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精選23篇)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精選23篇)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配合進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

  我校於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透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秘,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著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並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著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裡,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出瞭解答,因為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並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迴圈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瞭解答,由於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迴圈利用。並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裡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後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後,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並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藉此向我們提問,“為什麼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為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後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為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有三位同學說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麼的艱難,並且希望自己以後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2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為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透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為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為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湧,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裡面,泡騰片在水球裡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著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3

  盼望著,期待著,《天宮課堂》終於要和我們見面了,節目把課堂搬到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由天核心艙中的三位宇航員為我們帶來一堂特別的“太空授課”。

  長大後我想當一位人民教師,因為現在同學們的作業太多了,在家長看不見的地方,他們因為作業默默哭泣。都說人有三苦:讀書、趕馬、磨豆腐。現在讀書比以前更苦了,所以以後我要讓我們班的同學做到真正的“減負”,讓祖國的花朵笑得更燦爛。

  春天,我要帶他們出去春遊、賞花、玩遊戲。夏天,我們一起坐在樹下聊天、談心。秋天,我們一起去看樹葉是如何落下的。冬天,我們一起打雪仗、堆雪人。

  同學們,理想不是空想,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加油,讓我們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吧!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4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著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後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後,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裡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裡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遊,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5

  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製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裝置,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

  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麼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為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著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裡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6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透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援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秘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7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並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現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裡。我瞭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後,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透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

  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8

  中國空間站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23日取得圓滿成功。來自神舟十三號的“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再次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當日下午,北京多所學校師生透過電視直播觀看了“天空課堂”。

  航天員授課後,北京航天中學師生在報告廳現場開展了一場精彩的“地面對比”物理、化學實驗。“太神奇了。我印象最深的是液橋實驗,水在張力作用下成了一個橋——在地球上可見不到這種神奇的現象。”初二學生蔡旻亮興奮地說。和他一起觀看的舒馨蕊在聽課筆記上寫滿了字,她希望多記下一些知識,有機會親手使用太空實驗裝置。

  “這次觀看了太空授課實驗,更覺得天上的一切都很神奇。我特別好奇關於時間的概念——人們常說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太空中的時間究竟是怎麼算的?我要透過進一步學習尋找答案。”北京航天中學初二學生萬禹萱說。

  北京市八一學校小學生丁安琪在老師的講解下觀看了天空課堂。“太神奇啦!宇航員用一個裝著含有化學物質的水、上面插著吸管的水袋擠出了一個小水球,很快凝結成了小雪球。它晶瑩剔透,飄在太空中,美麗又驚歎!”

  北京航天中學物理教師賈新峰說,太空授課對於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等概念非常有幫助,教師透過設計地面對比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生思考。近距離了解空間站的生活,讓孩子們學會思考和提出問題,比了解知識更有收穫。

  北京航天中學校長柳學袖介紹,觀看太空授課是學校“開啟天空課堂,感悟航天精神”活動的重要部分。學校面向高年級開設多個航天特色課程,希望孩子們不斷向航天員學習,積極思考、勇於探索,成長為新一代的航天人。

  北京市八一學校教師劉秋霞表示,今天這堂別開生面的課堂,神奇的小實驗讓孩子們不時發出驚歎聲,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啟探索太空的好奇心。今後,學校將繼續借助多樣的科技教育方式,努力傳播航天知識,培養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的少年。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9

  3月23日下午4點左右,“天宮課堂”第二課開講,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相互配合進行授課。這也是中國航天員第3次進行太空授課。

  此次太空授課將中國科技館設為地面主課堂,同時在新疆、西藏設定地面分課堂。太空教師王亞平率先演示的是“冰雪”實驗,她從過飽和醋酸鈉溶液的水袋裡擠出一顆水球,在失重狀態下,水球懸浮於空中,王亞平用沾了結晶核的毛根,輕輕一碰,水球慢慢的變身一顆冰球。而其實這只是過飽和溶液析出晶體造成了假象。

  王亞平介紹:“現在我摸著它竟然還有發熱的感覺,原來是一顆熱球呢。”

  在液橋演示實驗和水油分離實驗之後,太空拋物實驗開始了。她演示的是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現象,這次的主角是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墩墩先來了個空翻,然後被王亞平拋了出去。

  在天地互動環節,神舟十三號乘組的三位航天員還就空間站裡流眼淚是怎麼樣的?空間站裡持續是如何設定的?太空中水能燒開嗎?以及如何成為在空間裡做實驗的科學家等問題與青少年對話並解答。

  授課的最後王亞平寄語所有的同學們:“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提高科學素養,探索科學奧妙,未來的空間站將由你們來建設。”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0

  400公里天外,“天宮課堂”再次開講。中國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蘊含著得天獨厚的科普教育資源。放眼世界,太空教育同樣豐富多彩。“最高”講臺授課有什麼講究?太空授課有何別樣魅力?

  “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研究主要分為科學研究和工程研究兩大類,都是開展太空教育的豐富寶庫。”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告訴記者,前者研究自然現象,如微重力條件下的流體流動、物體燃燒等物理化學現象;後者主要是工程實踐,如水再生系統、尿處理系統等。

  如何制定太空“課程表”?據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專家組成員、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裝置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汙染座艙環境等。在此基礎上,還要考慮創意新穎、簡單可行、時間成本等因素。

  在課程遴選方面,天地之間有差別的現象更適合作為授課內容,比如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生物現象等。

  太空微重力環境是物理學的天然實驗室。翻開“天宮課堂”的課程表,無論是第一課中的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等,還是此次第二課中的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等,都和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現象有關。比如,航天員王亞平“天宮課堂”第一課為同學們演示了“水膜實驗”,道具是她和女兒早已準備好的花朵摺紙。王亞平將花朵小心翼翼地放在水膜上。在太空微重力下,水的表面張力增大,令人驚訝的現象出現了——花朵在晶瑩剔透的水膜上絢麗“綻放”。

  在失重科學實驗方面,國際空間站也開發了不少面向青少年授課的太空實驗。“2012年,航天員佩蒂特在國際空間站內給地球上的學生演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水滴繞毛衣針在太空飛舞,以驗證帶靜電的毛衣針在太空如何影響水滴運動。”龐之浩說,失重條件下的種種物理現象是“太空課堂”特有的內容,對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物理規律非常有幫助。

  除了實驗,空間站本身以及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等內容也是太空授課的給力“教具”。繼展示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後,這次“天宮課堂”把鏡頭轉向空間科學設施,介紹核心艙高微重力、無容器實驗機櫃,展示本次任務中開展的空間科學實(試)驗進展。

  “這體現了我們‘天宮課堂’授課的廣度和深度。得益於我們有了自己的空間站,不僅太空授課可以常態化、系列化,授課形式和內容也會隨著載人航天任務的推進而更加豐富。”楊宇光說。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1

  “星空浩瀚無垠,探索永無止境。”昨天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準時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再次變身“太空教師”,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與全國6000萬中小學生,進行了一場天地間的科普對話。

  目前天津市中小學生正處於居家線上學習期間,在學校的號召下,學生們透過各種方式收看了這場特殊的太空直播,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為了激發廣大學子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不少中小學還特意組織策劃了相關主題活動。

  “同學們,大家知道咱們中國的航天事業走過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嗎?”昨天下午,和平區新星小學全體學生居家線上收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課前,五年級四班召開了有關“星辰大海追夢不止”線上班會。班主任侯盛娟老師現場連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8所研發處工程師張海軍。隨後張海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了即將開啟的“天宮課堂”第二課的實驗內容。

  “油浮在水面上是我們司空見慣的場面,可是在太空裡,因為沒有了重力,水和油就無法分離。同學們,那我們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太空裡實現水油分離呢?一會兒咱們一起看看太空課堂。”臨上課時,張海軍向學生們提出了這個問題。

  15時40分,“天宮課堂”第二課正式開講。三位“太空教師”,一起演示了太空“冰雪”、液橋演示、水油分離、太空拋物等實驗,並詳細講述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一個個神奇的太空現象激發了學生們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和對科學的熱愛,掌聲、歡呼聲也一次次地從多個方向匯聚在侯盛娟的螢幕前。

  同一時間,在天津市第七中學,40多名高一西藏班的學生,也在學校集體收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他們身穿民族服裝,揮動著手中的國旗,盡情表達著心中的驕傲與自豪。“中國航天員特別了不起!作為中國的青少年,我感到無限光榮。我要好好學習,希望未來也可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女航天員。”學生旦增旺姆說。

  身為物理教師的西藏班負責人李輝,在現場不停地解答著學生們關心的問題。看著一張張目不轉睛、認真激動的臉龐,他知道,科學的種子已經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愛國之情更是激盪在每一個學生的心裡。

  “正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不會滿足於近地軌道,他們的夢想是把中國人送到月球,送到火星,讓中國人成為人類太空探索的引領者!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為祖國點贊,未來屬於你們!”活動的最後,西藏班的學生們與校長王保慶一起唱響《歌唱祖國》。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2

  結合2022年北京冬奧會,王亞平首先給大家展示太空“冰雪”實驗。只見她拿出一個裝有過飽和乙酸鈉溶液的透明袋子,袋口連線著一根吸管。她小心翼翼地從袋子裡擠出溶液,在吸管口漸漸地形成一個透明液體球,再用沾了點結晶核的毛根輕輕碰觸了下球體。在嘗試了幾次後,彷彿被施了魔法一樣,透明球迅速變成結晶球。王亞平解釋說,析出晶體時,還會釋放熱量,因此這是一個摸起來感覺熱熱的“熱球”。

  “這是微重力環境下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使得擠出的液體形成了飽滿均勻的液體球。”王亞平揭示了奧秘。為了給同學們更直觀地展示表面張力,王亞平緊接著做了另一個實驗。她手裡拿著兩塊透明的液橋板,葉光富拿著裝有飲用水的袋子向兩塊液橋板分別擠上一個水球。與此同時,地面課堂的同學們也在同步做著同樣的實驗。當兩個水球越來越大,並黏合在一起時,她又將其緩慢地拉開,一座奇特的“液橋”搭建而成。

  接下來進行太空中的浮力實驗,王亞平遇到了“難題”。

  只見她拿著一個小瓶子,裡面裝有兩種液體。透明的水和黃色的食用油。王亞平和地面同學們一起將各自手中的瓶子進行搖晃後,“天宮課堂”和地面課堂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現象。水和油不相溶,在地面時,油比水輕,就會浮在水面上,而在空間站微重力環境下則不然。同學們手中瓶子裡的液體漸漸形成分層,而王亞平手中的水油還是和之前一樣,沒有產生任何變化。怎麼辦?王亞平向地面課堂的同學們“求助”。一名同學提議:“使用旋轉的方式,藉助離心作用將水和油分開。”王亞平採納了建議。葉光富進行了演示,只見他將繩子系在瓶口,快速旋轉,不一會兒,瓶子裡的混合液就分離開來了。

  “小原理可以發揮大作用。空間站也有這樣的離心裝置,用來分離和製備一些液體。很多複雜的裝置都是簡單的科學原理,比如空間站裡的陀螺儀。”王亞平又給大家補充了一個知識點。

  展示完太空奇妙的液體現象後,王亞平開始最後一項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目的是描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此時,一個可愛小巧的冰墩墩閃亮登場。王亞平將冰墩墩用手指輕輕一推,冰墩墩沒有下墜,而是慢慢飄向一兩米外的葉光富。葉光富接住後,又將其推向王亞平。冰墩墩在兩人之間來回做著近似勻速直線運動。

  “同學們,我所處的空間站實際上圍繞地球飛行,那以你們的視角來看,冰墩墩做的還是近似勻速直線運動嗎?為什麼呢?”王亞平給同學們佈置了一項課後作業。

  王亞平為同學們演示完有趣的實驗後,接著,和葉光富一起介紹了空間站上的兩個新科學實驗櫃——高微重力實驗櫃和無容器材料實驗櫃,展示了本次任務中開展的空間科學實(試)驗進展。

  建設空間站的目的,就是打造太空實驗室,也意味著可以把地球上的實驗室搬到太空。

  “科學實驗是助力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科學實驗櫃是我們在空間站開展科學實驗的一個主要設施,等到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發射入軌之後,我們將會增加更多的實驗櫃,開展更多領域的科學實驗專案。到那時候,中外科學家都可以依託實驗櫃來開展研究,中國空間站將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科學平臺。”葉光富說:“同學們,我們也熱切地期待你們能提出自己的科學實驗設想,說不定下一次在太空中展示的就是你們的實驗專案。”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有幸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天宮課堂”航天授課活動。

  在課堂中,亞平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了空間站中的工作生活場景,之後又演示了微重力下細胞的生長實驗成果、漂浮活動與液體表面張力為原理的實驗,進一步讓我瞭解了在太空環境下的種種科學原理。

  在老師向水膜中放入紙花時,紙花在水膜中綻放開來,美麗而奇妙。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的水張力實驗。先向水球中注入藍色色素,使水球變得晶瑩透亮,就像我們蔚藍色的家園——地球。再將黃色泡騰片放入水球,使它溶解在其中,而產生的氣泡卻不會離開水球,看到這一現象,我既是讚歎又是吃驚,這是因為太空的失重環境而發生的現象。漸漸地,泡騰片溶解在水泡中了,變成了深綠色,就像地球上的綠水青山。

  這就是航天太空的奧秘,空間站的發射,標誌著我國科學研究的進步,天宮課堂的開設,引領著我對科學的探索與研究,這是一次讓我終身難忘的經歷。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4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其中令我覺得最神奇的就是:宇航員王亞平阿姨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後,乒乓球沒有浮在水面上,而是固定在了水中,沒有上升,也沒有下降,我非常好奇這是什麼原理。當我聽了王亞平阿姨的講解後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在太空中是沒有浮力的,所以乒乓球不會上升。

  我記憶猶新的環節還有王亞平老師用水袋做水球。只見水晶球裡一點一點注入水,水球卻沒有破。接著,王老師又將一袋顏料擠進水晶球中,水晶球立刻就變成了藍色的,特別漂亮。她又將一個泡騰片放進水晶球中,只見無數的小氣泡從泡騰片裡湧出,這些氣泡在水晶球裡打轉。看完這一番操作後,我是目瞪口呆。

  看完這次直播,我感受到了科學的神奇和祖國的強大,所以我也要好好學習,用知識的力量探究現在不能解釋的秘密,為祖國科研做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5

  隨著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透過天體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瞭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瞭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並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製造出奇妙的現象,真讓人耳目一新。王亞平講了個笑話:“如果詩仙李白住在天宮裡生活,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了。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著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著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令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最有趣的試驗則是用圓環製作水膜。一般的水膜需要藉助肥皂水的特性,來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而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僅僅需要普通的水即可,看見王亞平王老師將手中的圓環分開再合併,便形成了一個水球,並親切地講解到:“透過水球,同學們還能看到倒影成像哦!”說完,便眨了一下眼睛,讓同學們覺得更親近了。

  看完這次太空授課,對於即將要升入初二的我,是一個提前入門以及預習,也激起了我對於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了我對於學習物理的信心。

  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傑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6

  我今天看到了在宇宙中那樣神奇的現象,我就覺得不可思議,比如乒乓球在陸地上,在放進水裡的時候會浮起來,而在太空上會沉下去不動!這也證明了,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同樣,能看到這樣的實驗和裝置,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強大,靠著我們的技術,使我們可以在地面看到離我們那麼遠的太空站裡所發生的一切!

  比如說那些在太空上可以用的藍芽耳機呀!可以看電視的裝置等等!同時,看到了他們在太空站裡的生活,我也非常欽佩他們,宇航員們在那樣遠的地方工作,還會有危險,真的是非常的有獻身精神,他們也真的非常辛苦,他們不能見到自己的家人!我真的對他們非常的佩服!

  我也對我們國家感到欣慰,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探索宇宙最多的國家!希望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7

  觀看了“天空課堂”的新聞直播後,我的內心不禁充滿萬千感慨,“天空課堂”給我們真實地展現了宇航員在太空空間站的生活環境,也介紹了許多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令我大開眼界。我原以為在太空空間站中的生活是無滋無味的,只是一份工作罷了。而今天,當我看到王亞平老師在空間站中“倒騎腳踏車”,在太空跑步機上介紹他們日常的“航空運動”時,我感受到了太空生活的豐富。隨後,王亞平老師又給我們展示了太空神奇的水。在此之前,我一直十分好奇宇航員是如何喝水的呢?原來他們不是喝水,而是“吃水”,而“水膜實驗”中的“水球”更是十分新奇有趣,螢幕外的我都不禁想要觸碰這個“球”。而看“太空授課”除了令我感到神奇與有趣之外,也更令我感受到了祖國航空事業的偉大。太空真奇妙!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8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直播,三位宇航員當了我們的老師,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種種有趣的實驗。

  令我印象最深刻地的是雙重成像實驗。宇航員王亞平阿姨用水做了一個水膜,再不斷加水,使它變成了一個水球。原來是在太空中水的表面張力大大增強,才使水不至於滴下來。抽乾了水球中的小氣泡後,就成了一個凸透鏡,王亞平老師的臉就變成了倒立的,真是太神奇了。隨後,葉光富老師又在水球中加了一個大氣泡,使凸透鏡中又有了一個凸透鏡,從這個水球前看,就有了一個正立的,一個倒立的像,這就是光的折射在大顯神威。這種雙重成像在地面上,幾乎是看不到的。

  當鏡頭轉向正在地球上方的中國空間站,而那和藹而清朗的女聲又一次自螢幕中緩緩流出時,當年王亞平老師的太空一課依然歷歷在目。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19

  今天,白老師給我們看了一段影片,裡面有3名宇航員來給我們上課。王亞平把每個角落全給我們介紹了,王亞平拿來一個有吸管的水袋,用吸管吹了一下水,吹出兩個泡泡來,王亞平把這兩個泡泡吃了,真像吃果凍一樣。又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一個大水球。找到一個裝滿水的袋子,弄了一勺水放在一個勺子上,像放大鏡一樣。又找來一個針管,扎進這個水球裡,在水球裡做了一個小水球。過了一會兒,又用針管把這個小水球吸進針管裡,王亞平把那朵和她女兒做的粉紅色的花朵放進了大水球裡,在慢慢的變大。又把那朵粉紅色的花朵從水球裡取出來,又把一個東西放進水球裡,它也在慢慢的變大,又把那個東西從水球裡取出來,這個實驗做成功了。

  看完這段影片,我也像他們一樣,給人們做重大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20

  今天是一個讓人激動的日子,更是中華人民值得驕傲的一天。因為我們即將會上一節非比尋常的課程——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在清晰的電腦畫面上,我們能看到三位偉大的航天員正準備給我們上一節生動有趣的太空課程。在僅有的40分鐘裡,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

  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裡,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裡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裡,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21

  對於渺小的我們來說,地球是個龐然大物,但對於整個太空來說,地球只不過是個塵埃。那麼,在這個碩大無比的太空世界中,宇航員是如何適應那裡的生活的呢?在那裡他們能運動嗎,吃什麼?喝什麼呢?

  面對著種種疑問,今天下午的太空課堂使我終於得到了解答,原來在太空艙內為了宇航員的身體健康會配一個跑步機和類似腳踏車類的運動機械,他們還有專門的運動處方;我還知道,在太空中有時人的臉看上去胖胖的,是因為“微重力”。微重力會導致血液上湧;不僅這樣,在太空艙內還有個小冰箱,用來存放食物。所以,宇航員們在太空中也能吃到新鮮的食物;他們還有著特殊的水袋來存水,在太空艙內實現飲用水的迴圈利用。

  課堂中宇航員老師還設計了幾個有趣的實驗,例如:在裝有半杯水的杯子裡放一個乒乓球,而乒乓球卻不會像在地球一樣浮在表層而是完全浸泡在水裡;我們吃的泡騰片在水球中爆炸分裂,美麗而又神奇;還有能夠在水面開的紙花,真的是太有意思了。

  太空很浩瀚,而我很渺小,在未來我要更加努力!正如宇航員們所說“未來是我們的”!今天的我們努力學習,才能更好的為明天的美好做出貢獻,加油吧,少年!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22

  《天宮課堂》的開播讓我們近距離了解到奧秘宇宙,也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疑問,滿足了我們幼小的好奇,而這正是我無法溢於言表的收穫。

  你知道為什麼乒乓球在太空中不會浮起來嗎?太空中的水為什麼會成小水珠?在太空中為什麼不能正常轉身呢?這一系列問題都在觀看過程中找到了答案。乒乓球在太空中浮力消失,所以才不會浮起來;微重力下水錶面張力大神威形成了個水膜,且如果再往水球裡注入一個小水泡,透過水球觀察會形成一正一反的兩個像,而這種現象在地球上不會出現;失重狀態下飄浮在空中的航天員沒有了摩擦力的幫助,轉動身體自然就變得很困難。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太空站,一天竟能看見16次日出,日出這麼美的風景,在地球上卻只能看見一次。這是因為太空站每九十分鐘就會繞地球一圈,這個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對一件事情產生好奇,是成功開始的表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並不滿足現狀,於是開始探尋宇宙,對宇宙進行了深入的瞭解,可那就是全部嗎?不,我們的探索絕不會停止,追求科學的腳步,也永遠不會就此止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間的一切都值得我們去探索,而前提是我們要有一顆好奇的心。

  人生來就有好奇心,追隨好奇心而探索的人終會成功;而那些只產生好奇心,卻從不進行探索,卻從不付諸行動的人,只會停留原地。好奇心是每個人必有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們會發現許多東西。

  天宮課堂第二次太空授課直播觀後感 篇23

  今天,我看了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一指神功”、“懸空打坐”、“魔幻水晶”……有趣極了。王亞平老師一會兒成了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一會兒又成了變幻多端的魔術師,把我帶進了奇妙的太空世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王亞平老師拿金屬圈做水膜和水球的那一段了。

  王亞平老師先拿出個金屬圈,放在水裡,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來,就出現了一個水膜。王亞平老師把這個水膜來回搖動,哇,真是太神奇了,水膜竟然沒有破!不過,這還不算什麼,我來給大家講述更神奇的吧。

  接下來,王亞平老師把水注入水膜中,我心想:這球會不會破呢?破了之後水會不會亂飛呀?不過,得先瞧瞧再說。亞平老師一直在專心致志地注水。呀,水膜變成水球啦。我興奮極了,可總覺得這水球太小了,我一口就可以吞下了。接著,亞平老師又往水球裡注入紅色液體,我一想到剛才想法,要吞下水球,我就想吐!可等紅色液體擴散後,那“水晶球”也不遜吧!就像電影《逆世界》裡的紅色水晶球似的。我想,要是透過紅色水晶球,穿越到不同的時空世界,哪多好呀!

  這些事在地球上是做不到的,我真想親自做一遍。從明天開始,不,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鍛鍊身體,長大以後,也上太空去遨遊,征服太空,實現我的太空夢,實現中國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