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精選6篇)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精選6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1

  講座上的陳默教授詼諧幽默的指出了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問題,重點講了家長的焦慮對孩子造成的壓力,我想這不正是我現在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也講出了小孩的心聲。講座上總結了焦慮的症狀,為何焦慮,以及我們到底要如何做。

  在觀看講座之後,我和小孩也達成了幾個小小的約定,每兩週我們會至少去一次圖書館待兩個小時,一起培養閱讀的習慣。每兩週至少去爬一次山,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提高身體素質。關於學習這塊,我們沒有約定任何事情,我相信他自己心裡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爬山和閱讀都是他不太會主動去做的事情,他開始敢於主動挑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相信學習上他的主動性不會差,孩子需要的是信任和空間。我也給了自己一個約定:放下焦慮,耐心“等”孩子成長。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2

  觀看完《家庭教育的責任與未來》的專題講座,我獲益匪淺,感觸頗深,明白了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家庭是孩子永遠眷戀且永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師。”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正如講座中說的,過度關愛,會導致過度依賴;過度操心,會導致過度懶惰;過度限制,會導致過度低能;過度期望,會導致過度壓力。我們不能做孩子事無鉅細的保姆,凡事包辦,而是要做孩子成長中的導師,做永不退休的父母。

  要做孩子心靈上的傾聽者,多和孩子做一些心靈層面的溝通,多瞭解孩子的想法。只有不斷學習,父母才能承擔“教育者”的角色,與孩子共同成長。

  要做孩子成長中的欣賞者,當孩子積極努力,體驗過程時,做孩子的陪伴者,有人關注和分享,會讓孩子更加努力,更加堅定,在鼓勵和肯定中收穫更大的成功。

  要做孩子的人生規劃師,將視野拓寬到課堂之外,陪他閱讀豐富內心,陪他運動強健體魄,帶他旅遊見世面,帶他體驗各行各業瞭解生活百態。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3

  此次組織的新家庭教育文化節大會,多名行業專家直播中給予學校和家長專業的指引,學習下來受益匪淺,很慶幸我的小孩自上一年級就能體驗新的教育方式。

  家庭需和學校協同,做到同責、同道、同力、同構。我們家長要率先做代表,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另外需和老師聯絡更好緊密,及時瞭解他在學校的動態,瞭解哪部分的知識點暫時還沒有掌握,哪些方面能力還需要提高,和老師一起制定幫扶方案,在家裡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透過此次學習也認識到一點,就是家校社政的系統教育,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學校能夠更好的融合社會學習平臺,國家能夠提供為家庭教育、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希望共同努力,創造更好的素質教育的生態環境。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4

  “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地,使孩子的大部分“補習”時間迴歸了家庭,作為家長,不免喜憂參半。透過本次雲課堂的學習,如沐春風細雨,撥開雲團迷霧,收穫頗豐。協同育人——共育是基礎:這需要家長學會在審時度勢中,與學校形成重要的合作共同體,共同的價值觀和協同的行動力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賦能成長——學習是關鍵:孩子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第一次做家長的我們始終是學習者,我們要學習如何站在“孩子立場”,尊重孩子的意志和需求,接受不同的生命邏輯和成長軌跡,守護孩子真善美的本真。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5

  家庭教育實質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讓孩子成人。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再是學會生活,最後才能學會學習。“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們家長因此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運動,鼓勵孩子擁有藝術、體育類的興趣愛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也很重要。

  對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時要提升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能力,不能動不動就起衝突。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責任心、主動性、自制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培養滲透。

  家校協同創新育人觀後感6

  如何開展家庭教育,如何高效的實現家、校共同教育?帶著迷茫與疑問,認真觀看了《第五屆新家庭教育文化節雲上大會》,感觸很深,也找到了答案。

  曾經以為是孩子的問題才造成了家長的焦慮,聽完陳默老師《“雙減”之下父母如何應對》的演講,認識到是家長自己的焦慮、虛榮、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導致孩子們缺乏學習、探索的興趣和糟糕的親子關係,讓父母無法為孩子們充滿樂趣的主動學習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保駕護航。陳默老師的演講告訴我們要放下焦慮,迴歸到父母該有的樣子,從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開始,多關注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要三句話不離成績考試,靜心的多陪伴孩子成長,陪孩子運動閱讀,以身作則做好道德榜樣,帶領孩子們在生活勞動中積累智力和社會經驗,讓孩子擁有治癒一生的童年。

  這是一場優質的教育思想碰撞,給予我們的啟迪是深刻的,當然關鍵還是在思考後的落實和執行,我們應該慶幸遇上“雙減”政策,也要藉著“雙減”的東風,引匯出一場持續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