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精選25篇)

2022《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精選2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餘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後,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物件,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2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衛星的支援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著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路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說,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影片流的通訊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畫質影片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衛星進行支援,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為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援比例不高,這是因為天宮一號、空間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訊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資料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裝置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影片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為此天鏈中繼衛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影片資料。另一端我國空間站上設定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衛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衛星能夠“看”到我國空間站,確保授課過程通訊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說。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2013年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時,教育部負責組織學生,中國科協負責設計準備課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航天員和通訊系統。”龐之浩說。

  “測控通訊系統進行中繼星的切換也是重要的天地協同。此外,王亞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實驗,地面老師也在做相同的實驗,天地對比實驗幾乎同步呈現在影片畫面中。”楊宇光表示。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3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裝置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汙染座艙環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部儀器和裝置產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龐之浩補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安全起見,太空裡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櫃或者手套櫃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為太空授課的內容更具安全性和視覺化。

  為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製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為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於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為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容,向專業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為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影象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龐之浩介紹,我國有關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並定期請專家評審,優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實施。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4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為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為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體或軟體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專案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空間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透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影片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5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於2007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我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美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透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我們先後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迴旋鏢’‘溜溜球’和‘跳繩’等20多種方案,根據科學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經過集思廣益、反覆篩選、嚴格論證,最終確定進行2個方面的物理實驗,即物體運動特性和液體表面張力;隨後,又對確定的實驗專案進行了精心細緻的研究,力求給學生們最好的‘課堂’感受。”龐之浩說,實踐證明,授課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授課教案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獲得圓滿成功。

  “太空授課挑戰不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物資條件下,僅教具的選擇和運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資運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運輸成本遠超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鐘的時間裡,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現象,還要講明白物理原理,對於備課和臨場組織調配要求極高。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6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程序有最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中國太空事業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國內各行業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國航天工業志存高遠,奮發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大慶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程序中所有行業的楷模。

  中國航天事業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7

  航天工程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也會逐漸邁大……

  早在明朝時期,有個叫萬戶的人,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的設想是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萬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可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促使人們更加努力地去研究……

  當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東方紅》樂曲傳遍全世界,中華民族從此拉開了進入航天時代的序幕,邁入了探索太空的時代……

  1990年4月7日21點30分中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訊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首次取得了為國外使用者發射衛星的圓滿成功;同年7月16日9點40分中國新研製的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將模擬衛星送入了預定軌道……

  2003年,“神舟五號”搭載首位中國宇航員楊利偉前往太空,成功圍繞地球飛行十四圈……

  2008年,“神舟七號”搭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翟志剛完成首次出艙行走……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神舟十號”搭載三位航天員飛向太空,在軌飛行15天,並首次開展我國航天員太空授課活動……

  這些事件都標誌著我國航天事業在不斷飛躍,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領域已經齊身與強國之中!

  航天夢,是一個從古至今的夢,是一箇中國夢,這個夢想就在祖國穩步發展下一次次實現了。回想著舊時候的中國,受盡欺辱。但中國沒有被打垮,反而強有力的反擊了。我們的祖國一次次的向世界證明著我們的強大。我為祖國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8

  中國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後,是不斷錘鍊孕育著的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這些精神同時被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

  資料顯示,在載人航天科技人員隊伍中,青年一代佔到了2/3以上,飛船系統中副主任設計師、副總指揮中40歲左右的年輕科學家佔到80%。繞月探測工程研製隊伍平均年齡不到40歲,54名正、副主任設計師中,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佔65%。這些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科技人員,不僅秉承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還烙上了改革開放的精神印記。

  王翔是載人航天隊伍中為數眾多的留學歸國人員之一。本來他在國外的一家公司有著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但是當得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的訊息後,他毅然回國。

  “為國爭光與實現個人價值並不矛盾。”現在已是飛船系統副主任設計師的王翔說。

  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聯絡在一起,把個人選擇與國家需要聯絡在一起,年輕的航天人在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9

  中國,一個屹立於東方的古老國土;中國,一個地大物博、物多人多的美麗國度。如今,中國也是一個在航天事業上領先許多國家的大國了,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今天,我在學校開展的——《中國人的航天夢》展覽中,得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訊息,下面我給你講講吧!

  首先,我國航天事業的元老——錢學森爺爺在1956年10月8日擔任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的院長,在不斷的研究中,終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射了“東方紅”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又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分別發射了“風雲一號”、“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神州試驗飛船”、“神舟三號試驗飛船”、“神舟四號飛船”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叔叔乘坐神五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2005年10月—17日,費俊龍叔叔和聶海勝叔叔也圓滿的完成了神六的飛行任務,實現了我們炎黃後代千年來的“飛天”之夢,同時標誌著我們中國成為了繼俄、美兩國之後第三個能掌握載人飛天技術的國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華民族日益強大,中國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我們從原來的貧窮落後進步到如今的強大富裕,我們已不再是昔日的落後小國,如今放眼世界,也有了一席之地,我們的祖國——中國——泱泱大國,我為你自豪!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0

  今天可真幸運,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充滿奧秘的《天宮課堂》。叔叔阿姨們用太空講課的方式,傳授了我們很多的科學知識,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原來遙不可及的太空能變得觸手可及!書中的那些太空奧秘的知識在航天員叔叔阿姨的操作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證明!若不是親眼所見,我們無法想象科技原來是那麼神奇的一個東西!瞧,在地面會浮在水面的乒乓球,可是當它來到了太空中,只要輕輕一碰,就乖乖地沉在水底!

  同學們歡呼著,大叫著,直呼不可思議!此時此刻,我下定決心,我們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努力去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去探索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1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並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現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裡。我瞭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後,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透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2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3

  天宮課堂的講解,讓我驚歎太空的神奇,生動精彩的內容,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航天員在太空中如何轉身,乒乓球放進水杯裡會不會浮起來,水球中放入泡騰片會是什麼結果。

  這麼多有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了我,雖然其中的奧秘我還不懂,但是科學的種子已經深深埋入我的心裡,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穿上企鵝服,探索更多的科學奧秘。向我們國家的航天員致敬!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4

  “天宮課堂”太精彩了!航天員叔叔阿姨給我們介紹了太空家園:睡眠區、運動區、生活區,功能齊全,應有盡有。行走、轉身這些簡單的動作在太空中居然這麼“艱難”,真想親身體驗一下。

  叔叔阿姨還給我們做了許多實驗,雖然我現在還有些看不懂,但是覺得特別神奇!現在的我還是一名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以後也去探索太空奧秘!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5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一課,學習到了許多知識。這次講課的老師可不是一般的“老師”,他們居然在太空授課!他們就是翟志剛老師、王亞平老師、葉光富老師,是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著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後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後,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裡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裡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遊,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6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為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透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為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為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湧,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裡面,泡騰片在水球裡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著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7

  從小,我就有一個夢想,飛入宇宙,飛上月球,看嫦娥,觀五兔,賞月桂。

  有時候,我在睡夢中發現我當上了宇航員,穿著宇航服,慢悠悠地走進火箭,看著那些令常人眼花繚亂的按鍵,和眾人一齊倒計時,五四三二一。火箭底部噴出火苗,火箭像箭離弦一樣,飛快地衝上天去。我坐在駕駛位上,熟練地操縱著火箭,衝出大氣層,飛向月球,上頭並沒有嫦娥,玉兔和月桂,死氣沉沉的,一片荒涼。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四處研究,觀察。之後,便回到地球,做研究,成了萬眾矚目的人,那裡,我十分歡樂,十分自豪。

  從小到大,我一向很崇拜楊利偉,我崇拜他的勇敢,他的英雄氣概,他穿上了宇航服,自從神舟七號飛入太空那一刻起,我就有一個願望,去瞧一瞧楊利偉的宇航服,更期望自我能穿上這件宇航服。

  媽媽明白後,說我白日做夢,別人明白後,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我明白,他們心裡必須與我媽媽同感。但我卻不那麼認為,我認為,一個人,不管天分有多高,只要肯為自我的夢想努力拼搏,就必須能夠成功。

  我有一個完美的航天夢,我會為這個夢想努力拼搏,爭取有一天,我能飛上太空,參觀月球。此刻科技發達了,這必須能成功!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8

  每當看見宇宙飛船載著一位又一位宇航員飛向太空,遨遊太空,我便對祖國的未來又多了一份遐想,對美麗的太空又多了一份嚮往。

  在2040年,中國已經造出了很多的載人飛船,全國的人民都能夠在太空中遨遊,探索。然而,我作為此項發明的發明人,有幸帶著一批人民在太空中探索。飛船起飛了,經過多次蛻變,衝出了大氣層。在外太空,我看見了披著藍白銀紗的地球,她是多麼美麗啊!隨著軌跡,我們來到了全身紅色的火星。火星上到處都是隕石坑和火山,並且經常有沙塵暴發生,它和地球很相像,它也有水,是人類最佳的第二居住點。緊之後,我們又來到了太陽系最大的星球—木星。木星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外面被一個光環環繞著,我們在木星的兩極看見了那神聖又美麗的極光。然後,我們又來到了神秘的天王星。它的特徵是外部有大概七個環圍繞著它,每一個環上都有一個衛星,姿勢永遠都是傾斜的。此後,我們還看了很多太陽系中的行星。在返程的途中,我感慨道:“這麼多年了,我最終達成了自我的夢想,遨遊了太空。”我笑了。“你傻笑什麼呢,快起床。”媽媽的聲音把我從夢中驚醒了,唉,原先是個夢。

  雖然這只是個夢,但我相信,在祖國放展我的成長下,我必須會好好學習,長大後親手實現這個夢。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19

  據說,能稱得上是“航空航天”大學的,全中國就僅有兩所,一所在北京,另一所就在我們南京,並且正在為中國的航空、航天和民航事業培養著一批又一批的領先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經成為我以後高考的目標。

  春節裡,我和爸爸媽媽一齊去參觀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一下車,我們遠遠就看到了壯觀的學校大門。走進大門,又看到了高大的教學樓,明亮的圖書館,寬闊的大操場和溫馨的學生宿舍,還有實驗室、食堂、醫院和體育館,哇!還真是名牌大學呀,完全就跟我們小學不一樣啊!

  我在一座教學樓前看到了直升機、客機、戰鬥機、殲擊機、靶機、微型飛行器和高原無人駕駛直升機。這些都是南航的教師和同學們共同研製的,他們真是了不起啊!

  我登上了一架殲擊機,感受到了空軍戰士飛上藍天時的感覺。走進了駕駛艙,看到了有許多像水錶模樣的儀表裝置,它們正在顯示著飛機的飛行高度、飛行速度、飛行方向,還看到了兩個飛行控制器,我坐在飛行員的座位上,模仿著飛行員的樣貌來操控飛機起飛。哇!飛機好像真的飛起來了,我看到了白色紗巾般的雲朵,紅氣球一樣的太陽和一隻只可愛的小鳥。

  參觀完南航後,我更堅定了我10年後的目標:從此刻起就要好好學習,10年後的高考時,爭取成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主人!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努力,就必須能實現我的這個完美的夢想!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20

  —月—日下午3:40分,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課堂”,看之前,我懷著興奮的心情,看過之後,我內心又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剛開始,我們還覺得有些枯燥乏味,可隨著鏡頭切換到太空視角,同學們的目光被太空深深吸引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雙重人像”。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形成了水球這一神奇現象,在一個圓環支架上先做一面水膜,往水膜裡灌入更多的水,隨著水的增加,薄薄的水膜漸漸成了圓潤的水球。再往裡注入一個氣泡,王亞平老師在水球的後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正王亞平老師”和一個“倒王亞平老師”,看起來有趣極了。

  還有一個,讓我感到特別驚豔,是泡騰片的實驗。在原先的水球中放入一個泡騰片,因為水錶面的巨大張力,水和泡騰片不會散開,後來騰片開始起作用,不斷的冒出細小的泡。從外面看,像極了海底深處一株美不勝收的珊瑚。

  乒乓球浮力實驗更讓我感到出乎意料。幾位年齡與我相仿的學生,無論怎樣把乒乓球摁在水裡,只要一鬆手,乒乓球便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頂”上來。在太空中,可就不一般了,我本以為它也會和在地球上一樣頂上來,可我低估了太空的奧秘,乒乓球像石頭一般沉入了杯中。為此,王亞平老師做出瞭解釋:“這和地面的現象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因為浮力是隨重力產生的,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浮力幾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樣浮起來。”聽完後,同學們直呼:“漲知識了!”

  在外太空向外望,不是藍,而是深邃的黑。天宮課堂裡還做了許多有趣的實驗,比如有葉光富用手臂畫圈轉身,在太空中,手臂展開轉得慢,手臂收回轉得快,如花滑運動員一樣,是運用了物理學普遍定律之一:角動量守恆。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的無人,再到“神舟五號”的搭載一人,然後到現在的“神舟十三號”,中國都經歷了對飛船的一次又一次修改,對人員的一次又一次更換,我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耀眼的成績。現在我完全可以自信的對其他國家的人說:"Im from China. Im a Chinese. ",因為我驕傲,驕傲我是中國人,驕傲我生於中國。

  現在的我們,更要努力,努力爬過“學習”的山,遊過“困難”的海,不辜負祖國的期望。正如翟志剛老師所說:“未來是屬於你們的!”是的,未來是屬於我們的!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21

  昨天,我透過央影片線上直播收看了一堂生動精彩的“雲課堂”,全程見證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並跟著太空講師王亞平老師參觀了我們的中國太空空間站,向我們揭開了神秘面紗。

  “天宮課堂”第一課,我最感到神奇的是泡騰片的實驗。王亞平老師先拿出了一個水袋子,演示了他們在“天宮”喝水的過程,讓我不禁感慨太有意思了,喝水就像玩大魚吃小魚的遊戲一樣,張嘴把飄著的水珠含進嘴裡嚥下。接著開始實驗展示了:拿出了一個小圓環,往裡面擠了點水在圓環中,一下子水珠變成了一張膜像膠帶一樣粘在了小圓環上並將其填滿。王老師繼續注水居然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接著,將小泡泡從裡面水球裡吸出來,開始注入藍色液體,瞬間從晶瑩剔透的水球變成了一個深藍色的“地球”,最後往藍色的“地球”裡放入了半片泡騰片。泡騰片在“地球”中爆炸,不斷的產生許多小泡泡,像歡樂的小精靈在裡面跳舞。越想越神奇!看似這個“地球”的水球怎麼沒有被小泡泡們衝破呢?

  這堂課讓我們感知了宇宙的奧秘,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激發了我對宇宙科學的好奇,讓我暗暗發誓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爭取成為一名宇航員,親身到我們中國太空站去體驗、去探索裡面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22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開啟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這一課,亞平老師給我們介紹了許多太空科學知識,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有“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有“浮力消失實驗”,有“水膜張力實驗”,有“水球光學實驗”和“泡騰片實驗”。

  其中我對“水膜張力實驗”最感興趣。這個實驗是亞平老師給我們演示的。只見桌上擺放著一個金屬圈,亞平老師小心翼翼地拿著飲水袋朝金屬圈注水,讓水吸附在金屬圈上,然後繼續慢慢注水,使水膜變成圓鼓鼓的水球。在實驗的最後,亞平老師還放了一張她和她女兒一起剪的花朵在水球上,我驚奇地發現花朵一直在水球中旋轉,實在是太有趣了!

  亞平老師還帶我們參觀了神舟十三號的內部。“太空廚房”,裡面有簡易的微波爐和飲水分配器,還有可愛的小冰箱,冰箱裡還有新鮮的水果。

  葉老師還給我們表演了太空轉身。我知道了吹氣,和游泳的姿勢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將雙手抱在胸前才可以轉身。太神奇了!

  我的夢想是我要當上宇航員,在宇宙中遨遊,去太空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23

  今天我們看了在太空空間站中的三位航天員的親自授課,令我對奇妙的太空生活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令我十分震撼。

  太空授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先給我們普及了一個重要的知識——微重力。在這種環境下,沒有被“固定”住的東西都會飄浮起來,非常神奇。在這種奇妙的環境下,亞平老師與“工具人”進行了多個實驗,如走路、轉身、水膜實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樣在太空中轉體。一次次的試驗這令我大為震撼與驚歎,同時也產生很多疑惑,面對這些疑惑,CCTV的張老師對此進行了講解,非常幽默風趣。

  透過這次圓滿成功的航天授課,我也懂得太空中的許多知識,探究到了許多太空的奧秘,真想親自去太空看一看啊!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24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二號航天組的“天宮課堂”,也瞭解了天和艙內部構造與如何太空中進行“轉身”、“走路”等動作,這些都與“角動量守恆”有關。我發現宇航員轉身的時候姿勢有些怪異,也是因為“角動量”,宇航員員靜止不動時,角動量為零。但轉身時,“角動量”發生改變,為了保持平衡,下半身必須往另一方向轉動。更有趣的是,沒有了地心引力,浮力也消失了不少,乒乓球放入水瓶中,竟然下降到了水瓶的一半位置。

  透過觀看天宮課堂,我們利用有趣又簡單的實驗,瞭解到了很多聽起來很高深的物理定律,天宮課堂真是既有趣,能增長很多小知識!

  《天宮課堂》個人觀後感 篇25

  據瞭解,“天宮課堂”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授課物件,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由此,我想到了此前首次太空授課。

  “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天宮一號”進行授課,向我們青少年講述了失重環境中的物體運動和液體表面的張力情況。

  失重是太空環境中最獨特的現象。在失重的環境下,人可以隨意漂浮,而且可以做出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高難度動作。

  看,這是王亞平在向我們演示單擺運動。只見她把小球向後拉了一小段,然後鬆手,小球並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做往復擺動,而是神奇地飄浮了起來。王亞平姐姐又把小球提高了一點,再鬆手,小球還是沒有做往復擺動。這是因為小球在太空中處於失重狀態,沒有了回覆力。

  這時,王亞平姐姐推了小球一下,小球竟然在做圓周運動,而且一直在轉,好像永遠都不會停下來一樣。再換個角度又如何呢?小球仍在做圓周運動。在太空中,小球處於失重狀態,只給小球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它就可以繞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但在地面上卻不行。

  王亞平又從飲水袋中擠出了一個小水滴,這小水滴就像一個小水晶一樣,晶瑩剔透。她還把一個金屬的圓環伸進水袋裡,製成了一個水膜,並往上面加水,水膜就一點一點地變厚,形成了一個水球。王亞平姐姐還向水球中注射了兩個氣泡。

  等把氣泡抽出來後,又把紅色的液體注入了水球中,紅色的液體便在水球中慢慢地擴散開來了。水球也變成了一個紅色的水球,像一個紅色的水晶球。

  這就是“神十”航天員王亞平姐姐在太空授課時的情景。這次授課共用了40多分鐘呢。我認為這樣的課特別有趣而且富有吸引力,同學們都很喜歡。看的時候,同學們個個都很專注認真,沒有一個說話的。有的託著下巴,連口水都流出來了,也來不及擦。

  透過這節課,我萌生了一個理想:我也想當一名宇航員,因為在太空中,我可以做一些在地球上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譬如,在太空艙裡隨意地飄來飄去、做一些奇特美妙的實驗、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環境……

  這就是令人神往的、充滿了奇思妙想的科學的無限魅力!

  央視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觀後感8

  這次“天宮課堂”授課的物件主要是青少年,採取天地協同的互動方式,由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王亞平擔任主授課教師,葉光富和翟志剛擔任助手,為大家進行直播授課。

  三位“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展示了三個有趣的科學實驗:乒乓球實驗、水膜實驗和泡騰片實驗。同學們在地上也進行了上述實驗,由於太空失重環境和地球的重力環境完全不同,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實驗現象,引發人們的深思。

  比如同學們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於受到浮力的影響,小球會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將乒乓球浸入水中後,小球卻懸在水中,即使在空中來回旋轉也不會下落。據王亞平解釋,這是因為在空間站內浮力會消失,所以小球不會受浮力影響上浮。

  再來說說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實驗——有趣的水膜實驗。王亞平把水注入金屬圈中,形成一個似凸透鏡的大水球,放入摺紙花,花在水球中綻放開來,令人歎為觀止。這是由於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大顯神威,所以水不會向下流,從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氣泡,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個部分,會形成兩個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亞平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是引發我們思考,讓我們積極去探索,發現科學的奧秘。

  這次空間站的授課,我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對科學的興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種子。

  綻放的水中花似祖國欣欣向榮的繁華,綻放著自己的光彩,熱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同時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麗景象,太空中遨遊的每一顆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載著中國無數青少年的夢想。

  這是“天空課堂”第二次在中國空間站開課,我們堅信,在未來,中國空間站會繼續利用太空中獨特豐富的資源,引導和鼓勵青少們積極探索,弘揚偉大的科學精神,讓我們懷著一顆熱愛科學和探索未來的心繼續期待接下來的課程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