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範文(精選23篇)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範文(精選23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

  影片主要講述了在1948年,東北,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燬鞍鋼廠區。危急時刻,“戰鬥英雄”趙鐵池(劉燁飾)帶領共產黨部隊直衝腹地,殊死搏鬥,摧毀了敵人的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飾)、總經理程時勳(張國強飾)一同投身復工復產。在歷盡千辛萬苦之後,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並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在觀影之前,小編最初對鞍鋼的發展印象、成就資料屆來自於歷史書,不過據說影片《鋼鐵意志》的主創曾5次深入鞍鋼瞭解歷史,力求真實儘可能地還原當年在惡劣環境下,透過工人們的努力與艱辛,將一塊幾乎成為廢墟的鞍鋼場,以最短時間恢復生產,練出第一爐鐵水。

  主旋律電影題材,內容莊重卻又含東北地區的喜劇元素,故事情節有急有緩,時時調動著觀影之人的情緒。影片中劉燁、韓雪、林永健等老戲骨們演繹的唯妙唯俏,人物塑造的生動細膩,深深抓住觀影之人的心。

  在劇中,劉燁雖然作為男主角一直在走主線,從連長到廠長,專搞事業,對其他情感完全不搭,算是個名副其實的鋼鐵直男。韓雪演繹得挺好,不過角色卻不討喜,對內是無腦崇拜劉燁,對外卻是女權的領導者,感覺很分裂。不過,或許是小編理解不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吧!

  影片裡最震撼的無疑是國徽制好並升起的場景,作為新中國的第一枚國徽,作為能掛在天安門城樓上,象徵著中國工業崛起的標誌,小編內心在吶喊:中國工人萬歲!

  疫情席捲全球,所有人都在萎靡的生存著,我們還是需要看一些這樣展現歷史,歌頌人民的正能量影片,來激勵我們砥礪前行。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2

  節前觀看了由劉燁、韓雪主演的《鋼鐵意志》,本片講述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經千辛萬苦,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的,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並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實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屬於正劇,時代特點明確,電影中服化道基本符合年代特點。

  作為一個80後中年人,處在物資匱乏的末期,對一些歷史年代劇,有著不同的情感,我們從小就是在這種電影薰陶和歷史宣貫中成長,所以對這些歷史劇,認可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可比擬的,隨著年齡的增加,對一些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

  優秀的地方,我不多說,媒體說得很全了,我說說我看完之後的感覺:

  本片劇情設計一般,更像是一部記錄片,矛盾衝突不夠明顯,硬傷有點多,尤其是間諜王博,劇中多次的做法,明顯不專業,作為一個曾經帶領連隊的連長,敵特鑑別應該有一定基礎吧,這麼淺顯都沒有發現。感情戲做得非常差,如周剛參軍,沒有告訴周母,周母就不會上廠子裡問?這是不是能體現當時的舍小家顧大家,工人階級的覺悟,說明當時對抗美援朝的支援。

  我不知道是因為資金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其衝突的場面很一般。透過恢復2號高爐的過程,刻畫得不夠細緻,本身觀眾對鋼鐵煉製就不是很瞭解,過程中也沒有體現出趙鐵池發揮的作用。恢復2號高爐,主要的幾個場景,工人自願捐出材料,手工敲擊爐內廢鐵,亮點太少。

  劇中幾項衝突,一個爐內洩漏,一個王博炸廠,鏡頭給的高爐和炸藥沒有全貌,讓人感受不到危險,恢復的過程表現過於簡單,鋼鐵意志表現的不夠,儘管這是一部正向宣傳的影片,但我還是希望,能拍的更好,讓現在的年輕人理解,那個年代的不容易。

  各位演員演得都不錯,都是老戲骨,尤其是孟泰扮演者林永健老師,演得真好,配角演技都是非常線上。但是兩位主演表現就很一般,尤其是主演劉燁老師,有幾個地方感覺有點用力過猛,我看到後,直接跳戲了,一個是韓雪住院看望過程,一個是吃韓雪做的酸菜表現,可能導演想表達那個年代人的單純,但是劉老師用勁過頭了,導致出戏。這種劇不用非得有喜劇元素,它本身就不是喜劇的場景,弄得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所以希望導演們認真點,不管是什麼劇,請認真拍攝,不要找任何理由,任何藉口,拍出優秀的影片,我們會買賬的,票房也會好看的,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能夠拍出更好的影片。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3

  電影《鋼鐵意志》燃映國慶銀幕。天空中大雪紛飛,車間外寒風凜冽,高爐裡鐵水沸騰……這“最東北”的場景,彷彿一下子把我們帶回到了70多年前遼寧的那段艱難困苦而又激情燃燒的歲月。這部改編自真實歷史的影片,為我們講述了中國鋼鐵工業在被帝國主義“卡脖子”大環境下艱難突圍的創業史,以孟泰、王崇倫為代表的鞍鋼工人透過技術革新提升鋼鐵品質的創新史,鞍鋼把最好的技術專家和工人送往全國各地支援鋼鐵企業建設的奉獻史,是一部歌頌中國共產黨、展示工人階級主人翁形象,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

  去年,我曾幾次到遼寧指導教育工作,對遼寧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這裡是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特別是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遼寧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1000多個第一,其工業文化地位獨特,其工業題材極為豐厚,有著太多值得歌頌的“遼寧故事”。聳峙的高爐、沸騰的鐵水、鍛造的巨響……像一餐一飯一樣,早已融入人們生活之中,深深植根這片土壤之中。在這些司空見慣的場景背後,發生著諸多我們未曾聽聞或未曾深入瞭解的感人故事。所以,電影《鋼鐵意志》在遼寧產生,是有著深厚的歷史和現實基礎的。影片所呈現的豐富歷史內涵和現實關照,是遼寧對紅色基因的最好傳承、紅色血脈的最好賡續。

  《鋼鐵意志》展現了共和國鋼鐵工業發展的艱辛與不易。1948年2月,鞍山解放。歷經戰火的鞍鋼回到人民手中已是千瘡百孔,工廠幾成廢墟、生產全面癱瘓,敵特破壞、物資匱乏、技術不足、國外“卡脖子”,專家斷言“這裡只能種高粱,恢復重建至少需要20年。”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在最短時間內復工復產、煉出第一爐鐵水、煉出第一爐鋼、煉製特需鋼材、培育技術人才……為我國建設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出了歷史性貢獻。1953年12月,鞍鋼“三大工程”——無縫鋼管廠、大型軋鋼廠和7號高爐竣工投產,帝國主義“卡脖子”的圖謀從此走向徹底破產。這一系列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取得的成績,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根基。

  《鋼鐵意志》反映了新中國第一代鋼鐵人的奉獻與擔當。在鞍鋼博物館,一面厚重的鋼板牆上,鐫刻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幾千名鞍鋼勞模的名字。“老英雄”孟泰、“青年的榜樣”王崇倫、雷鋒……這些勞動模範是鞍鋼工人的先進代表,也正是這千千萬萬鞍鋼工人撐起了共和國的鋼鐵脊樑。趙鐵池面對鋼爐無法生產的困境時立下“黨派我來這,就是要改變這個現實”的錚錚誓言;程時勳面對美帝國主義鋼鐵侵略時發出“要徹底打垮他們”的豪邁之言;孟泰艱苦奮鬥建成“孟泰倉庫”,刻苦鑽研成為“高爐神仙”,譜寫鞍鋼自力更生凱歌;王崇倫大膽構想加工拉桿特殊卡具,急中生智發明“旋轉串鑄法”,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線……這些人,以生命為熔爐,鑄就鋼鐵般的意志,與祖國融為一體,與鋼鐵融為一體;這些事,展現了新中國“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責任與擔當,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百折不撓、奮勇向前。

  《鋼鐵意志》彰顯了鋼鐵意志的炙熱和力量。電影《鋼鐵意志》中,一爐爐鐵水變成了保家衛國最需要的優質鋼,一代代鋼鐵人也不斷淬鍊成鋼。影片中演繹的不僅是國家鋼鐵事業發展奮鬥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種時代精神——鋼鐵意志,是奮鬥、是熱血、是理想。不論是面對國內外專家對於鋼爐現場情況冷嘲熱諷時,趙鐵池的那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也得使百分之百的勁”“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我就會讓鞍鋼的爐火永遠燃燒著”,還是孟泰的“煉不出好鋼,誓不為人”,一句句豪言壯語、一幅幅生動畫面,無不承載著鋼鐵般的意志。當為了讓2號高爐儘早恢復生產,鋼鐵人們不分日夜,一錘子一錘子地鑿、一鐵鍬一鐵鍬地挖,他們對國家事業的那股子拼勁,充分展現了新中國鋼鐵人的鋼鐵意志。“國民黨接收3年一事無成,我們只用了半年就煉出了鐵水”,原因何在?正如電影中的臺詞所說:“這是人心啊”,也正如電影的名字所示——鋼鐵意志。

  時代滄桑鉅變,鋼鐵意志永恆。鋼鐵意志傳承到今天,並不斷髮光發熱,必將激勵中國人民自立自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程序中展現更大的擔當和作為。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4

  “咱們工人有力量!”這不僅是一句口號,而且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熱火朝天地進行著,《鋼鐵意志》就是一部這樣的歷史題材影片。講述的是在解放初期,為儘快恢復鞍鋼生產,在環境極端艱苦的背景下,老一輩共產黨人克服重重阻力,僅用半年時間實現了復工復產,成功練出了第一爐鋼水,而且不斷革新,煉製特級鋼材,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顯著貢獻的故事。透過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鞍鋼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揚工匠精神,敢於啃硬骨頭的優良作風,進一步增強了“為國統計、為民調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力爭在構建現代化統計調查體系中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剛解放的鞍鋼,百廢待興。當時的專家普遍認為恢復重建困難重重,至少需要花費20年時間。但是,在黨的領導下,鞍鋼的工人們團結一致,充分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寶貴精神,即使面對敵特蓄意破壞,我們仍然能勇於鬥爭,沒有絲毫退縮。面對技術短缺,面對全國上下物資匱乏,我們仍然能眾志成城,凝聚起磅礴力量。“鐵水流淌起來,咱們就強大起來了!”趙鐵池深知鋼鐵產業發展對於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為了早日恢復生產,他甚至立下了軍令狀。廣大工人們在他的感召下,把鋼鐵般的意志融入生產中,不捨晝夜連續奮戰,直至成功煉出第一爐鋼水。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也是我們克敵制勝的秘訣。對於新時代的統計調查工作來說,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克服能力不足、本領恐慌的前提,也是維護經濟資料安全的基礎,更是防範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行為的關鍵。因此,我們要學習鞍鋼等老一輩勞動模範身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牢牢守住資料質量這條底線,全身心投身於艱鉅繁重的統計發展改革工作中,用鐵肩膀、寬肩膀扛重任、挑重擔。不斷在艱難困苦中砥礪品格,激發鬥志,努力鍛造成為烈火真金。

  術到極致近於道

  孟泰,鞍鋼老英雄。透過觀看《鋼鐵意志》,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這位榜樣身上持守匠心以及精益求精的追求。在設施裝置簡陋,缺少零部件的艱苦環境下,他數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發揚釘釘子精神,逐步探索出一整套成熟定型的工作方法,即“眼睛要看到,耳朵要聽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正是他爐火純青的技藝,每當高爐出現故障,都能夠找準病根,對症下藥,確保在安全的環境下生產。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只用發揚工匠精神,求真務實,才能確保資料質量。反之稍有疏忽,就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對經濟形勢的決策。我們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統計調查工作中,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嚴格執行各項統計調查制度,確保統計調查全過程規範。以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態度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準確、完整及時。

  以“鼎新”帶動“革故”

  剛恢復生產不久的鞍鋼承接了一項十萬火急的特殊任務,那就是為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加工飛機副油箱拉桿。由於從沒有加工過這樣複雜精密的飛機零部件經驗,加之時間緊任務重,如果使用傳統工藝肯定不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讓廣大工友一籌莫展。在此危機關頭,王崇倫同志創新工作思路,設計並製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桿的特殊卡具,使生產效率大大提升,比傳統工藝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所有零部件都達到了一級品的要求。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站位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用創新來化解矛盾,攻克難關。70年來,我國統計調查事業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牽住了創新發展的牛鼻子,勇於創新,勇於變革,廣泛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與統計調查深度融合,為統計調查事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從統計部門建立初期使用算盤計算統計資料,到相繼使用電子計算機,再到以聯網直報為主要內容的“四大工程”建設。統計資料實現了由過去的人工計算逐級彙總到新時代的自動化、資訊化、現代化的偉大轉變,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更好地發揮統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晴雨表”作用。新解放思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深入研究網際網路、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與統計調查工作深入融合,加速推動統計現代化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史為鑑,開創未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正是無數鋼鐵意志般的勞動人民拼搏奮鬥,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擁有了歷史的輝煌。眺望遠方,作為新時代的統計調查人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在勤學苦練中鍛造出鋼鐵般意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鑄就統計事業新輝煌。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5

  今日,適逢國慶假期,帶著妻子和些許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觀看名叫《鋼鐵意志》的電影,其實,還有一個小“心思”就是看看這部電影裡有沒有本人的鏡頭。

  在去年暑伏8月裡一天,一則招募電影群演的訊息在周圍傳揚開來,此則訊息經證實不是空穴來風,是《鋼鐵意志》拍攝劇組將在本鋼取景,屆時將會在廠區內拍攝部分片段,現大量招募臨時演員。此劇主要描述在解放戰爭後期,東北解放在即,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燬鞍鋼廠區,在危機時刻,“戰鬥英雄”趙鐵池帶領共產黨部隊直衝復地,殊死搏鬥,搗毀敵特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飛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於鞍鋼復工復產的故事。

  從來沒有當過演員的我,出於好奇,參與了群演招募,拍攝的鏡頭主要是鞍鋼復產過程中,缺少籌建物資,各級軍民積極響應捐鋼捐物。拍攝時,考慮時代感及劇情的還原性,所有群演穿著破舊的厚厚棉質服裝,一個片段下來,服裝裡個個都是汗流浹背。簡單的幾個鏡頭,拍攝多次才過,拍攝過程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很多東西,首先,此片創作不易,付出諸多;其次,體現了當時背景下全民一心,捨己為國家情懷;更體現了像趙鐵池、孟泰這樣的鮮活人物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險阻,經歷千難萬險,終於在廢墟上覆建高爐,再次讓鐵水噴湧而出,不屈不撓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趙鐵池的動員口號更讓我深深感動,“從今天起,我以生命為熔爐,一定要造出最堅硬的鋼鐵,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這座鋼城的爐火就會永遠燃燒下去”這是什麼!

  這是新中國“鋼鐵長子”風範,這是新中國振興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國主義封鎖,扛起重擔的“鋼鐵脊樑”。還有句趙鐵池臺詞讓我記憶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們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勁兒”,當第一次鑿穿鐵口,看爐內鐵水滾湧而出時,映紅了第一代鍊鐵人的胸膛,更驅散了飽受蹂躪近代屈辱寒夜,這句口號,更是無數先輩為新中國成立、發展、富強,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後,短短几年,鞍鋼就從一片廢墟中站了起來,有力支撐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平穩起步,創造多個第一同時,也擔任了諸多角色,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大批鋼材,同時也支援大批技術人才去援助新建鋼鐵企業,更是為一批國有老企業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餘,自豪感油然而生,雖然自己只是圖一個“好奇”,參演《鋼鐵意志》影片,但觀看影片後,我感覺自己就是其中“一員”。因為我也是一名“鋼鐵人”,因為我參演此片,更因為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向老一輩的英雄們致敬,致敬他們無私奉獻才造就了我們今天強大的祖國。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6

  “電影裡展現的這種鋼鐵般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正與我們瀋陽當前的‘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同頻共振。”來自任職(處級)三班學員隋邵巖表示:“我們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鋼鐵意志這部電影中汲取精神力量,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鉚足勁、爭搶拼、挑重擔、解難題!”

  任職(處級)一班學員段志慧觀影后激動地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讓紅色基因融入、潤澤孩子們的心靈,讓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看了影片後,非常震撼,也非常的感動。”任職(處級)二班學員劉可佳認為:“作為一名黨校學員,同時也是黨校的工作人員,我們要繼承和發揚老一代鋼鐵工人這種‘初心不改、百鍊成鋼’的堅定信念和意志品格,將這筆寶貴財富融入到黨校高質量建設發展之中,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努力在‘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中當先鋒作表率。”

  時代滄桑鉅變,鋼鐵意志永恆。鋼鐵意志傳承到今天,並不斷髮光發熱,必將激勵我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頑強的鬥爭精神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7

  國慶檔電影《鋼鐵意志》正在全國上映,影片自9月30日上映以來,憑藉眾多影迷口口相傳的強大口碑,以及業內名人的鼎力推薦,給逐漸升溫的國慶檔期帶來了更加豐富的觀影體驗。

  電影《鋼鐵意志》改編自真實歷史,將鏡頭對準了上世紀50年代的鞍山鋼鐵公司,並以此為原點折射出整個新中國鋼鐵工業的萌芽。時代的發展亦是時代轉折的開始,電影中劉燁飾演的趙鐵池就是在此時來到了鞍鋼,而他面對著一座座廢棄的高爐,猶如一位抓瞎的戰士,不知該從何開始。幸而,貫徹新中國的群眾路線政策發揮了巨大優勢,在林永健飾演的老師傅孟泰帶頭下,工人階級發動人民群眾,無償捐獻裝置器材和工業零件,建立了歷史上著名的“孟泰倉庫”,大大助力了新中國第一爐鐵水的出爐。電影雖然說的是鞍鋼復產的故事,但其實更多的是講述那個年代被每個國人細心呵護著的民族希望,更是致敬艱難初生的新中國鋼鐵事業。

  當下,可以說,我們已經實現了首代鋼鐵工人當年的夙願:站起來,強大起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那麼,我們靠的是什麼?這就不得不提電影名字《鋼鐵意志》,筆者認為這短短的四個字卻有著三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我國首代鋼鐵工人是一群有著鋼鐵意志的人;第二層含義是,為祖國鍊鋼需要這樣一種如鋼鐵般的意志;第三層含義是,新中國與眾多華夏兒女身上的那股子精氣神兒,像鋼鐵般堅硬。

  電影《鋼鐵意志》作為一部有大歷史觀、大時代觀的好作品,受到了諸多認可,許多觀眾在走出影院之時都大讚影片“製作精良,鍊鋼場景燃爆全場!”“先輩的精神令人感動淚目”。除了廣泛好評之外,影片在上映首日更是斬下了近2000萬票房的不俗戰績,隨著口碑穩步增長,很多地方的包場觀看也使得影片平均上座率很高,但在有些城市,卻出現了因排片量過少而導致一票難求的情況。《鋼鐵意志》身處國慶大檔期,但電影受到的好評卻與實際的排片量並不相匹配,這不禁讓很多的觀眾大呼可惜:“這樣有歷史意義的優秀影片,該讓更多的人看到!”

  我認為,中國電影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市場,期待各地影院在之後的上映期裡,能為電影《鋼鐵意志》加排場次,讓更多國人都有機會走進影院,透過光影的藝術重回那段火紅的歲月,感受那份珍貴的鋼鐵精神!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8

  “千難萬險,越挫越勇;秋之豐華,熱血鋼花。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迎戰百分之一的可能性;用紅色的革命信仰,鑄造鋼鐵意志的芬芳。”——為大家傾情推薦《鋼鐵意志》。這是父輩創業的故事,是最值得歌頌的遼寧故事。

  《鋼鐵意志》改編自真實事件,首次講述解放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的艱辛歷程。該片由遼寧省委宣傳部聯合遼寧省總工會、鞍鋼集團等單位聯合攝製,被中宣部列為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影片,將於9月30日在全國院線上映。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9

  國慶假期,10月2日上午鞍山市散文學會黨支部黨員觀看了國慶獻禮電影《鋼鐵意志》。

  這部主旋律電影9月30日在全國首映。《鋼鐵意志》是以鋼都鞍山鞍鋼發生的故事為原型拍攝的,展現了建國初期鞍鋼人為國鍊鋼的奮鬥歷程,製作走心,氣勢磅礴,不只是鋼鐵工業的成長史,更是鋼鐵人的成長史。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邁出第一步的藝術再現,影片塑造了鋼鐵工人的群像:勇毅堅韌的戰鬥英雄趙鐵池(劉燁飾)、兢兢業業的鋼鐵勞模孟泰(林永健飾)、美麗智慧的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沉穩練達的程時勳(張國強飾)……

  整部影片就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充滿正能量和濃濃的家國情,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咱們工人有力量”“黨叫咱紮在這兒咱就紮在這兒”,電影《鋼鐵意志》中的一句句臺詞、一幅幅畫面,承載著“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責任與擔當,展現著新中國鋼鐵人的鋼鐵意志。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鋼鐵硬,我們鞍鋼人的意志更硬!一代代鞍鋼人憑藉鋼鐵般的意志,啃硬骨頭、涉險灘,建新功、立新業,一往無前,在不斷淬鍊中,挺起了大國重器的鋼鐵脊樑。”為共和國的鋼鐵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在影片《鋼鐵意志》中,重溫了第一代鞍鋼人孟泰、王崇倫等老英雄愛廠為家、艱苦奮鬥、為國分憂、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從思想上的收穫轉變成了做好本職工作的強大動力。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一代代鞍鋼人用汗水與奮鬥,鑄就了自己的群像豐碑。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為核心的鞍山特有的英雄文化,為鞍山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0

  懷著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觀看名叫《鋼鐵意志》的電影,此劇主要描述在解放戰爭後期,東北解放在即,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燬鞍鋼廠區,在危機時刻,“戰鬥英雄”趙鐵池帶領共產黨部隊直衝復地,殊死搏鬥,搗毀敵特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飛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於鞍鋼復工復產的故事。

  電影背景七十多年的當下,仍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實際上依靠的就是飽滿的人物形象和真實的故事情節,也讓我深受感動,第一代鋼鐵人的鋼鐵意志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前行,讓我瞭解到了老一輩鋼鐵般的意志,更加體會到了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影片最後,短短几年,鞍鋼就從一片廢墟中站了起來,有力支撐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平穩起步,創造多個第一,同時,也擔任了諸多角色,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大批鋼材,同時也支援大批技術人才去援助新建鋼鐵企業,更是為一批國有老企業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餘,自豪感油然而生,更要學習和傳承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百折不撓的鋼鐵精神,要拿起歷史的接力棒,在《鋼鐵意志》這部電影中汲取精神力量,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鉚足勁、爭搶拼、挑重擔、解難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一定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擔當盡責,敬業奉獻,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財務工作中,為醫院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1

  銘記先輩,致敬時代。電影《鋼鐵意志》上映至今,備受關注。

  這部振奮人心、講述鞍鋼為新中國鋼鐵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鴻篇力作,吸引全國觀眾走進影院,好評如潮。網路各大平臺有關《鋼鐵意志》的話題熱度不減。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北京日報、京報網、遼寧日報等全國媒體紛紛聚焦鞍山,爭相報道。微博上,廣大影迷以打卡影片、曬影評、曬票根等形式,向老一輩鋼鐵人致敬。

  截至4日5:30,微博話題#被電影《鋼鐵意志》燃到了#、#電影《鋼鐵意志》#閱讀量高達4776萬、1583.9萬,大家紛紛透過帶話題曬觀影、曬祝福,目前話題熱度還在持續攀升。

  國慶節期間,市新聞傳媒中心新媒體平臺,透過鞍山雲APP、抖音、微信、微博、頭條等平臺,時時推送《<鋼鐵意志>在鞍熱映影迷反響熱烈》、《<鋼鐵意志>挺起大國脊樑——聽老鞍鋼人王延綿、孫濤講述影片幕後故事》、《<鋼鐵意志>主創演技超讚但真實的鞍鋼英模更硬核》等多篇獨家報道,並在官方微博建立#鋼鐵意志鞍山精神#微博話題和曬票根活動,引發熱議。根據燈塔專業版資料顯示,節日期間,多部影片扎堆上映,《鋼鐵意志》等主旋律電影成為全國票房主力軍。目前,全國院線觀影,《鋼鐵意志》排片佔比位列前三。

  影片上映至今,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北京日報、京報網、遼寧日報等全國媒體爭相報道,《“鋼鐵意志”在他們身上這樣傳承》、《<鋼鐵意志>再現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用心、用情、用功<鋼鐵意志>首映獲贊“紮實”》、《電影<鋼鐵意志>:硬氣、聚氣、提氣》等多篇文章,全面展現了鞍山作為共和國工業奠基地的榮光和輝煌。

  銀幕上,一個個鋼鐵身影,懷著一顆顆火熱的心,用他們的臂膀和身軀,搭建出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鋼鐵生命線”。廣大網友紛紛討論,鏡頭中演繹的英模人物濃縮著千千萬萬曾經為祖國鋼鐵事業奮鬥的人,他們的激情如鐵水般炙熱,意志如鋼鐵般強韌。正如電影中工人一錘一錘敲打著2號高爐內堅硬的鐵渣子,也鑿出了一條通向鋼鐵工業大國繁榮富強的崛起之路。

  影片的精彩展現,當然離不開鋼都鞍山在幕後的鼎力支援。影片開拍前期,主創人員多次來鞍,走進鞍鋼,深入採風交流,調研座談,實地瞭解鍊鋼過程。孟泰和王崇倫的子女以及家人還為主創人員提供了珍貴的事蹟材料,為影片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提供了參考。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2

  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故事,因為有了信仰和希望,有了目標和期盼,有了戰友和團結一致的氛圍,於是平凡的人便有了為之奮鬥的動力,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哪怕為之流血,為之犧牲。影片中有兩段場景讓我格外感動。

  大家成就小家,小家組成大家。

  鏡頭一:在那個困難時期,孟泰的四個孩子採摘野菜養的小豬,被爸爸拿來給專家增加營養,孩子們探著頭看著肉悄悄咽口水。一段短短的豬尾巴被分成6段,全家6口人一人一小口。孟泰愛大家如小家,孩子們的聽話懂事令人淚目。

  鏡頭二:政委舉家遷移,將廠當家,將工人當孩子,一路指引、激勵著趙鐵池。政委對於工廠已不僅僅是黨委書記的角色,他代表了祖國,代表了中國共產黨,黨的光輝照耀著鋼鐵廠的每一個人。每個人和生他養他的祖國的血肉相連。

  與相愛的人同行,圓滿人生信仰。

  鏡頭一:戰士祝賀的願望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平安過一生,但最後為了保護鋼鐵廠被特務破壞,捨身取義,與壞人同歸於盡。祝賀的妻子揹著一筐他最愛吃的紅辣椒千里迢迢來看他,在得知丈夫壯烈犧牲後,將那一筐紅豔豔的辣椒堆在祝賀的墓碑前,在那一刻這個普通的農家妹子已經暗暗下定了決心,而後回家處理好家事,跟隨丈夫的腳步,完成丈夫沒有完成的鋼鐵事業,投身到祖國的鋼鐵事業中,柔弱的女性,堅強的內心,完成和丈夫精神上的重逢。

  鏡頭二:趙鐵池典型的鋼鐵直男,與孫雪飛彼此欣賞、互相扶持。二人認識之前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為建設解放新中國努力奮鬥,鋼鐵紅娘把他們聯絡到了一起,先後受傷,先後被派往外地支援建設,內心相愛的兩人聚散是家常便飯,最終二人在車廂團聚,與相愛的人同行,成就人生信仰的圓滿。

  每個年代都有為國請命、流血犧牲的人,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英勇無畏、整部影片讓觀眾體會到了敢拼敢闖的戰鬥精神,看到了敢於奉獻、攻堅克難的鋼鐵意志。時代在變,精神永存。共產黨人攻克下的不僅是鞍鋼,更攻克了革命道路上的一道道難關。時至今日,我們仍需將這種鋼鐵意志延續下去,傳承紅色精神,根植紅色血脈。

  除去主角偶爾太過用力的表演和一些場景過度的跳躍,《鋼鐵意志》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影片。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3

  如何啟用一座城市?如何啟用一家工廠?如何啟用一支隊伍?今年國慶節期間上映的電影《鋼鐵意志》做出了新的嘗試。

  觀影之前,注意到電影海報上寫著主題曲是《鋼鐵愛人》,推廣曲是《之初》,電影的文學顧問是《人民文學》的主編、作家李敬澤。從海報上的資訊可以看出,《鋼鐵意志》這部電影的製作方和宣傳方是下了功夫、請了專家來指導的。其實,電影拍攝期間及以後,我曾經前往取景地本鋼一鐵廠參觀,那裡現在已經被列入本溪工業遺產群,作為工業文物來保護。而十幾年前,我們剛剛大學畢業來本溪參加工作,溪湖鐵橋旁邊的一鐵廠還在正常生產,我也曾經和駕駛電力機車運送爐渣的年輕火車司機進行過短暫交流。自己本來是農家子弟,高中畢業以後和上大學期間,在老家的一家工廠裡打過工,所以對工人師傅也有一種親切感,樂於與工友切磋對話,大家互相配合、親密無間地完成零部件的製作,最後完成成品的配套組裝,再由貨車司機運送到全國各地的訂貨方那裡去,和大隊伍一起工作勞動,參與其中,讓人非常有成就感。

  有點兒喜歡主題曲《鋼鐵愛人》這個歌名,詞作者顯然用心了。鞍山和本溪都號稱“鋼城”,當然,我的山西老家太原也是“鋼城”,世紀之初上大學期間所在的武漢也是“鋼城”。鞍鋼、本鋼、以及太鋼、武鋼,每一家都是百年大廠、百年老廠,擁有各自的企業歷史文化,也創造了各自的鋼鐵品牌。對於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國來說,相對於農業文明,一二百年的工業文明帶給了華夏文明質的飛躍。而怎樣讓一百多年的鋼鐵產業長期健康發展下去,對每一個曾經以之為支柱產業甚至是唯一支柱產業的工業城市來說,都需要嚴肅認真地進行規劃設計。最近幾年一直在說“一張藍圖畫到底”,建築圖紙是非常珍貴的檔案材料,正如電影《鋼鐵意志》開頭所展現的,能看懂建築設計圖紙和施工圖紙的工程師和工人師傅們,每一個都是工廠的寶貝,既要大力保護,也要認真求教。“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這是某部電影裡的臺詞,也是《鋼鐵意志》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意思之一。世紀之交在老家工廠打工的那兩年,廠裡的工程師手裡總拿著一把遊標卡尺,經常在各個車間之間巡視檢查,後來工廠在舊機床之外又購置了一臺寬大的木工機床,用於面板材料的切割,現在還記得那張木工機床上自帶了刻度標尺,也還記得和工友們守在烤漆房通宵達旦的那些夜晚。

  鞍鋼和本鋼的整合、太鋼和寶鋼的整合、武鋼和寶鋼的整合,還有很多大型鋼鐵廠的兼併重組,實際上都是在做“啟用”。孟泰師傅既是電影《鋼鐵意志》的主角,也是中學歷史教科書裡的重要人物。鞍鋼憲法、孟泰倉庫,在電影中都有生動地展現。九十年代初,當時我還在上初中,太鋼的李雙良師傅是山西的廣播電視報紙上赫赫有名的勞動模範,他以一己之力帶領一支小分隊,硬是搬走了太鋼廠區裡高大的礦渣小山堆,並且運用科學技術對礦渣進行分揀提煉,變廢為寶,最後變渣山為青山,現在那裡早已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場所。前幾年國慶節期間,搭車北上,從長春轉車去了黑龍江,在齊齊哈爾和大慶,感觸挺深。而更早之前,去過瀋陽鐵西區的中國工業博物館,當時在瀋陽鑄造廠車間改建的展廳裡就看了電影《鋼鐵意志》出現的那個掛在北京天安門上的鋁合金鑄造國徽,建築師梁思成、林徽因始終是我的偶像,見到他們設計的作品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可以說是百感交集,因為國旗、國徽是國家的象徵,建國之初由東北工業基地的工廠來共同完成這項任務,可見國家對東北具體來說就是遼寧的重視和信任。所以當電影《鋼鐵意志》出現了工人師傅把鑄造好的高大國徽掛起來的時候,我同樣百感交集。《咱們工人有力量》是影片裡反覆出現的廣播音樂,也是小時候我們上學時歌詠比賽的經典歌曲。這首歌我們唱過,片尾轉身微笑的雷鋒也唱過,因為他就是從鞍鋼參軍入伍的,他曾經是鞍鋼的一名拖拉機手。以前看《老兵你好》那個節目,才知道雷鋒的傳人全國勞模郭明義是退伍軍人,就像電影裡劉燁飾演的接收鋼鐵廠的連長一樣,是軍人出身。帶領隊伍進行石油大會戰的餘秋裡,是共和國的開國中將,那年國慶節在大慶的博物館裡看到過相關文物,也看到了鐵人王進喜進京向周恩來總理彙報工作的蠟像場景復原,可見當年工作的艱辛,準確地說,是艱苦卓絕。剛毅堅卓,這是抗戰期間西南聯大的校訓,抗戰勝利結束以後,北大、清華、南開從雲南昆明、四川宜賓等地返回北京、天津,師生再次重建校園,“南渡北歸”,同時也把剛毅堅卓的聯大精神帶回了校園,經過戰火洗禮的師生,更加珍惜和愛護校園,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一直到現在,西南聯大對中國大學、對中國的影響都是深遠且廣泛的。我的大學母校華中師範大學在抗戰期間同樣有過西遷的歷史,從湖北武漢轉移到雲南喜洲辦學,抗戰勝利以後才又搬回武漢,大四實習那年秋天剛好趕上華師百年校慶,在校史館裡看了很多文物展品。

  《鋼鐵意志》,一言以蔽之,剛毅堅卓,啟用重生。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4

  2022年10月4日下午,舉國歡慶祖國73週年華誕的喜慶時刻,鞍山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組織在鞍山萬達影城3F3號廳觀看電影《鋼鐵意志》,這是再現鞍鋼輝煌歷程的一部史詩,享受了一次震撼的視覺盛宴和豐盛的文化大餐。電影中出現的一些場景、道具都勾起了我不少的回憶以及對長輩的敬仰及力量,錚錚鐵骨包含柔情。

  鋼鐵意志熾熱燃燒

  從電影《鋼鐵意志》名字上看,很宏大,很硬核,呼應今年國慶的節日氣氛。電影《鋼鐵意志》講述第一爐鐵水的誕生過程。

  從情節故事層面中看,鋼鐵意志是歷史歲月練就了鋼心鐵骨。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成功修復廢棄的.2號高爐,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並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演員劉燁的演技,對於趙鐵池這一人物的塑造仍然令我感嘆。從每一幀表情到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臺詞的表達,都能讓坐在影院的我跟隨著趙鐵池的步伐前進,去領略新中國時期鋼鐵工人的艱辛和信念。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多次落淚,因為透過劉燁老師的眼神我好像與那個艱苦的年代產生了共鳴。場景還原很切實,這部影片中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服裝、化妝、道具和演員的臺詞,氛圍的營造,那種年代感很到位。

  故事中真實的臺詞,“他們在用鋼鐵欺負我們,我們要多出鋼,出好鋼。”“他們打過來多少發炮彈,我們就加倍打回去。”“我們要徹底打垮他們。”這些話雖然不多,卻體現了站在鋼鐵一線人物內心的那種精氣神。

  收穫的堅韌力量

  林永健飾演的老英雄孟泰一口流利的唐山口音,讓人親切。工人和技術人員振臂高呼“共產黨萬歲”、三次高唱《咱們工人有力量》這些橋樑的運用,讓每個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與之緊張、與之歡樂、與之共鳴。國慶的大片探索的道路其順,更適合青年人全家人去觀看。觀影中體會到,在面臨非常巨大的困難的時候,如何用自己內心的那種鋼心鐵骨,去支撐自己克服所有的困難。而這種精神,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大家所需要的。

  鐵骨錚錚包含柔情

  電影中出現的一些場景、道具都勾起了我不少的回憶,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父親是鞍鋼退休的,讓我想起跟爸爸去廠裡走過幾百條鐵道的經歷,愛人也在鍊鐵總廠,地爐子、鋁飯盒、大頭鞋、火炕、酸菜湯……把“酸菜”這個東北特產融入生活場景,具有鮮明的鞍山特點。“磨剪子戧菜刀”的吆喝聲,將不同時段劇情聯絡起來。趙鐵池與孫飛雪若隱若現的愛情,當看到用鐵塊斷面上鑄成H2O,就是我們心中流淌的鐵水,“我將帶著火種,去點燃更多的高爐。”都恰到好處,的確是一場意志與鋼鐵的較量。觀後心中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有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正是這種鋼水般熾熱、鋼板般堅韌、鋼鐵般意志,鼓舞和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5

  情節緊湊,戰爭場面震撼人心,複習了新中國鋼鐵工業歷史,特別值得推薦去電影院觀看。傾聽歷史的聲音,心中感慨萬分,電影展現解放戰爭時期國家一窮二白,從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爬起來,在一片廢墟中建設鞍鋼,建的是鋼鐵,靠的是人民群眾鋼鐵意志夜以繼日的奮鬥,有了鋼鐵就有了槍炮國防事業,保衛國家主權和平的生活再也不受欺負,感謝《鋼鐵意志》還原歷史,現在的生活來源於革命前輩的付出,珍惜今天的生活,一代代傳承這種鋼鐵意志。

  這就是一部正能量的電影,像她的.名字“鋼鐵意志”,像預告片裡的那句話“我將帶著你的火種,去點燃更多的高爐”,像那本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這是一個演員演得還不錯的電影,林永健是驚喜,劉燁和韓雪也不拉胯,“高城”連長還是那個味兒,就是每個人都演了適合的角色,認認真真演了自己的那一part。

  這是一個第一代鋼鐵工人的故事,有儘可能還原的艱苦條件,有他們的奮鬥,有強烈的榮譽感和集體信念感,有目標也有奮鬥。現在卷,我們也都會羨慕這樣的生活,有奔頭兒有拼搏。

  這是一個你猜的到開頭也猜的到結局的電影,但你或許會遇到一些未知的驚喜。

  這是一個還沒有登上國慶檔熱搜的電影,但還是想說可能裡面有一些旁白在努力詮釋主題,裡面有一些情節在努力拉足時長,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是看了幾眼手機回了幾個訊息,但看完之後回想起來你依然會覺得這個電影還不錯。

  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永遠有趙鐵池攻山頭打高地的信念感,永遠鮮活,永遠拼搏,一直不悔。

  影片真實描寫了第一代鞍鋼人的艱苦奮鬥的歷程,影片表述的情感細膩,細節真實,讓我瞭解到老一輩鋼鐵般的意志,更加體會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真正意義。時代變遷,轉瞬即逝,鋼鐵般的意志,需要我們繼承。憶苦思甜,需要我們銘記,人性的光輝永存,加油努力,發揚鋼鐵精神。總體來說是不錯的主旋律影片,劉燁演技一如既往卓越!

  片中趙鐵池探病那段真是鋼鐵直男之典範,(片中笑點最集中的片段)但播映後採訪中他說他是直男但不鋼鐵,細膩還有點浪漫。

  我們需要這樣一些展現歷史、歌頌人民的影片。希望透過光影的詮釋,讓年青一代、讓更多人去了解、感動和銘記。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6

  《鋼鐵意志》改編自真實事件,首次大銀幕講述解放初期鞍鋼恢復生產的艱辛歷程。面對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對鋼鐵的迫切需求,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專家、帶領鞍鋼職工,克服重重險阻,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

  “電影裡呈現出的鋼鐵意志,也是今天我們需要的。相信觀眾一定會產生共鳴。”據影片導演寧海強介紹,影片講述了三大令人熱血沸騰的故事:在“一個家庭的鐵湊一起都不夠打一把菜刀”的年代,鞍鋼在被帝國主義“卡脖子”的大環境下艱難突圍的創業史;有了鋼,還要有好鋼,以孟泰、王崇倫為代表的鞍鋼工人透過技術革新提升鋼鐵品質的創新史;鞍鋼在為共和國貢獻鋼鐵的同時,把最好的技術專家和工人送往全國各地去支援鋼鐵企業建設的奉獻史。

  《鋼鐵意志》不只是鋼鐵工業的成長史,更是鋼鐵人的成長史。作為新中國鋼鐵工業邁出第一步的藝術再現,影片塑造了鋼鐵工人的群像:勇毅堅韌的戰鬥英雄趙鐵池(劉燁飾演)、兢兢業業的鋼鐵勞模孟泰(林永健飾演)、美麗智慧的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演)、沉穩練達的程時勳(張國強飾演)……電影裡,這些人物並非天生鋼筋鐵骨,他們也會有困惑、有苦惱,甚至偶爾還會“鬧情緒”,但是為了鋼鐵強國的堅定信念,他們不但克服了種種外界困難,也完成了自身的淬鍊和昇華。

  影片主演劉燁是東北人,曾經塑造過眾多經典角色,但“本色”出演東北人,這還是頭一回。《鋼鐵意志》的故事發生在遼寧鞍山,影片中反覆出現的酸菜、灶臺、東北火炕,再加上詼諧幽默的東北方言,呈現了老一輩鋼鐵工人有苦有樂的創業生活。

  影片拍攝注重對細節的還原。無論是高爐廠區還是充滿劃痕的機器,充滿“鋼”味的服化道設計,真實還原鋼鐵工業邁出第一步的不易;而軍民齊心聚鋼料、群起激昂誓成鋼、刻苦鑽研鍊鋼技術等群戲畫面,更是將百鍊成鋼、鋼多氣更多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備受鼓舞。

  《鋼鐵意志》不只是鋼鐵工業的成長史,更是鋼鐵人的成長史。這部電影很值得我們觀看、學習,像當年的黨員幹部和工人群眾頑強拼搏的精神致敬。時代在變,精神永存,影片一定會鼓舞更多的人前行,為建設美麗家鄉,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影片製作精良,佈景真實,影片中爐火四溢、軍民同心的鍊鋼場景讓我久久難忘,非常震撼,也非常感動。,電影裡的英雄人物都是年輕人,青春只有和國家發展緊密聯絡在一起,才會迸發出耀眼的光芒。作為年輕人,要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在《鋼鐵意志》這部電影中汲取精神力量,立足崗位,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7

  《鋼鐵意志》由真實歷史改編而成,講述的是我們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的父輩跨越重重艱險,用鋼鐵般的意志煉出第一爐鐵水的故事。以前很多人對主旋律有著一些刻板印象,但去年的《守島人》讓好多人感慨到“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而今天的《鋼鐵意志》也同樣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首先故事情節很豐富,一點不沉悶,有笑有淚更有非常堅實的力量感。

  所有場景非常真實震撼,尤其是鍊鋼的場面,當看到第一爐鐵水流淌出來時好像真的能感受到熱浪撲面的感覺。另外電影濃濃的東北氣息讓我這個身在異鄉的東北人感到非常親切,也很難想象影片裡嚴寒冬季的戲份是在非常炎熱的大夏天拍的,呈現得那麼真實,真的厲害!當趙鐵池說“我將帶著你的火種,點燃更多的高爐”(這句話預告裡有,不算劇透)一下子就淚目了,趙鐵池是一個非常可愛又讓人心生崇拜的男人,戰場上的他英勇無畏衝鋒陷陣,在鍊鋼這個新“戰場”上他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劉燁老師將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生動鮮活,我特別喜歡。

  還有韓雪、林永健、張國強、吳軍、田徵等等等等所有演員老師們演得都很好,給大家點贊!以前知道鞍鋼,但沒有詳細瞭解過,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知道鋼鐵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也讓我們瞭解到鞍鋼更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鍊鋼的畫面,而當鐵水流淌的場景呈現在大銀幕時讓我感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想想在那個火紅的年代,生活那麼苦,人們卻都有著一股勇往直前的勁兒,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也難怪已經被敵人破壞掉的鋼廠能“死而復生”,真的佩服他們這種鋼鐵般的意志。總之,這是一部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去觀賞的好電影,強烈推薦!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8

  電影《鋼鐵意志》由真實歷史改編而成,講述的是我們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的父輩跨越重重艱險,用鋼鐵般的意志煉出第一爐鐵水的故事。以前很多人對主旋律有著一些刻板印象,但去年的《守島人》讓好多人感慨到“這才是真正的主旋律”,而今天的《鋼鐵意志》也同樣有著自己獨特的表達。首先故事情節很豐富,一點不沉悶,有笑有淚更有非常堅實的力量感。所有場景非常真實震撼,尤其是鍊鋼的場面,當看到第一爐鐵水流淌出來時好像真的能感受到熱浪撲面的感覺。另外電影濃濃的東北氣息讓我這個身在異鄉的東北人感到非常親切,也很難想象影片裡嚴寒冬季的戲份是在非常炎熱的大夏天拍的,呈現得那麼真實,真的厲害!

  以前知道鞍鋼,但沒有詳細瞭解過,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們知道鋼鐵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也讓我們瞭解到鞍鋼更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以前在電視上看過鍊鋼的畫面,而當鐵水流淌的場景呈現在大銀幕時讓我感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想想在那個火紅的年代,生活那麼苦,人們卻都有著一股勇往直前的勁兒,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也難怪已經被敵人破壞掉的鋼廠能“死而復生”,真的佩服他們這種鋼鐵般的意志。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19

  影片以鞍山解放初期為背景,講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東北工業重鎮鞍山為儘快回覆鋼鐵生產支援國家解放戰爭、恢復發展國民經濟,鞍鋼工人階級面對飽經戰火摧殘,幾乎淪為廢墟的工廠,在缺資金、缺技術、一窮二白、敵特破壞等艱苦惡劣的情況下,克服重重險阻,日夜團結奮戰,歷盡千辛萬苦,在最短時間內煉出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並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不斷提高產量,煉製特需鋼材,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

  該片被中宣部列為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影片,是一部歌頌中國共產黨、展示工人階級形象的精品力作。影片主題鮮明、立意高遠,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也是一部開展黨性教育和“四史”學習教育的好教材。

  百鍊成鋼的故事、鐵骨錚錚的誓言、情深意重的國家情懷、一代人矢志不渝的信念,一幅幅畫面,一幕幕情節,展現著新中國鋼鐵人的鋼鐵意志。觀影結束後,黨員幹部們紛紛表示,要學習影片中的“鋼鐵精神”,不忘為民初心,牢記職責使命,忠於職守、履職盡責,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工作中的難關,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題,以生命為熔爐,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紮實的工作作風開展好各項工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20

  活動現場,義工聯和公益愛跑團的志願者一百多人共同觀看了電影《鋼鐵意志》,影片講述了1948年,東北,國民黨殘部邊撤離邊計劃炸燬鞍鋼廠區。危機時刻,“戰鬥英雄”趙鐵池(劉燁飾)帶領共產黨部隊直衝腹地,殊死搏鬥,摧毀了敵人的陰謀。趙鐵池化身“鋼鐵戰士”與工程師孫雪飛(韓雪飾)、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飾)、總經理程時勳(張國強飾)一同投身復工復產。然而,高爐已成鐵坨,廠區如同廢墟,專家一致看衰,特務暗中觀察,前線戰況吃緊,時間日益迫近……第一爐鋼似乎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鋼鐵意志》以鮮明的人物特色,出色的視覺呈現,展示了值得銘記的歷史瞬間。影片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廣大工人階級,克服重重險阻,歷盡千辛萬苦,在最短時間內生產出新中國第一爐鐵水,並在技術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新中國的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21

  影片以鞍山鋼鐵廠為原型,講述瞭解放初期,為儘快恢復鞍鋼生產以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帶領鞍鋼工人階級,在一窮二白、敵特破壞、技術短缺等惡劣情況下,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險阻,最終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就實現復工復產,煉出第一爐鋼水,並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不斷提高產量,煉製特需鋼材,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鋼鐵是工業的脊樑,民生的咽喉。一代人,用一腔愛國熱情,一股鋼鐵意志,熔鍊出一爐好鋼。趙鐵池、孟泰、孫雪飛......這些人物並非天生鋼筋鐵骨,他們也會遇到重重困難,但憑著一股鋼鐵強國的堅定信念,他們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淬鍊和昇華。

  觀影結束後,職工們深受觸動,紛紛表示電影呈現出的鋼鐵意志,也是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我們要傳承先輩們的優良作風和偉大品格,以鋼鐵精神投身於各項工作事業中,敢想敢闖、真抓實幹,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22

  電影《鋼鐵意志》改編自真實歷史,展現了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的歷史過程。

  主要講述鞍山市解放初期,為儘快恢復鞍鋼生產以支援全國解放戰爭並恢復發展國民經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鞍鋼工人階級,在一窮二白、敵特破壞、技術短缺等惡劣情況下,克服重重險阻,日夜團結奮戰,歷盡千辛萬苦,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實現復工復產、煉出第一爐鋼水,並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刻,不斷提高產量,煉製特需鋼材,為新中國鋼鐵事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

  “鐵水流淌起來,咱們就強大起來”“黨叫咱紮在這兒咱就紮在這兒”“只要我趙鐵池還活著,我就會讓鞍鋼的爐火永遠燃燒著”“從此我們的人生與祖國融為了一體”等一句句豪邁的臺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承載著“共和國工業長子”的。責任與擔當,展現著新中國鋼鐵人的鋼鐵意志。

  鋼鐵意志電影觀後感 篇23

  影片完整講述了1949年到1953年鞍山鋼鐵廠從百廢待興到恢復生產的過程。大家從天南海北來到鞍鋼,面對物資的缺乏,技術的落後,敵人的破壞,以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煉出一爐爐好鋼,為新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最後為了發展鋼鐵工業,鞍鋼人又走向了天南海北。

  鋼鐵工人的這種已身軀為熔爐,以意志為火焰的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值得國慶假期觀看。

  故事題材很新穎,工業建設角度的主旋律影片,展現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和困難,更讓人感動於第一代鞍鋼人和鋼鐵工人的付出和韌勁。鋼鐵般的意志凝聚的力量才有今天的成功。

  背景音樂用得很多,有的緊張的氣氛坐在影院裡還是蠻有代入感的。臺詞方面感覺為了迎合主旋律的主題有些不舒服。最精彩的部分一個是鋼鐵直男那一段,一個是林永健老師的出場。劇情方面幾次矛盾都化解得沒什麼懸念,最重要的是感受精神吧,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要好好珍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