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蒂克消亡史觀後感2016

羅曼蒂克消亡史觀後感2016

  《羅曼蒂克消亡史》極其用心地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夢想中的亂世上海,那個在炮火聲中依然煙視媚行的國際化都市,既是所有西式新奇玩意的舶來港灣,也是有著最為開放的現世觀念的歡場夢境,它有著與它一樣醉生夢死的煙場女子,也有著最一文不值的真心與忠誠,同時,它還是一個時代變化的見證。

  羅曼蒂克消亡史2016一:

  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是整個中國中最為包容的都市,它也是中國電影的的生髮地,30年代正是中國電影的繁榮時期,而這個繁榮的中心非上海莫屬,就算大部分割槽域淪陷,但依靠著大量租界的上海,則依舊能夠藉著中外合力創作出大量的電影,因此被稱為電影生產意義上的“上海孤島”。而袁泉飾演的“吳小姐”電影皇后的身份,也就具有了時代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在片中,袁泉飾演了一個外表光鮮但實則內心寂寥的電影皇后,她受到大眾狂熱的愛慕,卻被自己最親近的丈夫拋棄。片中,她面色神秘的撥出了一個重要的電話,背對著某人用上海話說“你應該理直氣壯的殺了我”,一身花邊睡衣和上海時興的波浪捲髮更是襯托出了濃厚的上海氣質。而這個電影皇后的身份,則有幾分借鑑當時的“電影皇后”胡蝶的意味,而胡和吳,剛好也有著諧音的關聯。更不必說,胡蝶本身就與特務頭子戴笠和政治之間有著曖昧的關係。這也是那個年代的獨特氣質,政治與時代、歡場與歷史、革命與色誘間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隱秘關係。

  如果說,袁泉的電影皇后“吳小姐”代表了上海質感的光鮮面的話,章子怡飾演的交際花“小六”則代表著上海的妖豔面。同樣是旗袍,章子怡就多以神秘的靛藍色為主,再配以長毛的皮草披肩或圍脖。這亦是當時上海高階歡場女子的必備裝扮,在狐媚之外又平添了幾分雍容和不可侵犯。當然,她也是掌控男人的一把好手,在危險當前之時,能說出“我知道你不會殺我”,在面對愛慕之時,她又能看透男人的伎倆,冷靜的說“我看透了你所謂的博愛”。

  在章子怡、袁泉、鍾欣桐、霍思燕等人的女色之外,由葛優牽頭的男人幫派,則打開了30年代上海的另一番景色。葛優的白色大褂,白色的平頂禮帽,是他隱於亂世的一面。而黑色西服和黑色禮帽,則又是他暴力和權勢的一面。葛優就成為了這個一半純白一半深黑的梟雄的實在面。他飾演的這位陸先生,角色原型來自著名的黑幫老大杜月笙,他在亂世中隱藏自己的權勢,也傾心與情感的遊戲,遊走在中日各方勢力之間,但他終歸還是站在時代變革中心的那個人。因為這個時代而成名,最終也被這個時代所摧毀。而《羅曼蒂克消亡史》所要展現的',正是這個無比誘人又充滿致命危險的時代。就像片中說的那句臺詞一樣“殺人!”。這裡的殺,不僅是殺人,也是殺掉了一整個時代,殺掉了某種政治命運。

  羅曼蒂克消亡史觀後感2016二:

  自從看過程耳導演上一部作品《邊境風雲》後,便一直很期待的他的新作,然而等了幾年後,終於知道了新片名字叫《羅曼蒂克消亡史》,可當我看到影片故事簡介時,整個人是蒙逼的。

  簡介里居然沒有提到一個主人公的姓名!!而是以“他”開頭,可是“他”又是誰呢?簡介裡也沒有說清楚,反倒還說了其他幾個人物,如“幫派大佬”、“交際花”、“日本妹夫”等等,那麼這個電影的主人公究竟是誰呢?更關鍵的是,這個故事簡介貌似根本沒有介紹一個故事啊!!明明是一些碎片化的段落的集合。

  不過我當時就立馬被這個故事簡介給吸引了,我覺得這段文字非常獨特,也引起了我的好奇:也許這部電影也同樣獨特?

  而當我看完這部電影后,並沒有失望。這段故事簡介的確就是這部影片的最好概述:沒有一個絕對的主角,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有的,只是對一段美好時光消亡後的無限感慨。

  影片開始,黑屏,然後出現一句味道純正(我是這麼覺得的。。)的上海話:做人,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這句話也和整個故事有關)

  隨後,影片切到一段章子怡和葛優兩個畫面的交叉剪輯,章子怡在車內哭泣,葛優在房間裡,伴隨著一段沉重憂傷的鋼琴曲,整個影片的基調由此確定。

  而下一幕,鏡頭跳接到新的場景,故事這才真正開始。

  這樣的開頭似乎很有些昆汀的味道,甚至有點莫名其妙,但我卻非常喜歡。電影還未開始,我便已經感受到了那股“撲面而來”卻又“欲言又止”的“羅曼蒂克”味道,立馬勾起了我對整部電影的好奇心。

  寥寥幾筆,就能產生如此效果,實在令人驚豔。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這部電影就像電影中出現的一句臺詞一樣:“這是部藝術片,導演沒打算讓觀眾看懂”,希望大家不要抱有對一部商業型別片的期待去觀看這部電影,否則很容易會失望。

  導演也曾說過,這部電影的細節非常之多,可能需要看三遍才能看懂。

  這麼一說,是不是很容易聯絡到姜文的上一部作品《一步之遙》?的確,它們有些類似的地方,同樣都是極具風格的作者化的電影,影片中很多隱喻和符號,都不太好懂。

  但和《一步之遙》不同的是,《羅曼蒂克消亡史》的“難懂”更多的是源自於其剪輯手法和敘事安排,而非是讓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符號和元素的堆砌。

  再來說說表演。

  本片中,除了葛優和章子怡扮演的兩位角色大部分是說普通話外,其他演員都是一口流利的上海話,並且絕無任何違和感,這一點讓人驚喜。

  葛優在本片中飾演一位黑幫大佬,人稱“陸先生”

  這部電影採用了三段式的結構安排,每一段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而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角色和故事出現,三個部分互為補充和完善,共同展現了一個時代裡各種人物的悲情命運。

  既然是非線性敘事,片中自然運用了各種多線敘事、倒敘插敘,剪輯功力可謂是如火純青。導演也說過,這部電影非常難剪,花了將近一年時間但我認為他最終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

  在交流會中,也有觀眾曾問導演為何不選擇線性敘事而要將故事打亂,程耳回答,非線性敘事是種創作本能,它給了創造者一個感悟故事而非純粹講述故事的機。也就是說,導演希望透過這種碎片式的敘述方式,讓觀眾能更多的去思考之前的細節,而非僅僅是“看完”一個故事。

  再來說說表演。

  本片中除了葛優和章子怡飾演的角色大部分時候都說普通話外,其他主要角色都是說著一口標準的上海話,並且絕無違和感,這一點令人驚喜。

  葛優在片中飾演的是一位“老闆”手下的得力助手,也是一位黑幫大佬,人稱陸先生,據說原型出自杜月笙。

  最開始聽到葛優要演一位嚴肅的黑幫大佬時會有點詫異,擔心會叫人出戏。可整部電影看下來,反倒覺得葛優這個角色演的最好。他那種看似讓人感覺溫和親近的表演,實則在殺人時卻毫不眨眼,而面臨危險時,卻臨危不亂,當面對心愛的人時,卻又能露出暖人的微笑。我認為他演出了那種傳統影片中所缺乏的“人情味”,也就是如片名中的“羅曼蒂克”的味道。

  當然,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有這樣的感覺。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便是片中飾演陸先生妹夫的淺野忠信。最開始看到他出現在演員列表裡時我以為他會飾演一名日本軍官,以大反派的身份出現。沒想到我只猜對了一半,他飾演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他在片中說道:“我老婆是上海人,兩個女兒也是上海人,我說的還是上海話,難道我還不是上海人?“(可能有些偏差)

  其實,淺野忠信的上海口音大部分是配音,只有少部分是他親自說的(你很容易聽得出來是哪一段)。畢竟讓一個日本人學說一口流利上海話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事,就連我們中國人都不一定能學好。。

  但不得不說淺野忠信的表演相當出彩,言語之間,細緻入微,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都忽視了他是日本人這個事實!

  看起來是不是就像一個地道的上海人....

  這次見面會同導演一起前來的還有閆妮,她在電影中飾演“王媽”,負責這個黑幫家庭的燒菜做飯。這同樣也是一個十分生動的角色,很多人說看到她會有一種莫名的“喜感”,而我認為正是這種感覺產生了我剛才所說的“人情味”。導演也說,閆妮是最適合這個角色的演員,並且透露,下一部作品將以王媽這個角色為主角,講述她來到上海之前的故事。可以說,將會是《羅曼蒂克消亡史》的前傳。

  此外,片中還出現了非常多各種各樣的角色,有袁泉飾演的著名女演員,即使老公有外遇,卻仍然愛著他希望他能回心轉意。還有韓庚扮演的大明星趙先生,他和片中章子怡飾演的角色在拍戲中產生了感情,最後卻因此遭遇不幸。還有趙寶剛飾演的宋老闆,雖然他開場沒多久便死掉了。這樣的角色還有很多,在這裡便不一一介紹了。

  導演程耳說,這是拍的一個時代,是眾生。販夫走卒,明星達貴,眾生都在。有些人一閃而過,有些人沒有結尾,有些人貫穿始終,有些人所有人都不忍心下手殺之。

  而片名中的“羅曼蒂克消亡史”,並不僅僅是指一段愛情的消亡,而是對一個美好而浪漫卻被浪費掉的時代,一次最後的道別。

  這是一部程耳導演的野心之作,我認為他有能力成為下一個中國電影界中令人矚目的導演,而這部“浪漫至極”的作品,將會是對他實力的最好肯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