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通用5篇)

收看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通用5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收看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收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1

  2月4號,是24節氣中的立春,是農曆的大年初四。就在這天的晚上8點,在北京,全世界迎來了4年一屆的冬奧會,這也讓北京成為了首個雙奧之城。(恭喜恭喜)我認為本次開幕式非常有創意。開場時是24節氣倒計時,最後一秒給了立春這個時節,剛好對應今天。首先是一株“小草”變到一朵“蒲公英”最後迎風綻放。在這項表演中我看到了一派生機和未來的美好。

  接著是國旗入場,那鮮紅的旗幟伴隨歌曲緩緩前進傳遞到升旗手中,伴隨國歌,紅旗冉冉升起,激動人心。緊接著各國運動員依次入場。到中國入場時,真是霸氣,一片中國紅。隨後便是3位領導上臺演講,習近平總書記宣佈冬奧會開幕……最後奧運火炬點燃在一片“大雪花”上。這次開幕式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感受到了祖國發展之快,我很榮幸能在中國這塊土地上。

  收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2

  昨天的冬奧會開幕式很讓我感到開心和驚豔。最讓我感到驚歎的是倒計時節目:《立春》。在短短的表演中,演員手持長長的發光柔性杆,站在同心圓上不斷變換隊形,時而連綿起伏、時而交替變幻,時而又重疊在一起。彷彿一片綠色的絲帶,最後畫面由綠變白後,如蒲公英飄散,我忍不住驚歎。在看完冬奧會開幕式後,一個節目揭開了《立春》幕後的秘密。由393個舉著發光杆的演員,透過矩陣表演傳遞出花開綠草叢生。向世界傳遞出一種希望。發光杆有10米長,雖只有6斤重,但搖起來可就很難控制。

  但是那393個演員運用自如。可想而知他們為此訓練了多少?開幕式就是由一個又一個有著這樣毅力的人們才會那麼驚豔。讓我感到了中國人民的團結與中國人民那非凡的毅力。

  收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3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順利舉行。24節氣倒計時,五環破土而出,點燃主火炬,這是一場屬於中國人的浪漫,中國人把這場浪漫送給全世界,在後臺主辦人物採訪中,他們只說了一句:“不一樣!”從奧運村的黑科技,到開幕式上聲色光影的疊合變化,都體現了超前的大中國超前的意識。AI,機器人碳中和等新科技為疫情後的世界各國展示了世界經濟重建的可能性,為疫情後的世界增添新的活力。世界見證了這個“重要時刻”,見證了不一樣的中國。讓我們高擎“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火炬,一起奔向未來!

  收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4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譽,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良好形象。而此次北京冬奧會的籌備和舉辦,更是推動中國文化傳播和塑造國家形象的契機。

  彰顯創新大國形象。全球第一條360度迴旋的雪車雪橇賽道、幫助運動員備戰的風洞實驗室、首都體育館聲光電技術打造的“最美的冰”。著眼科技創新,中國用更高的標準為冬奧皇冠鑲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從冬奧會所有競賽場館完工,到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全線通車;從眾多冰雪專案從無到有,到部分專案從有到強,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成為中國最閃亮的名片,向世界展現著中國科技的魅力。

  俗話說“不出正月都是年”,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好在正月裡舉辦,這是中國在邀請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來“家裡”過年,感受一場中國元素的文化盛宴。從會徽“冬夢”到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從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到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一幕幕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形象景觀,講述著中國發展故事,傳遞著中國價值。

  展現文明友好形象。“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作為東道主,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參與和支援,北京冬奧會計劃招募志願者2.7萬名,61.6萬人積極報名,各省市包括海外青年學生佔到了81%,他們將以優質的服務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以最飽滿的熱情展現中國文明友好形象。

  “三億人上冰雪”的願景正在走向現實,讓我們攜手走進冬奧會的“北京時間”,講好中國故事,塑好中國形象,一起擁抱美好未來。

  收看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三年級觀後感5

  今天是立春,一個非常好的兆頭。有那麼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就像冬奧會的主題“一起向未來”,我守在電視機旁靜靜的等待冬奧會開幕。中國向世界彰顯了民族的強盛,展示了動人的中國故事。五環展示,運動員入場,和平鴿的展現,點火儀式,都賦予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青少年的風采,奧運體魄,中國精神,成功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運動健兒們,一片片雪花為你們搭建了廣闊的舞臺,張揚吧,年輕的心,我們將為你永久喝彩,願中國健兒加油,滿載而歸創輝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