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旅順博物館觀後感

參觀旅順博物館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旅順博物館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當地博物館是瞭解中國藝術設計史和當地文化以及重要文物的重要途徑。透過參觀旅順博物館,這個中國歷史藝術性博物館,我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開闊了視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當地文化,也培養了自己對藝術文物的審美體驗。

  第一次參觀旅順博物館是大一時,作為工作人員參觀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具有歐洲近代折衷主義風格的大門,建築既有近代歐式風格,又有東方藝術裝飾特色。和我一起參觀的是一名環藝專業的同學,他一直對建築學很感興趣,我們都很感嘆中國和國外建築物的差距。回來後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旅順博物館是日本帝國主義在1905年侵佔大連以後,於1916年在沙俄未建成的軍官俱樂部基礎上改造建成。

  該館藏品達六萬件。該館基本陳列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歷史文物專題陳列》,陳列內容包括:青銅工藝,雕刻、漆器、琺琅與硯臺、陶瓷、書法與繪畫、佛教藝術;第二部分是《大連地方歷史文物陳列》,展出大連市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歷史文物。還有《新疆出土文物》和《中外貨幣》等專題陳列。參觀時以《中國古代青銅器》作為展覽的開篇,依次展出《漆器工藝》、《琺琅工藝》、《竹木牙雕刻工藝》、《中國古代陶瓷》、《中國古代佛教造像》、《中國古代銅鏡》、〈中國古代貨幣〉八個專題,和《新疆出土文物》一個特展。

  青銅器在國內外有重要地位,其時間跨度從商代至遼金時代,種類有兵器、禮器、樂器、水器及雜器等,許多器物上鑄刻銘文,如位於大廳中央的洛陽武庫鍾、冉鉦、父乙鬲、父辛甗、呂鼎等。真不愧是一座有著近百年曆史並享有國際聲譽的歷史藝術博物館。

  我印象比較深刻,很感興趣的文物。青銅器:戰國時期盛行的帶鉤,漆器工藝品:尤其其包含的剔紅工藝。

  帶鉤,古代用於扣攏腰帶用的鉤,盛行於戰國至漢代。多用青銅製,也有鐵製的,極少有金和玉製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棒形,竹節形、琴面形和獸形,有的還鑲玉鎏金,嵌綠松石或加金銀錯,個別的有文字。

  中國以漆制器的歷史距今約7000年,商周始漆器出現—漆、鑲嵌的裝飾,戰國時漆器以圖案和色澤取勝;至漢代漆工藝應用彩繪、金銀銅釦等多種技法,成就輝煌,唐宋以後,漆器製作趨向工藝化,到明清時期,裝飾技法達14種之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剔紅又稱雕漆。是漆器工藝中的一種。相傳始於唐代。製法是將調好的漆料塗於漆胎上,少則幾十層,多則上百層。上漆後趁未乾透時進行浮雕,然後再烘乾、磨光。元、明、清是古代剔紅工藝發展的鼎盛期。喜歡剔紅也許是因為小時候一直很鍾情於紅色的東西,剛進那間屋子,一屋子都是紅色的漆器傢俱,有茶几,首飾盒,鏡子等等生活用品,非常漂亮。眼前的文物也與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老師給我們展示的'圖片有了契合點。

  參觀旅順博物館不僅直觀的觀看了各種歷史重要的文物,也讓我把從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和眼前的實物聯絡起來,文物上一些經過提煉的大小元素讓我回憶起了平面構成課的點線面,這也是當時的人們記錄生活的方式,也即是當時社會的縮影。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設計源於生活,我們感受如此,當時的人們也是這樣,他們就這樣無形之中透過生活進行著藝術和設計的傳承,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作為一個學設計的人,這無疑是最好的機會,我很欣慰有這樣的機會。出館時我在想,這樣的博物館應該多來幾次,相信每次觀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隨著個人知識的積累和沉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穫。我期待下次有機會一定再來感受這個承載了大量中國歷史文物的聖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