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國》的觀後感想

《航拍中國》的觀後感想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航拍中國》的觀後感想,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航拍中國》的觀後感想1

  正所謂,“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在茫茫的西北邊疆土地上,停留在目光深處的似乎只剩下蒼茫戈壁和漫天風沙,似乎只彌留幾座高聳入雲令人望而生畏的雪峰。而在觀看《航拍中國——新疆》之後,卻明白,何為:“萬木長毫開麗境,一池濃墨壯河山。”

  隨著自天空之上俯瞰而下的鏡頭,目光在那一個個瞬間流轉,新疆這個“塞外江南”的風姿漸漸展現出來。雖不是親身所及,可那美景,確實讓人身臨其境。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勇敢奔放。新疆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她未曾擁有浩瀚無邊的海洋,可金黃的沙漠之上卻有著比海更壯闊的綿延: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浩浩沙丘,積蓄的是祖國北疆那種勇敢而不退縮的磅礴氣魄。自高空望去,那抹絕望與希冀交錯的黃色,在腦海中深深地鐫刻。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澄澈明朗。那五彩斑斕而蘊藏著詭秘水怪傳說的喀納斯湖,那波光瀲灩的博斯騰湖和天池,想必蒼穹之上的雲翳也因之而駐足吧。哦,還有那廣袤無垠的大草原,綠浪滾滾,承載著牧民們的辛勞。

  也許,新疆美在她的風姿迷離。壁畫連綿的高昌古鎮,“神鷹獵隼沖霄漢的“魔鬼城,還有那蘊藏著古文明的樓蘭古國……一處處,一景景,無不展示著新疆的獨特的風姿。

  難忘,她的瓜果飄香;難忘,她的蕩氣迴腸,而那,卻更難忘——

  記住她的芬芳,記住她的明朗,更記住這片遼闊土地為我們帶來的力量,記憶中,守住每一片繁花似錦,守住每一寸沃土芬芳,更守住西北邊陲那天鏡浮空的模樣。

  166萬平方公里的遼闊,166萬平方公里的不羈與明媚,一寸寸土地,一丈丈江山,迴盪著的是幅員遼闊的祖國永不磨滅的歷史和輝煌。這部紀錄片當中,我讀懂來自祖國邊疆的魅力與感動,更讀懂讓祖國的每一寸土地瀲灩於世的光榮。新疆是我們一抹充滿綺麗的顏色,激勵著我們心懷感激地面對祖國大地遼闊的江山。新疆的幀幀流影,讓我們學會繼往開來,學會為祖國的萬古流芳而努力的決心。展翅吧,我們是雛鷹,我們定要一同努力,共繪祖國明麗的風景!

《航拍中國》的觀後感想2

  近幾年,含有“中國元素”的自然紀錄片在國外電視臺裡頻繁出現,宣傳中國。於就是今年年初,中央電視臺終於籌劃了一檔專注於介紹中國美麗自然風光的紀錄片《航拍中國》。從上映開始,這部紀錄片就大獲好評,從文案到配樂都美到極致。成為即《舌尖上的'中國》後有一檔,口碑收視雙好評的紀錄片。

  《航拍中國》採用航拍技術以高空視角俯瞰整個中國。每一集片中都會有幾百個美景鏡頭。畫面之精美,氣勢之宏大。航拍最能體現,雄偉河山的廣大和人文之美。紀錄片的第一季共播出了6集,包括了我國海南、陝西、黑龍江等地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冬夏風情濃厚的黑龍江。

  片中,北國雪境的氣質一覽無遺。在庫爾濱,霧凇不僅美得晶瑩剔透,更擁有長達四個月的漫長“花期”。亞布力滑雪場上的人群在歡樂滑雪中體驗風的速度。松花江上,冰面被切割成一塊塊重達500公斤以上的巨大冰塊,遠看像一顆顆甜蜜的冰糖。就就是這些大冰糖,在能工巧匠的手中,變成冰雪派對的現場,搭建出哈爾濱每年一度的冬日盛典。

  透過《航拍中國》瞭解到了鏡泊湖就是中國最大的高山熔岩堰塞湖,水流和崖壁凝為一體,形成了冰瀑奇觀。懸崖之下,就是60米深的黑龍潭,水底的溫度卻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老人縱身一躍,人與自然合二為一。黑龍江這集除了片中秀美風景之外,更值得一提的還有當地人與景的故事結合。

  短短一集不到50分鐘拍攝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地形、變幻莫測的自然氣候,更加強調的就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人的故事。片子以獨特的上帝視角,呈現出了一部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結合,幀幀就是美景,秒秒為經典!

  雖然這幾年各類真人秀綜藝在熒屏上異常火爆,所有節目無一例外的都會在風景秀美的地方取景。但沒有一個節目,會從純粹的自然風光著手,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中國的美。

  孩童時從父母空中瞭解世界、上學時從課本里瞭解中國、工作時又從手機中瞭解社會。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卻忘記了這一切都不如“行萬里路”。悠悠古國,萬里河山。幾千年的崢嶸歲月已無法復刻,祖國的山河便成了那段歷史留給後輩最終的遺物。

《航拍中國》的觀後感想3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整體風貌,立體化展示中國自然地理風貌、人文歷史景觀以及城市改革變化的紀錄片。紀錄片以“一集一個地方”的進度,逐步呈現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整體風貌,全集計劃在5年內播完。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燒錢”的拍攝過程。節目組要求,為了儘可能完美地達到拍攝效果,畫面全部使用載人機和無人機拍攝,且將高空與低空之間相互補充。不管是飛行器還是攝影器材,團隊都要使用最高規格的裝置。

  看過紀錄片的人都被航拍角度下的中國大地深深震撼。而“新疆篇”,其獨特的異域風貌,廣袤而野性十足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層次的人文元素,更是令人驚歎折服。

  新疆是第一季中,最先確定下來的拍攝地。餘樂說,20__年3月,《航拍中國》紀錄片立項時,就設定要做六集,當時,確定透過東西南北中大的方位選擇,來體現祖國不同地域的地理和人文風貌,而新疆作為中國西部最具代表性的省份,首先作為第一季裡重要的內容,正式立項了。

  “因為是第一季,我們也希望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裡面,新疆的地理特點很明顯,面積很大,從空中看地貌看山川看河流,都特別合適,拍攝新疆是一個總體的考量。”他說。

  新疆地域廣闊,地貌複雜,製作團隊對此早有準備。節目組也因此為新疆制定了較其他拍攝省份更高的預算。

  240天的拍攝過程中,前後共計派出5個無人機組,50多人參與拍攝,僅在新疆本地,就租用了9輛車,加上節目組自帶車輛,共計十餘輛車,在新疆浩浩蕩蕩的大地上,往返前行。

  正是這樣龐大的攝製團隊和預算,支撐了“新疆篇”幾近完美的全方位呈現。連綿不斷的庫木塔格沙漠沙丘,壯觀的福海捕魚,開闊的哈薩克牧民轉場,在航拍視角下,熟悉又新鮮的圖景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完美契合。

《航拍中國》的觀後感想4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餘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質量。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餘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真正想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魅力拍出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