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通用16篇)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通用16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範文(通用1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

  奉獻是“捧著一顆心來”的堅守,是“不帶半顆草去”的純粹,更是“你退後,讓我來”的果敢,也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更是給我們樹立起了標杆。2018年感動中國人物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傳遞了作為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歷史擔當與責任意識,他奮不顧身的保全了戰友的安全,也不負戎裝的完成個人的使命。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生來就懂得去奉獻,也沒有誰會註定成為英雄,跟我們的大多數人一樣,他也只是個普通人。在一次邊境掃雷作業中,面對雷場複雜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在千鈞一髮之際,做出讓自己的身軀擋在戰友之前的行為,想必在那一瞬間,他的從容不迫都來自於個人的信仰、用凡人之軀扛起軍人的使命感,他的事蹟看得見、摸的著,而作為新時代的熱血青年,只要向他看齊,像他一樣堅持、奮鬥、奉獻,我們眾多的一人也可以成為基層社群的不平凡之人,用心做事、甘心為人、堅守初心,始終如一。

  “如果不是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他可能熬不過在醫院治療的那段時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才有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地。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刻,能做到像他一樣敢於犧牲的人寥寥可數,但作為普通人在這個和諧安康的社會,我們可能不需要隨時成為壯烈犧牲的英雄,只要在日常的社群工作中,秉持為群眾帶來便利、為群眾提供真誠服務的精神、在工作中盡職盡責、面對工作崗位上的艱難,不畏懼、不退縮、將微笑時常掛在心裡、給需要我們幫助的群眾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也許你我的一舉一動還不足以改變整個環境,但卻留有芳香,溫暖他人,我們的形象會一直留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時代在變,感動不變,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永遠不會變的,杜富國捨己為人的事蹟不是嘴上說過的漂亮話,而是在人民需要的時候幹出的貼心事,應該將這種堅持、奮鬥、奉獻潛移默化的帶到我們的工作崗位上,生活中,把這些精神發揚光大,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贏得社會的認可與尊重,為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2

  感動的力量,有的時候來自瞬間的壯舉;有的時候也會來自於經年累月,一生只為一事來。在今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我為她感動。 ——題記

  今天,我在家中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儀式。其中,一位紮根在大山裡的教師,用自己36年的青春,都花費在大山孩子的身上,她就是支月英老師。

  《感動中國》委員會給她的頒獎致辭是這樣的;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這位老師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大山裡的孩子。讓一個從牙牙學語的孩子到慢慢識字,到知道懂禮貌,有學問,一直到飛出大山,支月英為他們付出了許多。本來可以走出大山的支月英,卻選擇留在大山裡。有的人說支月英是傻子,她特傻,她是這樣回答的;“大山裡需要我這樣的傻子。”2006年的一天,支月英的一隻眼睛已經看不見了。她的女兒長大對她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不是我的好媽媽。”支月英長期在學校裡陪著大山裡的孩子,給了她們像母愛一樣的愛,但對自己的兩個女兒卻充滿了虧欠。

  支月英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自己的信念。1980年,支月英來到偏僻的白洋村小學,每天跋山涉水,來到這裡。家人曾想讓支月英回家,她也動過心,如果人人都想著走出大山,大山裡的孩子誰來教育?支月英用自己三十六年的青春,教育出兩代人。從“支姐姐”變成“支媽媽”。支月英的這種精神,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堅定,什麼是操守。

  看了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內心感動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有一次,我看見家門口有好多小朋友都騎著腳踏車,輕鬆自如,隨心所欲,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於是,便央求媽媽給我買一輛腳踏車。買回來後,我發現,原來騎腳踏車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先開始,一隻大大的“攔路虎”擋在我面前,上不了車。媽媽告訴我,首先,推著腳踏車,等腳踏車的速度越來越快時,在座上去。我按照媽媽說的做,腳踏車越來越快,我還沒坐上去,就摔了個眼冒金星。慢慢的,我嘗試著坐上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我成功了。可我又發現另一隻“攔路虎”正在前方等著我。下不了車。腳踏車開始搖搖晃晃了,我想跳下來,可不知從何入手。只聽“砰”的一聲,我和腳踏車一起摔倒在地,摔得我頭昏眼花,眼冒金星。我再也受不了這種疼痛了,決定再也不學腳踏車了。

  想到紮根大山36年的支月英的故事,一股力量使我上進,我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再一次的拿出腳踏車,這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起初,我還是害怕之前摔得眼冒金星,頭昏眼花的事情再一次的發生。但在想想,如果不摔跤,怎能學會走路。有一就話不是這樣的嗎

  “失敗乃是成功之母”不失敗哪兒來的成功?我鼓勵自己前進,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我變得越來越強大,慢慢的,我學會了騎腳踏車。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支月英用實際行動,註釋了這句話的含義。也讓我明白,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這句話。

  支月英的力量無比強大,為我照亮前方的路。今後,我要向支月英學習,學習她那種有信念,堅持的精神。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3

  今天,我在電腦前靜靜地看完了《2012感動中國》。裡面有許多令上千萬人感動的人物,觀看時,我的情緒也在不停的變化,時不時的落淚。《感動中國》一共介紹了十位令人感動的人,其中有堅守藏區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謝曉君夫婦;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吳孟超;託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無比鋼琴師——劉偉。

  劉偉十歲時就失去了雙臂,但這並沒有將他打垮——他在殘奧會上獲得了兩枚金牌。充滿希望的他似乎就快離夢想不遠了。可是,厄運並沒有就此結束——一場重病讓他不能在劇烈運動。希望又一次破滅,劉偉似乎快絕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偉又重新站起來,開始學習鋼琴,20歲就能達到專業七級的水平!劉偉的事蹟震驚了世界,他向世人證明:中國人永遠志不殘!

  看到他能夠重新站起來,我很高興,同時又想到了自己。我雖然不殘疾,但我也不能做到這樣。想起我因為自己一點小小的食物就放棄,想起我因為一句話就失望,就覺得這真不應該。既然我的身體無殘缺,又有什麼理由就可以這麼輕易放棄呢?

  當我感慨萬千時,耳邊響起了劉偉的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4

  看完感動事蹟,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感動在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強烈的地震撼著我的心靈,衝擊著我的每一根神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每一份頒獎詞都是那樣的振奮人心,每一個人後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它們深深的震撼我的心靈,刺激著我的神經。在觀看的過程中,有多次流淚,他們當中的有些事蹟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和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事蹟,深深地感動著我們。

  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時的我們雖不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但一定是個讓中國人感動的人。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5

  觀看了感動中國,我為之震撼,為之動容。他們不愧為我們國人的.道德模範,是我們工作的楷模,是我們踏上奮進道路上的航標。

  劉偉——一個無臂男孩,他那堅韌不拔的毅力時時激勵我。他這樣說過:“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著。”從他的身上我看到沒有摸不到的巔峰。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點困難,我有時都想退縮,現在看來,其實世界上並沒有什麼難事,只是自己懶惰、沒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去四川藏區福利學校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胡忠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後,動了支教的念頭,來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區教學,3年後,謝曉君帶著3歲的女兒也來到這裡。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順,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長大了,能更好的回報社會、孝敬父母!

  他們的事蹟都是普通的,積微小成偉大的事業。我們都在細小處體會到偉大的人格,現在的我們越來越希望在平民之中發現感動,發現人物,發現人才,而“草根”情結應該是我們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給全社會帶來的一種示範卻是影響深遠的!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6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每年一次的《感動中國》,一共有10位,這10位之中,總會有我最崇拜的一個,那就是王鋒。

  王鋒是一個勇敢,善良的人。

  有一天晚上,因為電動車斷路,著起了大火,大火很快撲滿整個地方,那時是在一樓發生的火災,當時在一樓正熟睡的一家四口很快就被吵醒了,發現已經著火了,王鋒趕緊起來先抱著女兒出來,把女兒安定好後,就迅速的衝了進去救出了妻子和兒子。他們都跑到外面的時候,王鋒發現當時還有二十多個人在房子裡睡覺,他就立馬衝了進去,當時的妻子並不感到吃驚,因為他知道王鋒性格,王鋒一生幫助別人,就是他的高興。

  熊熊燃燒的火焰已經到了二樓,王鋒使勁敲門,一口氣救下了整座房子的人,人們都安然無恙的跑了出來。可王鋒出來時,全身已經烤焦,一身黑,頭髮已經燒沒了,衣服也少破了,這時,救護車匆忙的趕到,到了醫院後,一檢查,發現他百分之九十八的皮膚都已經燒傷了,而且非常嚴重,他的舅舅把照片發在了網上,不過幾天,就有很多人捐款,總共捐了二百多萬,王鋒也做過上4次的手術,花了很多錢做手術。最後可以確定病百分之百的好了,皮膚和肉正在恢復。

  可是,厄運來了,王鋒在病床上無力的揮了揮手,可誰知道這是最後一次了。第二天王鋒的病情突然大度轉化,過幾天后,便離開了人間。有很多人為他傷心流淚,捐款的人為他沒有留在世上也傷心。

  根據我的實際生活吧,那我也是基本做到了,但遠遠不夠他的好。第一我沒他做的那麼用心,心裡卻是要救別人,並沒有想要什麼回報,我幫人的時候,有時候會想別人的一點回報,而王鋒卻一點也沒有,他在大火之中只想著救人。從中我也感受到了做人要有愛心,別人遇難可以捐款幫助。

  這次的《感動中國》讓我懂得了不少的的道理,我以後也要當一個下個王鋒一樣的英雄,樂於助人,無私奉獻。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7

  高爾基說過,如果沒有母親,既不會有詩人,也不會有英雄。

  昨晚的《感動中國》節目,裡邊有一位上臺領獎的母親,她叫姚厚芝,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況下,想自己在人世間留存的時間是有限的,就決定了自己繡一幅《清明上河圖》,等有一天,孩子上大學了,如果沒有上學的錢就可以賣掉它換作學費。抱著這樣一個想法,她忍著病痛的折磨,穿針引線,縫製成了巨幅十字繡《清明上河圖》。

  只要有母親,就會人間充滿愛,正是那一個個偉大的母親,創造著人類的奇蹟,感恩母愛,感恩世界。

  我讀過一篇文章《母愛超越生命》,講的是一隻用來做實驗的成年小白鼠,因為腋下有一硬塊被淘汰下來,研究人員單獨餵養它,想了解一下硬塊的性質。十幾天過去了,腫塊在長大,它的腹部也逐漸大了起來,以為是它的腫瘤在轉移。

  有一天發現它不吃不喝,焦躁不安,以為它壽數已盡,打算對它進行解剖,開啟手術包,一幕驚呆了,小白鼠死死咬住腫塊,猛地一扯,皮膚裂開口子,鮮血直流,它疼得全身顫抖,稍後又一口口吞噬著那些將要奪去它生命的腫塊,一大半被它吞下,為它那種渴望生命的精神打動。

  第二天一早,研究人員想看看它是否還活著,吃驚的是它的身下,竟然臥著十隻粉紅色的鼠仔,它們正拼命地吸著乳汁。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才知道母鼠為什麼一直在努力延長自己的生命。

  那天終於來到了,在鼠仔滿二十一天時,母鼠離開了人世,它安然的臥著一動不動,小鼠依偎著它,研究人員想到仔鼠的離乳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說小鼠從今天開始離開母乳,它們也可能獨立了。這個故事讓我們潸然淚下。

  母愛的偉大可擋山河,可遮日月,感謝所有的母親,動物尚且能如此,人類的母親更是創造奇蹟。

  感嘆“人皆有母我獨無”,母親在我九歲時就去了天堂,不知道天堂裡冷不冷,路有多遠,母親離開我三十六年了,我的記憶,她的愛充滿世界,愛我們的母親吧,她們用愛譜寫著人類的讚歌。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8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著這個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裡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裡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瞭解的情況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面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透過社會力量,幫助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後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蹟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透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9

  一個老為別人著想,又十分細心仔細、批閱文件時一直一絲不苟,他對科學的喜愛,他便是----朱光亞。他二零一一年去世。他對之前填滿缺憾,對將來填滿憧憬。我們看了朱光亞的場景後,眼淚像斷線的珠子一樣繼續流著。

  一個膽肝醫師,不懼手術的風險性,堅持的來方案策劃手術方案。當一個女孩情況危急時,許多醫生都不敢給她治療,但他還是不得不試一試。手術9小時後,女孩已經康復。他還經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放鞋子,以防病人晚上起床時找不到鞋子。他就是吳,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家人,他規定的手術費很划算。

  劉偉對將來的憧憬,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敗了他眼前所存有的艱難。他這類憧憬使他擁有自身的天上。最終用腳來彈出來了一首首幽美迷人的鋼琴曲子。

  這三個角色幫我的印像十分刻骨銘心,她們就是我最景仰、最欽佩的感動人物。無論是傷殘人還是四肢完好無損的人,她們都是有一個歸屬於自身的天上。為他人所著想、為別人造就美好的未來:它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以便自身的信心、自身的鍥而不捨創出了一個只歸屬於自身的理想。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0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積雪,需要用陽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愛心去呵護。再者偉大而又璀璨的中國當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頌的人物。他們默默無聞地為人民服務,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拋開了與父母團聚的日子讓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動。可以說這些人是俯首甘為孺子牛。頓時我腦海裡浮現出了一個人就是謝曉君阿姨。

  她在一個很貧窮的福利學校來教學生,不管路途多遙遠環境多惡劣,他們依然長途跋涉來到這裡教書。在這海拔3800米的地區因不熟悉地區,才來幾個月的時候,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阿姨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儘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麼也不能打退堂鼓。”這句話永遠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從哪裡跌到就從哪裡站起來。

  我們支援你謝曉君阿姨,你永遠是高原的並蒂雪蓮...

  看了《感動中國2012頒獎晚會》之後,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胡忠,謝曉君夫婦。

  胡忠老師,是在西康福利學校當老師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兒,免費教書,這種精神真讓人感動,他對孩子們都是很負責任的,而那些學生也很聽話。都把他當成爸爸了。

  謝曉君老師是在木雅祖慶學校當老師的,她同樣是一名志願者,雖然自己一個月只有300元生活費,但是他們仍然不放棄,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孩子們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最感動的是:由於他們不適應高原上的空氣,所以謝曉君老師的背很疼,在醫院檢查時,醫生不讓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醫生讓她出院,因為他此時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學生怎麼辦呢?

  一個那麼優秀,那麼崇高的老師,總是心想著幫助他人,從不顧著自己,因為她只想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希望他們吃得好,穿得好,過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們,我們真的不如他們,因為他們從不放棄學習,每一秒鐘都在珍惜,也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那麼好的老師!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1

  在我的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語言、文化、民族和同胞……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這幾周,我看了《2015感動中國》這段影片。看完後,我受益匪淺、百感交集。

  這段影片主要是講在2015年推選的年度人物所做以“感動公眾、感動中國”的事情以及為他們進行頒獎。譬如:幫助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張寶豔、秦豔友;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吳錦泉;帶領女排重奪世界盃的郎平;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等等,他們的事蹟生動感人,廣為流傳。看著看著,我被這些偉大的人物深深地感動了!他們所做的事情無不使我感到無限溫暖,更是讓我感覺他們身上有一種正能量的氣質!是啊,人與人之間不是也要應該相互傳遞溫暖,傳遞正能量嗎?

  古今中外,我們身邊像他們這樣傳遞溫暖與正能量的人民數不勝數。例如治病救人的“業餘醫生”,自掏腰包為貧困老人交納電費,身患重症勇救火的勇士等等。正是有了他們,才使這個世界充滿了正能量,充滿溫暖!有的人為了幫助貧困災區,寧願把自己所有的錢都捐了;有的人為了見義勇為,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窄條凳,腳踏車,弓腰扛背,沐雨櫛風。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刀剪越磨越亮,照見皺紋,照見你的夢。吆喝漸行漸遠,一摞一摞硬幣,帶著汗水,沉甸甸稱量出高尚。”沒錯,他就是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吳錦泉。僅靠磨刀為生,生活並不富裕的他將自己的辛苦錢毫不保留地捐獻出來,換成災區人民的食物和藥品。他熱心公益,奉獻社會,幫助他人可是一以貫之的行動,數十年如一日;他的生活十分儉樸,幾乎把磨刀掙得的微薄收入都用於幫助別人,出錢出力,修路補橋;他以能幫助他人為最大的快樂,幫助過的人、做過的好事,不計其數。“出了名”的吳錦泉依舊保持極其簡樸的生活習慣,天天騎腳踏車十多公里為村民們磨刀,即使是到了夏天也沒閒下來。這走街串巷掙出來的錢,流淌著多少汗水,又傳遞出多少愛心啊!當然,我也做過許多好事,如:撿到錢幣交給警察叔叔,扶老年人過馬路,坐公交車為老弱病殘、孕婦及抱嬰者讓座,幫助清潔工打掃樓道的衛生,給山區孩子進行心愛捐款等等。

  《2015感動中國》的確讓我淚眼朦朧,它給予我一種不一般的溫暖與正能量,讓我感受到世界依舊有溫暖!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2

  “人要追求快樂,我苦不苦,苦,但我要在苦中創造快樂,苦中求樂。”

  這句話出自一位少女之口,她在八歲時就要為生計操勞,獨自一人承擔著侍奉母親的重任。

  八歲,正是孩子潑皮無賴的時候;八歲,還對外面新奇的世界感到好奇、一無所知;八歲,卻要支撐家中的生計而四處操勞——是的,她就是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孝女“孟佩傑”。

  從八歲到十二歲,整整十二年,四千多個日子裡,都對他的母親不離不棄。

  “有媽就有家。”為了把媽媽照顧好,小小的孟佩傑,踩著小板凳,爬上了灶臺。年僅八歲的孟佩傑,顯然對一切事物都一無所知。為了方便記憶,加深印象,她還編了一段口訣,“長的是蔥,圓的是蒜,疙疙瘩瘩是生薑,厚的是盔,薄的是盆,扁扁的.豆角綠瑩瑩。”

  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每個兒女都有向自己的父母盡孝的義務,孟佩傑,則是在孝中盡孝,把“孝順”這一傳統表現的淋漓盡致。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孟佩傑就是一個典範,她在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同時,她要四處奔波忙碌維持生活。2009年,她被安徽的一所大學錄取,因為路途遙遠,她帶上了母親,在大學旁租了一間小屋子。“這樣我就可以不用時刻擔心媽媽的身體。”她很欣慰。

  看到這裡,我不禁有些羞愧,孝順,是每個華夏兒女都應該做到的,而我又做到了幾分呢?我有經常幫媽媽分擔家務嗎?我在媽媽勞累的時候遞上一杯熱水了嗎?我有在媽媽心情煩悶的時候送上一句安慰嗎?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中,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一個細節。

  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3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賣羊肉串的新疆人。他,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可以移動的烤肉攤子。他把幾年來辛辛苦苦賺來的幾十萬捐給了學校,沒給自己留下一分。他,正是孩子們的‘愛心大使’——阿里木。”

  阿里木是“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上面是我為他設計的一段頒獎詞。他那種心裡只有別人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感動了。一般人掙錢都是為了自己,可阿里木掙錢是為了貧窮的孩子。他為了資助孩子,買了個烤肉攤子,離開了家鄉。他在外地省吃儉用,只吃一塊錢的麵包充飢而他的羊肉串呢,每串只多賺了三毛錢。他用這些微薄的收入,好不容易賺了幾十萬,卻被他毫不猶豫的捐給了學校。阿里木說,他要在五年之內建一所學校,讓孩子們不在因沒有錢而失學。

  像阿里木這樣為孩子們著想的人,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我們學校門口的保安,夜以繼日的守衛著學校,不讓壞人走進學校,傷害孩子。食堂裡的廚師,每天揮汗如雨,為的只是讓孩子們吃到可口的飯菜。我們的老師,每天晚上都在燈下備課,只是為了讓孩子們多長進一點知識。他們都讓我感動!

  生活在這麼一個和諧的大家庭裡,我們青少年是多麼幸福啊。我們一定要學習阿里木,也做一個樂於奉獻的人!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4

  “快,今天有《感動中國人物》,我要看!”我忙說到,“快,要開始啦!”

  很快,我們看完了《感動中國人物》我很佩服其中的劉偉哥哥。他經歷了這麼多的磨難:

  首先是雙手被雷劈斷了,後來他用盡全部的力量,鼓勵自己學習游泳,終於他喜歡上了游泳。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屋漏偏遇連夜色雨,結果又得了一種怪病,一運動就會全身出汗,有紅疹,看起來怪怪的,本來要參加游泳比賽奪奧運金牌的他,夢想破滅了!

  一連串的打擊讓所有人都受不了,可是劉偉哥哥沒有放棄,他努力調整自己,重新選擇人生,漸漸地他又愛上了音樂,於是他用雙腳練習彈琴,終於棄游泳之後,又走上了音樂之路,而且做得異常出色!

  聽了劉偉哥哥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雙手健全,樂器卻沒有劉偉哥哥學的好,也沒有劉偉哥哥學的快,真是應該好好學啊!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5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周國平

  《2020年感動中國人物》已落下帷幕,一陣陣熱流湧向我的腦海,醫院裡從死神手中搶人的醫生,在洪災中毅然犧牲的消防員,以一己之力讓無數大山女孩走向大學的老師,與醫院做鄰居為愛而堅持的愛心廚房……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但平凡的背後卻隱藏著最高的精神境界,那最返璞歸真的靈魂便是一生所得。

  我們也許曾經會為掉一點小錢而怨天尤人,會為失去一絲關注而倍感落寞,還會為那虛名而矇蔽雙眼。但卻不知《感動中國》中的那些遠生我們的心胸與氣度的平凡而偉大的人,他們的背後是艱辛,是困苦,也有疾病正在他們招手。

  我們也許在抱怨老師的嚴厲時,從來沒有關心過他們的感受與健康。張桂梅,麗江市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長,初期,為了自己的夢想她決定要為大山中的女子辦高中,拿到捐款後,又每家每戶地去鼓動女孩們去上學,在校化身嚴厲的校長,在學生們背後卻揹負著23種疾病在身,甚至於上臺領獎時,手上還貼滿了大大小小的膏藥。誰又能想到一個近九十九歲的老人還能有著一生最後為詩詞增些色彩的目標,她作為一個熱愛詩詞之人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人的精神品格能提升,她就能得到內心的一份快樂,,也不現實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葉嘉瑩先生用她的一生詮釋了自己對詩詞的熱愛,將全部所得都捐給基金會更是體現了她對少年的期盼。

  在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旁,陽光明媚,坐在公交車站旁的學生,挽著丈夫胳膊的孕婦,扛著落滿灰塵的麻袋撿著地上的瓶子的路邊乞丐,他們與他們同生活在這平凡的世界裡,許許多個人共同組成了一束光,永不消散,他們共同擁有創造奇蹟的權利……

  感動中國2021頒獎晚會觀後感參考16

  人有七情六慾,當愛匯成長河,我們便會潸然淚下,歷史不能磨滅它,時間追不上它,它是愛的延續。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消防英烈陳陸、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創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志願軍英雄王海、快遞員汪勇、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學者葉嘉瑩、“當代愚公”毛相林、國測一大隊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人人都稱她是一名園丁,一名真正的園丁。園丁是什麼意思呢,園丁是最質樸無華的褒稱。她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師,是華坪縣“兒童之家”大家長。她的一生都沒有孩子但卻是無數孩子的母親,她幫助了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和孤兒,讓他們受到了公平的教育,找到了人生中理想的工作,也教會了他們高尚的品質。

  她的一生都在幫助別人中度過的,她是一名慈母,是一名園丁,也是人們的楷模。就在昨晚,張桂梅來到了感動中國的頒獎現場,白巖松稱呼她為大姐,看到她雙手貼滿膏藥,心疼不已,問起了貼膏藥的原因。張桂梅低沉回答,“關節疼,如果不貼它,我就伸不開就不能動了,貼上它還能動一點。”在白巖松老師的談話中,瞭解到她已經連續貼了幾年膏藥了,而且疾病的疼痛困擾她很多年了,她每天早上要吃十多種藥,中午的時候還需要吃五種的中藥,中西藥都得吃。她總是忍著身上的疼痛去堅持,只為給孩子們一個好的環境去學習和成長。

  愛既是虛無而飄渺的,但又讓人覺得溫暖而真實的。感動你我,感動中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