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精選12篇)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精選12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1

  在整個影片學習的過程中,家人們都很認真,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感觸。總有那麼一個人,會觸及你的靈魂,也許他們沒有憾動世界感動世人,卻總會撥動你生命裡某一根弦。讓你向他們靠攏。

  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焊接垣克駕駛窗最關鍵部位的盧仁峰,因工傷一隻手殘廢的情況下,沒有自爆自棄自生自滅,更沒有失去對生活的勇氣和熱情。而是重拾舊業,用牙叼焊帽,自制又大又肥的厚手套戴在殘疾的手上,透過手、臉、牙的配合,每天堅持完成50根焊條的守恆任務,吃住在車間,沒有畏懼過,一直堅持努力,透過不間斷的練習和必勝的恆心,一年不下上百次的試驗,終於成就了自己的技術峰值,再次成為了焊接行業,尤其是焊接垣克行業的領軍人物。他的這種行為和堅持不懈的精神超越了生命的突破。如果人人都能像他一樣煉技修心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那麼人生的道路上還有什麼可以畏懼的呢,又有什麼阻礙能夠打倒你呢?

  我在愛電工作有十來年了,也帶了不少的徒弟,我覺得最讓我感觸的是焊師張冬偉,首先是他所從事的這個行業主要是焊接裝天然液化氣的大容器,不光技藝超群不說,最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心境,因為焊接的空間大,有時候一天下來就是一個動作維持一整天,連續要焊8個小時。在這個焊的過程當中,他始終都能保持心平靜氣的狀態,而情緒的穩定性直接決定了焊接效能的一個穩定性。對我這樣火爆性子的人來說,是最需要修練的。而且他在帶徒弟的過程中,也特別的細心和認真,在檢查徒弟們作業的過程中,他會把每一個焊接不到位的地方給你標示出來,並註明原因,最高明的還不在這裡,他能夠根據你的焊接狀態去探知你的內心世界,你當時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情緒或心情去焊接作業的,往往一道一個準。堪稱心理焊接師。從心境達到技境的提升,這也是匠人世界的新境界。這也是我們可以去借鑑和修練提升方面。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2

  在觀看了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連續劇《大國工匠》後,影片講述了八個不同崗位的工人的故事,比如為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階技師高鳳林,他用靈巧的雙手和獨創性實現了夢想。我內心太激動了,久久不能自拔。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和寧。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家禮物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太過逼真,讓人忍不住伸手觸控。事實上,它是孟劍鋒在一個只有0.6毫米的銀質工件上經過數百萬次精細雕刻而成的“絲巾”。它可以在沒有錯誤的情況下完成數百萬筆。這種完美和卓越只有我們的“雕刻大師”孟劍鋒才能實現。難怪人們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觸控!

  另一個數據是——486.1公里,是京滬高鐵上執行的380A最高速度,創下了高鐵試執行速度的新世界紀錄。寧詹韻是第一個從事高速列車轉向架“定位臂”打磨的人,也是首席打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為了完成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階段,他並沒有每天都無法陪伴患白血病的父親,只是在下班的路上得到了父親去世的訊息。

  當我看到它的時候,我不禁感到難過和慚愧。我很難過這個“偉大的鄉村工匠”沒能給我父親最後一程。我感到慚愧的是,我們在工作場所呆了很長時間後,總是覺得我們的工作很無聊,缺乏好的工作。生活似乎失去了活力,我的進取精神常常被工作消磨殆盡,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自己的期望。《大國工匠》的碩士沒有一個背景顯赫,學歷深厚,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十幾年,幾十年。我真的應該向他們學習。如果有夢想,我應該去追逐,用“偉大的鄉村工匠精神”去雕琢,去追求完美!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3

  工匠精神是一種在設計上追求獨具匠心、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蘊涵著嚴謹、耐心、踏實、專注、敬業、創新、拼搏等可貴品質。

  我認為,工匠精神的內涵有三個關鍵詞:一是敬業,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敬畏之心,視職業為自己的生命;二是精業,就是精通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技藝精湛,我們熟知的大國工匠,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人,在行業細分領域做到國內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三是奉獻,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擔當精神、犧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急功近利、不貪圖名利。

  因此,要成為“工匠”,須有鑽研的力量。做事情講究的是熟能生巧,當你能夠把一件事情不厭其煩的重複做,用心積累經驗,就具備了生巧的潛質。這其中當然需要有一顆堅韌恆心,經過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過程,才可能呈現出完美的產品。要成為“工匠”,須有奉獻的力量。將所從事的職業轉變成自己的事業,古往今來的大師無不懷著這樣的價值理念來推動自身在各自領域的進步。要在某一領域成為佼佼者,必然要佔用自己的時間,於是減少了與朋友的喝酒應酬,也減少了夥伴間的娛樂活動,可是當你覺得是在為社會、為他人的生活改善而工作時,生命也會隨之變得熠熠生輝。

  從個人、社會到國家,都需融入務實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只有建立健全有利於工匠精神養成的制度體系,牢固樹立滋養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促進員工在實踐中發散思維、大膽創新,不斷探尋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4

  中央電視臺“大國工匠”播出了8位勞動者的楷模事蹟。他們都是在日常平凡的勞動中千錘百煉,而成為勞動者中的佼佼者。

  勞動技能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過程中逐漸摸索的,這昭示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人不要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要透過刻苦紮實的努力,才能換來事業的成功。藍領如此,白領也是如此。

  成功就要經得起清貧和寂寞。但放眼今天的社會,急功近利、利益至上已經佔領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部分崗位頻頻的跳槽,公務員的離職,無不對生產、工作秩序帶來衝擊,對個人技能和素質的提高也形成了斷層,帶給整個社會的就是普遍的技能低下,製造和創新也必然受到影響和制約,這從我們的製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平庸可以佐證。

  作為國人,要想享受更好的生活,不能指望別人,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因此,熱愛崗位,鑽研技能,腳踏實地,才是普通勞動者的成功之路。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歎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現在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而在學習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知識,我們要不斷地進步,爭取做好自己。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奮鬥的青春才美麗,永不放棄,生命才精彩。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5

  3月1日晚8點,透過觀看央視綜合頻道直播的《大國工匠》頒獎釋出會,感觸很深。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文化不同,年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崗敬業”。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靠自己過硬的技術和本領,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平凡的崗位上追求著職業技能的完美,為民謀福,貢獻社會。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敬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為了謀生,更是為了一種人生的追求,這也是工匠們很少去改變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天做著重複的工作,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當別人休息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工作,當別人一家團聚或在公園休閒時,他們可能還在一線獨自鑽研奮鬥,失敗了也不灰心、不氣餒;靠的就是有一顆恆心,靠的就是對專業的執著,甚至是痴迷。常言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就沒有做不成的。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評選為工匠,其本領和技能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己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造出來的產品就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評選出的高鳳林等10位大國工匠,來自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永不滿足,追求卓越。正是有了這種工作態度,才能使他們勇往直前,不斷向行業的頂峰攀登。這也是我們千千萬萬勞動者學習和持有的態度。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6

  觀看了大國工匠特輯,不禁讚歎我國工匠是那麼的身手不凡,他們在技藝中散發出的光芒是那麼的耀眼,極具震撼!工匠秉持著紮紮實實幹活,問心無愧做人的敬業精神,細緻用心,這是工匠的境界。匠人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大學生去學習,去傳承並弘揚。

  對我而言,匠人精神是極具震撼的。工匠們能夠日以繼夜的進行繁雜的工作;能夠在對待自己工作上一絲不苟,細緻用心;還能夠享受工作,對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看淡名利。工匠們擁有細緻用心、不怕吃苦、嚴於律己、對工作的極致熱愛等優良品質。這樣的優秀品質讓人敬佩,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技術創造了中國的一個個奇蹟,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著,甚至是痴迷。大國工匠中各個崗位的高階工匠,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質量在他們眼裡已經習以為常,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團圓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這些大國工匠,既平凡又傑出,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著一線勞動者的偉大他們為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讓人折服。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著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7

  紀錄片中,登榜的工匠人物裡,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者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裡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階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裡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萬君:他的“一槍三焊”破壞復興號“腿腳”難題,一把焊槍鑄就中國速度。先後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製焊接工作,總結並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他的“拽槍式右焊法”等3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0餘萬元。

  王樹軍,一個普通維修工,闖進國外高精尖裝置維修的禁區,突破技術封鎖,大膽改造進口生產線核心部件的設計缺陷,生產出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功率低能耗發動機,讓中國在重型柴油機領域和世界強者站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他是維修工,也是設計師,更像是永不屈服的鬥士!臨危請命,只為國之重器不能受制於人,中國工匠的風骨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8

  “江山代有才人出,觀看《大國工匠》真的是感慨頗多,各行各業都出“狀元”,特別是看到復興號更是激動不已,在工作中還是要努力探索、創新,更好的服務社會。”

  “《大國工匠》中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能拓展人生的價值,大國工匠們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

  “工匠精神的內涵在於敬業、精益、專注、創新,這是一種職業態度,也是一種職業精神。我作為一名鐵路工作者,我雖然渺小,但是我的崗位不渺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建設國家的工匠,國家的繁榮富強都是在每個人的努力中堆砌堆砌起來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從《大國工匠》中,看到了平凡的崗位中迸發出來的勞動精神。作為一線勞動者,書寫他們的不平凡,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傲人業績,在崗位上詮釋自己的信仰。大國工匠們的精湛技藝令人歎為觀止,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對事業的追求、對人生的熱情、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產品精雕細琢、對技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彌足珍貴。他們的精神理念和人生追求,值得我認真的學習。”

  “工匠們用時間證明著對事業的敬愛,他們用實力證明著自己,他們用精神打造品質,他們用信念打造品格,他們是中國的先進工作者,他們是事業的革命者,他們是光榮的勞動者。一點一點的錘鍊,一直不變的堅守。我被工匠們的勞動精神,創造精神深深折服。只有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矜矜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才能拓展人生價值。當下的我們更應該向世界證明我們,為祖國增光添彩,向前輩學習嚴謹的匠心精神。”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9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他們擁有的高素質高文化之外,還需要擁有不畏艱苦,奮戰一線,努力創新的鑽研精神。在2019年三月一號晚上觀看的央視頒獎典禮中,給我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技術強國"。每一位在不同崗位上的技術工人,用他們的刻苦鑽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著一個個不可能而卻又可而為之的奇蹟,也在詮釋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

  最令我震撼的是見證高鐵技術從追趕者變成了領跑者的"中國速度"─李萬君。“技能報國”是他終生夙願,“大國工匠”是他至尊榮光。多年的勤學苦練,李萬君把焊槍使得出神入化。兩根直徑僅有3.2毫米的不鏽鋼焊條,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對焊在一起,不留一絲痕跡;20米外,只要聽到焊接聲,李萬君就能判斷出電流電壓的大小、焊縫的寬窄、焊接質量如何。而後,李萬君又帶領團隊攻克了美國紐約地鐵列車轉向架焊接難題,透過32道焊接把4釐米厚的`鋼板嚴絲合縫地焊在一起,用超探、射線技術檢測也看不到任何缺陷。這樣的技藝令我們歎為觀止。

  我作為一名入路三年的職工,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他們有對技術的不斷鑽研,有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在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還有身上所傳承的工匠精神,我們作為新時代鐵路的保衛者,更應該向這些工匠們學習,學習他們身上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質,我們要弘揚“奮勇擔當,爭創一流”的鐵路精神,不斷夯實專業基礎,拓寬視野,多多參加技術比武,技能大賽等活動,加強自身技能,傳承工匠精神,勇敢地在成為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尋夢、築夢、圓夢,成為未來的“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10

  大國工匠彰顯大國風範,大國工匠托起巨龍騰飛。央視播出的宣傳片《大國工匠》,用奮鬥在生產一線的一群傑出勞動者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了一部勞動者之歌。他們畢生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專注和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傳承和鑽研職業的技能。他們是國寶級的頂尖技工,他們是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們用無可挑剔的技能書寫者人生的平凡與不平凡,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為時代為社會奉獻著人生。他們的技藝讓人們為之震驚,為之嘆服,為之激動,為之點贊。他們是事業的脊樑。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國家高階工藝美術技師孟劍鋒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同時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用他自己的話說:“追求極致,超越自己”。

  鏨刻是我國是一項有近3000年曆史的工藝,它使用的工具是鏨孓,上面有圓形、細紋、半月形等不同形狀的花紋,工匠敲擊鏨子,就會在金、銀、銅等金屬上鏨刻出千變萬化的浮雕圖案。

  在孟劍鋒心目中,沒有瑕疵,並且是出手工,才配得上國禮。為了做出支撐果盤的中國結,孟劍鋒可謂煞費苦心。一般編中國結都是軟的東西,但用銀編就很費勁,銀會很快變硬。

  《大國工匠》給人們展示了中國工匠的博大情懷和無以倫比的技藝。我們要以“工匠精神”為動力,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幹一行愛一行,要勇於擔當、敢於擔當。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11

  昨天晚上班主任組織我們全班看了央視系列《大國工匠》,深受感動。

  偉大的鄉村工匠,匠心打造夢想。有的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不會有任何滲漏,有的人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髮際線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奇蹟,但都有一個特點:執著,甚至執著於專業。

  大國工匠各種崗位的高階技師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都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出軌;船可能會沉。在他們看來,這些100%有保證的質量是從8篇關於偉大國家工匠的感知的精選文章中獲得的。成為小菜一碟;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經濟總量明顯提高,居世界第二位。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夜加班。別人休息的時候還在一線。別人和家人團聚,只能一個人在前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焊機高階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哈爾濱東北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技術人員在承擔國家“七五”攻關專案中,已有一年多沒有攻克焊接難關。憑藉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探索,高鳳林已成功交付兩套壓制生產單位一年多的18款產品。

  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努力成為我們國家的支柱。我不是製造專業的,是烹飪專業的。我們需要不斷了解烹飪藝術的學習,烹飪並不難,但做好並不容易。掌握烹飪技巧真的很難。專業老師也很關注我。雖然學習很辛苦,環境很熱,但苦中有樂。每當我學一道菜,聽到老師同學的誇獎,我都會很開心,很自豪,但還是有很多不足,很多細節需要修飾。不能安於現狀,要更精,掌握更多技能,突破一個難度,用心去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現在的社會專家如雲,我要制定自己的目標。我要做的就是不斷進步,上一段樓梯!

  在那裡,這種後體驗幾乎走到了盡頭,然而,我真正的行動才剛剛開始。我此刻想做的,就是向著技能大賽的目標邁出艱難的一步,以飽滿的熱情贏得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初中觀後感600字 篇12

  最近,央視做的一個紀錄片《大國工匠》,看後讓人振奮,也感慨良多。

  中國自古便有“技進乎道”的文化源流。然而現代化建設程序不斷加速,社會節奏不斷加快,使得現代社會更多去注重生產速度和能見的效益,往往自動忽略一些可貴的情懷。匠人或者匠人精神的缺失便是其一。

  我們這個時代是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是科技生產力高速發展的時代,是追求卓越尋求突破的時代。社會在進步,物質生活在豐富,然而某些精神某些品質卻因為過分的追求利益在漸漸遺失。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但不意味著要拋棄可貴品質,重新出發。

  據權威機構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222家,法國196家。綜合分析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性: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匠人精神。很多人認為匠人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但其實,“匠人”意味深遠,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與堅定、踏實、精益求精相連線。

  在日本有一個“煮飯仙人”,50多年專注煮飯,煮出一碗好吃的米飯。同樣是日本還有一個居住在神戶的小工匠,岡野信雄,30多年來只做一件事:舊書修復。而德國管理大師赫曼·西蒙在他的著作《隱形冠軍》一書中,就指出了具有匠人精神的手工藝傳承者對德國工業的影響,這一批人就是隱形的冠軍。在這些國家,一個行業內非常專注、做得出類拔萃的人,他們被稱為匠人或者職人,這些人往往倍受重視和尊敬。

  “工匠精神”就是一種情懷、一種執著、一份堅守、一份責任。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緻精細、執著專一。專注只做一件事,這個其實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也並不艱難,但難就難在堅持“一生”。這個時代需要一種“匠人精神”,以一種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態度,抵禦日漸熾熱的浮躁之風,淬心煉性、專注而長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