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雞年央視春晚觀後感600字

2017年雞年央視春晚觀後感600字

  春晚陪伴著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歲月,它的足跡已經變得舉足輕重。2017年雞年央視春晚600字怎麼寫,看看下面的範文吧。

雞年春晚觀後感專題

  2017年雞年央視春晚觀後感600字一:

  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美麗得小彩旗旋轉了整整四個小時,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覺得有點殘忍。這是今年春晚中讓人不得不注意到的細節。

  小品雖然少了,但依然讓人記憶猶新。在小品《扶不扶》裡,一騎腳踏車的路人經過時,被請求幫助,他的那一句臺詞:“哥之前扶過三兒,哥之前開的是寶馬”令人忍俊不禁卻似乎又有很多感觸。

  今年新增的影子劇團表演,外籍人用身體語言無聲的創意的表演著中國符號,很精彩。我們的武術、書法、古、京劇等等都是我們特色的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東西,但是京劇的表演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如果不是藉助字幕我很難聽懂,曲高和寡,我欣賞京劇一字一頓字正腔圓的唱腔和精美的臉譜,但是留著我們血液的東西卻讓我感到熟悉的陌生感,這是我們的悲哀,如何在新時代下批判性的繼承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接地氣呢?

  原來我們有很多優秀的文化藝術,但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就像是花木蘭、功夫熊貓,末代皇帝等專屬於我們的東西,但是遺憾的是外國人用中國的瓶子裝了外國的酒,而且很成功,為何國外的電影或者動畫片極具創造力?我們的差距還很大,我們如何把抽象的文藝復興變得具體而實際?

  每個國家都有共同的象徵符號和凝聚力,每個人亦如此,做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不盲從,不雷同!在《難忘今宵》的歌聲中,2014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落幕。

  春晚,年年讓人期盼,年年讓人感慨不已!

  2017年雞年央視春晚觀後感600字二:

  兔年已經來了!來吧,蹦蹦跳跳的可愛小白兔!春節聯歡晚會也已經來了。

  除夕夜,觀春晚,已經成為大多數中國人的習慣,今年也不例外,吃過飯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精彩的央視春節晚會。隨著“回家過年”的開場舞,2013年的聯歡晚會終於和我們見面了。接著各種相聲,小品引得觀眾笑聲掌聲不斷,歌舞表演美輪美奐,別出心裁的近身魔術羸得人們陣陣叫好。

  從上半場來看,春晚開場有了很大的創新,一改以往集體舞的傳統形式,開場以一列“和諧號”高鐵劃過春晚電子屏拉開序幕。隨後,董潔抱著一個小孩子走下列車,《山楂樹之戀》的兩位新人周冬雨、竇驍和殷桃、李小冉等人相繼走下列車,幾位演員兩兩組合,演唱不同民歌小調,開場舞並無傳說中的趙薇身影。開場後,接下來的節目是宋祖英,她帶來的一段壯族特色歌曲,曲調民族意味濃厚。隨後是一段“專家指導”,由“百家講壇”多位專家為觀眾講解春節民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添了不少新人面孔,比較知名的有方大同、蕭敬騰、李健等年輕歌手,他們與韓庚組成的“小天王組合”,現場演唱流行歌曲。還有一檔歌舞節目《兔年吉祥》,阿Sa、張韶涵等12位“兔女郎”將頭戴兔耳朵,用歌舞演繹都市時尚。上半場的草根節目比往年有所增加,“西單女孩”任月麗的獨唱、“旭日陽剛”組合、“農民街舞團”等表演都可圈可點。黃宏和馮鞏及何雲偉、李菁等明星也分別表演小品。節目還包括雜技、舞蹈等,其中有一個少兒節目,由林妙可帶隊的三個女孩和兩個男孩出演。少兒節目貫穿“愛我就抱抱我親親我”的童趣,還有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小寶主跳街舞,從現場反應看,這個少兒節目得到了不少觀眾好評,

  除了本山大叔每年都要看的小品和神秘的零點報時以外,2013年春晚另一個重頭節目,就是春晚“常客”周杰倫的魔術節目。今年,周杰倫既不獨唱也不跳舞,而是改為變起了魔術,節目中間會“秀”一下自己的`胡琴技藝。而這一段魔術表演的背景音樂,就是周董的歌曲《蘭亭序》。與“周董變魔術”相比,魔術的女助手更加受人關注。此次與周董搭檔變魔術的正是“臺灣第一美女”林志玲,除了表演魔術,林志玲還會和周杰倫合唱一小段的《蘭亭序》。

  美好的時間總是短暫的,當耳邊回想起那熟悉的《難忘今宵》時,我知道我又要不得不跟今年的春晚說再見了,儘管依依不捨了,儘管戀戀不忘,但是就像和心愛的戀人約會一般,總歸是要曲終人散空愁暮的,但是春晚帶我的內

  2017年雞年央視春晚觀後感600字三:

  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美麗得小彩旗旋轉了整整四個小時,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覺得有點殘忍。這是今年春晚中讓人不得不注意到的細節。

  小品雖然少了,但依然讓人記憶猶新。在小品《扶不扶》裡,一騎腳踏車的路人經過時,被請求幫助,他的那一句臺詞:“哥之前扶過三兒,哥之前開的是寶馬”令人忍俊不禁卻似乎又有很多感觸。

  今年新增的影子劇團表演,外籍人用身體語言無聲的創意的表演著中國符號,很精彩。我們的武術、書法、古詩歌、京劇等等都是我們特色的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東西,但是京劇的表演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如果不是藉助字幕我很難聽懂,曲高和寡,我欣賞京劇一字一頓字正腔圓的唱腔和精美的臉譜,但是留著我們血液的東西卻讓我感到熟悉的陌生感,這是我們的悲哀,如何在新時代下批判性的繼承發揚光大傳承下去接地氣呢?

  原來我們有很多優秀的文化藝術,但是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就像是花木蘭、功夫熊貓,末代皇帝等專屬於我們的東西,但是遺憾的是外國人用中國的瓶子裝了外國的酒,而且很成功,為何國外的電影或者動畫片極具創造力?我們的差距還很大,我們如何把抽象的文藝復興變得具體而實際?

  每個國家都有共同的象徵符號和凝聚力,每個人亦如此,做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不盲從,不雷同!在《難忘今宵》的歌聲中,2014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落幕。

  春晚,年年讓人期盼,年年讓人感慨不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