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範文(通用9篇)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範文(通用9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範文(通用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1

  這部紀錄片共四集,每一集約25分。在第一集中,它回顧了數學從起源到現在的發展歷史中、數學對人類文明的意義。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在數次的失敗和前赴後繼的探索路上,一直在追尋著:數學是什麼?數學的工作是怎樣的?我們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數學大概是我們生命中最抽象又最實用的一門學科。它帶給不同人的感受也大相逕庭。有的人甘之若飴,有的人恨之入骨。不管是喜歡還是討厭,當我們輕鬆的完成一次掃碼支付時,數學的見識與實用在此刻達到了完美統一,這才意識到數學是有價值的。從小學生都會的加減乘除到複雜到全世界只有幾個人能看懂的推理演算,從我們住的房子、用的手機、聽的音樂,到物理、化學、天文、氣象、經濟等,幾乎所有學科都是在數學的指導下實現和嚴謹的推演。然而總有一些人,他們對數學有著天生的敏感,始終被數學眷顧。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如此艱深抽象的數學才能孤傲地站立在科學的潮頭,這部專題片把他們稱為被“數學選中的人”。數學家說:數學的整個架構是人類在尋求萬物規律時人為定義出來的。數學愛好者、研究者說:“數學有控制力、性感、純粹、她的邏輯性很強,公式很美、比較浪漫的、給人安全感”。但對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數學代表曲折、深奧、枯燥、絞盡腦汁,並屢屢束手無策。為什麼我們和這些對數學情有獨鍾的人感受如此不同呢?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數學是如何在人類世界誕生和發展的。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2

  這次寒假,我們的數學老師喻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作業,觀看紀錄片《被數學選中的人》,並每集都寫一篇觀後感。

  《被數學選中的人》的第二集裡,講述了許多數學家攻克難題的故事。比如求出圓周率,證明費馬大定律。

  有些數學難題可能窮盡數學家的一生也未必有答案,但這些數學家們仍然皓首窮經,孜孜以求。

  數學研究跟發明創造最大不同在於它的滯後性。很多數學難題被解答出來,被證明出來了,也未必就能對人類現在的生活能提供多大的幫助。

  這會讓數學家的工作看起來毫無意義和成就,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求快求實的社會里。

  但數學並不是真的無用。很多數學的理論知識,往往要到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之後,才會被投入實際的應用中。

  假如沒有虛數,現代人就沒有描述電磁場,假如沒有數論,現代密碼學無從誕生。

  看完這集,我覺得數學家們真的是一群無名英雄。

  有些數學家可能努力了一生,都看不到用自己的理論製造出來的發明。

  也有些數學家甚至可能一生都沒有研究出成果來。

  但他們毫無怨言,就這樣默默地用自己的生命在為數學大廈添磚加瓦,默默地為人類更好的明天而奮鬥終身。

  看完這些數學家的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所以說我們要認真對待學習,這樣才對得起這些無名英雄吶!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3

  數學是開啟各個自然學科大門的鑰匙。數學與自然界有著說不清的完美的吻合。比如說冬天的雪花,那麼他們是很完美的六邊形或者六邊形的`衍生物,它們都是由自相似的組成,數學上叫分型。數學上有相似,自然界也有相似。大自然在進化過程中很神奇,比如向日葵,它那個種子結的時候螺線、包括松果的螺線、包括花瓣的生長、樹枝的生長,都表現出斐波那契數列這種特殊的模式。斐波那契數列是13世紀的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透過“兔子問題”,引申出的一種豎列排布“有一對小兔,他們兩個月就可以變成可繁殖的大兔,大兔每月可以生一對小兔,一年以後會有多少對兔子呢?”這個數列是1 1 2 3 5 8 3,從第三項起,每一項都是前兩項之和。向日葵種子和松果的螺線,左旋和右旋的數量都是斐波那契數,百合花有三瓣花瓣,梅花有五瓣,向日葵有21瓣或34瓣,雛菊有三十四、五十五和八十九三種數量的花瓣,這些數字都符合斐波那契數列。如果把斐波那契數列中的數字後一項除以前一項,隨著數字的增多,這個比值越來越接近於1.61803,而1.61803和我們熟悉的黃金分割數關係密切,這些大自然與數學之間的神奇聯絡,又在向人類暗示著些什麼呢?

  數學就是這樣,彼此之間也許沒有交集,然而還在做著一些你無法理解,甚至讓數學家們互相之間都無法理解的現象。但他們的共性都是在尋找規律,且去解釋現實中的問題。如:數學與音樂存在著某種驚人的共性,一根琴絃平均的分成1/2, 1/3,1/4。由此得出,這個世界最和諧的比例是1 : 2 : 3 : 4,我們就產生了我們聲音裡邊最重要的四個音。

  伴隨著西方繪畫的演進,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相信,宇宙間的規律可以通過幾何原理明確的理性化。比如達芬奇和丟勒從幾何原理中推匯出透視畫法,從而使二維空間的畫不可以展現三維的世界。音樂、美術等是最抽象的藝術,數學是最抽象的科學。

  數學是什麼?透過專題片的解讀,我們可以認為,數學是人類文明最核心、最抽象的知識源泉。既然數學支撐著人類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那麼,我們每個人都學一些數學,應該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4

  本片從數學與人的關係出發,介紹數學作為最基礎學科對於人類文明程序的意義。透過現實生活中數學的體現,如計時、建築、音樂、天氣預報等,介紹數學的應用。同時,透過對數學家的訪談,瞭解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是如何看待數學、看待科學演進的。

  這部片子也讓我感受到了數學的重要性,人類離不開數學,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數學家們更是偉大,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也應該理解數學,利用好數學。

  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物件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從這個意義上,數學屬於形式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不同的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範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5

  最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被數學選中的人”。這部紀錄片從數學與人的關係出發,介紹了數學對於我們的意義,同時邀請了許多“被數學選中的人”談了談對於數學的看法。紀錄片中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就是關於生活中我們常常提到的無理數——π。

  圓在數學裡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圖形,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我們身邊的許多建築例如上海天文館、上海物理研究所、東方明珠等,都是由圓作為建築的一部分而構成的,這也使得這類建築顯得格外美觀。圓上那優美的弧線和兩個端點處毫無瑕疵的連線總能給人一種“完美無缺”的既視感。

  除了“圓”之外,由一個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出的“圓周率”也是數學界的一大熱門。雖然π是一個無理數,但是古往今來仍有無數的數學家為了追尋它的“謎底”付出畢生心血。這就是因為,對於未知的無限追求,是人類存在於宇宙中的終極意義。

  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數學是有些枯燥的,大量的計算與幾何圖形的拼搭會讓我感到乏味。當我聽到紀錄片裡說的,“其實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可能真的不完全叫數學。”時,我就對這部紀錄片產生了興趣。既然我學到的不是真正的“數學”,那真正的“數學”是怎麼樣的呢?

  透過看紀錄片我瞭解到,在這些“被數學選中的人”眼中,數學原來是美麗的、簡單的、抽象的,甚至是讓人慾罷不能的。正如其中一人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數學帶給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而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被數學選中的人”,自然是因為他們努力研究數學,對數學充滿熱情。

  我們也應當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多用心體會數學,把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也許這樣就能像那些“被數學選中的人”一樣,感受到數學的美麗了吧!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6

  今天我又看了被數學選中的人的第三集。

  在這一集裡,始終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要學數學?

雖然最終也沒有給出答案,但我要說說我的感想。

  首先,學數學應該是為了讓我們思考起來方便點兒。

因為當我們處理一件較為複雜的事情時,我們都會自發地呼叫頭腦中的邏輯推理,以尋求一個最合理數學解決辦法。

  其次,學數學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美感。

裡面提到了一個數學公式應用到現實生活的例子。
比方說黃金分割(黃金比例),它被應用到了一些藝術品上,比如“蒙娜麗莎”,“斷臂的維納斯”。此外,16:9螢幕的電視機比4:3的看的更舒服,就是因為16:9的螢幕有像黃金分割的特徵。

  最後,讓孩子學習複雜的數學,是為一大堆小孩中選出熱愛數學,並且有很好的思維能力的.人。

讓那些聰明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樑,讓國家的生活更美好,科技更發達。

  而我呢,剛好就不是這種人。我不是被數學選中的人,而是被數學拋棄的人。

但我在看了這幾集《被數學選中的人》之後,突然也想以後好好學數學,更多地感受它的魅力。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7

  數學,真的很難。它被大多數人視為複雜而不可企及的存在。其實不僅是我們,就算是那些在數學上取得成就的,所謂的“被數學選中的人”,也不得不承認數學的難。

  數學難,在於它本身就是無比抽象的。數學是唯一一門需要用抽象概念去解釋的學科。簡單來說,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都是透過實驗或根據實驗進一步推斷出結論;而數學,一個帶字母的未知數等式,就包攬了世間萬物。一個普通的字母x,可以用來假設一個數據,或表示一種數量關係。

  數學猜想可以說是世上最難解的問題了。它們看似簡單,但用片中的話來說,“它本就是對抽象的事物進行概括”,而證明猜想需要更抽象的思維,來思考這個本身抽象的問題。抽象的層層遞進,也許正是數學的難所在,也是數學的魅力所在。

  數學固然不簡單。透過此片,我瞭解了數學的神秘與奇妙,再一次認識了數學對於我們的意義,同時也開始思考,究竟該以何種態度對待數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儘管困難重重,但思考抽象的激情,總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唯有數學能帶來的樂趣吧!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8

  這兩天,我連續追了央視新出的紀錄片《被數學選中的人》。

  一開始點開影片,是被紀錄片的名字吸引,什麼樣的`人是“被數學選中的人”?被數學選中的他們做了哪些事?結果好奇心還未被完全滿足,我又被片子裡丟擲的一個又一個問題吸引了,不僅捨不得倍速,好幾個片段甚至把進度條拖回去反覆看了好幾遍。真的太讚了!

  毫無疑問,這部4集紀錄片是一部數學大片。它回顧了數學從起源到現在的發展歷史、數學對人類文明的意義,介紹了歷史上那些偉大的數學家們,還有《九章算術》《幾何原本》等數學著作,以及數學家們對一些非常有名的問題,比如π的數值、哥德巴赫猜想、費馬大定理等前赴後繼的探索和追求。

  但是它也很接地氣。它用今天的眼光,從普通人也能理解的角度,去嘗試回答那些讓我們一直困惑又好奇的問題:數學是什麼?數學家的工作是怎樣的?我們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的確,在很多場合我們都聽到過類似問題的答案,但我們好像永遠都不滿足,總還想聽更多不同的人給出他們的回答。

  把這部超棒的紀錄片推薦給大家。這是孩子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學習數學過程裡,不可多得的數學影視資源。

  01數學是什麼

  這一集是從歷史長河的角度,從數學最初的起源到最近的發展回顧裡,嘗試回答什麼是數學、數學和別的學科的關係、數學對人類文明程序的意義。

  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加減乘除或是課堂裡的數學,只是數學全部樣子中很小的一部分,當跳出這個侷限,從更大的視角去看數學,或許才能更好地理解它。

  我覺得這一集給到我們的啟發,在於孩子學習數學的過程裡,他們所學的數學知識的背後,那些歷史和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課堂上沒有,那麼我們應該帶孩子去體會數學發展的每個瓶頸,體會每一次數學危機讓數學家們手忙腳亂的感覺,瞭解一些數學分支創立的動機,以及這個分支曲折的發展歷程,體會每個全新理論的偉大之處。

  02數學家的工作

  雖然身為普通人,但我們也時不時會好奇:數學家平時做什麼?他們眼裡自己的工作是怎樣的?數學家研究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用?

  這一集回顧了一些從古到今著名的數學問題,以及數學家們對它們前赴後繼探索的努力,在這個過程裡,從多個角度一點一點向我們展現數學家工作的意義。

  我記錄下來的一些內容:

  他們試圖用數學邏輯,把複雜世界的確定性結構分析出來,找到那些隱藏在表象背後的底層規律。

  他們以一種特有的動力方式,往返穿梭於數學世界,現實世界和我們的感官世界。

  無數證明費馬大定理不斷失敗的數學家,在探索這個迷宮的黑暗道路上,不斷創造新的數學思想,不斷開闢新的數學分支,那些因費馬大定理而誕生的劃時代研究,深遠影響了現代數學,而這些數學知識成為其他學科改變我們真實世界的核心推動力。

  數學家在研究這些問題的時候並沒有想過有什麼用,不管是當時有什麼用還是後來又什麼用,他們都沒有想過。但是這樣關起門來做的純粹數學研究,後來被發現非常有用。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但是不能解釋這是為什麼。

  如果孩子將來想從事基礎數學研究,那麼一定要看一看這一集的內容,會對數學家這份工作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03數學教會了我們什麼

  這也是從我們心底時不時會冒出來的一個問題:我們普通人從數學中學到了什麼呢?

  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數學當然教會了我們具體的知識,但這些知識絕大部分在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不會被用到,那麼,花那麼漫長的時間學習它的意義何在?

  數學家們也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當你把所有的公式、圖表,把這些具體的知識忘掉之後,最後能沉澱下來的東西,就是數學教育所賦予你的東西。

  透過數學訓練,可以讓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變得比較強,推理能力變得比較強。

  其他學科沒有,唯獨數學學科有的,可以鍛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兩個,一個是抽象,一個是推理。理科的其他學科沒有研究抽象的。

  數學能夠培育人們嚴謹的思考,培育人們理性的精神,培育人們獨立思考的意識。

  這些觀點融入在紀錄片裡,結合尤拉、伽羅瓦、拉馬努金這些數學家的故事,《九章算術》《幾何原本》等古典數學著作,以及數學對我們今天生活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影響,很能引發我們自己的思考。

  04抽象的巨人

  數學當然是難的。它的難,很大一部分在於它主要的處理物件是非常抽象的數量關係。可能也正因為如此,數學之美,似乎只有少數人才能感受。

  這一集我反覆看了好幾遍的部分,是數學家們談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學好數學和哪些因素有關。其中有一個回答給我的印象很深:

  “有一個因素跟數學成績好壞的關係是比較穩定的,可以說發揮著比較大的決定作用,這個因素就是人的空間想象能力。因為你要解決這些抽象的數量關係,必定要把抽象的數量關係轉換為一個空間結構。”

  和大家推薦這部超棒的央視數學紀錄片。相信不管是孩子還是我們,看完都會非常有收穫!

  被數學選中的人第四集觀後感9

  第4集一開始就丟擲了這樣一個好問題,數學到底難嗎?幾乎所有的人都覺得,數學是很難的,包括數學家。很多人因此為不學數學找理由。“因為數學很難,所以,我天生不是學數學的料,不是被數學選中的人。”但數學不僅需要天賦,更需要學習的熱情,和不斷努力。學數學像做菜,你在影片上看到菜是怎麼做的,就一定能做出來嗎?還得買它的原料,還要掌握火候,最後還得嘗一嘗味道。不然這道菜是做不成的。學數學也像一次旅行,當你在走的時候看到了一個燈火通明的地方,而你和這個地方相隔著一個草原。你又沿著這個草原走到那個地方。你就突然發現,誒,這不就是剛剛我走過的那條路嗎?試著去做,每做一點都有一點的收穫,試著去走,每前進一步都能看到新的風景。學數學,可以收穫無盡的快樂。數學存在的意義不是成為一門折磨人的學科,它會變成為人類的智慧,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如果被數學選中的人是一個集合的話,它與人類這個集合應該是一樣大的。我以後不會再苦惱自己不夠聰明瞭,每個人都能學數學,每個人也都能學好數學。就算我不是被數學選中的人了,我也願意擁抱數學,成為一個選中數學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