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6篇)
北京2022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京2022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00字 篇1
不唯金牌論英雄,並非不看重金牌,而是要以更平和的心態去看待比賽。在極有希望的專案與金牌擦肩而過,當然會十分遺憾,當然要覆盤分析,當然要積極改進,但不能讓“奪金”成為運動員肩上不可承受之重,而“失金”的運動員也沒有必要去說“對不起”。作為觀眾,我們在奧運會上欣賞力量、速度、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去收穫體育精神對我們的激勵。
就像中國女排之所以成為“全民偶像”,難道因為她們是“常勝將軍”嗎?女排不是沒有過低谷,也經常遭遇挫折,但讓我們感動和銘記的,是女排姑娘永不言敗、愈挫愈勇的精神。我們看比賽,固然要關注成績,但更應當聚焦成績背後的奮鬥拼搏。從廖秋雲、徐嘉餘,到許昕、劉詩雯,他們表現出的那種絕不言棄的韌勁,帶給我們的鼓舞早已遠遠超越金牌的分量。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00字 篇2
事實上,金牌數量不是最重要的,比它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們的運動健兒們在比賽中體現的精神——敢拼敢搏、不拋棄不放棄的運動精神和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這種精神是無法用金牌衡量、用物質換取的。
這種精神體現在女籃隊員即使落後也每球必爭、每球必搶的行動上;這種精神也體現在混雙即使出現失誤也絕不放棄、努力彌補的態度上。這種精神,給了運動員面對失敗再來一次的勇氣;這種精神,給了他們頂住質疑站上賽場的決心;這種精神,給了他們忍受病痛堅持訓練的毅力……
正是因為擁有這樣的精神,他們才能熬過艱難的.訓練,最終站在賽場上書寫他們的傳奇。金牌只是階段性的結果,它不是目的,體育競技的目的應該是傳承並弘揚奧運精神,而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這樣做的。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00字 篇3
從歷史的角度看金牌。113年前,我國還未取得舉辦奧運的資格,但我們企盼金牌;89年前,劉長春隻身代表中國參加奧運空手而歸,我們渴望金牌;37年前,許海峰一槍實現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輝光乍現;13年前,我們舉辦奧運,金牌數達到世界第一,舉國歡騰,卻逐漸陷入對金牌的“魔怔”;16年裡約,中國金牌數大幅下滑,輿論譁然;如今,中國隊金牌失落,拒絕反感者有之,亦不乏鼓勵安慰之聲。
金牌的確重要。它是中國運動員優秀的表徵,是全國人民的熱切期望、是民族自豪和自信的來源,亦是一定程度上國家強大的體現。
但金牌也不重要。如今我國國力增強,政治實力、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我們不必再為奧運會上得幾塊金牌而揪心。我們應更享受奧運的過程,更接近奧運精神的本真。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00字 篇4
運動賽場上,00後在接力。00年的楊倩和李盈瑩、03年的嚴海濱、04年的管晨辰,這些年輕的運動員以青春之我耕耘在比賽場上,盡顯後浪風采。他們無限美好,又異常冷靜。楊倩的胡蘿蔔頭繩以及指甲上的粉色珍珠美甲都體現著00後的青春洋溢;姜冉馨手插兜、面無表情的比賽,反映了00後自帶的氣場。場上的她們自信地讓國歌唱響東京,場下的她們也熱衷於綜藝、追星與自拍。在面對重任時,00後義不容辭地冷靜上前,在迴歸自我後,00後盡情揮灑青春的活力,這是00後的風采,也是後浪的本真模樣。
00後健兒打破了以往世人對運動員的刻板形象,以自信大方、真實得體的姿態走向世界。大眾眼裡“身負為國爭光的使命”的奧運健兒形象,讓人略有壓力;西方視角里“不懂審美”“單調無趣”的中國運動員形象,過於片面。00後健兒們用自己自信的言語、得體的舉動,讓國人以及西方人士看到中國的青春力量。新一代的青年既有老一輩的努力、拼搏,又有獨有的靈氣和活潑。他們的形象更加立體、多元,全面展示新時代的中國姿態。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00字 篇5
是啊,在奧運盛會的領獎臺上,閃光的不只是“金子”,每個名次的取得,因為同樣浸潤著備戰的汗水和淚水,同樣凝結著勇於挑戰、拼搏進取的可貴精神,同樣實踐著奧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價值理念,所以同樣熠熠生輝,光耀人心。
金牌作為比賽中的一項至高榮譽,人人歆羨、備受關注。但是奧林匹克的意義卻並非僅僅體現在金牌上,而更在於讓人們從比賽中感受競技運動的力量之美、速度之美,感受選手們在奮力拼搏、為國爭光中展示出的精神魅力、人格光芒,享受體育運動本身帶給人們的快樂和精神的薰陶。
北京冬奧會閉幕式觀後感300字 篇6
如果說“沉穩”是楊倩的制勝法寶,那麼領獎時的“比心”動作,則顯示出00後特有的“萌”。楊倩的精彩亮相讓我們恍然發現,中國的00後已經長大,青春可愛的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登上時代的舞臺。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時期也。”社會曾經疑惑:在物質豐裕時代成長的一代年輕人能否成為國家未來的脊樑,成為值得信賴的、新的中堅力量?一直以來,青年們從未反駁這些被質疑的話語,但當危機來臨之際,當被時代選擇之時,他們扛起了責任的大旗,給國家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