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淮海戰役》個人觀後感
電影《淮海戰役》個人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淮海戰役》個人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這是世界戰爭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太多的後人正想對這次在中國的中原戰場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緊湊,卻又花了大的筆墨來描寫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細節,來突出戰鬥的慘烈,指揮員的緊張。
相對於勝利的結果來說,戰役的過程是環環相扣的。中原戰場是如此大規模的局勢調動對雙方的指揮官來說,都是及其嚴峻的考驗。戰機稍縱即逝,黃伯韜的被圍完全就在於他兩天“種.種原因”的磨蹭,沒有架浮橋,讓十萬人馬成了粟裕的盤中美味。這是他做為指揮官的失職。
可對於杜聿明來說,失敗的結果是他早就預見到的。他拿著蔣介石措辭嚴厲的親筆手術,無奈,憤恨。蔣介石給他過四十四歲生日,讓蔣經國帶著10萬銀元給杜聿明的母親過生日,軟硬兼施,逼杜聿明帶兵撤出徐州,卻又在中途來了這樣一紙手諭。三條作戰路線,粟裕賭準了杜聿明不會愚蠢到走兩淮,雖然我軍都已經在截獲的國民黨電報裡面得到所謂國防部的建議,讓杜聿明走兩淮。畢竟,杜聿明被蔣介石從徐州調葫蘆島,又從葫蘆島調徐州,他在國民黨的軍官裡面,還是有軍事才能的。
但是應了巴達維的那句話“您為什麼不讓那些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年輕將軍們在戰場上作出軍事部署,而要每逢戰事,親自督戰,做做站部署呢?”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在電影裡面是屢屢被敗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蔣其人身為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的校長,到底會不會打仗,這個,沒有研究過蔣介石的生平,也無從說起,不過,撤出徐州之後的杜聿明收到的蔣介石的一紙措辭嚴厲的手書,就已經預感到他杜聿明的後路就掐斷在了這淮海戰場上了。他滿腹的憤恨,慨嘆說——“不知三軍之權,而統三軍之任,沒到重要關節總是直接干預指揮,唉——完了!完了!照這個手令執行,三個兵團,數十萬將士,眼睜睜的就——”
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許是杜聿明被俘後中共給他治病,而後全家在大陸團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對於杜聿明的描述是很豐滿的,從某總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甚至還有專門的他T恤士兵,不想讓自己的.士兵凍死餓死,不帶武器投降的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鏡頭。
而於蔣介石的蹩腳的軍事指揮才能相對應了,還有他的治國方略,太多的事情是從根基上決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註定了不會有什麼扭轉乾坤的曙光,所以佈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顯出了他的悲劇色彩,沒有什麼來挽救他的絕望,結束自己的人生,儼然成了他最後的選擇。
陳毅元帥曾靜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推車推出來的”,蔣介石打仗的時候忙著平息後方人民的騷亂,而共產黨的部隊這邊,人民群眾傾家蕩產也要支援前線,這就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