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通用18篇)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通用18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通用1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在學校的組織下,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這次授課與上一次一樣,繼續使用“天地對話”進行授課。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給我們上了一節生成有趣的物理課。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

  一個小實驗不僅教給我們了物理知識還反映出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這份成功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沒有他們艱苦奮鬥,克服重重困難、跨過道道險關,怎能從無到有發展起我國的航天事業呢?

  我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將為人類帶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2

  伴隨著我們激動的心情,“天宮課堂”第三課定於10月12日15時45分開始,此次課堂繼續採取太空對話的方式進行。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繼續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授課內容介紹附後),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在前期開展的授課內容徵集活動中,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透過新聞媒體、“學習強國”平臺和載人航天工程官網踴躍建言獻策,不少好的創意設計脫穎而出,將在此次授課及後續活動中陸續進行展示。

  觀看這次的天宮課堂,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讓我們在歡樂中學習。同時感受了中國的航天技術越來越先進,中國的航天員也越來越優秀,短短一節課,勾起了我對於航天知識的興趣,航天夢的種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員身上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無止境,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向著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未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3

  “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一條路是平坦的,只有那些能夠沿著陡峭山峰攀登的人才能夠抵達更光輝的頂點。”這是曾經馬克思為激勵青年人為科學而奮鬥所說的一句話,而如今正在被一代又一代的華人所證明。今日的天宮課堂令世界矚目,今日的科技令世界驚歎。

  今天,萬眾矚目的“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始。中國航天員陳東、劉洋、蔡旭哲在距離地球400多公里的“問天實驗艙”上向全國青少年講授科普課。新穎的授課方式,直觀的物理觀象,給我們直下熱愛航天,熱愛科學的萌芽。給青少年學子開啟認知世界,追逐夢想的大門。

  此次的天宮課堂,三位天宮講師為我們進行了豐富的授課。首先,航天員劉洋為我們介紹了“問天實驗艙”向我們展示了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櫃、生物技術試驗櫃和變重力實驗櫃等設施裝置。每個實驗裝置都令我們眼前一新,充滿好奇與想象。航天員陳冬在太空中做了有關“毛細效應”的實驗,為我們展示了失重環境下液體顯著的毛細現象。同時告訴我們毛細現象的重要性和工程應用。我們都對“水球變懶”得實驗充滿興趣,微重力環境下,液體與固體混合所形成的水球,在遇到衝擊時與單純的水球振動的不同,我聽得聚精會神。

  一個又一個實驗解開我心中諸多疑惑,同時帶給我更多的思考與啟發。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偉大的事業離不開持續的奮鬥。當中華大地的先人們仰望星空,暢想嫦娥飛天,牛郎織女時,何曾想到後輩以勇氣和毅力,犧牲與奉獻踏步走向太空-----嫦娥問月、北斗指路、神舟十三號返回、神舟十四號升空。從近地到探月、探火,一顆顆衛星翱翔與九天。然而,太空探索離不開航天人的晨光實幹。從撿漏的科研院院所到孤寂的實驗基地,從荒涼的戈壁沙灘到浩瀚的星辰海洋。他們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終讓祖國的聲音傳遍世界星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國人逐夢新時代。

  不斷重新整理的飛天足跡,彰顯了中國航天在創新道路上,以往天前的豪邁。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天船繞地球飛行,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18年後的幾乎同一天,三名“神十三”航天員太空出差,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從太空出艙到空間站艙外維修。包含神舟十四號在內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8次載人飛行。可以說,次次都充滿挑戰,但也次次都是創新,次次都是挑戰。

  尊敬的前輩們,您的一腔赤誠,不會被辜負。和我一樣的航天夢的新一代,正在趕來的路上!

  天梯無捷徑,唯有苦攀登。尊敬的前輩請您放心,星辰大海,有您在、有我在。吾輩一定謹遵教誨,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擁抱星辰大海。弘揚航天精神,讓夜晚的天空因無數顆星星的閃耀而熠熠生輝。讓中國的航天事業因有更多的我們而薪火相傳、行穩致遠。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4

  2022年10月12日15:45,“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太空教師”陳冬、劉洋、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5

  10月12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三課,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並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首次問天實驗艙空間站在軌進行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後,“天宮課堂”第三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次天宮課堂中還將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裝置,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櫃、生物技術實驗櫃和變重力實驗櫃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透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6

  “天宮課堂”第三課授課的物件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擔任“太空教師”,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四個有趣的科學實驗: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次天宮課堂中還將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裝置,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實驗櫃、生物技術實驗櫃和變重力實驗櫃等。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三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7

  首次開講就圈粉無數青少年的天宮課堂,又“上新”了。

  今天下午15點45分,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給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並向全球現場直播。

  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介紹植物生長研究專案,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在天宮課堂的第三節課上,中國航天員不但讓地球上的“學生”,親眼看到了太空的神奇,還邀請他們在地面同步嘗試開展相關實驗,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在浩瀚星空盡情放飛夢想。

  去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開講。太空轉身、水膜張力、泡騰片實驗……神舟十三號乘組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直播課堂上的精彩演示,趣味性十足。全國6000餘萬中小學生觀看,孩子們寫下“我要當宇航員”“我要設計宇宙飛船”的觀後感。

  今年3月23日的天宮課堂第二課,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部分空間科學設施展示……航天員講解科學家在空間站幹什麼、科學實驗做什麼。生動的科普味吸引很多學生留言,“我要來探究宇宙的神奇現象”。追逐航天的夢想種子,在一代人的心中播下。

  今天的天宮課堂第三課,雖然只有幾十分鐘的課時,卻用非同尋常的實驗,強烈吸引著青少年的眼球,撞擊著他們的好奇心。在熱烈的互動交流中,探索宇宙的夢想拔節生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讓科學的夢想照亮青少年的心田,他們就有了向未知世界進軍的原動力。“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從載人航天到奔月探火,從無人飛船到中國空間站,聆聽星辰大海征途上的中國足音,讓天宮課堂式的科普教育成為青少年的“心頭好”,一個個追逐夢想的飛船將穿雲破霧上九天,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天,我們觀看《天宮課堂》,透過這次觀看,讓我解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樂趣。

  當神舟十三號成功到達太空時,與其一起上去的還有兩位宇航員叔叔和一位宇航員阿姨。還記得之前在 電視上看見的宇航員叔叔們的臉總感覺胖胖的,還以為是太空上的飯菜太好吃。阿姨向我們解釋為麼 他們的臉胖胖的,哦!原來是因為在太空中人體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還給我們表演一些節目,比 如太空水和水開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水中乒乓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乒乓球都 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裝滿水的杯子,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一樣上浮,而是像 石頭一樣下沉,這就是浮消失的實驗。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知曉一樣的生活樂趣,也開闊我的視野。同時我也要向太空艙的叔叔阿 姨們表達崇高的敬意:“感覺良好”隊,您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長大之後,一定也要向您們一樣效忠祖 國,為祖國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8

  2021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順將翟 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12月9日,我們觀看由這三名航天員所講解的“天宮課堂”直播 課。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僅標誌著中國已經能熟練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 術和教育領域的深度合作已經開啟。

  中國航天員在4000公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太空試驗向人們展示宇宙魅。他們的太空授課,為 我們開啟神奇的太空之旅。從中我也明白艱苦的條件能錘鍊吃苦的精神。我們青少,應在學習上多下 苦工好好學習,遇到困難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9

  太空授課在於營造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社會氛圍。正如航天員王亞平在接受採訪時所說,面對 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

  科學永無止境,探索斷前,在一個未知的廣袤領域,只有以謙的姿態、 勇往直前的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奧妙。實現“兩個一百”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我們 國家和民族的益,是當代中國人的重大歷史責任。實現“中國夢”的過程,可能一帆風順,需要啃硬骨 頭、涉險灘。要堅持推進創新,使科技創新成為提高社會生產和綜合國的戰支撐,要堅持促進創新 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包容創新育人才,方能廣納賢才,為創新提供堅實支撐。

  科學永遠是一個 國家前的基石。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程中,我們需要多的人才熱愛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會 解、支援這項造福人類的偉大事業。歷史的潮流在呼喚輕一代為科學而努探索,但鼓勵他們奮發前卻 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太空授課的深層次意義在於此。

  探索任重道遠,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個民族才有希望。激發學子對於未知世界的求知慾與渴望,樹 立全社會為創新而奮鬥息的信念,讓夢想張無限。尋夢過程,無疑體現著中華民族屈撓、默默奉 獻、堅定頑強的民族精神。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0

  登陸太空,一個遙遠而美麗的夢,我們實現。 太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上。每一次跨越都經歷航天人無數次的計算和檢測,以確保萬無一失,中國航天技術師借鑑前人的技術,而且自主創新,中國的太空站將成為世界科學發展進步的平臺,為人類做 出重大的貢獻。

  中國航天現有八大系統,航天員系統,空間應用系統,載人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監 控通訊系統,著落機系統,空間實驗系統以神七號,為起點的中國空間站建設,中國的科技研究帶來 大的舞臺。 今天,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首次授課,聽著她的講解,我感到有多少科學知識是我們知道的?在地 球上,水滴難以形成水膜,而在太空上,水滴因為失去重,就形成水膜。同樣是陀螺旋轉,一個停 的轉,在太空中能做出同的動作,實在是太神奇……

  探索、揭太空的奧秘,作為祖國未來的脊,我們一定會全以赴。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1

  今天,師組織我們觀看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水的時候,並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 水。我還發現他們是剛開始就,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 中的水到肚子。我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後,他們用水的張,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凸透鏡 成倒立的像原。

  透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 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2

  在王亞平師的說明下我們知道對於我們來說比較神秘的內部結構。哇,真的和我們的家一樣,裝 備齊全,有冰箱,微波爐等各種廚房裝置。 好玩的是我們地球上再平常過的動作,在太空卻與眾同,比如說我們在地球上水,只需在杯中 倒水,到嘴邊幾口成,可是,在太空中宇航員水必需使用專用的袋子,要麼就把水倒出來,大張著 嘴接,因為在無重的情況下水是會往上流的。再比如,在地球上睡覺,躺在床上,兩眼一閉就可以呼呼大 睡,但是在太空中,宇航員只能用睡袋來入眠,然會到處亂飛。

那我們再想想,我們的宇航員平時在艙內是如何走的呢?原來,在艙內,四周都裝滿手把,用於宇 航員走的時候,用手去握住並慢慢移動,一步一個手把移動。

  最後我想問同學們幾個問題:人在太空最多可以住多久?人在太空難受嗎?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3

  今天師說神舟十三號要在太空上與我們直播,我們都很開心。 在直播中先是介紹太空艙的結構和宇航員的休眠艙,然後又是太空中的.小實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製作一個大水球。

  先是用一個放大鏡放到水面製作一個水膜,然後是用水袋往上擠水,把大水球變得很圓很圓,這樣就 像一個凹凸鏡一樣,人在它的前面就是倒過來的。然後再往面擠一點空氣就變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宇航 員,非常神奇。再往面放一個泡騰片,泡騰片的泡沫會出來,而是在大水球面沸騰,再來一些顏就 變成五彩斑斕的大水球。

  然後又是乒乓球實驗,同學們先是在地球上把乒乓球給放在水面上,乒乓球會浮起來。宇航員們在太空 艙面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也可以浮起來,可是他們把乒乓球一往水按,乒乓球就浮在水,這充分說 明地球與太空的差別,地球有重,而太空中卻沒有重。

  看完這次直播我體會到,一定要好好學習,做祖國的棟之材以後會創造出多神奇的實驗。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4

  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著鮮豔的五星紅旗。這樣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靚 麗的風景線,也使我們倍感親切。

  在太空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適應失重感,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遊走。吃的飯菜原來是在地球上事先做 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飛任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雖然能像在地球上那樣衝熱水澡,但是洗臉洗頭髮都沒有問題。科研人員專門研製分解 洗髮液——僅可以把頭髮洗得很乾淨,還十分節約水。空間站的水非常寶貴,所以要儘可能地節約用水。 在空間站睡覺就有趣。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願意,也可以 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間站也有許多休閒活動,可以和家人打影片電話,可以從舷窗邊欣賞日落時美麗的地球,還可以進 晨練,晨練專案是中國傳統健身專案——太極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出艙活動。穿好“飛天”服,透過氣閘艙來到艙外,透過地面排程人員 和艙內同伴的共同努,成功地在艙外完成相關任務。 在太空也有許多喜事:種植的水稻抽穗,迎來太空快遞員,也迎來新夥伴來進工作交接。在太 空駐三個月,很快就要告別“天宮”空間站返回地球,想到很快就能見到地球上的親人,非常激動。

  太空本身已經非常迷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現帶有五星紅旗的一切,都愈發使每一位中華兒倍感親切與自豪!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5

  10月12日15時45分,“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全球航天愛好者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太空授課。保康縣馬橋鎮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了本次“天宮課堂”直播,在全體孩子們心中種下太空夢、強國夢,播下熱愛科學、科技強國的種子。

  下午3時40分,孩子們早早地坐在各自教室,六年級學生則被組織到學校階梯教室,迫不及待地收看節目。直播課堂中,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廣大青少年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太空授課。航天員們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

  “天宮課堂”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觀看直播後,孩子們踴躍交流自己的觀後感。馬橋鎮小學六(2)班周光聖同學向同學們這樣說道:透過今天的天宮課堂,我學到了很多不一樣的科學知識,透過航天員們的實驗,我發現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現象和在太空中一對比很不一樣。馬橋鎮小學的一位老師也津津樂道地與同事們分享著:今天我才知道原來扳手還可以調頭。

  透過收看本次“天宮課堂”,更多的學生則表達出了要從小熱愛科學,刻苦鑽研的激情,長大要立志成為科學家、宇航員、航天英雄等,鏗鏘有力的強國夢想深深地紮在了馬橋鎮小學孩子們的心中。透過收看“天宮課堂”,在同學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熱愛科學、科技強國的種子。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6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同學們好!”親切而熟悉的開場白,來自神舟十四號“出差三人組”陳冬、劉洋、蔡旭哲。他們“飛”到鏡頭前,在萬眾矚目下,開啟了“天宮課堂”的第三課。

  “天宮課堂”推出以來,已經在去年12月和今年3月成功舉行了兩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很多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此次是神舟十四號的3位航天員在空間站度過4個多月的太空生活後,首次太空開課。除了全新的“太空教師”之外,本次“天宮課堂”還有什麼“宇宙級”新意?

  最首要也是最直觀的,我們迎來“教室”的上新。之前兩次天宮課堂,都是以天和核心艙為教室,此次,“太空教師”一開課就介紹和展示了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前不久,在全新構型的空間站組合體裡,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歡度了國慶佳節,為祖國送上生日祝福。“縱向睡覺”的睡眠區、有太空廚房裝置的生活區、從天和核心艙轉移過來的“太空腳踏車”、生命生態實驗櫃和生物技術實驗櫃所在的實驗區……隨著此次“天宮課堂”的開展,我們更近距離感受到航天員豐富多彩的太空工作和生活。

  “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太空新課堂又來了!搬好小板凳認真聽講”……從網友的留言中不難發現,此次“天宮課堂”全新的授課內容,也是吸引力滿滿。放入空心鋼球的水球為什麼會變“懶”?用2米吸管喝芒果汁為什麼不費勁?T字小扳手為什麼會自己“翻身”?為何在微重力環境下擬南芥的根還能扎入土壤?……問天實驗艙的“天上”課堂,和設定在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山東、河南、雲南的地面課堂,實時進行互動交流,讓現場和觀看直播的觀眾尤其是中小學生,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與前沿科技相遇,從中感知宇宙奧秘、體驗探索樂趣。

  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30週年,不僅航天事業科技創新屢創佳績,航天相關的科學普及也越做越好。如今,“天宮課堂”逐漸成為我國太空科普的國家品牌。“天宮課堂”上新的背後是滿滿的用心。一堂太空科普課時間不長,但需要十分強大的科技支撐。無論是比起2013年在天宮一號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還是去年底今年初的前兩場“天宮課堂”,此次講課空間更大、內容更豐富,始終保持影象話音穩定流暢,離不開雙中繼衛星分別跟蹤等技術的保障。地面多一份努力,太空多一些從容,“天宮課堂”的每一點進步,背後都是我國航天事業的突破,以及我國多方面的科技進步和創新。

  “怎麼成為一名航天員?”這是在北京現場一位學生向“太空教師”的提問,也代表了很多青少年的憧憬。問道向蒼穹,聞道於天宮,太空授課前沿性強、趣味滿滿,不僅能增進公眾對於我國航天事業等大科學計劃的理解和支援,還會培養科學興趣、激發航天夢想,尤其是在青少年心中種下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種子。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7

  今天下午,第三次“天宮課堂”開始啦。我們連線了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老師們,跟著老師們瞭解了許多有意思的太空實驗。

  太空中老師們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專案介紹,讓我知道了宇宙中的失重現象。

  透過連線的方式看到的宇航員老師站立不穩,走路也很吃力。但他們依然把這些當作習以為常,這都離不開他們平時的艱苦訓練。我們也要努力學習物理知識,課餘多瞭解太空,長大後為中國航天事業添一份力量。最後,向所有的宇航員致敬!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天宮課堂”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也相信這場令人難忘的“天宮課堂”,已經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了一顆科研的種子,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擁抱星辰大海!

  2022年天宮課堂第三課觀後感18

  雖然疫情阻擋了我們上學的路,但阻擋不了我們熱愛科學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似乎有訴不完的科學情懷。

  在空間站裡,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老師為我們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驗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它拉近了我們與宇宙之間的距離。在這一個小時裡,我大飽眼福,不僅看清了微重力環境下會旋轉翻轉的扳手,瞭解了在空間站裡微重力環境下,使用超長吸管喝水的有趣現象,還知道了在失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如何大顯神威……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太空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最後,他們還為現場課堂的同學們解答了很多有關宇宙奧秘的問題,我多麼希望自己也是現場的一員能向他們請教!

  我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聽完這堂課更加激發了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奧秘,必須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將不懈地努力奮鬥,去實現我的天宮夢。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與國家科技發展程度、教育整體質量等因素環環相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