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精選15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精選1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精選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1

  這個靜悄悄的夜裡,我坐在暖暖的被窩裡觀看天宮課堂。

  這可不是我們學校裡的課堂哦!這是3個宇航員老師在神舟十三號的太空艙裡給我們上課。他們告訴我們:在太空中,人處於失重狀態。說罷,兩位老師就給我們演示了什麼叫失重。只見一個男老師盤腿坐了下來,然後兩腳懸空飛了起來,另一個女老師就用手輕輕地把那位老師推了一下,他立刻向後飛去。最後女老師還把他360度旋轉了起來。

  我驚呆了,心想:如果我以後也可以當宇航員就太好了!這樣我也就可以和那位男老師一樣飛起來了。

  此外,女老師帶著我們做了8個小實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太空中失重狀態下形成的水膜。老師還在水膜上放了一箇中國結,我本以為水膜會漏水,可水膜仍然沒有漏水。“哇!這個水膜真結實呀!真像一面完美無瑕的鏡子!”我驚訝地說道。後來老師往水膜裡不停地注水,直到它變成一顆透明的水晶似的圓球。這個過程中一滴水都沒流下來。我想:如果李白要是在空間站,那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的名句了吧。

  空間站真好玩,宇宙真奇妙!我真想飛上空間站,傲遊在宇宙中呀!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2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映象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3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4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製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裝置,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

  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麼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為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著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裡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5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透過這次觀看,讓我瞭解了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樂趣。

  當神舟十三號成功到達太空時,與其一起上去的還有兩位宇航員叔叔和一位宇航員阿姨。還記得之前在電視上看見的宇航員叔叔們的臉總感覺胖胖的,還以為是太空上的飯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的臉胖胖的,哦!原來是因為在太空中人體裡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還給我們表演了一些節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裡開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水中乒乓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裡,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一樣上浮,而是像石頭一樣下沉,這就是浮力消失的實驗。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知曉了不一樣的生活樂趣,也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我也要向太空艙的叔叔阿姨們表達崇高的敬意:“感覺良好”隊,您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長大之後,一定也要向您們一樣效忠祖國,為祖國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6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勳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建國初期中國航天從零起步,從身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衝破百般阻撓回國築夢,到以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無線電傳播出的歌曲《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發出載人航天技術,“嫦娥”“天問”“祝融”呼嘯而來,“中國印跡”如今已閃耀蒼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資訊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換回來的,無論是“兩彈一星精神”,還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之無窮。歸航不是終點,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即將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即將啟航,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不斷接續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7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透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援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秘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8

  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秘,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溫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9

  12月9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在60分鐘的課程中,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的空間站中為全國各地的人講解關於太空的知識。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授課活動,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高超,更標誌著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太空的前所未有的知識。

  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為我們介紹了他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乒乓球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實驗等等,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航天精神”。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我們自己的浩瀚星空!我身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珍惜當下,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從現在做起,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為祖國未來的發展添光加彩!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10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透過影片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透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影片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11

  今天,我們懷著激動而期盼的心情,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引下觀看《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的影片。

  影片裡的內容是王亞平阿姨在太空裡做實驗的過程。王亞平阿姨做了許多實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做水膜。在失重的情況下,王亞平阿姨先弄好一個水膜後,再往水膜里加水,在加水的過程中,水膜裡的水不會像在地球上加水時會漏出來,而好像是用磁石吸住一樣。加完水後水膜已經變成了一個晶瑩透亮的水球。王亞平阿姨再往水球里加一種紅色的液體,使晶瑩透亮的水球變成了一個紅彤彤的水球,像一顆巨大的水晶瑪瑙,美麗極了。她還把和女兒在家裡做的紙花兒放在水膜上面,花朵在水膜的帶動下,竟然神奇般地轉動起來。哇!太奇妙了!王阿姨的女兒在螢幕前看到這一幕也開心的笑了,王亞平阿姨為了太空事業,舍小家為大家,希望她的女兒健健康康,永遠像花兒一樣美麗!

  我心動了,這實在是太好玩了!要是我能親自在失重的太空中做這個實驗該多好啊!

  我不僅暗下來決心,從今以後,更要好好的學習知識,加強體育鍛練,為著登上太空的目標而努力,去探索在太空上更多的未解之謎!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12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為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為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體或軟體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專案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空間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透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影片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13

  作為一個航天工程師的孩子,從小我就對太空有種特殊的感情,對於太空航行、天體理論我都喜愛無比,常常夢到去太空遊玩。透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更深切地認識到太空的神奇,體會到“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句話的意思。

  在王亞平老師的實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雙重成像實驗”,是利用太空微重力環境水會漂浮的特點,在水球中注入空氣氣泡,透過水和空氣的雙重摺射,形成一個反向人臉中一個正向人臉的奇觀。那晶瑩剔透的水球給了我一種特殊的感覺,那可能我一生都無法親身見到的水球告訴了我太空的神秘、宇宙的神奇、世界的奇妙,而這種在地面上要費老大勁都不一定能實現的實驗,在太空中只需要一點水、一點空氣和幾束光就能做到,而它的原理也不過就是簡單的光學折射原理。

  在那距地面400多公里的地方,那水似乎和地面上沒什麼差別,可那境界卻是很多人都無法達到的。而我希望自己能在那水球的照耀下,達到那境界,直到看見那真正的太空水滴!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14

  今天,在班上,老師給我們播了一段天宮課堂的影片。影片中,我瞭解了許多太空生活地知識,明白了太空有多麼奇妙。

  看的時候,宇航員姐姐先給我們介紹了他們生活的地方和日常生活,我驚訝的不得了,在太空,可以飛起來,不好走路,還不好喝水,水得從特別水帶裡擠出來,竟在半空變成了一個水球,哥哥姐姐們用嘴把水球吞進體內,宇航員哥哥姐姐們還給我們展示了在太空怎麼轉身,怎麼睡覺,還有在太空細胞的變化以及跳動,可有趣了。

  在那麼多環節裡,我還是最喜歡宇航員給我們做水球的環節。他們先做了一個水膜,然後小心地往水膜中注水,慢慢的,水膜開始變成球狀,形成了一個大水球,我震驚了,這個水球沒有模型模具,居然可以成型。水球成型後,他們還在水球中間打了一個小泡泡,他們的臉從水球后映過來,就好像一個倒著的大臉裡有個正著的小臉。大臉一直放大,而小臉卻毫無變化,這讓我完全呆住了,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最後,他們還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水球染成了藍色,把泡騰片放入水球,水球竟開始起泡,水球變成青色,之後一直變大再變大,之後比臉還大了,真實太有趣了!

  透過這一次影片,我知道了許多太空的趣事,宇宙的奧秘真是無窮無盡。

  天宮課堂第二課中小學生觀後感400字15

  今天是12月9日,天氣格外的晴朗。我們觀看了《天空課堂》,這是第一次有人在太空中授課,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我看到了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三位航天員在天宮一號向我們分享太空中有趣的事情,與此同時也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比如,在太空中看到的天空顏色並不是我們熟悉的藍色,而是黑色的;在太空中睡覺是鑽到固定的睡袋中而不是躺在床上等等。

  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太空裡是沒有重力的,沒有重力的話所有的東西都會漂浮在空中,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見的事物,喝水也是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可是我看到水在太空中是飄著的,航天員想要喝到水,就要把水擠出來,然後吃下去,這使我感覺在太空中喝水就像吃果凍一樣。

  不過,學習完整堂課,我感悟最深的是我們國家航天技術的發展迅速。因為科學,才有了天宮一號的發射,因為科學,才能建成國際空間站!讓我們為默默給祖國做貢獻的科學家致敬!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