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電影觀後感(通用45篇)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通用45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寄生蟲》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

  前不久看了一部韓國的電影《寄生蟲》,是在別人的推薦下看的,主題很深刻,今天要分享一下個人的感想。

  有一家四口人,住在半地下室的房子裡,他們都沒有正式的工作,有時候會做些兼職,例如幫披薩公司在家裡摺疊披薩盒子。有一天,兒子基宇的朋友敏赫到他們家,說讓基宇去代替他去一家富人家當樸社長女兒多惠的家教,原因是敏赫要出國一段時間,想讓基宇看著多惠,因為敏赫看上多惠,想著回國之後娶多惠,這段時間,讓自己的窮朋友看著,是最安全的。

  基宇就在妹妹基婷的幫助下,偽造了證書就去當了家教。接下來他撒謊把妹妹也弄進樸社長家當小兒子的美術老師,他們又使出計謀,把樸社長家的司機和保姆弄走,把自己爸爸媽媽也弄進來做司機和保姆。只是主人家並不知道他們是一家人。

  他們一家人白天在樸社長家,晚上回他們地下室陋室。主人不在家時,他們就把這個豪宅當自己家一樣,這前面有多歡喜,後面就會有多悲慘。

  有一天晚上,樸社長一家要外出露營,基宇一家人晚上就在豪宅裡享受富人生活,這時候,前保姆過來,說有點東西漏在豪宅地下室了,想過來取。原來前保姆老公一直躲在地下室,前保姆被炒之後幾天都沒送東西進去給她老公,他老公欠了債,為了躲債才一直住在地下室,而這地下室的存在,只有他們知道。

  這時這兩家人面對面,都知道對方的秘密,而樸家人也準備要臨時回來,為了不被拆穿謊言,基宇媽媽把前保姆和她老公鎖在了地下室,並不小心踹了前保姆,令其滾下地下室的樓梯,弄成腦震盪,最終過世。

  當天晚上由於下暴雨,令基宇家被水淹了,他們在體育館過了一夜。第二天樸社長夫人就邀請他們過來參加小兒子的生日派對。

  基宇想開啟地下室看下前保姆家人,被前保姆老公用東西砸了頭,流血躺下。接著前保姆老公衝出去往基婷的身上擦了一把刀。現場大家都驚了,基婷的爸爸,媽媽衝向自己女兒,保姆(基宇媽媽)後用東西扔前保姆老公,把他砸死了,樸社長讓司機(基婷爸爸)把車鑰匙扔過去,鑰匙落在屍體邊,樸社長捏著鼻子撿起鑰匙,這時,司機卻用刀捅了自己的僱主樸社長。

  這部電影,就是導演在一層一層地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但是其中卻透出階級分化的嚴重性。

  基宇一家和前保姆一家都是社會底層人士,而樸社長象徵著上層社會,在劇中,樸社長對老婆說,感覺司機身上有股味道,好像坐地鐵的時候,會聞到的味道。這味道難道不就是窮人的窮酸味嗎?還有一幕,小兒子對爸爸說,保姆身上的味道和美術老師是一樣的。基宇媽媽還認為他們會不會用同一種沐浴露導致的。只是後來基宇爸爸才領會到這是富人階層鄙視窮人階層,才導致最後殺人的後果。

  在我看來,樸社長家的這些行為都是很自然的,樸夫人在電影裡是非常善良的一個人,很容易相信人,但是他們一家人的善良,換來了這種後果,最主要的原因是階級分化的嚴重,導致窮人和富人之間行為和思想有很大差異,窮人妒忌富人,富人看不起窮人,劇中保姆說過一句話,“樸夫人善良,是因為他們有錢了才善良,如果我有很多錢,我比她更善良。”金錢和地位都有了,品德是不是會自然地變高了呢?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

  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事。這是一部悲劇,卻沒有讓我掉眼淚。對於眼軟的我來說,很少見,主要原因可能是這些人物自己也並不覺得悲痛。一家四口都沒有工作,生活在網路寄生的負一層,經常睜眼透過窗看著別人在家外撒尿,兒子高考4次,他們都接受了。他們在剛剛掙到錢後,舉杯慶祝人生的美好,及時行樂,似乎笑對人生,但我想大多數時候應該是女兒拿出煙,決定坐在壓不住的馬桶蓋上的心情。女兒死去,母親和兒子並沒有覓死覓活;得知父親苟且寄生,兒子並沒有悲痛欲絕,而只是做了一個無法實現的計劃,一封無法寄出的信。爸爸在陰森的地下室也並沒有精神崩潰,而只是覺得傷感。這一家人,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有著極端冷靜的心態,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去死,在這一點上他們是勇士。也許是從小的經歷練就了他們,從小的經歷讓爸爸相信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因為沒有計劃就不會出錯,因為之前計劃了千千萬萬遍,卻都被現實撞碎。活著,只是為了活著,即使活著很難。

  說他們平凡,是因為他們被塑造的有血有肉,在想罵他們的同時,卻又可以理解他們。不能單純的評價他們為好人,壞人,他們就是一個最普通的平凡的人,有的時候做些好事,有的時候做些壞事。但可以說他們是魯莽衝動的人,做事不想後果的人。就像媽媽萬萬想不到自己的一腳讓對方死去,他們根本意識不到過敏可以有多嚴重,才給阿姨撒那麼多水蜜桃毛。媽媽說,他們好善良是因為他們有錢。但是善良的定義是什麼呢,對聞起來刺鼻的人表示厭惡是善良的人嗎?對在自家窗外撒尿的人潑水是善良的人嗎(當時一家四口都有了工作有了錢)?電影中爸爸跟樸會長說了兩句,會長一定非常愛夫人吧。雖然會長並沒有回答,但也可以看出他並不愛夫人。這一家四口雖然做很多壞事,但是很愛家人,爸爸為了家人可以永遠苟居地下室,兒子為了家人,可以親自去殺人。勿以惡小而為之。他們絕不是可以去殺人的人,只是從一開始為了小惡嚐到了甜頭,一步步走向深淵,再也停不下來。

  他們其實很聰明,很能幹,命運似乎確實對他們不公,這可能也是很多平凡的人的情況。爸爸開車技術好,雖然不注意安全,媽媽可以做出讓女主人吃光光的面,兒子可以透過第一次的現場面試,女兒可以讓多頌鞠躬離開。劇裡女主人說的,只有信任的人推薦的人才是值得相信的,就像信任鏈條一樣。女主人和男主人難道不愚蠢嗎?電影甩出了有關信任的問題。男女主人寧願相信剛見了幾天的人,也不願意信任跟了自己幾年的人,這是信任嗎?電影似乎想諷刺人與人間的信任,希望大家依然願意去信任,不過不是盲目的信任。

  悲劇給人的力量也許是揭開現實的面紗。後來的我不僅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苦難,也覺得充滿了危險,不過我想去體驗這苦難和危險,我願意去發現開心和美好。我不會覓死覓活,我也要勇敢堅強地活下去。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流不仁,以下層為異類。人類進化萬年,最終小部分進化成了上帝,大部分退化成了只求生存的寄生蟲。”

  前幾個星期,我在家裡看一場電影——《寄生蟲》,這是韓國曆史上第一次獲得戛納金棕櫚獎。迄今為止,我認為那是一場我最難忘的電影。

  影片中一再出現蟑螂的形象,草蛇灰線,一個事物出現的多了自然人們就會有所聯想。主角一家四口蝸居在大城市昏暗混亂的半地下室角落裡,主角有錢的大學朋友把自己的家教工作讓給了主角。請家教的是韓國頂層社會中的佼佼者,一家四口和一個女管家生活在一棟庭院面積大過建築本身的豪華別墅裡。主角順利接手家教工作,並且和自己一家四個人用盡手段騙到僱主家四個工作機會。在這一過程中,主角一家發現女管家竟然也同處底層,並在僱主家陰暗的地下室中和女管家因利益爭搶導致多個角色死傷,最終波及僱主丈夫。

  影片中一再提到,樸社長(僱主)總是覺得金基澤(司機)身上有奇怪的味道,類似葡萄乾放太久後發出的味道。金基澤剛開始聽到樸社長他們說自己及家人身上有味道時,他還以為是自己及家人身體有什麼不好聞的氣味。但是後來他終於明白,那不是身體發出的味道,那是身份地位發出的味道,貧窮的味道。他意識到樸社長客氣表面之下的階級優越感和極端蔑視後,內心怒不可遏,在混亂中憤怒地刺死了樸社長。歡快喜劇終以血腥悲劇收場。

  這部電影揭示了社會階層的分裂,展示了底層的生存狀態和富人階層對於“窮人味道”的鄙視,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4

  一開始聽說這個電影名的時候,以為是那種鏡頭裡爬滿了噁心的小動物的變態片兒,根本沒有看的慾望。後來一再地聽說一再地聽說,還聽說獲了好幾個電影界的國際大獎,我對各種文藝圈的國際大獎並不以為然,倒是人們都說不知道他為什麼能獲好多獎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就像當初好奇莫言為什麼會得諾貝爾獎一樣,雖然至今也沒整明白,但好奇心卻一直存在著。

  其實外國人給別的國的外國人發獎,跟咱一毛錢關係沒有,只不過這幾天太閒,突然蹦出來一個微信群,把十幾年前一起玩的幾十個朋友又召喚到了一起。而且像一群孩子似的,要按十幾年前的玩兒法再玩兒一下,寫命題作文,按期完成了交作業,完不成作業的要罰在群裡發紅包。作業之一,就是看電影《寄生蟲》,然後寫三百字的觀後感,這任務真的是有點艱鉅,三百字好說,但這電影看不看得下去真不好說。

  帶著毫無期待的漠然,打開了網上一個無刪節版本,看得還算順利,中間只卡頓了兩次。但電影是真的看進去了,感覺沒有他們說的那麼不堪。其實我覺得《寄生蟲》這個譯名有點欠妥,可能是為了更適合咱國人的口味吧,準確些的我覺得還是應該翻譯成寄生上流更妥當一些。電影裡一家人窮得叮噹二響,好不容易找到個出路,拼了命互相拉扯找賺錢機會,關鍵是每個人也略微有一兩把刷子,給了機會也是能把握住三分五分的。這現象在咱國不算稀奇,太普通,不算什麼戲劇性。窮人瞧不起窮人或者更窮的人,但不至於會置他們於死地,這應該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吧。窮人偶然得了機會轉瞬變身小人的,滿大街都是,也不稀奇。至於陰差陽錯出了人命,純屬偶然,不具有普遍研究價值。

  兩口子在沙發上兒童不宜的鏡頭,好像真的是畫蛇添足跟整個劇情毫無關聯,不知道是不是沙發或者睡衣廠家的植入性廣告。很喜歡電影裡的基婷,雖然狠心的導演讓她在電影裡死於非命,但她的所有優點和缺點加起來就是那麼可愛的型別。心地善良的小太妹,社會你婷姐,值得比心。整個電影的故事情節和鏡頭的美感或者啥感好像真的沒啥值得讚歎的,敢說如果在咱國的話這種劇本連七流導演都不會去拍。但人家韓國人卻偏偏把它搞到了奧斯卡搞到了戛納,足以讓很多咱國導演無地自容吧?

  總體來說,《寄生蟲》這部電影僅僅是一部電影而已,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差。就像我們的生活,無非是日出日落睜眼閉眼。如果你非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那咱也可以說它反映出來很多矛盾,窮與富的矛盾,文明與野蠻的矛盾,甚至善良與善良的矛盾。

  對了還有生與死的矛盾,其實根本都不算什麼矛盾,每個人從降生那一天都在一直等死,會一直等整整一輩子,有什麼好矛盾的呢?開開心心地活著比啥都重要,來給生活比個耶。

  就像電影裡的爸爸最後總結的,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你的命你就得認。所以,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最好。一家人在一起,窮富真的沒那麼重要,只要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哪怕為了生活肩並肩跪地求饒,又何嘗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呢?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5

  如果夢想有一個重量,會有多重?那味道會有多重?貧窮會有多重?悲傷又有多重?由韓國導演奉俊昊指導的《寄生上流》運用他一貫犀利的黑色幽默,賦予本片有著鬼魅般、鮮活的故事體驗,它可以是一部喜劇,更是一部悲劇,參雜了驚悚與血腥,蔓延成一段諷刺人性的寓言。

  《寄生蟲》講述一個貧窮的家庭四口從兒子基宇起,開始想方設法要接近上流社會,想從此飛黃騰達,情況卻逐漸失控。電影用小家庭來看大問題,主角們一個個「順利的」求職過程,延伸出貧富差距與階級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探討人們面對生死存亡的心態,以及願意犧牲什麼換取更高品質的生活?本片充滿滑稽與荒謬的喜感,其實悲慘又沉重,看完電影之後,彷彿心裡也有個重量,拉著思緒慢慢下沉。

  奉俊昊導演對於細節的掌握都可以在片中慢慢發掘,無論是對於場景空間變化的描繪(矮房跟豪宅的格局差異),或是角色表現情緒的臉部特寫(宋康昊飾演的爸爸真的好猛,上一秒彷徨下一秒憤怒),或是活用特定的事件/物件加重故事核心(無法形容的味道、造景石等),或是編導在劇本內安插的梗(北韓、印地安人、美國人、童軍、臺灣古早味雞蛋糕),都使《寄生蟲》的故事厚實有料還很有日常感,加上演員們變色龍般的演技,彙集非常豐富的情感。

  不過有一點可惜的部分在於,電影中後期開始轉折以後,劇情的節奏感變得很急促,收尾只有聚焦在主角家庭的命運,因此其他像是樸社長家的後續狀況、男孩解出「救我」的摩斯密碼橋段意義為何等就沒有更詳盡的描寫與解釋了;然而,編導選擇在電影后半段,開始縮小範圍其實能夠理解,因為電影的主體還是這四位主角,我們從頭看他們受困於貧窮,為了能鹹魚翻身做出不少「努力」,勢必要在最終來檢視他們努力的成果到底如何?這也是我認為可惜但依舊喜愛這結局的原因。

  電影裡有一塊來自基宇好友送的造景石,說可以招財富或招考運,主角們當作寶供在家裡,開始期待改運那天的到來。這塊石頭,就像主角們想要擺脫貧窮的發財夢,也像是要滿足慾望的執著,恨不得擁有自己寬敞的客廳和浴室、一覽無遺的庭院美景、不用尋遍角落才能勉強連線的無線網路,或是改變別人看待自己那種嫌惡的眼光、消除自己身上那股刺鼻的窮酸味。這股龐大的慾望交織著貧窮引起的自卑感、有錢人家的優越感,還有更多扭曲的價值觀,造景石不只默默轉變主角們的經濟狀況,也埋下可怕的殺機。

  在避難所裡面,兒子基宇緊緊抱著造景石,一邊喃喃自語的特寫讓我很有感觸,印象中他說:「是石頭黏著我我說真的,是它一直黏著我。」看到這裡我不禁笑了,基宇不想捨棄石頭,代表他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成功」的機會,重考大學都已經四次了,還有什麼比改變現況和帶給家人財富更重要?基宇的執著有多深,石頭就有多重,所以「石頭黏著我」聽起來就像他在自我安慰,合理化自己與家人這些荒謬的行徑,呼應到結局另一個關於石頭的特寫,顯得更加諷刺。

  《寄生蟲》嘲諷資本主義底下無法消彌的貧富差距與階層問題,上流、底層無法流動也存在歧視,因此奉俊昊導演正希望能透過這部警世寓言,激發大家產生更多的反思與感觸。全片散發濃濃的荒謬,是因為現實殘酷而無法改變它的無力感,從開場狹窄的矮房就慢慢流露出來,彷彿主角一家人會永遠困在這貧窮的牢房裡無法脫身,只能再做一個白日夢,期盼發財買房、一家團圓的未來。

  在看《寄生蟲》的時候,讓我想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同樣也是用一個家庭遭遇到的狀況,來放大社會上的問題,藉由角色間細膩的互動以及真摯的情感,重新解釋家庭組成和親情的定義。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這兩位導演安排群戲的方式,把一群演員都丟進同一個場景、畫面裡,好像沒有劇本或臺詞般讓他們自由發揮、對談和互動,可能依偎著、可能在吵架、可能在吃飯,都是生活的日常小事,稀鬆平常卻特別深刻(奉俊昊導演之前的《漢江怪物》也有個奇葩的家庭)。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6

  有人想要享受美好生活,就要有人付出鮮血。

  影片中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畫面柔和而溫馨,就算在破敗的小房子裡,也充滿了家人相互依託的溫情。在那棟夢幻般的別墅裡,生活更是如天堂般的美景。但是階級、金錢、謊言和貪婪,掀開了這一些背後醜陋的面紗,為了爭奪僅有的美好,人們相互殺戮。

  每一分資本來到世間都帶有淋漓的鮮血,偉大的帝國都是無數的奴役和壓榨建立起來的。我們是在追求少數人享受的美好而富裕的生活,但很少有人關心多數人都在為此付出代價。

  大屋的主人樸先生一家代表著站在人類社會最頂端的人群,他們的祖先具有優秀的基因和非常好的運氣,肉食者經過了資本原始而野蠻的掠奪過程之後,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後人們,單純而善良的享受上流階級的生活,男主人努力、認真而高效的工作,漂亮的女主人在家傾盡一切照顧著孩子,如此簡單的幸福生活,而是絕大多數人努力幾輩子都努力不到的。他們把實踐每一個人都想象成美好的,因為他們就是如此的活著。

  有人說影片中富人的形象過於簡單,但其實就如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都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衷。幸福、美滿而富裕的家庭,就是如此的簡單,因為他們從小就學習如何這般生活。全世界捐獻比例最高的國家,都是歐洲的小國,他們的生活真的是很單純。

  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進曾經說過,你的父母毀了你,他們本意並非如此,但他們確這樣做了,他們把自己的缺點基因遺傳給你,又給你加了一些別的。宋康昊飾演的基澤一家,如同老鼠一般生活在半地下室裡,雖然貧窮但是溫馨,就算被人在窗戶面前撒尿,也不敢吭聲,怯懦讓他們不敢面對外面的真實世界。兒子基宇多次大學落榜,在多數人看來是不夠努力,其實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就是基因不好。甚至在學習方面基因好,他考上名牌大學,也無法跟家境優渥的人同起跑線的競爭。

  我對韓國的情況不甚瞭解,但08年我在北京,當時四環望京的新房價格大概在7000—8500,白領平均工資在5000左右,如果想要購置一套80平米的房子,裝修加首付,父母至少要拿出20—30萬的所謂老底兒。雖然在今天看來非常的便宜,但是在當時,那個價格也是讓很多年輕人被迫離開北京,他們未必比其他人差,但是他們的父母拿不出首付和裝修款。讓他們無法在北京繼續謀生,因為看不到前途。今天望京的房價大概在5—6萬左右,也就是當年六七十萬的房子,今天要將近500萬,外加整個國家最好的醫療、最好的教育、最好的人文環境,十年前只是差了二十萬而已,但很多很多家庭是拿不出這個錢的。階級的不可跨越性,除了少數當年拿高薪能自負房貸的,多數窮人最終還是要滾回窮人的地方。

  最後為什麼要出現鮮血?窮人為了爭奪生存空前,相互廝殺甚至不值一提,值得注意的是,當樸先生像宋康昊飾演基澤要車鑰匙的,老實的基澤先是把車鑰匙丟給了他,但是當他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的女兒快要死了,樸先生沒有先要救自己快要死的女兒,而是不惜一切代價拯救自己僅僅是昏迷的兒子,讓那個老實人最終崩潰了。他掀起了革命,殺死了富人,但確什麼也得不到,不但成為了通緝犯,還依然只能像老鼠一般的活著。

  因為他人美好生活的背後是無數人的血淚。就比如某些國家,為了奔向小康,做了很多愚蠢的嘗試,導致大饑荒、大清洗甚至大災難,限制生育,打掉上千萬甚至上億的嬰兒,只為跑步像美好的明天前進。如蘇聯的宣傳語所說,要吃到雞蛋,就要打碎蛋殼,千萬人被當做蛋殼打碎。愚蠢!但依然奔跑著。用自己可能出生的骨肉、害死他人的父母,換取明天一臺小汽車和更大一點的房子,一個他們眼中的偉大國家,他們是認為快樂的、值得的,不然他們領悟了,就一無所有了。歐美國家享受香甜的空氣,把工廠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當然發展中國家需要投資和工作,但必然造成無法挽回的汙染和疾病率的上升。為了美好的明天,必須有人付出代價。

  《寄生蟲》這部影片,優秀之處在於,它像一部寓言故事,就如康定斯基所說,人類的最高領悟在於藝術家和先知看到了什麼。就想那副荒唐的神作《農神食子》圖。導演奉俊昊用藝術家的手法,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映射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圖景。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7

  這是近年來,很少見的一部關注和思考貧富差距的電影。在片中,窮人的象徵,是地下室,陰冷的光線,封閉的結構,氣味富人的象徵,是豪宅與豪車,明亮而開闊的視野,陽光,氣味

  令窮人爸爸隱藏不了身份的是氣味,在富人豪宅裡,無論他如何裝扮出見過大世面的樣子,氣味,還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同樣暴露的還有,他的兒子、女兒和妻子。

  在富人爸爸看來,窮人意味著工具,意味著用金錢可以購買他們的一切,他們的力氣、笑臉、勞動和智慧。不僅僅是有形的一切,還包括無形的任勞任怨和逆來順受。

  金錢支配了一切,也扭曲了一切,它形成了秩序,也固化了所有人在這個世界的角色和地位。

  於是,金錢道德形成了。

  富人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窮人的服務,並且心中充滿陽光和童話色彩,而窮人理所當然地寄生在富人身邊,為其提供服務,幻想著某一天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片中,在一所開闊和明亮的豪宅的下面,是一處誰也不知道的地下空間。這個當年為了在戰爭中倖存而建的地下空間,在漫長的時光中,逐漸變成了一處窮人寄生的地方。食物充足的豪宅的廚房,是這個地下空間的入口。這個地下空間有書桌、便桶和床,可以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生活。

  被遺忘的地下空間裡,先後住了兩撥人。一撥是為了躲債的夫妻,一撥是殺人後逃避處罰的男子。男子用莫爾斯密碼向外傳送自己安好的資訊,被窺視豪宅的兒子所接收。

  兒子回到家中,寫了一封永遠也寄不到父親手中的信,在對未來的憧憬中,他唯一能夠再次見到父親的機會,便是在這個階層固化,貧富懸殊的社會中,創造逆襲的奇蹟,在某一天,成為這所豪宅的主人。

  到時候,爸爸您只需要走出來就行。

  兒子在這封信中寫道。

  窮人的逆襲,像一個自我安慰的幻想,像一則說給孩子聽的童話。可活在地下的窮人,除了相信,又有什麼辦法呢?

  金錢道德如此深入人心,無論是第一撥躲債的地下夫妻,還是第二撥寄生在樸家豪宅的一家人,談到豪宅的主人,都用了滿是尊敬和感謝的詞語。

  是樸家的豪宅養活了他們,不僅有食物,還有穩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甚至,他們看到了和豪宅主人聯姻的希望。

  而讓這些寄人籬下的窮人突然產生暴力行為的原因是什麼?為何他們要打破這形成已久的秩序?

  如果說,第一撥殺人者,也就是躲債人的殺人物件是與之爭奪寄生權的第二撥一家人的話,是窮人間對資源的爭奪。而第二撥殺人者,也就是窮人爸爸對富人爸爸樸社長的行兇,則完全是忘恩負義,是對金錢道德的背叛。

  樸社長養活了窮人爸爸一家人,但他對於窮人氣味那難以忍受的憎惡表情,還是觸動了窮人爸爸的殺機。

  我的心中,沒有計劃,遇事則變,這才是完美的計劃。東奔西走,為了生存蠅營狗苟的窮人爸爸,在漫長而困頓生活中,早已有了窮人的智慧和經驗。他表面上好像已經參破了一切。

  但,由宋康昊飾演的窮人爸爸,在樸社長皺起眉頭的瞬間,驀然產生了殺意,他終於展現出與精神上早已死亡的第一撥躲債的窮人的本質區別。

  那就是自尊,是自己依然活著的證據。當樸社長為代表的富人認為透過金錢的力量可以駕馭窮人時,認為金錢可以將這個世界上的一部分人改造成放棄感情和生命的尊嚴,僅僅成為供人使喚的非人時,窮人爸爸做出了否定。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幹了什麼,毋寧說,殘存的自尊和精神上尚未死亡的東西,令他瞬間成為了行兇者。

  窮人們自相殘殺,爭奪在富人身邊的寄生權,這是金錢道德的應有之義。而他們殺死自己的宿主,去表明自己並非寄生蟲,並非精神上已經死亡的行屍走肉,則帶有一種革命的意義。這個世界還有善惡,還有著沒有滅絕的抗爭的精神!

  富人用金錢建立起來的道德,在這種抗爭面前,土崩瓦解。

  但,這種抗爭後,除了失去宿主的窮人繼續原本悽苦的生活外,什麼也沒有改變。在渺茫的未來中,偶爾有明媚的陽光射進地下室中,兒子讀著父親從陰冷的地下空間中發來的信,除了寫下那可憐而虛幻的憧憬,一切彷彿又回到了起點。除了消失的父親和妹妹,什麼也沒有改變。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8

  是一個半地下室,窗外的風景是喝醉的人總在角落電線杆放水,窗內是無業的爸爸媽媽,落榜4年的哥哥和有小聰明但沒有錢上學的妹妹。

  這樣的人按理說不應該有可以和有錢人家扯上關係的朋友,但後面的劇情中可以明顯看出這一家人雖然窮但是也沒什麼自尊心,坑蒙拐騙是沒有在心慈手軟的,所以大概什麼型別的人都來者不拒,被一些善良的人認為成好相處的人了吧。於是一拖一的一家四口成為了有錢人的司機保姆英語老師和美術老師。

  轉折點是在那個主人一家出去露營的夜晚,他們一家在客廳喝起了酒,幾乎快要覺得這就是自己家的時候,一聲門鈴聲讓他們像電燈亮起後四處逃竄的蟑螂般躲起來。原保姆想要拜託媽媽照顧住在地下室的老公,卻因為躲起來的3個人暴露後反殺,又暫時失敗。這時候下大雨主人一家臨時返回,讓人神經繃緊,一方面是隨時可能從地下室跑上來暴露一切真相的原保姆,一方面是躲在茶几底下的三個人大氣不敢喘的等待逃離線會,主人夫妻兩個不但做起了愛,看起來傻傻好騙的夫人竟然還染毒。

  等到終於有機會逃脫,半夜雨中走路回家的3個人,彷佛各自有心事,裹緊了衣服,到家卻發現家被水淹了,馬桶裡不斷有oo噴出,但大家還是鎮定自若,也許因為這並不是目前為止遇到過的最糟糕的場景。秘密被人發現後就算是紙包不住火了,最後的場景是在主人家小朋友的生日party上。哥哥自作主張想要繼續做夢去滅原保姆老公的口卻被反殺,最終導致妹妹死掉媽媽失蹤爸爸永遠呆在地下室不見天日的局面。一開始把家人牽扯進來的是他,畫上句號的也是他。

  本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這樣的悲慘結局也是能預料的,謊言就像下水道堵住了的馬桶,拼命壓住蓋子也是避免不了oo要噴出來的。於是男主從此開始拼命賺錢,終於買下了房子讓爸爸可以走出地下室,這多好,只是醒來哥哥一個人在地下室,而這一切還只是一個幻想。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9

  外面還在下雨,晚飯後爸爸說找部電影看吧!

  關於人性的我也看過一些,這部我覺得沒有《黑暗面》震撼和壓抑,比起《看不見的客人》有沒有人家復仇的爽快,所以小月說看完覺得全身發抖那還是閱片太少啊!其實我覺得可能矛盾衝突還有一點點欠缺,但導演明顯覺得過猶不及,這樣剛剛好,也是!

  宋康昊一家人,情商高,肯吃苦,腦子又靈光,為什麼還富不起來,只能說外部環境和政治體制有問題吧。階級性和貧富差距的問題會逐漸應了馬太效應,窮人更加難翻身而富人越來越富。到底是有錢還善良還是有錢所以善良實在難以考究簡直是薛定諤的善良。因為一念之差導致事態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這是為我們蠢蠢欲動的念頭敲響的警鐘,不要想著不勞而獲,那樣活得更辛苦。

  多頌畫的,其實是他看到的鬼呀!

  這麼大個房子,買的時候怎麼著也得問我問有沒有地下室,暗格什麼的啊,客廳應該裝個監控啊,看狗也行啊!說明腦子都用來賺錢了,並沒用在生活上。

  用莫斯電碼傳達出一封信,翻翻覆復需要多久但父親可能永遠也無法收到回信,甚至永遠看不到陽光了。

  一定要多洗澡,努力生活在方便洗澡的環境中。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0

  今年的奧斯卡電影最佳影片是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講述的就是當下貧富差距下關於人的尊嚴的故事。窮人之所以窮,並非是因為懶和笨。拿寄生蟲這部電影來講,男主一家四口全部失業,住在半地下室的家,和在地下室生活了好幾年的保姆一家,並不是一開始就過著這樣的生活,奉俊昊導演不止一次的安排這兩家人用很簡短的話敘述他們兩家的故事,他們兩家之所以有現在這樣的生活都跟開過一家蛋糕店有關,這家蛋糕店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2020有家蛋糕店在韓國遍地生根,最後又以集資詐騙迅速倒閉,電影裡的這兩家人因為都是這個蛋糕店的加盟商而落魄。可見窮人並非一開始就不努力,只是有時窮人真的會因為一件事就再也沒辦法翻身了,這個世界留給窮人試錯的機會往往就一次。

  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國在未來貧富差距可能也會越來越大,隨著老齡化、少子化、人工智慧化、我國的失業率會在未來10內急劇上升,到時面對巨大貧富差距的誘因,可能會使中國邁入一個動盪不安的局面。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在財富資源和教育資源上有一個合理的,平均的分配。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1

  從昨天下午開始,就沉浸在奧斯卡2020最佳電影《寄生蟲》之中。

  這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無論是故事,還是電影技術,堪稱一流。階層的矛盾,人性的複雜,圍繞劇情的展開,節奏拿捏恰到好處,衝突在平靜安寧美好中爆發突轉,看似失序,卻又暗含邏輯,讓人驚異震撼。結尾處男主的笑,荒誕至極。人生到底該不該有計劃?男主父親領悟到自己最終的歸宿,獨自面對自身的惡,在地下室以自我救贖的方式一點點償還。或許,人生還是要回復到本源:善與惡,愛與希望。

  富人代表樸社長之死冤嗎?令人遺憾,但又在情理之中。皆因他捏住鼻子的舉動暴露出的不屑,如同點燃金司機內心久已發酵的仇恨之火。金司機的殺人與樸社長被殺,皆因為韓國社會貧富鴻溝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阻。這不是個人的悲劇,這是社會的悲劇。

  樸社長之妻,單純善良,但僅僅於此。事實上,只能說她不壞。男主母親道出真理,不是因為善良而有錢,而是因為有錢才善良。我如果有錢,我也會很善良,超級善良。自始至終,樸社長妻子並未察覺她聘來的家庭教師、司機與管家這些人的詭異之處,她甚至根本無法想象他們竟然是一家人,哪怕處處都是蛛絲馬跡。當然,作為富人,養尊處優,更沒能想到地下室住著一個隱身人。而正是這個隱身人,把所有的秘密揭開,把所有的矛盾激化

  不太明白為什麼電影名叫寄生蟲。或許,是諷刺和譴責那些不勞而獲、卻充滿仇富心理的人。固然,貧富差異是一個社會問題,與其說是社會問題之因,不如說是社會問題之果。而階層的固化、階層的矛盾,又進一步導致階層衝突。從人性的角度看,是階層差異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導致溝通和理解的困難。在階層對比造成的巨大落差面前,人性失衡了,從而鋌而走險,從而釀成悲劇。這或許就是電影的潛在意蘊?

  拋開社會問題不談。人性的出口在哪裡?影片最後,借摩斯密碼這一隱喻,告誡人們:人生複雜如謎,唯有堅持和等待。生活總還是有希望,值得去計劃,值得去努力。

  補記:

  好電影如同一個巨大的謎面,值得投入地猜想和解讀。

  看完電影后,久久無法自拔,反覆刷知乎,看評論,有幾點共識。

  1、這確實是一部好電影。而且是集電影拍攝、敘事結構、主題為一體的好電影。電影中有荒誕、有幽默、有輕喜劇、有驚悚、有推理、有社會批判看一部頂十幾部。

  2、關於主題:不僅僅是揭示貧富差距,而是人性在社會結構中的處境,以及如何自處。很多知友說這是一部型別片,每一個角色都是符號,是,也卻不盡然。否則劇情最後為什麼導演賦予了基宇的想象和計劃?這個ending夠有意味,夠精彩。我之前只看到了光明和希望,還是淺薄了,要知道從現實層面看,基宇的夢想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但,夢想不能實現就不能有夢想了嗎?萬一實現了呢?所以,我依然認為這個結尾很光明,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光明,我更願意相信,導演對人性是抱有希望的,無論如何,人總還是要有計劃,要有念想,哪怕最終無法實現。

  3、石頭的隱喻。有人說它代表慾望,然也。慾望成就人,也差點殺了人。好在,最後基宇已經放下了那塊黏在心裡的石頭,這是好事。在大起大落之後,一切回到原點。只是,逝去的人永遠去了,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活著。基宇恢復意識後的那陣莫名其妙的笑,荒誕意味太濃了。對,就是荒誕。如果要用一個詞表達電影的核心精髓,我更願意用荒誕,而非原名。

  4、關於寄生蟲的隱喻。知乎裡說得很多了。窮人寄生於富人,富人寄生於資本,資本寄生於?這一部分我不敢想,也不善於想。回頭細想影片裡幾次出現的蟑螂,以及電影中無與倫比的空間語言,突然讓我萌生出人類均是蟲子的想法。我們都是寄生蟲,寄生於模糊的宇宙法則,寄生於社會上那隻看不見的手,寄生於生命複雜難解的神秘。人如螻蟻,相比宏闊的宇宙空間,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何不如《曹風蜉蝣》中的那隻蟲子,采采衣服麻衣如雪,讓短暫的生命肆意綻放,因而無怨無悔,坦然赴死?

  5、最後想表達的是,除了人生態度和對社會的思考,從藝術表達方面,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導演豐俊昊的敘事手法確實高明,以小見大,意涵深厚,卻又舉重若輕,精巧大氣。但除了佩服,又不知從何學起。唯有加強自身的修養,多讀書,多觀察,多思考。這也算是觀影一得吧。

  又記:

  電影海報頗具意味。

  很感興趣每個人物眼睛為何要被遮住?有的白,有的黑,對比之中又有共性,皆是盲點,皆成盲區。因為階層不同,因為角色各異,人和人之間造成巨大的隔閡。無緣由想起了巴別塔的故事。也因此,理解和對話是何等艱難。就如同觀影后的感受,角度不同,感受各異,但好在,多少可以表達,可以溝通,可以交流。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2

  奉俊昊導演向來以寫實主義風格的電影為專長,他憑藉著過人的藝術才華和電影智慧以及勤奮工作的態度,拍出一部又一部極具表現力,極富現實意義的電影作品,令人刮目相看。這次的作品《寄生蟲》更是獲得了第7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項。

  《寄生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出身貧寒的基宇一家人在潮溼陰冷的半地下室裡相依為命,基宇每日的工作就是幫助母親疊外賣包裝盒,父親是一名。一天,基宇即將出國留學的同學上門告別基宇,並告訴基宇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給他們的女兒做英語家教。這家的太太出手十分闊綽,自己可以把這個工作機會讓給基宇以幫助基宇一家解決生活困難。於是偽造了延世大學的在讀證明的基宇便來到了樸社長家中應聘家教,一番遊說之後樸太太心滿意足的通過了基宇的應聘。從此基宇便開始了家教的職業生涯,一次偶然的機會基宇得知樸社長的小兒子十分有繪畫天賦但有點自閉傾向,基宇靈機一動,撒謊說自己認識一個朋友是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家自己可以搭橋,介紹這名專家給樸太太,樸太太欣然接受。基宇回家便提議讓妹妹去扮演這個心理專家並化名傑西卡,於是第二天他帶著妹妹去了樸社長家,樸太太對傑西卡很滿意,於是妹妹基婷也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樸社長家。得知樸太太十分的容易被誤導,基宇一家都坐不住了,於是基婷藉機陷害了樸社長的司機,並讓自己的父親偽裝身份去頂替司機的職位,於是基宇的父親也進入了樸社長家。父親藉機陷害了樸社長家的保姆,讓保姆被炒魷魚,再讓母親頂替保姆職位。就這樣,基宇一家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樸社長家,開始瞭如同寄生蟲一般的生活。然而,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有停止過,基宇更是和樸社長青春期的女兒陷入愛河。一次,社長一家外出郊遊為兒子過生日,得知樸家豪宅主人要外出幾日的基宇一家十分的開心,在樸家一家人出發後就迫不及待的`住進了樸家豪宅,開始享受住在豪宅的生活,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夜裡樸家原來的保姆登門拜訪,搞的一家十分慌亂,趕忙收拾東西躲了起來。前保姆來到樸家是為了解救偷偷在樸家地下室生存兩年的丈夫,基宇一家得知此事後十分震驚,發現居然還有比自己一家更慘的前保姆一家。他們兩家互相擔心會在樸社長一家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便相互威脅相互傷害起來並且大打出手。就在氣氛緊張的時刻,樸社長一家也因為下雨天起外出郊遊不方便就回來了。又一次的緊張和騷動的收拾整理後,基宇、妹妹基婷、父親三人終於逃出了豪宅,而前保姆一家又被關進了地下室,並且前保姆在打鬥中受了嚴重的傷暈死過去。下雨的深夜裡,基宇一家回到了家中,發現自己家的半地下室被雨水淹沒,他們又瘋狂的去搶救家裡的物件,折騰來折騰去終於把自己家僅有的幾件傢俱儲存下來。第二天樸社長一家決定在家裡給小兒子過生日,於是在自家院子裡舉辦起了生日宴會,基宇一家還是強打起精神以自己偽裝的身份出現在了生日宴會上。基宇為了解決昨晚遺留下來的和前保姆一家的糾葛,便進入了地下室,沒想到卻被前保姆瘋狂的丈夫打暈。就這樣,前保姆瘋狂的丈夫終於走出了地下室。興奮的他在生日宴會上大開殺戒,拿起屠刀瘋狂的砍向宴會上的所有人,大家落荒而逃。

  《寄生蟲》這部電影並沒有刻意的去醜化富人,也沒有刻意的去美化窮人。它直面的一個社會問題就是難以逾越的階級鴻溝。樸社長一家在這部電影中的行為想法善良單純,相比之下基宇一家、前保姆一家的行為十分的不擇手段、自私自利甚至可以用滅絕人性來形容,可是他們為了生存做出的瘋狂舉動輕易就被樸社長一家的一個眼神、一句話給改變。這也是這部電影深刻的地方。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3

  看完影片“寄生蟲”已接近零點,本該馬上入睡的我竟然異常清醒,久久不能平靜,一邊不由自主的讓那些精彩片段腦中閃現,一邊五味雜陳的思考。

  好久沒有遇到這麼棒的影片,即使去年全球矚目的“復仇者聯盟”也不曾帶給我如此激動和複雜的心情,奧斯卡的四項大獎實至名歸,必須承認,韓國電影又一次走在中國電影前面,而且領先的距離很遠很遠。

  “寄生蟲”獲獎後,網路上鋪天蓋地的正面報道我都無視,唯一影響我的是某論壇裡的一句話:“片子確實挺不錯”,帖子同時釋出了影片下載地址,百度網盤的慢速,2小時,耐心的等待。看著完成進度一點點增加,我開啟海報,想象著劇情。

  下載完成已經是晚上9點多,迫不及待的觀看,焦急的心情和影片緩慢的開頭對抗著,個性鮮明的小人物一家人陸續出現,我也漸漸進入了自己的角色。爸爸、媽媽、一雙兒女,應該是個幸福美滿家庭,卻辛苦的生活在環境惡劣的地下室。費勁心力尋找著可連通的WiFi,靠疊披薩盒卑微的生存。唯一的一扇明亮小窗,看到的不是美麗風景,而是醉酒漢的酒後傑作。也許是窮怕了,一家人“團結一致”向共同目標“努力”著,他們為走出地下室機關算盡不擇手段,純粹的機會主義者,他們也很幸運,用心的創造和抓住每一個機會。這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從兒子替做家教,引出“藝術心理學兼修”的女兒,到女兒精彩的操作實現了爸爸的完美切入,更為精彩的是利用水蜜桃幹掉媽媽的對手,然後更自然的透過一張名片收官整個佈局,全年四人的默契讓我看出了興奮,期待著接下來的故事。

  如果說前面的佈局是開胃菜,那後面的多個衝突則是美味可口的主菜和甜點,第一個衝突是當四個人快樂的放肆的享受著大屋帶來的幸福,一個人的出現打碎了美麗的花瓶,富有的夢醒了。我在和朋友聊各自的觀後感時,特別談到這個片段的出其不意,轉折點的精彩,讓人性再次得到暴露,並且非常徹底。看過影片的很多人都會說這家人的貪婪,尤其是當他們看似實現夢想時的原形畢露,這就是人,他們沒有錯,四位演員的演技都非常棒,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世界。第二個衝突是Party,雨後陽光,庭院草坪,人們吃著喝著玩樂著,沒多久,導演再次點燃戰場,殺紅眼的人們瘋狂起來,但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結尾......。

  我特別推薦這部影片,因為好久沒有一部影片如此精彩,精彩到我一定會在不遠的未來重新欣賞。鑑於對韓國電影的崇敬,我找來了另外一部好看的韓片,今晚慢慢欣賞。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4

  昨天刷知乎得知奉俊昊導演的這部作品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被推上知乎熱搜前三,引起了很多討論。

  我一般秉承瞭解後才有權利發言,便想找來看看,發現國內還沒上映,幸好好友金髮了資源過來。

  故事主要是講述長年住在地下室的一家四口中的兒子基宇透過好友敏赫的引薦得以進入富豪樸社長家裡做其女兒的英文補習老師後,再推薦其妹妹基婷做社長兒子的美術老師,接下來再在陸續設計擠掉原司機和保姆後將其父母安排進來,然而卻在別墅慶祝一家終於“成功進入上層階級”時,因與原保姆的爭執,導致了後面大趴體殺人悲劇的發生,造成家毀人亡。

  有的人說,這部劇反映的是貧富差距以及資本社會里難以逾越的階層;有的人卻說,它反映的其實是從被日本殖民統治到現在親美的歷史;還有人說,它暗示著資本社會的無限魔力,人們一邊鄙視它又一邊渴望擁抱它。

  至於其它那些覺得它被過於讚譽配不上奧斯卡的聲音,我就看看好了。

  我始終覺得,不能用是否獲獎來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尤其是涉及到文化的差異以及某些大國對我們國家抱有的敵意,我們不能因為不獲獎就妄自菲薄。

  同樣,我也覺得,能在那麼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斬獲國際大獎,除了符合了西方國家的口味迎合了他們的某些觀點外,肯定也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值得我們觀看和思考。

  本片用了很極端的手法去描述這兩個階級,生如螻蟻活如寄生蟲卻又貪婪自私玻璃心的窮人,帥氣專一自律精明、美麗溫柔善良和藹的富人。因為這種巨大的割裂,看完後,雖然也為窮人一家的不幸難過,但卻更多是為富人一家感到無辜,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無妄之災——他們的不幸是我造成的嗎?有錢就是原罪嗎?

  可能因為自己生活的環境和影片中的兩個家庭都天差地別吧,我所認識的即使住著漏水的瓦房那些最貧窮的人也是淳樸善良勤奮的或者至少是善良的,即使在廣州這些一線大城市,也還是有幾百塊一個月的房租,還是一房一廳一廚一衛加上有很好陽光的陽臺,所以看完後並無法產生共鳴。

  雖然我沒見過影片中那樣的貧民窟,但是,它的存在自然是預示著那樣的社會肯定是有毛病的,根源在那個制度上,雖然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制度存在,但是,一個即使努力了也無法讓人看到希望的社會制度肯定是病態、需要去救治的,否則它會讓人性變得更加扭曲,也會造成更大的社會矛盾。

  雖然我們國家也有不完美的,然而,就貧窮而言,它並沒有任由它滋長,而是積極扶貧、開通各種能讓人向上的渠道,讓人民看到活著的希望,雖然貧富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即使貧,我們也不是螻蟻不是寄生蟲,我們有生為而人的房子、食物、陽光、驕傲、自尊、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就拿現在人傳人的新型感染肺炎來說,雖然因為疫情影響,我們都被迫困在家裡將近三週了,但是,每天看新聞看到整個國家都在忙碌中、大家眾志成城地抗擊疫情,內心是激動和充滿感動的,所以除了不能經常出門活動空間有限比較乏味之外,內心並沒有過多的焦慮,也堅信我們終將能戰勝病魔的,我相信曙光就在不遠處……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5

  在未看到這個電影之前,我一直以為的寄生蟲就是生存在宿主體內中的一種病原體,傳播病毒以吸食宿主的能量而存活,假如有一天宿主死了的話這個寄生蟲便會死了。

  看完這部名叫《寄生蟲》的電影之後給我的感覺有很多,比如說:

  我們是否應該“仇富”

  先來簡單的聊聊這個電影,劇中“金司機”一家人是生活在地下室的一家四口,生活拮据且收入微薄,甚至於去蹭別人家的網,反正是免費的,又不用花錢,讓我不得不聯想到現在的我國大多數人也是如此,喜歡蹭免費的wifi,喜歡佔便宜,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畢竟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窮人,收入勉強夠維持生活,就拿現在的90後來說,絕大多數90後都是負債,甚至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甚至更多。

  甚至生活的地方小而且又髒又亂,在北上廣這種一線發達城市,居住在地下室的年輕人很多,所生活的地方很小,只能放得下一米五寬的單人床,一個簡易的衣櫃,一個行李箱,房間內可活動的區域也很少,在如此“苦逼”的地方生存我們是否應該“仇富”?

  回到電影中,“金司機”以及子女家人所服務的“樸先生”的豪宅裡,不僅寬敞而且充斥著上流人物該有的一種富貴氣,而“樸先生”不習慣的那種氣味是什麼呢?是貧窮,的確是貧窮,也正是因為這種貧窮的氣味從而導致“金司機”持刀殺了“樸先生”。

  電影中的韓國社會背景也正是貧富差距極大的情況下從而造成了這樣的一個悲劇,正如電影中“雯光丈夫”說的那樣:“在韓國這樣富裕的家庭下的地下室內生存著多少個像他一樣的家庭”,這是一種社會悲劇,這樣的悲劇下滋生了“仇富”的心理嗎?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去“仇富”。更不應該去報復這個社會,甚至於去殺人。

  還記得曾在某個雜誌上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中國人不仇富,只仇恨那些為富不仁的人!”重點落在了“仁”字上面,電影中的“樸先生”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不喜歡那種味道,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其他壞處。

  事實上不管是在哪裡,在哪個國界,在什麼地域,貧富差距依然存在,依然會有類似於某個富豪死在了不知名的地方,而殺害他們的人有仇殺,有“仇富”的等等,那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為只能維持溫飽甚至於負債累累的“普通人”只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上嗎?

  我們該怎麼做?

  電影的最後幾分鐘給出了答案,“金先生”的兒子出獄後曾在一個雪夜中看懂了那家屋子內為什麼燈忽而滅了又忽而亮了,原來是“金先生”想透過摩斯密碼告訴自己的妻兒,自己現在過得很好,只是想念他們母子。

  兒子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便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讀大學,大學畢業後努力賺錢,再買下這套房子,到那時候他的父親可以再次的生活在陽光下。我想這也是這部電影所能傳達給我的一種核心思想吧?

  再回到剛才的話題,我們是否應該“仇富”,“我們該怎麼做?”我想這可能是答案了。

  所有的幸福都應該靠著自己的努力去尋求自己的財富,讓自己成為一個富裕的人,不僅僅是物質上,在精神上我們也應該成為一個富裕的人。

  記得前幾天在抖音上有看到,一個患有腦癱的外賣小哥拒絕社會的捐助,而想透過自己的努力,想透過自己的雙手去謀求生計,去賺錢,又讓我聯想到另一個人,一個女作家,她婚姻的不幸,是對她造成的二次傷害,但她從未想過放棄生命,更沒想多去報復社會,而是投身於文學創作中,她的詩詞,她的文字,像小草一樣努力的紮根在土地裡,茁壯而又頑強的活著,即使命運待我不公,但我依然可以選擇善良。

  這些便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一些感觸,讓我更加的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即使命運待我不公,但我依然可以選擇善良。”可以選擇一種我想要的生活,是一種五彩斑斕的人生。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6

  去年剛上映的《寄生蟲》是一部看似平凡而富有深意的鉅作,豆瓣評分也非常高。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且創造歷史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

  電影主要講述社會問題、貧富問題和人性問題,生活比較困難的基宇他們一家四口住在陰暗的地下室裡,然而貧窮卻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機緣巧合的一家人靠著作假在樸社長家工作,透過行騙從底層爬進上流社會的故事。

  其實基宇一家人其實都很有才華,基宇基靜不用說了,都很聰明也很孝順,基宇的爸爸開車技術很穩,基宇的媽媽還是鏈球運動員拿過獎項。所以這一家四口人根本不至於找不到工作,委屈在地下室,還依靠作假在樸社長家工作。這裡的邏輯,應該是想表達在這個靠“關係”的社會里,窮人比富人機會少。即使有才華在身,也因為沒有優質的人脈圈而被迫埋沒。

  令我覺得神奇的是,在劇中多次描述到氣味,一家人去到樸社長家工作後,從富豪家的小兒子聞出基宇一家的味道開始,後面就不斷提到氣味。連最後基宇爸爸殺人都是因為看到富豪樸社長捂住鼻子的情景而失去理智徹底爆發。氣味,在這部電影裡精準表達出了上層對底層的偏見,以及底層的自卑心理。

  另外,地下室的窗戶和別墅的落地窗戶不斷的出現在電影中,形成強烈反差。上層和底層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導演用誇張的手法不斷凸顯這一點:地下室的窗戶和別墅的落地窗戶,下雨時對於底層的災難和上層人的情趣等等。透過這些窗戶以及窗戶內外的故事,基本把上層和底層人的生活狀態都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

  這部電影結尾設計的很巧妙,基宇發現父親在別墅地下室後暗下決心買下別墅,且導演真的把基宇的計劃實現了似的拍出來,但醒來後基宇依舊在地下室裡,然後電影結束。這個結尾大概是想告訴所有人,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目標,而是否可以實現只能靠自己。

  看完這部電影,只希望每個人都卸下偏見,任何崗位都值得被尊敬。另外,也希望這個社會不要有寄生蟲,舍掉貪心,學會滿足。只要努力,誰都可以靠自己獲得穩定的生活。貧窮能暴露人性之惡,不要因為一時的貪婪,而讓自己成為慾望的奴隸,否則最終都會被自己的貪慾所害。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7

  看完《寄生蟲》,一直和大家一個想法,隱喻太明顯,結果對了一下,發現大家的隱喻體系都不一樣。這電影在我看來講的就不是階級的事。講的是韓國自己。樸社長那家人,從頭到尾都流露出兩個字:美國。兒子的印第安控,女兒的外語老師,夫人時不時蹦出的英語和社長公司裡的美國獎狀。這一家象徵著什麼?別忘了,這一家是搬過來的,在搬過來之前有一戶人家為了防止北邊而修了地下室,那這個年代就能基本確定了。這和韓國史是對應的。

  我們還可以再來看一個細節,假裝自己是美國留學回來的妹妹去應聘時,哼的歌是《獨島是我們的領土》。寄生蟲,寄生的可不只是階級,更多說的是韓國自己。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8

  剛剛看完了《寄生蟲》。個人覺得拿奧斯卡獎是實至名歸的。

  跟常見的韓式催淚彈套路下的好電影不一樣。也剛好印證了那句話,看電影不是哭電影,好電影不應當以是否煽動觀眾情緒為評價標準。

  電影開頭就直奔主題。看到那間地下室就能明白是講韓國的貧富差距問題。地底的人羨慕陽光下的生活,豪宅裡的人卻不明白什麼是愛。

  原本都是善良的人啊,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嗎?因為沒錢所以選擇不善良嗎?

  電影直奔貧富差距主題而又不斷外延,包羅了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

  敘事手法也很特別,讓觀影者不斷地去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斷地思考為什麼這樣。明暗的交替讓生活在同一社會的不同人群好像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是一部無煽情卻不無聊的好電影。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19

  《寄生蟲》:看完的第一反應,寄生蟲不是蟲,它既不是之前的《鐵線蟲》也不是奉俊昊之前的《漢江怪物》。寄生蟲是一種意象,是一出色彩濃烈的警世寓言。這其中包含著心酸,荒誕以及社會批判,同去年同獲金棕櫚的《小偷家族》一樣,在階級上表達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亦和去年李滄東的《燃燒》一樣蘊含豐富的意象。

  《寄生蟲》比一般金棕櫚的影片更具有大眾性,擁有典型的三幕結構,精心設計的戲劇化巧合,還有鮮明的主題闡述,甚至有動作戲還有情慾戲的設計,與藝術片相比不再晦澀難懂。地下室充分的展現了階級的高低,囚禁也預示著窮人的困獸之鬥。在密室裡暫停的是時間,模糊的是自我,為了一口空氣,一寸光亮往往拼的你死我活。空間的佔領是權利的象徵,於是《黑暗面》《地下》《我們Us》中都利用了地下這一空間去大做文章。如果說《寄生蟲》要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隱喻太明,高潮戲太過突兀,還有結局依靠兒子的主觀視角讀信太過直白。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0

  一所豪宅,一個庭院,兩個病態家庭,不禁想起早年間看過的一部很小眾的電影「狗牙」。相比歐美,亞洲導演還算是文明拍戲了

  何謂寄生?何謂蟲?階級,讓同樣直立行走的人類進化成截然不同的生物。女兒酒後的一句真言吐露了導演的心聲:我們就管我們自己吧,我們別去管他們。這,是一個階級的呼聲!一個不擇手段生存下去的階級,一個每天為溫飽發愁的階級,一個在溫飽面前沒有權利選擇善良的階級。而怒殺老闆,也是一種階級仇恨,而非兩個個體那麼簡單。一部電影,一個畫面,讓同一影院裡的不同階級的觀眾們同時產生理解、仇恨兩種情緒,可謂登峰造極!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1

  在看的過程中,我的內心其實是一步步被帶入進去的,因為前面一部分的家教經歷和我的家教經歷有點兒相似,一樣是一個貧民窟家的孩子進入到那棟樓的最高層。所以有些感觸。

  後面有一位聊的來的網友知道我在看這部電影,他發出來這樣的感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是其實後面,我不知道為什麼,對那位可憐之人恨不起來。一個人要被憤怒或者其他的情緒啟用,首先必須是共鳴,比如憤怒,他會讓我感覺到憤怒嘛?如果單單從他誣陷別人搶了人家的工作害他沒有飯吃,或者是殺了那個養活了她們一堆人的生命的樸社長,我有點兒恨不起來,只會覺得有點兒心疼,他為什麼會搶人家的工作,因為貧窮,他為什麼殺社長?因為階級。

  他們一家人本性壞嘛?其實並不壞,他們一家人“入駐”了富裕之家後,原本並沒有幹啥傷天害理的事情,當他們得知了原本鎖在半個地下室後的男人其實是原女僕的欠了債的丈夫,她們起初並沒有殺害之心,只想要自保,穩住目前想要的生活,並且在後來的宴會上,那位女人還想把自己做好的蛋糕給他們送過去,充充飢。

  真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呢?是階級。原電影這樣的畫面,那位社長,捏住鼻子準備拿走車鑰匙,這反而激化了另一位男人的自尊,他無法忍受階級給他們所帶來的痛苦與奢望,所以他被激怒了,所以他選擇了殺戮。而原電影中一直強調的氣味,那是富人對貧窮的敏銳,是貧富差距的隔閡,也正是階級的化身。

  階級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跨越的,卻又是最永恆的,想起關雎爾的一句話:人生來是平等的,但是社會是有階級的,一個人,得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無視這些階級。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2

  我已經很多年沒看過韓劇了,不過韓國電影質量還可以。今天看的這部《寄生蟲》就很不錯,講的是貧富差距引起階級固化的矛盾衝突故事。

  錢就是熨斗,可以把一切都燙平。

  貧窮就是石頭,不是你背在身上而是一直依附著你。

  貧窮是有氣味的。

  窮生奸計,為了活下去,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富長良心,沒有生活的壓力,才可以單純的善良。

  怎麼說呢,原本男主一家已經獲得了良好的工作,可以透過資本原始積累改變心態慢慢跨越階層,這一代不行等下一代,可是看著社長那一家離開後他們在別墅裡放縱的樣子,確實是窮人思維固定之後就很難改變了,一場大雨後變回原型也是理所應當。

  在我看來,社長這一家沒有做錯過任何事情,但是最終社長被殺死正好體現了階級矛盾的問題。

  總之,最終結論還是要多賺錢。錢可以讓人生更自由。這是世上的財富有那麼幾種,健康,金錢,自由的時間,幸福的家庭和良好的人際關係,精神財富內心的平靜。

  沒有健康,其他什麼都不能長久。

  沒有錢,在貧窮中快樂的生活是很困難的。

  沒有自由的時間,你只是時間的僕人。

  沒有愛,你的內心會空虛寂寞。

  沒有內心的平靜,你無法安然的享受其他的。

  不要為了某一方面放棄其他的,最好都達到平衡。

  願你們都可以實現人生的願景,和所愛的人一起享受生活。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3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寄生蟲,這部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影,講的是貧富懸殊,階級固化的故事,窮人家的四口人到富人家設局打工,最後是一個悲劇,貧窮是原罪,電影裡的任何人沒有誰對誰錯,其實放在中國也是一樣的,中國人現在最敏感的神經,也是說階層分化的問題,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但是電影中講窮人為什麼會一直窮呢?思維受限,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乾的工作都是可以替代的,當然在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普通人,我們所追求的穩定,往往是穩定的窮著 ,經濟好的時候,普通人過的一般,普通人沒有用錢賺錢的能力,只能靠體力賺錢,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普通人會過得很差。

  我們為什麼一直窮?電影中的一些情節說明了一些問題,比如老金家沒有裝網,然後他蹭著外面的WiFi,因為訊號太差錯過了一些兼職的機會,窮人往往是花時間買錢,富人是花錢買時間,每天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節省錢的上面,慢慢變的,胸無大志,鼠目寸光,盯著一點小錢,錯過了大的機會,電影中大量的出現就是窮人的味道,富人討厭這種味道。

  窮人是有味道的,不是拿貴一點的洗衣粉能夠洗掉的,這個就是骨子裡的生活習慣,他是不會改的,就是懶散,懶得努力,懶得上進,

  社會競爭,其實並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強,大部分人都是很懶散的,你只要稍微努力下,就能超過80%的人,如果你又恰好遇到好的機遇,在這個基礎上整合資源,進入社會10%並不是難事,換句話說,在某個領域發現機遇然後死磕它,踏踏實實的奮鬥幾年,但是要找準方向,就像這周看的老貓的炒幣筆記,就是這樣,他說成功的道路上並不擁擠,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行。李笑來說七年就是一輩子,第一年用來摸索,找準方向後死磕,就會成功的,現在試錯的成本很低,第一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機會多,第二有網際網路,可以看到一些別人翻過的錯,進過的坑,學會觀察他人的冒險實踐,而不是透過自己的實踐,節省本來就不多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蘋果有個廣告語,手機貴不是蘋果公司的錯,是你的錯,人不能輕視和忽略了自己,社會沒有錯,這麼發展、世界是公平的,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這個世界一直在獎勵那些對事物有著深刻理解的人。方向正確,懂得堅持一定會成功。

  社會的發展給每個人機會,但是每個人不一定認為那是機會,窮人認為是命,富人認為是命。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4

  奉俊昊,代表作《殺人回憶》《雪國列車》《母親》,人說韓國電影界,武有奉俊昊,一點名不虛傳。去年的韓國電影《燃燒》與金棕櫚失之交臂,今年奉俊昊就以《寄生蟲》為韓國拿下金棕櫚,為韓國電影再添一部神作。筆者一直非常推崇韓國電影,閱片無數,卻再次被驚豔到。目前豆瓣8.9分,可謂通殺專家和觀眾。

  《寄生蟲》充分的展現了當代韓國社會的富人與窮人之間的矛盾,無論是故事的整體還是細節上,無時不刻的暗示著富人和窮人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最具有諷刺意味的,住在地下室的金基澤一家四口和同樣是住在地下躲藏是的雯光夫婦一樣相同的命運,一樣相同的處境,卻必須爭個你死我活,為了搶佔汲取富人身下的一點點資源,最後不得不同歸於盡。當社會的富人不斷的從窮人身上剝削和汲取資源的時候,窮人卻在互相爭鬥,只是為了奪取富人留下的一點殘渣,還把富人作為崇拜的偶像。

  整部影片爆發部分無疑是那個暴雨之夜。前面一家四口還在為躋身上流感到沾沾自喜,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和同樣突如其來雯光,讓他們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像蟑螂一樣的逃竄,想要跨過這條鴻溝,簡直是痴心妄想。

  除了資源,擠佔的還有空間,暴雨之夜,樸社長夫婦躺在客廳沙發上看著兒子在外面草地的帳篷中,模仿著車震的15禁片段,而金基澤和兒子女兒只能躲藏在客廳的桌子底下,連翻身的空間都沒有,象徵著窮人狹小的居住空間,連獲得性自由的權力一併剝奪。

  樸社長被殺的誘因來自於氣味,因為金基澤長期居住在地下室的緣故,身上有一股濃濃的地下室的黴味,這個味道一而再、再而三的成為了樸社長嘲諷他的理由,也不斷地刺痛他的內心。最後,因為樸社長捏起鼻子去拿車鑰匙的那一刻,心中的一切怒火徹底爆發。

  石頭是整部影片的符號,象徵著財富,石頭給基宇帶去了混入上流社會的機會。然而,這塊浮在水上的石頭,最終差一些成為他被殺死的工具,石頭帶給他希望的同時,又把他砸回原處。在影片結尾,成為了富人的基宇,把石頭帶到河邊,石頭沉入水底,但是現實世界,石頭只能浮於水上,象徵著也只是他的黃粱美夢罷了。

  基宇最終發現,能夠救自己被困於地下室的父親的唯一出入,是變成富人,就如同樸社長一樣,說金司機身上的味道和地鐵上那些人的味道一樣,也許也是窮苦百姓出身,而成為富人之後卻蔑視窮人。最終,又只是一個輪迴罷了。看了一些影評,有句說的很好,整部電影裡,沒有一個人是錯的,金澤基一家沒有錯,雯光夫婦沒有錯,樸社長一家也沒有錯,那麼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在於,究竟是誰錯了呢?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5

  《紅樓夢》裡,賈府要修建大觀園的訊息不脛而走,一下就熱鬧了賈府管家璉二奶奶王熙鳳的門庭,久不見的璉二爺的奶媽上門拜訪,八竿子勉強能打得到的窮親戚賈芸也是窮盡百般法子親近討好,也不論自己是否有這能力,大家都希望能隨便討個什麼差事,世上熙熙皆為利來,可見其中的油水好處。窮人略使些手段,這些差事最後便順利分到了他們手上,真是財富使人變傻,富人變傻而不自知,窮人知富人傻而錢多而攀附之,世上總不乏樂於做富人寄生蟲的窮人。

  不過電影《寄生蟲》中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透過種種手段,把一家子弄進富人家工作一段時間後,作為僕人的媽媽感嘆,富人真的善良的一家人阿,不僅有錢,而且善良,作為司機的爸爸立馬說,就是因為有錢才能善良的吧。是啊,在富人看來不值一提的蠅頭小利,是能大大方方以無意之慷慨施與窮人,在窮人這邊便是你爭我鬥,傾盡所有爭奪的生存機會,這可不就是在窮人眼裡別的窮人都窮兇極惡反倒是富人善良慷慨的原因嗎。所以所謂財富使人變傻也就是這個道理,富人要做的事情,他不在乎開銷,只要能贏得他的信任,你把事情不至於辦的太難看,便也是能敷衍過去的。

  電影中,主角一家一開始,便是像蟲蟻一樣生活在地下室裡,唯一的窗戶看出去,也是極低的一個類似蟑螂這樣的一個視角在看外面的世界,他們或許也早已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認定,對於醉漢在自己家窗外嘔吐並撒尿這類事情,也無心制止。不過自從哥哥的同學送來了一塊轉運石,並順便推薦了一份給富人當家教的工作,他們的生活逐漸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於他們一家怎樣使手段依次謀進富人的家裡,是電影的精彩部分,不在此贅述,在此過程中,他們漸漸獲得了作為人的尊嚴,終於衝出去制止又來到他們窗外撒野的醉漢表明他們心裡已發生了轉變,他們也暢想著如果有一天自己變得很有錢,直到一場大雨將他們的美夢淹沒,對於生活在高處的富人來說,雨後又是晴朗的一天,可對於總是躲在陰暗低窪處的蟲蟻便是毀家之難,富人不經歷流露出的對於窮人窮酸味隱約的察覺和嫌棄最終釀成了悲劇。

  電影《寄生蟲》也許有一些邏輯硬傷,但這無損於影片穩紮穩打的節奏,我喜歡這類能以精彩的視聽語言講述故事,在觀影過程中讓觀眾沉浸其中,並在觀影后咂摸有味的電影。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6

  看完電影很是觸動,戲劇性的情節,演員的表演都很到位。影片把窮人和富人階級差異表現的淋漓盡致,很好看,我竟然看出了電視劇的趕腳。

  下面來簡單講一下影片內容。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家庭金基澤一家四口住在陰暗潮溼地下室,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和妻子忠淑折披薩盒為生。兒子基宇多次高考落榜,叛逆的女兒基婷擅長畫畫。基宇的朋友出國前給基宇介紹了一個英語家教的工作,給樸社長的女兒多惠輔導英語。樸社長家住大house,與基宇的家庭形成鮮明對比。基宇在給多惠補習的時候,多惠喜歡上了基宇。當基宇從樸太太口中得知其兒子需要一個美術治療師時,讓妹妹基婷佯裝成傑西卡混進樸家。貪婪的金基婷設局陷害了樸社長的司機,讓自己老爸金基澤頂替了司機的位置。嚐到富人生活甜頭的金基澤透過讓幫傭過敏,把自己老婆忠淑也弄進了樸家。從此金家四口便寄居在樸社長家。好戲才剛剛開始。

  樸社長兒子多松過生日之際,樸家一家四口準備野外露營給多松慶祝。趁著樸家人集體外出,金家在別墅裡享受著成為有錢人的快樂。天公不作美,大雨傾盆,門鈴想起,前幫傭按響門鈴,好戲拉開了帷幕,劇情走向了一個小高潮……

  前幫傭的到來讓別墅的地下密道的事情讓金家知道了,密道里住著前幫傭的丈夫,四年前因為躲債寄生到這裡。兩個寄生家庭因為條件沒談妥爭執起來。扭打著正猛,樸太太打來電話說因為大雨露營取消,要回來。金家慌了,慌亂中把前幫傭兩口子弄到密道里。出了忠淑可以光明正大出現在樸家,其他三人急忙把自己藏起來。有驚無險躲過一劫,沒被樸社長髮現。

  大雨中三人從樸家逃了出去,回到自家地下室,家裡已被大雨淹了。這時候劇情給了三個人每人一個很好的橋段。父親金基澤在被淹沒的家裡拿了自己年輕時獲獎的證書。哥哥基宇拿了朋友送的時來運轉那塊大石頭(影片的一個重要道具)。妹妹基婷則坐在馬桶上拿出自己藏匿在房頂的煙抽了起來。

  樸社長準備在別墅裡給兒子多松補辦快閃生日會,邀請了一眾朋友。作為樸家家教老師,司機,保姆的金家一家四口也出現在生日會上。

  生日會上,前幫傭的丈夫從地下室逃出來報仇,先是在地下室用石頭把基宇砸暈。再是拿刀捅了捧著蛋糕的基婷,忠淑為了給女兒報仇殺了前幫傭的丈夫。金基澤自尊心受損拿刀子捅了樸社長。劇情到這裡基本就結束了。

  基宇經過救治活過來了,金基澤殺人後躲到了別墅的地下室密道。基宇透過摩斯密碼知道了父親的下落,然後幻想著自己有一天有錢之後買下了這座別墅讓父親從地下室來到地面。

  有一段臺詞印象深刻,金錢就是熨斗,熨平了所有的褶皺。

  劇情描述寫的平淡無奇,哈哈哈,湊合看吧,建議去看電影,真的全程無尿點。就寫到這裡吧,影片非常的戲劇性,很觸動。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7

  看過《寄生蟲》,不知為什麼,會止不住的流淚。

  為誰難過嗎?不是。

  有那麼強烈的代入感嗎?也差點意思。

  那是為什麼呢?可能,深深的感覺到難以停止的不得不的努力換回的也不過是一個在世間掙扎的機會罷了。這樣的現實不會改變,但卻是我能所進的最大努力。這種拼盡全力換來的無力,最讓人無奈。

  影片塑造的兩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對立面,本身並沒有任何強烈的矛盾衝突。作為兩個階級的代表,相互之間個體與個體之間並沒有直接的深惡痛絕的恨。甚至可以說,金大叔一家還很感激樸代表,也認為樸夫人是單純善良的。而富人階層的夫妻倆,也沒有特別的針對另一階層的人有任何故意的刁難和鄙夷。但兩個階級,或者說兩家人之間的嫌隙還是產生了。

  影片用氣味代表著不可調和的差距,這不是洗澡、換浴液、洗滌劑甚至香水能解決的問題,這種氣味代表著不可逾越和不能打破的界。而正是這種在不知不覺中的差異化對待,這種在日常的細微中流露出的真實反應,是壓倒金司機理智的最後一根稻草,他不堪重負的神經徹底爆發。

  貧窮和富有,到底是不是命中註定的呢?透過打拼到底有沒有可能改變命運?金大叔一家人真的是因為運氣不好才沒辦法擺脫貧窮的身份嗎?其實,這一家人除了因為出身底層因為貧窮而沾染了很多小市民的意識之外,在我看來業務能力都是可圈可點的。甚至我都有點佩服他們的能力和水平了。

  說到騙子這個行業,真的不是誰都能做的啊。看過日劇《信用欺詐師》的都知道,高階騙徒需要做多少功課,演技如何了得,提前設計的劇本需要多麼天衣無縫,才能達到目的全身而退。金大叔一家的騙術,一開始是毫無障礙的,這起碼說明他們各自的能力和演技都非常過硬,雖然夫人可能稍微傻白甜了一些,但能唬住樸代表、千金女、熊孩子的人,沒有兩把刷子是完全不行的。

  從大兒子基宇開始,接過了同學敏赫的英文老師的業務。基宇的越界行為,能在第一堂課帶著新鮮感的刺激和壓迫性的男性吸引力,瞬間征服樸太太和大小姐多蕙的心,不覺得很厲害嗎?這姑娘可是敏赫看中的,但我懷疑身為好學生的敏赫應該都沒有觸碰過多蕙。然而多蕙卻在第二堂課就能和基宇接吻,這種吸引大小姐的能力,不服不行吧!當然,基宇對多蕙的感情也是認真的,並非帶著目的的玩弄。

  妹妹基婷首先是一手無師自通以假亂真的PS技術就可以橫掃各種科班生了,面試時假裝具有心理醫療資質的美術教導老師,其次能從網路上搜索的寥寥數語切中要害,且氣場完勝管家和樸太太,這種強大的心理建設不是一般人能輕鬆駕馭的。特別是面對一個熊孩子,不知用什麼辦法輕鬆搞定,讓人深深折服。

  金大叔,若干年前的泊車小弟,高階車都沒摸過,在去4S店感受了一下最新款的高階車之後,面對樸代表的考驗輕鬆應對,不慌不忙,開車平穩到水杯裡的茶紋絲不動,也是一個能人!

  金太太忠淑在半地下室時潑婦一樣,但能瞬間接住一大家子的所有家務,操持從洗衣做飯到各種要求的一切,能在8分鐘之內做出自己沒聽說過的讓主人挑不住任何問題的菜餚,這不也是一種強大的能力嗎?

  最讓我感到他們厲害的地方是,在半地下室時,感覺每個人都是混子,但一旦衣裝上身,氣場全開,在豪宅之中假裝另一個專業的身份時,那種無縫對接的自然和看不出任何破綻的感覺,實在是讓人佩服!

  所以,當這一家人還穿著半地下室的服裝,顯露著豪邁且窮酸的吃相,醉眼朦朧大快朵頤在極有設計感卻讓人感覺絲絲冷淡的大廳中時,那種違和感就撲面而來。他們,始終是他們,深入骨髓的本質終究還是會顯露出來。

  影片最高潮的對比是富人夫妻倆在窮人夫妻倆睡過的沙發上耳語、做愛,一邊評價著身邊人。這種評價我相信是不帶任何惡意的,僅僅是當作夫妻間私密的八卦或者耳語閒聊,或許也帶有一些稍微的富人的姿態,但也並非故意為之。但另外三個躲在桌子下方的人卻恰恰聽到了這樣極為刺耳的評價。鏡頭的左邊是一聲高過一聲的呻吟,緩緩的鏡頭右邊搖出來的,是一張沉默的桌子,只不過我們都知道,那下面還有三個屏住呼吸卻心臟狂跳甚至臉上會一陣紅一陣白的人。他們的狼狽不在於之後在大雨和糞水裡的掙扎,他們的自尊在那大宅之中就已經被剝離殆盡。

  當一切塵埃落定,我們發現,在地下生活的人,始終還是要回到地下。見不得光的人,始終還是要躲在黑暗之中。基宇的宏願夢境始終不會出現,因為他永遠沒可能躋身上層社會,自然也完全沒能力去購買豪宅解放父親。金司機在家裡24小時有保姆的地下防空洞裡,被發現也是遲早的事。但他們依然在堅強的掙扎著活著,誰也沒有去放棄目前這雖然千瘡百孔卻糟糕的生活,因為他們是小強是蟑螂,是生命力無窮的窮人啊。

  我在自己的出租屋的床上看了這部電影。出租屋的個人生活空間只有8平米,從床底下到天花板滿滿的擠佔著生活用品,每天早上要早起去搶洗手間,要去擠地鐵。雖然可能化了個精緻的妝、換上乾淨整潔的衣服之後,去到CBD的辦公室裡安安靜靜的在寫字樓裡吹著空調上班,但居住環境和階層是擺脫不掉的。

  樸社長說過,那種味道偶爾在坐地鐵的時候能聞到。他和太太說不出那種味道是什麼,但我知道,那種味道的名字,叫做貧窮。擁有這種味道的人,叫做窮人。這種窮,可能不會因為經濟原因的改善就變化,這可能是來自DNA深處無法改變的吧。然而,縱然這樣的沒有尊嚴的活著,窮人們也還在努力、奮鬥,這種無奈和無解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相生相伴,永無止境。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8

  在剛剛結束的美國奧斯卡頒獎禮上連奪4項大獎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把窮苦階層刻畫得窘態、兇相雙雙畢露。身為窮人,我看得脊背發涼,眼前發黑,心裡直哆嗦。

  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深深自省、自責。因為作為窮人最多的邊疆雲南的一介草民,即便再怎麼窮,一直以來我並沒有像電影中的幾個小人物那樣,為窮不擇手段,為窮喪失理智,最終為窮窮兇極惡直至人性泯滅。

  然而轉念一想,我們每天收到的新聞和身邊的案例表明,窮人基本上是城市犯罪的主力軍。從這個角度來講,只能說明並非所有的窮人都跟我一樣老老實實本本分分,那種窮人的窘和惡,是在現實中確確實實不分地域、國籍存在的,是你想賴也賴不掉的。

  那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觀眾不認同《寄生蟲》裡的窮人形象?我想問題就出在:韓國編劇把窮人的窘和惡放大化了,同時卻把富人的良和善理想化了。中國是一個仇富心理普遍嚴重的國度,《寄生蟲》這樣一來,等於是在逆道而行,讓中國窮人的心裡添堵了,自然也就對逆行者產生意見了。

  中國觀眾不認同《寄生蟲》裡窮人形象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這部影片影射的窮人其實是生活在城市底層的窮人,而在中國,大部分窮人來自於農村,他們窮歸窮,但是有根,有歸依之所,有政府扶貧政策,所以窮的狀態一致,心理上卻絕對不一致。前者的窮致人空虛甚至會產生恐懼、產生被社會遺棄的幻覺、產生報復心理;後者的窮最多隻會致人唉聲嘆氣,或怨天怨地怨財神,或多罵幾聲娘而已。

  綜上所述,韓國電影《寄生蟲》入木三分所刻畫的窮人,充其量只是在試圖表現窮苦階層的極端個案,只可惜這種個案缺乏普遍性,缺乏嚴謹性,幾乎不構成反映社會現實的基本條件。所以美國奧斯卡獎把幾項大獎都授予《寄生蟲》,不是因為電影太優秀,而是因為美國富人相對較多,他們的“仇窮”心理剛好與電影中所表達的某些東西相契合。也許,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29

  前言:《寄生蟲》這部片子是之前就聽表哥給我推薦的了,但是直到最近奧斯卡獎項頒佈我才去看了。奉俊昊導演的這部《寄生蟲》在戛納電影節拿下金棕櫚大獎之後,又在奧斯卡上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評論家金亨錫說:“《寄生蟲》獲獎後,那些以小語種拍片的國家就有了希望。對於奧斯卡而言,這也是擁抱更豐富多彩作品的拐點。“

  劇情

  金基澤一家(爸爸基澤,媽媽忠淑,兒子基宇,女兒基婷)處於社會底層,住在地下室。某天基宇的同學敏赫上門拜訪,他告訴基宇,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裡給他們的女兒樸多慧做家教,因為自己要出國留學,所以將家教的職位暫時轉交給基宇。就這樣,基宇到了樸太太家中,並且設計讓自己一家都如同寄生蟲一般的進入了樸社長家裡工作,基宇還和多慧發展出了愛情。

  在樸家出去為小兒子多頌慶祝生日露營的時候,基宇一家鳩佔鵲巢。此時原女傭雯光聲稱有東西落在地下室,大家才知道在更深處有一個防空洞,那裡住著雯光的老公。而雯光也發現了金基宇一家的欺騙。因為暴雨,樸社長一家突然回來。情急之中,雯光夫婦被金家關在了防空洞。(雯光死亡)基澤和兩個孩子慌忙逃走,回家發現家已即將被大雨所淹沒。

  第二天在多頌的生日派對上,基宇去防空洞殺雯光老公未果反被傷,雯光老公逃出來,拿刀衝到派對現場,捅死了基婷。忠淑和雯光老公搏鬥並最終殺死了他。(生日宴上的那場惡鬥戲10分鐘不到,但是我真真切切地看的頭皮發麻,感受到什麼叫不可控的悲劇)而基澤忍受了諸多的壓力最終爆發,將樸社長殺死,隨後跑到豪宅的防空洞裡開始了生活。最後基宇幻想自己以後有錢將豪宅買下,自己的父親走出來和自己相擁。

  細節

  第一點是石頭。

  敏赫送的石頭其實並不是什麼名貴奇石,可能只是個地攤貨。何出此言呢?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那個雨夜基宇一家被洪水淹沒,而敏赫送的奇石竟然慢慢飄起來了!第二點基宇單手就能抱得動,可見石頭並不是很重;第三點就是基宇被石頭砸了好幾次,沒死也沒傻也可以佐證。至於電影結尾石頭被可以被放在河裡而沒有飄起來,那只是基宇的幻想,並不是事實。

  第二點就是關於鏈球運動員。

  忠淑媽媽是一個鏈球運動員,體力極好。在下大暴雨時金基澤去搶救那塊獎牌,因為他知道那對於妻子是很珍貴的東西;在金家“侵佔”樸家時忠淑也是在草坪上玩鏈球;後來在樸家打鬧的時候忠淑笑著威脅丈夫說“要是真的你就死定了”;這一點也就合理解釋最後忠淑,一個女人居然制服了雯光老公。除此之外,這一點也說明了對於夫妻雙方,互補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在劇中,金基澤智力較好,而忠淑體力較好。

  此外還有一些可以看出人物心理的細節諸如:敏赫在基宇面前吐痰表現出了他對於窮小子基宇的不屑;樸太太對基宇說“給你的薪資比敏赫要多一些”但是其實她從原來的信封抽出了一些鈔票表現出樸太太並不是真的單純;多頌透過摩斯密碼“help”(如果沒錯的話)但是並沒有告知大人可以知道要麼是多頌沒有在意要麼就是他選擇精緻地利己(畢竟從小會偽裝自己是天才的孩子懂得權衡利弊)等等。

  主題

  最後就是說說我自己對於主題的理解。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揭示了階級差距所導致的悲劇。劇中最明顯的體現是那個雨夜金家一路向低處倉皇逃跑。富人帳篷都是牢固的,窮人住所卻即將被淹沒,糞便飛濺;富人衣帽架富麗堂皇,窮人還在等待救濟衣物。《我不是藥神》裡面也說到“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因為貧窮,你會有富人所不齒的“窮人的味道”。而階層之間所謂的“界限”是如此分明以至於窮人不得有絲毫逾越。

  還有一點就是關於“寄生蟲”這個詞語的解讀。顯然雯光一家和金基澤一家是寄生蟲,他們依靠富人一家生存,然而富人呢?其實他們也是寄生在社會大環境中。甚至可以說,富人寄生於窮人:他們依賴於窮人的服務。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0

  沒有曲高和寡、沉悶枯燥,卻步步為營、生動幽默、緊張刺激,用黑色犯罪題材洞察人性陰暗面,這讓首次奪得金棕櫚大獎《寄生蟲》很精彩耐看。群戲表演鮮活,鏡頭語言運用精巧,對社會貧富差距的審視與諷刺,相當獨具匠心,這是在《殺人回憶》導演奉俊昊這輩子從沒拍過寫實經典佳作,遠比《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母親》《玉子》那種偽神作耐看。

  一家四口由於投資失敗目前都處在失業狀態,被迫擠在貧民區陰暗潮溼的半地下室中,原本都是無業遊民卻在兒子隱瞞真實學歷,去一家豪宅當家教,逐漸把所有人都帶過去,悄然產生變化。一家人躲在廁所馬桶上蹭樓上鄰居的wifi,在公共噴霧消毒時不願關上窗戶,只是為了讓其為自己的居室免費消毒,這對社會底層真實描寫,可比《漢江怪物》美軍犯傻不跟怪物打,叫人信服!

  前面故事很輕鬆幽默,除了貼近生活現實,甚至有一點老千電影的味道。古靈精怪的小女兒基婷在偽造證件、角色扮演,進行大展拳腳。她車內脫掉自己內褲,誣陷帥氣司機的人品,還抓住女管家對水蜜桃極度過敏,直接聯合老爸用陰謀詭計轟走這些司機、女管家。故事生動娛樂化敘事,模糊了道德的邊界,使得觀眾都被帶入到這家人狂歡中。

  樸社長一家出遊後,這家人猶如寄生蟲佔領者對方豪宅,窩在舒服沙發,大吃大喝去狂歡。這時,影片突然風格大變,突如其來的暴雨傾城,前任女管家神秘到訪,帶眾人到了那個陰森詭異的地下室。那裡有吃有喝,還是很敞亮隱蔽的住處,原來她老公為躲債,早進來變為上流社會寄生蟲。

  兩幫人爭奪生存權,而進行死磕爭鬥,偏偏主人即將返家,勝者還得忙於隱藏自己的鼠竊狗盜,原來在富人面前,寄生蟲根本是渺小而膽怯退縮。當一家人手忙腳亂躲避在沙發下,女管家和丈夫被綁在地下室,故事變得越加不可收拾。

  全片用氣味來鋪墊衝突矛盾,國民影帝宋康昊飾演的老司機基澤,由於長期生活在貧苦底層,身上自帶一種腐朽臭味。樸社長夫婦聊天時,直接把這種氣味拿出來調侃、鄙視、侮辱,這叫躲在沙發下那家人更為難堪。

  然後,那邊是富人在豪宅激情嬉戲,愛子躲在屋外帳篷模擬露營,這邊則是基澤一家地下小屋被暴雨淹沒,小女兒坐在噴湧骯髒黑水的馬桶上,無奈點燃一根香菸,兩方貧富差異,瞬間形成鮮明對比,乾脆叫人唏噓不已。

  仔細捕捉底層人物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慾望背後爭鬥發人深省,更是不可小覷。尤其在生日宴會上,為了博取公子的寒顏一笑,基澤被迫像小丑一樣扮演印第安人,女管家老公殺上來行兇,兒女紛紛血淋淋倒地,土豪捏著鼻子從兇徒屍體身下取走車鑰匙,則讓男一號積蓄已久的憤怒爆發,瞬間捅去一刀,完成底層人民的絕地反擊。

  用精確計算和細密編織故事,有傳統韓片那種小搞笑與幽默,包括片尾處還有燈光打出摩斯密碼的溫情信件,在超現實主義的情境中,男主角幻想著兒子所能帶來的終極拯救,等於把《寄生蟲》變成懸疑、喜劇、偷盜、欺騙、倫理、荒誕等綜合類型的商業大片。

  從主題深度和現實主義視野廣度而言,遠遠超越了《母親》《雪國列車》,跟《小偷家族》一樣叫人肅然起敬,難怪昆丁《好萊塢往事》戛納顆粒無收,這片勇得金棕櫚大獎。奉俊昊導演拍得妙趣橫生,同時充滿憤怒與譏諷,《寄生蟲》對貧富階層的關係呈現得如同一碗清水般透徹,俗套故事卻有猜不到的反轉與腦洞,包括精妙節奏與拍攝手法,皆充滿深刻的現實關懷。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1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貧窮是一個哲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從古至今,貧窮一直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頑疾。猶太經典《聖哲箴言》中曾言說:世界上沒什麼比貧窮更糟糕的了它是所有痛苦中最可怕的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天平的一邊,天平的另一邊放的是貧窮,而貧窮在重量上將超過所有痛苦的總和。

  因此,貧窮也是無數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表現和深究的物件。古語有云:文所以載道也。故而,無論是電影《霧都孤兒》還是紀錄片《垃圾場》亦或是去年上映便火遍全球的寄生蟲皆是反映貧窮的,反思現實的佳作。

  《寄生蟲》是韓國導演奉俊昊的作品。講述了一家四口全是無業遊民的爸爸(宋康昊飾)成天遊手好閒,一家人折披薩紙盒掙點錢,後來,寄託了家人生計希望的大兒子(崔宇植飾)偽造學歷,前往有錢人IT公司老總樸社長(李善均飾)家應聘課外教師,又推薦自己的妹妹去做美術老師隨之,在兩個貧富差距懸殊的家庭之間發生了一連串的意外事件。

  生而貧窮,我很抱歉《寄生蟲》影評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是我國詩人筆下的最具特色的貧富差距。同樣的,貧窮沒有國度、民族的界限,韓國亦是如此。在導演奉俊昊的鏡頭下我們看到了一個社會問題頻發、貧富差距顯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沒有公平而言,只有生而貧窮的抱歉。電影裡的一家四口並非是一無是處,毫無所長之人。劇中匆匆掃過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媽媽曾經是女子鏈球專案的冠軍,還有就是當哥哥基宇播放了如何快速疊披薩盒的影片後,爸爸金基澤在極短的時間內就領悟學會了這一技巧,達到了閉著眼睛也能疊的境界雖有才卻無法施展,這就是對於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的社會諷刺。

  當一家四口進入到樸家開始寄生蟲生活時,似乎是看到了希望。因為他們也開始生活在陽光下,開始憑藉著一技之長掙錢養活自己。殊不知,這種看似靠自己的生活依舊深深打上了貧窮的烙印。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樸家出門露營,而金家登堂入室的表現。深居地下的蟑螂也會偶爾的曬曬太陽,渴望陽光,但終究是害怕陽光的。就如媽媽說了一句話,她說家裡的蟑螂,會在人開燈的一瞬間四處逃散鑽入黑暗之中。他們又何嘗不是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終究會被現實打回原形,貧窮依舊是如影隨形。

  生而貧窮,我很抱歉《寄生蟲》影評

  奉俊昊曾在訪問中這樣說道:我認為,描繪社會持續兩極分化和不平等的方式,是一種悲傷的喜劇。寄生的過程是搞笑的,一家四口之間的故事充滿了喜劇意味。但是在這樣的笑料下卻隱藏著悲哀。導演奉俊昊在《寄生蟲》裡不僅僅解開了貧富差距的這道社會瘡疤,也展現了對貧富關係的反思。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若是真的完全消滅了貧富差距,社會真的會變得完美麼?這是奉俊昊留給我們的反思,也是社會發展到今天必須思考的問題。

  暴雨夜的到來,蟑螂的私下逃竄,防空洞與地下室的鐵門,上上下下的臺階以及懷中的那塊石頭,奉俊昊用高超的排程,獨特的鏡頭視角、真實的角色演繹、妥帖及時的配樂,完美的實現了對觀眾情緒和反應的百分之百掌控,讓觀眾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生而貧窮,我很抱歉!十層樓的努力,也許只是你的地下室!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2

  奉俊昊導演的金棕櫚大獎影片《寄生蟲》的電影版權已經銷售至192個國家和地區,超越了此前樸贊鬱導演的電影《小姐》創造的176國的最高銷售紀錄,成為韓國影史版權銷售地區數最多的影片。《寄生蟲》在韓國上映至今已累計觀影人次達到991萬,破千萬只是時間問題。目前該片已在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香港、澳門以及臺灣等多地上映。

  下面我來說一下看完這部電影后的感覺吧-電影最開始的部分顯示了最典型的韓國家庭:即使是在地下室,即使家庭沒有網,父親仍然坐在主要位置,母親就在旁邊。孩子們第一次拿錢去問父親吃飯,父親仍然主動照顧孩子,顯然父親的身份超出了他的平庸和男人難以忍受的程度。相反,上層階級的男性主人顯然更加西化。也許他有錢支付所有服務費用。他不像一個負責這個家庭的人。啊,儒家思想對你好。

  當然,故事的主線是東亞社會熟悉的熟人文化,親戚裙帶,韓國人更多地保留這種習慣。整個家庭的寄生和背靠背完全是法院權力的鬥爭。它甚至包括短暫的奪取政權啊,震驚和政治主導的東亞令人不安的不安。父親捅了男主人,動機是由一個簡單的事實煽動(有錢人討厭窮人的難聞氣味),不屬於東亞文化背景的人估計難以得到,甚至覺得一些戲劇,但事實上它是流利的,這種憤怒它已經比受害者的謀殺更大。

  事實上,我個人覺得整部電影的高潮是與寄生家庭的老管家發現了地牢。那種黑暗和沮喪完全是整個朝鮮民族的集體焦慮。美國或日本軍zf都是高階家庭;主要的朝鮮人是寄生家庭;依靠高層家庭洗鞋和鞋子,配合鬥爭,逐步逐步取代國家機器與自己的家庭;上層階級的主人總是看不到激烈的鬥爭。如果他們被迫進入地下室,他們就不會看到太陽和風。他們不是同一個韓國人嗎?無論多麼愚蠢和和藹可親,高階大師都不想度過這一天,但殺死大師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成為主人。只有當他們真正成為主人時,父親才能安靜地從地下室走出來,擁抱家庭。半島最終將統一起來。但這仍然是一個在地下室睡著的可憐男孩的夢想。它實現了哪一天?啊,再次是朝鮮半島的簡史。還有什麼說的?電影表達?優秀。

  一般來說,你無法看到它是一部文學電影還是一部商業電影。你看不到喜劇或悲劇。然而,韓國電影仍然有點尷尬。

  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收藏關注我的部落格,每天更新一兩片影評給大家打發一下休閒時光!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3

  一直有看到評分很高的電影,最近找來一看。

  影片的內容主要向我們講述了貧富的差距,階級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

  具體的內容沒有辦法很簡明的說清楚,更多的是表現出的慾望,表現出的嫌棄。

  男主角屬於窮人一家,因為有朋友的介紹,透過偽造學歷在富人的家裡當家教,本來只是幫助朋友,結果自己陷入了錯誤的愛情當中。

  這只是一切的開始。

  隨著妹妹的進入,使用計策趕走了司機,又處心積慮的趕走了幫傭。

  是為了自己的生活考慮,也是在看到巨大的誘惑後的人性之惡。

  是為了自己的慾望趕走了本來正確的人。父親會有一點點的愧疚,換來的是全家的不理解,最後所謂的心情也不了了之。

  好像只是這樣,只不過人生如戲,前幫傭出現揭開了更深的迷霧,只是為了自己的生存,便肆意利用富人。

  富人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可能對於這些也是一種不關心。

  畢竟不是一個階級的人物,或者說,他們擁有著不同的氣味。

  富人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有的只是剝削與壓迫,最終帶來的是自身的死亡,因果不過如此。

  自身看完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戲劇化的生活,進展的太順利,得到的理解太快。

  各種情況出現的太巧合,沒有辦法去解釋。

  本質上是為了反映階級的矛盾與衝突。

  我們看到富人看似寬容,實則不屑一顧,我們看到窮人看似窮兇極惡,慾壑難填延伸出來的是一種絕望。

  富人不會在意窮人的生活,有的只是自我生命中的驚喜與感動。

  專注於自身,不喜歡別人的打擾,有著自己感情的界限,有著自己生活的領域感。

  窮人更多的是一種依附,是一種賴以生存。

  因為有富人所提供的一切,他們的生活得以改善,因為有窮人的幫助,富人能夠安心的只是進行他們的生活。

  他們誰都沒有辦法離開誰,不如說,他們是彼此的寄生蟲。

  無論離開了哪方,另外一方都不能夠生存下去,只是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一點,大家所關注的不過是自己眼前的利益罷了。

  其實故事在中間發生了很大的轉折,窮爸爸不再只是忍氣吞聲,會去生氣於所謂的距離感,所謂的身上的味道。

  會去生氣富人的平安生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晚的提心吊膽,是家破的悲傷。

  沒有什麼可以表示出來的,有的,只是在生命得到漠視時候的憤慨,努力之後的結局,是一生,不見光的生活。

  想象中的美好,只是不知道未來實現的可能性,大抵,只能抱有最純真的幻想。

  思維的扭曲,行為的越界,大抵是想要給我們展示的部分。可能有很多鴻溝,我們沒有辦法跨越。

  可我們不能夠擠佔他人的位置,得到自己平安喜樂,不能夠一味地欺騙,得到暫時的光明。

  不能夠做黑暗中的行者,從而失去光明的快樂。

  自身的改變,合法正當。或許很多階級沒有辦法跨越,一味地依仗於階級不同造成的差異,才是我們應該去思考的部分。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4

  前兩天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提名,成為韓國曆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電影。抱著好奇的心態的我開始觀看這部電影。正式開啟這個電影是在回家的火車上,通宵的行程,擁擠的車廂,燥熱的溫度,還有手裡緊緊攥著的衣服和行李箱。對,是春運,我旁邊有絕大多數的是大學生模樣的同齡人還有一對看起來也是同齡人的已婚男女男的較瘦女生較胖但是看起來新婚不久比較恩愛。男生會主動剝橘子給女生吃。最後的時候,女生撒嬌男生還去哄她,就是睡覺的姿勢不好看。

  言歸正傳,看到這個名字時,我自己是為之一顫的。說是為之一顫,主要是因為,我真的很好奇為什麼這樣一個創造韓國曆史的電影,會起這樣的名字—“寄生蟲”。讓我很不舒服的一個名字,就像一個人用這個詞來形容其他的人。你會覺得這實在是太難受了。那種卑微噁心躍然紙上。電影開場是一個地下室的窗戶,我第一次去北京住的快捷酒店就是這種半地下的屋子。說實話,字面上看起來有點尷尬,實際上當時的我覺得還挺好,物美價廉只是有一點潮溼。

  凱文(後面的家教老師)我忘記他的名字了,或許這樣叫他我不會覺得噁心。在拿著手機找wifi訊號。開場的這10幾分鐘,用鏡頭記錄了空間的狹小,一家人生活的窘迫還有大家一起賺錢的生活方式,摺紙盒(而且折的質量不怎麼樣,還要求順便去工作,也是契合這一家的特點“寄生”,總想透過現有的東西不斷腐蝕)。當然,也提到了一個重要的電影想對映的動物,蟑螂。後面一家人在客廳的享受時,他媽媽淑尚也提出了他們就像是蟑螂一樣只要燈一亮他們就得趕緊亂竄。正如他們在後面所表現出來的一樣,亂竄躲在各種建築物下以躲避所有的目光。在最後他們逃離豪宅後一直在往低處走順著水流,水越來越大,就越接近他們的家,這個真的是很像是蟑螂了。

  在介紹完他們所住的半地下室後,凱文的朋友一位得體有素養的大學生朋友登場了同時也交代了這個笨凱文已經考了四年大學中間還應徵入伍。凱文的朋友在來凱文家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小片段,一直有一位醉鬼每次在喝多了之後都會在凱文家的窗戶口撒尿,儘管孩子們有所怨言,但是爸爸還是採取默默忍受的做法,凱文的朋友來之後就不一樣了,他見到這樣的場景,直接回去大聲斥責這個酒鬼,也贏得了妹妹的芳心,這個在後面也是cue了一下,就是在他們跑回家的時候,也是這部劇很好的一面,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不再是圍繞一個人轉,而是真正的活生生的從每一個人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凱文的朋友開門見山的告訴凱文想讓他幫自己去給一個女生做家教老師,這樣既可以幫助他解決一部分生活的困難。同時也可以佔著他喜歡那個女孩兒的老師的位置,希望可以等她上大學後再交往。凱文欣然接受這個任務,凱文的朋友提出的其實是一方面幫助自己的朋友,一方面可以幫自己把那個女生拴住等到他回去。就這樣,凱文開始準備這次家教的面試,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想起了自己妹妹會PS讓她來幫自己把證件PS成是大學生。(其實我在想,他的妹妹其實是有一定能力的包括他自己能勝任小女孩家教老師的職務但是就是不能很好地工作有點費解。韓國的就業政策?韓國的階級固化?不得而知)就這樣,體貼的西裝,高校的證明,上一個家教老師的推薦以及小女孩正處於青春懵懂階段對於帥氣凱文的心儀。就是這些因素,讓凱文很順利的進入了這個考究的家庭,擔任一位家教老師的角色,看到這裡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勵志的事情啊!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凱文將妹妹推薦過去做女孩弟弟的美術老師,這邊也講到了一方面孩子之前受過驚嚇,另一方面也講了妹妹透過凱文的資訊來專門的做了準備並且透過強硬的態度和專業的口吻獲得了家長的青睞(這個真的是讓我汗顏,明顯是一個不好的趨勢,可是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有些時候,我們透過一些紙面的引數來幫助我們篩選資訊儘管這不是一個好的形式,可是最起碼他在告訴我們只有努力才有可能,凱文的妹妹也說自己是臨時看的一句關於美術的話就用上了。真的是這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大家經常說這句話,可是在我看來國內外都一樣,在保羅柯艾略的《牧羊少年的奇幻漂流》中也有類似的話語—只要你想做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的)。就這樣透過一系列卑劣的手段把全家人都安排進來工作。這裡邊,強調了凱文的爸爸被男房主所詬病身上有特殊的味道,具體來說就是公交車,地鐵的味道(象徵著階級吧,一種從上往下的階級感)。這也為後面凱文爸爸刺死男房主留下了伏筆,確實,那個年紀的中年人還是要面子尊嚴的,你在全家人面前屢次提到這個問題,讓爸爸很是難受。

  就這樣這家人成功的“寄居”到了這所房主家。在一個房主全家外出的晚上,前保姆回來了,並且說自己有東西忘拿了,而且形象與之前的端莊典雅有很大的區別。在簡短的問詢下,她進來了,並且直奔地下室。隨後凱文的媽媽就去找發現了驚天的秘密,原來這個前保姆在地下室養著他的老公,當然她老公由於賭博欠債,只能暗無天日。這樣兩家人就開始了博弈,最後,一個來自於女房主的電話,讓這一切迅速歸於平靜。就這樣,兩家人就像是兩隻蟑螂,岌岌可危互相在爭奪著生存的空間。

  緊接著在最後的高潮中,前保姆由於出血死亡,被囚於地下的前保姆丈夫打暈凱文後,又持刀將端著蛋糕的凱文妹妹刺傷,隨後,憤怒的媽媽刺死了這個在殺人前面帶笑容的感謝男房主的徹頭徹尾的寄生蟲。男房主由於小孩被那個地下室的男人嚇暈了,要求凱文爸爸開車去送他們,而不是救治更為嚴重的英語老師凱文妹妹,一聲聲的開車一聲聲的嘶吼,完全懵掉的爸爸拿起刀刺向了這位男房主。隨後扔下兇器,逃跑了。他這個舉動我確實很能理解(我在這個地方用了“很”主要是想說這種感覺就像是歐亨利式的結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這一刀在我一個觀眾心裡隱隱不發,但在當時的混亂場面上凱文爸爸只剩下了最基本的意識和衝動,就像是說:你說nm呢?的憤慨就像是之前對待醉酒鬼的忍耐終於到達臨界噴發出來情感真實而悲哀),自己及家人的漠視,對於自己的身上存在的味道的嗤之以鼻,讓他開始狠眼前這個讓他們有了生活的男房主,隨後交代了,凱文妹妹死了,凱文爸爸跑到了那個地下室。一家人又過上了暗無天日的生活,或許蟑螂真的見不了太陽。

  實在是諷刺的是最後,凱文傻傻的坐在奇怪的位置,搜尋著wifi訊號,爸爸在地下過上了被通緝的生活,永無見光的機會。讓我想起了前一個保姆的丈夫,讓人唏噓不已。最後影片在凱文對未來的幻想中,幻想著賺錢了以後能把房子買下來,讓自己的爸爸再見陽光。我看的時候,確實是恍惚了,我以為真正的凱文可以有這樣的理想,後來我才發現這只是空中樓閣。凱文不願意正視自己的生活。只寧願自己永遠的生活在半地下的地方,幻想美好的生活從天上掉下來。

  整篇電影全是那種最難以啟齒的情感,卑微,漠視,噁心,真的是噁心。其實在中間的時候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就是在男房主一家出去玩,就剩他們一家在別人家歡天喜地的時候。真的是覺得難受,我想反問一下,他們每個人都不是好吃懶做的人,而且很懂得別人需要什麼,去為他們提供想要的。比如,凱文和男房主的女兒搞曖昧,妹妹抓住小弟弟的兒時恐懼,爸爸有多年的開車經驗,媽媽淳樸。為什麼這樣一家子在韓國只能透過這樣一種方式在韓國過簡單的生活,這是電影的一問,其次,為什麼韓國會存在這樣的人,想要時刻侵蝕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來幻想自己的未來,美好的未來是自己奮鬥得來的,為什麼要去幻想,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反倒使得凱文的父親獨居於地下,等著自己的兒子賺夠了錢來救自己。這真的是最大的悲劇,就像是陀氏在《卡拉馬佐夫斯基》中所講的一家人的悲劇是自己一步步造成的,無關於地位,無關於地位,就是最純粹的心靈之間的碰撞。

  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任何的幻想,終究會有破滅的時候!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5

  用教科書的專業電影語言重新拆解《寄生蟲》,到底哪裡出色?

  寄生蟲:不起眼後進的逆襲,承認他們厲害,很難嗎?

  以上影評寫於半年前。

  回過頭來再看韓國電影拿下此殊榮,我有了一些電影以外的新感受。

  看到微博上一個編劇提到,限韓令從在文化發展角度看,未必真的是一種處罰和限制。

  但對封禁的文化來說,單一抵制沒太大用處,發展卻可能受到侷限:因為當代的音樂、視覺藝術發展絕對離不開現代性,而現代性是需要交流與吸收的,否則就極易停滯。

  這點我認同,關起門來,如果沒有埋頭髮展,彎道超車;反而一味陷入舒適區,被所謂的數字麻痺,那不就是關起門來的狂歡,自欺欺人。

  就算有進步,但是進步緩慢,依然是不進則退。

  所以,相較之下,失去國內十億級的市場,也不算致命打擊,反而是逆境裡的另一種成功轉型,甚至有可能提早避免陷入套路化。

  隔壁娛樂行業的發展重心的區域西移,雖然一時受阻,但只要真心想發展,持續產出好的作品,有活力的文化,一定會被看到。

  這些年流媒體的擴張,比如網飛,改變了電影行業的格局,和全世界團隊合作的本土化戰略,也使得自身快速成長。亞洲內容頭部地位無疑是韓國,看看網飛亞洲戰略,韓國佔據多少就明白了。

  這種合作模式,衝擊了韓國三大臺的穩固地位,但也解決了韓國本土市場小受眾少,投資成本低的問題。

  真正是有能力的內容創作,一定能逐漸取代不合時宜,尾大不掉的傳統模式,和資本肩並肩,進行對外文化輸出。

  我們依然可以選擇將諸如網飛之類的拒之門外,但是留給國產壯大的時間,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

  不能拔苗助長,但也不能毫無覺悟,固步自封。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6

  看電影有三種狀況。

  第一種是在觀影之前各種資訊鋪天蓋地或是看過原著小說,總之劇情已經瞭解了個大概,看的是改編、演技和畫面,要與原有印象和文字想象的對比中看到新意和現實畫面。

  第二種是隻知其型別、套路而不知其詳情,多是科幻、動作、冒險、奇幻之類,就好像定製的餐食,要驚險刺激就可以絲絲冒汗,要血脈僨張就可以大汗淋漓,要婉轉曲折就可以香汗涔涔。

  第三種是全然不知故事要講什麼,或許有個曾經看到印象或許有個猜測,到底是桃源秘境還是桃園結義,是羅馬假日還是騾馬放假,要到看的時候才豁然洞開,就像一桌別人點的菜,上桌了才知道菜硬不硬、合不合口味。

  《寄生蟲》就是在第三種情況下看的。雖然有朋友的推薦,但考慮到他對電影的藝術性追求或遠遠高於一般人如我,而且又是韓國電影,因此我就沒有因為推薦和網站的高分而給以很高的期望值。而且期望值搞得太高,往往結論不佳。

  悲喜之間

  用喜劇的面目講悲傷的故事,因為有了歡樂,悲苦或許體味地更深,但卻不讓人那麼難以接受了。電影前半段,全家人上崗就業,刻意安排的輕鬆愉悅,讓人感到的卻是隱隱中充盈的不安,就像一個灌水的氣球,漲得越大越是讓人覺得隨時會爆;起高樓、宴賓客,等到豪宅宴飲,觀眾心裡都會猜到必定要出點事,果然眼見他樓塌了;然後一場雨,塌得有家不能回,是為家破;待到第二天,陽光普照,鶯歌燕舞中又殺得血光沖天,是為人亡。與一家人曾經身處仄逼的半地下室但卻自有歡樂相比,四個人只剩下兩個,剩下的一個身埋地下,一個身居地下,永遠兩隔了,就算是最後一個團聚的美夢,也被編導的鏡頭和觀眾的合理想象無情刺破。雖然是劇烈的劇情和情感變化,一波接一波的衝突往前推,卻讓人能夠理解、能夠接受。悲喜的交替看似就在兩三天之間,就在一夜之間,就在一場大雨,卻是一早就註定的了。

  不同的味道

  我們探究悲劇的源頭在哪裡呢。似乎是貪慾,主人公一家從扯謊開始,發展到做局、再到欺騙;似乎還有憐憫,為前任保姆開門引狼入室,又不忍心殺人滅口,卻被反殺;還似乎是貧窮,一切都是生活逼出來的。但從一開始,這群人物就已經被納入了悲劇的命運,考了四次大學考不上,全家失業,早就無法翻身了;與他們斗的也是同樣的人,狡詐而頑強的前任保姆,還有她在地下室躲了四年多的老公。他們身上都有同樣的味道,無論裝得多麼好,那股地下室的味道、地鐵的味道、窮人的味道,滲入骨頭滲出衣服,無論用什麼樣的洗衣粉,也洗不掉,換不了。

  從不同的角度讀同一個故事、同一個人,能讀出不同的意味。比如美麗的女主人,她身上是什麼味道呢?她至少是精明而又愚蠢的,善良而又偽善的,溫婉而又兇惡的,自信而又虛榮的,充實而又空虛的,甚至還能讀出階層固化、階級鬥爭,總之她沒有地下室的味道,雖然她不討喜,但她可能是與現實最接近的人。

  對比的隱喻

  故事總有前後對比,有的是一個事物前後的表現功用有所變化;有的是類似的一類事物前後進行呼應比較。比如一塊風水石,招來了財運,也招來了黴頭,還成為了傷人的工具,直到最後被棄之山野;那條內褲,是底層人做局害人的工具,也是高層人增加情趣的工具;主人家的小兒子幾年前被鬼魂嚇暈過,最後又被同一個鬼魂嚇昏死過去;還有不同地方的馬桶,不同品質的酒,不同時代的童軍等等。還有地下室,金司機從自家的半地下室,搬進了真正的地下室;前任保姆幻想著和丈夫住進豪宅,最後一起葬身豪宅;窮人家的女兒偶爾偷偷抽支菸,婦人家的太太忘情時候想的要毒品。這些是諷刺,抑或哀嘆呢?

  寄生蟲到底是寄生於老婆的丈夫,寄生於丈夫的妻子,還是有寄生於豪宅的一群;寄生蟲之間,到底是共生,還是下作而激烈的爭鬥;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結局是宿主除掉寄生蟲,還是寄生蟲殺死宿主,或者其實是宿主在寄生吸血於寄生蟲。

  在一出人間悲劇中,沒有人是無辜的。沒有人不是壞人,也沒有真正的壞人,每個人都在寄生於他人,每個都感到不夠幸福。

  悲劇可以讓人深思其悲劇性,因而比歡樂的結局更深刻,或許還能使人從悲劇中反思出希望之光。就讓我們把目光停留在一家人一起喝酒聊天拌嘴的日常,停留在人與人樸質交往間的簡單情感,停留在寄生的人對宿主扭曲而真摯的感恩,停留在女孩與補習老師跨越味道的界限怦然心動的偷偷一吻,讓幸福不要停留得太短暫。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7

  很久沒有一部韓國電影進入自己的視線了。前天看了奧斯卡的頒獎名單,這部電影讓我為之一驚,帶著拜讀希區柯克、黑澤明類大師的經典作品的心境在網上找了資源觀看,結果發現是一部偏商業電影,在文藝與商業的平衡中趨向商業,很失望,當然不可否認是一部優秀甚至優良的電影,但是匹配奧斯卡的四項大獎,甚至名作還有些差距。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電影的技術水平,無論是劇情的銜接還是各種反轉的過渡、處理都堪稱自然合理流暢,臺詞和佈景的設計都堪稱完美,意象處理也很優秀。導演秦俊昊社會學專業,所以作品也大多反映社會現實,以旁觀冷峻的口吻展現社會事實。這種視角很凸顯,很冷漠。讓觀眾沒有很強的代入感,似乎只是在向朋友,媒體觀眾講述隔壁鄰居家的一個故事。但是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黑色幽默的效果。這是導演的一貫特立獨行的風格。整部電影鏡頭的長短,人物的心理把控,劇情的走向十分精準,合理,並且採用了蒙太奇等手段吻合整部電影的立場和意境,可以說是一個成熟導演的掌控力。

  電影就是講好一個故事,但是放在經典電影的角度有很多硬傷。首先是劇情,得承認韓國藝術大膽前衛,通俗的話就是敢拍,無論是暴力還是性,都那麼凸出生鮮。劇情上富人家傻白甜的構想顯然不符合現實,從換司機,換幫傭等過程的無腦操作不符合主人成功商業家,家庭主婦的人設,導致故事顯得淺薄,蒼白,是可以更精彩的在矛盾的前提下碰撞出更多理性和感性的火花的。窮人家庭很快融入到富人家庭的角色和工作也顯得突兀,這麼有能力,會找不到工作嗎?然後一直沒看懂雯光的丈夫的復仇行為,顯得無計劃,無構想,大庭廣眾下直接實施,就算做好了同歸於盡的心理準備也顯得不夠深入生動。硬傷太多,不再一一挑剔,因為劇情已經比國產電影好太多了。

  其次是價值觀。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政治正確,主題深刻的傑作。無論是對北韓的嘲諷,對貧富差距的無情揭露,都堪稱經典。但是首先少了一項東西,愛情。孔子云,食色,性也。這部作品作為一部偏商業電影,無疑缺少愛情的產生、發展變化的橋段。導演無意對此主題傾注筆墨,但是一部經典偉大的電影是不能缺少人性中愛的成分。其次價值觀簡單,導演只是想講述一個善惡有報,貧富仇恨的主題電影,但是對現象的產生缺乏原因的探究和解決的方案,對背後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風尚缺乏解讀,無疑顯得有些稚嫩和膚淺。一部偉大的作品是要反映現實、擊中人性的,從這個角度考量,這部電影無疑是失敗的。

  這部電影在戛納摘得金棕櫚獎,奧斯卡四項大獎,從商業角度無疑是成功的,並進一步拉大和國產電影的差距。韓國電影喜歡打政治和色情的擦邊球,這部作品亦是如此。從商業電影的角度考量無疑是成功的,反映了韓國民眾的社會現實和心理取向,並且詼諧幽默。但是從文藝電影的角度,缺乏深度和辯證,不能算作經典。

  最後一個問題,誰是寄生蟲,為什麼會這樣?基澤一家是樸社長家的寄生蟲,樸社長家是資本主義的寄生蟲。或者說在獨特的韓國經濟模式中,窮人是富人的寄生蟲,富人是國家制度的寄生蟲,這樣一個扭曲病態的社會現實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自然壟斷結果。看完覺得,還是社會主義好,窮是窮了點,但是窮人富人都活得有尊嚴,有情操,有精神境界。

  結語,國產電影現實題材的還處於校園愛情階段,社會愛情初見苗頭,縱觀和對比先進國家的電影主題發展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要閉門造車和掩耳盜鈴,我們才有可能拿下第一個奧斯卡。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8

  韓國電影《寄生蟲》,講述一個貧困家庭,用邪惡手段入侵富裕家庭,最終失敗,家破人亡的故事。

  電影主要人物4個:父親基澤,母親忠淑,兒子基宇,女兒基婷。

  電影開始,基宇同學敏赫要出國,讓基宇幫忙做英語家教,學生是富家千金。敏赫臨走前說,回來之後要和富家千金談戀愛,暗示已經愛上她。基宇和基婷共同偽造大學文憑,順利獲得富家太太蓮喬的信任,成功入侵富裕家庭。基宇在補習過程中,漸漸愛上單純的富家千金多慧,搶了敏赫未來老婆。基宇覺得富家太太蓮喬頭腦簡單又大方,所以把妹妹基婷推薦給蓮喬,並且隱瞞了基婷的身份。

  基婷成為蓮喬兒子多頌的家庭美術老師,用高傲的姿態矇蔽了蓮喬雙眼,讓蓮喬深信不疑,基婷可以把多頌培養成大畫家。某天補習完畢,基婷見到富家主人樸先生,樸先生讓司機送基婷回家,基婷故意把內褲留在車裡。幾天後,樸先生髮現了內褲,解僱了司機。基廷向蓮喬推薦老爸基澤,也隱瞞了基澤身份。

  基澤成為樸先生的司機,樸先生滿意基澤的開車技術。電影演到這裡,充分展示基澤一家貪婪的本性。基澤和兒女合謀,讓富家保姆雯光過敏,去醫院看醫生,偽造雯光得了高傳染性肺結核並且吐血的假象。隨後,蓮喬解僱保姆,基澤向樸先生推薦自己的老婆忠淑,當然也是隱瞞了忠淑的身份。

  忠淑取代雯光,成為富家保姆,至此,貧困又貪婪的一家四口,全部入駐富裕家庭,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有一天,樸先生一家四口出遊,家裡剩下三隻小狗,基澤一家在別墅裡面肆無忌憚地狂歡。突然門鈴響起,前任保姆雯光到來,曝出了豪華別墅鬧鬼的秘密:地下室裡面住著雯光的老公。雯光也意外揭穿了基澤一家四口的秘密,要挾曝光他們。雙方爭執的時候,忠淑踢雯光下樓梯,造成雯光腦震盪死亡。

  幾天之後,雯光老公趁機逃出地下室,重傷基宇,隨後在多頌生日派對殺害基婷。基澤見狀,撿起兇刀刺向樸先生,然後躲到地下室,消失在眾人眼中。

  電影結尾,基宇返貧,基婷死亡,基澤躲在地下室不見天日,忠淑家破人亡。

  這部電影有幾個耐人尋味的細節:1、敏赫送給基宇的石頭,象徵財富和運氣,也代表好的開始。基宇不懂珍惜和感恩,妄圖用石頭砸死雯光老公,反被石頭砸傷頭部,失血昏迷,害人終害己;2、樸先生多次說,基澤身上有股說不出的味道,暗指貧窮的味道(窮酸勁)。這種味道,除了身上散發的,長期住在半地下室的味道,還有各種不良習慣(懶惰、虛假、貪婪、狡詐、放縱、嫉妒、目光短淺)深入骨髓的“窮人味”,惹人生厭。3、電影對樸先生和蓮喬的設定,有一個Bug。現實世界的富人絕對不是傻白甜,窮人覺得富人有錢才變得聰明,事實正好相反,富人因為聰明才有錢。所以,當基澤遞給樸先生高階保姆公司名片推薦忠淑的時候,樸先生上網搜尋便知真假,也能逃過殺身之禍,這是電影和現實的區別。

  不做寄生蟲,做人生的主人翁。光明正大賺錢,不走歪門邪道,努力讓自己、讓家人過上富裕生活,這是我看《寄生蟲》的感想。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39

  這幾天看完韓國電影寄生蟲,在這僅寫下自己的感受。

  剛開始兒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區做家教,服兵役兩年+高考考了幾次都沒考上,於是偽造學歷靠著高考的那幾年備考經驗就去了,一個真敢教一個真敢學,在此嚐到甜頭之後,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親人,幾經曲折想方設法把他們都調到富人區來工作。

  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比如說社長大人不喜歡別人逾越自己的線,認為司機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僱主與傭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來關係自己。窮人的父親認為富家的妻子是一個好妻子,是因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話也是電影的核心之一,“有錢而且善良,有錢所以善良”“錢是熨斗,能把一切東西都熨平”所以在這裡畫一個問號,是因為有錢得變得善良麼

  常年住在地下室與富人區的小別墅形成鮮明的對比。下大雨的時候地下室時最慘的,所有的水都堆積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窮人家的姐姐為防止馬桶茲水,坐在馬桶上抽著廉價煙的無奈;相反富家人天氣好與不好沒什麼大礙,生活依舊過得沒差。最後刺死社長大人的是有味,一個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長鄙人的眼神徹底擊垮了窮人父親最後的掙扎,衝動的刺向社長,社長大人一家永遠不會知道有味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多麼大的恥辱。

  看完影片,階級很難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麼,很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這幾天看完韓國電影寄生蟲,在這僅寫下自己的感受。

  剛開始兒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區做家教,服兵役兩年+高考考了幾次都沒考上,於是偽造學歷靠著高考的那幾年備考經驗就去了,一個真敢教一個真敢學,在此嚐到甜頭之後,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親人,幾經曲折想方設法把他們都調到富人區

  來工作。

  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比如說社長大人不喜歡別人逾越自己的線,認為司機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僱主與傭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來關係自己。窮人的父親認為富家的妻子是一個好妻子,是因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話也是電影的核心之一,“有錢而且善良,有錢所以善良”“錢是熨斗,能把一切東西都熨平”所以在這裡畫一個問號,是因為有錢得變得善良麼

  常年住在地下室與富人區的小別墅形成鮮明的對比。下大雨的時候地下室時最慘的,所有的水都堆積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窮人家的姐姐為防止馬桶茲水,坐在馬桶上抽著廉價煙的無奈;相反富家人天氣好與不好沒什麼大礙,生活依舊過得沒差。最後刺死社長大人的是有味,一個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長鄙人的眼神徹底擊垮了窮人父親最後的掙扎,衝動的刺向社長,社長大人一家永遠不會知道有味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多麼大的恥辱。

  看完影片,階級很難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麼,很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這部評分的電影果然是不走尋常路,整部電影劇情離奇,人物刻畫深入,甚至連每一個細節都極其注意,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叫好,果然是一部高質量電影。

  但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是他劇情背後的象徵意義,一家人依靠“精湛”的表演技能,混進了一家高收入家庭,當上了寄生蟲的生活,儘管手段很卑鄙,帶著欺騙,帶著狡詐,但整體來說“表演”的很讓富人家庭沉浸其中。直到另一個“寄生”家庭的出現,讓整部電影進入了黑暗而離奇的情節之中,最終的惡性殺人事件,直到最後靠著摩斯密碼隱蔽交流的劇情,都讓人感覺到窒息。

  相信韓國人看這部電影非常有感覺,因為據說韓國目前現在的社會狀態就是兩極分化極其嚴重,而且階級性讓人瞠目。電影中富人家庭的男主人討厭窮人身上味道的細節描寫讓寄生家庭的男人迸發出撕心裂肺的瘋狂。尤其是在富人家庭沉浸在雨後天

  晴,美好生活之中,寄生家庭的自己的家卻已經被大雨淹沒,什麼東西也沒有留下來,彷彿窮人家庭只能在見不到陽光、視窗被人撒尿的地下室生活,即使寄生生活也是藏在沒有人知道的地下暗室之中。

  這難道不是社會的一種象徵意義麼不愧說韓國是一個人性非常慘烈的社會,社會處於長期的兩極分化,矛盾一觸即發,當寄生蟲的尊嚴被一次次打破以後,血腥的反抗就成為一種必然。

  而我們不都是這種寄生蟲麼我們寄生於我們的社會,寄生於某個公司,甚至寄生於某個家人身上,我們看似光鮮美麗,甚至有一種高大上的生活尊嚴,但如果寄生狀態崩塌,或者自己寄生的狀態被踐踏,甚至被侮辱,即使你覺得你的寄主是一個好人,那也要面臨著你對這個不公平社會的反抗,而這種反抗可能是無聲的,可能是一觸即發的,甚至是“正能量”般的“出人頭地”就像最終電影中兒子的“偉大”計劃。

  如果一個社會,底層人士沒有通暢的上升渠道,或者上升渠道極其狹窄,“寄生蟲”就會越來越多,甚至會有一天反而徹底毀滅寄主。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40

  這次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獎的確是驚喜,卻又是意料之中。這部影片首映時就收到韓國總統文在寅發來的賀信,可見大家對這部片子重視程度。

  這部影片將韓國近年來與日俱增、矛盾頻發的貧富差距問題演繹地淋漓盡致。片頭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爹媽下崗,兒子基宇當完兵補習了四年仍考不上大學,女兒基婷畫畫頗有天賦卻無力負擔專業學習。一家人圍著昏暗的燈光加班加點糊披薩盒補貼家用。

  一家人的命運隨著基宇的高中同學敏赫捧著塊發財的到來而出現轉機。敏赫即將出國留學,介紹基宇給樸社長的女兒多慧實習功課。基宇拿著妹妹偽造的完絲合縫的假學歷,去了樸家。

  進入樸社長家,要登上一層層的臺階,和金家昏暗無光的地下室形成強烈反差,影射出貧富階級之間的天壤地別。

  基宇成功取得家教職位後,和這位天真的富家少女暗通心曲,獲得芳心,又將妹妹基婷偽裝成留學美術老師,介紹進樸家教小兒子畫畫。基婷也是演技驚人,把樸太太哄得一愣一愣,真以為八歲的兒子有心理創傷,需要基婷的藝術療法。兩兄妹入駐樸家後,設法擠走了司機女傭,將爹媽都弄進來。

  一天樸家外出給小兒子過生日,金家可謂是遂心如願,自在地享用這處豪宅,舉杯歡慶擺脫終於地下室的黑暗生活。然而這份愜意卻被急促的門鈴聲打破,原來是樸家之前的女傭,她回來取落下的東西。這時才發現一個驚天秘密,廚房酒櫃旋關開啟後,通往一個地下室,女傭丈夫為逃債躲在裡面已多年。

  女傭的丈夫面色可怖,不成人樣,他老婆哭訴他們早年謀生嘗試經營小買賣破產,政府補貼沒有他們的份,淪到四處被人追債,無處藏身。她跪下金家人放過他們一條生路,哀求金母每日送一次吃的給丈夫維生。

  其實金母和基婷都心有不忍,但他們一家的關係敗露,恐被樸社長家發現,還是決心除掉這對可憐夫婦。正當兩家大打出手,樸社長家突然折返,金家人狼狽不堪地逃回地下室。

  一路上的長鏡頭,刻畫出他們的落魄,金父帶著兒子女兒回家後突遇漲洪水,大水倒灌進整個地下室家中,基宇從汙水中搶救出那塊敏赫送的帶來好運的發財石。

  第二天,樸太太準備在家開派對,給小兒子補過生日。基宇抱著那塊發財石,走向酒櫃後的地下室,決心除掉阻礙他們一家通向財富好運的攔路石。不料女傭丈夫掙脫繩索,反將基宇擊倒後,走出地下室,從廚房拿了把長刀,衝向人群。

  此時樸家正在狂歡,基婷端著蛋糕站在中央,徑直被捅中胸口。正當混亂中,樸家兒子嚇昏,樸社長命令正抱著女兒,捂住她傷口的金父把車鑰匙給他。金父看到樸社長擤住鼻子的滿臉嫌惡相,無意識地捅向了他。

  兩家住在地下室的人們為爭奪地上的生活,鬥得你死我活,樸家卻一無所知。然而牽連其中被害。編劇也許想籍此告誡上層階級,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若不關心社會公平公正,終將身受其害。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41

  這部評分9.0的電影果然是不走尋常路,整部電影劇情離奇,人物刻畫深入,甚至連每一個細節都極其注意,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叫好,果然是一部高質量電影。

  但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是他劇情背後的象徵意義,一家人依靠“精湛”的表演技能,混進了一家高收入家庭,當上了寄生蟲的生活,儘管手段很卑鄙,帶著欺騙,帶著狡詐,但整體來說“表演”的很讓富人家庭沉浸其中。直到另一個“寄生”家庭的出現,讓整部電影進入了黑暗而離奇的情節之中,最終的惡性殺人事件,直到最後靠著摩斯密碼隱蔽交流的劇情,都讓人感覺到窒息。

  相信韓國人看這部電影非常有感覺,因為據說韓國目前現在的社會狀態就是兩極分化極其嚴重,而且階級性讓人瞠目。電影中富人家庭的男主人討厭窮人身上味道的細節描寫讓寄生家庭的男人迸發出撕心裂肺的瘋狂。尤其是在富人家庭沉浸在雨後天晴,美好生活之中,寄生家庭的自己的家卻已經被大雨淹沒,什麼東西也沒有留下來,彷彿窮人家庭只能在見不到陽光、視窗被人撒尿的地下室生活,即使寄生生活也是藏在沒有人知道的地下暗室之中。

  這難道不是社會的一種象徵意義麼?不愧說韓國是一個人性非常慘烈的社會,社會處於長期的兩極分化,矛盾一觸即發,當寄生蟲的尊嚴被一次次打破以後,血腥的反抗就成為一種必然。

  而我們不都是這種寄生蟲麼?我們寄生於我們的社會,寄生於某個公司,甚至寄生於某個家人身上,我們看似光鮮美麗,甚至有一種高大上的生活尊嚴,但如果寄生狀態崩塌,或者自己寄生的狀態被踐踏,甚至被侮辱,即使你覺得你的寄主是一個好人,那也要面臨著你對這個不公平社會的反抗,而這種反抗可能是無聲的,可能是一觸即發的,甚至是“正能量”般的“出人頭地”,就像最終電影中兒子的“偉大”計劃。

  如果一個社會,底層人士沒有通暢的上升渠道,或者上升渠道極其狹窄,“寄生蟲”就會越來越多,甚至會有一天反而徹底毀滅寄主。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42

  知道電影名字時,以為韓國又出災難大片,看到一半重新審視名字,才知不是講自然環境的寄生蟲,而是講人文環境的寄生蟲。

  而直到剛剛,我突然發覺,人除了是寄生蟲,體內也有寄生蟲,那便是——貪慾。

  一開始,金司機一家在半地下室的家中,想的不過就是有工作,能生存。但後來,他們在豪宅裡喝著香檳的時候,夢想著的是成為豪宅裡的人,永遠住在這樣的地方。

  基宇冒充首爾大學生去上課時,我還擔心他會不會有暴露的危險。但我小看這小子了,沒想到他非但不害怕暴露,還帶著妹妹基婷一起偽裝進來。最後,擠掉了豪宅原來的司機和管家,一家人全部進豪宅工作。

  「在這裡不得不佩服基婷的聰明,沒有她,這些肯定都無法實現。」

  你說進來工作就工作吧,勤勤懇懇賺賺錢也好。但是,基宇幻想和多慧在一起,金司機幻想成為這一家的親家,甚至他已經得意地把這裡當成自己家。

  而這時忠淑說了一句話:假如樸社長突然回來,你這個人會像蟑螂一樣躲起來。忠淑的話無疑將電影推向了高潮,直指他們這些人就是富人家中蟑螂一樣的寄生蟲。

  當然,電影也毫無懸念地讓這句話得到了印證。樸社長一家因暴雨導致無法露營而回家,他們四處逃竄,最後和蟑螂一般躺在桌子下的垃圾裡一動不敢動。

  這時候樸社長說聞到金司機身上的味道,還跟妻子說金司機好幾次差點越線,也還是越線了。

  我想越線應該是指金司機詢問他愛不愛自己的老婆,樸社長聽到這話確實不高興。這條線便是他把自己和下流社會的窮人區分開的界線。

  金司機以為自己進入了上流社會,便成了上流人士的朋友,連談話,都妄想平等,而忘了自己不過只是傭人,這一點,樸社長一家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聽到樸社長這麼說自己,金司機心裡的衝破底層階級想法更強烈了。尤其在冒雨逃竄離開樸社長家回到自己家,看到家已經被暴雨淹沒的時候,又想到前管家的丈夫在地下室的景象,他心裡可能已產生寄生上流的想法,所以他說有了計劃。

  當他們躺在體育館的臨時收容所,金司機告訴基宇人不該有計劃,沒有計劃就不會出錯,一開始沒有計劃的話,發生什麼事都無所謂,殺人也好,賣國也好。這時,我想他可能產生了殺死前管家一家的想法,把知道真相的人殺死,自己一家就可以寄生在這豪宅之中。

  然而這時候基宇向他道歉,為所有一切道歉,還說由自己負責好了,這時候基宇的想法也是殺死知情人。

  而基宇說懷裡的石頭一直粘著他,應該是說慾望讓他無法擺脫,以至於走到這一步。畢竟,他進入豪宅也是從這一塊石頭開始。

  當基宇開啟地下室的門,打算用這塊石頭結束前管家一家的性命時,卻被前管家丈夫用這塊石頭砸了自己。這無疑是讓人唏噓的,卻又合乎邏輯。

  多頌的生日趴上,金司機心事重重無法專心配合,還試探提到樸社長很愛夫人,樸社長終於還是生氣了,說反正今天算加班,你就當作是工作好嗎。這種僱傭的階級關係,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最終,金司機看到自己家人全部受傷,樸社長衝他大喊要鑰匙,看到樸社長捂著鼻子撿鑰匙的時候,他面無表情地向樸社長刺出那一刀,便躲到了地下室,成為和前管家丈夫一樣的寄生蟲。

  刺出這一刀時,金司機變得面無表情,結合之前和基宇說的人不該有計劃,金司機在這裡應該屬於衝擊上流社會無望的絕望境地,意識到自己衝破階級枷鎖的不可能性,所以最終毫無感情地刺向了讓自己感受到階級區分的上流人。

  人類寄生蟲最終毀滅了樸社長一家人,慾望寄生蟲也毀滅了金司機和前管家一家人。而地下室的存在,不過就是一個載體,讓他們成為寄生蟲的,從來不是這地下室,而是貪慾。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43

  這幾天看完韓國電影 寄生蟲 ,在這僅寫下自己的感受。

  剛開始兒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區做家教,服兵役兩年+高考考了幾次都沒考上,於是偽造學歷靠著高考的那幾年備考經驗就去了,一個真敢教一個真敢學,在此嚐到甜頭之後,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親人,幾經曲折想方設法把他們都調到富人區來工作。

  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比如說社長大人不喜歡別人逾越自己的線,認為司機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僱主與傭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來關係自己。窮人的父親認為富家的妻子是一個好妻子,是因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話也是電影的核心之一,“有錢而且善良,有錢所以善良”“錢是熨斗,能把一切東西都熨平”,所以在這裡畫一個問號,是因為有錢得變得善良麼?

  常年住在地下室與富人區的小別墅形成鮮明的對比。下大雨的時候地下室時最慘的,所有的水都堆積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窮人家的姐姐為防止馬桶茲水,坐在馬桶上抽著廉價煙的無奈;相反富家人天氣好與不好沒什麼大礙,生活依舊過得沒差。最後刺死社長大人的是有味,一個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長鄙人的眼神徹底擊垮了窮人父親最後的掙扎,衝動的刺向社長,社長大人一家永遠不會知道有味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多麼大的恥辱。

  看完影片,階級很難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麼,很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44

  韓國電影《寄生蟲》的情節比較離奇而且驚悚。

  長期居住在地下室的金基澤和他的老婆兒子女兒一家人,全部失業在家,靠糊一些快餐店的紙盒子維持生計,但就是這種活計都做得勉勉強強不能達到驗收標準。兄妹倆蹭著別人家的WiFi,在時斷時續的手機網路上查詢是否有應聘的通知訊息。好運似乎突然降臨到兒子基宇的頭上,他的朋友介紹他去一個富裕的社長家做家教。他把自己偽裝成海歸博得了社長太太的信任,卻偷著和社長的女兒談起了戀愛,緊接著又編造謊言把妹妹基婷引薦給社長的兒子做圖畫老師。他們兄妹倆用卑鄙下流的手段使毫不知情的社長辭退了自己的司機,社長太太辭退了家裡融洽相處了四年多的女傭,金基澤和他的老婆也先後登堂入室,一個開起了豪華的私家車,一個成了打理家務的女傭。一家四口皆大歡喜地大把大把賺起了社長家的鈔票。但是好景不長,正當身份大轉變的四口人趁著社長一家人外出露營,得意忘形地在社長家的客廳裡大吃大喝大鬧嗨皮到最高潮的時候,前女傭的到來打破了他們的美夢,識破了他們的詭計,並揚言要報警。更讓人意外的是,社長家的地下室裡還長年累月住著一個靠女傭老婆偷運食物賴以生存的欠下鉅款被人追殺的男人。這彷彿又是一條充滿隱患的“寄生蟲”,後來他窮兇極惡地殺害了基婷,並用石頭把基宇砸得頭破血流差點成一個傻子。在爭鬥中最先喪命的是先前的女傭,她被辭退前的嫻雅和辭退後的卑微再到發現真相後一副極端醜惡兇狠的嘴臉完成了一系列的大變臉,她對基澤一家的羞辱和勢不兩立的決然,是她命喪黃泉的前因。

  世間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都是還沒有得到那個最後的“果”,或者確實已經得到卻不知道反省的人。不知道反省的人總是把責任歸咎於別人,都是別人的錯,都是運氣不好,全部是一堆客觀原因。基宇基婷兄妹為了攆走前女傭,惡毒地用水蜜桃絨毛去暗害過敏體質的女傭,致使她氣喘咳嗽大發作,被女主人懷疑患有肺結核。這種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最後也得到了報應。

  影片裡的窮人和富人之間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富人對窮人的鄙視,窮人對富人的憎恨,都是矛盾最後被激化的根本原因。居住在地下室裡的窮人身上散發出的不潔氣味兒,是社長一而再再而三提及的嫌惡。他和社長太太或明或暗表示出的優越感,是貧困階層的人無法忍受的。這種階層矛盾的激化最後以基澤狠命刺向社長胸口的那一刀,達到最高潮。那是長久憋屈後的本能發洩,他自己都不知道這一事件是怎麼發生的,他只看見了昏迷的基宇滿頭鮮血和在地上垂死掙扎的基婷胸口不斷擴大的殷紅。社長臨死也不知道基澤為什麼會給自己一刀,他眼中的基澤是一個言聽計從、穩重溫和脾氣好得很的下屬。殺了人的基澤只能長期躲在社長家的地下室裡,像見不得陽光的老鼠那樣靠深夜出來偷些冰箱裡的食物維持生命。這也是他的報應。

  基宇恢復了正常,他幻想著掙很多很多的錢,買下那所社長太太一家已經搬離的“凶宅”,讓父親走出陰暗的地下室,在一片和暖的陽光中,他們終於能夠相擁在一起。

  金錢至上的社會里,“錢”就是唯一的信仰,擁有很多很多的錢,就是大眾的夢想。

  毫無同情心和道德感的基婷死了,她結束了自己窮人的短暫生命,不知道下輩子是否能投胎到一個富裕的家庭,再也不用偽裝不用提心吊膽地過生活,那時候不知道她是否會善良一些,作為一個富家女也能有一點悲天憫人的情懷,更加可愛一點溫暖一點同情心多一點?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身教勝於言教。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思想,所以不要總是指責孩子,父母首先應該反省的是自己。

  基宇和基婷的行騙是和自己的父母事先策劃好了的,或者說兒女來策劃父母極力配合。夫妻倆還把兒女的騙術引以為豪,並置身其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促使悲劇的腳步一步步更加接近最慘的那一幕。他們毫無原則性的自私自利和損人利己,沒有善良的同情心只有本性的兇殘惡毒,都潛移默化地傳給了自己的兒女,最後的家破人亡也是他們的報應。

  所以要相信因果報應,種瓜不可能得豆,你希望孩子怎麼樣首先自己就要怎麼樣,你的道德標準就是孩子的標準,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讓人信服。

  我們要像植物那樣積極向上,抗拒一切向下引拽的負能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總是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往下拉扯著,消極墮落沉淪下去彷彿比積極樂觀努力向上更容易。

  社長和社長太太深夜的一場親熱戲揭示了一個真相,外表光鮮身居高位一慣正兒八經的社長內心也有嚮往低俗的陰暗角落,賢妻良母似的社長夫人渴望著放縱,人的本性都具有掙脫束縛變成另一個更加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自己的衝動。人性與生俱來的惡藏在每個人的體內,靜候著窺探著騷動著,等待一個蠢動的機會。所以說“善惡就在一念之間”,看你是用善戰勝惡還是被自己的惡吞沒。

  清貧而善良和富貴而悲憫同樣使人尊敬,最可厭惡的是窮且卑劣或富且驕淫。

  窮或富不是評價一個人的關鍵詞,重點是人品。窮人可以透過自身努力來改變處境,過上力所能及的生活;富人也可以透過修身養性來達到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有,或者樂善好施運用錢財回報社會。這樣,社會就會更加和諧,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寄生蟲》電影觀後感 篇45

  如果要拍一部從蟑螂的視角出發的電影,大概會很像《寄生蟲》。當然,前提是每隻蟑螂有自己的螂生、個性、家庭,還有與彼此溝通的方式。片中某個角色匍匐爬行時的樣子,真的就如我遇過的蟑螂那樣,在我開啟燈的那瞬間,爬行的它乍然而止,好像在等待我動靜,以便思考下一步策略,順便祈禱我沒發現它。

  由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今年獲得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寄生蟲》,描述貧窮的金家四人住在破爛的半地下室屋子,環境雜亂、父母失業,與一雙兒女只能靠些零工維生。一天,兒子基佑的朋友要出國,將一位有錢的家教學生,轉給基佑指導,讓他獲得進入富有人家大門的機會,認識樸家有錢的一家四口……

  《寄生蟲》有許多充滿黑色幽默的惡趣味,這貧窮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頑強討生存,善於計劃與操弄,電影有一大部分由於金家人的計謀,搞得像《瞞天過海》系列那種劫盜片一樣,非常有趣。但後面的發展,實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之外,劇情越來越瘋狂也越來越緊張。更厲害的是,導演融合黑色幽默與絕望感,拍出一幕幕荒唐的情節,但這些離譜誇張的情況放在社會狀況的脈絡下看竟很貼近現實。在爆笑背後,頗令人傷感。

  階級的符號、象徵與意味,在許多小地方不斷出現。連用個Wi-Fi都得像寄生蟲到處找宿主的金家,他們的窮兒女知道面對有錢僱主最好取英文名,明白在上流社會怎麼混比較顯得「高階」。有錢親戚去世留下裝飾用的石頭,對窮人根本沒屁用,最後石頭的「用途」是個殘酷對照,真正反映了「這(造景石頭)是什麼,能吃嗎?」一般的憤世。

  窮男與富千金的家教關係,剛開始看起來像是男生利用優勢佔女生便宜,但看到後面會理解窮男終究是個寄生蟲,被富千金拿來滿足自己的想像。兩個人家窗戶看出去的景象大異其趣,窮人窗戶緊鄰大街,一片醜陋的灰,政府除蟲人員在街上噴藥,只要開著窗,藥就自然噴進家裡了,金家父親還說這樣可以免費除蟲,但真正要被除的蟲的根本是他與家人吶;有錢人家的窗外則是一片綠地,甚至基佑剛按完樸家門鈴,大門微微開啟時,雖還看不到其他東西,卻已經見著幾叢綠意,生氣盎然。

  樸家女主人第一次出現時,全身穿著優雅的白色衣著,那種白不是窮人穿得了的白,窮人的生活型態沒法讓那純潔的白色衣物維持超過一分鐘,總會弄髒些什麼。但更殘酷的階級代表物,是味道,這是窮人怎麼假裝怎麼遮掩都弄不掉的,而樸家人對窮人味過敏。

  傳統英式「樓上、樓下」(upstairs downstairs)的階級分野,在這變成地上、地下。能在見得到陽光的地面上生活,是一種特權,樸家女主人也提到她好多年都沒搭過地鐵了。地球上的人口(或宜居土地稀有度)越來越發展成窮人得住地下室、搭地鐵、在蟑螂最多的地方生活,把上面的空間留給富人。

  不過,樸家人雖有點勢利眼,但他們並不殘酷壞心,只是因生活舒適,讓他們軟化到有些傻氣天真、講出白目的話也不自知;而金家雖可憐,但有時候也做得太過分。總之整部片裡沒人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導演讓觀眾的同情心吊在鋼索上,增加道德問題的複雜度,以及凸顯真正的問題是體制,是系統,不是個人。每個個人只是根據自己所在的位置,儘量求生罷了。

  貧富差距小的時候,社會不同階層是有機會共存互利的,大家都過得下去,只是賺多賺少的差別,此時仇富是不智的,因為上層如果賺得多,下層可以一起雨露均霑;但當差距越大,各階層的平衡越來越脆弱,下層到底會敬佩上層的本事、還是蔑視上層的特權?有時是隻是一念之差。當蔑視與憤怒的情緒太強的時候,階層的恐怖平衡就會裂解,高低階層彼此雖然需要對方,但不再有尊重、不再把對方當人看,只想強取豪奪以求生存,敵意越來越大,寄生蟲只能不斷啃噬到連宿主都活不下去,而寄生蟲之間更是要弱弱相殘。

  人太苦的時候實在難有人性,在做垂死掙扎時,只有動物本能是真的,任何所謂人性與惻隱之心都是奢侈、甚至會害自己失去生存機會。看看電影,想想現實,會發現這種寄生蟲的比喻,與我們的現實差距並沒有想像中大,至少,就算現實世界的窮人還沒到「寄生」的地步,但處境已經與蟑螂距離不大了。

  導演高明之處,在於他並非大張旗鼓地把議題塞進你腦袋裡,也不像《我是布萊克》那樣不斷以各種生活慘況激發觀眾的同情心,奉俊昊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吸引你走進去,讓你好奇、讓你渴望,等你深陷其中,你已經進入漩渦裡面、邊哭邊笑邊不自覺地去思考它隱含的意味與思考。這點其實有些類似導演喬丹·皮爾今年新作品《我們》,但《我們》的隱喻紛雜,背後邏輯也有多處說不通,相較之下《寄生蟲》的各式比喻是更細膩而高明的。

  《寄生蟲》的場景設計很用心,大部分故事發生在樸家大宅,是個極簡風格宅邸,非常開闊,卻又有很多角落可以藏秘密;一場暴雨讓金家人衝回家的路上,則帶著觀眾看見所謂「半地下室」住宅所在的社群,是如何讓人的生存成為如蟑螂一般的型態。劇情設計埋著許多伏筆,閃爍的燈、臺式古早味蛋糕店、富有人家兒子的心理狀況,都成為前後呼應的線索。有些畫面在獨具慧眼的荒謬組合之中透出特別的心境,例如一幕滂沱大雨水管破裂馬桶噴屎,卻有個角色坐在馬桶蓋上壓著一堆屎尿水一邊冷靜抽菸,那種認命荒謬好笑又讓人難過,因為該角的淡定讓觀眾明白,這肯定不是他人生面臨過最屎尿橫流、最狼狽的處境。

  《寄生蟲》很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電影——我指的是,它在技術、劇本與演出方面都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但也絕對能讓大多數主流觀眾喜歡,就算是個平日工作與家庭都忙碌、只想輕鬆看電影享受娛樂的人,我都能放心推薦。其實,介紹各式電影這麼多年,深感推薦某些佳片很不容易,因為我也曾經沒日沒夜加班過、也全職照顧過兩個年紀差不到一歲半的娃娃,我瞭解不是所有觀眾都有餘裕,能在難得的休息時間欣賞題材較為嚴肅、沉悶、痛苦的片。我站在推薦電影的角度,常為許多好片扼腕,但也能站在觀眾的角度理解,有時真的只想放鬆一下、不想被悶到,而《寄生蟲》讓我完全不需要有掙扎,可以非常放心地叫大家都去看吧,真的精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