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1

  我聽說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長津湖》,很想去看看。今天我終於看到了這部時長三個小時的電影。

  長津湖之戰是志願軍第九兵團和美國最王牌的北極熊兵團之間的一場強強對決。原本在休息中的軍人們一接到集結指令,就坐上北上的火車奔赴朝鮮。長津湖地區溫度很低,零下三十五度左右,戰士們沒有棉衣更沒有棉帽,後面連吃的都只有凍土豆,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戰士們就是靠著頑強的毅力,偉大的理想一直堅持到勝利。

  美國軍隊武器很多,大炮、坦克、飛機……這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而我們中國志願軍是小米加步槍,可我們一點也不怕美國,我們用智慧和戰略打贏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大軍。

  我想對你們說:“志願軍叔叔!你們辛苦了,我永遠忘不了你們那時的模樣,你們用生命換來山河無恙,現在的中國擁有先進的武器,精良的部隊,你們放心吧!再也沒有人敢欺負我們了!”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2

  我帶著喜悅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觀看電影《長津湖》。

  電影是從美帝國主義挑起朝鮮戰爭開始,美軍戰機轟炸中國邊境,對中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工業水平落後,物資和裝備嚴重匱乏。但是為了新中國的未來,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經過幾天幾夜的深思熟慮,最終決定出兵朝鮮,抗美援朝。

  參與長津湖戰役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七連的新兵伍萬里,他的一份檢討書,因為部分不會寫的字用圈代替,被餘從戎戲讀成“蛋討書”,一開始讓我覺得搞笑,再想想讓我深思。他才十幾歲,本應該是在讀書的年齡,但是他卻沒有讀書,面對敵人的入侵,他能挺身而出,積極參與到保家衛國的戰鬥中。

  在前往朝鮮戰場的路上,為了躲避敵機的偵擦,他們有時躺在地上、有時躲在雪裡,哪怕是被機槍掃射,也是屹然不動。在前進的途中,他們接到了一個護送電臺的艱鉅任務,電臺是指揮部與前線聯絡的重要橋樑,如果沒有電臺,前線志願軍戰士們將無法得到準確的作戰資訊,他們這次的任務就是護送電臺和譯電員到志願軍指揮部。在護送的途中遭遇了敵人瘋狂阻殺,面對美軍的飛機坦克,志願軍戰士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付出寶貴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務,最終成功的將電臺與譯電員安全送往指揮部。

  楊根思連長說過三個不相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就在這種永不言棄的信念下,他帶領一個連隊,阻擋了美軍七次突圍,為大部隊爭取了時間,為勝利爭取了時間。在第八次突圍中,他們連隊打到剩下最後一人,最終抱著炸藥包與幾十個敵人同歸於盡。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電影結束了,我懷著沉重的心情走出了電影院。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志願軍戰士們背井離鄉,在極端嚴寒的天氣,沒有食物、棉衣補給的條件下,與裝備精良的美軍戰鬥。他們不畏生死,守衛著國家的尊嚴,守衛著人民的和平。

  現在的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銘記這是英雄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3

  一連幾日,小城都陰雨綿綿,這樣的天氣沒什麼娛樂,我便纏著爸媽帶我去看新上映的電影《長津湖》。禁不住我的軟磨硬泡,爸媽抽了空帶著我和妹妹去看了這部催淚的電影。觀影前我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是我們的情緒還是格外凝重。

  《長津湖》主要講述了1950年,美國異想天開地認為可以在感恩節前將朝鮮消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連隊在隊長伍千里帶領下,在長津湖與敵人交鋒,最終將敵人打退。

  電影雖然看完了,但衝鋒的號角在我耳邊長鳴。影片中,志願軍們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裡,堅守陣地。他們餓了,吃凍土豆,把牙咯掉了;他們渴了,喝雪水,渾身發抖;最終,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穿著單薄的衣服,凍死在那裡。那一具具倒下的軀體,那一片片破碎的殘骸,怎麼不令我們感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倒下的英雄砸出了國威,砸出了鋼鐵般的長城。

  我們現在正過著幸福的生活,不就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嗎?電影中一句話讓我異常感動:“這一仗如果我們不打,我們的下一代就要打。”我想對人民解放軍說:你們是祖國最可愛的人,謝謝你們,用自己的血肉創造了新的長城!謝謝你們,讓我們成為了新時代的少年!謝謝你們,是你們把希望傳到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今晚,我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祖國的花朵好好學習,將來建設更加強大的祖國!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4

  看完電影《長津湖》後,我感觸頗深。

  從電影的開篇,我瞭解到美軍要越過三八線,攻打朝鮮,這種舉動讓我非常氣憤。而且他們的將軍—麥克阿瑟還說,可以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鬥。所謂“唇亡齒寒”,經過商議,我們國家決定抗美援朝。

  隨即,我們的部隊出發了。經過各種防線和哨兵,我們到達了美軍大本營。當看到美軍豐富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時,我深刻懷疑他們是從現代拿物資過去的呢。但這並未嚇到我們勇敢的志願軍戰士。雖然我們沒有豐盛的食物和先進的裝備,但我們有勇氣、毅力和智慧。志願軍們儘管一整天裡只能吃著凍得像冰塊一樣的土豆,也堅持戰鬥著。

  經過長時間的堅守和奮戰,志願軍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另一個營地,也就是美軍軍隊機場,麥克阿瑟聽說營地被攻佔後,連忙讓軍隊撤退。最終,我們粉碎了麥克阿瑟要在聖誕節之前結束戰鬥的想法,把他們打回了三八線。

  我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戰士們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打仗,就是為了不讓下一代打仗。”希望世界永和平,人類遠離戰爭!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5

  今天,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長津湖》。這是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影片。

  《長津湖》主要講的是:在抗美援朝時代,解放軍們白天埋伏在雪地裡,黑夜出行,但每次都還是有人不幸的犧牲了。每當鮮血不斷地流出來時,大家都忍著痛疼,繼續前行。看到這一幕,我的心就如刀割似的疼痛。

  這部電影深深地打動了我。特別是在戰鬥之中,我感覺自己身臨其境,耳邊都是子彈擦肩而過的聲音。過節的時候,美軍聽著歌,吃著燒烤,樂得合不攏嘴。而我軍呢?在寒冷的'風雪裡,身上蓋著雪,沒有棉襖穿,沒有東西吃,只有一丁點凍土豆充飢,但他們仍然相互謙讓著給自己的戰友吃。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我們的戰士仍然面帶微笑,沒有一聲抱怨。因為他們的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這一仗一定要勝利。

  電影看完了,我不由得佩服起解放軍們奮不顧身的精神。我心想:原來老師常說的“紅領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紅軍戰士是勇敢的”確實如此!

  作為小學生,我們現在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長大以後為保衛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長津湖之水門橋》學生電影觀後感6

  10月4日,我們觀看電影《長津湖》。這是一場壯懷激烈的戰役,這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電影《長津湖》以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作戰,在及其惡劣的環境下,面對著裝備精良的美國軍隊,我們志願軍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打出了我國軍威國威。

  影片中最讓我動容的有兩個場面,其中一個場面是:當天晚上,志願軍兩個連的戰士在高地等待阻擊撤退的美軍。長津湖當時的氣溫降到零下40度,志願軍戰士穿著薄薄的棉衣,身上覆蓋著皚皚白雪。他們依然手持武器,雙眼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隨時準備著殲滅敵人。可他們最終化作了一座座晶瑩的冰雕。100多個人的連隊,用他們的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連被美軍稱為“常勝將軍”的阿克麥瑟,也向我們的英雄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他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人,我們永遠也無法戰勝他們。”是啊!正如毛主席所說:“洋人瞧不起我們,尊嚴,只能在戰場上取得。”

  還有一個場面是:在茫茫夜色中,伍連長和戰友們反穿著白色棉襖,匍匐在雪地裡,身上都揹著幾公斤重的炸藥。第一次行動,美軍一下子就打死了三個志願軍戰士,還有人負傷了,可是戰士們不敢停下來,依然前赴後繼,前面的人倒下了,後面人又衝上去。就這樣,伍連長成功地穿過了美軍的陣地,把美軍的指揮部炸燬了,可許多戰士的生命也沒有了。看到這裡,我的雙手握緊拳頭,恨不得要去為志願軍戰士報仇雪恨。想想我們現在的繁華盛世,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築建而成。今天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作為一名小學生,從今以後,我要加倍努力學習,從小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要為祖國做貢獻。

  一場戰役打出了百年的盛世繁華。當我走出影院,發現天格外藍,樹分外綠,廣場上彩旗飄揚,熱鬧非凡。這顯眼的自然是那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這盛世如你所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