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鐵道英雄觀後感

關於鐵道英雄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鐵道英雄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鐵道英雄觀後感1

  電影《鐵道英雄》是一部讓人意外的作品,雖然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但該片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獨闢蹊徑,拍出了難得的新意。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面對瘋狂肆虐的日本侵略者,無數中華有志之士勇敢站出來保衛祖國,隸屬於八路軍第一一師的魯南鐵道隊亦是其中一股強大的抗日力量,他們以鐵道和火車為主要陣地,機智靈活地打擊日寇,屢建奇功,鐵道隊的英雄事蹟,早已在民間口口相傳,並在大小銀幕之上經過多次演繹,而變得家喻戶曉、膾炙人口,電影《鐵道英雄》便是在他們故事基礎上全新創作而成。

  所謂“全新創作”,就是不但要拍出新意,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而且還不能亂拍,要尊重史料。簡言之,在傳統的版本上,尋找新的突破。電影《鐵道英雄》,在這一點上完成得相當出色。

  首先來說,就是呈現方式,比起傳統抗戰題材的戰爭片,本片內容交錯連環。既有著騎劫列車的緊張刺激、短兵相接的火爆動作戲,也有著敵我雙方鬥智鬥勇的暗線對決,從鐵道隊在敵人眼皮底下的險象環生,到反派陰險狡詐的成功刻畫,正反雙方線索交織纏繞在一起,動作、懸疑每條線索開枝散葉,各有特色,都呈現出別樣的色彩,也為電影塑造了強大的戲劇張力。

  歷史上鐵道隊的事蹟屬於敵後,鬥智諜戰和隱藏身份是隊員們的日常,所以,電影《鐵道英雄》給觀眾呈現了兩種不同的風格,動作大戲的火爆刺激與鬥智大戲的鬥智鬥勇,電影在動作格局下,使用了很多動與靜的對比,凸顯了氣氛的緊張和危機。

  比如開場迎面而來的火車上大戰,從快速移動的鏡頭語言和張弛有度的剪輯手法,將鐵道隊敏捷身手和果敢一面刻畫出來,代入感極強而隨後的故事,就轉入敵後與地下活動,而相比於槍戰和列車大戰的大場面,這種諜戰片隱藏在表面之下的肅殺對撞,這是“靜”。白雪皚皚的平原地區,嚴酷肅殺的氛圍,而兩種風格的切換,好似在廣袤的雪原中燃起一團火焰,需要極高的導演排程能力,而片中角色的行動也會在觀眾心中製造緊張的氣氛,也這是一種很高階的戲劇張力。導演之所以敢這樣拍,就是因為本片有著張涵予、範偉這樣超級實力派演員存在。

  畢竟在渲染敵我雙方角力的一張一弛中,展示衝突是影像所長,但刻畫氛圍、描寫心理卻是軟肋,所以這類故事很考驗演員,如何展現人物的所思所想,演員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此。

  比如範偉,作為列車站排程員,他每日笑盈盈地與敵人周旋,尤其是在敵人眼皮底下外出傳遞情報那場戲,面對敵人的盤問,他飾演的老王表情平靜沒有任何的變化,是一副鎮定的樣子,完全可以逃過敵人的目光,但眼神嚴肅神情迅速劃過,則讓處於上帝視角的觀眾,能夠察覺角色內心忍不住的焦急一面。而隨後他明知道被人盯上,乾脆將計就計,用一顆手榴彈不但聲東擊西,還消滅了漢奸,可謂一舉兩得,這場戲的波瀾不驚,但平淡中緊張的肅殺氛圍,完全是在範偉影帝級的表演下帶動起來的。

  所以說,展現動作戲的火爆,可以用特效、煙火等技術手段完成,展現敵我衝突的場面,可以用攝影、剪輯等烘托氣氛。但對於角色內心戲的刻畫,在緊張氛圍中角色狀態的呈現,只能由演員的表演來完成。

  又比如張涵予飾演的老洪,還是他與範偉透過遞煙交接暗號,隨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解決掉了尾隨而來的漢奸,彰顯硬漢的特色,兩場戲接連而來,一靜一動,平靜中暗藏生死攸關的較量,動與靜之間的對比,更加體現了一種對峙氣氛。

  值得一提的是,日軍中的大反派藤原,則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所在。他集智謀與狠辣於一身,成為老洪、老王不得不共同面對的“狼一樣的對手”電影透過塑造了一個強大的敵人,不但增強了電影的對決氛圍,也更能顯示出戰士們的英勇。在這樣的情節處理下,敵我人士互相試探,臺詞之中的`針鋒相對,暗含殺機,這就是明線。而暗線就相當於懸疑小說中“炸彈引信”,依靠突如其來的動作戲成為爆點,並透過故事推進和情節設定來將觀眾引入新的環境之中,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電影依靠明線的“靜”情節推進,暗線“動”的特點來烘托氣氛、增強觀感,從而極大增強故事張力。但也只有以靜制動的拍攝技法,演員對角色的精彩詮釋,對內心戲份的完美展示,能幫助導演把這個看上去兩種完全不同風格的篇章整合起來,讓觀眾能夠感受到當時角色所處的環境和氛圍,更容易能夠get到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

  到此我才發現,《鐵道英雄》,這個我們原本耳熟能詳的故事,在這樣的全新的拍攝手法呈現下,變得非常具有新意。尤其是從導演到演員,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極致。他們面對敵人的暴行,會壓抑住本能的情感,也會在敵人的控制區內偽裝到滴水不漏,更會在關鍵時刻,捨生忘死,從老洪、老王,到亓順、亓魯兄弟,乃至周也飾演的護士莊妍,讓我突然發現,他們也是鮮活普通人,在敵後那些孤軍奮戰的時刻,誰也體會不到他們內心的煎熬,結尾大家在工廠相聚的魔幻時刻,那才是勝利之後,來自真心的笑容。

  鐵道英雄觀後感2

  剛從電影院出來的我,此時“醉意朦朧”——《鐵道英雄》像是一壺老酒,入口烈,力道足,讓人回味無窮。

  電影《鐵道英雄》,取材於抗戰時期的魯南鐵道大隊,以真實為背景,用小人物詮釋傳奇,張涵予與範偉的同場飆戲更是讓人直呼過癮。

  作為今年第一部紅色傳奇經典電影,《鐵道英雄》給人太多的驚喜。

  不得不說,《鐵道英雄》是一部細膩的電影——灰暗的冷色調增強了影片的質感,也營造出了緊張的氣氛。

  導演對於細節的刻畫更是做到了極致,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道具都還原出了屬於那個年代的滄桑:牆上的鐵鑰匙,老王的提手燈,讓觀眾能夠跨越時空,真實的感受到了那個艱苦歲月的一草一木。

  除此之外,演員對角色的塑造也讓人讚不絕口,畢竟一部電影是否優秀,首先得看劇中的人物是否立得住。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範偉飾演的“老王”。

  比起劇中其他的角色,老王這個人物最為複雜:

  為了獲取情報,他不得不對日寇點頭哈腰,阿諛諂媚。

  為了麻痺敵人,他寧願遭受同胞的謾罵。

  為國為民,這個“漢奸”當就當了。

  皚皚白雪,呼嘯而過的火車,車站中的老王顯得異常孤獨。

  他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唯一能說得上話的,只有在列車上燒煤的少年。

  每當老王得到好玩意,都會留給那個燒煤的傻小子。一把花生,一個蘋果,老王把他所有的愛都給了少年。

  “臭小子,叫聲爹。”

  老王這句充滿戲謔的調侃,隱藏著他最後的一抹溫柔。

  影片中最讓人落淚的片段,無疑是老王炸車的那場戲。在明知自身早已暴露的情況下,老王還是將情報送了出去。

  為了讓組織上的同志有時間準備,老王引爆了他唯一的一顆雷。

  從雷拔梢的近景特寫,到引爆後那嘴角的微微一笑,短短的十幾秒鐘,範偉便將老王骨血中的民族大義詮釋得淋漓盡致。

  為國為民,死得其所,如果說老王是千面臥底,那範偉足以稱得上千面影帝。

  小人物改變歷史,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在《鐵道英雄》中,決定勝負的不只是英雄,同樣還有普通人的勇敢。

  那個負責添煤的少年在片中的筆墨並不多,但他卻完整地貫穿了整體的故事——在一開始面對老王的調侃,他表現出的是羞澀和逃避;當老王在臨死之前,把珍愛的小刀遞到他的手中之時,少年完成了心理的蛻變;在影片的最後時刻,敵人即將發動火車逃離之時,他將鐵棍毅然決然地插入到了日寇的身軀之中。

  從這些精彩的橋段中,我們看到了《鐵道英雄》全明星的實力派陣容的價值——從主角到配角,再到群眾,每一個演員都褪去了自身的光環。

  也正是因為他們懷著對於歷史與英雄的敬畏,甘心扮“土”、扮“醜”,《鐵道英雄》劇組才能讓演員們如此完美地與角色融為一體,從而將歷史最真實的一面,完完全全的呈現給了觀眾。

  然而,作為一名觀眾,我卻深刻的意識到:他們再辛苦,也永遠不會比歷史上的英雄更辛苦,畢竟在電影中,無論是範偉飾演的老王,還是張涵予所飾演的老洪,都是那個特殊時代的一個縮影,他們同樣也是血肉之軀,同樣有著家人和孩子,他們,並不想做英雄。

  只不過,國難當頭,身不由己,為了國家的未來,他們迸發出了異乎尋常的勇氣,拼光了最後一顆子彈,用生命換來如今的山河無恙。

  保家衛國不僅僅是一部口號,更是為了讓有些歷史不應該被遺忘,這或許就是《鐵道英雄》想要表達的主題和精神,而這份誠意,我在電影院看到了。

  《鐵道英雄》這杯老酒,不可錯過。

  鐵道英雄觀後感3

  不忘歷史,繼往開來,電影《鐵道英雄》歌頌最美歲月——引言。

  11月19日,一部抗戰主題的電影悄然登上大銀幕,場景宏大,演員陣容空前強大,沒有高調的宣發,卻依然燃爆全程,這就是電影——《鐵道英雄》。

  《鐵道英雄》和以往的大場景電影不同,它聚焦於“鐵道兵”這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人物群體身上,以小見大,充分展示了在那個時代裡為了理想、信念而英勇無畏的小人物。

  電影《鐵道英雄》裡的不少角色讓人動容。

  範偉飾演的鐵道兵,為了能夠得到確切的訊息,甘願去臥底當“漢奸”,在敵人的手裡卑躬屈膝,甚至為了更加逼真,他甚至誰都沒有告訴,成為了村民眼裡徹徹底底的漢奸。

  後來,被敵方發現之後,他被敵方處以極刑,就算是這樣,他也沒有吐露半分情報,螢幕前的觀眾看的是心揪揪。

  殊不知,這樣一個小人物,恰恰是那個時代無數人的縮影。

  那個時代,太多太多的人為了國家的利益忍辱負重,對於他們來說,犧牲是小事,但國家存亡是大事!真正地將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融入到自己的血肉記憶中……

  雖然這是一部電影,但是這些事情全部改編於現實!

  電影《鐵道英雄》的原型,是抗日戰爭時一支名叫“飛虎隊”的民間隊伍,不少人都聽說過他們的名字,還有不少影視劇的原型就是他們,他們的豐功偉績說幾天都說不完。

  他們瓦解了敵人無數的陰謀,保護了平民百姓,可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會有這樣的英雄,大部分的百姓飽受戰亂。

  在《鐵道英雄》裡,我們看到的人民飢寒交迫,顛沛流離,戰爭帶來了什麼?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痛,發人深思。

  無論是勝還是輸,受傷、受苦的都是百姓,那些慘痛的日子依舊成為了無法磨滅的過去和痛苦的回憶。

  有一名觀眾在看完了電影《鐵道英雄》後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痛恨的是不把人當人、不把生命當生命的劊子手。

  無數的慘案,都是慘痛的民族記憶,當時的我們太過弱小,所以被列強追著打,可如今不一樣了,沒有人再敢瞧不起我們中華民族,也沒有人再敢侵略、踐踏我們的尊嚴。這些都是我們的先輩用血和淚一點一點地把丟失的民族自尊撿起來,拼起來的。

  電影《鐵道英雄》的上線不是為了激發民族仇恨,也不是為了盲目愛國,我們是希望我們的後輩,永遠不要忘記那些慘痛的過去。要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前輩們的槍炮、犧牲之上的。

  就像是電影《鐵道英雄》裡張涵予飾演的鐵道小隊隊長一樣,他智勇雙全,多次救百姓於水火,粉碎敵人的惡毒計劃,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他的手裡完成得異常完美。

  可是,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完美的人嗎?電影可以美化一個人,而現實生活只會澆一盆冷水,現實是什麼?現實是無數人的犧牲才能粉碎敵人的陰謀,只因為當年的我們,實在是太弱小了。

  電影《鐵道英雄》裡的他們,不是刀槍不入的英雄。他們也會失敗,張涵予演繹的角色,年僅31歲,就離世了,死在了敵人的槍炮下;電影中,他死的時候,想的是祖國的崛起和統一,想的是把侵略者趕出中國。

  幸好,後輩人的前赴後繼,終於實現了前輩的願望!

  那些成功背後是血淋淋的數字,是看不見的白骨,他們壘成了名為勝利和不屈的城牆,讓後來者拾級而上,建成更高的銅牆鐵壁,來抵禦侵略者的槍炮。

  犧牲從來都不是沒有意義的,犧牲是為了國家能夠更好的發展,讓先輩們知道他們的努力和犧牲都是值得的。

  如今,我們可以仰望藍天,驕傲地對著先輩說,我們終於強大了,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我們可以保家衛國,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後輩,終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每一朵花骨朵,都可以開出嬌豔的花,因為灌溉他們的是——先輩的熱血,滋養他們的是先輩們的遺志,是永遠不會磨滅的精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