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1
曾經不知教育為何物的我,自從當了母親,就開始關注家庭及哦啊與的理論與方法。感覺每一個合格的母親都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不用的特質與個性,乜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經驗與做法。
從女兒降生起,面對一張白紙似的無瑕生命,要拼盡全力教育好她的使命感油然而生。生活在小城市的我輩,接收教育知識和資訊都非常有限。那時候,馮德全的整套《0歲方案》被我奉為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每天都會按照書上的方法對女兒進行體能、智慧、語言與數學方面的開發活動。女兒上了幼兒園小學後,三字經、古詩成語、奧數等各方面的學習都嚴格抓緊不放鬆。對女兒的教育,在學習方面,她一直都很優秀,可脾氣性格、為人處事、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的缺點讓我反省是否對她管教得過於嚴格所致。
因此,有了兒子以後,我對他更多的是放任,希望他在沒有太多壓力的環境下自由地發展。可能潛意識裡覺得孩子有好的成績,不如有好的性格與個性習慣。那時候受影響最深的是孫瑞雪的《愛與自由》。她的“孩子只要給予足夠的愛,就能夠像樹苗一樣自然地發展壯大”的理論讓我非常信服。可是在給予孩子愛與自由的同時,卻忘記了規則的建立於培養。致使兒子雖然機靈聰明,單卻性格倔強個性強,行為粗暴不講禮貌。自由慣了的個性想要給他點規矩,卻招致強烈的對立與反抗。
正當苦思無解的時候,我接觸了弟子規,聽了蔡旭禮老師的演講,讓我不僅對家庭教育更對自我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提高。
反思自己以前的所謂家庭教育,強調的都是智力發展、技術層面。透過學習才知道,家庭教育更多應該落實到德育方面,更多應該是家長言傳身教的影響。智力發育,知識技能家長不教,學校也有很好的教育。孩子從小缺乏的行為規範、為人處事、德育孝道方面的培養,如果家長不教,孩子就是永遠的`缺失。弟子規真正是對孩子進行這方面教育的經典。弟子規從“孝”這一德行的根本入手,對為人處事的各項規範,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作出了細緻入微簡潔明晰的規定。蔡旭禮老師更是從現代人應該遵守的道德修養入手,給弟子規這一古文經典賦予了更多現代化的內涵。
透過學習我體會到,父母先做到,孩子才能做到。父母都能做一個如法的好人,孩子可以不教而教。所以成功的教育其實應該是在教育之外的,是一個家庭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整個家庭的修行。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2
得到經典書籍《弟子規》已經好幾年了,一直以為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東西,偶爾會拿出來念念,比如孩子不聽話了,會告訴孩子弟子規裡面是怎麼說的呀,你做到了嗎?希望孩子按弟子規裡面說的去做,從未想過自己學了嗎?做到了嗎?也從未想過自己學好了、做好了才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對傳統文化雖然很感興趣,卻一直沒有身體力行,現在才知道弟子不是小孩,而是聖賢人的學生叫弟子,深感慚愧!
希望孩子可以參加傳統文化夏令營進行身心的洗禮,經人推薦才知道我們的通慧書院,尤其是要看《如何做個真正如法的好人》,還需要寫心得體會,感覺會是一次很好的機緣,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看完了40集,每看一集感覺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淨化,讓我受益匪淺。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可是很多的時候都沒有注重孩子人格教育的問題。而注重人格教育的問題的時候又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去教育。透過學習《如何做個真正如法的好人》個人覺得在培養小孩的同時,要時時反省自己,比如行孝、行善這兩件大事不能等,孝子知恩圖報、有情義,孝心一開百善皆開。如果我們不及時行孝、行善,等來等去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不行孝、行善的人生是殘缺的、是痛苦的。人活在這個世上經常和別人打交道,我們要做個有禮貌的人,因為禮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距離,並要知道聖賢之人是怎樣用他們的智慧去對待人和事的。如果我們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言出必行,再對小孩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的孩子只會比我們做的更好,那樣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幸福的。
蔡老師說了: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我希望用我們的慈愛去面對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節制自己的脾氣,管好自己、尊重他人。把想對他人發的怒轉變成對他人的寬恕,擴大自己的心量,提高自身境界。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很喜歡這句話,當我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一定會收穫豐碩的果實。當我們付出了真誠,一定可以收穫信任。當我們付出了禮貌,生命中的貴人也一定會出現。付出越多得到越多,人生越圓滿。
感恩通慧書院的老師、感恩蔡老師,讓我知道修行的路該怎樣走下去。感恩在我生命中出現的一切,豐富了我本不豐富的的人生。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3
最近看了《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的如法好人。看完後感覺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為父母,責任之重。現在在學校裡都在學習、頌揚弟子規的精神,可是最該學習的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正所謂身教重於言傳,身不正怎叫孩子正,借用蔡禮旭老師提到的一個例子,一個好戰國的領袖走進孩子的課堂,告訴大家要學會友善,不要跟別人打架,哪個孩子會聽,他的話多麼的蒼白無力。作為父母的我們可千萬不要做這個領袖。在蔡老師“人生怎樣才能幸福”這一課的開頭,蔡老師就講了這麼一段話:“人生應該怎麼樣才能幸福?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觀念,你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才會有正確的行為,有正確的行為才會有正確的習慣,有正確的習慣就會有正確的性格,有了正確的性格就會有好的命運。你有好的命運,人生一定會幸福。所以一個人人生幸不幸福,根源還在他的思想觀念,所以能夠讓思想觀念正確,你的人生就紮下了正確的根基”。
那麼怎樣的思想觀念才是正確的思想觀念?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擁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讓我們的下下一代有正確的思想觀念,擁有幸福的人生?蔡老師在這四十集的講座中講得十分透徹。“諸位朋友想讓自己的人生幸福嗎?就好好的去看看,想一想,做一做!”我們要認識幸福,瞭解幸福,才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聰明的人 他必定懂得無論處事待人接物都要做到“勿以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 為之” 。人心正則從善,事事循理,自能安久相處,人心邪,則次情 縱慾,任意妄行,自必貽患無窮的道理。任何一種麼煉都是通向幸福 的寶貴經驗,要從失敗中站起來。事不三思終會後悔,能夠忍讓自然 幸福而無憂。擁有幸福,需要多瞭解他人,社會、文化,愛國守法,幹好本職工作,必定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我懂得作為父母自己的責任和任務之重大。這次有緣瞭解到通慧寺舉辦的家長與孩子共同參加的夏令營善舉,我和愛人本著一顆身教大於言傳的心想借此機會與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正屬於比較頑皮叛逆期。在此感謝樟樹市通慧寺給我們提供的這次機會,希望能有緣得到這次難得學習機會!將不勝感激!
《幸福人生講座》觀後感4
以前我一直在追尋幸福的答案,苦苦不得其解,甚至覺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本來就是一趟苦旅。後來學習了張選老師的《幸福人生講座》,才對什麼是幸福人生有了正確的認識。
首先說幸福其實很簡單,幸福是一種心境,你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世界就會收穫一分內心的安寧,生活就是面鏡子,你對它笑他就對你笑,你對它哭他也對你哭。當我們覺得煩惱很多,看誰也不順眼,看誰又很難受的時候,問題絕對不在別人,問題在於自己。所以你只要心量一拓寬,障礙就去除。所有的憤怒和痛苦,都是自己的強求,都是自己的執著。所以不是別人跟我們過不去,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當人瞭解到這個真相,你才慢慢懂得什麼應該放下。
而如何擁有幸福生活呢?張選老師建議我們習讀《弟子規》,以《弟子規》衡量自己的品行,做一個守孝悌、知禮仁的人。
首要就是"入則孝",在家孝敬父母,同時推及他人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從小到大,父母花費了許多心血,有時即使他們說的不對,也是為我們著想的。我常常有種感受:這世上除了父母,真的很難有人會對自己那麼貼心貼肺地關懷。雖然我們漸漸獨立離開父母,可爸媽的心一直系在我們身上,關注我們的近況。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父母。
為人不單要孝還該做到"謹"和"信"等美德,誠信就代表一個人的人格。"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論語》中說:人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信與義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雖然我們不曾講出,但內心深處必定堅守著這個信念,履行著自己的義務。別人幫助我們是對我們有恩,而我們更應當講道義。
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如果有所不得,先反躬自省,想想自己有何不妥。自身修習完善自然會收穫應得的。
幸福從來不在於你擁有什麼,幸福在於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創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創造的,金盆銀匙、錦衣美食的人,未見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飯的人,未見得不幸。這個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為幸福的源泉。"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人生意義取決於靈魂生活的狀況。幸福取決於靈魂的豐富,德性取決於靈魂的高貴。幸福人生就從自我修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