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2021觀後感(通用7篇)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2021觀後感(通用7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2021觀後感(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

  一個國家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更離不開人才。近些年來,我國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而這自然離不開眾多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技藝精湛的“大國工匠”出現在人們視線之中,其中,一位破解了西方頂尖技術的中國小夥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注,他就是洪家光,透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洪家光帶領團隊創造了不少突出成績,而一項成就更是為國內航空發動機生產事業節約了上千億,為了獎勵洪家光及其團隊,以及鼓勵更多的人為國家發展獻出自己的力量,國家下令:獎勵800萬。我國網民對洪家光也表達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這個中國小夥實在太牛了。

  隨著領空權越來越重要,各國對戰機的發展也越來越上心,而這無疑考驗著各國研製航空發動機的能力,畢竟航發是一架飛機的“心臟”,如果航發不能提供足夠動力,那麼該飛機的效能也不會很優秀。因此,我國十分重視航發的發展,投入了巨大精力研發效能更加可靠的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的研製並不容易,其需要極強大的軍工技術和雄厚的資金支援,也需要不同學科的人員合作。洪家光從1999年便進入了中航工業旗下的一家公司,成為了一名技工,為了學習更多的技術,洪家光非常刻苦,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來鑽研技術,據悉,其一年的工時居然達到了非常驚人的七千小時,比別人多出了三千小時。

  當初,西方國家為了阻礙我國發展,所以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進行了技術封鎖,我國要想生產航空發動機,就必須要擁有自己的發動機葉片生產工具,這個時候,洪家光主動請纓,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洪家光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終使我國的超厚滾輪精度超過了西方國家,不僅如此,就連使用壽命也比西方國家的同類產品要多兩倍,在洪家光的努力下,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取得了巨大突破,國家對洪家光的研發成果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而洪家光本人也靠這一技術獲得了2017年的國家科技技術進步獎。

  之所以說洪家光的研究使我國節約了上千億,是因為他還在夾具上做出了一定的改進,促使加工過程中的振動故障率由85%降到了5%,如此一來,生產週期大大縮短,成本自然也大大降低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2

  從古到今,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工匠的默默付出,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勞動,正是因為有了這群技術拔尖的大國工匠,我們的科技才能實現日新月異的發展。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中國第一“打磨匠”——洪家光。為何說他猛呢?他又猛在哪裡?

  少年自強不息

  1979年,洪家光在瀋陽出生,父母都是農民。年少的他主動承擔家裡的農活,雖然生活艱辛,但他樂觀豁達。早就業,早當家,初中畢業後他去了一所離家很遠的技校學習技術。

  那個年代,交通不如現在發達,洪家光每次去技校都要在路上花費4個小時。勤奮好學的他將汽車當作“移動的圖書館”,樂在其中。三年的時光裡,他在車上自學完了4本技術方面的書,這種毅力鮮有人能做到。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9年,按照當時畢業包分配的原則,在校期間全校第一的洪家光進入了中航工業有限公司工作。

  不過當他到了車間後,發現環境和工作與他想象的並不一樣,他只是負責加工製造一些小零件,還不能接觸發動機這樣龐大的工程。曾經技校第一,想要大展宏圖的洪家光開始思考何去何從。

  明確前進方向

  正當洪家光處於迷茫時,車間的一個老師傅點醒了他,使他幡然大悟性。他告訴洪家光,每個人的工作都像社會這個大機器中的一顆小螺絲,機器要運轉需要每個螺絲各盡其責,雖然你的工作看似簡單,但我們國家需要成千上萬像你們這樣的勞動者。

  領悟後的洪家光找到了前進的動力,明確了前進的方向。他以情的態度對待每天的工作,還經常向不同車間的老師傅請教,學習他們的本領。

  當時工廠裡有一位叫孟憲新的老師傅,曾被評為全國勞模,洪家光非常敬佩他,想做他的徒弟。

  但兩人並不在一個車間,於是洪家光每天都去幫孟老師傅打下手,幹活跑腿都非常積極。經過兩個月的相處,孟憲新認為洪家光是一個值得栽培,有恆心有毅力的大好青年,於是將自己的技藝傳授給了洪家光。

  洪家光的“工作狂”形象在工廠裡是人盡皆知,其他工友一年最多完成4000個工時,他卻能完成7000多個工時。在2000年,由於工作強度比較大,洪家光一不留神,他的手被沉重的工件砸成了粉碎性骨折。醫生建議休養2個月,但洪家光是個責任心很強的人,還沒等痊癒就拎著纏滿繃帶的手就回到了工廠。工友們都對洪家光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佩服得五體投地。

  大國工匠的.崛起

  2002年,公司接手了一個難度巨大的任務——打磨飛機發動機葉片的滾輪,並且要把誤差縮小在0.003mm內。一向樂於挑戰高難度工作的洪家光毫不猶豫地向工廠毛遂自薦,“拼命三郎”從來不會讓大家失望,經過10多年的馬不停蹄,他將誤差縮小到了0.002mm。

  小有成就的洪家光在工匠之路上越戰越勇,他又攻克了金剛石方面的難題,使得金剛石滾輪技術有了新的突破,這項成就給他所在的公司帶來了8500多萬的市值。

  雖然成功的路很艱辛,但洪家光一直用老師傅的話勉勵自己,一直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29歲的他就評上了高階技師,斬獲多項國家級別發明和專利,39歲就時獲得了國家科技獎。在參加全國車工大賽中,他還以98.75的高分奪得魁首。從車間技工到一步步成為大國工匠,洪家光的確很猛。

  報效祖國,回報社會

  洪家光在成為大國工匠後,名聲很快傳到了國外。一家外企看中了年少有為的洪家光,想以每月90萬的高薪將他挖過去。但洪家光不為所動,毅然拒絕,他認為如果自己學得一身本領卻不能報效祖國,那都是無意義的。

  洪家光不僅有著強烈的愛國之心,也是一個懂得回報社會的人。他深刻明白知識才能改變窮人家孩子的命運,於是成立了基金會,用來幫助經濟困難的孩子實現學業夢想。他還將自己高超的技藝悉數傳給學徒。

  洪家光是我們的驕傲,他偉大的“工匠精神”是我們前進方向中的指明燈,相信我們的國家在這群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工匠支援下,一定能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3

  盧仁峰,男,漢族,1963年2月出生,1979年參加工作,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一機集團焊工。

  他40年如一日地追求著焊接技能的極致化,篤定前行寫壯志、信守承諾獻國防,成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焊接技師。先後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國“質量獎”,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提名獎,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範”提名獎、“自強模範”和“勞動模範”,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2009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來到一機集團考察調研接見了盧仁峰;2012年,國家首批以個人姓名命名的“盧仁峰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2015年其先進事蹟登上《大國工匠》節目。

  1986年,盧仁峰在某軍品生產攻堅中意外發生工傷,左手4級傷殘。就在他要選擇放棄時,想到了當初立下獻身國防的誓言,決定不忘初心、信守諾言。

  重返崗位後,他給自己定下每天練100根焊條的底線。為了克服左手殘疾而帶來的技術“短板”,他自制了一隻“鐵環”套在手腕兒上固定支撐,吃飯時他把筷子當焊條、把桌子當練習試板,反覆訓練恢復技術能力。

  1994年,在團中央舉辦的首屆技能大賽中,盧仁峰在與正常人競爭的條件下,憑藉過硬的技藝獲得了焊工比賽第二名。憑著最純粹的信仰和一股子倔勁兒,他先後掌握了熔化極氬弧焊、微束等離子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研究出《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更是獲得國家專利。

  作為閱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次批次生產,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難以控制,影響整車的裝配質量和進度。盧仁峰始終沒有忘記“讓自己製造的坦克駛過天安門的夢想”。他主動請纓,經過132次失敗和第133次的從頭再來,創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產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對推動我軍輪式裝備效能和國防工業水平的躍升發揮了重要的牽引推動作用。

  2020年,盧仁峰對某海軍裝備鋁合金雷達結構件焊接變形問題進行攻關,透過最佳化焊接順序、改進焊接方法、製作防變形工裝等措施,一舉解決了該裝備變形問題,為開拓海軍裝備市場奠定了工藝技術基礎。40年來,盧仁峰踐行工匠精神,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餘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他參與制造的坦克裝備先後5次參加共和國閱兵。

  盧仁峰主動找到集團,簽下了“高師帶高徒”的協議,一定要為單位培育更多的“大國工匠”。

  他把更多的心血花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總結提煉出《理論提高6000字讀本》和三頂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帶水帶壓焊法、鋁合金結構件複合校正法等20餘項焊接操作技法,舉辦技術論壇150餘場,培養出24名高階技師、14名技師,50餘名徒弟先後37次在全國焊工比賽中獲得佳績。家風傳承、獻身國防,他的兄弟、愛人和女兒有9名家人幹起了電焊工作,其中1人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得“兵器工業集團級技術能手”,2人成為高階技師,4人成為技師,他的家庭成了名符其實的“焊工之家”。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4

  陳兆海:1974年12月出生,男,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任公司首席技能專家。陳兆海先後參建了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我國首座航母船塢——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工程;國內最長船塢——中遠大連造船專案1號船塢工程;我國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星海灣跨海大橋工程,以及目前在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

  陳兆海二十七年如一日地追求著測量精準的極致化,靠著鑽研和磨礪,憑著專注和堅守,重新整理了一個又一個的測量行業傳奇。在大連灣海底隧道建設過程中,陳兆海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團隊主動鑽研業務、統籌思考問題。在沉管主線基礎開挖施工過程中,總結完成了《多波束測深系統掃測代替傳統水工隱蔽工程驗收方式技術研究 》,構建了釐米級精度多波束測量方案設計與最佳化及測量質量控制指標體系,同時發明的兩項實用型專利也成功的應於主線施工中。在沉管最終接頭施工測量過程中,透過周密的籌劃,細緻的推演,反覆的論證,最終完成1毫米以內的主控專案測量精度要求。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5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動員廣大職工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舉辦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釋出活動3月2日揭曉評選結果。

  山西省總工會推薦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周建民榮獲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這是山西省首位獲得“大國工匠”殊榮的職工。

  近年來,山西省總工會大力培育、選樹、宣傳優秀工匠人才,用先進典型引導廣大職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傳承創新、追求卓越。一個個模範人物和先進單位走上前臺,成為全省職工和企業學習的典範,引領全省職工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身為2018年“三晉工匠”年度人物,淮海工業集團十四分廠高階技師、研究員級高階工程師的周建民,製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裝置,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做出來的量具就能達到微米級精度。他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中華技能大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等多項榮譽,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作為山西省第一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周建民在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崗位一干就是40年。40年來,他完成了15000餘項專用量規生產製造任務,完成小改小革等工藝創新專案1100餘個,累計為公司創造價值3100餘萬元;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2項,發表論文11篇。他完善和發展了幾代兵工人在專用量規制造中的工藝經驗,歸納總結出“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絕技絕活;第一個獲得山西省國防系統以職工個人名字命名的“周建民操作法”,並榮獲中國兵器創新競賽一等獎、山西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賽金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6

  陳兆海,中共黨員,1974年12月出生,1995年畢業於天津航務技工學校測量試驗專業,現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測量首席技能專家,作為測量施工的主要負責人,他是索塔上隨叫隨到的“蜘蛛俠”,也是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的獲得者,更是創下了靠人工測量方法,將沉箱水下基床標高精度控制在釐米級的奇蹟……一次次挑戰、一次次跨越,專業、專心與專注已經融進他的血液之中,他用執著與堅守、用心與細膩,一次又一次撰寫著中國工程的技藝和傳奇。

  他執著專注、不忘初心。從“攻克懸索安裝”到“高精度測量”,他不僅精煉了“中國速度”,更創造了“中國精度”。

  從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工程;及我國首座航母船塢——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工程;到國內最長船塢——中遠大連造船專案1號船塢工程;再到我國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星海灣跨海大橋工程,以及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順利承建的背後,都見證了他攻堅克難、精雕細琢、勇於創新和追求極致的匠人匠心。

  一路走來,陳兆海在平凡中創造著非凡,在非凡中演繹著感動。用工匠精神對待每一個微小的細節,持之以恆追逐匠夢、嘔心瀝血傳授技藝,憑著對測量事業的執著與熱愛,陳兆海將一團團永不熄滅的激情火焰點燃在無數的點與線之間,他所蘊藏的不竭奮鬥與赤子情懷彌足珍貴,不僅照亮了自己別樣的人生,也詮釋出新時代央企工匠的風采與活力,更托起了輝煌的中國夢!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

  由中華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聯合舉辦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全國共10位勞動者獲此殊榮。其中,湘鋼焊接顧問艾愛國位列榜首,成為湖南省首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艾愛國是湖南省焊接行業領軍人物,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於自主創新,由他牽頭成立的湘鋼焊接實驗室通過了計量資質CMA認證,被評為“焊接工藝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為“全國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後參與了國內多項“大國重器”與“超級工程”建設,為我國冶金、礦山、機械、電力等行業攻克各種焊接技術難關數百項。

  “快過年了,艾勞模又‘隱身’了。”1月21日,在華菱湘鋼,聽聞記者要找公司焊接顧問、“七一勳章”獲得者艾愛國,他的徒弟歐勇打趣道。只要過年過節,艾愛國總有辦法讓人找不到他。徒弟打電話,他說在廠裡忙;徒弟趕到廠裡,他改口說在公園散步……就是不願意麻煩徒弟,不想收禮。“那在哪裡能找到艾勞模?”記者急了。歐勇笑著說:“只要你有技術難題,師傅自然就出現了。”

  在接受記者時,艾愛國說道“我雖然72歲了,但焊接一天不學就落後,以前的經驗只能作為參考。”艾愛國說著,眼睛卻不離開電腦,“但是我喜歡挑戰難題,解決了我就高興。”說罷,艾愛國繼續沉浸到眼前的焊接難題中。劉春說,只要有艾愛國在,他心裡就有底。

  “艾勞模很忙,但只要請教焊接方面的難題,他有求必應。”劉春說。重大專案,身影頻現在國內外不少重大專案建設中,也能找到艾愛國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為湘鋼只研發、生產鋼材,事實上,要承接一個重大專案,焊縫質量同等重要。”華菱湘鋼海工鋼研發工程師脫臣德說,“艾勞模就像一個‘鋼鐵裁縫’,研究的就是如何將不同效能的鋼板完美‘縫合’。”2020年,華菱湘鋼瞄準了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開發專案——流花專案。流花專案的導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強鋼,華菱湘鋼是國內第一家將新研發的高強鋼送去給專案檢驗的鋼廠,艾愛國參與了焊接工藝的研究。然而,在實驗室測試合格的焊縫,到了施工現場,卻是另一回事。艾愛國很著急,接到電話,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鐵到了珠海,在高鐵上一個個核對焊接資料。從珠海站出來已是中午,到施工現場還有1個多小時車程,艾愛國拒絕了先吃中飯的提議,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護面罩,艾愛國趴在鋼板上檢視焊縫,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是否做了預熱?預熱溫度是多少?電流、電壓情況……觀察記錄完整後,他和現場工程師坐下來一一分析,根據生產現場的實際情況,優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藝。現場工程師隱隱意識到,來的這個老頭,也許是一位“技術大神”,試探著說了句:“我們焊別的材料時,焊材消耗大……”“走,去現場看看!”艾愛國立馬起身,幾步蹬上鐵架,“順手”解決了這個重大工程的另一個焊接難題。最終,湘鋼的鋼材和焊接工藝,通過了各方試驗,獨家拿下了流花專案2.6萬噸高強鋼訂單。然而,想找到艾愛國參與重大專案的憑證,並不容易。曾有人找艾愛國要當年報道過他的報紙、照片存檔,艾愛國灑脫地說:“我哪裡還有那些東西,全部丟掉了!”徒弟們拿他也沒辦法,他們深知,在師傅心中,成績只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才是下一個目標。

  “艾勞模”無私奉獻、樂於助人、善學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內而發,感染著身邊一群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個“艾勞模”勢必要帶出一批“愛勞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