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動畫電影《愛寵大機密》觀後感

2016最新動畫電影《愛寵大機密》觀後感

  動畫喜劇電影《愛寵大機密》8月2日在國內正式上映,並以2D、3D和中文配音版與觀眾見面。下面語文迷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了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愛寵大機密》有感一

  上半年《瘋狂動物城》讓全世界觀眾頭腦風暴了一回,內涵豐富,指涉巧妙,製作上也是頂級水準,確實是神作。但就是因為故事線過於龐雜、隱喻指涉過於深刻,一開始就是成人向,根本上把低幼群體拒之門外。相比起來,《愛寵大機密》的故事就簡單得多,寓意也單純得多,依然是溫暖和愛的老一套說辭。

  故事的設定基本上來自於一個猜想(對養寵物的觀眾來說,對這個猜想頗有共鳴):我們不在家的時候,寵物們在幹嘛?電影的故事就是從這個猜想展開,各式各樣的寵物走馬燈式的出現,主人前腳剛走,這些寵物就開始秘密地自娛自樂。

  電影用MV形式的畫面展現這些小傢伙無法無天令人哭笑不得的愚蠢行徑,順便也給出場的寵物們做了一次群像,著重突出了貪吃懶惰的英短胖貓冰冰、智商捉急的鬥牛犬大毛,還有一隻綠色小鳥小綠豆,這幾位主要配角,在之後的劇情發展中對應了小白兔勢力下的幾位配角:紋身豬、蜥蜴、口套犬,還有地下反人類寵物聯盟的多種動物。

  眾多動物烘托的是四位主角:麥克、杜老大、小白和啾啾。麥克與杜老大同屬凱蒂的寵物狗,但先來後到,爭鬥不斷,都想把對方趕出家門,獨享主人的寵愛,麥克與啾啾是鄰居好友,啾啾對麥克情有獨鍾,而小白則是本片中傳統意義上的“大反派”,在精神屬性上和麥克等一眾寵物完全對立:它恨人類,也恨被人類豢養的寵物。

  麥克和杜老大為了能逃脫動物管理員的捕捉,誤打誤撞進了小白的地下組織。值得細細琢磨的是,入會儀式很耐人尋味:被一條獨眼毒蛇用僅存的一顆毒牙咬一口——這種行為某種程度上是“注入野性”的象徵,徹底與人類家養寵物的過去告別。

  小白和它的動物軍隊,至少在電影中並不是窮兇極惡與人類作對的存在,只是在精神上保持了獨立強悍的姿態,受過傷,被遺棄,然後從飽食貪睡的春秋大夢中醒來,主人一旦不要你,你將萬劫不復,生存的真諦永遠是隻能靠自己。

  這種道理是麥克、杜老大和啾啾永遠不懂的,因為它們對主人只有無盡的熱情與信任,麥克是孤兒,老杜是和原主人走丟,這對難兄難弟將主人凱蒂當做整個世界,爭得她的寵愛,是它倆之間最初的戰爭。麥克和老杜的關係在一系列的歷險中得到改善,終於變為死黨——依舊老套的動畫片套路。

  倒是啾啾對麥克的感情讓人眼前一亮,女性角色的能力大爆發,弱小的啾啾先後求助老鷹、輪椅老狗來尋找麥克,而後在橋上完虐小白手下,簡直是一條武力值爆棚的巾幗小母狗,所謂愛情的力量。——到此為止,這個關於友誼、愛、成長、包容等等美式動畫最常見主題的動畫片,也就差不多結束了,中規中矩,製作水準不差,故事完成度非常高,細節不算豐富但尚可,對紐約市區的還原令人印象深刻,大體算是個低幼窮人版的《瘋狂動物城》。

  但是,電影的結尾實在太不酷了,甚至會令某些觀眾氣悶——領導地下動物拒絕人類豢養的小白兔,勇敢而頑固的小白兔,由陳佩斯擔任中文配音的小白兔(圍笑.jpg),竟然被一個傻白甜的小女孩撓了幾下,就被“招安”了……

  被傷害過,所以劍走偏鋒暴躁易怒,最後得到了安撫和慰藉,心靈創傷得以撫平——好像也沒什麼不對,也是好萊塢動畫常用的套路之一。但我總覺得,小白和它的“地下動物組織”反抗人類豢養的行為,不僅僅因為它們都有被遺棄被傷害的過往,還因為它們天性自由。當遇到個小姑娘就能放下全然的戒備和隔閡,只為了給觀眾一個happy ending?

  不得不說,這種處理過於草率了些。

  本片還有個不太為人注意的細節:小白手下的那條毒牙蟒蛇,死於非命。在美國主流的動物類動畫片中,絕少有動物死去(當然不包括西方傳統神話中的惡龍這種),最多給其懲戒式懲罰,吃些苦頭也便算了,最大程度上避免暴力,是美式動畫的價值觀之一。這條蟒蛇的死,也許意味著野性的永別。

  細思極恐,簡單低幼如《愛寵大機密》莫非也有隱喻?好吧,很可能是穿鑿附會。

  最期待的結局是,小白掙脫小女孩的懷抱,跑向屬於它的下水道,臨了對愚忠的麥克、老杜、啾啾們說:你們想被主人養著,很好,但我不想。人各有志,江湖再見。

  真要這樣,這片該多酷。

  看《愛寵大機密》有感二

  如今的好萊塢動畫,一眼望去萌霧濛濛。其實至多十幾年前,動畫中的'貓貓狗狗,還遠沒有真人電影中來的萌。這點與日本不同,太遠的不說,至少88年出品的《龍貓》,至今還讓人一眼就有猛撲上去撫摸的慾望,而美國動畫的萌氣逼人,是近幾年突飛猛進的結果。

  回頭看,90年代的《美女與野獸》,《獅子王》等主流二維動畫,線條比較偏當時美漫的硬朗寫實。到了世紀之交的《怪物史瑞克》,《冰川時代》,還有真人結合動畫的《精靈鼠小弟》等,進入了三維領域,造型也往可愛上邁出了一步,但整體是奇幻片的“古靈精怪”一類,加上情節常常賣醜來製造笑料,跟如今的萌有著本質區別。

  不知是誰最先洞悉到萌物對動畫片的主流觀眾——青少年少女的決定性吸引作用,銀幕上的動畫造型出現了驚天動地的改變。

  主角(主要是動物)的眼睛越變越大,臉型朝上窄下寬發展,身體儘量圓寬,四肢變短,神情體態方面,少不了慵懶、蠕動、憨傻、摟抱、打滾等動作,不斷強調他們柔軟溫暖的身體特性。很快,每一個主角都變成了活動的毛絨公仔,伐開心要抱抱的代言人。

  最近五六年的美國動畫,一下子成了萌物的天下。《馴龍高手》的歐洲古龍,《超能陸戰隊》的機器人,《憤怒的小鳥》的鳥類和小豬,《瘋狂動物城》的全體動物,《精靈旅社》的吸血鬼木乃伊等怪獸,還有《功夫熊貓》一次比一次萌得喪心病狂,到了第三集弄出個熊貓村,滿眼都是滾來滾去的圓胖子,簡直了。

  這還不夠說明問題的話,有必要搬出番外電影。《怪物史瑞克》的靴子貓萌值最高,於是有了獨立篇;《馬達加斯加》最萌的企鵝狂搶主角風頭,也有了獨立電影;《卑鄙的我》中小黃人更因逆天的賤萌受到超規格歡迎,長片短片不斷,續集持續上路。

  銀幕上全面萌化的時代,萌即正義的觀念也被市場所驗證,甚至延續到真人與動畫結合領域。《鼠來寶》系列口碑一向不及格,但不妨礙它連拍四部票房盆滿缽溢。2014年《忍者神龜》第一部被詬病造型嚇人,續集趕緊做調整——沒人敢得罪愛賞萌的觀眾,他們可是消費的主力大軍。

  如果說此前的動畫長片中,萌還只是一個輔助元素,從沒有被正兒八經放到首位來推銷。那麼到了《愛寵大機密》,萌の大電影已經真正得到實現。想想,愛寵能有什麼機密,除了萌還是萌咯。所以,影片的真正主角不是那些寵物,而是他們一舉一動所煥發的萌氣,加上擬人化,連三次元的真正萌寵都無法匹敵。

  許多觀眾可能會指出,以好萊塢一貫的水準衡量,此片情節生硬無驚喜,笑點無非是各種碰撞追逐,總之短板很明顯,但這本來也不是主創下功夫的領域。《愛寵大機密》萌到溢位的視覺風格,不啻好萊塢的一次市場測試,探一探觀眾對萌的受用上限有多高。

  在北美,它的首日票房打破了皮克斯《頭腦特工隊》的紀錄,實驗成功。給出的啟示就是,動畫師們,肆無忌憚的賣萌吧,對這一套,觀眾比你們想象的更買賬。

  過濾無關的雜質,一心一意造萌,也是很精明的商業選擇。原因之一是資金有限,區區7500萬(大概只有《瘋狂動物城》的一半)並不寬裕,而動畫片的謀篇佈局、炮製笑料、擴充套件景域都格外費錢,還不如全用在刀口上,讓寵物們多打幾個滾。

  站在《瘋狂動物城》的肩膀上,《愛寵》幾乎將出現的所有動物都演繹成了各具所長的萌主。畢竟一座城市不能每個動物都靠萌值為生,而寵物嘛,賣萌是本職工作,天經地義,再多也不嫌多。

  情節非常簡單,幾句話就可以歸納完畢,加上角色的擬人化程度並不高,其實完全可以不必說臺詞。也許主創覺得觀眾對“默片”的接受能力有限,但看看同門的小黃人,少言寡語不也照樣把故事講得風生水起。何況開頭還貼一支小黃人短片呢,兩下對比豈不是更說明問題。

  跟小黃人一樣,此片的彩蛋也是值得一說的環節,延續了小黃人專毀經典的傳統。比如蜥蜴惡搞了《異形》爆體而出的特性,從此影史上又少了一個嚇人的經典畫面。卡車倒掛和玻璃破碎應該是《侏羅紀公園2》的戲仿吧。更出彩的還是某貓某狗之間那段-“可我是貓啊”-“沒有誰是完美的”,把夢露經典喜劇《熱情似火》的結局移植過來了。

  聯想一下,在真人電影中,讓愛情超越性別已經足夠大膽,而卡通銀幕上,超越物種都這麼輕而易舉。聯想到年初《瘋狂動物城》讓大家熱議平權話題,《憤怒的小鳥》讓全網津津樂道難民隱喻,看來世界大同的任務,最終還得交給動畫片來實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