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觀後感600字(通用13篇)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通用13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紀錄片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1

  近日,大型紀錄片《輝煌中國》的播出,讓人深受感動,備受鼓舞。我們看到,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帶領下,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成就,並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愈加舉足輕重的作用。

  無論是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還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等一個個“超級工程”,無不展現出了中國基礎建設的強大的實力和輝煌成績。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也由此得到提升。同時,整個世界不僅感受到“中國製造”的強大力量,更驚歎於“中國創造”的迅猛速度。

  曾幾何時,積貧積弱的中國受盡屈辱,一度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落後、國力的日漸式微、觀念的無知愚昧讓中華民族幾乎走向了生死存亡的邊緣,往昔的輝煌似乎只是一個夢。

  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終於一步步地甩掉了積貧積弱的帽子。改革開放之後,經濟實力更是迅猛發展、綜合國力飛速增強,我們在世界舞臺上也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輝煌中國,砥礪前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一定能繼續穩步發展,繼續奮勇向前,走向輝煌,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2

  《大國工匠》紀錄片選取了中國衛星、中國高鐵、中國住建等世界領先的中國製造領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現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視技術為藝術、既專業又敬業的精神核心。

  有一群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上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自己的專注,他們成為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名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們的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在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時的五十分之一。

  高鳳林是我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融融焊接特技技師,他們工作是給火箭焊心臟,高鳳林高超的技藝,讓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這誘惑力還是巨大的誰能不動心,就連他妻子對他也說我動心了。但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打到太空,成功的自豪感金錢能買到嗎,民族的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都堅守在這裡。火箭的研製離不開眾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積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高鳳林說不斷的把握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的追求精緻應該是我們人類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們工作人員,努力的方向。

  鉗工胡雙錢的手,工作30多年來,老胡創造了打磨過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驚人記錄。

  在工作時管延安要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的操作儀器,按照規定接縫處間誤差小於一毫米,他卻能做到零毫米。只有初中文化的,全憑自學成為這項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裝的城管裝置已成功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對接。

  這些人的技藝之所以如此高超,關鍵在於他們的努力與堅持,他們的成功,同樣告訴我們,付出就會有收穫。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3

  近日,我觀看了一部叫《輝煌中國》的紀錄片,這是一部讓每個中國人激動人心的紀錄片,是一部讓炎黃子孫充滿自豪的紀錄片,更是一部讓我看完深受感動,備受鼓舞的紀錄片!

  在影片中,我們透過壯觀、震撼的大規模航拍現場感受到了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帶領下,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了歷史性輝煌成就,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也由此提升。

  就如第一集《圓夢工程》,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鄭萬鐵路、復興路、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等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都展現出了中國基礎建設的強大的實力和輝煌成績。同時,整個世界也不禁感受到了“中國製造”的強大力量,更驚歎於“中國製造”的迅猛速度,外國人都紛紛來乘坐我們的“復興號”動車,他們都稱讚道:“中國的動車真是好啊!不僅非常平穩,感受不到一絲晃動,還沒有一點噪音!”

  但是,舊中國有一段時間千瘡百孔、受盡屈辱,一度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往日的輝煌似乎只是一場夢。

  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終於一步步地甩掉了貧苦、落後的帽子。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更是迅猛發展,綜合國力飛速增強。我們在世界的舞臺上也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一組組資料,一幅幅圖片,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新時期拼搏的印記,是美好的希望版圖,更是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生動證明!

  看了《輝煌中國》我對我們的祖國發展的巨大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對身為一名中國人感到無比自豪!我現在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成為國之棟樑,為祖國添磚加瓦,使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祝我們的祖國永遠輝煌!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4

  3月1日晚上8點,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憊,打起精神觀看了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的《大國工匠》欄目。我敬佩這10位在自己國家不同行業領域幹出卓越成績的大國工匠們,我感動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出的每一步,付出的每一份艱辛和努力。

  他們當中有為北斗導航等國家重點工程作出突出貢獻的高階技師、“天眼”射電望遠鏡裝配人,有焊接火箭發動機和高鐵的大師級人物、被譽為“世界帶電作業第一人”的特高壓帶電檢修工和我國第一代核燃料師,也有敦煌研究院文物修復保護專家,打破國際技術封鎖和壟斷的技術工人和紮根野外勘探一線和大漠油田的頂尖工匠。他們幾年、幾十年如一日的攻堅克難,有的幾乎用一生都在為國家、為民族的事業和騰飛默默奉獻著。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祖國今日的自立自強,為祖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行業接班人。

  從一名焊接綠皮火車廁所水箱、飲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成長為我國高鐵焊接專家的李萬軍,他的父親的一封家書成為了他以後在工作過程中不屈不撓、不斷前進的動力。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記憶猶新“兒子,髒或累,活兒總得有人幹,要讓老百姓坐上世界上最好的高鐵”。我不禁想到自己,4月,我由白班崗位調至三班倒崗位值班至今,我從開始的業務“小白”逐漸成長為能勝任工作的鐵路通訊人。雖然值班時常會很辛苦,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在一次次裝置檢修、故障(告警)處理和應急演練過程中不斷磨練自己,積攢經驗,堅信著自己所選擇的鐵路職業和一個合格鐵路人應有的能力和責任。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5

  作為一個生活在和平時代的80後,我雖沒機會經歷過那些戰爭,沒有經歷過那些混亂的時代,但在小時候經常會聽爺爺講那些兵荒馬亂的年代,所以我對戰爭也是深惡痛絕,但我也知道,有些戰爭我們不得不參與,有些仗我們國家不得不打。比如抗美援朝戰爭,這場爆發於朝鮮的戰爭夾雜著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陰謀,也讓我國的熱血男兒,血灑異國他鄉。

  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裡,我們的精神支柱是為了美好的明天而戰鬥,甚至可以犧牲,這在如今聽起來似乎像是口號,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呢,只有這樣美好的理想,才能做到一切行動聽指揮,黨指哪裡就打哪裡。從來沒有想過失敗,一直充滿了勝利的信心。我們不能親歷戰爭的殘酷,不能親歷抗美援朝的艱辛,我們如今的和平都是有無數英雄負重前行,這些英雄值得我們銘記,值得我們為他們的英雄事蹟喝彩。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一個激盪時代的口號,深刻反映出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愛國精神。朝鮮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干涉,侵犯中國東北邊境領空,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威脅中國安全。保平安,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團結一致迎戰野心狼。

  正是中國的統一,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才讓我們能獲得抗美援朝的勝利。而《為了和平》這部紀錄片讓我們重新回憶起,志願軍那神一樣的存在,他們在那樣的條件下,卻依然部畏懼、不動搖,已經超越了認知!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那些逝去的英雄!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6

  如果說天空是小鳥的家,那麼,大海就是數之不盡水生物的家,藍色的海洋有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

  上週我校組織觀看了《海洋》紀錄片,片中介紹了美麗的水母群、姿態萬千的海蛇、身穿黑色禮服的小企鵝……在鏡頭前展示它們獨有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那些身著“紗裙”的水母群,它們如從天而降,如夢如幻,宛如舞者在水中輕盈地跳著芭蕾,它們曼妙的身姿為大海增添了一份亮麗的風景線;還有縮頭縮腦的寄居蟹瞪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四處張望,彷彿隨時都在準備著一場性命攸關的大戰。面對海洋中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我由衷讚歎海洋母親孕育了這麼多姿多彩的水生物。

  但是,接下來我又看到了不忍目睹的鏡頭:人們隨手遺棄在海里的垃圾袋成為魚兒們的地牢;一條條鯊魚被活生生割下魚翅後拋入大海無法遊動,因為它們失去了自己的“船槳”,任憑魚兒嬉戲卻無力反擊,默默無助等待獵食者與死神的到來,那充滿悲傷與痛恨的眼神,彷彿在說:“為什麼這樣對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難道我們的生命就不珍貴嗎?”看到這些畫面,憤怒之情在我心頭燃燒,為什麼人類不可以和動物和諧相處?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大都是人們一手造成的。動物也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賦予的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們生存的權利,不要因為自己的貪婪剝奪它們的生命,也不要為自己的利益讓其他的生物滅絕。

  藍色的海洋是博大的,它能為人類帶來無盡的寶藏。大海是無私的,它在默默為人類奉獻著。讓我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地球才能越來越美好。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7

  《微觀世界》是由法國導演雅克。貝漢所拍攝的一部電影。拍了二十年,最後剪下至七十三分鐘。從頭到尾,所展現給我們的,是另一個世界:微小生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叢草變為森,小石頭變為高山,小水珠變為汪洋大海······影片透過多個角度,展現了蜜蜂採花、螞蟻搬家、甲蟲大戰、蝴蝶鑽出蛹殼、蜘蛛吐絲纏裹獵物、蝸牛互相擁抱等有趣場景讓我們看到了這些生物的生活。他們相互合作,或團結起來共度難關。當然也有昆蟲蛻變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另一種美,那就是生命之美。在看過這部影片後,我很驚訝,想想,也許原來在腳下所踩的,正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我在看這部影片時,最令我驚歎的,是兩隻甲蟲大戰的鏡頭······在一大片茂密的熱帶雨林中,一隻巨大的甲蟲慢悠悠的,用它那細長的腿走在滿是枯葉的樹根旁。恰好還有一隻甲蟲也在向它的方向走著。它們都是一個品種,橘色的後背,佈滿了黑色的小點,兩根黑得發亮的觸角從頭上射出去。一場大戰不免要開始······當它們走到了一段空心的木頭上時,因為路窄,只能過一隻甲蟲,而它們當中又沒有一方願意讓路,居然打了起來。它們先是互相把觸角架在對手身上,再試著向觸角施加壓力,想打倒對方。它們臉上的表情似乎有些絕決。有幾次,觸角從甲蟲身上滑了下來,但它們卻立馬反擊,堅決不給對手機會。經過一番艱難的戰鬥,有一隻掉了下去,另一隻則大搖大擺的離開了。

  《微觀世界》讓我們看到了這些小動物們的生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很值得一看。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8

  說實話,在看這部紀錄片前,我對昆蟲是很排斥的,因為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甲蟲、飛蛾甚至是我們避之不及的蟑螂,這些都屬於昆蟲,平時看到會尖叫的生物,被這樣近距離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反而沒有這麼令人害怕了。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屬於它們的世界,看到了它們為了生存繁衍後代而做出的努力。毛毛蟲破繭成蝶的一段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因為全程豎著雞皮疙瘩看完的,感嘆於生命力的頑強,他們活在物競天擇的世界裡,以微薄的一己之力來保全自己,他們小心翼翼地活在微觀世界,生命卻大多終止於我們的世界,一個於它們而言放大的世界。微距拍攝雖然能完整清晰地展現微觀世界,但觀看確實需要一定的心理能力。

  這部電影和《遷徙的鳥》一樣,都出自法國導演雅克貝漢,這部影片花了製作組20年的時間,影片的每一個鏡頭都來之不易。從靜態的觀察到鏡頭的移動,都是自然而順暢的,電影的配樂和鏡頭的感覺、影片的內容總是那麼好地結合起來,尤其是蝸牛纏綿的那一段。影片只有開頭一段解說詞,後面再也沒有出現過,也讓影片多了一份安靜。

  看這部影片之前,我們都不能理解昆蟲的世界,甚至會談其色變,但看過之後,覺得這些小生命並不可怕,並不像我們生活中看到就要尖叫而放大的那般恐怖,是我們未曾走近他們的世界,就像他們無法融入我們一樣,也許,在它們眼中,我們更加可怕,所以,手下留情或者腳下留情,善待它們吧。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9

  這幾天,老師給我們看了由雅克·貝漢導演的作品微觀世界。

  導演用不凡的拍攝技巧引領我們進入了昆蟲的世界。出乎意料本片無以倫比的攝影技術,獨具匠心的拍攝角度,將森林下、草叢下的世界無數倍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蟲、草葉、水滴無不纖毫畢現。竟成為壯麗的奇觀。本片獲得第二十二屆凱撒電影節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你會驚訝於在我們的腳下,竟有這樣一個世界存在。這是黎明時分,在地球的某一處隱藏著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變成了森林。小石頭變得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微觀下的蟲子世界,帶給觀眾的除了視覺的震撼,還有自然界無法向人類訴說的道理。時間以不同的方式流逝。

  一小時就像過了一天,一天像過了一季,一季像過了一生。

  這張描繪昆蟲世界的DVD沒有故事情節,沒有字幕,也沒有解說,全靠畫面本身來詮釋。小小的昆蟲,經過放大的鏡頭重現在螢幕上,原來竟是那麼宏大,那麼神奇,那麼幽默。這要感謝本片的開發和拍攝者,是他們用了十幾年時間,花費了大量精力和經費,日積月累、精雕細刻才把這部影片奉獻出來。草原昆蟲在他們的鏡頭下,逐一“粉墨登場”。從蜜蜂採花、螞蟻搬家、甲蟲大戰、蝴蝶鑽出蛹殼、蜘蛛吐絲纏裹獵物、蝸牛互相擁抱、孑孓變蚊蟲飛出水面等場面,都十分細緻生動地被捕捉下來。

  透過這些精彩的畫面,展示出大自然造物主的無窮奧妙。這部影碟不但具有迷人的觀賞價值,也具有教學科研價值。影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影展技術大獎,自在意料之中。看到一些沒有見過的昆蟲,我學到了許多。如果有機會我想推薦給大家看哦!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10

  法國紀錄片《微觀世界》記錄了很多細小生物的世界。

  小昆蟲們在我們看來還不到一個指尖大小,可是電影中的昆蟲卻佔據了整個螢幕,昆蟲的每一個細小的部位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昆蟲的樣子可謂千奇百怪,有的美麗,有的奇形怪狀,有的雖然可怕卻很好玩,各種樣式層出不窮。

  有些昆蟲十分搞笑,一隻酷似小野豬的昆蟲比一粒豆子還小,可他的“腳”蹬著豆子大小的圓球食物,“手”扒著土,倒退著走,圓球食物插入了一個小樹枝上,他推來推去怎麼也推不動了,然後就轉來轉去去尋找問題所在,找到原因後,他左推右推,“手”推“腳”蹬,然後食物被拔了出來,繼續前進。上坡時,連“球”帶“人”滾了下來,他還是堅持不懈地繼續推,下坡時,他又翻滾了下去。從這隻小蟲子身上,我發現有很多需要我學習的地方。

  從電影中我發現螞蟻的觸角動來動去,速度十分快,這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還有兩種昆蟲在打鬥,他們鬥著鬥著從樹枝上掉了下來,一切都看得那麼清楚。影片還展現了花兒在快進中盛開的過程,蜜蜂採蜜的過程。蜈蚣的腿多得數不過來,看著蜈蚣走路十分別扭,總覺得要粘在一起打仗似的。還有很多蟲子排著長長的隊伍走路,一部分蟲子竟然還插隊,後來他們有圍成了一個圈,就像在跳舞。下雨時,濺起的水珠對蟲子們來說如同海嘯一般,一滴水猶如一把利劍……這部電影就那樣用畫面無聲地敘述著小昆蟲們的生活細節,這都是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情景,電影雖然沒有解說,但是昆蟲們的行動一目瞭然,透過這部電影,我瞭解到一些昆蟲的生活習性,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過以後也不一定能看到的昆蟲。這部電影可以用昆蟲的寶庫來形容!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11

  《貨幣》這部紀錄片給人很多現代宏觀經濟上的啟示,儘管對貨幣的產生以及後來的繁衍是粗線條的反映,但人們仍然能從中獲得很多經濟知識。這部影片告訴人們貨幣因為社會發展而產生,又作用於社會的發展,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告訴人們貨幣從哪裡來,但永遠無法知道它向哪裡去。

  人們生活在這個充滿陰謀與陽謀的社會,最為基本的卻是衣食住行。普通百姓只對一日三餐冬暖夏涼的品質追求不息,很少去過問國際間的經濟風雲,也很少過問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百姓們對發生在處身其中的市場感興趣,對菜藍子的變化感興趣,對住房價格的不斷向上攀升感到擔憂,對子女的教育感到壓力,對手頭工資或地裡的收益或坊間利潤的改善與提高充滿期待…… 一句話:政府能讓百姓們的生活好點嗎?!

  《貨幣》中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內容,這些內容有的很直觀,有的內容在影片看不見的地方,社會在政府對貨幣的理解與操縱中發生著變化,百姓們的生活也隨之沉浮,就像波浪中的浮萍隨著波浪或高或低。政府用著百姓們提供的稅錢,用著透過通脹從百姓們手中盜出的錢,透過債券借錢等等,百姓由政府控制著生活,百姓們有不滿意的地方只能抱怨,能不能過上好日子甚而幸福生活完全由政府說了算!

  政府由人民推舉組成,其職能代表著人民並提高、維護著人民的利益。政府有沒有做對人民有益的事?做得怎麼樣?完全取決於政府對“貨幣”的運用!這裡的“運用”概念很大,它們反映在國策之中,反映在國家的法律之中,也反映在政府行為以及政府公務員的各種行為之中。普通百姓看《貨幣》只會關注自己國家的命運並與自己每天的柴米油鹽發生聯想。在國家昌盛時期,百姓們從《貨幣》這部紀錄片中得到的啟示是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希望於政府,他們相信政府會透過貨幣把自家的“菜藍子”搞得很豐滿。其實,除此之外,《貨幣》所告訴人們的還有與百姓生活的很多關聯。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12

  《敦煌》這電影被我想起來是前幾天,那時候在看李乾朗的書,講到莫高窟,我忽然想起了敦煌。

  是兒時的一個下午,很慵懶的氣氛,一個古代將軍在特效製作的火焰天空背景下渾身插著箭暴烈的死去,一個男人似乎學習了什麼少數民族的文字,一個封起來的洞口,在最後一刻放進去一串漂亮的項鍊。我只記得這三個鏡頭,以及一種無法言明的感覺,那是第一次看到意識流的鏡頭,也是第一次瞭解一個叫做敦煌的地方,也是從一串項鍊上感覺到一種莫名的傷心。這就是全部,然後忽然發現我已經記了三十年,當然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小虎隊已經老了,6點半也不會有米老鼠唐老鴨了,有些一起看電影的人已經去世了。

  重看這部片,在一會漢語一會日語中我默默無語甚至有點混亂,慢節奏和變焦的手法,還有當時的表演體系,都讓人感覺到了些許陳舊,我一直沒能入戲。

  直到城破,朱王禮去衝李元昊的陣,漫天煙塵,10騎人馬被很多很多人包圍,在沙漠裡死啊死,直到太守要燒掉那些經卷字畫,直到他們封起來那個洞穴,我承認我真是被打動了,在這些表演背後的那種情懷,是一些人一定要到沙漠裡拍電影,是他們在1988年耗資2700萬搭建一座城,是他們死磕連盔甲都要做舊看來非常逼真,是他們設定各種百姓逃難的細節,當然還有很多日本演員用力過度的表演,從這裡面能感覺到那種對美好事物要毀滅時候的無能為力和不捨,而主人公最後爬到水邊,看到水中的小魚,那是新生命,經歷了無數千瘡百孔的生活和動盪之後,生命本身就是活下去的動力。

  人為什麼會為了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用的東西豁出命去,就像字畫,就像經書,是不是人類進化錯了,做一隻海底的珊瑚或小魚,張著嘴吃就好了,死了做肥料,沒有渴望也就不會受傷。

  而戰爭、貪婪、慾望這些東西造成的傷害,是不是就是人類對抗錯誤進化必須付出的代價。

  紀錄片觀後感600字 篇13

  過了多年後再回看這個頁面,發現看過的人很少,很是遺憾。看過不少國內的紀錄片,我認為《望長城》是中國最好的紀錄片之一。

  如果用幾個詞語來形容《望長城》,我會選擇真實、自然、親切、鄉土氣息,那種樸素的人文視點令人動容。拍攝於21年前的記錄片,現在看來有些粗糙,但它有種內在力量打動了我。我喜歡穿插在片子當中的陝北民歌,更喜歡片中出現的許許多多普通人的形象和片段。它雖然是關於長城的記錄片,但卻沒有忘記捕捉人們的生活狀態,毫不吝嗇的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大量的鏡頭。而他們在面對鏡頭時,也一掃拘謹和僵硬,談吐樸實自然,攝影機雖然跟蹤拍攝,但卻能讓人忘了它的存在,想必影片背後有一段相當長的溝透過程。

  在華山腳下的韓城司馬遷祠,一個修鞋的老漢和主持人交談的場面,讓我忍俊不禁:“這裡沒有長城嘛,這裡主要就是一個司馬遷。我們這地方文人多一些。上了死牛坡,秀才比驢多。”主持人沒聽清後面這句,詢問的時候,老漢埋怨他說:“怎麼沒聽清啊,還是拍電視的吶,連那麼幾句話都記不住……”然後樂呵呵的笑了,主持人也哈哈大笑。我好久沒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這樣融洽、自然的採訪場景了。這種與群眾真正打成一片、不分你我,不端架子的採訪風格是我所喜歡的。

  臨洮教地理的孫老師也讓我感動。為了找到秦長城的西端,孫老師利用業餘時間自己調查了近20年、把周圍地區都跑了個遍,家裡桌上擺滿了各種地圖,地上堆滿了尋找過程中發現的秦代器物。過去普遍認為岷縣是秦長城西端的起點,但孫老師經過不懈的實地調查,確認臨洮三十里鋪才是真正的起點。

  還有帶主持人上土龍崗的農婦和她的女兒、司馬遷祠“講古”的老人、臨洮中學一臉燦爛笑容的孩子們、撥開長城梁夯土的老鄉、用手講價的地毯市場的年輕人……出現在鏡頭裡的每個人都那麼親切、實在。主持人也一樣,如果不是他質樸、真誠、風趣(有時候還挺可愛)的採訪作風,我想這部片子帶給我們的感受會遜色許多。這個主持人叫做焦建成,一副西北漢子的爽朗、憨厚模樣,這部片子播出後很多人喜歡他。查了下,他竟然是出生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納達齊牛錄鄉的錫伯族人,也有自己的BLOG。現在年近50了,還在CCTV工作,只是很少出境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