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5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5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800字1

  很多電影都是到了第二部口碑開始下滑,雖然長津湖之水門橋也是第二部,但是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甚至覺得這個第二部超過了第一部。

  第二部可能不如第一部的歷史場面更宏大,但是它將極限的表達出志願軍戰士的頑強戰鬥意志,可以說在這一點上有可能還會超越第一部。雖然電影的總時長比第一部略短些,但是節奏不拖沓,整部電影看下來讓人感覺很爽,結束的時候總覺意猶未盡。

  “水門橋”顧名思義就是圍繞一座橋展開的戰鬥,戰爭很激烈也很讓人痛心,炸橋是一個很艱鉅的任務,避免不了會帶來人員傷亡,電影接近結尾的時候是最讓人感動的地方,和第一部的冰雕有異曲同工之妙。水門橋為何如此關鍵?片中,水門橋是一座背靠懸崖的半懸空通道,這裡身兼發電廠、水壩等功能,還是美軍撤往興南港的通道。導演徐克曾在採訪裡解釋:“如果志願軍把這座橋炸掉,機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坦克、車輛就會難以透過,志願軍就有時間趕上來。”

  《水門橋》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在結束了新興裡和下碣隅裡的戰鬥之後,七連戰士們又接到了更艱鉅的任務。他們面對裝備精良又佔據地理優勢的美軍,做出了巨大犧牲。電影以極其逼真的場景,以令人髮指的戰爭殘酷場面,帶著我們穿越了歷史的天空,來到這段令人髮指和感動及深思的戰場。影片中講述的是一段令我們窒息垂淚的歷史,令我們深刻體會到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從拍攝角度上看,無論是鏡頭語言還是調色,構圖都很恰到好處,看下來不會有電影畫面帶來的頭暈的感覺。演員的演技是真得好,在鏡頭特寫的時候放大了面部表情,動作都太到位了,這部電影火,是很有沒有道理的!

  在影片的最後,伍萬里抱著伍千里的骨灰回到故鄉,虛擬的千里對萬里說道:“你不是說你一塊石頭能打三十下水漂嗎?”萬里解釋道:“那是撿到塊特別的石頭”,千里問道:“什麼是特別的石頭”,萬里哽咽住了。也許那塊特別的石頭是伍千里能帶著第七穿插連的弟兄們平安回來。但戰爭是殘酷的,哪有那麼多特別的石頭,我們能撿到的只有普通的石頭,革命的勝利不是靠運氣,而是實打實用他們血肉之軀拼搏出來的。

  電影中除了伍萬里的成長線之外,其他志願軍戰士的群像也被塑造得更加豐滿:連長伍千里能力強、能穩住大局;狙擊手平河沉默寡言,但非常靠譜;火力排排長餘從戎整天樂呵呵,時刻照顧伍萬里的安危;指導員梅生看上去書卷氣十足,但他實際上不僅戰術過硬,而且非常果敢。他們沒有主角光環,但他們各個都是主角。

  走出電影院,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路的繁榮景象,不由地感嘆道:“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們用鮮血換來的。萬家燈火,是他們在為我們負重前行啊!”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應該更加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學習更多的本領去建設國家,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只有這樣,才對得起那些為國家,對得起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們。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800字2

  今晚,我們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在長津湖地區進行了直接的較量,迫使美軍撤離,而水門橋就是美軍撤離的必經之路,志願軍為了阻斷通行,在物資短缺裝備告急的情況下,與美軍周旋,“三炸三修”的故事。

  “沒有凍不死的英雄,也沒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軍人的榮耀!”連長伍千里那鏗鏘有力的話語,不停地在我的耳畔迴響,腦海裡也不斷地浮現著一個個英雄的壯舉。

  當看到平河被坦克拖拽、碾壓下,生命的最後一刻,還不忘側臉看向連長,告訴他“開槍”,我的淚水模糊了雙眼;當看到餘從戎全身被火燃燒著,卻依然選擇狂奔引走敵機,直到整個身子化成灰燼才終止,我的內心無比地震撼;連長伍千里隻身落入敵群,面對幾百個手握機槍的敵人,他沒有跪地求饒,而是從容地笑著,準備完成任務,不幸的是炮彈沒有爆炸卻被敵人接連擊中數槍,在即將墜落橋下時,他用手裡的機槍燃爆了炸彈……

  這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看到了戰士們用血肉之軀,同暴風雪鬥,同坦克鬥,同燃燒彈鬥,同裝備最好的人數比我們多好多倍的美軍鬥……他們沒有絲毫的猶豫、膽怯,而是忘我地無條件地完成任務!

  坐在暖室裡,外面也是正下著雪,讓我情不自禁地把七連戰士作戰的場面和自己比。比環境,我們不用到寸步難行的暴風雪中工作學習,然而吹著暖風的我們卻難有他們那鋼鐵般堅定的意志;比面對困難的勇氣,他們拖著受傷的身體,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任務的決心和行動也沒有絲毫的動搖,而我們身體健康無礙,卻有很多理由將當前事擱置或拖延下去;比犧牲精神,梅生說:“我們的任務就是炸橋,他們修一次我們炸一次,哪怕只有一個人要完成任務。”從當兵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把生命交給了國家和人民。而生活在幸福的社會主義國家裡的我們,有時候為了個人利益卻很難取捨……七連戰士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他們的英雄壯舉,讓我在今後的生活中有了榜樣和力量!

  水門橋之戰,給每一位觀眾上了一節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觀影現場,不斷傳來發自內心的驚歎聲、惋惜聲和陣陣的啜泣聲,從這些聲音裡我聽出了他們和我一樣地震撼和感動,同時也有對幸福生活的滿足和珍惜。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800字3

  水門橋不是一座橋,是古土裡以南6公里左右的一座電站水壩,是戰鬥中美軍機械化部隊撤退的必經之路。水門橋之戰是長津湖戰役中抵擋美軍撤退的連級戰鬥,如果能阻止美軍從水門橋上撤退,美軍陸軍一師將會被全殲在此。

  長津湖戰役打響的第三天,我志願軍就意識到了美軍陸軍一師有逃跑的跡象。1950年12月1日,我志願軍58師172團2營爆破組趕赴水門橋作戰,將水門橋橋面炸燬,但當時美軍的武裝實力與工業實力早已能甩我國一大截,在我軍傷亡眾多將橋面炸燬後,陸軍一師僅用不到40小時就已經將整個橋面完全修復。12月4日,爆破組再次將橋面以及梁箱一同炸燬,這次,有鋼材的美軍第73工兵營很快就又架起了橋樑。12月6日夜,志願軍80師240團3營七連連長姜慶雲帶領一個排的戰士再次赴戰水門橋,激戰過後,志願軍戰士以傷亡十人的.代價,將水門橋的橋面以及橋墩炸燬,這是志願軍對水門橋實施的第三次轟炸,這次,水門橋上炸開的豁口寬達8.8米。

  第三次炸燬水門橋後,美軍在日本定製了8套M2橋樑元件。12月8日,美軍C-119運輸機將這8套元件投放至黃草嶺,計劃開始動用重兵部隊修復橋樑。這八套元件中,其中一套元件落在了志願軍陣地上,一套在投放過程中被摔壞。美軍用6套元件重新駕起了水門橋。

  電影中美軍渡過水門橋看到的冰雕,就是我志願軍180團2連、240團5連。這兩個連的戰士,在戰鬥中因氣溫驟降永遠留在了自己的戰鬥陣地上。

  今天,我們把這場英勇之戰製成影片,在萬家團圓時全國放映,正是對犧牲戰士的深刻緬懷,也在不斷提醒著世人,今日的萬家燈火是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因此,這部包含著血與淚的影片,值得每一位中華兒女去看看。

  長津湖戰役中,我志願軍共三次炸燬水門橋。在沒有任何重火力的掩護下,低於零下20攝氏度的惡劣風雪中,數千名志願軍踩著厚厚的積雪,挪動著已然凍僵的身軀。反穿棉襖、身負炸藥,用血肉之軀把大橋連同基座全部炸燬。在我們用小米加步槍,用戰士的血肉之軀抗戰的時候,美軍則用飛機、坦克、大炮輪番轟炸,成百上千噸的炮彈在我軍狙擊陣地上炸響,1950年12月1日4日,我軍兩次炸燬水門橋,付出了巨大犧牲。這短暫的勝利,一幕幕、一幀幀都讓人揪心不已……

  1950年12月6日,我軍再次下達了炸橋任務。在零下35度的極寒天氣下,七連的戰士拼盡全力,用血肉之軀綁上炸藥,硬生生的頂了上去,炸燬了水門橋。之後,美軍生產了每個元件重達1.1噸的鋼橋元件,動用大型運輸機空投到美軍陣地,僅用不到兩天的時間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載重機械部隊透過的橋樑。最終,這場戰役以我軍犧牲巨大、美軍艱難撤退告終。我們落後、貧窮,這場戰役中,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試圖彌補著我們與美軍相差了一個世紀的武器裝備力量。也正是這赤裸裸的差距,不斷告誡著每一個國人,落後就要捱打。

  美軍透過橋樑之後,看到的是早已經被活活凍成冰雕的中國志願軍。他們也不禁感慨:“只有中國的戰士,才有這樣頑強不屈的精神。”,而這個連隊,最終只剩下了三個人,這個連隊就是《長津湖》中的七連,他的名字叫“鋼七連”。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800字4

  看完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給我的感受可以概括為八個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

  一群熱血男兒硬是憑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戰鬥任務。電影讓觀眾很好地體會到什麼是保家衛國,什麼是鋼鐵長城,什麼是以命相搏……

  一、三場戰鬥

  面對計劃從下碣隅裡機場撤逃的美軍,志願軍藉助搶來的美軍炮火向敵軍陣地展開了衝鋒。敢打敢拼的志願軍不顧一切地衝向美軍,喊聲震天,號聲響亮,無懼生死。這雄赳赳,氣昂昂的氣勢對美軍形成了心裡上的絕對碾壓,以摧枯拉朽之式打的美軍哭爹喊娘,抱頭鼠竄。

  敵軍逃向興南港的必經之路——水門橋,成了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接到命令的穿插七連在連長伍千里的帶領下必須要炸掉這座橋。從橋南,橋北,水泵機房,敵指揮部四方面協同進攻,憑藉指揮員的經驗和智慧,戰友間的默契和配合,大家戰鬥時的勇猛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最終成功的炸燬了大橋。

  橋又被敵人增援部隊修好了,所剩無幾的志願戰士這次選擇了向死而生。抱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以命相搏也要炸燬這座橋。用血肉之軀鑄就鋼鐵長城,以血肉之軀化為炮火炸藥。

  二、戰友的情義

  英雄的連隊有著英雄的氣質。餘從戎憑一己之力引開敵人轟炸機群,保護了戰友們的生命;連長伍千里被困橋下,命令大家撤退不要管他自己,隨時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前仆後繼,爭搶抱著炸藥包衝向敵軍坦克的兄弟們等等,每個志願軍戰士心中想到的只有祖國,只有親人,只有戰友,而從來沒有考慮個人的安危和生死。

  三、敵我對比

  一群衣衫襤褸,傷痕累累,食不果腹,口乾舌燥的志願軍戰士。即使外表形象有些差強人意,但也掩蓋不了那炙熱的眼神,不屈的信念和高尚的靈魂。那是一群有著萬丈光芒的軍人,精神的強大可摧毀一切尖端的武器。

  敵軍衣著光鮮,武裝到了牙齒,喝著熱咖啡,吃著熟牛排,天上有著絕對優勢的飛機戰鬥群,地上有著火力威猛的坦克大炮,然而內心卻是充滿了恐懼。曾經的驕傲自大,不可一世在現實面前被無情的打臉。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最後,請允許我套用作家魏巍的名言結尾:親愛的朋友,當你坐在電影院裡觀看電影時,你是否意識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許很驚訝的說:“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會告訴你,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我們的戰士在朝鮮奮不顧身的原因。

  向我們最可愛的人致敬!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觀後感800字5

  偉大的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後,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一場立國、立軍、立威之戰。千千萬萬箇中華好兒女,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用一個個的英雄事蹟,鑄就和譜寫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曲曲的新篇章。

  今天與朋友一起,去看了電影,抗美援朝無數個的戰鬥中的一場,即長津湖之水門橋戰役。實力懸殊的戰場和戰鬥慘烈和激烈的程度,再一次地震撼了我。

  我偷偷地哭了,哭了好幾次。好幾次的我,差點忍不住的就要放聲大哭。好想放聲地為革命的英雄們大聲地哭出來。

  《水門橋》以極其逼真的場景,以令人髮指的戰爭殘酷場面,帶著我們穿越了歷史的天空,來到這段令人髮指和感動及深思的戰場。這是一段令我們窒息垂淚的歷史,是一段令我們深刻體會到和平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望吾輩當自強。

  影片中,飛機轟炸時的血肉模糊、子彈把身體打得像篩子和馬蜂窩一樣硬,紅紅的鮮血汩汩流……龐然的坦克從英雄身上碾過時的慢動作與碾壓時的破碎聲,以及坦克履帶在戰慄中顫動,處處無不都是英烈的血肉之軀……

  真實的戰爭環境,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能想象的那麼慘烈和殘酷。雖然我們沒有經歷和看見過這樣的場面,雖然我們的想象力也很有限,但是我們依然能夠透過戰爭的畫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痛徹心扉的疼痛。

  今天是和平的年代,雖然戰爭看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遠,可是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和平是怎麼來的?是無數的英雄和先烈們,用他們的生命打造出來的和平和幸福。今天的我們要牢記,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更不能忘記和平時代裡的“最可愛的人”。

  看著革命的前輩,實在是心痛不已。他們拼命的在冰天雪地裡跑散躲避著敵機的掃射和轟炸,在那沒膝深的積雪裡艱難地拖拽著行進,以及前方未知的危險。我們的老一輩用大無畏的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打擊和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帝國主義侵略者。

  革命老前輩,用他們的堅強和勇敢,用集體主義的精神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克服了常人意識不到的苦難,堅持了今天的人們不可理解的人性,這就是人性中的最真實和最善良的一面,沒有是非,沒有個人的自我,沒有鉤心鬥角,只有保家衛國。

  在今天和平年代裡的歲月靜好,我們也要去積極努力地去奉獻,也要敢於勇敢犧牲個人的舒適,去忍辱負重前行。

  戰爭年代的英雄們,他們是有理想信仰和有精神信仰的一代人,他們的大無畏的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犧牲個人救活戰友,敢於同敵人同歸於盡,才能取得勝利。

  感慨萬千,真擔心許多的慨嘆,搞不好就弄巧成拙地成了批判世俗而被批判。好了我就不多說了。謹以感恩之心,報答我們偉大的祖國,雖然我們面臨困難,但是我們萬眾一心,發揚革命的大無畏精神,共克時艱,一定會戰勝困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