”而不是“二傳手”。

  仔細更仔細,不斷降低錯誤率。在我的崗位上,涉及較多需要對外的,或幫助領導審閱的資料,我相信“粗心”不是性格,而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責任心,後期,我需要對自己“嚴要求、高標準”,不斷降低工作中的錯誤率。做一個艱苦奮鬥的年輕人。在公司向華為學習的過程中,

  我新學了一個詞語——“艱苦奮鬥”,很長一段時間我將它作為自己的電腦桌面,時刻提醒自己,學習很苦、工作很苦、生活也苦,以往的努力只夠讓自己維持現狀,我希望自己是一個艱苦奮鬥的年輕人,不怕挫折,不言放棄,有勇氣也有能力接受變革和挑戰!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6

  歷史的長河始終奔騰不息,無數的英雄先烈們用青春用熱血為我們護航。——題記

  歲月如歌,唱不盡中華兒女豪情萬丈。經典流傳,難忘那一段段值得銘記的歷史和英雄。大多數的英雄們並沒有留下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更多的是給我們留下了堅定的愛國情懷。

  這個國慶假期,我觀看了《高山下的花環》,它講述的是一個普通邊防連隊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的故事。在無數的感動與淚水中,我記住了梁三喜、靳開來、薛凱華等不朽的英雄先烈。

  梁三喜是一個來自革命老區的連長,他抽的是黑乎乎的旱菸末,連塊手錶也沒有,用的牙刷只剩“八撮毛”,“吃糧費米、穿衣費布”。他是頂著滿頭高粱花子參的軍。但是,正是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在極度貧困的生活中,默默為部隊建設、為國家尊嚴獻出了自己的一切,在戰鬥的關鍵時刻為了救戰友而永遠地離開了愛他的家人,並且留下了一張染上鮮血的欠帳單,一張令人深思的欠帳單。梁三喜這位英雄,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傳統農民刻苦勤勞、堅韌寬厚的氣質;看到了他對祖國、對革命事業一片忠誠;也看到了他淳樸厚道、堅毅剛強的性格。他不完美,但是他的英雄形象卻令我深深感動。在戰前,他嚴以帶兵,寬以待人;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為掩護戰友不惜自我獻身。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堅定的愛國情懷。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我們看到了新中國70週年的光輝歷程,就更不能忘記當初為了保家衛國而獻出生命的戰鬥英雄們,像梁三喜這類英雄,今天依舊是我們中華兒女的驕傲。

  此外,還有貌似圓滑、玩世不恭,但在生死關頭卻是深明大義、舍家報國的靳開來;還有胸懷大志、才華過人、活力滿滿,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的薛凱華,他們身上都閃現著一種鮮明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觀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我被英雄先烈們的愛國情感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靜。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用犧牲換來了今天我們幸福安寧的生活。當年,英雄們為我們負重前行;今天,我們也要把復興大任扛在肩上,在學習上努力拼搏,砥礪前行!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7

  軍訓第四天組織觀看《高山下的花環》這部影片,傳達了作者對解放軍戰士們無私奉獻的讚美與歌頌,我對那一群為國家奉獻自己生命的真實事蹟充滿了敬佩之情。

  趙蒙生,出身在一個軍人家庭,生活條件優越。在下連隊時,思想上還停留在“我要回去”,生活中不能融入集體,事事需要他人幫忙。但經過自衛反擊戰的洗禮,戰友的犧牲觸動他,戰場上的血腥,使他懂得了作為軍人不應該有退縮當逃兵的思想,要有軍人的責任與使命感。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總會有很多想要逃避、退縮的時候,但我們需要做的是勇敢的去面對,不畏懼困難,迎難而上。

  當自衛反擊戰打響,戰士們義無反顧地殺上戰場。艱苦的環境裡,戰士們乾渴難耐,靳開來為了提高連隊戰鬥力去砍甘蔗,被地雷炸死,炮手“小北京”被敵人的槍彈擊中而犧牲,通訊員金小柱被炸斷了雙腿,梁三喜為掩護戰友趙蒙生中了敵人的冷彈倒在山坡上,憤怒的趙蒙生抱起炸藥包衝進敵人山洞,為贏得勝利立了功。

  在一場戰爭中,犧牲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但那些犧牲的戰士們,他們的熱血會永遠存在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兒女心中!

  新中國成立後並不是完全的太平,我們今天的和平是當年那些戰士們用他們的生命所換取的,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們都愛自己的家,愛生活,儘管他們生活得並不富足,但他們始終將國家的興衰放在第一位,在國家需要時,義無反顧、毫無怨言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位卑未敢忘憂國,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極強的愛國主義和崇高的情懷!

  《高山下的花環》讓我看到了戰中的浴血奮戰、戰後的感人事蹟,讓我瞭解到我們腳下的土地不是用土鋪就的,而是戰士們用他們的鮮血,用他們的身軀奮戰而成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魯迅先生的這句話,應用在這裡是恰好不過的了。

  熱血沸騰的青少年們,我們是幸運的,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應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讀書,爭做社會好青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奮鬥,才能更好的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出自已的力量。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8

  有這樣幾個人:他們有的來自家庭條件極為困難的農村,有的出生就在大城市過著富裕的生活,有的已成家立業,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英雄,保家衛國,流血犧牲的大英雄。這些英雄人物出自謝晉導演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九連戰士們擔任尖刀排英勇奮戰的故事。影片中有許多情節讓人感動:戰士們愛戴的連長梁三喜同志,在攻佔主峰時為了掩護戰友,為國捐軀;心直口快的副連長勒開來同志,在前線戰士們嚴重缺水時,不惜生命危險以及違反戰場紀律的處罰,為同志們帶來甘蔗,帶來勝利的希望,自己卻壯烈犧牲;“小北京”同志在戰鬥過程中,打了兩響啞炮,被敵人射中,不幸犧牲。在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他是軍長唯一的兒子,卻沒有因為出身不同,仍然站在了前線。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梁三喜同志。作為一個基層連長,在和平生活中,他是非常受人們愛戴的兄長、好同志。他的家境貧窮,平時不捨得亂花錢,回家探親,都是戰友把皮鞋借給他穿,自己的孩子滿月了,也沒有給孩子買奶粉,就連他的妻子和母親來參加葬禮,也是帶著孩子長途跋涉十五天趕來的。儘管這樣,生前他曾寫信告訴妻子,如果自己犧牲了,讓她用自己的撫卹金和賣掉家裡唯一一頭豬的錢,也要把生前欠的賬單還清。“人死,賬不能死”!他所留下的遺物,也只有一件自己捨不得穿的軍大衣以及他和妻子唯一的定情信物——撥浪鼓。他,一位平民老百姓,一位勤儉節約、生活樸實的連長,卻死得悄無聲息,死得光榮……司馬遷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我認為梁三喜就是重於泰山的那個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的每個鮮活人物,有的來自大城市,有的來自農村,但他們在戰場上,都用無私的愛國情懷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奮勇殺敵,為祖國,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為我們換來安寧和平的幸福生活。

  作為一名在幸福中成長的學生,我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以此來告慰像梁三喜同志這樣的先烈們,祖國不會忘記你們!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9

  20XX年9月30日下午,在公司領導的安排下,共同觀看了《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一開始並沒有理解這個電影名,直到最後鏡頭拉長,在高山上,軍烈家屬離開墓園,軍長行起軍禮,那一排排花環下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盪漾在天空,烈士們雖已去,但仍然駐守高崗,守衛國家,身先士卒。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心中充滿了無限敬意。同時,對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節也產生更多感慨,很多是我們在工作中、學習中值得學習的榜樣。

  作為生產一線管理員,要像梁三喜(連長)一樣的做一個正直、關心下屬的人,敢於擔當。我們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利益大於個人利益,公司需要我們的時候,要勇於主動站起來,為公司添磚加瓦。懂得培養員工,樹立榜樣。在團隊中也培養像靳開來(排長)一樣的心直口快,做實事、正直、有正義感的人,團隊親和力更高;但不得滿腹牢騷、抱怨,不作為。

  生產一線員工學歷參差不齊,年齡大小不均,作為基層管理員的我更加要工作作風端正,對員工一視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對於進公司時有背景的,到崗後應做好相關培訓,統一思想、統一標準、統一行動,絕不為任何人開後門。凡事都細緻觀察,若發現員工思想、心思有動態時應及時溝通、交流、引導。絕不做自私、沒有責任感的人,帶領團隊共同進步。

  當然,作為基層管理者,也得學會沉著冷靜和智慧的一面。當員工犯錯時,可能會十分憤懣,此時要學會三思,做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當一個人做出勇敢的決定時,也是一次人格昇華的決定,這個決定會讓我們在之後的經歷中,除卻了懦弱、逃避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英勇、也越來越令人尊敬。

  工作業餘時間大家可以開懷暢談,和藹可親,接地氣,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互為尊敬。團隊像親兄妹一樣,面對問題共同克服。影片中連長對指導員的一句話:“中國是我的,也是你的”。我們平時也在說:“家是國的家,國是千萬家”,只有國家存在,我們才在。我們才有生存的價值,我們才有創造的機會。

  我們要珍惜和平、緬懷先烈、珍愛家庭、熱愛祖國!同時,也要珍惜公司,熱愛工作。對工作熱情飽滿,勇於挑戰,不畏艱辛,時刻牢記公司使命,共同為景峰醫藥的發展壯大而努力奮鬥。

  《高山下的花環》觀後感10

  高山之下,烈士陵園,一束束白花放置於墳前。誰知陵墓下的白骨,也曾是多少姑娘心心念唸的夢中人。

  如果,趙蒙生的轉變是導演極力想要表達出的一條電影主線:對那個時代的一些高子弟的鞭策與冀盼。那麼對梁三喜與靳東來等烈士們的塑造則是電影另一主線所在:對萬千於戰場上犧牲的將士們及其家屬的敬意與歌頌。

  在影片裡,從連長梁三喜與各士兵的對話、連長自身的回憶與舉動,都可以看出,他與韓玉秀的婚姻,令人羨豔,十分美滿。從梁三喜推著韓玉秀與小豬崽到玉秀不遠千里赴部隊解相恩最後留波浪鼓等一件件能夠體現兩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事件。本以為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連長凱旋而歸,一手嬌妻,一手憨兒。可是戰爭無情、子彈無眼,一切成了奢想。前期的美滿與結局時玉秀在烈土園的悲慟,也不過是場戰役在這個時代千千萬萬的縮影。逝者已矣,可遺於生者的,只剩無盡的悲痛與思念。

  於鋒火之時的家書可抵萬金,因為能予牽掛之人一聲平安之音。但若為,絕筆之信呢?玉秀所求,僅是三喜的平安,不再是團聚與富貴,可那封自前線而來的錦書,卻殘忍地抹殺掉了這一切念想。想來林覺民的妻子收至《與妻書》之時,或也同玉秀一般,悲痛欲絕。回看殘破史書萬卷,又有多少本該琴瑟和鳴的幸福之家成為時代的眼淚呢?有多少妙齡少女從此只能睹物思人呢?

  靳東來對梁三喜說:“烈士陵園見”,那時看到這一幕的我,多希望這僅是一句玩笑打趣話。可在最後,他們卻真的在高山下的烈士陵園裡相聚,和萬千犧牲的弟兄們一起。在結局,靳東來的兒子拿著甘蔗,帶著軍帽,佩戴著一等功勳,用尚且稚嫩的聲音喊出:“我也要做像爸爸那樣的英雄。”而他的母親,看著兒子,怔怔出神。我猜,她或許是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那個從今在後,只有在夢裡才有相見機會的人了。

  那樣的千山萬水之隔,那樣艱難的長途跋涉,擋不住數幹年前的孟姜女,更擋不住思夫心切的韓玉秀。孟姜女猶可在遍尋白骨後隨之而去,但玉秀不能,她要替三喜給母親養老送終,將孩子盼盼撫養成人。遺孀之悲,在這漫漫歷史路上有多少?唯願戰爭不再,唯願相思不負,更願人長久。

  那高山下的花環何來?不過是有人千里迢迢而來,在夢裡人的白骨填埋處所放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