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廣州起義100週年《百年情書》觀後感

獻禮廣州起義100週年《百年情書》觀後感

  如今紀念廣州起義一百週年的電影《百年情書》,恍如一段交織時空的愛情撲面而來,情緣魂夢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年情書》,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獻禮廣州起義100週年《百年情書》觀後感一:

  廣為流傳的情書———《與妻書》是影片的情感基調,新紅樓中的黛玉扮演者蔣夢婕飾演林覺民的妻子陳意映,典雅、溫婉、柔情似水,她與林覺民極富中國古典風韻的浪漫情感瀰漫在影片中間。

  交錯在講述林覺民參加起義的同時,林覺民的情感線索表現得細膩感人。影片描繪了林覺民在新婚後與妻子陳意映的愛情故事,以及從一介白面書生到革命骨幹的成長曆程。

  電影中用充滿了東方神韻的畫面講述了一段傳統而又熱烈的愛情故事,將林覺民與陳意映傳統式的相愛相知表現得感人心肺。儘管他們倆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的婚,但兩人感情非常深厚,影片中不時展現了二人花前月下的浪漫和溫馨,《與妻書》中“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的句子,便是最好的證明。

  藉助電影鏡頭,觀眾能到他們之間那份濃濃的琴瑟之音。這份緣分殊為難得,在傳統婚姻制度的框架下,兩人由婚姻再墜入愛河,陳意映對丈夫始終支援,未曾有過半點怨言,或許她不能完全理解丈夫的事業,但她並沒有橫加阻攔,而是始終看著丈夫遠行,等待愛人歸來。

  戰鬥場景是剛,那愛情和親情則是柔。剛柔相結合,革命與愛情敘事交叉展開,互為映襯,這是一種表現革命題材或者說是主旋律題材的新方式。

  百年前的革命青年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相反他們都是凡人,都有七情六慾,也都有家中父老。第一批為理想獻身的青年普遍出生於不錯的家庭,接受過西方教育,學識層次都很高。

  因為歷史的原因,我們已經膩煩了那些虛構出來的假大空形象,唯有真實和表現真實的質樸方式,方能讓觀眾相信,這不是杜撰的故事,這是歷史。我認為這是該電影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最大的原因,還原英雄本來的樣子,一如我們身邊的兄弟。

  獻禮廣州起義100週年《百年情書》觀後感二:

  電影本身爛的慘不忍睹,來聊聊周邊八卦吧。

  1.林覺民出生在如今福州最昂貴的地段-三坊七巷。十三歲參加科舉,然無意獲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題了“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揚長而去。無奈之下,其父親只好送他到日本自費留學。

  2.時任兩廣總督的張鳴岐和水師提督李準會審林覺民。林覺民慷慨陳詞,滿庭震動。兩廣總督張鳴歧嘆道:“惜哉,林覺民!面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

  3.林覺民就義之後,家人把祖宅賣了避難,買主叫謝鑾恩,他有個孫女後來也很出名,叫謝冰心,冰心長大了後曾經寫文章追憶過自己的這個故居。

  4.林覺民有個堂哥林長民,後來也生了一個很有名的女兒,叫林徽因。

  5.臺灣曾經在1980年拍過一部電影《碧血黃花》,林青霞扮演陳意映,非常美麗端莊(該片獲金馬獎6項提名,包括最佳女主角提名)。吐槽:不知道哪裡有的看,應該比這部好吧。

  6.童安格為林覺民寫了一首歌《訣別》,淚珠和筆墨齊下;而齊豫則為陳意映寫了一首歌《覺》,站在女人的角度,問林覺民“誰給你選擇的'權利這樣離去”。兩首歌都非常感人,令人熱淚盈眶.

  與妻書是我每一次看都會流淚的文章,不過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算錯了時間,認為林覺民是34歲犧牲的,這次看才驚覺是24,哎熱血青年就是好忽悠,十月圍城給我最深刻的教訓就是革命領導人都是不會死的,自有大把熱血青年自告奮勇。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了,不知道林覺民到了34,還會不會這樣做。近來越覺得,這樣的犧牲值得嗎?歷史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百年前的林覺民,你犧牲與否,中國並沒有變的更好些或更壞些。

  獻禮廣州起義100週年《百年情書》觀後感三:

  “寂寂黃花,離離宿草,出師未捷,埋恨千古。”是日也,中山先生扼悲痛題祭文,誰人能聽到歷史簌簌的風霜刷洗著那碧血蔓草的碑魂。心飛至親人身邊,伴其左右,共其辛苦,享其甜蜜。悲矣,痛哉,無不令人傷懷。

  晨光熹微,辛其勞作。彼時,城裡氣氛異樣,人人面懼色,心惶恐。覺民已走十餘日,初言奔為中華,言何事?事人言,廣州起異變,出外遊子命系否。惶惶丟勞具,入家門,雙親事與我,攜家共逃之,恐及後代。頓時如中訇,事事何如此。痛如心死,眼無他物,全亦覺民身影。室外有聲,開門有信,一為父,二為妾身。父讀信來,目滯眼澀,萬種悲情亦湧心上。我欲不信,君定不捨我,何舍我?進裡廳,握門,淚涕連連讀妻書。嗚嗚聲通徹全屋,幼孩啼哭哽咽不已。

  父母俱叩門,言望慮幼乳,腹中亦如是。吾言心向君,隨民往遠行。雙親跪地哭求訴,何人能解其家愁。莫就是沒,我何有之盼?君孤妾孤,言何妾自活?君想天下人共樂,舍我老少之小樂。君民族英雄,妾自何處?屋外風聲呼起,君意帶我走,霧內朦朦不見君。不見君,恍惚不知是何天。是矣,不幸生於此時之中國,君家定何焉?吾心亦小家,君心繫大家,妾望夫化石,追隨此情此景此人。

  依稀間,往事如畫映在眼前。年少風華,秋水碧波,廳婉幾折,居室庭蘭。揮指間,哲思、國局盡言豪邁中。妾身女兒身 ,雖不至迂腐,亦不接新思想精華之處。君不厭其煩,傾訴於我。動情之處雙目凝視遠方,日落月起,各司其職。卿卿於亂世之中遇君真乃幸事。父母勞君未來,君不同其想,走,妾不能阻攔,只心向君。逃亡數日,開門見君,思念,悲傷,盡情湧之。鬍渣滿目,凝視君淚眼婆娑。夜日,君與我談及生死,吾不懼死,獨畏人世無君之孤。君婉解人生意義,吾輩如此相愛,濃至血液。哽咽間,懷生謂君,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告妾,妾願隨君行。此乃吾心志也。君應矣,若此次不實現諾言乎?

  碧血黃花,吾自去尋君,俟我於庭院,隨君去遠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