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精選9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精選9篇)

  2022年3月15日報道,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將於近期擇機開展第二次太空授課活動。授課活動將全程進行直播。下面給大家分享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精選9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1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透過影片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透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影片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2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王亞平再次變身“王老師”為孩子們進行太空實驗。

  其實,在國內外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實驗中,孩子們不僅是旁觀者,也是參與者。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表示,青少年參與太空實驗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5種。

  一是參加專業的研究實驗。科學家進行太空實驗時讓一些學生負責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

  二是為學生設立、由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學生在有關人員的指導下自己提出實驗課題進行實驗設計和實施,收集實驗資料、分析實驗結果,最後寫出實驗報告。

  三是參加載人航天工程活動。一些是為了航天工程任務的需要,讓學生參加硬體或軟體的研製;另一些是學生創意大賽中的獲獎專案在載人航天器上進行實驗。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實驗。學生們在教室完成模擬太空相應條件的實驗,或者進行空間站上專業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實驗,目的是透過對比地面實驗和太空實驗的結果,讓學生們找出它們之間的差異。

  五是教育性示範活動。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簡單有趣的太空實驗,並將它拍攝下來,做成影片教材,提供給學生,以便進行航天教育。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3

  我們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看完使我耳目一新,記憶深刻。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把乒乓球放進一個有水的杯子裡,用吸管把它往水裡按,持續三秒鐘,結果令人意外,它沉下去了。

  如果在地球上,乒乓球一定會浮起來。原因是地球上是有重力的,所以在地球,乒乓球會浮起來。而在太空中,因為沒有重力,所以乒乓球會沉下去。然後旋轉杯子,讓杯子上下顛倒,結果水和乒乓球都沒有掉下來。簡直太神奇了!我們都忍不住發出了“哇”的聲音。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可以起放大鏡的作用。把它做成水膜,然後不斷的加水,它變成了水球。接著老師又把氣泡用針給挑了出來。然後王老師又在水球裡製作了一個水球。王老師站在對面那個大水球后面,看到的是反著的王老師,而小水球裡卻是正常的王老師。王老師又往水球裡面擠了色素,它變成了藍色的水球,漂亮極了。老師把一塊泡騰片給放進去,結果卻讓我們意想不到,泡騰片冒出的氣泡竟然沒有把大水球給弄破。

  這節課讓我知道,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拼搏,讓祖國變得更加發達。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4

  我和爸爸媽媽吃好晚餐,一起在客廳裡觀看太空課堂回播。

  天和核心艙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節點艙,小柱段和大柱段。節點艙既是航天器在太空對接的碼頭,又是十字路口,小柱段是航天員們居住的地方,而大柱段裝滿了儀器和裝置是航天員們工作的地方。大柱段的尾巴是資源艙,那裡還有一個對介面,是用來對接貨運飛船的。

  太空課堂裡最有趣的就是各種實驗。在地面上乒乓球可以從水中浮起來,在太空裡它卻不會向上漂起。地球上無法形成的大水膜,在太空裡卻可以很容易完成。甚至不斷的加水之後,會變成一個晶瑩剔透的大水球。如果在加入了藍色顏料的水球中放入泡騰片,產生的現象與地球上截然不同,水球裡會有很多泡泡,泡泡們都老老實實地待在裡面。此刻加入了藍色顏料的水球就像一個小小的.地球孕育著新的生命。

  在太空裡連移動和轉身都很難,航天員們無法正常行走,需要藉助旁邊的特製扶手才行。轉身也不能正常轉,沒有扶手就只能用一隻手畫圈才行。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我們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搖籃裡,如今我們有自己的航天站,在這浩瀚的夜空裡,還有無窮的奧秘和無盡的樂趣等著我們去發現與尋找。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5

  期待已久的“天宮課堂”今天開講啦!本次太空授課將採取天地互動的方式進行,三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觀看之前我最期待的環節是魔力轉身,終於等到葉老師的奇妙“表演”,只見他上半身向左轉的時候,下半身總是向右轉,他得不斷往一個方向甩動手臂,才可以實現轉身。葉老師奇妙的動作激發了我想要親臨現場一試的想法。

  還有,當看到乒乓球在太空中無法浮在水面,我太吃驚了!在太空中還有多少巧妙的現象會發生呢?我心裡有太多疑問想要了解!“天宮課堂”已完全激起了我對神秘太空的憧憬!我為祖國創造的科技之最感到無比自豪!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6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統一觀看了《天宮課堂》。“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宇航員在中國空間站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教師”王亞平先給我們介紹了他們航天員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在失重的環境裡的運動器械。老師為我們製做了一個水球,在我們平時的印象裡,水是液體,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個圓環裡,不斷往裡加水就會形成一個水球。像水晶球一樣晶瑩剔透。透過水球我們還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像。這就跟我們的物理知識聯動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氣,使它形成一個氣泡。這時再觀察,就會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縮小的像,而中間的氣泡就會成正立縮小的像,十分神奇。

  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真實的瞭解到了太空的情況。這次的學習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7

  在古代,天空離我們遙不可及。從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到敦煌壁畫上的飛天形象,都展現了中國對飛天的偉大理想。直到元末明初,世界航天第一人萬戶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一把綁滿火箭的椅子上,想要飛上太空,不幸獻出了生命。現在,中國的神舟十三號已經飛上太空,宇航員用直播給我們講解了太空的故事。

  “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等,讓我們知道了太空與地球大有不同。我們從先對太空的渾然不知,到現在的人盡皆知,都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航天之路。我們不再像之前一樣只看見四角的天空,而那飛向太空的正是我們的“中國紅”啊!

  那頭沉睡在東方的雄獅甦醒了,它將一鳴驚人!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8

  一個旋轉的陀螺把我帶入了“天宮課堂”,此次的“天宮課堂”是由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老師授課,帶我們去了解神奇的太空家園。

  “天宮課堂”中航天員老師講解了許多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太空細胞、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水中泡騰片,這些有趣的實驗使我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

  讓我最喜歡的是“浮力消失”,首先同學們將一個乒乓球放入水杯中,發現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的王亞平老師把乒乓球放在水面上時,浮力卻消失了,乒乓球很快沉入了水中。原來當重力消失時液體內部壓強相同,浮力也就消失了,聽了航天員老師的講解,使我感到不可思議。

  這場天宮課堂給了我許多奇妙的感受,讓我體會到了太空科學的魅力,三位航天員老師更是我們的榜樣,我也要向他們學習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後感400字 篇9

  “天宮課堂”推出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空間站作為國家太空實驗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蘊含著得天獨厚的豐富教育資源,對激發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弘揚科學精神、熱愛航天事業具有特殊優勢。

  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進行首次太空授課,全國6000餘萬中小學生觀看授課直播,產生巨大社會反響,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夢想的種子。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空間站組合體後,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充滿了期待。

  據悉,“天宮課堂”將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將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物件,採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