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精選14篇)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精選14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1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斕。當人們還在收穫著奧運盛典的豐厚饋贈時,彰顯人性光輝與生命尊嚴的08年北京殘奧會又如約而至。

  相聚在北京殘奧會的體育健兒,以出色的競技水平和昂揚的精神風貌,演繹著殘疾人與健全人“同屬一個世界,共求美好夢想”的深刻主題,傳揚著“超越·融合·共享”的鮮明理念。中國相繼奉獻給世界的兩個奧運同樣精彩,也帶來別樣的啟迪和感奮。

  顧拜旦歌贊,奧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養高尚情操和純潔心靈的學校。在殘奧會賽場上,將被世人永遠銘記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讓所有參與者、觀看者更強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盪滌心靈的震撼和力量。肢殘運動員艱難地搏擊水浪衝向終點時的歡呼,腦癱運動員躺在推床上雙臂奮力擎起槓鈴時的吶喊,昭告著他們不畏身體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艱辛挑戰極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選擇命運,但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態度”,“悲劇不在於沒有實現目標,而在於沒有目標”,殘疾人運動員的這些人生箴言,宣示著他們沖決歧視偏見、渴望平等參與社會的心理超越。他們的人生因自強不息、追求卓越而煥發異彩,比金牌更閃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動人心魄、更催人奮進。

  殘疾是人類發展程序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當今全球殘疾人總數約6.5億。以空前規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殘奧會,確切地說,是更完整意義上的人類體育慶典。“融合”,不僅標誌著奧林匹克精神與中華燦爛文明的又一次雄偉交匯,而且凸顯著殘疾人與健全人和諧共融、攜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蘊涵。賽場內外,志願者手腕上的“微笑圈”無聲地傳遞著理解和友善,鏗鏘的中國語彙“加油”成為通用的“國際語言”。加拿大記者評述:“中國正擁抱整個世界,每個人再次在奧林匹克大家庭中贏得真誠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傳播,將喚起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更深體認和倍加珍視,匯聚起推動世界和平進步、和睦相處、和諧發展的強大力量。

  殘奧會為殘疾人實現夢想、放飛希望提供了廣闊天地。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追求瑰麗夢想,追求生命價值。北京殘奧會倡導的“共享”理念,響亮地傳達了殘疾人共享社會文明成果、共創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心聲。殘疾人在體育競賽中的優異表現以及在其他領域的驕人業績,無可辯駁地證明,他們同樣是書寫歷史、創造歷史的主人。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理解、尊重、幫助殘疾人這個最需要社會關愛的群體,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國際社會的崇高職責。國外網站載文說:“北京殘奧會顯示出中國以集體主義尋求和諧與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聯合國人權獎”、“聯合國殘疾人十年特別獎”、“聯合國和平使者獎”,記錄著中國推進殘疾人事業、踐行“共享”理念的強勁足音。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豐收的最大喜悅永遠屬於播種者。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2

  北京殘奧會是殘疾人運動員享受體育的節日。從這幾天的比賽情況來看,殘疾人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提高了,參與範圍拓寬了,殘疾人體育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和認可。

  賽場上,選手們爭金奪銀,精彩異常;賽場外,運動員們的故事讓無數殘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殘奧會不僅僅是殘疾人運動員為國爭光的舞臺,更是擴大殘疾人體育影響的絕好時機。

  9月13日女子200米T36級別比賽中,德國姑娘尼科萊齊克奪得了一枚銀牌。年僅19歲的她跑出了個人本賽季的最好成績。她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體育有助於我身體的康復,提升了我對未來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鐵餅F35/36級別比賽結束後,銅牌獲得者雷金納德·貝內德講述了他對體育的感情:“很小的時候,當醫生告訴我,我的腿將慢慢萎縮並無法站立時,我很絕望。是體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類似的感受還能聽到許多許多。

  在生活中,時常可以聽到有人在受傷後透過鍛鍊幫助恢復的事例,其實對於殘疾人來說也是如此。尼科萊齊克和貝內德都是先天性殘疾,他們說:“家人和朋友總是鼓勵我們接觸體育,他們把我們‘趕’出家門。透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動作協調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專家研究表明,體育有利於殘疾人增強適應力,防止或降低抑鬱,增加自信心,減少隱居式生活,獲得樂趣等。在對一些殘疾人運動員的調查中發現,有90%左右的殘疾人運動員認為體育活動和鍛鍊使身體能力知覺有比較大的提高;93.1%的人認為體育活動使他們的心理產生了一定的積極變化;93.4%的人認為活動後與活動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們相信,透過北京殘奧會,體育運動將會在殘疾人中間進一步得到普及,今後將會有更多的殘疾人參與運動,殘奧會比賽將會越來越精彩。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3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時候都要多,我在星光下顯得格外美麗!

  貫徹兩個奧運“同樣舉辦、同樣精彩”的精神。事實上,中國實現這一承諾不僅有著深刻的人文觀照為核心,更有著現實的背景作推動力。

  四個月前,中國經歷了四川大地震的洗禮。整個抗災救援過程中高揚“以人為本”的人道主義旗幟,值得全體中國人,乃至全人類的永遠銘記,必然進入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書寫。同年,在中國舉辦人道主義盛會——殘奧會,這場在全體中國人對人道精神有著深刻體會背景下舉辦的盛會,不啻一次人性昇華的儀式。

  對於大地震後的中國,殘奧會更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和影響。如何鼓舞、幫助“汶川一代”心靈、肢體受創的國民自強不息、融入新生活,是中國政府和全社會要面對的重大課題。殘奧會的舉辦無疑將從物質到精神上為中國留下一筆豐厚的財產。

  除了為主辦城市留下大批的無障礙設施,一種更加先進的、國際化的殘疾人觀,在中國社會掀起文明風暴,這將可能提升中國社會人文關懷的整體水平,對於和諧社會的構建大有裨益。

  殘奧會對於人類文明的意義,更是毫不遜於奧運。她倡導迴歸人類的發展、人性的光輝,以及人道主義的偉大。平等、尊重、博愛的精神之光,透過殘奧會大力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殘奧會已經給出了現代文明的更新更高的標準,即看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是否現代化,要看是否能讓殘疾人自由的旅行其間。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4

  北京殘奧會聖火2008年8月28日點燃,這標誌著北京殘奧會大幕徐徐拉開。

  經歷過奧運會的輝煌和激烈競爭以及色彩紛呈的畫面,有些人對殘奧會或許會覺得比賽的觀賞性要降低不少。殘疾人和正常人的體育競技自然有所區別,但是相同的是,他們也在追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崇高目標。

  其實,你只要稍微瞭解一些殘疾人運動員的經歷,瞭解他們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淚水,你的心頭就會不由自主地發顫,你的眼淚就會奪眶而出,你就會由衷的承認,他們,就是生活中的強者。

  每一個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坎坷。他們中有些人是先天殘疾,有些人是後天不幸遭遇各種各樣從天而降的災難,在經歷過生命的低谷之後,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站起來,迎接生命的挑戰。殘疾人運動員,幾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職業選手。因此,他們一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進行訓練,二缺乏資金的保障去購置訓練器材和服裝等必需用品。他們付出的努力除了身體上與正常運動員的差距外,還有許許多多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並走到今天,走到奧運會的賽場。

  “鳥巢”、“水立方”,因為有殘奧運動員,而同樣精彩。對待殘疾人運動員,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愛,他們不僅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自強不息,他們敢於做生活中的強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響曲的宏偉樂章。

  殘奧會,除了精彩的比賽,我們還能讀到無數催人淚下、催人奮進的故事。我們更深地體會到:愛,應該獻給每一個人;愛,時時刻刻在我們心裡;愛,溫暖著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愛,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5

  北京殘奧會開幕式盛況再現:聖火剛在“鳥巢”點燃,由衷的讚美之聲就響徹環球。世人不僅為這場“視覺盛宴”的“宏偉絢麗”、“夢幻詩意”所傾倒,更為其張揚的堅毅頑強、折射的人性光輝所震撼。如此精彩的開場,無疑將使殘奧會史上規模空前的這次盛會,得到空前的關注;無疑將激勵殘奧健兒們創造出空前的佳績,在今後的十幾天裡寫下輝煌的篇章。同時,也無疑會像北京奧運會那樣,給中國、給世界留下豐厚的遺產。

  其實,不須待北京殘奧會的大幕落下,這筆巨大的“遺產”已然鋪陳在我們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萬戶。

  殘奧會已進入奧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殘奧賽場上,殘疾人運動員像身體健全的運動員一樣,品味競爭之烈,欣賞體育之美,點亮理想之光,分享運動之樂,用攝人心魄的勇氣極大地豐富了奧林匹克重在參與的平等精神。但由於對比賽設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舉辦的兩個奧運會,一直採用各自籌辦的方式。北京是第一個執行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協議的舉辦城市,不僅開一個組委會同時籌辦兩個奧運會之先河,而且響亮地提出“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口號,從而在“奧運會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語)上鐫刻了令人振奮的內容。

  7年來,正是“兩個奧運”的同時籌辦,極大地推進了北京乃至全中國城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使殘疾人出行更加便利。這期間,北京市出臺了《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條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設施普遍配套建設了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重點改造專案達6000多項,投入資金6億多元。據統計,2001年以來,北京市共實施了1.4萬多項無障礙改造專案,無障礙設施建設總量相當於過去20年的總和。

  “兩個奧運”的同時籌辦,不僅讓北京市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也讓全北京乃至全國人民對殘疾人的生活和保障關注度持續“升溫”。根據中國殘聯公佈的數字,2007年,全國透過實施一批重點康復工程,使535。9萬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順利完成中國殘聯專項彩票公益金殘疾人康復專案任務,19萬貧困殘疾人受益;全國已竣工並投入使用的各級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共計2125個,在建專案共計285個,籌建專案共計318個。在鼓勵促進殘疾人就業方面,去年7月起又對政策作出調整,大幅度擴充套件了享受稅收優惠的單位,明確規定了“國家實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制度”。當年,全國城鎮新安排39.2萬殘疾人就業,農村殘疾人就業達到1696.5萬人。

  由此可見,中國傾力奉獻的“兩個奧運,同樣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義,創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類盛會,讓高貴的人性在世界暢行無阻。

  而這一舉措,在過去的7年裡,已經帶動中國社會對殘疾人和殘疾人事業予以更多的關注和支援,提升了中國社會人文關懷的整體水平,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如今,北京殘奧會比賽已全面展開,可以肯定地說,4000餘殘奧選手的奮勇拼搏,將帶來一場自強不息、引發人們深化對生命思考的“精神盛會”,必將對更多的殘疾人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對全社會關愛殘疾人的文明新風產生更強勁的促進作用。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6

  9月15日,在北京殘奧會主新聞中心的釋出會上,殘奧村鄧亞萍說,村裡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一直以奉獻精神和用心、關心、貼心的態度,為殘疾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殘奧村共接待來自147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和官員7379人,其中輪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運動員和隨隊官員6884人,技術官員656人。儘管有這麼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務、餐飲服務、交通服務以及宗教服務等諸多方面,相關工作人員都把工作做到了極致:降低了公寓內所有開關和掛鉤的高度,將浴室內的肥皂改為擠壓式洗手液;工作人員為坐輪椅的顧客解答諮詢或介紹商品時,會採取“蹲式服務”,甚至可根據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務;在交通服務方面,村內班車上專門為輪椅運動員配備了輪椅固定器,讓他們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殘奧村之外,酒店裡印有盲文的選單,城市裡的無障礙設施,電視臺的手語主持……人們將更多關注投向需要幫助的殘疾人,將更多微笑送給需要鼓勵的殘疾人,將更多愛心獻給需要關愛的殘疾人。在“鳥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賽場館,不論這位運動員來自何方,不管他最終獲得第幾名,同樣都會得到支援的掌聲和熱情的鼓勵。不少比賽開始前,臺上臺下歡聲雷動,當志願者們在臺上打出“安靜”的牌子,整個場館瞬時寂靜下來。音樂停止,手機靜音,甚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與其說,這是對比賽規則的遵守,倒不如說,這是對殘疾人運動員的無比關愛和最真誠的敬意,正因為這樣,我們才看到了真誠的關愛在殘奧會上到處流淌。

  當然,更多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是來自殘疾人運動員身邊的最真誠最真切的關愛。射擊場上的斯克爾霍恩,每次參加比賽,總有母親和妹妹陪伴左右;獨臂泳王杜劍平曾在5個月大的時候被判了“死刑”,但媽媽含著淚抱著他到處尋醫看病,7歲那年,他終於扶著牆站了起來;在“水立方”訓練池中,當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時,拄著雙柺的男友米哈爾斯基都會上前相扶,耳語幾句,親暱一下,然後目送她從出發臺上再次躍入水中……因為有愛,我們才看到了殘疾人運動員的那種不屈服於命運的堅韌和頑強,才看到了他們來自內心的那種開心的微笑。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殘疾人向世人詮釋了生命的偉大,是殘疾人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是殘疾人讓我們懂得了如何面對生活。

  然而,這些給我們健全人無數生活啟迪和生存力量的殘疾人,在某些方面註定需要我們給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為這樣,關愛和幫助殘疾人,才更考驗著我們的文明程度,考驗著這個社會的和諧度。可喜的是,這次北京殘奧會,我們看到的是對殘疾人運動員、對殘疾人的無比尊重、關愛和真心的扶持,這次殘奧會,成為了一個充滿“愛”的盛會,正是這種“愛”,讓北京殘奧會更精彩、更可愛、更難忘。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7

  從北京殘奧會報道傳出最多的一個詞是“夢想”。曾經勇敢地和命運拔過河的殘疾運動員們,正在北京、在全世界的面前淋漓盡致地展示生命的夢想——這夢想不獨屬於他們自己,更屬於我們,屬於全人類。

  11歲的李月,雙足點地時擁有的芭蕾夢想,並沒有因被汶川地震殘忍地奪去一條腿而破滅。在殘奧會開幕的夜晚,李月成了童話中擁有更多足尖的芭蕾小公主。

  輪椅網球選手董福利,7歲時唐山地震奪去了父親的生命和自己的右腿,19歲時照顧她的母親病故,後來與她相依為命的丈夫又車禍身亡……似乎失去了一切的她,在苦難中的唯一夢想是:“重新獲得快樂和成功,絕對能!”

  瑞士女孩烏秀拉酷愛登山,在阿爾卑斯山攀冰時因保險栓從冰壁脫落,她墜下深淵……失去下肢的她,歡樂地走出生命的深淵,※※在手動腳踏車的訓練與比賽之外,還在實現更輝煌的夢想:設計低能耗的環保建築。

  李月、董福利、烏秀拉……他們夢想實現的那一幕幕,是人類所有歷史收藏中、是我們所有記憶中最美妙、最動人的一瞬。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是在幫助我們、幫助人類實現一個數千年來志士仁人共同追求的和諧夢想——人人平等,大同世界。

  是的,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尊重,都擁有夢想,都渴望精彩。我們知道,還有更多的李月、董福利和烏秀拉,更多沒能參加北京殘奧會的殘疾人,他們的夢想還可能是一朵朵沒有盛開的花朵,他們還在等待雨露陽光。

  中國有8300萬殘疾人,這是一個極其驚人的數字。平均每五六個家庭,就有一個殘疾人。感謝北京殘奧會,使我們更加深切地關注這個龐大群體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的夢想。殘疾人火炬手金晶說過一個感受:在國外,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殘疾人;在國內,上街的殘疾人並不多。

  “中國的殘疾人為什麼不願意出門?”個沉重的問號,在北京殘奧會之後,非常值得我們思考。試想:不出門的殘疾人,如何去圓他們的夢想?

  或者可以解析一下他們不愛出門的幾個緣由:

  ——由於社會保障機制的不健全,如果家有殘疾人,父母和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負擔。許多殘疾人的生活還相當窘迫,沒有面對陽光的勇氣和心境。

  ——無障礙設施仍然嚴重欠缺。北京殘奧會使北京成了一個無障礙的城市,但對全國而言,為殘疾人提供的“無障礙”環境仍然嚴重不足。殘疾人出門障礙重重,他們只能選擇居守家中。

  ——社會對殘疾人的接納度不夠。如果有殘疾人上街,他會吸引眾多的目光,這目光中有憐憫、好奇、驚異,甚至可能有鄙夷。他們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走出家門,面對如此打量呢?

  北京殘奧會還有幾天就結束了,它不應該只是一場轉瞬即逝的'盛宴,而應該是對全民的一次思想啟蒙與洗禮。希望它帶來的“殘奧效應”,能讓我們重新審視並完善面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體制,重新審視並完善自己的心靈與觀念。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8

  相信很久以後,人們依然會記得——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最後一棒火炬手、坐在輪椅上的田徑運動員侯斌,握一條垂直於地面的繩索向上攀爬,攀爬……當主火炬熊熊燃燒,美麗聖火映亮夜空,全場沸騰……這一刻,人們看到了精神的力量;這一刻,人們再次讀到了:堅強。

  在殘奧會這個舞臺上,幾乎每個運動員都是一個堅強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種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當其不屈地穿過巖縫綻放綠色,一抹新綠足以輝映春天;身體雖已外在殘缺,但堅強的攀登讓生命如聖火般蓬勃熱烈。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寫一隻鷹飛翔的過程:一隻鷹,一步步向山的頂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汙水刮擦,步履蹣跚,很是狼狽。但當它終於來至最高處的一塊岩石時,展翅飛去,雄姿萬里……

  是啊,不管怎樣,鷹都要從高處起飛。恰如人,用堅強,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詮釋什麼是堅強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輪椅上的美麗人生,海倫黑暗中尋求光明,司馬遷隱忍後重於泰山的鴻篇鉅製……而生活中對於堅強的呼喚與需要幾乎是普適性的:升學,事業,失戀,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們讚美這些如鷹一般有著堅強品格與意志的人,人們仰視號稱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後千年不朽的胡楊木一樣的堅強靈魂,這些讚美與仰視都是一種心甘情願的精神嚮往。

  記得前一陣採訪備戰本屆殘奧會的雅典殘奧冠軍李端時,他說:“奧運會比完了是逗號,殘奧會比完了是驚歎號。當一個人只有一條腿,還在奮力向前跑;坐在輪椅上還在向前衝,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種精神。”這樣一次盛會,在比賽外更給了人們尋常生活外一個機會,可以更真切、直觀地感受什麼是堅強以及由此帶來的精神震撼與提升。這也許是比金牌更為可貴的。

  走過黑暗與沉重才更明白堅強的含義。在人們的常態人生中,堅強作為勵志的語詞,也許常掛嘴邊,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場殘奧,將堅強的精神意義直觀外現,或可成為健全人心靈的雞湯甚至於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劑心靈補劑與良藥。正如聯合國衛生組織對人的健康的定義一樣: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即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健康。人們需要心靈的這些營養。所以,殘奧會,不僅是體育對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種物化的物件性活動,而更應體現出一種人類靈魂的高貴、社會的人文關懷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事實上,堅強不僅是個人品性,文化特質,更是民族品格,國家脊樑。從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到改革開放後騰飛的新中國,一部中國近現代史大寫著“堅強”。長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現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華民族堅強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現。偉大的中國人民和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彙集的堅強之力必將讓祖國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更加繁榮昌盛。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9

  “鳥巢”深情依依,北京愛意融融。

  熊熊燃燒了12天的聖火,在國家體育場緩緩熄滅,氣勢恢宏的北京2008年殘奧會落下帷幕。我們對本屆殘奧會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向殘奧會運動員、教練員和志願者表示崇高敬意,向出色完成援奧任務的軍隊和武警部隊官兵表示親切慰問!

  北京2008年殘奧會,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參與面最廣、打破紀錄最多的一次殘疾人體育盛會。147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名運動員,數十萬志願者,凝聚在殘奧會的旗幟下,用生命的激情共同奏響了“超越、融合、共享”的和諧樂章。精彩紛呈的競技,絢麗多姿的文化,美輪美奐的表演,如沐春風的微笑,周到細緻的服務,永遠定格在世界人民心中。中國以無比卓越的奉獻,兌現了“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承諾,實現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標,在殘奧運動歷史上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生命彰顯力量。這座豐碑,鐫刻著超越自我的生命輝煌。賽場上,人們目光所及是殘缺,但殘缺的肢體所迸發的力量格外震撼人心。他們的成績也許無法與健全人相比,但對生命極限的挑戰毫不遜色。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無不讓人為之動容;那一場場頑強的拼搏,無不讓人為之感奮;那一個個紀錄的重新整理,無不讓人為之歡呼。殘疾人運動員以超乎尋常的意志,展示了自信的風采,收穫了奮鬥的碩果,譜寫了生命的壯歌。

  精神寓於運動。這座豐碑,折射著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比賽中,人們記住的不僅是一張張生動的面孔,更是一串串動人的故事;人們感佩的不僅是優異的成績,更是成績背後的精神。殘疾人運動員實現的每一次超越,都讓生命少一聲嘆息,讓世界多一分堅強;獲得的每一塊獎牌,都蘊含著信念和勇氣,體現著意志和品質。他們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拼搏,詮釋了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憧憬、對理想的追求;他們身上始終透射出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更給人以無窮的力量。

  愛心營造和諧。這座豐碑,閃耀著共融共享的人性光輝。殘奧會不僅是殘疾人歡聚的盛會,也是殘疾人群體與社會交流的平臺。殘奧會場館內外,無障礙設施彰顯尊重和關愛,人性化服務體現平等和理解;隨處可見的“微笑圈”無聲地傳遞著友善,排山倒海的加油聲真實地表達了敬意;失利後的互相安慰交換著溫暖和堅毅,倒地時的互相扶持定格為動人瞬間。這是殘疾人彼此間的激勵,也是殘疾人與健全人的融合,更是人類心相印、情相擁、愛相守的見證。

  在本屆殘奧會上,我國殘疾人運動員不負眾望,頑強拼搏,勇攀高峰,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都位居第一,取得了比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為祖國贏得了崇高榮譽。他們對殘奧宗旨的實踐和殘奧精神的弘揚,充分體現了我國8300多萬殘疾人的精神風貌,反映了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的巨大成就,展示了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進步。

  殘疾人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保障殘疾人權利、尊重殘疾人價值、改善殘疾人狀況、發揮殘疾人作用,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北京2008年殘奧會的圓滿成功,不僅讓世界聆聽到中國社會文明進步的鏗鏘足音,而且為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必將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殘疾人的關心愛護,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歷史程序,讓殘疾人與健全人在社會大家庭裡相互交融,在邁向未來的征途上攜手共進。

  聖火必將延續,超越永無止境。殘奧會是短暫的,但給人的啟示是深刻的;賽場勝負是一時的,但自強不息精神是永恆的。全軍和武警部隊廣大官兵要大力弘揚殘奧精神,在各自崗位上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為八一軍旗增輝添彩!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10

  名聾人舞蹈家,用精巧、靈動的雙手,“跳”著酷似芭蕾的舞步,輕盈歡快地旋轉、跳躍。

  她們中間,一位身著白色舞裙的小姑娘,坐在輪椅上用雙手翩翩起舞。她就是中國汶川大地震後被許多人稱為“芭蕾女孩”的李月。

  在她少女的夢裡,自己將成為一名舞蹈家,登上華麗的舞臺,跳著美妙的芭蕾。

  然而,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震垮了教室,埋在廢墟70小時的她,眼見身邊的同伴漸漸失去了生息,“我靠心裡想著跳舞的事堅持著。”

  她得救了,但她失去了左腿。“我還想跳舞呢!”她哭了。但哭過之後,這位11歲的女孩卻一語驚人:“我不會放棄舞蹈。”

  “我知道,自己現在繼續學跳舞要比正常人辛苦得多,但我還是會堅持。”參加殘奧會開幕式演出的排練,她親眼看到那麼多聾人姐姐聽不到聲音,卻跳出那麼優美、那麼整齊的舞蹈,她覺得有了更多信心。

  傷痛沒有泯滅她的夢想,她在傷痛中成長,她在追求中堅強。今晚,她把長髮高高盤起,柔美的手臂舞出曼妙的舞姿。和她一起表演的“芭蕾王子”呂萌,將她高高托起,透過伸向天空的雙臂,人們看到她清澈的眼神和微笑的面龐。

  鳥巢中央,數千位運動員和全場觀眾一起為芭蕾女孩喝彩。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和這個中國女孩一樣,有自己執著的追求和夢想。

  南非姑娘納塔莉·杜託伊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從小喜愛游泳並被認為具有天賦。一場車禍讓她失去了一隻小腿,但沒能讓她向命運低頭。4年前,她在雅典殘奧會上創造了五奪金牌的奇蹟。

  “只要心存夢想,最終一定會成功”,這是24歲的納塔莉的座右銘。

  現在,納塔莉·杜託伊特在為李月的優美舞姿歡呼,誰能不說,她也是在為包括自己在內的“夢想造就奇蹟”的人生之路喝彩!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11

  前天晚上我看了殘奧會開幕式後,讓我有了很大的感想。

  今天,媽媽因為手痛,所以不能幫我洗衣服,也不能幫我們洗碗了,便叫我幫她的忙。 剛開始我非常不願意,心想:“這事為什麼讓我來做?為什麼不讓爸爸做?”可是,轉念一想:“我得學一學殘疾人運動員那永不屈服的精神,想《弟子規》裡所說的‘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於是我便洗起了衣,刷起了碗。

  當我做完這些事的時候,已經累得氣喘吁吁了。這時我才知道媽媽每天做家務是多麼的辛苦,而我卻只顧著玩,從來不知道要幫忙。看著這些殘疾人運動員,我的臉火辣辣的,我是一個有手有腳的健全人,可殘疾人運動員卻強過我十倍,因為,我們認為他們做不到的事,他們都努力去做,而我一碰到自己認為做不到的事情就放棄了。

  現在,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不能好吃懶做,要學習殘疾人運動員那永不屈服的精神。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12

  我輩青年,當迎難而上,永不言棄。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歲女生王心儀,在被北大錄取後寫下《感恩貧窮》一文。她出生於貧困的家庭,母親要照顧常年患病的姥爺,她還有兩個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不穩定又少得可憐的工資,但這一切並沒有打垮她,反而讓她更相信知識的力量,促成王心儀成功的並不是貧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經歷了生活的種種困難,卻仍積極上進,努力堅持。“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沒有人是生來就成功的,要堅持不懈,永不言棄,才能將困境轉化為挑戰,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我輩青年當頑強不屈,奮鬥不息。鮭魚出生於淡水的河流,在生長期游出大海,等到產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迴圈不已,生生不息,鮭魚有著近乎地獄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飛躍大瀑布,瀑布邊守著成群的灰熊,不能躍過瀑布的魚很多躍進了灰熊的肚中,躍過的魚精疲力盡,還得面對數以萬計的魚雕,只有不多的幸運兒可以躲過追捕。鮭魚的一生是奮鬥者的縮影,在困境中磨礪,在競爭中生存,頑強不屈,奮鬥不息,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我輩青年當以夢為馬,自強不息。美國的田徑選手威爾瑪·魯道夫曾被醫生判定為終生殘疾,曾有六年不會走路,卻最終斬獲三枚田徑金牌;清華大學生矣曉沅六歲被確診為類風溼性關節炎,11歲與輪椅為伴,但他有一顆奔跑的心,輪椅困住了身體,卻困不住靈魂。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但請一定相信,相信追夢者、奮鬥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夢為馬,在夢想與奮鬥的激盪下,定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鏚,今有殘疾運動員為國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財富,我輩青年更應該煉就鋼鐵意志,迎著風雨飛翔。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13

  殘奧會期間,行動不便的殘疾觀眾在北土城地鐵站,不用出站,即可完成進入奧林匹克中心區所 需的全部安全檢查,直接換乘奧運支線;持證殘疾人乘車入場,如果不方便或者不願意下車,安檢員將上車檢查。本屆殘奧會安保。警方將從一個個細節突破。

  殘疾人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苦楚。肢殘、智障、視覺聽覺語言殘,所需要的社會關愛是有差異的,太原則、太籠統不行。針對視力殘疾、肢體殘疾、截癱、腦癱、脊椎殘疾等各種型別的殘障觀眾,採用細緻入微的、有區別的安檢方法,既方便了殘疾人,又充分尊重了殘疾人的人格。

  而對於本次運動會的主角——殘疾運動員,他們的參賽不在於能否拿到獎牌,能拿到多少獎牌,而在於積極參與。為了參賽,他們事前都作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付出,他們有勇氣、有資格走進賽場,本身就已經證明了成功。比賽中,他們需要正常人的鼓舞和理解。對於他們參賽,觀眾應該多欣賞、多喝彩,把他們的長處看成是超常規發揮。賽場喝彩聲、掌聲不斷,且都是恰到好處,才能激發他們超水平的發揮。

  本屆殘奧會規模很大,將會湧現一大批成績優異的運動員,也必然會出現一批雖然沒有拿到獎牌,但賽風頑強,敢打敢拼,讓人感動不已的運動員。媒體報道這些殘疾人運動員時,應該準確揣摩他們的心理,以他們的方便為方便,以他們的滿意為滿意。切不能強人所難,只顧自己方便,增加被採訪者的負擔

  無論是殘疾選手、殘疾觀眾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殘疾人,他們所到之地,難免會遇到障礙、碰到麻煩。因此,殘奧會會閉幕,但對殘疾人的關愛不應落幕。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球有殘疾人6.5億,佔總人口的10%;中國則有8300多萬,每16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在構建和諧世界的程序中,應當有更多的社會民眾甘當志願者,主動從細節上向殘疾人投去關愛,提供幫助,並且還要把這種關愛視為一種快樂。這樣殘疾人出現在哪裡,和煦溫暖的春風就能沐浴到哪裡,“超越、融合、共享”的殘奧會精神就能延伸到哪裡。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觀後感14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都是這樣,非不能為也,蓋因不去為也。比如,失去雙臂以後還能奪得游泳金牌;沒有一條腿,仍然能夠參加正常人的奧運會並且獲得不錯的名次;雙目失明,同樣能在綠茵場上馳騁;連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難,卻是運動場上的驕子。他們沒有菲爾普斯那樣輝煌,也沒有博爾特那樣聞名於世,但當他們出現在北京殘奧會的賽場上時,所有人都不禁為之動容。也許,我們還記不住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身影已經深深鐫刻在我們心裡。透過他們,我們突然對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認識: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沒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殘奧會就是這樣在賽場之外讓我們收穫很多。捫心自問,比起他們,我們擁有健全的身軀,但或許少了永不放棄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廣告詞說的那樣,世間“一切皆有可能”,其關鍵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決心。

  無論是在電視螢幕上還是在報紙上,殘奧會就是這樣走進我們的視野,給了所有人一個全新的感受。這些天,身邊的人無論熟悉的還是陌生的,談起殘疾人運動員,談起殘奧會,每個人都露出肅然起敬的神情,許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對過往的生活進行一番心靈的拷問。

  這就是殘奧會與奧運會的不同之處,這就是為什麼兩個奧運會同樣精彩的道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