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500字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500字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5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500字1

  時針“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點,我開啟電視,調到CCTV來觀看每週五晚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這天,播放的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晉級半決賽的比賽,各位選手輪番上陣。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國語學院代表隊的“大師”劉浥塵。在激烈的比賽中,劉浥塵的隊友相繼離場,但是他的對手還有7個,其中安徽代表隊和廣東代表隊還剩3個人,只有湖南代表隊和他一樣,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對7個學霸級的對手,劉浥塵神態自若、鎮定自如,一點也沒有因為孤軍奮戰而慌了陣腳。在答題的過程中,劉浥塵顯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來的題目,他就會做一個鬼臉,瀟灑自如、準確無誤地寫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對一下子想不起來的字,他就會皺著眉頭,手託著下巴,開始沉思,當他想出來時,額頭上緊皺著的“三”字紋就會豁然開朗,他的臉上便露出笑容。最後,劉浥塵頂住壓力,打敗強敵,終於帶領浙江杭州外國語學院代表隊殺入了決賽。

  透過這次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看到這些選手在場上的精彩表現,特別是劉浥塵,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時讀書時,只看故事情節,並不在意難寫的生僻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多數是一帶而過,不會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夠,以後,我要好好向他們學習,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無止境,知識永遠也學不完,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傳承中華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吧!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500字2

  這段時間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賽”,自始至終像磁石般吸引著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號召家人討論書寫,看似常見的漢字書寫卻讓我們每個人都著了迷。不僅為選手鼓掌讚歎,而且也為他們惋惜。這場“漢字聽寫大賽”既提升了人們傳承發揚漢字文化的信心,同時有力地擴大漢字文化的影響。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種可貴的開拓和創新。

  現如今無紙化的辦公,鍵盤時代的天下。漢字離我們大家越來越遠,一些耳熟能詳的漢字只能認讀,不能書寫,提筆忘字,握著滑鼠忘了筆桿的現象,成為當下的一種通病。這些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背離,更是一種拋棄。再看看我們這次參賽的選手,是他們撐起了傳承了發揚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看著他們書寫出那麼多生僻暗澀的字詞,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而為自己汗顏。

  漢字是一門藝術,如果用的好,會達到妙筆生花,會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果一個生僻字,說話時來幾個,寫作時來幾個,會讓生活更有趣;漢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醜陋,有的惡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意義。所以,我們在讀書時,不能囫圇吞棗,只注重情節,多重複讀幾遍,多推敲一下字詞,會有更深層的體會和理解。

  央視的“漢字聽寫大賽”已經掀起了“漢字書寫熱”,已經讓中國人重新重視漢字,熱愛和弘揚中國文化。同志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多讀好書,多寫漢字。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500字3

  第一次看到了這樣的漢字聽寫大會,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黃金時段播出,覺得太有必要了。隨著電腦的廣泛運用,電腦打字幾乎代替了書寫。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生活,人們的文字閱讀時間縮短,漢字書寫大幅度減少,人們對沿用了五千年,祖宗傳下來的漢字是越來越陌生了。網路上錯別字大行其道,充斥視野,人們已經習慣了錯用錯寫,胡亂代替,外文符號夾雜其間的現狀,甚至有些見怪不怪了,這情形發展下去,不僅僅是有礙於人們之間的`溝通、理解,而是整個民族的漢字書寫、運用水平下降,是整個民族文化素質的降低,此情堪憂。所以這樣的漢字聽寫大會明白無誤地表明: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非常重視自己的母語,重視漢字的書寫和運用。

  昨天漢字聽寫大會上的選題,對於中學生來說,覺得第二輪時段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詞語。如“覬覦、眄視、朝覲、踆烏”,也可能是設計者出於淘汰選手的考慮,故增加了難度。我覺得當務之急是引起人們對三千五百個常用字書寫、運用的關注,如“推卸”“眼花繚亂”“瓜葛”“怨天尤人”這類字,考一些時下還有著旺盛生命力的,運用廣泛又容易寫錯的詞語如“顫顫巍巍” “獼猴”“黃疸”之類,在題目設計上既有書面語如“萬馬齊喑”“呦呦鹿鳴”“美輪美奐“又有口語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題目設計者是花費了一些心思的,為了引起國人對漢字詞語的關注、學習、運用,提高正確使用率。多製作這類節目無疑是有益的。

漢字聽寫大會觀後感500字4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老師告訴我們,漢字有萬個以上,而我們平時常用的漢字只有三四千個。

  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比賽中所出的考題基本都是筆畫繁多和較為冷僻的詞語。“啁啾”、“鋒鏑”……看著一個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詞語被一群初中生正確書寫,不由令人為之驚歎。而逐漸變難的考題涉及面之廣讓人咋舌。隨著場上人數不斷減少,諸如“伊犁河”、“愣蔥”、“攛掇”這樣的地名、方言、口語詞彙也出現在了考題裡,著實叫人為選手們捏了一把汗。

  看著看著,我突然發覺,我聽到一些詞語的讀音和解釋完全摸不著頭腦,可是答案顯示出來,我卻發覺自己曾見過。例如“鳧趨雀躍”的“鳧”字,我就曾在課外書上見過幾次,卻總不願查閱它的讀音;像“箴言”一詞,我會讀但寫不出來;還有前幾次比賽中出現的“貔貅”、“甕中捉鱉”等詞,都是我會讀但不會寫的。

  我想,這些情況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我平時沒有加深對漢字的鞏固,有一些字很久沒有使用,就漸漸忘記了,正因為這樣,我常常出現提筆忘字之窘境。我想,我應當向參賽選手學習,豐富我的課外閱讀量,遇到不會的字要主動翻閱字典,瞭解生字詞的含義。我相信,長此以往,我認識的字會越來越多。

最近訪問