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隱入塵煙》觀後感(精選5篇)

看《隱入塵煙》觀後感(精選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隱入塵煙》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隱入塵煙》觀後感1

  上週六去看了電影《隱入塵煙》。

  太多人在推薦這部片子了,片子算是冷門場次,能挑的影院很少,那天我去看時,全場估計不超10個人。

  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曹貴英與馬老四(真名叫馬有鐵)經媒人介紹後,馬老四被曹桂英一盯,被盯得不好意思了,眼神無處安放;曹貴英因為馬老四對驢的疼愛而感知到馬有鐵是一個好人,繼而決定跟了他。於是在扭捏下兩個人拍了結婚照,從此搭夥過起了日子。曹貴英在跟老四之前是和哥嫂一起生活,但日子過得連驢都不如,會被哥嫂打,以致手腳殘疾、不能生育,將曹貴英介紹給馬老四,也是哥嫂想甩開她的辦法。好在,馬老四對她很疼愛,兩個人也算互相取暖。總算日子過得越來越好,當好日子真來後,如曹貴英自己所說自己是賤骨頭,突然地就生病了,又突然地掉進水裡淹死了,從那,馬老四變賣了所有的糧食,開始了新的生活。

  整場電影看下來,內心被觸動了很多次,尤其在在曹貴英走了的那個場景:馬老四得知曹貴英掉進水裡了,他一個人艱難地在水中抱起曹貴英,絕望,鏡頭一轉,是從結婚照中截取了曹貴英的部分,然後直接將彩色調為了黑白色,就這一個調色,就是一個人從生到死,那一瞬間太戳人心了,再接下來就是馬老四將床頭貼的“囍”換成了曹貴英的遺照。

  電影中對“土”的講述讓我印象深刻。

  其中一個場景是,曹貴英和馬老四在天理吃饃,貴英掉了一塊在地上,老四撿起來就要吃,貴英說“不要吃了,都掉土上了”,老四說“怕啥呢,啥不是土裡頭生的,啥不是土裡長的,土都不嫌棄我們,我們還嫌棄土幹啥”。

  他們遮風擋雨的家也是來自於土,親手造出了很多塊土坯子,也差點毀於一場大雨中,靠著這些土坯子,老四和貴英親手造出了屬於他們的家,要知道在那之前,他們之前都是藉助別人的房子,也總是在他們搬走那刻化為了泥塊,但在貴英走後,他們的家也是在一瞬化為了泥塊。

  更不用說農民賴以生存的本就是土地,從犁地、播種到收割,老四和貴英一起在地裡勞作偶爾講些很哲理的話,比如腳印種在地裡,貴英說“我可不想腳長在地裡,腳長在地裡面就哪裡都不能去了”,老四說“人長著腳總能走來走去的,總比種在地裡的莊稼和菜強多了,話說回來,我們長著腳又能跑到哪裡去呢,還不是牢牢著栓到地上了,哪裡也去不成,你說,農民離開了地咋活呢”。老四還是離開了地了。

  電影中呈現的那些農活場景,我是有過親身體驗的,如今透過螢幕去看,我不僅感慨很辛苦啊,因為全靠人來完成,也能理解在貴英費了很大勁也沒能將麥捆子挑給老四後老四開口罵了貴英。

  再轉去看貴英和老四從雞蛋開始孵小雞,到雞長大,以致下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希望在慢慢展開,只可惜也是好景不長。

  雖說老四和貴英的生活很平凡,但也不乏浪漫,用麥子在彼此的手背上壓出一朵花來,有好吃的就先讓對方吃,在那些時刻裡他們成了彼此的依靠,也是他們送給彼此的暖,所以會有人羨慕桂英有人疼,當有人說老四恨不得把貴英栓在褲腰上時,那個晚上在房頂睡覺,為了防止貴英滾下房頂,老四真的把貴英栓到了褲腰上。

  可當貴英走了,老四一下也沒了家,他放生了陪伴了很久的驢,還了借的雞蛋,賣了糧食,結了賬款,親手造的房子一瞬間坍塌了,老四可能還是離開了地。

  離開影院時,影片中的很多場景不斷迴盪在我的腦中,感覺有很多想說的,但又一時又不知如何去說,僅以此文記錄我曾看過這部影片。

  看《隱入塵煙》觀後感2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尋苦命人。”這句話給人的感覺特別形象,正是電影《隱入塵煙》中對於貧窮的描寫。一對生活在西北荒原上的中年夫婦,明明過著一日三餐、春播秋收的生活。但這種平淡生活中,又無處不在地有種“命懸一線”的苦難氣息。這條“線”,就像是俗語中的麻繩。被貧困而枯竭的資源越發地繃緊了、被命運拉扯到了極限。驚魂動魄的日子,隨時就可能會崩斷。

  由演員武仁林和知名演員海清主演的《隱入塵煙》, 是近幾年中國院線電影中的異類。異就異在上面說的,對於貧窮過於具體的描寫。影片講述的就是一對夫婦在西北農村的土地上耕耘的日常。夫婦之間,男的大齡單身且貧困,女的.身患隱疾、非健全人。從二人的婚姻的開始,記錄著夫婦兩人從陌生到熟悉的全過程。影片透過農村春種秋收,兩人相互幫扶作農活的具體細節,展示了兩人之間萌發的愛情。一如戈達爾的《受難記》中所說:“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勞動或者努力去愛。”

  《隱入塵煙》展示的,恰是這樣一種命運,掙扎在必要性的生存和非必要性的愛情的空間。農民馬有鐵和曹貴英過的日子讓人感覺揪心,非常壓抑而真實,在當下教育缺失嚴重而愈發顯得難能可貴:它證明電影仍有這樣的力量。

  當電影散場時,好多人的眼圈都是紅的......

  看《隱入塵煙》觀後感3

  看完以後後勁太大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全劇不說苦,卻苦出天際,全集不談愛,卻愛入血液。處處有希望卻透著絕望。生活真的是太苦了需要用雞蛋壓壓。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真實的讓人落淚,來於塵土,歸於塵土,生命是那麼堅韌,寄人籬下頭低在塵埃裡任人宰割任人嘲笑身體殘疾破屋爛房都活下來了,生命又那麼脆弱,房子有了院子有了麥子收了包穀也收了小雞會下蛋了豬也有了,一場意外踉蹌跌入水中,永失所愛,生活已經很苦了,要帶著希望活下去。

  電影的最後,貴英死了,有鐵還完了答應牧民的兩袋土豆,還完了春天借的十個雞蛋,還完了1570塊錢,放生了給自已幹了一輩子的驢,吃了和貴英一起養的母雞所生的最後一顆雞蛋,喝了農藥躺在他們共同建的家的炕上。隨貴英去了。看完久久不能平復,大概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早知道嫁給你這麼幸福,當時拍結婚照的時候就笑一笑了。”“一輩子捨不得吃雞蛋,最後是用來壓農藥的苦。”“他們抽有鐵的血,還嫌他們髒”坐車吃飯只有他們倆人的凳子是套著塑膠袋的。他和貴英是彼此貧瘠生活中唯一的光。有你時在苦的日子都是甜的。你不在了,在好的日子也沒有滋味和奔頭。有鐵撕掉了他三次搬家都沒捨得扔的喜字。他無償給承包戶獻血的時候還在為村民說好話,可是貴英卻死在了橋頭坐滿了人的水渠。他本可以忍受孤獨,如果他從未見過光。“還是草編的驢好,不吃草,也就不叫人使喚。”有鐵最後罵驢那些話好像也是在罵自己,他放走了驢,也放走了自己。

  看《隱入塵煙》觀後感4

  今天參加了一個親戚的葬禮,年僅60歲,患癌症兩年後去世。

  上週看過一部影片,名字有些詩意有些悲哀,因為每個生命都會《隱入塵煙》。

  馬有鐵是家裡的第四個兒子,人們都叫這個老實木納的光棍“馬老四”,不知道他的大名。他的父母、大哥、二哥都已經去世,他住在三哥家給他們幹活。

  有人介紹身體殘疾的曹貴英給馬有鐵,兩個苦命人結合在一起,互相陪伴。

  曹貴英總是小便失禁,從小住在哥嫂的院子裡,她沒有生育能力、走路一瘸一拐,還手抖,和馬有鐵結婚只是為了給各自家裡減輕負擔,兩個人能互相照應。

  發生在西北農村塵土中過活的小人物故事,按理說應該很乏味,可是導演李睿珺卻拍出了很美好的效果,在柏林拿了獎。

  經歷過農村生活的人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場景,毫無相似經驗的人也能體驗這些美好的畫面。

  種地、收麥子,坐在 池塘邊休息,旁邊是自家的毛驢,暗綠的樹木,平靜的池塘,土黃色的麥田,這就是馬有鐵和曹貴英的生活,他們之間沒有偉大的愛情,只有種地、吃飯、養驢的日常。他倆沒有自己的房子,借住在別人家閒置的土屋,屋主為了得到拆遷款直接把他倆趕走。拉著全部家當搬家,看到推土機開過來,善良的馬有鐵忽然想起來屋簷下的燕子,他跑回去盡力把燕子趕走,不想讓無辜的生命受到傷害。

  馬有鐵蓋好了自己的房子,養的雞能吃雞蛋了,可是曹貴英卻生病了。看著她咳嗽著躺在自己炕上,我心裡預感悲劇就要發生了,可是想不到的是,曹貴英為了去給馬有鐵送飯,栽到河裡淹死了。她生前都沒留下一張足夠清晰的照片做遺照,這是怎樣卑微的生命啊,幸運的是她曾被馬有鐵愛過,照顧過。

  馬有鐵賣掉了和曹貴英一起收穫的麥子,趕走了相依為命的驢子,還清了所有的債務,他要走向哪裡?是流浪還是一個人走向死亡?電影沒有說,但是我們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我們來自偶然,最後也會隱入塵。看完這部電影,我會珍惜庸常平凡的日子,陪伴好自己的親人,讓自己的生活多留下一些意義。

  看《隱入塵煙》觀後感5

  相信很多家人已經看過了這部電影,今年來說最打動人心的一部好片。故事平穩,沉浸,讓人久久回味,導演也留夠了空間讓大家去思考。至於“老四”最後到底有沒有死,那已經不重要了,打動人心的不僅是故事本身,而是緩緩而來的悲情,屋頂雨槽瓶瓶的哨聲,回家路上橋頭的燭燈,相知相守的溫情,還有手上那枚淺淺地谷花印。《隱入塵煙》強烈推薦

  被風颳來颳去,麥子能說個啥?被飛過的麻雀啄食,麥子能說個啥?被自家驢啃了,麥子能說個啥?被夏天的鐮刀割去,麥子能說個啥?

  一直以來,我個人都特別喜歡小眾電影,比如冷門佳片《盲山》《盲井》等,尤其是對西部題材的電影作品深深著迷,拋開自己民族的題材電影不說,總覺得西部電影是那麼的熟悉,總能喚醒我兒時的記憶。今天說的這部“隱入塵煙”就拍在了我的興趣點上。《隱入塵煙》書寫的是一段發生在西北農村的故事,是滾滾黃塵中的一部愛情史詩——沒有扣人心絃的酷炫與刺激,每一幀畫面都落在黃土地上;沒有情感發展上的一蹴而就,男女主的感情壘在日復一日的耕種勞作裡,壘在倆人一驢一起走過的路里;也沒有故事情節的驚豔,教不了觀眾拍案叫絕,畢竟西北的荒漠就是種不出玫瑰,它只能發生小麥的成長、塵煙的飄蕩。

  電影講述的是西北農村兩個被各自家庭拋棄的孤獨之人,在日復一日地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描寫了西北偏遠農村的生活點滴,真實、諷刺、悽美。尤其被男主“一碼歸一碼”的人生信條折服,也被女主的細膩和不屈感動。我出生在藏地東部的農區,片中的割麥子、打土胚、挖土豆、土磚房等鏡頭一下子將我拉到了90年代。那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不大,幾乎每家每戶都是這樣的生活狀態,一到春耕時,我就會跟著家裡人去地裡,家裡有一頭黃牛,我們站在磨上,黃牛拉著“磨”一圈一圈地轉,直到所有的大土塊被壓碎了,才會下犁撒種子。

  有意思的是,電影中兩位主人公打土坯蓋土房又一次打開了我內心一道緊鎖的門,那是我很久都不曾去回憶的場景。西部地區來說,土磚、土牆、土房是最具地方人文的建築,買不起紅磚便就地取材,用泥土夯牆,用泥土打泥磚,混著麥草抹牆面,那間土房子會特別的保暖。不過後來,我在拉薩八廓街一家裝修極富民族特色的藏餐店裡看到了那種牆面,所有的記憶像洪水一樣流經腦海,伴隨的還有鼻尖飄過的那縷泥土混著麥草的清香……

  主人公馬有鐵在秋收的麥田裡揮汗割麥,也讓我想起了父母因為秋收連夜割麥子的場景,那時候家裡的地不多,父母平日裡有生意要做,但麥子熟了必須得第一時間收掉,深刻地記得父母放下生意,凌晨就到田裡割麥子,我和弟弟煮了茶,拿著酥油糌粑饃饃等給他們送午飯,等麥子差不多割完的時候才發現,父母因為心急,加上天黑,誤將隔壁貢寶家的麥子收割了,大家發現後笑的前仰後合,阿媽責備著阿爸,阿爸呆在原地摸著後腦勺,弟弟的臉上帶著少見的憂鬱和不解,我站在田埂上哈哈大笑,一家人的笑聲在麥田裡迴盪,夕陽照在我們一家人的臉上顯得格外的溫馨,那是屬於家的記憶。啥人有啥人的命數呢麥子也一樣它有它的命數呢還不是到夏天讓鐮刀割掉了…

  縱觀全片,不能不提兩位主人公卑微的愛情,隱秘而偉大,平凡而熾烈。全片不提愛,但他們對彼此愛到了骨髓,全片不說苦,卻苦到了天際。用麥粒淺淺地在你的手上做個記號,你跑到哪裡就都丟不掉了。所謂: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只找苦命人。故事的最後,坡腳又易小便失禁的貴英死在了給馬有鐵送雞蛋和饃饃的路上。牆上那張“囍”字似乎是馬有鐵內心的圖騰,要不是貴英,馬有鐵總是掛不好那個“囍”字,沒有了貴英,馬有鐵連貴英的遺像也是掛的左高右低。他一輩子沒有吃過雞蛋,吃的第一個雞蛋也是最後一個只是為壓農藥的苦,或者告訴貴英,你送的那個雞蛋我已經吃上了。牆上是貴英模糊的遺像,但在馬有鐵的心田裡,貴英留下了清晰的足印,沒你之前我可以忍受孤獨,有你之後,我卻再也無法承受失去你的孤獨,如果我抓不住你,我就什麼都不要了,包括那頭陪伴了他一生的驢。網上有句話說:“西北的荒漠沒有玫瑰,我的愛意是鑲進皮膚的小麥花。”我覺得這是對這部電影最悽美的解讀,電影平淡真實,直擊人心,生活給了馬有鐵一束光,但又奪走了他唯一的光亮,西北荒蕪的土地上的愛都是無聲的,花開了,花謝了,一切隱入塵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