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範文(精選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1

  在大年初一這天,我去電影院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其實於我個人而言,我並不是很喜歡戰爭題材的電影,但是,看完這部電影,我卻被它深深的感動了。

  影片的背景是在抗美援朝的時候,美軍敵我不過,準備撤退,而撤退的必經之路,就是水門橋。為了不讓他們逃跑,中國的志願軍軍隊要炸燬水門橋,在這場戰爭中,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一百多人最後只剩下一個人活著回到了祖國,無數的戰士用身軀完成了他們的任務,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其中有幾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就是中國軍隊的物資、環境與美軍的對比了。在嚴寒中,美軍能喝咖啡、還能聽音樂,而中國的志願軍卻到了要吃雪的地步,且因為當時中國的落後,大部分武器都是透過搶奪美軍的得來,且在前進時一會兒就會有美軍飛機轟炸,可見二者的差距與戰爭的殘忍。

  其次在劇中有明顯體現的,便是伍萬里和伍千里的兄弟情誼了。兩人在同一個連隊中,但是伍千里並沒有因為伍萬里是自己的弟弟而手軟,更是嚴格要求。最後為了炸燬水門橋伍千里英勇犧牲了,伍萬里與哥哥的屍體一起靠在一塊石頭後面,第二天美軍發現了兩人依偎著的身軀,便用火燒了伍千里的屍體,火融化了冰雪,兩人一起滑下了雪坡,火的溫暖又讓伍萬里甦醒過來,後來志願軍軍隊發現了他,他便僥倖活了下來。這一段當時真的令我大受震撼,也被兩人的兄弟情誼深深的打動,也同時被保家衛國而犧牲的一個個戰士們打動。

  這部電影記錄了歷史,時刻提醒著我們勿忘國恥,砥礪前行。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2

  大年初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終於在期待中上映了,受到上一部影片的感染,我在上映的第一天就早早的買票觀看了。影片延續了上一部的故事,講述了七連戰士奉命擔任炸橋任務以阻止在長津湖戰役潰敗下來的美軍陸戰一師後撤的故事。

  總體上來講,演員的演技和特效畫面都是一如既往的好,吳京、易烊千璽等演員的出色演出確實是沒得說。其次,一部好的電影作品還需要編劇能夠站在觀眾的角度,深諳人性情感的起伏規律,能夠熟練而巧妙的帶領觀眾去進入情節,一同的喜怒哀樂。比如上一部《長津湖》在前面的敘事、鋪墊、小插曲等都安排的恰到好處。

  那麼相較於上部作品,這部電影的問題可能就在這裡,故事推進的節奏忽視了觀眾情感的起伏規律,煽情的地方過多且略顯突兀,畫面的起承轉合有些凌亂,劇情的前因後果交代不清,可能會影響觀眾對故事整體的把握。

  還有,我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普遍缺乏對敵人的客觀描寫和個性刻畫,比如我們從不敢於具體而客觀地去演繹日本軍人。那麼這部電影裡已經開始嘗試更客觀的講述我們的對手美軍了,這已經是個不小的突破了,不過我們仍然把他們描寫的太傻太天真了,真心希望我們的電影人能夠在這方面更進一步,也請相信我們觀眾的接受度和包容度。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3

  水門橋不是一座橋,是古土裡以南6公里左右的一座電站水壩,是戰鬥中美軍機械化部隊撤退的必經之路。水門橋之戰是長津湖戰役中抵擋美軍撤退的連級戰鬥,如果能阻止美軍從水門橋上撤退,美軍陸軍一師將會被全殲在此。

  長津湖戰役打響的第三天,我志願軍就意識到了美軍陸軍一師有逃跑的跡象。1950年12月1日,我志願軍58師172團2營爆破組趕赴水門橋作戰,將水門橋橋面炸燬,但當時美軍的武裝實力與工業實力早已能甩我國一大截,在我軍傷亡眾多將橋面炸燬後,陸軍一師僅用不到40小時就已經將整個橋面完全修復。12月4日,爆破組再次將橋面以及梁箱一同炸燬,這次,有鋼材的美軍第73工兵營很快就又架起了橋樑。12月6日夜,志願軍80師240團3營七連連長姜慶雲帶領一個排的戰士再次赴戰水門橋,激戰過後,志願軍戰士以傷亡十人的代價,將水門橋的橋面以及橋墩炸燬,這是志願軍對水門橋實施的第三次轟炸,這次,水門橋上炸開的豁口寬達8.8米。

  第三次炸燬水門橋後,美軍在日本定製了8套M2橋樑元件。12月8日,美軍C-119運輸機將這8套元件投放至黃草嶺,計劃開始動用重兵部隊修復橋樑。這八套元件中,其中一套元件落在了志願軍陣地上,一套在投放過程中被摔壞。美軍用6套元件重新駕起了水門橋。

  電影中美軍渡過水門橋看到的冰雕,就是我志願軍180團2連、240團5連。這兩個連的戰士,在戰鬥中因氣溫驟降永遠留在了自己的戰鬥陣地上。

  今天,我們把這場英勇之戰製成影片,在萬家團圓時全國放映,正是對犧牲戰士的.深刻緬懷,也在不斷提醒著世人,今日的萬家燈火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因此,這部包含著血與淚的影片,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去看看。

  長津湖戰役中,我志願軍共三次炸燬水門橋。在沒有任何重火力的掩護下,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惡劣風雪中,數千名志願軍踩著厚厚的積雪,挪動著已然凍僵的身軀。反穿棉襖、身負炸藥,用血肉之軀把大橋連同基座全部炸燬。在我們用小米加步槍,用戰士的血肉之軀抗戰的時候,美軍則用飛機、坦克、大炮輪番轟炸,成百上千噸的炮彈在我軍狙擊陣地上炸響,1950年12月1日4日,我軍兩次炸燬水門橋,付出了巨大犧牲。這短暫的勝利,一幕幕、一幀幀都讓人揪心不已……

  1950年12月6日,我軍再次下達了炸橋任務。在零下35度的極寒天氣下,七連的戰士拼盡全力,用血肉之軀綁上炸藥,硬生生的頂了上去,炸燬了水門橋。之後,美軍生產了每個元件重達1.1噸的鋼橋元件,動用大型運輸機空投到美軍陣地,僅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載重機械部隊透過的橋樑。最終,這場戰役以我軍犧牲巨大、美軍艱難撤退告終。我們落後、貧窮,這場戰役中,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試圖彌補著我們與美軍相差了一個世紀的武器裝備力量。也正是這赤裸裸的差距,不斷告誡著每一個國人,落後就要捱打。

  美軍透過橋樑之後,看到的是早已經被活活凍成冰雕的中國志願軍。他們也不禁感慨:“只有中國的戰士,才有這樣頑強不屈的精神。”,而這個連隊,最終只剩下了三個人,這個連隊就是《長津湖》中的七連,他的名字叫“鋼七連”。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4

  看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給我的感受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一群熱血男兒硬是憑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戰鬥任務。電影讓觀眾很好地體會到什麼是保家衛國,什麼是鋼鐵長城,什麼是以命相搏……

  一、三場戰鬥

  面對計劃從下碣隅裡機場撤逃的美軍,志願軍藉助搶來的美軍炮火向敵軍陣地展開了衝鋒。敢打敢拼的志願軍不顧一切地衝向美軍,喊聲震天,號聲響亮,無懼生死。這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對美軍形成了心裡上的絕對碾壓,以摧枯拉朽之式打的美軍哭爹喊娘,抱頭鼠竄。

  敵軍逃向興南港的必經之路——水門橋,成了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接到命令的穿插七連在連長伍千里的帶領下必須要炸掉這座橋。從橋南,橋北,水泵機房,敵指揮部四方面協同進攻,憑藉指揮員的經驗和智慧,戰友間的默契和配合,大家戰鬥時的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最終成功的炸燬了大橋。

  橋又被敵人增援部隊修好了,所剩無幾的志願戰士這次選擇了向死而生。抱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以命相搏也要炸燬這座橋。用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以血肉之軀化為炮火炸藥。

  二、戰友的情義

  英雄的連隊有著英雄的氣質。餘從戎憑一己之力引開敵人轟炸機群,保護了戰友們的生命;連長伍千里被困橋下,命令大家撤退不要管他自己,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前仆後繼,爭搶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坦克的兄弟們等等,每個志願軍戰士心中想到的只有祖國,只有親人,只有戰友,而從來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和生死。

  三、敵我對比

  一群衣衫襤褸,傷痕累累,食不果腹,口乾舌燥的志願軍戰士。即使外表形象有些差強人意,但也掩蓋不了那炙熱的眼神,不屈的信念和高尚的靈魂。那是一群有著萬丈光芒的軍人,精神的強大可摧毀一切尖端的武器。

  敵軍衣著光鮮,武裝到了牙齒,喝著熱咖啡,吃著熟牛排,天上有著絕對優勢的飛機戰鬥群,地上有著火力威猛的坦克大炮,然而內心卻是充滿了恐懼。曾經的驕傲自大,不可一世在現實面前被無情的打臉。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最後,請允許我套用作家魏巍的名言結尾:親愛的朋友,當你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電影時,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許很驚訝的說:“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會告訴你,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

  向我們最可愛的人致敬!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5

  過年期間,我和家人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劇情十分感人,讓我熱淚盈眶。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七穿插連,接到一項任務---炸掉美軍陸戰一師的撤退必經之路---水門橋。第一次炸完被美軍及時修復;第二次用夜間投襲,只炸了一小段;第三次也沒能成功。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給敵人在精神上以催殘,功不可沒,使得抗美援朝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這部電影中令我最為感動的是影片中,當戰鬥結束後的伍萬里的一句臺詞:報告,第七穿插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報告完畢。”看到這一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感動萬分,淚流滿面,體會了戰爭的殘酷,戰士們的英勇無畏,氣壯山河的豪情壯志。可能現實比電影中的情節更殘酷,更震撼人心。電影中戰爭的場面十分逼真,讓你如身臨其境,那一聲聲的槍響,一顆顆的手榴彈爆炸,機槍,飛機的轟鳴聲也讓人們倍感緊張。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願軍奔赴戰爭,為我們創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們就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都是先輩們一次又一次地戰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保衛國家領土和人民的安全。我們要銘記歷史,牢記使命,他們值得我們敬佩,向英雄們致敬,謝謝你們!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6

  大年初一的早晨,爸爸媽媽帶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影片,片名是《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延續《長津湖》的故事線。影片講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水門橋戰役,對戰雙方是第九兵團和美軍陸戰一師。面對志願軍的強烈攻勢,美軍被打得節節敗退,落荒而逃,水門橋就是美軍撤退路線的關鍵點。第七穿插連三炸水門橋,最後英勇犧牲,只剩伍萬里一人生還。

  隨著抗戰情節的深入,我多次熱淚盈眶,第七穿插連為了炸燬水門橋,每個戰士都在拼命,都在為了完成任務而做好視死如歸的準備。伍千里說:“只要橋在,任務還在,美軍修一次,我們炸一次。”當時的長津湖,氣溫已近零下四十度,美軍外圍有先進的軍艦、鋪天蓋地的飛機、強大的陸戰師以及充沛的物資,反觀我們的戰士,武器上只有步槍、迫擊炮,他們日夜隱蔽在雪山坳裡凍得瑟瑟發抖,唯一的食物就是揣在懷裡凍得硬邦邦土豆了。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們沒有退卻,毅然守護著我們祖國的疆土,這是一個多麼偉大而無私的壯舉哪。

  此時,我已流淚滿面。我不禁想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鑄成的,我們要感恩生活,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從小立志,作為一名學生,要把自己的使命與祖國的命運緊緊相連,努力學習,艱苦奮鬥,爭取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春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最新觀後感7

  冰天雪地苦鏖戰,烈士鐵軀鑄長城。近期,觀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使我熱血沸騰,受益良多,從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感動於抗美援朝志願軍鋼鐵的意志。

  在長津湖戰役中,水門橋是唯一通往長津湖地區以外的車道橋樑,是美軍的退路,只要炸斷這座橋,位於長津湖地區的敵軍都有可能被合圍、被圍殲,因此水門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時敵我軍事力量懸殊,作戰環境惡劣,為我軍炸燬水門橋增加了巨大阻力。面對敵人兇猛的火力,面對嚴酷的條件,志願軍毫不退縮,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猛烈進攻。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讓我印象深刻併為之動容:敵我兩軍交戰過程中,一輛敵軍坦克氣勢洶洶地向我軍逼近,危急時刻,為完成任務、保護戰友,其他志願軍們不顧性命之危,一個接一個地抱著炸藥包衝向坦克,以生命與鮮血來進行著抗爭。看到他們用血肉之軀衝向坦克,那種視死如歸的氣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點燃了我的血液,澎湃了我的情緒,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志願軍戰士那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雋永精神。

  朱熹有言:“萬事須是有精神方做得。”《長津湖水門橋》中七連的精神滾燙心間,更化為力量鞭策我們前行。曾經,有無數的英雄為我們今日的美好生活犧牲自己,血灑疆場;今天,我們更應繼承他們的精神,接過屬於我們的接力棒,守護抗美援朝志願軍以及所有為國犧牲的將士們鑄就的榮譽,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讓英雄的精神永不磨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