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精選12篇)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精選12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精選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1

  孩子的成長,牽動著我們的心,涉及全家的幸福。如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個品行兼優的孩子,培養成祖國未來的棟樑,是我們家長要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我們家長的學習過程。如何做一名合格家長,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總結了一下,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做好榜樣作用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要為人師表。家長的表率作用與自身素質緊密相連。有人說:父母的素質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漿,積累得越厚實、越豐滿,孩子成才的爆發力越強烈。作為家長,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其性格、品德發展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積極的人生觀;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社會上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講究文明禮貌,作風正派,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懷坦蕩,大公無私,樂於助人等等。家長的示範作用十分重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家長舉止言談文雅大方,子女也會如此,家長舉止言談粗俗不堪,必然會對子女有不良的影響。再如家長能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衛生,吃完瓜果將果皮放進衛生箱中,孩子也會養成這種維護社會公共衛生的好習慣。而有些大人不拘小節,隨地吐痰,亂拋髒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2、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科技知識水平

  常言道:師者,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孩子求知慾相當強,他們常常向大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滿意的答覆,無形中使自己的威信在孩子心目中降低了。我們要善於學習,使自己成為孩子求知的良師,不僅為孩子做好榜樣,也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與孩子一同學習也提高豐富了自身的文化知識。

  二、嚴格要求孩子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相結合

  嚴格要求孩子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是辯證的統一,沒有嚴格要求,就沒有教育,不愛護孩子自尊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二者不能偏廢。真正的嚴格要求來自父母對成才標準的正確而深刻的理解和自身的操行修養;來自對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的掌握及教育子女的藝術的運用。任何嚴格要求,即使是合理恰當的,但要使合理的教育變成孩子的意識行為,用簡單生硬、絕對命令和急於求成的辦法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循循善誘,以身示範,時刻愛護孩子的自尊心,才能使孩子自尊、自愛、自強、自立,憧憬未來,奮發向上。愛護孩子的自尊心是建立在相信孩子可以進步的基礎上。對孩子應確信: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要相信教育的主導的作用,對孩子既要嚴格要求,又要愛護他們的自尊心。

  三、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使孩子性格活潑、開朗、大方、好學、誠實、謙遜、合群、愛勞動、愛清潔、守時、守信等,兒童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生活,常以家長為最親近、最直接的模仿物件,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勢和性格特徵,家庭氛圍的好壞是兒童心理、行為健康的重要相關因素。兒童的生存離不開家庭,家長首先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儘管每個家庭因經濟水平、住戶條件各有不同,但居室佈置整潔、色彩素雅諧調還是可以做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個環境舒適、寧靜、溫暖的家庭中。還有的家長極講清潔衛生,各處一塵不染,對孩子限制太多,這也不許玩,那也不許玩,使孩子行動極受限制,這是不可取的。

  四、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

  家庭要形成比較固定的生活作息時間,包括休息、吃飯、娛樂、學習等,家長要自覺遵守,長此以往會促使孩子時間觀念的形成,為自覺遵守紀律,維護社會秩序,講究社會公德的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基礎。

  五、積極配合學校、社會對孩子進行教育

  家長應積極主動與教師取得聯絡,緊密配合教師,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首先,家長要了解學校的教育規程、教育綱要和有關條例,配合學校及老師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其次,要積極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培養孩子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最後,家長要積極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可使家長了解學校的常規工作。

  作為家長,能與孩子一同成長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在教孩子的過程中也給我們增長了好多知識,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我們要為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努力!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2

  透過閱讀呂校長的《強化課後服務,落實全面育人》與楊東平教授關於《什麼是理想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兩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關於現代教育的一些內容,現代教育不僅要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擁有健康的人格、準確的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自我學習的能力、合作和交往的能力、充實的精神生活等對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也是非常重要的。

  為了有效落實全面發展新理念,更加貼近現代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五中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活動,它的主要形式有:補漏提升活動和個性興趣活動。透過開展課後服務活動,充分開發了同學們的潛能,培養了同學們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校雖然是教書育人的主力軍,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協調與配合。作為一名家長,除了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各項工作,還應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方面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關心和教育。首先,要教孩子如何做人,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與舉止,若稍有偏差,應立即進行矯正。其次,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養成課前預習,課後鞏固,有計劃地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任務,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獨立完成事情的機會,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儘可能讓他獨立完成,以培養孩子以後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

  總之,家校共育不但拉近了學校與家長的距離,而且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系統學習和良好溝通的渠道,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孩子高度負責的精神,感謝學校為每位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所做的努力。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絡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為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絡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絡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因為生活在網路環境中,成長環境相對複雜,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會延續到學校中。學校老師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孩子的各項習慣和心理狀態、性格特點等,就須得密切聯絡家長,只有老師和家長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有骨幹教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堅持。我們都知道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少得21天,在這期間,不僅僅需要學校老師的督促,也需要家長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對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溝通消除偏差,正確看待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老師關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的一個體現,並不是老師對孩子有什麼偏見。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4

  看了家校共育平臺裡面的專家講座,感觸頗多,相信大多數的家長都跟我一樣,平時只注重孩子的學習,不要說家務勞動,就連孩子自己的個人衛生都基本是父母包辦了,很多家長都有“學習至上,生活習慣培養無所謂”的觀點,看了講座才知道,把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割裂開來是一個很大的認識誤區,一個生活上毛毛糙糙的人,學習上很難不馬虎;一個生活懶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奮。

  現在孩子們的勞動習慣,的確讓人汗顏,生活環境舒適,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就連最基本的掃地、擦桌子、分碗、分筷子等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主動去做,有時候還要在家長的“利誘”下才象徵性的去做這些基本的勞動,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家長總會習慣的認為現在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覺得孩子大了就會自覺幫忙,到最後才發現孩子越大越不懂事,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

  有位教育家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而家務勞動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的方式,在家務勞動中才能讓孩子對勞動尊敬和熱愛,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自己的感受,讓他看到自己的價值。

  俗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讓孩子參加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裡的地位,而不純粹是學習的機器,這也是鍛鍊孩子的一個方面。

  那麼,家長怎麼培養孩子愛勞動呢?

  1、要培養孩子勞動的興趣。要根據孩子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培養勞動觀念。他們常常喜歡爸爸媽媽做的一些小事,得到表揚後顯得異常興奮,家長應鼓勵下去,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對,高興的堅持下去,由無意識的模仿動作變為有意識的自覺行為。

  2、要經常對孩子鼓勵和表揚。對孩子的勞動成果,老師應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要學會吃飯、漱口等一些基本動作。

  3、要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孩子開始學習勞動時,家長必須言傳身教,一步步給孩子示範,手把手的教,要注意安全、衛生。

  看了講座以後,從現在開始,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孩子從勞動中認識到勞動的價值,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鍛鍊自己,培養他們自食其力、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親身感受到幸福生活背後的心酸和不易,要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是父母、社會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種生活,是社會、父母對他們成長的一種磨礪,更是一種深深的愛。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5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課題。家庭教育現代化更是一項長期的、更具現實意義的實驗課題。做好家庭教育現代化工作,對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教育事業和我們整個民族綜合素質的提升,都有很長遠的意義。作為興隆幼兒園孩子的家長,我們很慶幸給孩子選擇了一所好的幼兒園,這個“好”,最明顯的體現就在於幼兒園對於家庭教育的重視。學校推出的一些新舉措,舉行的一些家庭教育講座,成立的家長委員會等等,都有效地促進了家校之間的溝通,把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教育實現了無縫隙對接。學校能更全面掌握孩子的情況,家長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教育,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大有益處。

  現在的孩子基本都生活在物質優裕、資訊媒介多樣化、家長倍加呵護的環境中,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五六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的情況層出不窮,這就為如何更好地教育現在的孩子提出了新的課題。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在育兒問題上也是摸索著前進,有成功的小喜悅,也有許多的困惑。但是我們一直堅持多學習,多總結。尊重孩子,關注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長,在提高孩子綜合素質方面做出努力。現將幾點在教育孩子中的心得體會列舉一二,僅供學校領導參考。

  一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性格,與孩子共同快樂成長。

  我們女兒四歲了,她開朗活潑,乖巧聽話。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尊重她,有些事情會和她商量,不允許做的事情會告訴她原因。不輕易給孩子許諾,但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實在因為特殊原因做不到的,就提前給她道歉,並給她說明原因。我們還有意識地注意培養她的自信心,與人交往的能力,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引導她對弱者等有同情心。有些事情,當她做不到或是做不好時,她總會很煩躁和失落,這時候,我們就會用語言鼓勵她,給她一些提示或幫助,和她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當她做完的時候,我們會對她說:“你真棒!”如果有些事情,的確不是她這個年齡能做到的,我們會對她說:“寶貝,你現在太小了,等你再長大一點,你肯定能做的很好。爸爸媽媽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真不如你做的好呢。”這樣,她的自信心就慢慢建立起來了。

  獨生子女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缺少玩伴,我們就經常鼓勵她主動去結識別的小朋友,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和朋友們分享。引導她在和同伴們玩的時候,學會照顧別人。比如,有小朋友來家裡做客時,就告訴女兒,“你現在是小主人了,小朋友們來咱們家玩,你要好好照顧他們,這樣他們才喜歡和你交朋友。”如果她做的好,就及時表揚她,這樣,下一次有小朋友來家時,女兒已經能做一個很好的小主人了。

  在家庭教育中,還有個讓我們頭疼的問題是“隔代親”。爺爺奶奶姥爺姥姥的那種無原則的疼愛在女兒一二歲性格養成的時期曾讓我們很無奈。有些你給孩子立好的規矩在他們長輩那裡往往就形同虛設了,但是為了家庭和諧,我們不會當著老人批評她,時間長了,孩子有老人在的時候和單獨與父母在一起時,就有所差別。有老人在時,就任性一些,和父母一起時,就乖的多。這種情況讓我們頗為頭疼了一段時間,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父母在老人不在場的時候多和孩子講道理,上學後和老人不像以前一樣時時在一起,情況也就好了許多。在和老人一起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父母的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這點是孩子自己會去模仿和習慣養成的。女兒三歲時,吃東西就習慣先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然後自己才吃。我們相信這就是長期習慣養成的好效果。

  孩子是家中被呵護的物件。往往為別人考慮的少。我們就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提醒她。讓她幫忙做一些小事,比如,幫媽媽疊衣服之類的事情,她樂意去做,而我們會在她做完之後對她說:“謝謝你幫我的忙。我真高興。幸虧你幫助我,要不我還得做很長時間,你真棒!”家人有些不太舒服時,我們會讓她去問候,幫助拿藥片等。養成她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好習慣。成果是去年她去看望一位生病的老人時,會主動幫助病人蓋被子,並關切地問候。得到大家的稱讚,我們相信這種稱讚會更好地促進她關心別人的的良好習慣養成。

  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孩子遵守社會公德,與孩子共同健康成長。

  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我們一直注重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儘量讓她自己做,然後對她的成績給予充分的讚美。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她就願意去做。比如,她玩完之後,讓她把玩具收拾好。讓她自己洗臉、刷牙,自己上廁所等等。看電視電腦時,給她規定好時間。“再看十分鐘電腦,然後幫我把電腦關上,咱們好睡覺。我看茹茹能不能做到?”剛開始孩子肯定有一些不樂意。但是說過的事情,就一定嚴格執行,就算她有些情緒,我們也故意忽略,用別的事情轉移她的注意力。幾次之後,她就會在規定的時間到了時,自己關了電腦。

  人是群體動物,孩子最終要走上社會。對於社會規範的理解和學習,也是行為習慣的一部分。我們就從小事兒影響她。讓她幫助爸爸看著紅綠燈,“監督”爸爸不闖紅燈。她樂於這種工作。也能在這種工作中養成自己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讓她知道要同情和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給她錢讓她去放在乞討者面前的碗中,告訴她,她幫助了他們。我們還和她訂下約定,不在路上亂扔垃圾,大家互相監督,孩子在這種類似遊戲的過程中,慢慢學習了遵守基本的社會公德。

  三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現並鼓勵孩子的興趣愛好,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

  孩子在幼兒園這個成長階段,我們注重的是培養她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特別關注她究竟學會了一些什麼知識。知識以後會不斷地學習,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卻是一生受用的事情。

  我們經常給她買她喜歡看的書。告訴她愛護書籍,和她一起讀她喜歡讀的幼兒畫報等,和她一起做書裡的遊戲,睡前給她講故事。她特別喜歡做一些提升智商的訓練題,喜歡拼圖遊戲,我們就多給她買這方面的書,和她一起做,在她作對的時候不吝嗇對她的表揚,讓她覺得學習是一種遊戲。

  她上幼兒園之後,我們睡前的遊戲改成給我們講講她幼兒園一天的事情。我們做出一副學習的樣子,睡前孩子很放鬆,我們講從起床到爸爸媽媽送她到幼兒園這一段的事情,然後說“給我們講講我們把你送到學校後,你們都做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呵?爸爸媽媽可想知道了。我們都沒上過那麼好的幼兒園,你就給我們講講吧。”孩子會有種類似當老師的感覺,把一天的情況講給我們聽。既幫助孩子回憶了在學校一天所學的東西,也鍛鍊了她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我們和孩子都喜歡的一個遊戲。所以她很喜歡上幼兒園,生怕錯過了什麼好玩的事情沒辦法講給我們聽。在我們交流的過程中,有些事情我們還展開討論,引導孩子正確對待一些和小朋友之間的相處問題等等。

  興趣是學好習的前提條件。我們從不強迫她去做她不願去學的東西。但也善於發現她感興趣的東西。她看動畫片時常跟著動畫片上學習英語單詞。我們帶她去聽了一個英語興趣班的試聽課後,她有強烈地想學英語的興趣,我們便幫她報了興趣班。她有興趣的東西,家長根本不用操心,她回家就自己學習英語。當然,做父母的,除了鼓勵還是鼓勵。

  還有一個我們都喜歡的遊戲就是得“小紅花”。我把每個月的月曆剪下來貼在她能夠得著的地方,每天臨睡前,我們會問:“你覺得今天自己表現好嗎?能不能得小紅花呵?”她會說“我表現的好!能得小紅花!”我們就獎勵她一朵貼紙小紅花,讓她貼在那天的日曆上。看著她在那裡數著自己得到小紅花的個數。我們當父母的,倍感欣慰。

  透過以上一些方法,我們在家庭教育的問題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還有許多的困擾。比如,孩子性格要強,聽不得批評的聲音,這讓我們擔心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抗挫折的能力較差,我們認為對孩子的挫折教育亟待加強,但不知道怎樣去具體操作;還有,家長一般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所以也希望學校能多安排一些親子類的活動,相信家長都會有參與的積極性。

  陪伴女兒成長的四年多時間,我們最大的感受,也是最大享受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長。尊重孩子,關愛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樣,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家長也有著一份收穫的喜悅。作為家長,我們也會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學習相關家庭教育現代化的知識,全力配合好學校的工作,和學校一起,共同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6

  由於我家處於遠郊區縣,女兒從小就同我們生活在一起,當初在要不要送她到八中讀書這件事上,我和妻子爭論過,也猶豫過。怕每週往返路途遙遠她受不了那個苦,也怕她不能適應那裡的環境。但實事證明我們選擇是正確的,雖然在開學之初她表現出短時的不適,但在老師及同學們的幫助下,加上我和她媽媽的引導,她很快就融入了新的學習環境。

  作為一名父親,我一直關心女兒的教育,也很想她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在家庭教育這個問題上,主要是靠傳統的一些觀念和做法來教育孩子,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有些方法越來越不適宜了,也達不到我們的初衷,我們為此有時也很迷茫。透過參加女兒的家長會,與老師們溝通,以及女兒進入八中後帶來的可喜變化,我對八中的`教育理念,特別是高度重視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互動溝通的做法非常欣賞,這為我們家長與學校共同教育好孩子搭建的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這次,我有幸拜讀了俞敏洪先生家庭教育心得及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去老師》的部分章節,其中的很多觀念及理念讀後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醒悟,讓我和妻子都感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需要不斷改進和總結。我覺得作為家長今後至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積極與學校、老師配合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培養:

  首先,家長要給予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裡成長,家庭的氛圍、父母的思想、做人的準則等都將對孩子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生活在父母恩愛,和諧溫馨的家庭中的孩子,也應該是積極向上、具有愛心的;反之,往往那些問題少年都是生活中長期家庭不和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像我們這個家庭,女兒週末才回來兩天,我們將盡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少看電視少上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同孩子一起多讀書看報,一起散步聊天,與孩子一起分享家庭的溫馨和快樂。

  其次,對待孩子要有耐心、講方法。當孩子的表現達不到家長的預期時,特別是一些非原則性的如粗心大意、時間觀念差等小毛病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平靜的心態,不能操之過急、求全責備。要適當留有餘地和時間,讓其感受這些小毛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和不便,自然就會慢慢改善。

  再次,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多做鼓勵教育。學習好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考出好成績。但在每一次考試時,孩子都將不同程度承受來自家長、老師、同學的壓力,越想考好卻越考不好。女兒上期期末考試前她壓力就很大,也表現出焦慮不安的心態,我們就不斷開導她、鼓勵她。儘管她期末考得不是很理想,我們也一點沒責怪她,希望她繼續努力,爭取下期有進步。除學習外,孩子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不斷給予孩子信心和勇氣。

  最後,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人格。關心孩子也要講方式方法,孩子最終要長大成人,不可能總在父母身邊。所以,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不能一有困難就找父母,事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遇到困難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我覺得要都儘量讓孩子獨立完成,有些事情哪怕是孩子一時可能做得並不好,但對她也是一種體驗和感受。

  作為家長,我們同學校及老師的心願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共同把孩子培養教育成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之人。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7

  教育是一個非常深遠而又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校互相溝通,相互合作,為教育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的平臺。

  很多人認為,實行家校共育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都能夠拿到家長們理想的分數,給孩子兩點一線的空間來思考怎樣才能夠考出令人滿意的分數。其實這樣的教育觀點是存在誤區的,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步入社會,要參加社會中各類形形色色的活動,在這之前家校共育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分數而實行的。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學會一定的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這些與考試分數無關的教育,卻是關心孩子們幸福一生的籌碼。

  我們不是為了培養一個考試機器在努力,我們要透過各種渠道,各種教育方式把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康,自理能力強,處事和生存能力強,而且實現全面發展,不要求琴棋書畫都精通,但孩子都要會。這對每個孩子以後的人生都是一種鼓勵,在偌大的社會群體中,我們的孩子才不至於自卑,沒有信心。

  在所有這些教育中,素質教育尤為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家長我們要一點一滴的灌輸,久而久之便會慢慢的體現出來。如果一個人連素質都談不了,其他的就只能是一張白紙了。

  與此同時,我也很慶幸自己給兒子選擇了城區五中。學校在兼備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落實了學生在校的課後服務,多彩的課後服務在各種程度上豐富了孩子們的校園生活,讓孩子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這樣的課後服務在不同程度上都給孩子們鋪墊了堅實的基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分層次進行提高。我相信在這樣的環境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理想的起點的。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8

  學校與家庭是教育的“兩手抓”,缺了哪一個,教育就一定會落伍。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最佳化學校教育環境。

  在《管子·權修》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人;終身之計,莫若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樹也,一樹百穫者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種上一棵莊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種上一棵樹最好;把一生作好,培養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兩個體會。

  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建立成長的橋樑。

  一、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

  父母與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目的在於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及情緒狀態,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廣陵小學家校互動的舉措很多,比如家長會、各種節日活動、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師還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級聯絡群,每天都會公佈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讓我們可以實時掌握孩子的學習任務;老師們也經常透過微信釋出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另一邊,全面瞭解孩子;更難得的是,教師還經常與我們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從中我看到了教師的高素質、高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對教育的熱愛。

  從這裡,我學會了“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朝著陽光方向成長;懂得了讀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明確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創造條件抓緊時間讓孩子多與父親在一起;得到了對我所提出問題的解答。在閱讀了組織思維所寫下的美麗的詩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詩意的語言來表現數學的理性,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們一絲不苟地、仔細地理解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除了我們這些家長,我知道在學校裡,有一顆熱情、真誠的心在關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舉一動中,她告訴我們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兒的時間,等孩子每天長大一點。

  如此誠摯、高效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我,還幫助孩子快速順利地進入小學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力。

  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她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引導都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態。

  我試了好長一段時間,想要孩子們回家後高興地與我分享學校的事情。自幼稚園開始,我每天都會問她,為什麼要把小小的愛帶回家,老師獎勵她,慢慢養成了「欣欣說,我們聽」的習慣,不僅是聽,我們還會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溝通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繼續保持著在上小學以後說什麼話都要說的好習慣,不僅老師稱讚這些好事,有時還跟同學們玩鬧,她所做的小壞事都開始與我們分享。不管怎樣,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應,也對她說了我們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回憶起自己或她父親如何處理童年時遇到的類似困難。這種分享使欣欣心平氣和,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來幫助她找到處理困難和挫折的方法。

  三、兒童與教師的良好溝通。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看到老師們都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接觸,與老師溝通。曾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羨慕有些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與老師交談。幼兒與教師的直接交流有助於幼兒在情感上信賴教師,在將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夠自信、積極。但直到現在,儘管她很喜歡並崇拜自己的老師,卻不敢與老師進行落落大方的交流與互動,總是顯示出一種害羞的一面。這個方面,我們在培養上做的還不夠。這是因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為小的時候怕生病、怕麻煩,我對她太照顧了,集體活動少,外出旅遊少,與人交往也少,導致她在人際關係上不夠主動。下一步,我們將與她一起參與拓展、旅遊等活動,拓展她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相信問題會得到改善。

  其實不僅僅是這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

  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第一、尊重兒童的自然成長過程。

  某個班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發展,而各個能力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均衡的。對於孩子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我們一般都會比較寬容,但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則不會那麼淡定。父母太瞭解孩子了,所以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

  以欣欣為例,她的動作能力發展得較慢:旋轉呼拉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但不能跳幾個。欣欣開始寫起字來像蚯蚓一樣,她曾經左右不分,bd會寫反,整個認讀音節都不記得…有時候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她,不由自主地著急、糾結,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好呢?

  事實上,這些缺陷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必然的自然過程,沒有誰生來就是好的,誰也不會做任何事。違反事物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而是有害的。書寫不好,是因為孩子手上的小肌肉沒有發育好,如果多練習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遲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這是幼年時爬行不足的後果之一,適當多做運動,多做運動,就會進步…

  認識到這一點,我明白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還有一次,我在欣欣的筆跡上畫上了“愛”的記號,她剛進小學的那幾個月,筆畫變得越來越幹練,甚至還知道什麼是懸針豎,什麼事垂露豎;欣欣跳繩最近才有所進步,從原來的一個位數提高到兩位數;她還能獨立讀注音書,看起來越來越好。正如老師所說,生活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每天一小步,與自己比較,天天進步。

  第二、相信孩子對他們的欣賞。

  這過程中,除了不足之外,我們經常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欣賞孩子的優點。小孩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些經常得到表揚和鼓勵的事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透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文明禮貌,像每個人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會越來越好。如今我每天都能看到欣欣覺得她是個奇蹟,讚歎生命給我們的恩賜!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9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絡,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眾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著血緣關係為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10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老師的報告,著實受益匪淺。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在學校,在老師,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健康成長!

  製作一份個人和家庭檔案、組織一次親子活動、拍攝一張成長照片、認識一位忙人和寫好一封書信,楊老師透過自己的實踐和經驗總結出來的這“五個一”,既加強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援和配合,促進了家校教育的合力,又避免教育孤掌難鳴,讓教育更順利的進行,促進孩子的更好的成長,同時也很好地增進了親子關係。

  我覺得在家校合作共育的過程中,還要努力搭建家校互通平臺,開發多樣的家校共育方式,透過會議、活動、課程、互訪、管理等的實踐舉措,將家校的教育力量整合起來,凝聚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教育。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11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的講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愛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時為他的“五個一”構建和諧家校關係深有所感。

  一、愛心是所有教育藝術的源泉。楊老師對學生是深深愛著的,要不然他不會對班裡兩位同學的心理理解那麼透徹。楊老師對學生的愛,換回來的也是學生對他深深的信任。構建和諧家校關係就有了基礎。從楊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的教育藝術就是愛心。

  二、別出心裁有方法。從楊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要做一個有心人,無論是開學制作一份檔案,還是寫好一封書信,都是楊老師在工作中精心設計的好方法,他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受益無窮。作為班主任引導學生學會包容、感恩,引導家長要努力平衡子女之間的關係,才能實現孩子與家長共同成長。

  家校共育是源於同一顆愛孩子的心。如何正確、有效地指導家長與孩子溝通、交流,這需要班主任多研究學生、多學習理論,需要作為班主任走進學生的內心,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家校共育素養,繼續尋求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家校協同育人觀後感12

  今天有幸聆聽了楊正偉老師的講座,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愛心,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同時為他的“五個一”構建和諧家校關係深有所感。

  我們班主任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新理念,要站在新時代建設和諧教育的戰略高度,去認識家校配合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家校聯絡工作,傾一生的情,去熱愛學生,從而打造別開生面的家校合作新天地,使家校聯絡煥發出無窮的生命活力。

  家庭、學校是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和生活場所。為了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家庭和學校必須互相協調配合,加強聯絡,擰成一股繩,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班主任老師要講究方式方法,創新家校聯絡的方式方法,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絡,交流學生在學校、家庭的表現。這對於學生的智育、德育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樣,家長也可以對學校進行訪問,向教師瞭解孩子在校的上課學習及各方面的表現情況,以配合教師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我們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創新家校聯絡,步調一致,互相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把班級工作搞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