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通用13篇)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通用13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

  疫情以來,第一次走進電影院,為的是管虎的《八佰》,我知道,管導不會讓影迷們失望,無論是小人物題材的小製作,還在這樣一部還原真實歷史故事的大製作電影。

  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

  感謝管虎在和平年代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著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

  再一次看到管導作品常用的色彩突出手法,近乎黑白色的戰場中,留著鮮血的白色不倒駿馬,表現中國軍人毅力不倒的獻身精神和預示受盡欺辱的中華民族終將會屹立在世界之巔。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

  個人建議是非常值得走進影院觀看,因為,震撼,感動,真實!

  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

  和平年代,國人,需要被喚醒這種民族精神。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2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後忍不住思考,並且去了解背後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後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型別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彷彿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鬥。“隔岸相顧,盼願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禦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無論大家以何種角度去解讀這部電影,文明理性討論。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3

  今天我懷著一顆激動的心,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電影《八佰》。

  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犧牲的英雄。它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日夜,誓死保衛祖國防線的事情。整個過程扣人心絃,還有許多情節讓我們不由的流下了淚水。

  這一段是最讓我振奮的——當時四行倉庫已被日軍包圍,而且到處都是激烈的轟炸聲,然而駐守倉庫的國軍就連一面國旗都沒有,這時河對岸有人把國旗綁在自己的身上,冒著生命危險把它交給到了戰士手中,國軍英雄不懼犧牲把國旗在四行倉庫的頂層高高升起,民眾們也為此而感到振奮,他們在不停地歡呼,每個人都咬著牙,含著淚!

  這時日軍也發動了更加瘋狂,殘暴的進攻。為了應對日軍的進攻,英雄們也組織了敢死隊,他們把炸藥綁在自己的身軀上,前仆後繼,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擋了日軍的一次次進攻。對岸的民眾看到此景都憤怒的攥緊了拳頭,真想衝上去同他們一起戰鬥,此時的人們心中是多麼的憤怒,多麼的悲痛!而我們的英雄又是多麼的英勇,多麼的無畏!

  日軍眼看久攻不下,又開始用轟炸機對倉庫狂轟亂炸,他們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們的國旗,摧毀我們的意志,而我們的軍人毫不退縮,他們用鮮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幟,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中國不會亡。

  影片結束時,我的心一直是激動的,憤怒的,拳頭也是緊握的!

  最後我想說:同學們,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師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珍惜當下,努力學習,懂得感恩,報效國家!向為了和平而流血犧牲的先烈致敬!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4

  昨天晚上,我聽吳羽倫說《八佰》這個電影他希望大家去看看,正好昨天晚上媽媽有空,又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於是她帶我去看了這部電影,說是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讓我體驗一下戰爭的殘酷與血腥,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多廢話了,我們談一下觀後感吧!

  這部電影名字聽上去感覺沒啥不同,但其實是一部戰爭片。它不像《三體》那樣悲慘,不像《星球大戰》那樣科幻,不像《樂高大電影》那麼古怪,但人氣和評價很高。這是因為人們都被電影人物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很多人看著看著都哭了,不是嚇哭而是感動得哭。影片中守衛上海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最後為了守住上海租界,保護兩百萬人,奮勇作戰,為國捐軀,英勇無畏,幾乎全部壯烈犧牲,只有一個倖存者。他們都為國家為人民拼盡了全力,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尤其是看到最後他們過橋的片段時,看到他們都死於日本軍隊的炮火之下,我心裡只想復仇,但仔細想想,這樣我們不就和日本鬼子一樣了嗎?這些勇士的精神值得後人稱頌和紀念。

  透過這部影片,我明白了幾個道理:

  1、打仗不像你所想的一樣,戰爭是殘酷的,生命只要一次。

  2、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3、為了國家和人民,有時候自己生命就不那麼重要了。

  4、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也許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是最真實的宣誓!所有的中國人都站起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5

  一條蘇州河,一岸是槍林彈雨的人間地獄,一岸是霓虹璀璨的人間天堂。人與人的隔膜障壁,幾乎絕望的刺眼對比,再現了抗日戰爭背景下真實的中國。

  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管虎導演把這場真人秀展現出來的戰爭的殘酷,還有人性的光輝。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竊笑,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之外的熒幕外那群看得熱血沸騰,欲罷不能但又幫不上忙的看客中的一員。

  於是我看到了影片最震撼的鏡頭:一個個士兵排著隊,身上繫著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上跳下去的時引爆,好讓敵軍的銅盾土崩瓦解。個別人還能跟別人說上一句:綁緊點。敵人誇下海口說三個小時能拿下四行倉庫,說實話,我差一點就信了,因為要知道七十多年前的國家和軍隊太弱了,那時的軟弱,就像那時的苦難一樣刺眼。

  這些普通人趕上了一場戰爭,骨子裡帶著點血氣,想活命的心思動過,但時局不好,走太丟人,乾脆都死在這兒吧,都能落個好名聲家裡的牌位都好了¨¨我的心隨著影片的推進而推進,眼見著一個個到死衣服破破爛爛、渾身髒兮兮的人倒下了,他們演了一場生命中最大的戲。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6

  古往今來,我們從不同的電影中看到了中國悲哀與痛苦的歷史,中國的歷史短短几部電影怎能講完,所有的電影結合起來也只不過是中國屈辱史的四分之一罷了,每一個事件的失敗與勝利都被記錄下來,永不會忘卻,在那棟大樓中只有四百人的軍隊,卻對外打著有八百人的口號,河的北面是繁華的大街,南面則是炮火不斷的戰爭。在那棟樓中,有人被無顧捲入想要逃走,有人熱血澎湃想要加入,記著想要告訴中國人民,那些戰士憔悴的臉龐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安全,為了將國旗升起,中國軍隊用身體當旗杆立起他們的希望,也是中國沒有倒下的標誌,一個個戰士從四行倉庫跳下,為了不讓日本得逞,以自己為炸彈的承載物去為祖國效力。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但在中國人心中他們是中國的主角,他們都怕死,又有誰不怕死呢?他們也有自己的孩子,母親,家人,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他們別無選擇,只有犧牲才能讓未來的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不讓他們承受像自己一樣的痛苦,或許在他們的電影中不是主角,但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卻留下了比主角還重要的地位。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7

  1937年淞瀘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團留守四行倉庫。面對日軍數萬人的圍迫堵截,他們沒有退縮,而是死守陣地。

  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幕是:國軍戰士們面對敵人撐起的鋼鐵陣,他們立刻了解到敵人的意圖。以鋼板為保護罩,掩護下方日軍砸開牆體。即使子彈無法穿鋼板,手榴彈被鋼板一次次彈開,他們想出了一個極端的辦法,一個戰士率先在身上綁上炸彈,站在視窗前,拉下引線,雖然此時他已中彈,但還是縱身一躍,重重地砸在鋼板上,順利落入鋼板下方,正在此時,伴隨著敵人目瞪口呆的眼神,炸彈引爆了,那一片的敵人無一生還。奈何敵人這麼多,又補上了鋼板陣,於是戰士們紛紛效仿之前那位英雄,前赴後繼地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些日本人簡直是屠手!”隨著代表團的驚呼,我才幡然醒悟:是啊,日本人以幾萬人來圍攻524團420號人,甚至動用了重炮、毒氣彈以及飛機,甚至殺死了租借的平民,哪怕是租界也無法阻擋貪婪的日本,而524團的全體人員,就是數位屠龍勇士,屠的是日本人的邪惡之龍、貪婪之龍!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8

  昨天我們在段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戰士們奮勇抗敵英勇戰爭的形象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離去。

  影片中租界是一片祥和的地方,他那裡沒有戰爭,而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戰火紛飛的戰場。租界裡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然而河對面戰場上橫屍遍野。戰火紛飛。雖然敵人的攻勢猛烈,但戰士們卻一波一波地扛了下來。敵人們的武器先進。但戰士們英勇無畏,絲毫沒有畏懼之心。敵人攻勢越來越猛了。軍隊裡的戰士絲毫沒有畏懼,但也有貪生怕死之輩,可是最終他們堅持了下來,與將士們一起對抗敵人。從馬棚裡放出來的白馬在戰場中奔跑,這匹白馬代表著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嚮往。敵人攻勢越來越猛烈了,他們決定撤退了。

  一些勇敢計程車兵們身上綁滿了手榴彈,一邊喊著娘一邊縱身躍下,看著河對面的年輕人為了一根電話線倒在了血泊中,還有那面旗幟在戰士的拼搏中一次次的飄揚在半空中。我為戰士們驕傲,也為戰士們留下了眼淚。他們準備撤退時。敵人卻早有預謀。用一顆閃光彈發現了士兵們的準確位置。士兵們沒有畏懼一步一步的衝上去可傷亡慘重,再沒有退縮,沒有畏懼,部分士兵撤離了。可有些人卻永遠留在了這片戰場上。

  影片最後一匹白馬從廢墟中走出來這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就像看了影片之後你明白了今天的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戰士們的鮮血渲染出來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為國家有貢獻的人。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9

  壯烈是一碗酒,灑在一百零八條浩瀚的身軀上;壯烈是一汪淚,留在孟姜女踏著的萬里長城上;壯烈是一束花,躺在一位烈士墳前,八佰壯士,四行倉庫,一顆顆彈道,一個個烈士仍在腦海中浮現,四百官兵?八佰壯士!

  1937年,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威脅南京。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展開淞滬會戰,當一隻被衝散的湖北軍淪落至此時,他們被冠以“逃兵”的恥辱暫收留至四行倉庫內,羊拐瓜慫,小湖北只好在此留守,可等來的卻是日本鬼子,將在四天之內剷平這裡的這一可怕資訊。

  然而,諾大的蘇州河北岸的上海僅有一座四行倉庫抵擋日本法西斯的步伐。第一日,日軍開始進攻四行倉庫,副團長謝晉元透過昨晚一夜未眠的準備,炸死、殲滅敵軍數人,日軍原定三小時踏平四行倉庫的計劃失敗,只得撤退,蘇州河南岸響起了“日軍三小時未攻下四行倉庫”的聲音,讓許多洋人又重新看待這滿目瘡痍的中國。夜裡,蘇州河南岸燈火輝煌,而駐守在北岸的壯士,望向南岸,也望向家鄉親人……

  可在這夜,日軍侵略者沿水道進入倉庫內,但是計劃被及時發現。壯士們與敵人浴血拼殺,打退了敵人,度過第一個夜晚。第二日,日軍更加囂張,不僅公然違背國際條令,使用毒氣彈,還用坦克等重型武器。這一仗不好打,壯士們拿著德式軍械與日軍進行抗爭,拼命鑿牆,炸燬一架架坦克,日軍拿著防護盾,準備避開手榴彈,並深入其內部。

  手榴彈一個個被炸開了,眼見此,壯士們欲身披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陳樹生將自己所剩的財物交給隊友後,跑向洞口處,已身中數彈說:“娘,孩兒不孝了!”縱身一躍,跳下去與敵人同歸於盡,其他壯士也將自己名字報出後,跳了下去。一個個聲音感動了蘇州河南岸的人們,人們悲泣、落淚,發出“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感嘆,三個小時又結束了,日軍又一次以失敗撤退。

  這天晚上,蘇州河南岸的戲曲聲吸引了北岸的壯士。一句句唱入了壯士們的心裡,南岸天堂,北岸地獄;艱苦的一天再次結束了。第三天,一位位勇士衝橋,只為送取一根長長的電話線。刀子本是可以安安心心地跟著蓉姐開賭場,避開戰爭紛擾。可他透過這幾天蛻變了,依然印下血手印衝橋,一步兩步、十米、二十米……等到到橋頭時已身中數槍,拼儘自己最後的力氣,甩出電話線,自己也被一槍爆頭倒了下去。副團長謝晉元撥通了電話,可得到回應卻是“這場無力的戰鬥,只是一場作給國際的戲,一切只是為了博取國際同情所做的罷了”的答覆。晉元聽此,心中惱怒,卻無能為力,同時南岸的市民也紛紛捐錢捐物,蓉姐捐出了一面青天白日旗,團長決定明早舉行升旗儀式。可這場升旗儀式無疑會讓日軍惱火,可即使這樣,一個“升!依然升!必須升!”的聲音響起,早上一起便舉行了升旗儀式。將士們身杆筆直,向旗敬禮。日軍則更加猖狂,派出了戰鬥機,對旗旁的將士進行掃射,旗被槍彈掃倒了,可將士們用血肉之軀一遍遍護旗。旗在空中飄揚,橫屍遍野,只為守護那面殘破的旗幟。烈士們緊緊抱在一起,護著了那希望。

  三個小時過去了,日軍再次撤退,但那面旗幟也倒下了,晚上接到了撤軍至蘇州河南岸的命令。晉元不甘,卻只得放棄駐紮四天的四行倉庫。全體將士在夜晚向對岸衝,奮力衝!可狡猾的日軍早已埋伏好,對壯士們進行掃射,一些勇士在後方托住,而另一些能衝進幾個就代表這場苦仗沒有白打,在倉庫樓頂為壯士們歌唱。自己也一改之前慫樣,坦然面對,置生死於度外,一個、兩個、十個、20個……衝進了鐵絲網之隔的蘇州河南岸,晉元身中數槍,但依然指揮撤軍,舉著槍跪在地上,昏迷倒下了……

  他們是真正的壯士,壯士一去不復返!今日的幸福就是有這樣一群有志之士為我們肩負的,請珍惜少年時,把握當下!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0

  在“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組織學生觀看電影《八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目的是讓學生銘記民族的苦難歷史,勿忘國恥,奮發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2020年9月18日晚上7點30分,電影開播。斷壁殘垣、戰火連天的場景一下子就讓全場靜悄悄的,瞬間安靜下來。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導演管虎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他們都是有父母子女,有兄弟姐妹的芸芸眾生,這些普通士兵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展現出一幅英勇頑強的抗戰群像。在觀影過程中,同學們一次次被影片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一次次被影片中的情節感動落淚,一次次被中國軍人和人民群眾為了抵抗外敵侵略、拯救民族危難而不懼犧牲的精神所震撼。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用熱血和生命守家衛國的故事深深感動和震撼了學生。“老師,你哭了嗎?”走出電影院,這是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普通士兵揮灑民族氣概,小人物捨生取義哭倒學生是我真實的感受!”這就是老師的答案。到了淚點,整個影院抽泣聲一片,中華民族的無畏精神是不可磨滅的。

  看完電影后的學生被片中平民英雄的堅守感動,也被他們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振奮,有學生真摯表達:“電影《八佰》,特別棒特別感人的一部電影。這些感動,來自民族苦難的共情,也來自同胞向死而生的義氣,小人物在家國大義面前,捨生取義。他們大多數沒有名字,但他們真實地活過。”一位學生在返回的路上說:“看到那麼多戰士壯烈犧牲前喊娘,忍不住流淚,願世界和平,永不再戰。”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沒有戰亂,沒有飢餓,我們很多同學卻不好好讀書,沉迷手機,活在網路世界;也有同學在學校不想努力學習,只圖安逸享受;更有同學在教室不認真學習,不尊重老師……我們不指望一部電影能夠改變什麼,我們只願大家有所觸動即可,哪怕是一丁點的都不枉費13元的電影票錢。

  電影中,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倉庫與租界,地獄天堂,形成強烈對比,給予觀眾強大的視覺衝擊力,我不由感嘆:南岸燈紅酒綠車水馬龍,北岸炮火連天屍橫遍野,這種直觀視覺衝擊太過於震撼,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在今後的日子裡,同學們一定銘記歷史教訓,珍惜和平生活,立足學習,錘鍊本領,奮發有為,以千萬個“小我”之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1

  今年八月,電影大作《八佰》上映的訊息紛紛刷爆了朋友圈,各位觀眾也對這部電影非常認可。《八佰》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看完後,我這整個人都熱淚盈眶,感動、激動、憤怒不已。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倉庫與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的四個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

  想不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的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進軍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都將攻下哪裡。而電影《八佰》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的一個小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經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了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團長楊瑞符集合部隊做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駐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團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齊心協力,對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佰壯士”之說。

  《八佰》電影的最後,電影鏡頭從四行倉庫的斷壁殘垣慢慢過渡到了今天的繁榮的傷害,當東方明珠出現在眼前,蘇州河靜靜地流淌。歷史和現實交映,才懂得今日的.可貴。

  《八佰》對淞滬會戰的收尾的這場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可以煽情,而是理性的,導演管虎就用了一個“佰”字,體現了中國人都懂得中國軍人的內涵。他們400多名戰士都十分勇敢,為了不讓四行倉庫成為他們的墳墓,他們只能在那裡抵抗,最後贏得了勝利。這部電影充分發揮了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精神,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學習的。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2

  “祖宗疆土,當以死守,不敢尺寸與人,”曾經的抗日戰爭為我們烙印下了落後就捱打的道理,《八佰》這個電影也重現了當時抗日的情景。

  《八佰》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在1937年東北淪陷之後,日軍進一步侵略上海發生的事。日軍轟炸上海,除對面的租界外整個上海幾乎都是廢墟,四行倉庫中有八十八軍團,但人數只有四百多人,租界是一片繁華。晚上,大樓上圍滿了金色彩燈,穿著華麗的服裝,該玩兒玩兒,該吃吃。而四行倉庫卻是破爛不堪,簡直走灰頭土臉,用恰當的詞就是對面為“天堂”,四行倉庫卻是“地獄”。後來,為了鼓舞對面的同胞共同加入戰鬥,不怕艱辛過橋,卻一直受者日軍阻撓。

  有一個畫面,就是在人當做炸彈炸敵人時,日軍揹著一個鋼板,拿手榴彈和槍都無法打死他們,有勇者,在身上綁炸藥,用自己的性命而換取日軍的死亡,他們的威武在所有人睹目下證實。所有人都是有血有肉有家人的,只為中國人民的勝利不顧一切衝上去,從而在炸彈的爆炸中死去。他們跳下去的那一瞬間是多麼的英勇而悲壯!

  在日軍開飛機的機槍掃蕩下,為了證實我們中華民族還在,不顧身上的傷口甚至用滿是血的身軀,牢牢的支住國民黨國旗,不讓國旗倒下,對面的租界向我們敬禮、吶喊,我看見他們正咬牙堅持支撐國旗,彷彿那旗杆和旗幟有千斤重,在敵人的暴擊下國旗慢慢倒下。

  為了獲取租界四百萬人的支援,四行倉庫的所有士兵冒著槍林彈雨向橋的前方衝去,身體中彈了,就是爬也要爬出去,滿身是血計程車兵在不斷挑戰自己的耐力,只為衝出去!

  《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們懂得了只有不怕犧牲,團結一心才可攻無不克!

  愛國電影《八佰》觀後感 篇13

  因為疫情,已經有半年多沒有走進電影院,昨天拿著讀書打卡兌換的電影票終於觀看了2020年第一場電影—八佰。實實在在地被感動哭了,怎麼能這麼好。

  電影出現的人物眾多,能被記住的角色多達十幾二十個,卻一點不凌亂,很多情節點透過個體以及幾個群體間自由切換的視角下得以完整順暢呈現,不得不說,管虎導演為這個故事選取的視角以及所做的視角轉換是一劑敘事的良藥。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淞滬會戰末期,中國軍隊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餘人固守上海。在生與死的抉擇中,“八百壯士”願為和平、奔赴沙場,發出了不當亡國奴的怒吼。他們以血肉之軀誓死堅守,彰顯了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氣節。開頭,一條河隔著四行倉庫和租界。河的這邊斷壁殘垣滿目蒼痍,河的那邊萬家燈火歌舞昇平。八百壯士,真實又熱血。不是神劇,他們是真實的人,會死,會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討媳婦,也看著對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發直。這群真實的人,守著一個倉庫,守護上海群眾的信念。明知是死,還拼盡全力的樣子,有著讓人無法直視的美。我們都知道現實,可是若在現實裡完全丟失了理想,就真的有點無趣,是吧?!

  戰場的刻畫從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長,最後家國之情是自然的流露。電影首先展示他們是普通的真實的人,伴隨著他們親歷了一些事情,最後都成長為英雄。堅韌的抉擇與覺醒在重壓下更顯彈性,每一個底層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構,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氣節未曾改變。我歌頌每一位英雄。

  無論從何種角度解讀,2020年能夠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義非凡,久違的熱血浪漫,願世間再無喧囂。

  一直想去看《八佰》,剛好昨天下午有時間,和老婆一起去看了,深有所觸,說上幾句。

  先說資料,加上點映,上映三天,票房7.7億,由於疫情對觀眾入院觀看信心的衝擊,我覺得成績什麼可觀。貓眼評分9.2,心想豆瓣評分絕對會-1,果不其然,豆瓣7.8,豆瓣早已失去國民評判準信力,國外電影再爛評分至少+1,國內電影自動-1,這不是電影工業發展滯後帶來的附加影響,而是長期外部文化價值觀輸入帶來的直接影響,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影評人根據地多在豆瓣。扯遠了,男女觀眾比接近7:3,20—35歲觀眾佔比75%,你別嚇一跳,再過三年我都不算一個適齡觀看群體了,很難過,我覺得我至少還能常進電影院15年,拭目以待吧。

  再說感受吧,票房已經確定《八佰》是一部成功的商業電影、戰爭片,但也更像是一部優秀的紀錄片,它以悲壯的表達手法向後人闡述了抗戰史上先輩們不屈的鬥爭精神,現實只會比電影更殘酷,因為工作原因,十多年來,接觸了很多上過戰場的老兵,當你坐在他們身邊聽他們親身講述戰爭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電影中士兵被子彈擊中的畫面還原度應該有85%,我見過很多現實中被槍擊的照片,指頭大小的槍口,後面是碗口大小的創口,擊中重要部位斷無生還可能,我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深知一個人在槍林彈雨中穿行需要多大的勇氣,活下來的運氣佔了一大半,上了戰場,都抱著一顆必死的決心。後人,只是看到一個個資料,傷亡多少人,倖存多少人,真正上了戰場和敵人廝殺,九死一生,十不存一,是常事。

  電影中大家都看到的是河對岸租界隔岸“觀看”的人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句是叫做“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我覺得人數在55開吧,亂世之中一半的人為了生存而自保,只要活著,誰主政並無所謂,河對岸另一半的人大多是無能為力罷了,只能眼看著戰士在一側和敵人廝殺。所以電影中也用不小篇幅描述了送物資、跑橋送電話線,包括後面的募捐。不過電影對上海女人一點都不友好,也算是一個地域的縮影……

  我從不會懷疑士兵們會不會向影片中描述的勇敢、無懼生死。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是給我們一次中繼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青少年群體,過去很多年我們疏忽對青少年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每次你看到網上一些無腦的評論肯定會恨得牙癢癢,甚至有時也會附和一句。教育始終是國之大計,鍵盤俠並不是多了,而是會使用鍵盤的人多了,有句話叫“人出一百,必有鳥人”,甚至你回想一下,自己上學時班級裡是不是總有一個格格不入的人,生活群體中總有一個言行相異的人,別去做這個人,善待他人。

  其實也想帶兒子去看一看,不過才四歲,應該也看不懂,留在日後再說。經過三十多年坎坷起伏又始終徘徊在地面的人生告訴我,一個人培養好的心性遠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學習主要靠自己,但路走歪了,回頭就難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