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京2022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

關於北京2022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通用10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北京2022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1

  今年的兩屆奧運會可謂是我們國家的盛事,賽場上體育健兒們的精彩表現,時刻感染著億萬人民為他們而歡呼,特別是殘奧會上的殘疾運動員們的表現更讓我為他們而激動,雖然他們缺少著身體的某一部分,但他們身殘志不殘的頑強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靈的最深處湧起一股股激情與力量!

  在殘奧會結束後,我深深地感覺到,他們才是生活的真正強者。從組織者和志願者熱情的服務中,讓我又感覺到在當今社會殘疾人正在被濃濃地關愛所包圍,他們頑強不屈的精神使他們成為賽場中最為閃亮的人物。

  從48年前奧林匹克向殘疾人開啟成功之門後,數以萬計的殘疾運動員用驚人的毅力與頑強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戰性的賽場上以攝人心魄的勇氣,書寫著一篇篇動人的華章。他們用行動來向世界證明,我能行!

  在賽場上我看到,他們是快樂的使者,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帶著微笑,他們沒有因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煩惱,也沒有因為行動的不方便而氣餒,在這點上是值得我們這些肢體健全的人所學習的,也可以說,他們就是我們所學習的榜樣。

  有些運動員雖然雙目失明瞭,但他們燦爛的笑容並沒有因為雙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運動員雖然只能依靠著輪椅,但是並沒有因此而阻止了他們對奔跑的渴望;有些運動員雖然失去了雙臂,但是他們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領著他們在賽場上飛翔!

  每當觀看他們在賽場上精彩的演繹時,我的內心都會感到激情澎湃。因為我看到了,看到了殘疾人的堅強!在我們的身邊,依然有很多殘疾人需要我們去幫助去關心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許一個小小地幫助,或者一句真誠的問候,都會在共同前進和諧道路上灑滿溫暖地陽光!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2

  這幾天,有時間就看殘奧會比賽。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這樣的比賽,以前只是看看新聞報道。當我看到運動員坐輪椅上打籃球、打乒乓球,看到他們一隻獨臂在水中奮力向前,看到他們帶著假肢奔跑在賽道上,運動員的每一次出發、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揮拍、每一次投籃、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觸動了我,心中不時湧起一陣陣熱浪,心疼他們的同時更多的敬佩。此時,更真切地懂得了什麼是生命的力量,什麼是頑強的拼搏,什麼叫不向命運低頭。

  如果說北京奧運會帶給我們的是激動喜悅和歡樂,那麼,殘疾人奧運會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感動,是震撼。他們中除了少數人是先天殘疾外,大多數人本應該和正常人一樣有健全的軀體,健康的器官,但由於遭遇了種種不幸,他們的命運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缺少了肢體,或失聰失明,但他們在從來沒有向命運屈服,沒有就此倒下!賽場上,那種奮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來的毅力,在向命運抗爭,在向厄運展示著生命的力量。

  每一個殘疾人選手,為了體育,為了更好地融入到健全人的社會中來,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汗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超越了自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殘疾運動員,都是一個奇蹟。他們都是戰勝自我的勇士,每一個殘疾人運動員在運動場上搏鬥的身影都值得人們敬佩,他們創造的每一項運動成績都值得人們喝彩,觀看比賽,我們不再去計較運動員是獲得金牌,還是沒有拿到獎牌,不再關注他是來自哪個國家,來自哪個民族,我們所感受的就是他們不畏艱難、百折不撓、樂觀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感受的就是生命的尊嚴,感受的就是頑強的震撼。

  讓我們共同為走進奧運會的殘疾人和沒有走進奧運會、我們身邊的殘疾人的堅強、勇敢喝彩吧!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在激勵著、鼓舞著、鞭策著我們這些健全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進取,不去努力。同時,我也在心裡默默祝福所有的殘疾人,幸福安康。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3

  北京殘奧會是殘疾人運動員享受體育的節日。從這幾天的比賽情況來看,殘疾人運動員的競技水平提高了,參與範圍拓寬了,殘疾人體育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和認可。

  賽場上,選手們爭金奪銀,精彩異常;賽場外,運動員們的故事讓無數殘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殘奧會不僅僅是殘疾人運動員為國爭光的舞臺,更是擴大殘疾人體育影響的絕好時機。

  9月13日女子200米T36級別比賽中,德國姑娘尼科萊齊克奪得了一枚銀牌。年僅19歲的她跑出了個人本賽季的最好成績。她在接受採訪時特別提到:“體育有助於我身體的康復,提升了我對未來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鐵餅F35/36級別比賽結束後,銅牌獲得者雷金納德·貝內德講述了他對體育的感情:“很小的時候,當醫生告訴我,我的腿將慢慢萎縮並無法站立時,我很絕望。是體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類似的感受還能聽到許多許多。

  在生活中,時常可以聽到有人在受傷後透過鍛鍊幫助恢復的事例,其實對於殘疾人來說也是如此。尼科萊齊克和貝內德都是先天性殘疾,他們說:“家人和朋友總是鼓勵我們接觸體育,他們把我們‘趕’出家門。透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後,動作協調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專家研究表明,體育有利於殘疾人增強適應力,防止或降低抑鬱,增加自信心,減少隱居式生活,獲得樂趣等。在對一些殘疾人運動員的調查中發現,有90%左右的殘疾人運動員認為體育活動和鍛鍊使身體能力知覺有比較大的提高;93.1%的人認為體育活動使他們的心理產生了一定的積極變化;93.4%的人認為活動後與活動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們相信,透過北京殘奧會,體育運動將會在殘疾人中間進一步得到普及,今後將會有更多的殘疾人參與運動,殘奧會比賽將會越來越精彩。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4

  3月4日晚,舉世矚目的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成功舉行,但關於主火炬點燃細節,直到儀式開始後依舊對媒體記者們保密。直到最後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國運動員李端走到“雪花”中心,點燃主火炬。正如開幕式導演沈晨所說:“我們用了最大膽的方式,邀請一位盲人來點火。到目前為止,在我所瞭解的殘奧會和冬殘奧會中,還沒有過盲人點火的先例。”

  更令人動容的是儀式當晚的小插曲——由於不可避免的視障原因,李端在點燃主火炬的過程中多次讓火炬錯失點位。然而,現場在短暫的沉默後,突然迸發出熱烈的掌聲。全場觀眾開始自發為他鼓勁吶喊,這溫馨而勵志的情景成就了開幕式上經典的畫面,在一聲聲嘹亮的“加油”聲中,李端將火炬穩穩嵌入,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成功點燃,熊熊燃燒!回憶起這一切,李端說:“(點火)這個任務交給我,我有信心有決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東北漢子,具備不錯籃球天賦的他曾兩次入選國青男籃。然而,就在備戰1996至1997賽季CBA聯賽時,因為一場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難襲來,他也曾有過頹廢放棄,但很快便從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賽場。雖然告別籃球,但他開始學習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礎知識,掌握了運動康復技能。此後,他更在各級殘聯的推薦幫助下,重啟了運動生涯,考慮到自身所具備的職業籃球運動員彈跳好、下肢長的特點,最終將三級跳遠定為主項。

  “練跳遠必須要跑得直,而且步點要準,步子大了,踩過起跳區就犯規了,步子小又沒進起跳區,歪了還跳不進沙坑。”談及三級跳遠,李端覺得與開幕式的火炬點燃十分相似,既要精準,又要膽大心細。正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李端從2000年到2012年,在參加的4屆殘奧會中奪得4塊金牌,並以高超的競技水平征服了賽場,征服了觀眾,用實際行動詮釋瞭如何掌控自己命運的人生“三級跳”。

  當晚,作為開幕式最後一棒火炬手,和全場9萬名觀眾高唱國歌,李端感到特別自豪。他的.話中既帶著榮譽感,也有責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運動員和殘疾人運動員,我要把這些運動員和全國8500萬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展現出來,我特別激動,也特別有信心。”早先接受媒體採訪時,李端還曾說過“受傷的戰士還是戰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將繼續綻放光芒。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5

  由九個火種匯聚而成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聖火3月3日展開第二天的傳遞活動,“九天之火”繼續溫暖前行。

  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活動3月3日上午分別在以“逐夢冬奧”為主題的張家口市民廣場、以“舞動雪韻”為主題的崇禮太舞滑雪場、以“古鎮新姿”為主題的蔚縣暖泉古鎮和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懷來官廳水庫溼地公園上演。3月3日下午,聖火還在以“萬國園林”為主題的北京世園公園傳遞。另外還有來自國際殘奧委會大家庭的21名火炬手,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進行了閉環內火炬傳遞。

  在河北張家口崇禮太舞滑雪場,曾帶隊獲得2008年北京殘奧會舉重比賽金牌,去年又帶隊奪得東京殘奧會舉重專案三金兩銀佳績的教練員孫曉剛是火炬手之一,他說:“能夠擔任火炬手是一次很光榮的經歷。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參與體育鍛煉,感受體育的魅力、體育的快樂,將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出去。希望運動員在冬殘奧會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享受比賽過程,留下美好回憶。”保定市體育局教練員、前殘奧會乒乓球冠軍葛楊也說道:“能夠參與這次火炬傳遞我十分激動,回去後將在殘疾人體育運動方面繼續做貢獻,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國際殘奧委會副主席杜安·卡勒3月3日下午也參與了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閉環內的火炬傳遞活動,他說:“1994年我就來過中國,如今能夠在這裡握著北京冬殘奧會的火炬,我感覺非常棒。特別期待運動員們能夠在那些美妙的場館裡,上演精彩的運動表現!”

  3月4日,火炬傳遞活動將繼續在以“自強不息”為主題的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以“追夢之路”為主題的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和以“冬奧之家”為主題的北京冬奧組委駐地傳遞。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6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在即,各國運動員已陸續入住冬殘奧村。無論在冬殘奧村,還是冬殘奧賽場上,各種無障礙設施細節滿滿,為運動員及相關工作人士帶來了友好而溫馨的體驗。

  比如,在“冰立方”,除了10間永久的運動員更衣室外,工作人員還改造了10間集裝箱式更衣室靈活補位,更衣室內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設施應有盡有;“冰之帆”則增加了36個無障礙看臺,分散在各個場館的入口處;而在高山滑雪比賽場地,“雪飛燕”裡的飲料櫃每排各種飲料都放一點,可以讓不同高度的運動員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

  諸多人性化的設計,讓冬殘奧村和賽場更加安全舒適。滿滿的細節中,體現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與周到細緻。

  可以看到,從北京冬奧會到北京冬殘奧會,可不只有“雪容融”接替“冰墩墩”上崗,也不只是景觀與標識的不同,更多的改變藏在那些溫暖的細節裡。冬殘奧村地面的防滑材料、一高一矮的手部消毒機、餐檯的流食攪拌器與盲文選單……這些未曾被忽略的環節,彰顯了人文關懷。

  正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執行團隊殘奧整合經理劉傑所說的,“我們希望儘量不要藉助人抬等外力幫助殘疾人運動員行動,而是努力形成一個包容性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通行,這體現了平等與尊重。”

  這份尊重,也收穫了運動員們的好感,不少外國運動員變身冬殘奧會“誇誇團”。荷蘭殘疾人高山滑雪隊的教練尼基稱,在他參加過的三屆冬殘奧會里,“北京冬殘奧會的設施是最好的”;美國運動員諾亞·艾略特則稱“北京冬殘奧村的生活像做夢一樣”。

  每一處體貼細節的背後,都是“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的體現。從居住、餐廳、交通,到冬殘奧會的賽場上,所有的服務與設施都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生活與比賽而設計,讓他們感受到“運動員之家”的溫暖。

  更重要的是,這些細緻入微的設施,並非臨時安排部署。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為例,“雪飛燕”早在規劃建設之初,就堅持兩個奧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這份“提前規劃”中,蘊含著我們對冬殘奧會的重視和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尊重。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7

  剛剛結束的北京冬殘奧會殘奧冬季兩項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中,中國運動員王躍和楊倩茹分獲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賽場上,中國運動員道出心聲。

  北京冬殘奧會女子短距離(視障)比賽共有9名運動員參賽,其中有兩位是中國運動員。根據比賽規則,視力殘疾的運動員是在引導員的引領下完成比賽,運動員使用電子氣步槍,透過感受鐳射射線的準確度,以聲音訊率作為反饋訊號,指示運動員調整射擊角度,完成最佳射擊。

  根據出發名單,中國運動員楊倩茹在引導員於洪順的引導下第2個出發,王躍在引導員李亞林的引導下第5個出發。在和引導員的密切配合下,兩位運動員順利完成了比賽,王躍獲得第四,楊倩茹獲得第五。

  “今天的表現比賽前預期要好,我發揮出了自己的實力。”賽後採訪中,楊倩茹對比賽結果非常滿意。

  2001年出生的楊倩茹是來自北京的運動員。剛進入北京殘奧越野滑雪隊時,身高一米七的她體重只有90斤,連完成訓練都非常困難。為了變得強壯,她每晚睡前吃5個雞蛋,為了追趕隊友,她早晚各加練一堂課。終於,她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強壯,和他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並在亞洲盃上奪得兩枚銀牌。

  楊倩茹說,她要感謝所有支援她的人,尤其是引導員和教練。“他們當中缺了任何一個,都不會成就今天的我。”楊倩茹說,比賽過程中,引導員於洪順一直在為她喊加油,給了她克服困難的勇氣。

  “我從來沒選擇放棄,我會比從前更努力,更堅定。”本屆冬殘奧會,楊倩茹還將參加殘奧冬季兩項中長距離專案的比賽。

  22歲的王躍來自河北秦皇島,接觸冰雪運動時剛滿17歲。作為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在訓練的道路上,王躍遇到的困難常人難以想象。但無論多困難,她都從未想過放棄。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讓世界看到我。”王躍說。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8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於3月4日至13日舉行,中國代表團總人數217人,其中運動員96人,參加全部六個大項的比賽。這是我國參加冬殘奧會以來,代表團規模最大、運動員人數最多、參賽專案最全的一屆。遼寧省派出15名運動員、8名教練員、5名工作人員共28人參加殘奧高山滑雪、殘奧單板滑雪、殘奧越野滑雪和殘奧冬季兩項共四個大項的比賽。

  3月6日,遼寧省殘奧運動員劉思彤、張海原、陳亮、李響、孫鴻勝、孫豔龍、王輝、韓沙沙、王擎雲將在殘奧高山滑雪超級大回轉專案中亮相;毛忠武和馬靜將在殘奧越野滑雪男子(坐姿)18公里和女子(坐姿)15公里比賽中登場。

  19歲的孫奇來自朝陽,他曾在殘奧單板滑雪荷蘭世界盃的男子坡面迴轉LL2級比賽中兩獲金牌,為我國殘奧單板滑雪專案首次爭得國際賽事最高榮譽;葫蘆島籍運動員劉思彤剛剛獲得一枚銅牌,四年前她便是平昌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唯一一名高山滑雪參賽運動員,填補了中國運動員這個專案的參賽空白。備戰北京冬殘奧會,省運動員、教練員在中國殘聯國家集訓隊的組織下刻苦訓練,通過冬夏結合、賽練結合等方式,運動員競技水平不斷提升。

  近年來,遼寧省殘疾人競技體育和康復健身均衡協同發展,以積極承接中國殘聯殘奧會、冬殘奧會國家集訓隊專案和參加全國殘運會及國際大賽為契機,推動殘疾人大眾體育融入全民健身,省殘疾人體育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2021年第十一屆殘運會冬季專案比賽中,遼寧省運動員在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越野滑雪、冬季兩項四個專案中,獲得金牌19枚,銀牌11枚,銅牌21枚。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遼寧省圓滿完成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及冬季兩項國家隊各項訓練保障工作,為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備戰作出貢獻。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9

  在最後的衝刺賽段,日本運動員川除大輝大口呼吸著加快了滑行節奏,最終以52分52秒8的成績衝過終點,獲得了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殘奧越野滑雪男子長距離傳統技術—站姿冠軍。

  川除大輝衝線後,在終點等成績的中國選手蔡佳雲跑上前去,邊表達祝賀邊俯身幫他解開固定器,脫下雪板。

  所有運動員完賽後,蔡佳雲最終僅次於川除大輝,名列第二。

  在混採區,蔡佳雲格外興奮,“特別高興!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我的成績。平常都沒滑過隊友邱明洋,今天運氣好,贏了他,拿到了這枚銀牌。”

  雖然蔡佳雲在賽後顯得非常輕鬆,但實際上這名小夥子在賽前緊張得失眠,輾轉反側到今天凌晨三點才睡。“昨天晚上壓力特別大,腦瓜裡一直在想今天比賽的選手會不會特別厲害。後來就找了心理輔導老師,接受了輔導,慢慢才睡著。”蔡佳雲告訴記者。

  記者們在混合採訪區也問到了蔡佳云為川除大輝解開固定器的事。蔡佳雲認為運動員們互相幫助再正常不過。

  “之前和川除大輝比過一次賽,雖然沒說過話,但我不會因為不認識他就不幫助他。我們是練體育的,不分國籍,都有一樣的目標,應該互相幫助。”說到這裡,他顯得有些激動,“我們為了人類而戰,不是為了自己而戰的,我們要突破人類的極限!作為殘疾人運動員,更該互相幫助。”

  蔡佳雲今天的出發順序比較靠前,所以要在終點區等候較長的時間。而他在終點區也不只幫助了川除大輝。“因為在這兒等成績嘛,他們來了我就尋思幫助一下。”蔡佳雲說,“我過終點後就很累,當時就希望有人能幫我脫板,那時候就很難受。看到其他運動員進來了,我知道他們當時的感受,大家行動也都不方便,所以就想幫助他們一下。”

  談到後面的比賽,蔡佳雲信心很足:“還要比3月9日自由技術短距離和3月12日的自由技術中距離。希望能進前三吧!”

  北京冬殘奧會個人觀後感 篇10

  在7日下午以9:4戰勝韓國隊後,衛冕冠軍中國輪椅冰壺隊迎來兩連勝,前4場比賽2勝2負。北京時間7日晚,一日雙賽的中國輪椅冰壺隊還將對陣瑞士隊,8日將迎戰美國隊。

  中國殘奧冰球隊6日晚以5:2戰勝捷克隊,同樣獲得兩連勝。在經過7日的休整後,中國殘奧冰球隊8日將迎戰B組最後一個對手義大利隊。

  中國殘奧冰球隊雖於2016年才成立,但進步神速,2018年首次參加世錦賽就獲得C組冠軍進入B組,2021年又在世錦賽B組以五戰全勝的戰績奪冠,躋身A組,本屆冬奧會將力爭獎牌。

  因原本於8日進行的高山滑雪6場全能決賽提前至7日進行,8日的北京冬殘奧會僅將在冬季兩項賽場決出男女中距離:站姿、坐姿、視障的6枚金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