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宮課堂直播觀後感範文
2022年天宮課堂直播觀後感範文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年天宮課堂直播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天宮課堂直播觀後感範文1
“我們不是詩人,我們只是萬千浪漫而雋永的名字。神舟是我的名字;嫦娥,是我的名字;北斗天宮,祝融羲和,都是我的名字。”
天上星河轉
今天觀看了神舟十四號飛行任務太空授課,我們換了一間新教室——問天實驗艙。問天實驗艙有六層樓那麼高,陳冬老師和劉洋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問天實驗艙,蔡旭哲老師則作為攝影師跟拍。首先看到了睡眠區,讓我關注到的是艙壁上的三張家庭合照。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正是因為你愛的人住在這裡,宇宙才有了意義。”之後我們參觀了生活區、太空廚房、太空腳踏車……直播的每一分鐘都讓我覺得他們在把以前的傳說故事變成現實。
星河欲轉千帆舞
到了科學實驗部分,我感受到了地面與太空不同。毛細效應實驗,相同的實驗儀器卻有不同的現象。地面的細管水面上升慢,但太空中上升的非常之快。原因是太空無重力束縛,表面張力作用驅動才會這樣之快。毛細作用在太空中的應用也有很多,例如:高空熱管等。“水球變懶實驗”也非常的有趣。我明白瞭如何減少震動帶來的影響,微重力環境中,將空心鋼球加入水球中,使流體震動發生一定變化,震動就減小了很多。太空趣味飲水,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實驗。在地面上,液體灌越高,吮吸越費力。但在微重力環境下,兩米長的飲水管也很輕鬆就喝到了,非常神奇。還有會翻跟頭和掉頭的扳手,陳冬老師說這是賈尼別科夫效應,在地球中不容易看到,與質量分佈有關,但在太空中是小菜一碟。
讓種子在太空發芽
陳冬老師用神奇的MR眼鏡帶我們用第一視角觀看了擬南芥的提取,還拍了實驗的照片傳送到地面。用一個動畫直觀地展現了水稻七十多天的生長,從種子變成了植株。實驗箱裡有高杆和矮杆兩種水稻,我還了解到了實驗箱上方的水泡泡,其實是水稻的吐水現象,在微重力環境下很好觀察到。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屬於中國航天的浪漫,便是把古老的神話變成了現實。在我看不到的星空裡,你實現著我的夢想。期待凱旋!期待中國航天!
2022年天宮課堂直播觀後感範文2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20xx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開講。學校組織我們透過網課的形式一同觀看“天宮課堂”第三課,讓我比起以往又多了幾分收穫,也讓我倍感自豪。
上一次“天宮課堂”的精彩片段還令我記憶猶新,這次三位老師又會為我們講述怎樣神奇的實驗呢?
跟隨航天員們,我們雲參觀了問天實驗艙,看到了中國空間站的全貌。我不禁感嘆於國家科技發展的強大,也被中國科學家們的創意設計而折服。同時,在陳東、劉洋、蔡旭哲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如指令長陳東所操作的毛細效應實驗,使我認識到了毛細效應的重要性和它的工程應用。除了物體運動的特殊現象:水球變“懶”實驗和會調頭的扳手外,航天員將首次在問天實驗艙授課,觀察在太空中種植的水稻和擬南芥。水稻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竟然也會因“向水性”的特點而茁壯成長。讓我不禁驚歎。
透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感到了中國航天員攀登不止,挑戰未知的求賢若渴。他們“十年磨一劍”的千錘百煉堅韌不拔激發了我們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學習科學、研究科學的積極性,這為祖國培養科學人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那壯麗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無數先驅和智者。他們用超越時代的智慧和勇氣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澤後世的壯舉,召喚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偉大的科學精神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激揚前進的步伐!
與此同時也讓我明白,相對於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暫而渺小。但也正是因為生命和夢想的存在,才讓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機和意義。
“神舟”問天,“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浩瀚天空裡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宇宙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
探尋九天的夢想從未停歇,奮鬥的征程不曾止步,我相信中國航天的精彩故事會不斷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