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精選6篇)

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精選6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1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最近一段時間,每天選擇在五點起床開始讀《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每次至少半個小時,一般都是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同時讀完,然後打卡,開始一天的學習和工作。在幾個月前,恐怕連自己也沒能想到自己可以堅持這麼早起讀書,究竟是什麼吸引著我一定要讀這本書?

  幾個月來堅持讀《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讓我真正找到生命的“燈塔”。“心決定道,道決定德,德決定事;反過來,事的根源是德,德的根本是道,道的源泉是心。故,這是一個‘心—道—德—事’四部曲”,每每讀到這句話更是充滿力量。心上力量提升一分,在事上就圓滿一分。這是一本給我帶來幸福的書,是可以與父母共讀的一本書,是一本父母聽我講完後會熱淚盈眶的書,更是讓自己這顆心逐漸變得柔軟的書。

  我看到了很多企業家的心路歷程以及學習後的心態變化和企業的變化。看到這些企業家的分享稿件,其實是一顆顆真誠的心,字裡行間看得出裡面流露的真誠與真心。當我看了金夫人周琛的分享,看到她的老父親70多歲重新立志,跟隨女兒一起奮鬥,像一個戰士般奮鬥第一線,感動到眼眶溼潤,自己又怎能不努力啊?我更加相信人生下半場會精彩於上半場。在敬佩周老前輩的同時,也反省自己偶爾因為一點利益而自私自利,因為一點工作就自怨自艾。有的人25歲就死了,只不過到75歲才埋;而有的人七十幾歲仍然在不斷奔跑。無關年紀,無關閱歷,僅僅是心靈品質的呈現。《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讓我真正從中受益,重新改變,重燃熱枕。我也堅信:聖賢智慧,透徹解析,自在圓滿,可學而至。“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們共讀一本書,一本生命旅程中無法缺少的書,年輕的生命就應當這樣度過!

  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2

  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於6月30日晚起在中央電視臺首播,每晚一集。

  該片是從民族、國家與黨的發展高度,通過歷史真實的再現,利用歷史大事件與歷史小細節的交相輝映,透過以大領小、以小映大,以對歷史深刻的認知與反思,用完全真實的影像,並配之以生動、深刻的解說詞,將近現代及當下中國發展史和黨的進步史,以形象生動、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紀錄影像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於人們面前與心中。它由此帶給人們的回顧與回想、深思與激發,都是中國人民走向中國夢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與動力源泉。

  該片採用大量史實的鏡頭和幾代領袖的同期聲,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展現中國風采的勵志電視紀錄片;以權威、實用、紀實、靈活的視角解讀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各地方、各行業、各領域在推進現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程序中所展現出來的新思路、新亮點、新方法,用發現的眼光和視角傳遞中國夢的正能量。用鏡頭去記錄不同群體用實際行動所鑄就的夢想併發揚光大,一個個夢想的彙集築建了中國夢的實現,並不斷傳遞著積極的正能量!

  回顧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鑑,讓我們今天追逐中國夢的腳步,更加有力,更有信心,不走彎路,不走錯路。同時,歷史也在告訴我們、告訴未來,實現夢想之過程,也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歷史的程序。因此,當下的踏實前行、努力奮鬥,就是創造歷史必不可少的步驟與過程,這是築夢中國的基石與根本。

  結合我們自身所在行業、崗位,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我們公民做到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則我們每個人的夢想之路,就會留下值得可歌可泣的美好印記;我們偉大的祖國,就能築夢理想,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

  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3

  觀看了《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歷史文獻紀錄片一至七集,該記錄片生動詮釋了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的虎門銷煙、洋務運動、太平天國、鴉片戰爭,一系列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等的簽訂,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後中國人民又透過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等起義抗爭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

  中國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歷史征程,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故事感人。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風雨如磐》,該紀錄片以1840年鴉片戰爭拉開了中國近代歷史的序幕,講述了近代鴉片戰爭至中國近代化開始(洋務運動)這一時期中國的落後及中國人民的艱辛探索歷程,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落後就要捱打”。

  令我感受頗深的是《築夢中國——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第3集——“正道滄桑”,片中介紹了1950年至1976年新中國建設的歷史,本片中介紹了抗美援朝的勝利,成渝鐵路、鞍山鋼鐵廠、上海電機廠、塘沽新港的竣工,在農村,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三億多新解放區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獲得了七億畝土地和生產資料,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翻身解放。透過觀看,讓我們重溫了那段奮鬥發展的歲月,是我黨領導全國人民艱苦奮鬥求發展,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4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來之不易。“中國夢”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深情地描繪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求索、不懈奮鬥的歷史。中國夢,也是每一個人的夢!

  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我們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中國夢”的第一要義,就是實現綜合國力進一步躍升。如今,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並未根本改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這一指標體系,構成了現階段“中國夢”的基本圖景。

  社會和諧進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徵”。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共圓“中國夢”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而提升全社會的幸福指數。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們正經歷空前的社會鉅變: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的價值追求也越來越多元多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描繪了人們美好生活的藍圖,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和科學路徑,把每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絡起來。今天,繼續“中國夢”的“圓夢”之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疑是唯一正確的途徑。

  按照黨和國家的規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後,儘管趕上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與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報告說得好: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5

  輝煌樂章,偉大征程撼天動地;壯麗凱歌,復興基業激奮人心。在全黨全國人民認真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之際,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展覽,開啟了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新徵程。

  中華民族的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歷史是一面鏡子,也是一部教科書。近代以來,古老的中華民族外遭帝國主義侵略,內受封建主義壓迫,逐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為了改變受壓迫受奴役的屈辱地位和悲慘境遇,英勇不屈的中國人民進行了前仆後繼的鬥爭,但都沒有成功。在民族存亡續絕之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透過武裝鬥爭奪取政權,建立了新中國,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透過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歷史發展昭示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中華民族的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改革開放以來,總結經驗,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在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面對黨內外、國內外所關注的我們黨將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開宗明義做出了鮮明回答——“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解放思想,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就要毫不動搖地堅持科學發展。道路開啟征程。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也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

  中華民族的明天“長風破浪會有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面向未來,全體中華兒女應當更加緊密地攜起手來,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匯聚在民族復興旗幟下,砥礪奮鬥精神,努力作出無愧於我們偉大民族的歷史貢獻,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我們充滿信心。

  《復興之路》是宣言書,是奮鬥史,是強國路,是近代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它激勵著14億中華兒女,激勵著全國人民,激勵著63歲的祖國,它的激勵之心永在,我們的奮鬥永遠不息,社會主義事業永遠向前進。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進的堅強決心。

  開學第一課民族復興之美直播觀後感6

  文化復興,“復興”何事?

  近些年,中國傳統文化呈現出多方位復興之勢。應該說,諸多文化復興的現象代表了中國人對自身文化傳統的一種新自覺,深值嘉許。如果我們放寬視線,平心對待歷史,而不僅僅以最近三四百年的成效作為評估的尺度,便不能不承認,中國傳統文化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過去那種全盤否定的態度實應反省。

  不過,我們也應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面貌並不單一,而是充滿了各種異質元素。朱維錚先生在1980年就反覆強調:中國並不存在一個“一貫的傳統”。首先,不同時代留下的遺產並不一致,既經累積,又常常混雜;其次,即使在某一特定時代中,不同人群的行為和思考方式也自有特質。即以一個“善”字來說,其內涵固不乏一些超時空的準則,具體表現卻不免流動遷移,不但不同社群各有一套道理,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也取捨各異。因此,面對“復興傳統”的呼聲,我們也不能不慎重思考:要“復興”的是什麼“傳統”?

  據我的觀察,近年最受歡迎的一本傳統讀物似乎是《弟子規》。這本出現於清代早期的童蒙讀物在不少人那裡已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誦讀之聲,凡有井水處,無不可聞。這本小冊子當然也有一些不錯的道理,不光是孩童,即成人開卷,也可受益。

  但正如書名所示,《弟子規》不過就是一部“小學生守則”。這即使在傳統蒙學讀物中,也是簡陋之作。更重要的是,其中教授的倫理皆是單向的。作者既立意對“弟子”講話,自然多言服從,而不思考“父兄”何為。朱熹討論師弟關係時曾提出所謂“彼此之辭”,即是不要求一方單獨盡責,而以雙方互相負責為條件;其中強勢一方,還應盡首要的責任。比如“父慈子孝”:父先須“慈”,才談得上“子孝”;若以權勢壓人,“孝”字又從何談起?

  其實,即使對小小孩童,“服從”也非唯一倫理。若我們承認,一個理想的社會成員,應具有獨立、負責的精神,肯用自己的頭腦思索,富有同理心、想象力和道德勇氣,則《弟子規》一類以培養服從習慣為目的的讀物,實在不無被濫用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無論我們高興與否,今日中國社會面貌早已與傳統社會相距甚遠。新社會要求一套新倫理,它自可從傳統中引申而來,卻必須直面現實,經過一套創造性的取捨轉化,才可將相對定型的“傳統文化”變為具有活潑生命力的“文化傳統”,我們這個民族才當得上“舊邦新命”四個字;否則,不過是為社會平添一份混亂,帶給我們更多痛苦和自卑。這樣的“傳統”,不“復興”也罷。

  現在的社會,是那麼幸福,汽車、飛機、輪船、火車等很多交通工具都可以到達世界各地。這不能少了我們的復興之路。

  這是個風和氣爽的星期天,我向往常一樣坐公交車出去遊玩。發現公交車很多外國人在聊天,有長鼻子、白皮膚的美洲人,有大嘴巴、黑皮膚的非洲人,他們都是從世界各地來中國留學,我走上前一步,跟他們打招呼,他們也用不太熟練的中文跟我打招呼,我愣住了,小時候聽爺爺奶奶說外國人很壞,目前好像不是那回事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問號在我腦海裡一晃就是幾年,直到學了五年級的品社的《富國強民之路》,我明白。在191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了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正確的告知,從現在開始,中國把大門向全世界打開了,天涯海角都會有中國人。直到21世紀,人民的幸福有了很大的保障,國家的經濟也飛快提高。這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啊!讓龍的傳人更加團結一心。

  復興之路是多麼寬敞,只要勇去嘗試,總能得到利益,改變我們的生活!復興之路是多麼困難,每一段都有一個關卡,只有去面對,就能輕鬆過關。中國在共產黨的帶領下,遇到了很多坎坷,終於透過的大道,走向幸福的世界。

  新世紀的國際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從根本上講是高科技和人才的競爭,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競爭。我們要努力學習和發揚功臣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團結一心,勵精圖治,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遙久的中華,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少的滄桑歲月,此才得來今朝幸福生活。為了中華的復興大業,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華夢,也為了每個人心中的夢,同學們,為了明天,我們一起努力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