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精選12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精選12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1

  看了《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洗禮,這些奮鬥者對於夢想的追求、對於工作崗位的堅守,讓人為之震撼,他們雖不是什麼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他們滿腔的熱情、毅力與堅守深深地打動了我。

  地處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的敦煌,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莫高窟也在此生根發芽。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飽含著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沙塵風蝕,窟內許多珍貴的壁畫已殘破和變色。為了讓敦煌莫高窟重煥光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大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可讓敦煌文化得以永久儲存。

  關於莫高窟,我曾經在小學的一篇課文中讀到過,那時對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特別神往。後來在上海中心與敦煌莫高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參觀了等比例複製的洞窟,那別具特色的穹頂,婀娜多姿的飛天,還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童趣壁畫,都讓人歎為觀止。我那時才知道,隨著大批遊客的實地到訪參觀,每一次遊客進洞時,空氣的流動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比一千年前的壁畫,如今的莫高窟壁畫色彩消退、日漸模糊。而現在,在樊錦詩奶奶帶領的“敦煌守護人”潛心研究和保護下構建了“數字敦煌”,也讓我們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離接觸這座歷史的寶庫。

  樊錦詩奶奶為了這份信念,半世紀的沙吹,心歸處還是敦煌。敦煌是個謎,是個夢,但它更是樊錦詩的命。她的堅守、她的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杆,作為一名當代學子,我們也應責任在肩:一桌一椅讀天下書,將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傳承。

  向所有《感動中國》的奮鬥者、奉獻者們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2

  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周國平

  《2021年感動中國人物》已落下帷幕,一陣陣熱流湧向我的腦海,醫院裡從死神手中搶人的醫生,在洪災中毅然犧牲的消防員,以一己之力讓無數大山女孩走向大學的老師,與醫院做鄰居為愛而堅持的愛心廚房……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但平凡的背後卻隱藏著最高的精神境界,那最返璞歸真的靈魂便是一生所得。

  我們也許曾經會為掉一點小錢而怨天尤人,會為失去一絲關注而倍感落寞,還會為那虛名而矇蔽雙眼。但卻不知《感動中國》中的那些遠生我們的心胸與氣度的平凡而偉大的人,他們的背後是艱辛,是困苦,也有疾病正在他們招手。

  我們也許在抱怨老師的嚴厲時,從來沒有關心過他們的感受與健康。張桂梅,麗江市一所女子高中的校長,初期,為了自己的夢想她決定要為大山中的女子辦高中,拿到捐款後,又每家每戶地去鼓動女孩們去上學,在校化身嚴厲的校長,在學生們背後卻揹負著23種疾病在身,甚至於上臺領獎時,手上還貼滿了大大小小的膏藥。誰又能想到一個近九十九歲的老人還能有著一生最後為詩詞增些色彩的目標,她作為一個熱愛詩詞之人的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一個人的精神品格能提升,她就能得到內心的一份快樂,也不現實而失去生活的意義。”葉嘉瑩先生用她的一生詮釋了自己對詩詞的熱愛,將全部所得都捐給基金會更是體現了她對少年的期盼。

  在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旁,陽光明媚,坐在公交車站旁的學生,挽著丈夫胳膊的孕婦,扛著落滿灰塵的麻袋撿著地上的瓶子的路邊乞丐,他們與他們同生活在這平凡的世界裡,許許多個人共同組成了一束光,永不消散,他們共同擁有創造奇蹟的權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3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欄目。

  在這些感動人物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朱敏才和他的妻子孫麗娜。朱敏才以前是赫赫有名、大名鼎鼎的外交官,退休後,人們認為他們夫婦倆會回北京安享度日,但他們沒這麼做,他們去了貴州山區去教那裡的小朋友。朱敏才和孫麗娜在那裡教書十年,山裡很貧窮。孫麗娜睡覺的小屋連著學校的廁所,一開後窗戶,臭味就從後窗戶裡飄出來,臭的晚上孫麗娜帶兩個口罩還睡不著。

  他們最快樂的時光是和山區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可是這十年裡他們卻沒有和自己的親生女兒吃過一頓團圓飯。雖然山裡什麼都沒有,但朱敏才和孫麗娜還是去那裡教書。他們沒有到北京去安安心心的養老,而是跑到貴州山區裡去教書。

  讀了朱敏才和孫麗娜的故事,我很感動。比起我自己,我差的很遠:我不願意到山區那裡,因為那裡很窮,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沒有玩具、沒有衛生所……那裡有可能吃不上蔬菜、那裡的孩子髒……但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卻跑到那裡主動教書,不畏條件惡劣(因為山裡沒有蔬菜,所以孫麗娜奶奶患上了眼疾,朱敏才爺爺因為不適氣候患了很嚴重的病。朱敏才爺爺說過,即使退休了,也要對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這使我很佩服,我要好像朱敏才爺爺和孫麗娜奶奶一樣,不嫌棄山區的小朋友,還要做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不管是老人還是青年。

  我要向他們一樣,對社會作出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4

  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走過戰爭,解決溫飽,全面小康,為人民謀幸福;2021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遇挑戰,奮勇拼搏,為的是,讓鮮花再爛漫,遊人再奔赴;有一群人,他們為國為民,誓死拼搏,奉獻大愛,感動著你和我。

  在看過《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更深切的有了對於祖國的崇敬,對於那些可愛的人的發自內心的崇尚,他們堅強有責任,無畏肯奉獻,拼搏示大愛,堅持架暖爐,勇敢展技藝,心細寄熱血,突破長騰飛,報國攜風雅,開山又拔路,吃苦獻國力,英勇常留存。我們更多的感懷,是源於他們的義無反顧,無私無畏,勇敢向前,有擔當,不氣餒,不放棄,他們從平凡走向了偉大,他們的事蹟,他們帶給我們深思的偉大曆程,是精神的財富,人格的精煉,價值的提升。

  他們從人民中走來,為了人民,他們捨棄了許多,遺憾了許多,激動了許多,悲痛了許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說能夠幫助別人很幸運,壯烈也很平常,一聲定宇兄,一腳為民生,抗疫一線他衝向前;抗洪防汛戰士陳陸,與家人最後一張合照,村民不曾遇見的大洪水,不願相信他已離去;山區老師張桂梅,一塊兩塊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纏身,時間留給女孩,喪葬費留給孩子;“抗癌廚房”,萬佐成,熊庚香,早點鋪成爐火處,萬家廚房,偶然改軌跡,必然見善良;空軍英雄王海,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敵,140米開炮,不怕死,死不了。他們的精神體現,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並不總是如意,或是難以接受,但我們應該堅強,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為了未來,拼就再拼一點,健康就是財富,對美好持有期待,對一切懷有熱愛。

  志願者汪勇說,十公里不能讓醫護人員走過去,他察覺醫護需求,迅速解決,他認為醫護是神聖的;技術突破人謝軍,他傾心傾力北斗國產原子鐘,三次暈倒,關鍵器件全部國產,工作值得;風雅先生葉嘉瑩,築民族修養,頌經典,結詩緣,文化傳播,書生報國,謙虛自謙,傳承一家;開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變村莊命運,挑戰艱難,身先士卒,架起康莊路;獵獵風旗國測一大隊,珠峰高程測,扎西德勒,雙腿丈量,生死考驗,年輕人接力,情誼深。汪勇坦誠相見,持之以恆,汪勇真勇,熱血融化恐懼,新的目標挑戰,奮勇向前,品格提升見價值,無聲覺悟有聲教育,敢於抗爭命運,不忘嚮往美好家園,感受集體的珍貴,無私無畏。

  他們的事蹟啟發著我們當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將自己的熱血灑注祖國,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感動中國,感動你和我,支撐感動的背後,是我們共同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而奮鬥,揮灑青春汗水,激揚美好樂章。

  全國上下,共克時艱,2021,必定不凡。我們偉大的祖國,昨天已然是一美好的畫卷,新的藍圖已經鋪就,我們國家有能力,有信心以一大國姿態立於東方,在她的身後有國士無雙,亦有朝氣蓬勃的新一代。

  同祝願,祖國好;共奮力,展宏圖。唯願與感動中國人物一道鑄美好明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5

  《感動中國》陪伴我們走過了20年,感人的故事歷久彌新,感動的力量經久不息,這些平凡卻閃亮的名字一次又一次的的令我們落淚。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意義非凡的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重大科技成果燦若星河。脫貧攻堅成果顯著,奧運賽場健兒們搶金奪銀,《感動中國》精準定位、悉心挑選,以十位代表性最強的人物為藍本,展現出“特殊”一年中,無處不在、蕩氣迴腸的中國力量和民族精神。

  一位84歲的老人,腳步略顯遲緩,卻目光堅毅,他腳下的高原印記著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奮鬥的足跡。抗美援朝期間,年僅13歲的吳天一申請入伍,之後被分派到中國醫科大學學習。1958年,經歷了朝鮮戰場洗禮的吳天一跟隨部隊調防到青海,在這裡他見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設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願軍的戰友尤其讓他印象深刻。他叫吳天一,痰多得從鼻子裡、口腔裡、嘴裡面都湧出來,缺氧特別嚴重,他說飛機大炮都沒把我打倒,我到了這個地方,得了這個怪病,最後,他就去世了。這個話也深深刺痛了我。在調研途中,吳天一遭遇過六次車禍,留下14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點就戳入心臟。100天后,他又出現在了馬背上。在高低壓綜合艙的人體實驗中,吳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瑪卿山科考,雙眼白內障;長期高原奔波,導致慢性高原心臟病。身體屢遭重創,而理想的火焰卻越燃越旺。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這是《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的頒獎詞。“紀錄片貴在真實,而真實在於細節的把握與感情的投入”,在《無窮之路》中,每到一個拍攝地,陳貝兒都儘可能地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快速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感受鄉村振興為當地老百姓帶來的驚喜變化,見證並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

  每個人的一生,相對於漫漫歷史長河是極其短暫的,但如果他能在短暫的一生中為社會發展和人類禮貌作出貢獻,人生價值變得以充足,這些事蹟在我的生命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伴隨我的心靈共同成長。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6

  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都非常引人注目,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為中國裹住了自己的貢獻,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新青年。

  3月2日,2021感動中國人物名單公佈,並舉行了頒獎典禮,楊振寧、蘇炳添、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朱彥夫、顧誦芬、吳天一、江夢南、彭士祿、航天追夢人、陳貝兒,每一個人的事蹟都令我們心生感動。其中陳貝兒的出現,讓我心生疑惑。陳貝兒是TVB的一位主持人,她的業務能力很強,是香港第一位採訪奧斯卡、戛納影展等國際盛事的女主播。現任bma副總裁,專責南華足球隊及出版社業務,併兼顧主持工作。

  陳貝兒獲此殊榮是因為一檔扶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看過的觀眾對它評價都非常高:第一次看這種記錄片,被深深的感動到了。

  主持人深入各個貧困地區,詳細瞭解當地的生活,介紹扶貧前後的巨大變化,沒有任何煽情的地方,但卻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動。深刻地覺的我們的國家實在是太強大了,並且絕對不會放棄任何人。還有扶貧幹部們做出的努力,之前看過一部電影《千頃澄碧的'時代》,感受到了他們工作的不易。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貧困人民的生活改變,背後凝結了無數人的汗水、淚水甚至犧牲。脫貧歷程艱苦卓絕,脫貧成效有目共睹,我們的國家也一定會越來越好。對於陳貝兒的拿獎,在眾多評論中對多的是實至名歸。作為新聞工作者的陳貝兒看到外媒對祖國大量的不實報道,抹黑我們脫貧攻堅的成果。內心深厚的愛國情懷讓陳貝兒踏上尋求真相的路途。

  陳貝兒和團隊從香港跨越山河萬里奔往貧困地區,翻越懸崖峭壁、體驗繩索過河,用鏡頭真實地記錄著脫貧攻堅的故事,不僅讓內地觀眾看到了香港愛國人士的情懷、真正看到了脫貧攻堅的成果,也讓香港同胞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國、增強了民族認同感。

  頒獎典禮上白巖松為陳貝兒提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記錄著時代最美的風景。

  這是央視給予陳貝兒及團隊的高度評價和認可,看到了一位媒體人的堅守和道德素養。陳貝兒憑藉她的行動成為娛樂圈的榜樣,也給了很多人熱情和信心。

  雖然娛樂圈存在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不能一概而論,依然有很多像陳貝兒一樣的人在堅守崗位,做自己問心無愧的事情,也希望娛樂圈的人能認真反思自己的行為,真正擔起“偶像”這個詞。

  陳貝兒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們團隊正在籌備《無窮之路》姊妹篇,想將這個系列延續下去,讓更多真實的故事展現,讓更多人感動。期待著陳貝兒新的紀錄片出現,讓我們更能清楚地認識到祖國的美麗與感動。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7

  在劉伯珍的記憶中,弟弟伯明是個勤奮刻苦的人。“他上高中時,每天天不亮就上學去,晚上披著星星迴來。那時候,家裡經常停電,他就點蠟燭學習,頭一天晚上燃掉半根蠟燭後睡覺,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來接著點蠟燭學習。說起來,當時一根蠟燭得花1毛多錢,一天用掉一根蠟燭還是挺貴的。”

  張福林是劉伯明在依安縣一中念高三時的班主任。他告訴記者,伯明上高中時是班級裡最能吃苦的。雖然家與學校很遠,可他從來沒有遲到過。“從家裡到學校20多里地的路程大概得用40多分鐘。尤其到了冬天,騎到學校時,棉帽子和棉襖後面全掛滿了霜,整個人就像‘雪人’一樣,看了都讓人心疼。”

  “他平時話不多,但好學好問,學習比較有方法,在班裡學習成績一直在前兩名。”張福林非常肯定地說:“即使不考‘飛’,伯明也能考上大學。可以說,是他這種頑強的毅力、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求知慾,讓他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孩子走上了‘航天路’。”

  自古以來,齊齊哈爾市都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城市,抗擊沙俄侵略的壽山將軍、打響中國武裝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在全國叫響的馬恆昌小組、殉職的養鶴姑娘徐秀娟……在齊齊哈爾市歷史畫卷上續寫下了一頁頁輝煌。這種厚重的城市文化底蘊所凝聚的英雄情結,無形中也在影響著翟志剛、劉伯明的人生軌跡:生在英雄的城市,更要擁有遠大的理想,要踏著英雄的步伐向前邁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8

  2022年3月3日晚,備受矚目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來自香港無線電視(TVB)的主持人陳貝兒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2021年,陳貝兒憑藉豆瓣9.5分的TVB紀錄片《無窮之路》,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讚美。

  以香港媒體人視角看內地扶貧,五人團隊歷時三個月,穿梭全國六個省份,深入十個曾經深度貧困的地區。走到雲貴高原大峽谷,踏進大西北戈壁沙漠,進入川藏高原,真實地用腳丈量每一寸土,瞭解各地民生,向觀眾介紹各地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紀錄片貴在真實,而真實在於細節的把握與感情的投入。

  在《無窮之路》中,每到一個拍攝地,陳貝兒都儘可能地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親身經歷各種職業,快速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感受鄉村振興為當地老百姓帶來的驚喜變化。她天生的親和力也在節目播出之後飽受全國觀眾讚譽。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於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表示,作為媒體人,透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事。

  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並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

  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9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托起孩子們的夢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輕的心。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你的頒獎詞,是對你十八年來辛勤付出的高度評價。我無法清楚地訴說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感動、慶幸,同時又有些不解。我感動,感動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擔,18年風裡來雨裡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慶幸,慶幸我現在坐在溫暖的教室裡,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為何有如此大的決心留在那個窮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個月大的女兒時。這個窮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斷了你的翅膀,奪去了你小女兒的寶貴生命。

  為何?為何?為何你不選擇離開?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個破舊的教室裡,望著孩子們吃著你為他們準備的午飯時那明媚的笑顏,我才深切明白,有種東西,叫做堅守。

  堅守,堅守那一根帶來知識的扁擔;堅守那一方坑坑窪窪的講臺;堅守那一塊殘破不堪的黑板;堅守那一雙雙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堅守你為孩子們死撐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藍天。

  《感動中國》的主持人敬老師說:不是傑出者才做夢,只是善夢者才傑出。

  而你,張玉滾,你是一個傑出的織夢者,你用無私與關愛為孩子們織就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同時,也造就了自己,一個傑出的自己!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著那根窄窄的扁擔,你是否顛簸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你是否仍舊擔著沉甸甸的課本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額頭上卻早已細汗濛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對孩子們的深切感激,你淺笑安然。你想的是,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不求感動中國,只求無愧於心!

  感謝你,令我這顆焦灼而無處安放的心沉靜下來,我將揮開眼前的陰霾,乘風破浪,堅守一片冰心,只願活得坦蕩,無愧於心!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10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3日訊 據央視新聞訊息 向陽而生,向善而行。那些人性當中最閃耀的瞬間,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中國。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一套播出。郴州女孩江夢南當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同獲感動殊榮的還有: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

  車水馬龍、人聲嘈雜、對於普通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但對於江夢南來說,所有的聲音都是陌生甚至可怕的。因為在三年前裝上人工耳蝸之前,她什麼也聽不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從小几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她,在父母的幫助下,透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而且一路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直到考上了清華的博士。

  江夢南: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聽不見,就把自己看成了一個弱者。我相信自己不會比別人差,我也相信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時間回到29年前,在小夢南半歲時,因為肺炎誤用藥物,她的左耳損失了大於105分貝,相當於直升機起飛時聲響的聽力,而右耳的聽力則完全喪失,臨床上被診斷為極重度的神經性耳聾。

  父母會抱著她坐在鏡子前,讓她觀察別人和自己說話的口型,進行發音模仿,並一遍遍地糾錯。

  江夢南:一個字,念一萬遍我能夠學會,父母都已經很開心了。可能有一些口型非常像的音,花、瓜,就要把我的手,放在他們的嘴巴附近感受這些氣流。花,有氣流,瓜,沒有。需要很多遍的反饋,才可以慢慢練成這樣一個肌肉記憶。

  常人很難想象,在無聲的世界裡,小夢南是如何透過海量的重複與練習,學會讀唇語的。夢南沒有上過一天特殊教育學校,因為她父母堅持要讓女兒去公立小學讀書,但沒有一個正常小學肯接收她,以至於到了上學年齡,無學可上的夢南又多上了一年學前班。

  江夢南:有一個場景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我的學前班跟我的小學,他們中間有一段臺階,小學在臺階上面,我的學前班在臺階下面。我站在臺階上,看到其他同齡人都去順著臺階往上爬去讀小學,我自己順著臺階往下走,我當時在臺階上就哭了。

  江夢南:父母安慰我,告訴我,聽不見是既定的事實,與其怨天尤人,還不如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這點。

  於是,在學校裡,夢南靠著坐在教室前排,讀老師口型“聽課”,並憑藉驚人的努力和記憶力,發奮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甚至,為了補上學前班多讀的那一年,她在四年級暑假自學了五年級所有的課程。

  就這樣,好強的夢南一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吉林大學的本科、碩士,並於2018年,考上了清華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的博士,主攻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為了測試自己還有哪些潛力可挖掘,三年前裝上了人工耳蝸。終於,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聽到了這個世界。

  江夢南:冷不丁的哪一天會聽到我以前從來沒過的聲音。我開始聽見了鳥叫,聽見了青蛙在叫,或者聽到了一些很美好的聲音。

  但是,新的困難接踵而至。為了建立耳蝸裡聽到的聲音跟文字之間的聯絡,夢南還需要不斷持續進行聽力訓練。而且,清華的學業壓力大,每天面臨大量專業的討論,夢南的人生,彷彿每一步,都是“困難模式”,等待她去克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11

  今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盛典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中國人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當選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顧誦芬,男,1930年2月出生,江蘇蘇州人,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現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高階顧問、中國航空研究院名譽院長。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顧誦芬院士是著名的飛機空氣動力學家,是我國高空高速殲擊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他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製的型號開創了我國自行設計研製殲擊機的歷史,顧誦芬院士先後參與主持了殲教1、殲8和殲8Ⅱ等機型的設計研發,曾任殲8副總設計師、殲8Ⅱ總設計師。由於對殲8系列飛機的重大貢獻,顧誦芬院士被譽為“殲8之父”。1991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於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後,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校”的囑託,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00字 篇12

  恭喜,恭喜!TVB知名主持人陳貝兒憑藉去年播出的優質節目《無窮之路》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組委會給陳貝兒的頒獎詞為: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相信,看了TVB《無窮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陳貝兒豎上大拇指!這部節目目前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高達9.5分,可以說算得上是一部滿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陳貝兒就已經憑藉該節目收穫了最佳女主持這個獎項。而此次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也是對她更大的肯定。

  說《無窮之路》是一部節目,還不如說它是一部紀錄片!據瞭解,整檔節目的主創團隊就只有4個人,兩名攝影師,陳貝兒則擔當主持人。

  他們去到了我國最具代表性的10個貧困地區,去了解、去探尋,我國的扶貧政策以及扶貧結果,整檔節目可以說相當具有深義。

  外界都在說,最近這幾年TVB的劇集、節目越來越難看,演員老了,看來看去就那幾個人,拍攝手法也停滯不前,整體的發展已經落後,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但相信一直在關注TVB的朋友就會發現,這幾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著改變,努力創新,而此次的口碑節目《無窮之路》似乎也就是TVB這些年不斷努力的一個縮影。

  又說回這檔節目的關鍵人物,陳貝兒。陳貝兒從2003年就開始在香港有線電視做主播,從事媒體行業已經近20年,身上的經驗自然也相當豐富。

  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隨“伯樂”餘詠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從香港有線電視過檔到無線電視,加入TVB大家庭。

  在餘詠珊的力捧下,陳貝兒很快在各大直播節目中做主持人,同時還在各類資訊和綜藝節目中擔當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這世界邊端》系列,也相當之精彩。節目從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計40集,綜合評分高達9分。而陳貝兒在節目中,也用她難得的主持經驗以及情緒把控,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許多小夥伴,應該和我有一樣的感受:陳貝兒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種標準意義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節目,就會慢慢發現她身上很多的氣質和特質都特別吸引人。

  去年上半年,隨著曾志偉的走馬上任,餘詠珊的“倒臺”。不少網友都在猜測曾經由余詠珊一手捧起來的“有線幫“藝人,在TVB的地位會大打折扣。

  畢竟他們的“靠山”已經離開,自然分不到好的資源。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陳貝兒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當然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專業所換來的。

  最近一段時間,陳貝兒一直留在內地發展。不僅受邀參觀了中央電視臺,同時還登上了央視的綜藝節目,代表中國香港地區演唱了歌曲。可以說是事業再度迎來了春天。

  最後,我也要再一次恭喜陳貝兒榮獲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就像網友評論的那樣:陳貝兒這次能夠拿獎,絕對是實至名歸,沒有任何爭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