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通用23篇)
2021《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通用23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
“感動中國”的力量是風的力量,輕輕盪滌著人的心靈,溫暖而雋永。儘管獲選的十大感動人物和群體有著不同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在用不同的方式感動著別人,但在他們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震撼人心的真、善、美。正是這種令人震撼的力量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會的美好,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我們的社會注入了清新正能量。
他,日夜潛心於科學研究,廢寢忘食;他,帶領自己的科研團隊,書寫量子通訊的科學新篇章;他,悉心於自己的學生後輩,培養可造之才;他,為國鍛造通訊領域的超級科技。他就是東陽人——潘建偉。潘建偉,46歲,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訊。這將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訊網路。這個專案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潘建偉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資訊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對量子通訊等研究有創新性貢獻,是該領域的國際著名學者,潘建偉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並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5次入選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4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還有奮不顧身,衝入火海的王峰,扎身山區的教師支月英等等,讓我深受感動。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們要向這些模範學習,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深入紮實開展課改,努力探討三代導學案的使用方法,做一名合格的人們教師。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2
道德模範是積極進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的精神程式碼。一個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會更有意義;一個社會尊崇道德的風尚,社會就會更有力量。道德模範身上彰顯出來的個人崇德修身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契合性,明確了崇德修身的重點內容和目標指向性。“支教奶奶”周秀芳,除了自己傾盡所有幫助孩子之外,還發動家長期資助了16名貧困生,同時積極為更多的孩子尋找愛心人士,進行結對幫扶;“平日裡一個月連兩三百塊錢都不捨的花”的94歲高齡老人王振美,卻對家鄉和鄉親慷慨了幾十年……他們如同一盞盞明燈,照耀著人們的心靈,也有力證明,道德正能量始終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許許多多道德模範,構成了多姿多彩的“平民英雄譜”。他們用人生點點滴滴積極進取心,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真情照亮社會,用平凡詮釋偉大,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注入正能量。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在全社會頌揚道德模範,就是要正確解讀道德模範品德高尚、善行義舉、明禮誠信、敬業奉獻的精神程式碼深刻,把道德模範的愛心善舉轉化為潛移默化的力量,推動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3
在安徽巢湖,150年未遇歷史高水位的危急已經遠去,20餘萬名緊急轉移的群眾陸續返回家園。然而曾連續奮戰96小時、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廬江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陳陸,卻犧牲在7月22日決堤的洪水之中,年僅36歲。
“他有雙特別有力的手和沉穩洪亮的聲音。”陳陸救出的當地村民、孕婦解啟霞淚流滿面。
“陳陸朝我們吼過兩句話:出發去救人時候喊‘我打頭’,他的領航艇遭遇漩渦時喊‘快掉頭’。”合肥市藍天救援隊隊長蘇琴說,是陳陸的大吼,救了其他十幾名救援人員的命。
這不是陳陸第一次為救援生命挺身而出。雪災中,他帶隊奮戰救援48小時,腳趾嚴重凍傷,險些截肢;火災中,他長時間暴露在沼氣裡戰鬥,膠靴被燒穿,雙腿被高溫燙傷;汶川地震,他咬牙拖著傷腿,揹著30多公斤的破拆器材,連續10天在震區救援……
選擇消防、紮根消防基層15年,陳陸在救援一線1次病危、2次暈厥、8次負傷。但對陳陸來說,“火焰藍”就是他心目中英雄的制服顏色,“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就是他選擇成為的英雄模樣。陳陸一片灼灼初心一直燃燒到了最後,只為每個生命無恙。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4
有一種熾熱的情感不需要用語言傳遞就能感染,這就是感動。——題記
感動!觀看完感動中國,讓我明白這些美妙的真諦,讓我流下一滴火花的淚珠。這些無私盡職的精神,無一不感動著我。有這樣一群樸實的人民,沒有華麗的背景,甘願為人奉獻。相比生氣,許娟於獎勵庫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的教師盧永根。有用自己辛勤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實現的貧困縣脫胎換骨的蛻變卻因公殉職的廖俊波。有滅火救援中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換來花季的成長楊科璋。還有家在哪,國就在哪心之所向是國家的卓嘎和央宗。
在這一位位令人感動,甚至有些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平凡人物中的楊科璋尤為讓我感動。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消防人員。在2015年5月30日1:13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為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緊抱住孩子,本來楊科刪掉六一個1.8米的電梯,只要將手臂張開,在網上扒一扒,就可獲救。可是楊科璋並沒有這樣做,他依舊保持抱著孩子不但沒有鬆開,反而抱的更緊兒,也因此,楊科璋獻出了自己27歲的生命。
“有速度的激情,滿是激情的生命,熱愛這崗位幾回出生入死和死神爭奪這一次身軀在黑暗中跌落。但你護住了懷抱中最珍貴的花朵,你在時如熾熱的陽光,你離開是燦爛的晚霞。”這是譜寫的楊科璋的班長時對於我來說,楊科璋雖不如世界頂尖的偉人,但卻以自己平凡的職業守護了幾百條鮮活的生命,他亦是平凡的,但亦是偉大的。
在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從容。仿徨的時候,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告訴我們什麼叫相信。奉獻的時候,他們讓我明白了感動的真諦。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5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落下了帷幕。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蹟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於自己的內心,緣於愛。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需要落實到具體行動。詩人曾經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能啟用潛藏在內心的某種渴望。感動,是我們內心被開啟時的那一道優美的弧線。
看到那些人面對信仰和追求的義無反顧和淳樸,或許對今天習慣於功利也擅長於鑽營的我們大多數來說,他們很傻。的確,他們傻的讓我們為他們價值觀的單一感到不可思議(尤其文化多元的當下),因為在追逐個人名利與權勢時,他們卻在為改善這個世界而努力,不單為了自己,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願為了鄉村裡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願住在醜陋的房屋,也不願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麼?他們是為了讓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後,心裡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6
2月17日下午,《感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段愛平。
段愛平基層村官,努力改變鄉村面貌奉獻自己,隨著時光地雕刻,臉上已顯示著道道皺紋,患了癌症的她,已經非常虛弱了,但她並沒有被打敗,她的笑容依然掛在臉上,永遠留在村民心中。以前,段愛平在一個薪水較高的地方工作,慢慢的,自己積累了百萬財產,但是,她並沒有花費在自己身上,全貢獻給了村民,如今,她已經無家可歸,在居民家中生活。
在影片中,有兩個鏡頭讓我難忘:一是在段愛平修學校之前的學校,破破爛爛,房頂還破了一個洞。第二是修後的學校,水泥磚搭成的房子,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乾淨的課桌在教室裡。
獻給她的獎詞中有這樣一句話:“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的確,段愛平所在的村莊正在一步步發達,她的積蓄卻在一步步減少,曾經當過一會兒“富翁”的她,已經成了窮光蛋。她一心為民,不顧一切地幫助村民,她偉大的形象也已經刻畫在了村民心中。
我覺得,段愛平一秉至公的行為值得學習,我們也應該獻出自己一份份愛心,她也說過,她奉獻出去的愛心,村民們也用實際行動一一回報。段愛平雖說已經很窮了,但我認為她依舊是一個“富翁”,她有無數個愛心已經“發放”,還有無數個愛心在等待,她有用不完的愛心。
“山樑擋住了陽光,你用肩膀扛起鄉親的盼望。村莊在漸漸豐滿,你的身體卻慢慢柔弱。莊稼總要把一切還給泥土。你貼工,貼錢,貼命,你還貼近百姓的心。”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7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這裡面講了每個人的感動故事。
第二個頒獎者是王峰的妻子,因為王峰他去世了,是因為有一次晚上,一個看似平凡的小區,卻有極大地危險即將誕生,一輛腳踏車著火了,後來,整個小區都著了大火,而王峰家在第一層,他第一時間感覺到起火了,就趕緊把女兒和妻子抱出去,再抱兩個兒子,他想到樓上好多人還在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王峰想都沒想就直接向樓上衝上去,挨家挨戶的敲門,當最後一個人被救出來時候,他已經被上了救護車。
有一個人在王衝被送進醫院的時候中拍了一張照,他的頭髮沒了整個身體都被燒焦了,還有的皮都燒沒了,成了一大塊一大塊的血坑,在醫院沒有補救成功,但是他們說:“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補救他的!”說完便坐上飛機來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行搶救,還有好多人為他捐贈皮膚,他的妻子還說:“如果皮膚不夠的話還可以捐贈她的皮。”經過還幾天的治療他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記著在看案發現場的時候看到了一些細節——在最頂層上,有一些血腳印,那一串串腳印就是王峰留下的。
過了幾天汪峰的病情突然嚴重了起來,最後他輕輕地揮了揮手,就在放下手的那一刻,一位英雄的生命離開了美好的人間。
後來,經過採訪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卻說:“他這樣做,我感覺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平時就是這樣做的,要是他不去救人我才感到奇怪。”
我以後要向他學習捨己救人的行為,我就那我的一個例子和他去作比較,有一次,獻血車來了需要人來獻血,但是我說什麼也不敢去,下次我要以他的例子做榜樣!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8
“感都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
當感動的淚水無聲的滑落,當心靈的悸動盪漾在美德的春風裡,當道德模範事蹟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麼清晰。
黃旭華,一個默默隱藏在大海深處的無名英雄。核潛艇被稱為國之重器,毛澤東主席曾指出:“中國的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核潛艇早研究出一天,中國就可以找一天擺脫“核武”炸,在荒蕪人煙的秘密小島,既當辦公室又當宿舍樓的軍隊大院,黃旭華等第一代核潛艇研究人員幾乎都是在百忙狀態下走過了自己的青年和中年時代。
正是靠黃旭華等可研究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的情況下中國核潛艇人員創造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設計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四年後正式編入中國海軍戰鬥訓練,中國成為當時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黃旭華正是創造了這一偉大工程的中工程師,但他的姓名無人知曉,因為在開工之前,領導重要提出,不能洩漏工作單位的性質和工作任務,隱姓埋名當一輩子無名英雄。他27歲畢業就從未離開崗位,就連父母和二哥的葬禮也來不及參加,獻出了一生,但無怨無悔。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強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感動中國》2013年度人物黃旭華。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動容。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9
時年25歲的郎平橫掃各大賽事,職業生涯正盛,本該蓄力再創巔峰。然而長期的高強度訓練,讓她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也被傷病折磨。郎平是一個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1985年,考量過自己的身體狀況後,郎平毅然選擇退役,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攻讀英語專業。後與丈夫白帆共同赴美留學。
出國前,郎平是排球賽場的王者,但是,經歷了一無所有的生活後,她要歷練成為生活的王者。郎平在自傳裡這樣寫道:“因為我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簽證,所以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現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層,還得靠人家借我汽車,給我買衣服,我所有的優勢一時都沒有了,心裡很難平衡。後來,我慢慢地想通了,我來美國學習,就是要掌握自己過去沒有的東西,開始新的奮鬥。這段8年的海外生活經歷,歷練了我的心智,我已經把自己這個‘世界冠軍’一腳一腳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實。如果我沒有經歷過出國後‘一文不名、一無所有’的生活,沒有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經歷,我的人生不會有第二次起航。”
1995年,中國女排陷入低谷,在退役十年之後,郎平回國擔任女排主教練,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僅僅一年,她就率領中國女排走出低谷,獲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和第十三屆世錦賽亞軍。成績背後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付出。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半決賽前,郎平曾因過度疲勞、血液含氧量過低,跟隊員說話時突然暈倒,她卻憑藉驚人的毅力堅持上場,穩定軍心。
在郎平帶隊的1995—1998年這個時期,中國女排兩次大賽都闖入決賽,不過最終惜敗正處於白金一代時期的古巴隊,屈居第二。後來郎平辭職了。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0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終於開播了,我們和王老師分三個時間段看完了這部感動人心的片子,當我看完後使我感慨萬千。
我是一位很容易被感動的小男孩,我看的這十個人裡,幾乎我每次都會熱淚盈眶,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周月華和艾起。
周月華從小就落下殘疾,但是這並沒有阻礙她的生活,她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使她實現了當醫生的夢想。為了給村裡人看病,她每天不得不拄著柺杖到病人家裡,她走過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並遇到了艾起,從此他們二人相依為命,每次當她要看病時艾起都會心甘情願的揹她,無怨無悔。就是這一對普通的夫妻頃刻間感動了全場一千多人,我也淚流滿面。《感動中國》給予他們的評價是:清香傳得天心在。
除了周月華,還有一位值得我們小學生學習。她叫何玥,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在一次地震中,何玥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錢都捐了,並且還鬧著父母捐了一個月的工資,但是她卻被診斷出有心臟病,只能再活三個月。她對父母說死後要無償捐獻器官,最終他的肝臟救助了四名兒童。《感動中國》給予她的評價是:何處春江無月明。
看完後,我熱淚盈眶,為什麼上天要把這麼多善良的人的生命一一掠走,為什麼不能讓她們長久的生活著,讓她們再多做一些好事,讓我們的家園變成美好的人間呢?但是她們雖然走了,給我們留下的是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永遠傳遞下去,使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燦爛輝煌。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多做好人好事,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1
《感動中國》讓大家感動,官兵們的心靈也同樣受到震撼和洗禮,感動和淚水之後便是平靜與思索。雖然我們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普通一員,也許做不出讓國人感動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做到讓周圍的戰友、親人感動。我們可以幫生病的戰友打份病號飯,可以在訓練中幫助落後的戰友一把,可以在休息的時候幫助駐地周邊的老鄉幹一些農活......我們活著除了為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小家乃至中國這個大家。
感動中國,情繫人間溫暖。感動的背後,他們也留給了我們無限多的生活啟示。一家四口,義渡百年的萬家人、分毫積攢,千萬捐贈的老人馬旭;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這十位2018感動中國人物就是我們的楷模,我們在向他們學習的同時更要化感動為力量帶領身邊的戰友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從一件小事做起,甘於奉獻,樂守祖國南疆,做一名稱職合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
“雷神”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名作為軍人應有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在遇到危險時那句“你退後,讓我來”承載了多少的責任與擔當。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2
賴宣治,全國優秀教師,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七星小學體育教師,“中國速度、七星奇蹟”的主要締造者。
從2013年開始,賴老師帶領七星小學跳繩隊憑藉頑強拼搏在區中小學生跳繩賽中嶄露頭角,接著到南寧、安徽、大連、馬來西亞、阿聯酋迪拜、瑞典默爾本、上海、挪威,一路捧著跳繩冠軍寶座前行。他先後培養出二十多名世界跳繩冠軍,打破十多次世界跳繩紀錄。他締造了“世界跳繩夢之隊”神話,培養出“世界跳繩最快的孩子”岑小林。一所鄉村小學跳繩運動所取得的驕人成績,震驚了花都區、廣州市、廣東省、全國、亞洲乃至全世界,成為廣州市特色教育取得豐碩成果的典範,改變了中國跳繩運動格局,不斷突破著世界跳繩運動極限。
他以“沒有追求的人生,是缺乏樂趣的人生”為座右銘,決心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黨的教育事業繼續抒寫輝煌篇章。他還曾作為第一批由中國派往巴拿馬推廣跳繩運動的老師,成為連線中國與巴拿馬民心相親的“紐帶”。
賴宣治,曾獲“廣州市優秀教師”“最美羊城教師”“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榮譽,並連續三年獲得由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優秀國家教練員”稱號。他的先進事蹟在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十多家媒體有專題報道。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3
2014年,周秀芳放棄退休安逸生活,不遠千里到湖南漵浦山區支教助學,被親切稱為“支教奶奶”。
四年多的時間,周秀芳將數萬寧波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運”到漵浦山區,共捐建希望小學27所,近400名貧困生得到結對幫扶,累計捐款物近3000萬元。她拖著嚴重腿疾,積極為山區脫貧努力奔走,不但幫助漵浦當地鋪路造橋、發展產業,還遠赴吉林延邊建立周秀芳愛心驛站,完成128名貧困學生結對助學。
她的事蹟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廣等中央、省、市50多家主流媒體密集報道。她也先後榮獲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全國最美志願者、“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2018年度人物等榮譽。
表彰活動中,大螢幕上出現了周秀芳與山區孩子在一起的身影:“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在她事蹟介紹的VCR後,這句話留在大螢幕上。
走上領獎臺的周秀芳,步履因為病痛的膝蓋而遲緩,但她爽朗而飽含深情地講述,讓人感受到她身上蘊含的無盡力量:“這些日子,我每天都要不停接電話,有需要幫助的,有想去幫助別人的。”她欣慰地說,明天她就要去湖南,經她牽線捐建的10所希望小學落成了。
“加入我們愛心團隊的群體越來越多,鄞州的黨委政府也非常支援我們的愛心幫扶事業。我最想說的是,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扶貧先扶智,把貧困地區的教育先搞上去,再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最後,周秀芳堅定地說:“只要我的膝蓋允許,只要山區孩子需要,我還會一直去幫助他們。”周秀芳的講述一次次被熱烈掌聲打斷。而她對孫輩帶些歉疚的告白,更讓人熱淚盈眶。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4
今天觀看老英雄張富清的先進事蹟報道自己深受體會,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老英豪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據守初心、不改本性,業績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當地,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素樸實、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闊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典範。要活躍宏揚貢獻精神,凝集起眾志成城鬥爭新時代的強壯力氣。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軍的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四個碉堡,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窮山區奉獻一生。從此,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隻字不提。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老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英雄的含義。
英雄無言,致敬老英雄!我們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小我融入大我、個人夢融入中國夢,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張富清老人是我們身邊的英雄,是我們不斷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蹟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更加堅定了我們的信心。我們必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堅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實幹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程序中,爭做新時代先鋒。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5
在今年的獲獎人物中,有人將畢生奉獻給紅色信仰,有人把熱血拋灑在祖國邊疆……他們,用質樸的心靈創造著感動時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書寫著自己傳奇的人生。“守邊老人”魏德友。駐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鹹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後村醫”賀星龍“80後”村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駐紮貧困鄉村16年。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親們說他“比親兒子還親”。“公益達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民工志願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好姐姐”劉美。一個80後自閉症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餘名自閉症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諮詢,為100餘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症的關注。“膠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親們心裡溫暖的自家人、脫貧的領路人。“倔牛”蔣傳春。敢於創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
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後。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6
她是一個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殘疾人,也是中國唯一登上兩大世界頂尖藝術殿堂的人。美國卡耐基音樂廳和義大利斯卡拉大劇院都留下了她婀娜多姿的舞蹈。
她是一個樂觀的人,兩歲時被一次高燒奪去了聽覺,成了一個可憐的聾啞人。在無聲的世界裡,她從不自暴自棄、自卑自怨。她是一個堅強的人,雖然也空虛,但她沒有哭過。15歲那年她才開始正式學跳舞。她的基本功很差,想要完成舞蹈任務——《雀之靈》真的是比登天還難。當時老師對她沒有信心,認為她不是值得培養的料子,隨便教了她幾簡單的動作就叫她練。有時她練得厭倦了,就忍住性子繼續練,一直練到胳膊腫了。練到後來,她能一次轉幾百個圈子。老師再來上課時,才知道她花了很多功夫,看她的勤奮,改變了對她的看法,認定她是個有前途的人。
《千手觀音〉這個舞蹈用無聲的語言向人們講述了愛的意義。正因為有愛才使殘疾人能在大家的關心下健康地生活,連殘疾人都知道要用愛來回報所有的人,我們更應該珍惜身邊的人給我們的愛,並用自己的真誠去感恩。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7
星期一上午,我們翻看了歷史上記載的偉大人物冊的其中一頁——《感動中國》。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這個節目時,我的心猶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他們的事例深深地感動,其中最令我佩服的還是聾啞女孩——邰麗華。
邰麗華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失去聽力和說力的女孩,她以前活潑可愛,但不幸的是:她2歲時因高燒失去了聽力,從此成了聾啞人。6歲生日時,爸爸送了她一雙舞鞋,她非常開心。15歲才有機會正式訓練舞蹈,開始了她的舞蹈生涯。她的遭遇如此不幸,但她從來都不自暴自棄,並比平常人多了一份東西——堅強。我和邰麗華簡直是天壤之別!邰麗華雖然缺少“兩隻耳朵”但她卻以堅強的毅力摘取了事業成功的花朵,在舞蹈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所有這些,對於一個平常人來說都難以實現的夢想,更何況是生活在無聲世界裡的邰麗華呢?
邰麗華奮力拼搏、自強自立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使我增強了克服困難、努力進取的信心。而且人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面對挫折只有打起精神,堅定信念,不斷努力,才能變逆境為順境,達到理想的彼岸。與邰麗華相比,我什麼條件都比她好,但我卻沒有她堅強。記得小時侯,學校要驗血,我竟害怕得哭了起來,怎麼也不肯打針,後來還是老師給我幾顆糖果才勉強去了,打針的時候,還哭哭啼啼的,現在想起這事都覺得臉紅。但邰麗華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顛峰,難道我就不能和她一樣勇敢、樂觀嗎?
我們要有百折不諱、樂觀進取的精神,不能因為前進的道路上有了攔路虎就知難而退。我們的生活多半是由新的困難和新的挑戰才有了新的樂趣,難道不是嗎?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8
“如果沒有張老師,沒有這所學校就不會有現在的我。”這是華坪女子高中的周老師說的一句話。
周老師是從華坪女子高中畢業的.,校長張桂梅老師建立這所學校可謂經歷了千千辛萬苦,她在街上用自己的獎勵向別人籌款,有人給一元兩元,但多數是冷漠與質疑,五年才獲得了一萬元。終於有一天,建立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被一名記者寫上報紙。有許多人進行籌款,女子高中成立了。
但新問題又來了,許多女孩不願來上學,張校長便親自去勸去請。不少同學都在張校長的勸說下,離開了深山老林、田間地頭、廚房灶臺。來到了一個重新讓生命充滿光芒與希望的地方。
因為女孩們基礎不好,她們便要比常人更加努力才行。她們每天連吃飯都是連衝帶跑,不敢耽誤一分一秒。最終,一批批女學生走出大山,考上大學,並因此改變了命運。
在我們身邊,像她們一樣努力奮鬥的人不在少數。一生都失去光明的海倫凱勒,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自學完很多書,而且學會了多處語言,獲得了多種獎項。還有在輪椅上度過一生的霍金,雖然不便,但他也沒有放棄,而是努力的奮鬥著,並創下了世人無法企及的成績。
再看看我們,我們天天都衣食無憂,比那些山區的女孩條件好多了,可我們卻依然抱怨著學習的累與苦,父母的嚴厲與苛刻,作業本上的一個個紅叉,上課時不認真聽講,都是在浪費這麼美好的條件。可我們卻何曾想過,許多山區的孩子十分需要這樣的條件,何曾想過有許多孩子渴望學習啊!
我們應該像那些女孩一樣,不畏艱難,努力奮鬥。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學習。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19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著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特別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對於梁益建的獲獎感觸頗深。
梁益建,醫學博士,成都市三醫院骨科主任。多年前學成回國,參與“駝背”手術3000多例,親自主刀挽救上千個極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極重度脊柱畸形矯正專家。
儘可能的為患者著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則。到醫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經濟條件都不好。為了讓患者儘快得到治療,他處處為病人節省費用外,還常常為經濟困難的患者捐錢,四處化緣。碰到有錢的朋友,他會直接開口尋求幫助,甚至嘗試過在茶館募捐。
2009年,梁醫生在涼山州木裡縣遇到一個年輕患者劉正富,當時即給他許諾,“你等著,我幫你找到錢就回來接你。”1年後,梁益建驅車7小時,去木裡縣接劉正富,併為他實施了手術。
為了給這些貧困患者贏得更穩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公益基金合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獲得幫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額近500萬元。
從醫三十年來,他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實現在極重度脊柱矯形領域禁區的不斷突破,用自己醫者仁心的大愛情懷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藝書寫了醫務工作者忠於信仰、無私奉獻的人生軌跡,為無數“低頭”病患開啟了他們的“抬頭人生”。
看了他的獲獎我也想到了我自己的臨床工作,平時老是覺得又苦又累,但是同梁老師比起來,還是閒適許多,我應該向梁老師學習,孜孜不倦,不畏艱辛,為了病人的健康貢獻竭盡全力。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20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它使許多人熱淚盈眶,我覺得它是淨化心靈的儀器,它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動中國》,每個人都會有所感悟。
《感動中國》有幾十位讓人們感動到流淚的人,可以說最耀眼的不是明星,而是這幾十人純潔、善良的心。
這幾十人中我每個都覺得讓人感動,劉盛蘭每天省吃儉用,捐錢給孩子們。他那時月薪才300元,可他卻一下子捐了50元,他那時已經73歲了,後來又一場大火燒了他的房子,回到農村生活更辛苦。可他仍在捐錢,10元、20元、30元、40元這位老人吃東西都是吃垃圾裡拾來的,還會拿人家扔掉不要的菜葉,而且17年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真善心!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正直、善良、樂於助人、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
還有一個叫段愛平的。她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可她為村裡的犧牲非常大。我們應該想成為百萬富翁吧。這個段愛平就是個百萬富翁,可是她卻把自己的錢全都捐了出去,而且她有食道癌,最後窮得都沒錢看病,而且她還會下雨天幫村民一起修房屋漏洞。我們要學習她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幹事創業、奮發有為的崇高精神;學習她真心實意地幫民致富、解民困難、化民恩怨、心繫百姓、執政為民的公僕情懷;學習她不管身處何時何地,心中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與使命,在榮譽面前不忘本的淳樸本色。
看完《感動中國》之後,我勵志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向《感動中國》裡面的人物學習,幫助、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21
滿含熱淚看完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那一個個使人熱淚盈眶的畫面,讓我掩面深思,他們那種愛心、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深深打動著我。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是一群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他開始了助學之路。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
還記得那撼動心靈的頒獎詞: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崇仁厚德!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了很多,我們也不能只沉浸在感動的時光裡,我們應該讓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多一抹亮麗的色彩。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幫助弱者、專心工作等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雖然是一些微薄的行為,但是隻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還是可以感動世界的。
能感動他人的人,是高尚的;懂得感動的人,是幸福的。學習他人的無私,傳遞愛的宣言,踐行愛的承諾,奉獻自己的力量,讓愛充滿人間,讓感動長存人間!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22
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東海域上,矗立著12座燈塔。這裡留下了葉氏家族五代燈塔工的足跡。
自1883年白節山燈塔建成,漁民葉來榮帶著一家老小上島,成為中國第一代燈塔工,一守就是五代人。
年復一年的守望,必須冒著風險,克服無邊無際的孤獨。燈塔工要在孤島上連續工作11個月才有20來天的休息,這11個月時間裡,只有海風,只見海水。
在茫茫大海里,燈塔就是希望,就是家的方向,葉家人為燈塔付出了很多,葉家有三口人因為燈塔失去了生命,但他們沒有氣餒,一直堅持下來。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觀後感 篇23
在望謨縣的這三年,劉秀祥經常去各個村裡開會、家訪,一遍又一遍地給家長和孩子們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讓孩子學習。
三年,劉秀祥跑遍了每一個村子,跑壞了幾輛摩托車,在這樣的努力下,當地的風氣逐漸被改變,家長們非常贊成讓孩子努力學習,而孩子們的成績也一步步高昇,望謨縣的幹部說:“劉秀祥把自己的故事傳遞給人們,讓無數人感到勵志,因為這是活生生存在的例子,不是虛假的。”
三年的時間一下子就到了,可是劉秀祥知道自己走不了,望謨縣還需要他,學生們還需要他,深思之後,劉秀祥沒有離開,而是留了下來。
漸漸的,劉秀祥的名聲傳了出來,很多人都找他去做演講,對於這樣的要求,劉秀祥從不拒絕,但也不要錢,他說要自己去演講可以,必須資助我們這邊的兩個孩子上學。
8年過去了,劉秀祥幫助的學生達到了1900人,這些孩子都一一上了大學,走出貧困山區。2018年,劉秀祥被調任為望謨縣實驗高中副校長,他開始幫助更多的學生。
劉秀祥就像蒲公英的種子,灑在望謨縣的大地上,給這片土地帶來無盡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