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35篇)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通用35篇)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衛星的支援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著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路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說,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影片流的通訊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畫質影片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衛星進行支援,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為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援比例不高,這是因為天宮一號、空間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訊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資料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裝置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影片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為此天鏈中繼衛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影片資料。另一端我國空間站上設定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衛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衛星能夠“看”到我國空間站,確保授課過程通訊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說。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2013年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時,教育部負責組織學生,中國科協負責設計準備課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航天員和通訊系統。”龐之浩說。

  “測控通訊系統進行中繼星的切換也是重要的天地協同。此外,王亞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實驗,地面老師也在做相同的實驗,天地對比實驗幾乎同步呈現在影片畫面中。”楊宇光表示。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宇宙探索無止境,太空奏響中華曲。每一次神舟發射總是激動人心,為祖國自豪;每一次太空探索總是鼓舞人心,為時代點贊。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美麗啟航,我們歡呼。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精彩!

  飛天夢瑰麗,樂章總嘹亮。每一次神舟發射都會給我們奏響諸多“首次”交響樂——載人飛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等等。每一個“首次”都是科技探索創新的成果,每一個首次都是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結晶,正是在這些“首次”中,中國航天事業昂首闊步,中國復興偉業走向成功。

  使命很光榮,任務更厚重。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壯美事業的偉大音符,是總結,是昇華,是更上層樓的力量凝聚。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為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兩個階段實施,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透過神舟十三號任務,將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空間站任務的功能效能,以及系統間的匹配性與協調性。神舟十三號任務結束後,還將組織進行全系統綜合評估,滿足要求後轉入空間站建造階段,所以說,其任務意義非凡而深遠。

  探索星辰大海,中國征程壯美。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組合完美,“老中青”結合,抒寫完美中國太空新記錄。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兩彈一星”讓世界矚目,“載人航天”揮毫驚鴻之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美麗傳奇,刮目奇蹟。九霄逐夢問天,闊步強國征程。上九天攬月,觀天上宮闕。這是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這是共和國發展壯美詩篇。

  浩瀚蒼穹立新功,太空探索寫華章。中國載人航天精神偉大,“天和”探索之旅美好。航天員王亞平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國必然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為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為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體或軟體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專案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空間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透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影片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4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餘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後,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物件,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5

  一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於宏觀上發射和執行回收的成功,那麼我們現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一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於培養國民的科學素養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展,數字溫度表、幹吃麵、尿不溼、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廣泛栽培,服務於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願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更多的孩子投身於科技事業,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藍,透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係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6

  太空生活趣事多,航天員在太空中要生活六個月,也許你認為在太空中生活一定是快樂的,一定是艱難的。下面就來看一下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太空中都是怎樣生活的吧!

  一提到生活,我就有疑問了,我們在地球上睡覺和在太空中有什麼區別?因為太空中沒有了引力航天員們睡覺要在睡袋裡。有意思吧!

  吃飯大家並不陌生,在太空中的水和飯都失去了引力會飄在空中,航天員可以在空中吃飯,太好玩了!

  我喜歡宇宙,喜歡太空,祝航天員們早點歸來,平平安安、身體健康,我們都期盼你們的歸來!上了這一課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為了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吧!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7

  我喜歡掛在“天宮”空間站的美麗奪目的中國結,它正對著鮮豔的五星紅旗。這樣的空間站是太空中最靚麗的風景線,也使我們倍感親切。

  在太空裡要控制自己的身體以適應失重感,像一條魚兒一樣四處遊走。吃的飯菜原來是在地球上事先做好的。培育太空植物,是飛行任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太空中,雖然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衝熱水澡,但是洗臉洗頭髮都沒有問題。科研人員專門研製了分解洗髮液——不僅可以把頭髮洗得很乾淨,還十分節約水。空間站的水非常寶貴,所以要儘可能地節約用水。

  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願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

  在空間站也有許多休閒活動,可以和家人打影片電話,可以從舷窗邊欣賞日落時美麗的地球,還可以進行晨練,晨練專案是中國傳統健身專案——太極拳。

  最重要的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出艙活動了。穿好“飛天”服,透過氣閘艙來到艙外,透過地面排程人員和艙內同伴的共同努力,成功地在艙外完成相關任務。

  在太空也有許多喜事:種植的水稻抽穗了,迎來了太空快遞員,也迎來了新夥伴來進行工作交接。在太空駐留了三個月,很快就要告別“天宮”空間站返回地球了,想到很快就能見到地球上的親人,非常激動。

  太空本身已經非常迷人,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每每出現帶有五星紅旗的一切,都愈發使每一位中華兒女倍感親切與自豪!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8

  在那湛藍的太空中,有一抹絢麗的中國紅,它是屬於中國人的驕傲。

  今天 ,我們觀看了王亞平阿姨的天宮課堂。你們知道為什麼航天員的面部看起來胖胖的嗎?那是因為失重的環境將致了他們血液分告布與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湧,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太空中還有更神奇的呢!把乒乓球放在裝了水的杯子裡乒乓球並沒有像在地面一樣浮在水面上,而是停留在了水中,這是因為浮力是隨重力產生的,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浮力幾乎消失,所以兵乒乓球浮不起來。太空 可真奇妙啊我多想去看一看。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9

  今天我們全班一起觀看了航天直播課,幾位宇航員叔叔和阿姨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的科學課。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細節大公開,太空行走、特別的航天服、失重環境下的細胞觀察……

  樁樁件件都讓我感到大開眼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的各種表現:失去了重力的約束,水在太空中會變成一個個小水珠。更神奇的是,沒有重力的情況下,浮力也就消失了!如同魔術般,水在宇航員叔叔的手中,乖乖地變成了水膜,厚水膜,甚至一個水晶球,真是讓人嘖嘖稱奇!觀看了這堂直播課,我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技的魅力,更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投身祖國的建設!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0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裝置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汙染座艙環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部儀器和裝置產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龐之浩補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安全起見,太空裡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櫃或者手套櫃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為太空授課的內容更具安全性和視覺化。

  為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製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為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於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為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容,向專業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為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影象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龐之浩介紹,我國有關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並定期請專家評審,優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實施。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1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於2007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我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美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透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我們先後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迴旋鏢’‘溜溜球’和‘跳繩’等20多種方案,根據科學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經過集思廣益、反覆篩選、嚴格論證,最終確定進行2個方面的物理實驗,即物體運動特性和液體表面張力;隨後,又對確定的實驗專案進行了精心細緻的研究,力求給學生們最好的‘課堂’感受。”龐之浩說,實踐證明,授課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授課教案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獲得圓滿成功。

  “太空授課挑戰不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物資條件下,僅教具的選擇和運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資運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運輸成本遠超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鐘的時間裡,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現象,還要講明白物理原理,對於備課和臨場組織調配要求極高。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2

  今天下午,我們全體同學上了一節特殊的課,授課地點在空間站,授課教師是航天員,一節生動有趣的“天宮課堂”開始了!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了他們在中國空間站中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葉老師的空中轉圈表演,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失重的知識。“天宮課堂”,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科技的發達,同時,也激發了我探索太空奧秘的興趣。唯有現在好好學習、奮發圖強,日後才能展翅飛翔,飛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3

  “天宮課堂”太精彩了!航天員叔叔阿姨給我們介紹了太空家園:睡眠區、運動區、生活區,功能齊全,應有盡有。

  行走、轉身這些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居然這麼“艱難”,真想親身體驗一下。叔叔阿姨還給我們做了許多實驗,雖然我現在還有些看不懂,但是覺得特別神奇!

  現在的我還是一名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也去探索太空奧秘!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4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釋出訊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訊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裡,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裡,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裡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裡,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5

  12月9日,我校於今日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坐在教室,透過多媒體觀看“天宮課堂”第一課,“天宮課堂”第一課在中國空間展開講,天宮課堂令我們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感知宇宙奧秘,天地之間進行互動。

  “天宮課堂”開講,太空真奇妙,講述了中國航天員在空間站的衣食住行,並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航天服的內部設計以及功能,企鵝服的功能是對降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接著講述了細胞生物學夜光服展示失重條件下細胞生長髮育研究,詳細講解了心肌細胞,細胞在太空中很神奇,熒光顯微鏡下跳動,並且一閃一閃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細胞做著收縮運動。

  到了同學提問的環節,他們提出的問題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學向空間站中的葉光富老師,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裡,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樣自由行走嗎?”王亞平老師為我們做出瞭解答,因為空間站中沒有重力的幫助,所以空間站中的人無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樣的行走。他們總是飄來飄去的,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上半身向右轉,下半身會向左轉,上半身向左轉,下半身會向右轉,吹氣等動作在空間站並不能令其轉身,這是葉光富老師向我們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轉動時,可以令其轉身。第二位同學向王亞平老師提問,“在空間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迴圈使用嗎?”王亞平老師向我們作出瞭解答,由於他們用的是處理過的生水,所以不能迴圈利用。並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裡向下按,乒乓球會不斷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間站乒乓球並沒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壓後沉在水底,王亞平老師向我們解釋,那是因為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

  水膜實驗是王亞平老師和葉光富老師共同進行完成的,這個實驗使王亞平老師和女兒共同做的花太空綻開了。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個大水球,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是一個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鏡成像形成的。隨後,葉光富老師將水球中的小氣泡抽走,並向水球中注射了一個大氣泡,透過水球觀看,王亞平老師可以看到一正一反兩個像。王亞平老師藉此向我們提問,“為什麼會有一正一反兩個像?那是因為水球被氣泡分成了兩部分。”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還進行了泡騰片實驗,畫面十分壯觀。後面有廣西南寧,澳門,四川汶川,北京等幾位同學,向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提問了各有特色的問題,葉光富老師和王亞平老師也為他們一一解答了他們提出的問題。

  最後,有三位同學說出了他們的感受,第一位同學感覺透鏡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學提出,在空間站想要轉身的時候,用扇子扇一扇應該也可以轉身;第三位同學道出航天員老師們在空間站要克服重重困難,身負重任的他們是多麼的艱難,並且希望自己以後也像航天員老師們一樣偉大。

  就此,中國空間站首站太空授課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藍色的,但在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紅色,那是國旗的顏色。我把藍色穿在身上,把紅色繡在胸口。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6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為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透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為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為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湧,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裡面,泡騰片在水球裡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著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7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映象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8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19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勳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建國初期中國航天從零起步,從身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衝破百般阻撓回國築夢,到以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無線電傳播出的歌曲《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發出載人航天技術,“嫦娥”“天問”“祝融”呼嘯而來,“中國印跡”如今已閃耀蒼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資訊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換回來的,無論是“兩彈一星精神”,還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之無窮。歸航不是終點,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即將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即將啟航,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不斷接續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0

  今天,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透過這次觀看,讓我瞭解了宇航員們在太空生活的樂趣。

  當神舟十三號成功到達太空時,與其一起上去的還有兩位宇航員叔叔和一位宇航員阿姨。還記得之前在電視上看見的宇航員叔叔們的臉總感覺胖胖的,還以為是太空上的飯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們解釋了為什麼他們的臉胖胖的,哦!原來是因為在太空中人體裡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還給我們表演了一些節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裡開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水中乒乓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見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裡,乒乓球沒有像在地球一樣上浮,而是像石頭一樣下沉,這就是浮力消失的實驗。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知曉了不一樣的生活樂趣,也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我也要向太空艙的叔叔阿姨們表達崇高的敬意:“感覺良好”隊,您們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我長大之後,一定也要向您們一樣效忠祖國,為祖國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1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製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裝置,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

  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麼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為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著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裡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2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透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援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秘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3

  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秘,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溫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4

  上下未行,何由考之?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人類,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們為我們講太空課。他們講的繪聲繪色,我們聽的津津有味。

  他們為我們講太空中的一些實驗,我們還知道了太空是有浮力的。如果你擠一滴水,那麼它在空中飄來飄去。而且,你把杯子倒過來,面的水一滴也不會往下流。

  他們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把一個乒乓球放入水中,接著,就是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時候了。他們拿著一個管子,管子前面放著一個乒乓球,他們先是往下壓,然後快速的把管子拿開。“哇!”同學們紛紛讚歎。原來因為乒乓球竟然在沉下水裡頭去了,而且他還緊緊地貼著杯子旁邊。要是在地面上的話,那麼乒乓球應該是浮上來,不可能沉下去!同學們驚訝的合不攏嘴,這個實驗可真神奇!

  雖然這是一堂簡單的課,但是我從中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我以後一定要當為宇航員,駕駛著火箭到遙遠的太空去!但我知道,現在我必須好好學習,將來長大好報效祖國!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5

  12月9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在60分鐘的課程中,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的空間站中為全國各地的人講解關於太空的知識。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授課活動,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技術高超,更標誌著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關於太空的前所未有的知識。

  在空間站的宇航員們為我們介紹了他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太空細胞學研究、太空轉身、乒乓球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實驗等等,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航天精神” 。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我們自己的浩瀚星空!我身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珍惜當下,把握機遇,努力學習,從現在做起,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為祖國未來的發展添光加彩!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6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如果說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我深刻認識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7

  在今天下午的跑操時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天空課堂,感觸頗深。

  不到六十分鐘的直播,卻由三位宇航員帶領我們認識了全新的太空生活,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感受到了來自全新世界的奇妙和無與倫比。

  一個在失重環境中培育細胞的工作,只需要盯著顯示器,記錄資訊的工作,卻在我們眼中變得神奇而充滿夢幻色彩。培育的心肌細胞,雖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個體,卻在哪一伸一縮的跳動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和生命的夢幻色彩,在廣闊的太空中,這也是一抹活力的體現。

  一個由水膜進化成水球的奇妙實驗,在太空中綻放的紙片花,一管空氣便能在水球裡看到兩個相反的人像。這一切都只能在太空中看到的奇妙原理,增長了我們的知識,也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實驗涵蓋的知識很廣,物理學中的表面張力都涵蓋的很清楚。我也是從中受益匪淺。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明白了一些道理。現在的我們,生活條件優越,且夢想眾多。在一抹抹夢想之中,能實現的或許只有那麼幾個,但只要堅持,懷揣著對遠大夢想的信心,一定能有所發展,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8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看完之後,我對此深有感悟。

  還記得以前嗎,地球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在宇宙中安家,而在今天,我們實現了這個願望。

  在節目開始前,我的心中就一直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文明?他們的等級如何?於是,我帶著這些問題觀看了這場直播。

  直播開始不一會兒,各地區的人開啟了提問問題的環節,每個人都問出一個不同的問題,宇航員們一一為他們解答,我感嘆道:我們中國人的實力如此的強大,如果在以前,中國人可能不知道外太空究竟是怎樣的,但回到現在,我們的宇航員可以對答如流,可以看出,幾十年的時間,我們中國的科技發展速度飛快,已經超越了許多國家,我為我生在中國 感到驕傲!

  最讓我感觸的還是宇航員在薄膜裡注入水時的場景,當一切完成之後,她說了一句:你看,這不就是我們的地球嗎。我忽然心一震,想起,宇航員們去外太空是沒有絕對的安全保障的,他們也許是活著回來,也有可能殉職在外太空,我感嘆他們的勇氣,他們是為了國家,他們是偉大的人民!

  最後,我的問題也沒有被解決,但是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總會有一名向他們這樣偉大的人,來揭露這些未知的真想!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29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宮課堂”。

  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展示

  第一個是生活場景展示。

  航天員老師帶我們來到了他們住的太空小屋,那裡有老師們睡覺的地方,還有許多相簿,還有許多老師們喜歡的東西掛在上面。一直往前走,還會到達他們的衛生間。可惜,我們不能看到衛生間內部長什麼樣。除此以外,這裡面還有航天員們喝水的地方——一個飲水機。還能看到老師們吃東西的地方,那裡有加熱箱、微波爐,甚至還有一個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細胞的認識

  老師們給我們認識了太空細胞。

  第一幅是一個綠色的細胞,它一直在跳動;第二幅是藍細胞,也一直在跳動。看來,我們人類的細胞一直在跳動啊!

  水球光學實驗

  老師拿出了一個裝滿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將它注射到了一個鏡子上,鏡子上立即出現了一個水光球。接著,老師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將它注入了原來那個大水泡裡。然後,老師將臉放上去,大水泡裡看著是倒著的,小水泡裡看著卻是正著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後,我也想對航天員叔叔提問題——在太空中的時間,跟在地球上的時間是一樣的嗎?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0

  中國夢這個詞已經被我們大家熟知了,我一直在想中國夢應該是怎麼樣的夢呢?今天我終於知道了,因為今天我看了神舟十三號太空授課,我看到了我們強大的祖國,看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強大。

  此時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太空科學夢。太空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的環境完全不一樣的地方,而我們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大步前進了。對於太空的探索,一個國家的強大,科學技術一定要強大,而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祖國科學的強大,我相信我們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將來也要為我們的祖國作出貢獻,因為這是我的中國夢,這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太空科學夢。

  在這堂課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個神奇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在地球上是在水面上浮起來的,無論你把它用筷子按到水底,也會飛速的浮上水面。而在太空中,乒乓球先是浮在水面上,用筷子按下去,它就在水裡沉下去,無論如何都浮不上水面。還有許多東西也讓我們大跌眼鏡,都是一些我們在生活中根本無法看到的現象。對於太空的步伐還在繼續,我希望未來我能成為一名宇航員,能夠去探索浩瀚的宇宙,探索神奇的外太空。

  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將來能夠探索宇宙。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1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天宮課堂”第一課於12月9日下午開始,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

  本次天宮課堂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約60分鐘的授課中,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生動介紹展示了空間站的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一個個實驗,讓大家直觀地感受到空間站太空環境和地面環境的不同。這堂太空課堂我看得津津有味,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驚歎,真是太奇妙了!

  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泡騰片實驗了!王亞平老師隨著藍色顏料注入水球,將泡騰片放入水球裡,漸漸地小水球變成了充滿氣泡的氣泡球,像一顆蔚藍的地球,真是絢爛多彩!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2

  太空授課重新整理了科普教育及物理教學的固有模式,具有直觀性、生動性和啟發性。這種基於太空探索實踐之上的遠端教學,是一種珍貴的教育資源。透過衛星直播、教育部網站回放,或是以課件形式供反覆教學,優質的教育資源讓舉國學生共享,亦是民生改善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泡麵、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衛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透過衛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  更重要的是,隨著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為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3

  此次“天宮課堂”開講實則是2013年航天員王亞平進行首次太空授課的延續。根據先前公佈的授課內容,三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轉身,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

  航天員的授課互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飄浮的實驗器材和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航天員們不時地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在實驗過程中耐心詳細地講解實驗器材、原理和步驟,並且及時總結實驗要點,循循善誘、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推進課堂,看到航天員們在我們自己的空間站進行授課,我內心無比激動。細胞學實驗、水膜張力等奇妙的科學展示讓我大開眼界,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感嘆科學魅力的同時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何其有幸,生於華夏”,想到國家從苦難之中走到今天成就,感慨萬千,這是屬於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者才能創造出一個個輝煌,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必將不負期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我的熱血力量!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4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透過影片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透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影片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小學生《天宮課堂》觀後感 篇35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為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為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體或軟體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專案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空間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透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影片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